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0:2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初步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认识我们党的伟大和非凡智慧。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和实践 本课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通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积极探究、相互讨论、启发诱导、情境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深入领会本课知识。以祖国统一为主线,通过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统一的背景;通过 “一国两制”的提出,了解统一的方针;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理解统一的成功实践;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望统一的前景。创设情境,渲染悲愤之情、钦佩之情、豪迈之情来树立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渲染

课前播放配乐祖国风光片,风光片选取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风光图片,配以音乐伴奏《我和我的祖国》。

设计说明:课前播放相关主题的音乐来烘托气氛是一种不错的手段。让学生欣赏风光片,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艺术欣赏中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本课主题烘托气氛。

2、课堂导入

播放温家宝总理讲话视频片断(背诵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望大陆》),引导学生认识盼望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和政府正在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努力着。

设计说明:导入需有“凝神、起兴、点题”之功效,这已为多数教师认可。在实践中,我发现导入还需有时代感。关于本课有许多设计从于右任的诗《望大陆》开始,有历史感,历史的情境渲染较好,但缺少时代气息。本课属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单元,用温总理的讲话切合新时代的背景。

3、探究新课

一、历史的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以图示的形式结合港澳台地图引导学生依次了解澳门被葡萄牙侵占,香港被英国侵占,台湾被国民党割据的概况。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回顾历史,积极回答,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设计说明:本课内容未向学生介绍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缺少知识的铺垫,了解问题的由来为学习下面内容作知识背景铺垫,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1)提出问题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并展示丰富的史料图片加深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的认识。学生先阅读课本理清“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1981年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2)提出问题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个伟大的构想?以图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师生从创新性、和平性、可行性、正确性等方面共同探究“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设计说明:通过向学生提供文字材料,结合课本的表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内涵及意义,认识党和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史料阅读能力。

三、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1)通过多媒体打出下面两段材料:

“英国是根据过去签订的条约管治香港的,这些条约是有效的。”“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

——撒切尔夫人

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的„„(我们)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 邓小平

提出问题:英国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邓小平的谈话看看中国政府持怎样的态度?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得出,英国的目的是:要继续维持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在主权问题上毫不妥协,决定在1997年收回香港。感受香港回归的艰难和中国政府收回主权的坚强决心。

设计说明:通过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对邓小平讲话的了解,学生还可以认识:立场坚定,执着追求是解决艰难问题的基本因素,这有助于加强新课程的情感教育。

(2)展示中英联合声明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个为中英港三方所接受的方案,为香港回归提供了法律依据。(3)播放视频文件:《百年盛典——香港回归》(剪辑),引导学生畅谈香港回归的感受并结合书本学思之窗材料和问题理解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邓小平外交才能的杰出,及党和中央“一国两制”方针的切实可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

设计说明:通过观看视频文件谈感受,让学生油然生出一种豪迈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对香港顺利回归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增强学生对党、对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感。课件呈现多为文字,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在课堂进行20分钟左右播放视频,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减轻学生课堂学习疲劳,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展示澳门回归历程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澳门回归。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两幅区旗,引导学生认识区旗在图案上的共同点,进一步体会港澳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港澳人民热爱祖国。

(5)投影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胡锦涛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节选。(提问:)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表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香港回归的意义。学生分析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出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香港回归,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也带来内地的繁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设计说明:观看史料图片,了解澳门回归。观看区旗,感知图片,理性思考图案的共同点,升华爱国情感。图片作为一种史料,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着文字所不能达到的视觉冲击力。展示图片,图说历史,实现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探究的效果。以往谈香港回归的意义,大多老师依据书本意义进行归纳,既空洞又抽象。通过感性的材料达到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光明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展示图片:两岸亲人相聚。要求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图片结合课本图说历史,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展示一组图片(汪辜会谈、台资企业、春节包机、胡连会),引导学生了解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认识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材料积极思考,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当今两岸经济交流频繁,政治有所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

(3)展示台独分子言论,引导学生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投影胡锦涛主席的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的材料和图片: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和党和政府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态度和重大举措。

(4)在此基础上,点击探究题:为什么说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师生共同探究海峡两岸最终统一的必然因素。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人心所向、文化同源、一国两制、综合国力、物质基础、国际公认、《反分裂国家法》等方面探究海峡两岸最终统一的因素,展望祖国统一的美好前景。

设计说明:在讲授中,图说历史,结合书本掌握本子目基础知识,改变基础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强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直观性认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引导学生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并落实到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具体行动之中。通过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的探究,让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前途充满信心。在互动合作中培养共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展示一组图片(秦统一六国、时局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澳门回归图组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认识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明白统一则强,分裂则弱的道理,对祖国统一进行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港澳回归促进了国家走向复兴,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促进国家实现伟大复兴。

设计说明:本课的最终落脚点在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因此列举了一组图片进行本课升华。

3、延伸学习

祖国统一 青年有责

——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你的设想与建议思路与要求:

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国家有关两岸统一的法规政策等资料

2、调查访问,了解民意

3、与同学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4、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不少于600字

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小论文的形式形成探究成果。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本课所学知识深入探究祖国统一大业问题,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胸怀天下的情怀。

第二篇: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精选)

依“学情”备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案例与反思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吕淑杰

一、案例描述

第一:创设情景,播出《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第二:出示问题,分组讨论、研究,共同交流,达成共识: 1.能否用多媒体展示出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由老师解决)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没有马上收回香港?(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为什么能够

成功地收回香港、澳门呢?)

