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措施(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措施》。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措施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措施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形成,探究与创新的能的培养学生,挑战每一位教育者。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创新 兴趣 能力

正如伟人邓小平所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信息技术的学习的内容和速度更新得非常快,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感,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习,培养生自主学习知识,教会怎样与人进行合作交流,大胆进行探究与创新,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 先生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说的就是如何教会学生怎样自主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而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所有的知识,很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还得依靠学生课外自学。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会学生怎样自觉进行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乐意地去学习。如在六年级第二课《电子贺卡》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不急教学生怎样去制作电子贺卡,而是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往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精美的贺卡。学生看完后都显得很兴奋,有的同学还忍不住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这些贺卡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此时,我抓住时机及时激励他们:“只要你们开动大脑,发挥你们的想象,同样可以制作出这么漂亮的贺卡,甚至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 这样导入,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不言而喻,并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接着是让学生回忆可以通过什么软件进行画图后,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创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结果,半节课下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交出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用Word软件制作,有的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还有的学生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我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选出有代表性的三张贺卡,让他们比较发展在三张作品各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色,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有的贺卡插入艺术字,有的贺卡插入美丽的图片,还有的贺卡插入了有趣动画等等,学生欣赏完同班的作品后,对比自己的作品,感觉到自己的不足,都很渴望知道别人做得好的地方是怎样制作出来,这就很好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我请做得好的学生出来演示他们的制作过程,我只是提醒他们一些注意地方就行了。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带着求知的欲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为他们长远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假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和你的苹果交换,你和我仍然只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个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它的价值。因此,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直接影响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能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团结协作的学习的习惯。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部分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协作完成给定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到更加广泛的学习领域、通过交流、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受者,要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操作性能力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个体的差遇,有的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学得很快,但也有一些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够,造成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而通常这一部分学生也很少主动请教别人的帮助,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得到发展,如果教学内容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又接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采用了分小组进行协作学习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并选出小组长,分配好组长和组员的任务。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这就需要发挥同学间要互帮互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第三课 《设计标志》这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分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标志的设计是比较抽象的,往往代表多重的含义,要求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若以个体进行学习,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迷惘,但如果进行小组协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应该怎样策划、用什么图案来进行设计,不同的图案选用什么颜色比较好,图案的每一部分代表什么含义等等,都在小组进行意见交流后,然后再动手操作,这样不但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让他们学会了协作学习的重要性。最后是对每一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我让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全班同学畅所欲言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的时候,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作品。各组同学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不但共同学会了软件的其他功能,并且在学习中不断发现软件新的功能,同时也很好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新的问题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许许多多创造空间。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让学生丰富的想象的空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自己去解决,对同一项任务,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完成任务,要做到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第四课《制作个人日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的精美的日历,接着欣赏一些以往学生自己设计的日历,让他们比较这些日历各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欣赏很快会发现,往学生自己设计的日历比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日历更加有个性,有的同学可以在自己设计的日历中插入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有的同学还在自己设计的日历中用一些特殊的符号记录每个月重要日子,例如父母的生日,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等,还有的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日历中写下当月的愿望等等,学生对这些设计各异,富有特色的贺卡非常喜欢,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很想快些设计出自己的日历来,此时,我只是对制作日历的一些小技巧进行说明,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富有特色,符合自己个性发日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又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我认为,不同的学科,要根据不同的进行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但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长远的学习来言,教师更应教会他们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懂得与人进行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大胆的探究创新就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淮安建筑工程学校 蒋厚林《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教育》

[2] 贾雪梅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及其策略构建》(《中小学电教》2005.2)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伴随着4月温柔的海风,我们来到了海口市二十五小学,参加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培训会。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此次有幸参加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培训会,使我收获颇多。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关键在于建立“学习路网”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钟绍春教授为学员做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创新》专题讲座,钟教授谈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仍存在的几个问题:在应用方向与范围方面,大多数应用集中在课堂教学,在课堂互动教学、课后个性化学习、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但比例较低。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法与层次方面,多数是快速呈现知识和获得信息,主要是PPT、资源包等形式,以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源为主,层次相对粗浅。在教师准备课件和相关资源方面,获得资源的方式主要是网上搜索,绝大部分课件是简单的资源拼凑,即便是有一些质量较好的.课件资源,也很难与教师的实际需要完全吻合。

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就是构建学习路网,学习路网可以为解决教育瓶颈问题提供全方位支持,它是一种构建起让学生认同并主动学习,按照需要并找到适合的方式学习,得到最适合的教师帮助并找到最佳合作伙伴完成学习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与合作、认知与系统思维,学科关键问题解决与职业能力,以及多元智慧的新教育体系。学习路网不只关注课上知识的生成,更关注课下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个性化指导。比如:对于理科来说,大多数疑难知识是自然现象、规律的总结,以文字、公式、图表等方式呈现在书本上,通过书本理解知识是非常困难的,简单的多媒体方式往往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形态,比如: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同时更重的是要建立教与学全过程监测、调控和个性化的支撑体系,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形成学习路网,达到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调控教学安排提供依据;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定制学习流程,引导、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形成创新及系统思维能力,实现优质教师实时服务于所有学生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

在培训会上,来自合肥市素质教育中心的凌英渡主任为学员做了《聚焦课堂有效融合》的报告,用一个个详实的案例为我们讲解了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怎样做到适时、适度、适当。目前来说,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是在使用信息化工具,有的教师甚至是为了用而用,但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教师会使用技术那么简单,需要教师把技术转换成教学能力,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常态。在设计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点,使其中每一项技术的使用都是为教学设计服务,为满足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服务,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服务。

比如PPT课件很早就深入了课堂,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将教学内容整版地播放给学生,学生就按照预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互动,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的思考,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果使用板书的话,老师可以边讲边写,讲到哪里写到哪里,学生的思考就跟到哪里,实现了学习过程思维的可视化,比起整版ppt来说更利于学生学习。如此还有其他技术手段的使用,如果不能很好的服务于课堂,那就不如不用。

经过两天的学习后,我们又进行了两天的分组实践活动,在刘蓓、安伟两位专家的指导下,我所在的小组以《细胞的增殖》为题目,设计了一节模拟展示课。从明确教学目标到信息技术整合点的确定、从教学过程设计到教学反思分析,我与来自长春和江西的几位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荣幸的代表小组进行了最终的展示,使我自己也得到了一次历练。