3.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呢?它是不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佳方法呢?在香港、澳门为什么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呢?

4.为什么说台湾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5.台湾问题为什么显得如此复杂?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6.放弃台湾,任其独立行不行?

7.面对今天的局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不行、不好吗?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哪

种方法更好呢?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备课时备“学生”是这一课成功的关键所在。以上的问题都是从学生中收集而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第一,涉及面广,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涉及到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内容,使课本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渗透。如第4题;第二,问题尖锐、深刻,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几乎没有,而且与当代政治、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多数需要经过思维、判断、概括„„才能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如第3、6、7题等;第三,都是学生困惑也是国人最为敏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已是课本无法完全满足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们的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可见,在教学中我们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是仅仅把教材完成,还是以教材为依托完成课程目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标准与过去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为此,设计教案前,我要求学生针对这一课至少提一个问题,让学生也参与我的备课。这样就避免了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注重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不盲目备课,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成功地进行了师生的角色转换,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同时,也体现了问题从学生中来,通过整合又回到学生中去,过程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形成能力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品味思维的魅力,在问题的解答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求疑、求实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这样在老师的牵引、点播下,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第三篇: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历史组 王朝英

一、课标要求

了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初步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认识我们党的伟大和非凡智慧。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和实践

本课难点: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四、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通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积极探究、相互讨论、启发诱导、情境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深入领会本课知识。以祖国统一为主线,通过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统一的背景;通过 “一国两制”的提出,了解统一的方针;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理解统一的成功实践;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望统一的前景。创设情境,渲染悲愤之情、钦佩之情、豪迈之情来树立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一分钟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澳门》,建议同学们一起唱。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2、推进新课:

进入本课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展示本课的总体框架: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

二、统一之道: “一国两制”的提出(内涵、形成、意义)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学习第一个子目: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

(利用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忆港澳台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

提问: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本质相同吗?如果不同,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引导学生从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中思考答案)提问: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哪些呢?我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通过此问题引入第二个子目)

(二)、统一之道: “一国两制”的提出

在学生讨论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由此引入“一国两制”的提出; 合作探究一:

1、一国两制的内涵:

2、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3、一国两制的伟大历史意义:

(鼓励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简要归纳。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由此引入第三个子目。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香港(补充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插入邓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及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澳门回归的过程 合作探究二:港澳回归的意义? 合作探究三:港澳回归的原因?

虽然港澳回归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一条海峡阻隔着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导入下一个子目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展示课件,认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合作探究四:你认为当前促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力有哪些?

在台湾统一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我们能否放弃台湾,任其独行?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小结:最后用胡锦涛同志的对台谈话内容结束本课,建议学生起立一起大声朗读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展示本课教学框架,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内容。巩固练习(略)

谢谢指导!

第四篇: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案设计

半 塔 中 学 高 一 历 史 备 课 组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能够列举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能够说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含义、地位

(2)通过回顾港澳回归的史实和查找反映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其他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半 塔 中 学 高 一 历 史 备 课 组

问题探究二:为什么要用和平的方式进行统一?(结合以下材料和课本学思之窗)

材料: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从而为提出并确立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学生讨论,教师最后总结:

1、经济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3、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了有利条件

4、实现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主要内涵

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政策,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三、统一之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1)回归过程

① 中英会谈: 1982年9月 A、双方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B、中国怎样解决这一分歧? C、最后的谈判结果如何? ② 联合声明: 1984年12月 ③ 胜利回归: 1997年7月1日(2)意义

①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范例。

澳门回归

(1)中葡会谈:1986年(2)联合声明:1987年4月

半 塔 中 学 高 一 历 史 备 课 组

课后反思:

]、节历史课主要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有关历史情节,因此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反映情况来看达到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的。

2、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教材把握比较到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通过历史再现、博古通今、学史明智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注重设问情境的创设,注意从学生难理解的问题设问,注意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

3、史论结合的意图明确,引导学生思维是必要的,但基本史实的教学也是不能忽视的,历史学习一般是从史实开始,然后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再从中得到教训或启示。对于基本史实的教学不是很到位

第五篇: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七子之歌》导入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大家一起唱。(师生齐唱)“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台湾还没回来。【讲授】教学过程

~

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学思同步: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港澳台问题的来龙去脉,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故结合初中历史知识由学生适当予以介绍,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一铺垫)