以上是我培训时一点收获,认识还不够深刻,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还有这样学习、培训的机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最新的理念,使自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带来着人类社会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交往空前加深与拓展,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教学实践来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我有以下体会。

一、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课堂上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课堂教更易成为双向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有丰富的可供教师使用的资源。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北京》一课,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北京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有关北京的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万里长城。”“我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广场。”“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和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首都北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描绘。

二、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课文中有一些词句如“不约而同”、“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等,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庆的录像。学生很快就被画面中人们的情绪感染了,有的学生跟着一起欢呼,有的学生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需老师的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了。再如教学古诗《赠刘景文》,诗中有一些字词较深奥,如“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看夏天池塘里荷花、荷叶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画面,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了课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无论从学生的参与面或者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

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是可以克服学生生活范围狭小,视野不足的问题。让信息技术充当学生的眼睛,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同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写一段话或写一篇短文)。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二是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图片、文字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整理,就可以使自己的查找、筛选、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劫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评改后计算机上不留任何痕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学习,令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从精彩的讲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么是微课堂以及微视频的制作,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下面我就谈一下感受颇深的几点:

自从学校号召大家学习微课堂教学法后,自己开始默默地关注并研究它,但总感觉对它一知半解的。这次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把微课堂的溯源、发展和概念给大家讲解的漓淋尽致,不光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微课堂,还说明了什么不是微课堂,纠正了我们平时对微课堂的一些误解:微课堂不是辅助老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也不是课堂教学实录的教学切片。它是针对某个知识点以辅助学生学习为目的而制作的短小精的视频。接下来,教授又告诉大家怎么设计微课堂:选题要选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设计要有创意,他不仅给大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制作微视频的方法,还让他的两位研究生教给大家常用的几种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当然这个教学过程也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把原来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计算机学习变得简单易懂了。在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必要性。这次讲座中,教授通过他幽默的语言,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再加实用性的教学操作,使这么专业的学术报告不再枯燥无味。这也给我一种震撼:把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会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这样的课堂还会有学生不喜欢吗?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自己现在一些观念的落后,比如在对待信息的获取与应用上。在培训学习中,很多老师都带着先进的手机,录象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随时扫描专家团队的微信二维码,加入微信,学习过程中实现在线互动讨论。而我对手机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上,还没把它当作一个可用于随时随地学习的工具上。这些观念的滞后,必然会导致学习工作的落后,在一个信息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闭门造车必然不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当然我开始也暗自为自己辩解,觉得自己的落后与周围环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听了张渝江老师的报告后,却再也无法为自己找到任何借口了。张渝江老师是来自大山里的一位高中教师,但人家却是在国内最早认识翻转课堂的,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那么他们就用盗版的平板电脑;支付不起高昂的软件费用,那么就找免费的;买不起高档的摄象设备,就去淘宝淘便宜的录象工具;无法说服老师们习惯复杂的软件,那么就把支持系统简化。在他面前,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应刃而解,他把翻转课堂成功的引入一所农村高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转课堂,他对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数家珍。如果这些出自一个大学教授的口中,我们会觉得很正常,但他却是一个一线的高中老师,让我不由的暗自惊叹。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震撼:在一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无论你处于什么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没有学不到的知识,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那么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刻感觉到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给我一个终端,我将拥有整个世界。”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下,微课堂的推广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

这次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刘艳红老师的示范课《整式加减数学活动课》的所思所感。活动课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如今的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再秉持着考高分就是终极目标的理念,而是更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素养和思维的提高。活动课恰恰就承担了这样一份使命。

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只教知识不教能力”的问题,好像这方面确实做的还不够好。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应多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中发展提高。

其次,在这次教研会中,让我最感兴趣的一方面是关于几何画板的使用讲解。其实,在上大学期间就对几何画板的.优越性有了深刻认识。在这次研讨会上,老教师的详细介绍无疑是让我对这个软件的学习热情又增添了几分。包括师父陈组长,他也非常精通几何画板的使用,各类复杂问题总能归纳为一个个简单的模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想,这正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青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与信息技术结合,让教学“鲜活”起来。这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考验,也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希冀。希望通过这次的研讨会学习,我能快速掌握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提高、进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

经过本次培训,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

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的学习熟情和热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

20xx年12月23日有幸倾听了张娟老师的专题报告,我学到了很多,充盈了我的教育思想,明白了反思对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会反思,努力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课堂上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对教师上课的内容做出一些反应,教师要能够敏锐的捕捉到,并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有明确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及时的做出调整,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的适合自学生,这种师生互动,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反思,尤其是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面对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也要不断地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7

23日张娟校长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场报告可谓是精神大餐。在要做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中,张校长详细讲了听课和阅读两方面,入职三年听了很多节课,但其实一直在重复“爬楼梯”进步不大。现在明白了如何去听课。在实干精业方面,其中备课和作业的落实对我启发最大。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备”。

关于作业的落实,张校长提到的`“全批全改”这一点我做的不好,上一届作为班主任,自己又是新手教师,总是忙得云里雾里,很多时候作业布置下去,没有进行全部批改,所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把握不好,这样就少了针对性,失去了提高巩固的机会。“面批”这一点,我在上一届使用过,体会到这种做法的好处。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无论是数学教学还是自我成长,我要做的有太多太多,希望在这场报告中学到方法,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成长为一名有情怀有智慧有能力又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8

22号下午三位优秀的数学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宋老师仅从一个例题出发,不断地引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得到结论,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断地进行追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与碰撞。刘老师开设的数学活动课让我大开眼界,通过学生不断探索,合作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感受符号运算的的魅力。邢老师的'课堂比较自然,重在让学生理解公因式的概念,为以后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23号上午,我听取了两位老师对于《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的典型发言,让我深刻感受到几何画板的强大魅力,比较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更生动,更具体。紧接着是两位青年教师的精彩发言,教育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

这次培训更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在以后的课堂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勤反思,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调整好教学策略,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9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定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难以继续教学。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通过看学校给我订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书刊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适应教师发展学生需求来进行,漂亮的课堂是一片绿中的那点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能像传统语数英课堂那样秩序井然,它是喧闹的,是标新立异的。是需要使孩子们长期保持兴趣的,那如何保持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使之陷入无味、无趣的泥潭呢?