1、香港问题由来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被占领的过程,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请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思考香港问题的实质。

2、澳门问题由来

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3、台湾问题由来

提出以下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两次分离与回归? 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过渡: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出示教学目标。宏观概括教材内容,构建知识联系:“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同时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 构想

让学生带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提醒学生注意,“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三、回归之路——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由学生介绍香港回归的历程并主持以下几个师生互动环节,这是本课的压轴,本环节教师只是提供了思路,具体内容包括文字底本均有学生原创)

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但是要顺利收回香港主权,还必须实行中、英、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于是在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之战胜利的余威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幻灯片)

请问有哪两位同学给大家现场重温一下那一为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时刻?请举手!(在举手的同学中男女生中各选择一位)好,有请上台。(男生扮演邓小平,女生扮演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你好,撒切尔夫人。欢迎你的到来。

撒切尔夫人::“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邓:“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撒切尔夫人,您在两年前福克兰战争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令我十分敬佩。

撒:谢谢。

邓:因此,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香港主权归属问题。撒:我很愿意。

邓:首先我要声明,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我们不是阿根廷,我也不是阿尔铁里嘛。其次,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有收回香港的信心和决心。撒:很高兴你主张和平的态度。不过关于香港的国必须拥问题,我有一个提议,能否以主权换治权?即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的前提下,英国政府掌握香港的治理权。

邓:很抱歉,撒切尔夫人。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你的态度很坚决。现在香港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中国政府在收回香港后,能保证香港的繁荣吗? 邓:中国政府有责任,也有信心建设一个繁荣的香港。我们也很愿意请英国政府帮助我们收回香港。

撒:我对此有谨慎的乐观。

邓:撒切尔夫人,我想对你谈几点:首先,应该明确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主权。如果在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其次,我们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坚决维护主权的方式表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两国北方都有强大的敌人,此时维护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还有我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孤军奋战,经历再大损失也不放弃的精神表示同情与敬佩。

撒:我回去后将派代表团来与贵国具体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

邓:很好,我们在北京等你们来。(握手。主持人介绍,撒切尔夫人出门走下台阶的时候 摔了一跤。扮演撒切尔夫人的学生模仿摔跤的动作。)

学生主持人:大家也听到了,撒切尔夫人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设想。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了“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的基本态度。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关于香港问题。(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在1997年7月1日“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学生主持人:香港回归吸引了世界上众多媒体的报道。下面请大家收看香港凤凰卫视关于香港回归新闻特别报道 一学生扮演凤凰卫视记者,上台):(开场白)大家好,你现在收看的是凤凰卫视香港回归特别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刚刚过去,想必广大的香港同胞一定和我一样有很多感触。现在,就请跟随我的镜头去大街上了解一下香港市民们现在的心情。

(学生记者现场采访,班级学生扮演市民)

记者:(走向学生一)你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请问你是学生吗? 生一:是的,我是中学生。

记者:香港现在已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想你作为香港未来的主人一定感受颇多吧? 生一:首先我感到十分高兴。历经这么多风雨,香港终于回到母亲怀抱。我们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记者:那你今后有去大陆学习深造的意向吗?

学生一:是的,我向往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内地名牌大学。

记者:预祝你梦想成真!学生一:谢谢。

(二)澳门回归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展示回归过程及图片。(组织分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结合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再用幻灯片展示答案要点)问题一: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 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准备工作: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问题二: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比较两件大事,谈谈你的主要感想。问题三: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2).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将台湾问题分作隔绝-——暖风——寒流——契机四个时期 1.隔绝:提供蒋氏父子照片。指出他们也坚持一个中国。

2.暖风: 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 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1987年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1991 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 1992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1993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1995 江泽民同志针对两岸关系问题,提出八项主张

3.寒流:展示李登辉和陈水扁的照片与“台独“言论。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但他们的图谋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展示一组反台独的图片。师生齐读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队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为什么?(针对的是分裂主义和外国干涉势力)4.契机:展示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的图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005年4月29日下午, 举行“胡连盛会”。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同年5月7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南京中山陵发表话。

教学反思

让教学在高潮中结束,会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余,更好的体会光中先生的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我们相信,只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不远的将来两岸一定会实现统一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重点问题“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和难点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认真设计了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考资料(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精选5篇]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参考资料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以绿色为主色调,图案是一朵由三个花瓣组成的盛开的莲花,荷花上方的五颗星星代表中国......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历史张静 导课时播放《七子之歌》这首爱国歌曲,煊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谈谈这首歌反映了作者闻一多怎样的爱国情怀,通过歌词学......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夏县城关中学 姚海菊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

    祖国统一大业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

    高一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情检测题

    高一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情检测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边界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B.②④......

    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凌)

    《祖国的统一大业》(12、13课)教学设计 诸城市舜王街道诸冯初中 凌凤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明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含义 2、记住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