1、人人都是师者、打造自由课堂。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着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师者,特别是越到高年级,我对这样的感触越深。现在大部分孩子见识广,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软件的技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不断往里“钻”,强化自己的知识链接。我们教师仅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材也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将课堂设为民主对话的地方,质疑自由表达的场所,升华课堂教学,使之鲜活辽阔。

2.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添加新元素、构建新知。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知识点突出一系列问题,精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课“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脑中沉淀已有知识基础,加上”微课“,重新构建这节课的新知识。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

(1)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许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Windows中,许多软件的窗口的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鼓励讨论

讨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长补短的功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是多想多说。在小组争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4)注重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面对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网络使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以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教会学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种信息。

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5.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质量评估

评价展示环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体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呈现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们各显神通。

总之,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科教学中,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锦上添花,当然也可能画蛇添足。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应注重把握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就是把握纸质文本的特点,即便是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都不能喧宾夺主,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而是让它更加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因此,无论是在学科中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还是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都是学科整合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值得每一位老师积极尝试,认真探索。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

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0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重视,师资力量弱;老师不当回事,上课凭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和模式可参考;学生也只把这门课程当休闲,课堂上就是玩玩游戏、上上网。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对这一科目的重视与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课堂内容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极为频繁,具有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除要注意钻研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抓住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外,还应注意技术的发展,在备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把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把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我平时就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搜索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各种图片,然后分类保存在图片素材文件夹里面,在讲《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节课的时候,与生物学科进行简单结合,按照鲜花,森林,动物,昆虫的图片顺序插入幻灯片中,同时对相应的图片内容加入对应的文字介绍,在学习幻灯片的同时,对生物学科也进行了简单的.复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课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要能尽量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1)例如我设计的一节课就是以《我的家乡》为题目,利用百度网站搜索“八家子”关键字,然后让学生在结果中找出我们所要的自己的家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充分展开,学习如何搜索文字信息。

(2)搜索八家子图片,找出八家子的地标建筑林业局大楼,让学生学会如何搜索图片信息,并指导他们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利用谷歌地图,找到八家子,继续找到上南中学,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北京等著名城市的著名建筑,让学生感受网络信息的全面丰富。

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三、任务驱动,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课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同时也充分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还要灵活使用这一教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且任务越具体、明确越好。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中心,以用带学、以用促学,达到学以致用

上好课,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体说来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及时反馈矫正,培养综合能力

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在每次单独练习之后,通过师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操作的优缺点,能很好地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和巩固正确的操作。反馈时可指定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尝试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其在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以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及时的反馈、矫正既不仅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不断的在教学中摸索,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快乐、和谐的、有趣的教学氛围,才能事半功倍,让自己的课堂闪烁着学生们积极渴求知识的眼神,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

20xx年10月8日,我校一年级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有幸聆听了几位年轻教师的数学课,领略了各位教师的教学魅力与风采,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生活化、艺术化。上课前,老师们精心的准备;课堂上,老师们精彩的表现;下课后,老师们深入的评析,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活动,达到了全面提升老师们的业务素养的作用,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了更多的思索。

翟瑞书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0的认识》,翟老师先利用了作业盒子里的口算功能,使学生高效的完成了口算的.练习。然后在课件里呈现猴子吃桃的画面,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我认为翟老师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语言风趣幽默,应变能力强,非常善于处理课堂上的各种突发问题。整堂课学生一直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

李妍老师和袁燕老师所带班级都是我校信息化的班级,学生都配备有电子书包。她们结合自己讲授内容的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大胆创新教学过程。李妍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先创设充满趣味的讲故事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课堂上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发布任务,学生在平板上动手操作,寓教于乐,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并予以奖励,特别是教师设置的“凑十游戏”的抢答环节,学生通过平板抢答,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时效性特别高,也避免了学生抢答混乱的局面。袁燕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加法》,她精心准备了星星等实物教具,抓住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以最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并且结合电子书包通过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体会加法中“合并”的思想,让传统的教学手段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在这些年轻教师的课堂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每位教师都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优点,找出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也向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2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定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难以继续教学。那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通过看学校给我订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书刊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适应教师发展学生需求来进行,漂亮的课堂是一片绿中的那点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能像传统语数英课堂那样秩序井然,它是喧闹的,是标新立异的。是需要使孩子们长期保持兴趣的,那如何保持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使之陷入无味、无趣的泥潭呢?

1、人人都是师者、打造自由课堂。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着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师者,特别是越到高年级,我对这样的感触越深。现在大部分孩子见识广,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软件的技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不断往里“钻”,加强自己的知识链接。我们教师仅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材也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将课堂设为民主对话的地方,质疑自由表达的场所,升华课堂教学,使之鲜活辽阔。

2、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重视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添加新元素、构建新知。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知识点突出一系列问题,精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课“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脑中沉淀已有知识基础,加上”微课“,重新构建这节课的新知识。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

1)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很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Windows中,很多软件的窗口的-,管理类,工作总结类,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鼓励讨论

讨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长补短的功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是多想多说。在小组争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管理类,工作总结类文档,下载--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4)重视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面对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网络使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以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教会学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种信息。-,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7、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质量评估

评价展示环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体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呈现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但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们各显神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3

在大中城市,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我们旗县,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得到更新。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确立了五个方面的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软件制作,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

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感觉,首先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但在这门课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探索,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商有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其次,这种感觉会使教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很多老师自己也比较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和考试有关的东西,除此以外极少关心。而且,由于基础教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任教几年以后,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不会很大。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教育的改革,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因此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再次,教师会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个体教学走向合作教学。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科研方法、各种专业、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它将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和更新。

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改革,要探究一种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目标)

4、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独立动手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思考,发现新问题,将学习与创造、探索与创新结合起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围绕学科知识的一个主题组织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和主体意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还善于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中,促进学科间整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4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投影

结论:

1、只能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2、多媒体投影是教的辅助手段

3、是现在乃至将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教就有学,有学可以无教)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能发挥多媒体投影教学的优势

2、代替其它常规媒体(板书、实验、投影器、录音、录像等)

3、课件质量不高

(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技术性、艺术性)结果:提高了教学成本,却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三)今后应用建议

1、认真选择课题

在备课时,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反复比较,选择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效果好的课题,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精心设计课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并呈现出来。

3、尽量采用成品课件

对成品课件采取“一引、二用、三改”的使用原则,减轻教师的负担。

“引”――引进;购买、交流、网上下载(包括小工具、小软件)等多种渠道。

“用”――使用;引进后必须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体会和鉴别。不能以任何理由束之高阁。

“改”――改进;使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创新、完善,成为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

4、支持并服务于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要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发挥作用;要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环境一般应包含:网络环境、课堂环境和人际环境。 网络环境主要是指网络教学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课堂环境主要是指课堂空间。师生集于一室,继承了传统课堂的特点:易于交流、调控1和互动。

人际环境主要是指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网络课堂学习中,学生改变传统课堂的主要向老师学习的方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快了学生学习进步的速度,使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结论:

1、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媒体: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2、改变教学的进程结构

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建构的过程。从单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单纯重视一般要求转变为重视个性发展。

3、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网络课件的质量和教师主导(组织、引导)作用的发挥。

4、实现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学校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模式。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适用于网络课堂教学的网络资源非常缺乏。

2、多媒体投影教学网上搬家,造成浪费。

3、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联网上自学,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4、教师对网络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调控不得法,驾驭不了课堂。

5、许多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而无网络课堂教学平台。

结论:目前许多学校网络课堂教学表现出“低水平、操作化的倾向”。

(三)今后应用建议

1、必须安装能够满足网络课堂教学需要的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教师应依据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教学过程。

2、下大力气解决网络教学资源缺乏问题。

主要靠自制、协作和交流。

主要设计制作针对一节、一章或某一专题的网络“小池塘”。形式:课件、网页、专题网站。

结构:模块结构、菜单结构、层结构、网结构。设计制作网络课件要注意的问题:

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考虑和处理设计制作中的一切问题。

使用多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学习内容都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利用超链接技术体现知识点及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不只是翻屏或翻页。

利用网络特性,设计有效的交互活动;包括网上讨论、网上协作、网上练习等。

反馈评价形式要多样、反馈评价的出现要适时、恰当;

提示说明或导航要清晰、恰当、要有层次。

3、教师要设计好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策略,即教学环节、节奏、时间安排等。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的引导和调控。引导的内容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形式和网络学习方法的提示、说明和介绍。

2调控的方法是针对学生具体学习状况适时在网上发布教学信息和资源,依情修订学习内容、学习指导,组织网上学习讨论、个别化辅导、进行答疑、发布练习和评价等。学习过程的调控主要是通过控制学生学习时间来实现的,规定具体的学习时间以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的有序进行。

5、教师要在网络课堂教法上创新。

大胆进行教学实验和探索,创建在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得多媒体教学之精髓。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

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因素

1、课堂步骤的时间的分配和有效性联系在技能知识的教学中,有关过程虽然是由于发现了大多数的学生的普遍问题想统一解决,但在学生还没有完成之前,这样的举措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讲和学生应用操作的时间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二种过程的时间调配难度的把握看起来好像简单一些,因为大家觉得是复习课,前面技术性的知识点已经落实好了,现在仅仅是把学生的“冷饭”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其中更讲究的是你给学生练的习题的难易的控制,时间你觉得是可以在20分钟以内完成,可偏偏出的习题却难住了大部分的学生,无奈之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牺牲自己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再练习,而这样的练习应该说是低效的,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没有时间分析,要不得,二是不管学生完成没有,现讲了再说,但学生在听你讲解的时侯也是糊里糊涂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课堂效果。所以,这样

4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学生思考的一种惰性,一种依赖性,这也可能是学生成绩一直没有一个高度,没有一个创新的根本性原因。笔者有时为了赶时间进度,深怕学生思考的时间远远要超过我快速讲解的时间,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将过程和答案公布于众,其实这样传授的知识点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为没有经过思路挣扎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除了能提问,其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深深地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在听取其他教师的课程会发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口头语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对不对呢?”来取代所谓的提问,这时的学生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对”与“错”的美妙的结合,这么的效果能起到我们所预期的吗?当然回答也很简单:不能。本人其实也有犯此毛病的时侯,是因为觉得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要学生完整的回答一个操作的步骤是比较困难的,如:如何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此时学生的操作可能

性的落实,但和教师的提问是分不开的,你的问题简单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那么就太牵强了,学生心里有想法也不能表达,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3、课堂的评价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新课堂要求教师能运用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真正理解“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是为了改进“。

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学生的一举一动所见即所得,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千万不要吝啬给予反馈,此时及时的反馈既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当然很多类似“很好,不错,对极了,你想到太周到了,这是我都没有考虑到的,good“等语言的使用更能给学生一种肯定,鼓励和希望,让他们在学生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

以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听过一省优质课一等一的老师的课,课堂中的个人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是学生,在场所有的老师都被她深深的吸引,无不赞叹其深厚的功底,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门其它学科的老师,所以,在她的课堂中只有专注。

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那么,在课堂上,谁还有时间去理会杂事,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5、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用的较为普遍的是任务驱动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可以有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随着课堂教

第三篇: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课程也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呢?本文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做了初步探究。

一、充分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提高学生总体信息素养。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① 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② 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③ 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④ 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⑤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⑥ 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眼,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二、分析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针对以上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分析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从学校领导到信息技术教师本人,以及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课都是不够重视。尤其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学生也只是认为

就是计算机课,可以放松玩游戏的课。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2、课程目标理解有误,把信息技术科作为计算机操作课。

在高中新课程的结构中信息技术作为独立学科出现,归属于八大学习领域的技术领域。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能力,并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小学、初中信息技术归属到国家新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目前一些教师不明确“课标”、“纲要”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没有给自己一个清楚的教学定位,仍然滞留在纯粹的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层面,以传统的传授、讲练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没能明确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与计算机技术员、网管的教育教学基点。这就很难把握课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信息技术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起点难以平衡。教师往往忽视教学对象分析,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由于初中硬件差异,课程设置不同,那么学生基础不同,差异也很大,这是教师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每个学生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教师该思考的是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4、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仍然是传统教学的改良。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等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教学内容灵活地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比较多的教师认为:“任务”应该由教师来精心设计。这样做的优点很显然,它可以较好的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但这样做,学生实质上就是在教师“牵引”下被动的“学习” , 它与传统的教学并无多大差异,只能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良,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再有“任务”的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个性差异,对于所有的学生用统一的任务要求,对学生创作空间小,内容单一,缺少梯度,从而也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如何合理应用任务驱动,如何设计“任务”,如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这才是教师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单一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5、教学评价环节的忽略。

⑴由于信息技术未能成为升学的必考科目,因此,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评价未能给与重视,忽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造成认识上的缺位。

⑵评价形式。对于信息技术课评价,要么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单一的凭借学生的作品(结果)作出评价;要么单凭一张卷纸,通过分数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⑶重视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及情感评价。

三、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谈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粗浅看法

1、加强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应该重视起来,只要你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喜欢你的课,在你的课堂有收获、有提高。让领导、其他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它也关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问题。

2、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加强知识技能、教育理论学习,改变以往“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我们要充分学习课改理论,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这也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确立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要确立五个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3、优化课堂教学。

⑴优化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它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因此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情境导入、悬念导入、趣味导入等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进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信息技术第一节课《信息及其特征》,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导入,但是问题是什么?是“什么是信息?”还是“信息从哪里来?”显而易见,“信息从哪里来?”会更好,它把一个抽象的概念问题,转为我们生活周围问题,更能吸引学生;再配之与一个随机点名的小软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这样的导入我想比直接导入会更好。

⑵优化教学过程。

①课堂教学应体现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成为一种典型的“放羊式”课堂。实际上,“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这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略。“任务”的设计、引导,组织学生研究“任务”的解决,对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必要的强调、小结,操作实践内容的安排,学生操作中共性问题的解决等,都与教师主导作用密不可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明确指出与学习相关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这里每一要素都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紧密相联。缺少必要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师的作用又怎么能体现?

②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强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事实上,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解决这些差异不仅要在预设中给予关注,设计开放的多元化学习任务,还要在课堂组织与引导中特别重视,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呢?这便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如备课、课堂讲解、实际操作、个别指导、课堂作业、评价等。

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那些低水平的学生创造一个不易失败的情境,把适合的问题和机会留给他们,同时给高水平的学生提供具体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教会他们使用帮助、上网查询自行解决问题;也可以采用分组,是学生相互协作,进而提高学生素养。

在任务设计过程中,不要太死板、单一,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开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基础差的同学可能在技术能方面差,但是创造力并不一定差。这样最后往往每个作品都会有亮点。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励每个学生。

③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很多,有讲授法、小组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22号下午三位优秀的数学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宋老师仅从一个例题出发,不断地引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得到结论,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断地进行追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与碰撞。刘老师开设的`数学活动课让我大开眼界,通过学生不断探索,合作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感受符号运算的的魅力。邢老师的课堂比较自然,重在让学生理解公因式的概念,为以后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23号上午,我听取了两位老师对于《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的典型发言,让我深刻感受到几何画板的强大魅力,比较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更生动,更具体。紧接着是两位青年教师的精彩发言,教育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

这次培训更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在以后的课堂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勤反思,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调整好教学策略,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重视,师资力量弱;老师不当回事,上课凭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和模式可参考;学生也只把这门课程当休闲,课堂上就是玩玩游戏、上上网。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对这一科目的重视与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课堂内容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极为频繁,具有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除要注意钻研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抓住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外,还应注意技术的发展,在备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把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把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我平时就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搜索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各种图片,然后分类保存在图片素材文件夹里面,在讲《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节课的时候,与生物学科进行简单结合,按照鲜花,森林,动物,昆虫的图片顺序插入幻灯片中,同时对相应的图片内容加入对应的文字介绍,在学习幻灯片的同时,对生物学科也进行了简单的复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课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要能尽量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1)例如我设计的一节课就是以《我的家乡》为题目,利用百度网站搜索“八家子”关键字,然后让学生在结果中找出我们所要的自己的家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充分展开,学习如何搜索文字信息。

(2)搜索八家子图片,找出八家子的地标建筑林业局大楼,让学生学会如何搜索图片信息,并指导他们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利用谷歌地图,找到八家子,继续找到上南中学,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北京等著名城市的著名建筑,让学生感受网络信息的全面丰富。

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三、任务驱动,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课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同时也充分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还要灵活使用这一教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且任务越具体、明确越好。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中心,以用带学、以用促学,达到学以致用

上好课,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体说来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及时反馈矫正,培养综合能力

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在每次单独练习之后,通过师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操作的优缺点,能很好地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和巩固正确的操作。反馈时可指定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尝试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其在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以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及时的反馈、矫正既不仅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不断的在教学中摸索,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快乐、和谐的、有趣的教学氛围,才能事半功倍,让自己的课堂闪烁着学生们积极渴求知识的眼神,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20xx年12月23日有幸倾听了张娟老师的专题报告,我学到了很多,充盈了我的教育思想,明白了反思对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会反思,努力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课堂上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对教师上课的内容做出一些反应,教师要能够敏锐的捕捉到,并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有明确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及时的做出调整,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的适合自学生,这种师生互动,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反思,尤其是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面对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也要不断地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

这次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刘艳红老师的示范课《整式加减数学活动课》的所思所感。活动课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如今的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再秉持着考高分就是终极目标的理念,而是更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素养和思维的'提高。活动课恰恰就承担了这样一份使命。

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只教知识不教能力”的问题,好像这方面确实做的还不够好。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应多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中发展提高。

其次,在这次教研会中,让我最感兴趣的一方面是关于几何画板的使用讲解。其实,在上大学期间就对几何画板的优越性有了深刻认识。在这次研讨会上,老教师的详细介绍无疑是让我对这个软件的学习热情又增添了几分。包括师父陈组长,他也非常精通几何画板的使用,各类复杂问题总能归纳为一个个简单的模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想,这正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青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与信息技术结合,让教学“鲜活”起来。这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考验,也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希冀。希望通过这次的研讨会学习,我能快速掌握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提高、进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

通过观看这几节公开课,颇有感触,在这里谈几点体会。首先是对于几何画板的使用上,几位老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几何画板,我这个刚入职的年轻老师都自愧不如。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新科技的掌握,老教师丝毫不比我们新教师逊色,相反是我们以后要向他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任教之路任重道远,几何画板具有诸多好处,比如说能和学生进行互动,有良好的互动效果在学习几何这个地方,可以对图形直观的进行演示。其实我还体会到了听课的几个误区,不能做机械型听课,模仿性听课的教师,要做的`是自省型听课的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因此不要浪费了一节宝贵的听课时间,而要认真反思,我到底从这节课当中学习到了什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

在大中城市,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我们旗县,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得到更新。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确立了五个方面的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软件制作,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

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感觉,首先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但在这门课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探索,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商有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其次,这种感觉会使教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很多老师自己也比较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和考试有关的东西,除此以外极少关心。而且,由于基础教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任教几年以后,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不会很大。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教育的改革,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因此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再次,教师会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个体教学走向合作教学。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科研方法、各种专业、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它将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和更新。

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改革,要探究一种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目标)

4、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独立动手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思考,发现新问题,将学习与创造、探索与创新结合起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围绕学科知识的一个主题组织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和主体意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还善于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中,促进学科间整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7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定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难以继续教学。那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通过看学校给我订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书刊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适应教师发展学生需求来进行,漂亮的课堂是一片绿中的那点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能像传统语数英课堂那样秩序井然,它是喧闹的,是标新立异的。是需要使孩子们长期保持兴趣的,那如何保持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使之陷入无味、无趣的泥潭呢?

1、人人都是师者、打造自由课堂。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着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师者,特别是越到高年级,我对这样的感触越深。现在大部分孩子见识广,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软件的技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不断往里“钻”,加强自己的知识链接。我们教师仅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材也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将课堂设为民主对话的地方,质疑自由表达的场所,升华课堂教学,使之鲜活辽阔。

2、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重视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添加新元素、构建新知。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知识点突出一系列问题,精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课“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脑中沉淀已有知识基础,加上”微课“,重新构建这节课的新知识。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

1)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很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Windows中,很多软件的窗口的-,管理类,工作总结类,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鼓励讨论

讨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长补短的功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是多想多说。在小组争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管理类,工作总结类文档,下载--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4)重视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面对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网络使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以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教会学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种信息。-,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7、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质量评估

评价展示环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体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呈现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但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们各显神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8

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目睹了这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低年级学生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不认识字,听不懂教师下达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讲解课堂内容,那么学生可能很难听懂。于是我就准备了一些非常鲜活,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并制作了一些相关的课件,搜索了一些相关软件辅助教学。例如教学“鼠标用法”时,我选择了一些有关绘画方面的软件来让学生练习,还有一些小的儿童涂色软件,让学生在涂色或是绘画的过程中,学会画的整体布局,学会审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练习了鼠标的各种用法。达到了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但不难学,而且还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跟随教师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我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我解决的办法是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有时还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五边形”,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他的三角形、七边形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9

23日张娟校长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场报告可谓是精神大餐。在要做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中,张校长详细讲了听课和阅读两方面,入职三年听了很多节课,但其实一直在重复“爬楼梯”进步不大。现在明白了如何去听课。在实干精业方面,其中备课和作业的.落实对我启发最大。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备”。

关于作业的落实,张校长提到的“全批全改”这一点我做的不好,上一届作为班主任,自己又是新手教师,总是忙得云里雾里,很多时候作业布置下去,没有进行全部批改,所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把握不好,这样就少了针对性,失去了提高巩固的机会。“面批”这一点,我在上一届使用过,体会到这种做法的好处。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无论是数学教学还是自我成长,我要做的有太多太多,希望在这场报告中学到方法,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成长为一名有情怀有智慧有能力又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0

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因素

1、课堂步骤的时间的分配和有效性联系在技能知识的教学中,有关过程虽然是由于发现了大多数的学生的普遍问题想统一解决,但在学生还没有完成之前,这样的举措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讲和学生应用操作的时间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二种过程的时间调配难度的把握看起来好像简单一些,因为大家觉得是复习课,前面技术性的知识点已经落实好了,现在仅仅是把学生的“冷饭”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其中更讲究的是你给学生练的习题的难易的控制,时间你觉得是可以在20分钟以内完成,可偏偏出的习题却难住了大部分的学生,无奈之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牺牲自己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再练习,而这样的练习应该说是低效的,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没有时间分析,要不得,二是不管学生完成没有,现讲了再说,但学生在听你讲解的时侯也是糊里糊涂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课堂效果。所以,这样

4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学生思考的一种惰性,一种依赖性,这也可能是学生成绩一直没有一个高度,没有一个创新的根本性原因。笔者有时为了赶时间进度,深怕学生思考的时间远远要超过我快速讲解的时间,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将过程和答案公布于众,其实这样传授的知识点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为没有经过思路挣扎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除了能提问,其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深深地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在听取其他教师的课程会发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口头语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对不对呢?”来取代所谓的提问,这时的学生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对”与“错”的美妙的结合,这么的效果能起到我们所预期的吗?当然回答也很简单:不能。本人其实也有犯此毛病的时侯,是因为觉得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要学生完整的回答一个操作的'步骤是比较困难的,如:如何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此时学生的操作可能

性的落实,但和教师的提问是分不开的,你的问题简单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那么就太牵强了,学生心里有想法也不能表达,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3、课堂的评价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新课堂要求教师能运用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真正理解“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是为了改进“。

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学生的一举一动所见即所得,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千万不要吝啬给予反馈,此时及时的反馈既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当然很多类似“很好,不错,对极了,你想到太周到了,这是我都没有考虑到的,good“等语言的使用更能给学生一种肯定,鼓励和希望,让他们在学生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

以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听过一省优质课一等一的老师的课,课堂中的个人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是学生,在场所有的老师都被她深深的吸引,无不赞叹其深厚的功底,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门其它学科的老师,所以,在她的课堂中只有专注。

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那么,在课堂上,谁还有时间去理会杂事,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5、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用的较为普遍的是任务驱动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可以有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随着课堂教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自己与专家名师之间的差距,作为一名入职三年多的老师,我感觉到自己很多方面还不够优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观摩了三节课之后,有两点感触颇深。

第一,我认识到了真正的数学教学应该有的样子,课标里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问,这二者都应该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数学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能代劳。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新知识才能培养数学思维,在数学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老师的作用应当是组织,引导,激励,评价。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包括几何画板和平板电脑。几何画板可以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解放老师的.双手,让师生在课堂上更加轻松愉悦,每一位青年数学教师都应该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技巧,可以让自己的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板电脑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聆听了几位专家的典型发言,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的教育情怀,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反思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节课都应该有反思,每天都应该有反思,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2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定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难以继续教学。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通过看学校给我订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书刊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适应教师发展学生需求来进行,漂亮的课堂是一片绿中的那点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能像传统语数英课堂那样秩序井然,它是喧闹的,是标新立异的。是需要使孩子们长期保持兴趣的,那如何保持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使之陷入无味、无趣的泥潭呢?

1、人人都是师者、打造自由课堂。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着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师者,特别是越到高年级,我对这样的感触越深。现在大部分孩子见识广,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软件的技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不断往里“钻”,强化自己的知识链接。我们教师仅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材也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将课堂设为民主对话的地方,质疑自由表达的场所,升华课堂教学,使之鲜活辽阔。

2.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添加新元素、构建新知。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知识点突出一系列问题,精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课“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脑中沉淀已有知识基础,加上”微课“,重新构建这节课的新知识。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

(1)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许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Windows中,许多软件的窗口的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鼓励讨论

讨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长补短的功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是多想多说。在小组争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4)注重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面对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网络使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以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教会学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种信息。

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5.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质量评估

评价展示环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体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呈现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们各显神通。

总之,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科教学中,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锦上添花,当然也可能画蛇添足。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应注重把握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就是把握纸质文本的特点,即便是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都不能喧宾夺主,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而是让它更加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因此,无论是在学科中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还是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都是学科整合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值得每一位老师积极尝试,认真探索。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

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3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带来着人类社会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交往空前加深与拓展,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教学实践来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我有以下体会。

一、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课堂上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课堂教更易成为双向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有丰富的可供教师使用的资源。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北京》一课,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北京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有关北京的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万里长城。”“我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广场。”“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和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首都北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描绘。

二、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课文中有一些词句如“不约而同”、“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等,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庆的录像。学生很快就被画面中人们的情绪感染了,有的学生跟着一起欢呼,有的学生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需老师的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了。再如教学古诗《赠刘景文》,诗中有一些字词较深奥,如“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看夏天池塘里荷花、荷叶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画面,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了课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无论从学生的参与面或者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

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是可以克服学生生活范围狭小,视野不足的问题。让信息技术充当学生的眼睛,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同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写一段话或写一篇短文)。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二是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图片、文字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整理,就可以使自己的查找、筛选、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劫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评改后计算机上不留任何痕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4

经过本次培训,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

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的学习熟情和热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

观摩了宋增喜、刘艳红、邢莉芳三位老师带来的三堂精彩的公开课之后,让我为之震撼和动容;听过了万贵玉和张京昌两位老师带来的几何画板应用之后,让我收获了硬核专业知识;用心体会了甄娜娜和王淑欣老师带来的精彩交流之后,让我感同身受;聆听了张娟校长带来的专题报告之后,让我更加坚定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听过了李建国主任对大家的殷切希望之后,对我下一步的教学又指引了更清晰的方向。总之,受益匪浅,精神满足。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幸运的我们有科技辅助教学,我们更应该感恩知足,以此为契机,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在学习中成长起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了解学生、精心备课、改善课堂、提高效率、课后反思、钻研知识,一样都不能少,耐心扎根,戒骄戒躁,不要走的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应当借信息技术之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只有真正提升自身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更好的向课堂要效率,使“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

为了迎接中学生信息技术考试,我所带的班级即将进入复习阶段,提到复习课怎么上,大多数教师的反应是:把握考纲,加强训练,熟能生巧。的确,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很多老师也是这样上的:课前阐述当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布置课堂任务→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教师讲解。

按这种模式上的复习课,从学生的课堂提问及学习态度来看,这种复习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反复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复习,学生会感到厌烦,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这对于解决问题是相当不利的.。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要想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课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复习课的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对复习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延续学习兴奋点,通过有效的讲练评调动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2

这学期学习中英文打字,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要训练正确的指法。因为指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打字速度。尤其是英文打字的时候,指法和打字姿势是相当重要的。学生要从一接触键盘就进行强化训练,使之型成习惯,否则以后要改变则很难。英文打字以正确指法和打字姿势为基础,在形成习惯和达到一定打字速度的基础上进入中文打字训练就水到渠成。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中文打字不必再花过多时候强调指法和姿势问题,而是重点在打字技巧和速度训练上。在速度训练上,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形式的或比赛形式的训练。利用金山打字通或贤云打字软件等打字软件,可以满足小学四年级打字教学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3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

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老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己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激趣。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二、讲解。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接着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练习。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可以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通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非常实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4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师定位准确

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没有刻意地去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学生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老师在本节课中不是一个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3、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增强气氛,更在于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应提倡不断地探究。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把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诱导学生追踪事件的'各个环节,调动学习兴趣。

4、自练自悟、自主学习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都会导学怎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教学转变。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程,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在课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们不仅会看书,而且看得很认真,并能按照步骤完成操作任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积极主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条件。在处理书中做一做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学有所用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问题和不足:教学是门艺术,艺术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组织教学时,激励性评价不够,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班额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造成了缺憾,语言也有缺乏严谨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5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面对科技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变革,因而教育改革也末穷期,似乎上一次改革还没有完成,新一轮改革又在兴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也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从一个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实践何去何从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展新的舞台和天地,从对课改认识的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一年多的课改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充沛的情感并没有减退,而是更加热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作为固定知识的`“传声器”,不在是唯一的“讲坛上的圣人”,渐渐的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教”的职能转为“导”的职能,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鼓励学生突破教师,突破教科书,突破课堂,突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参与搜集相关资料等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制作、测量、观察、操作、思考、研究、猜测、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法,使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利用节假日多看一些有关的教育书报,电视等,利用研讨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大家的学习、交流、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常常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各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对话,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关系。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读懂学生的表情,要时刻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要与他们平等交往和谐互动,当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你在关注,随机应变,要有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胜任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有用人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6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丰富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为新奇、全面和直观的学习体验。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起来,打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进行了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含义

1.1现代信息教育的重要特征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信息教育不再将计算机作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呈现工具,而是要将计算机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发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具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技术,能够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和超文本链接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含义

小学英语教学的教育目的是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也就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资讯技术,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新奇和有效。

2.1促进小学英语教学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整合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其技术还应该成为课堂重要的教学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对象,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便利。

2.2二者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需要具备信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能力,还要能够整合、选择和创新信息资源。小学英语教师要能够选择和优化各种新型设备,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教师还要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为基础,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特长。

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本文主要从小学英语的英语单词教学、英语课文教学、英语复习课程教学和英语课堂游戏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在这四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1在单词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其喜爱新鲜事物,不喜欢枯燥、重复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要尽量避免枯燥的单词记忆,以免让小学生感到厌烦,影响课堂的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单词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英语单词,并配以色彩鲜明的实物图片、标准的英语读音甚至英语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笔者会将每个单元的单词表制作成一个PPT,每一个单词都用鲜艳的颜色标示出来,并配以实物图片和准确的发音,让学生看图片、听读音并进行跟读。当学生学会一个单词之后笔者还会对该单词进行扩展教学。例如江苏译林英语新教材中“clever”这个单词,由于该单词比较抽象,笔者就在该单词的PPT页面上画了一个“聪明的一休”这个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标准发音,让学生跟着图片的闪动进行跟读。当学生掌握“clever”这个单词之后,笔者又提出“clever反义词是什么?”进而再点开PPT画面上的反义词链接,链接到“foolish”这个单词的学习。这样的单词学习方法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看、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标准的发音,并且通过动感的节奏、鲜艳的颜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拓展英语单词教学的课堂容量,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3.2在课文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课文教学环节往往是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进行跟读,由于课堂教学但形式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感到厌烦,学习效果得不到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自主化、多样化的进行呈现,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降低小学生的认知难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苏省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教学,笔者就将课文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来开展教学。笔者采取了一边逐句朗读课文,一边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情节片段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并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来理解课文的意思,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表现出对该故事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朗读环节,笔者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之后再逐一播放刚才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根据每一幅画面来描述一个课文情节,最后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完成课文的朗读。

3.3在英语复习课程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复习课是小学英语学中一个重要的课型,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然而传统的英语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这是由于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而对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快复习教学的教学节奏,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锻炼。

例如笔者将江苏省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6AUnit3的单词制成一个PPT,每张图片都包含着一个单词的基本信息,或者是实物画面,或者是内容提示,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笔者还采取了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来参加看图说单词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说得又快又准,使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 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学习内容的印象。

3.4在英语课堂游戏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课堂游戏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技术可以极大的丰富游戏的内容,是课堂游戏与英语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Author ware等软件开发新的课堂游戏,不断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游戏体验。例如在译林英语新教材3A Unit1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主要人物,并根据不同的情境与周围人打招呼,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能够拖动游戏人物来到不同的场景中,并遇到不同的人物,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人物的名字,并和不同的人物打招呼。学生对于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失败的学生还要求反复玩这个游戏,直到全部答对为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改变了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节奏更加活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爱云.将趣味游戏活动置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宁夏教育科研.20xx(01)

[2]刘凯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xx(03)

[3]律美凤.身临其境乐在其中——让情境教学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学周刊.20xx(10)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课的第一章的第二节,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分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同时,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重点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能正确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又比较杂,所以,不可能用一堂课把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细讲,所以,在课程安排上,重难点知识点在课堂上要投入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其它的知识有的作为课外作业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学习,有的则一提就过。这样设计本课,从教学效果来看,能够较好的完成教材安排的内容,有详有略、有主有次的教学设计也可使学生减少学习负担,学习兴趣浓厚,不仅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兴趣合起来是本节课我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堂知识归纳中,我尽量让学生来总结,让学生来表现。

其次,我在教学中尽量用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开始引入信息技术时,我用了一个手机求救的案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第三,在教学中我还用了一些起视频来解释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太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解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智能化与虚拟化中,我用了三个视频。其中两个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视频,还是一个是近来非常火的大片《20xx》中的电脑特技视频,这个视频很容易就让学生理解了虚拟现实。

第四,我还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辩论的环节,虽然由于学生开展这种活动的经验太少,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但学生积极性还是非常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不同班级学生水平不同,导致时间比较难以控制;又比如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满,所以在学生阅读、自学的地方还不够放得开。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进一步进行完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8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各个高校相关的信息教学配备已经越来越好,并且有些设备的更新也很快,作为高校教师,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让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与课堂教学技能深度融合。

首先,我认为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切实找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第一,通过互联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数字鸿沟;第二,通过改善教学终端,优化传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第三,通过互联网、教与学平台、数字终端,改变教和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事实上教育信息化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价值,因而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生态就不同。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的核心价值,与课程理念相融合,创造性地使用技术,在熟练使用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化技术于无形,并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最后,在技术使用上要克服三种思想:一是技术无用论,认为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凭传统的手段和方法照样能够教好学,看不到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结果是使育人目标落后于这个时代;二是过分依赖技术,认为技术进了课堂,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导致技术使用过多过滥和不合时宜,异化了技术与教学的本质;三是急功近利倾向明显,一旦应用了新技术马上就想提高效率。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教育过程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信息技术对其的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润物无声的过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9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由于学科不同,教学方法自然有差异,我仅谈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感悟。

一、因材施教是关键。

这里的“材”包括学生和教材。首先我们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地备课。其次我们说说教材,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造成教材内容经常跟实际使用脱节,而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根据我们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但要想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平铺直叙的引入往往使学生刚上课就开小差了。如果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的有效性会有很大提高。例如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提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回忆的问题,播放一段新颖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当然这些故事、问题、动画等都必须切合本堂课的主题,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课堂经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走近因特网》这课,我用《三只小猪》的FLASH动画作为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网络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关注着三只小猪因为网络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运,最终整堂课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任务设计要合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将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如果任务设计合理,就能使学生在解决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最好采用分层任务教学的方法,设置符合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使信息素养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完成封闭型任务产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务而出现挫折感。而认知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封闭型任务的基础上再继续完成开放型任务,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提升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组织要有序

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避免教师坐着操作讲解,更忌讳有气无力地平淡讲述。

五、总结评价要恰当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潮。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创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课堂首先主角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发下,思维火花四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0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三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三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三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

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在我从教的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感悟到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如何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呢?我认为只要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胜任这种动态探究性教学,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游戏入门,兴趣参与

学生一般对计算机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也是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这一学情,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结合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指法练习时,一般学生会对手指的指法要点和摆放要求感到非常枯燥无味的`,若教师直接讲解手指的指法要点和摆放要求,学生不但会学的很枯燥,而且很不情愿去学习,更不会主动去学习了。我在教学中就是用游戏介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中一些打字小游戏,分小组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好指法。这是就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准又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输入速度?

这时老师可以再讲解指法要领,我相信这时学生会学得很认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这样学生就在游戏中完成了指法练习,掌握了指法要领。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记忆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征,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地讲解,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词而且要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来验证其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各种基本技能,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我在给同学介绍键盘时,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键他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的字母,其主要作用是针对双字符键的。还抓住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注意与DEL键的区别,这两上键的作用都是删除,而键是擦除光标前面的字符键正好相反是擦除光标后面的字符。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法,我们就变抽象为直观,变死板为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也不自觉中学习了新知识。

三、自主学习,协作创新。

计算机知识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大多学生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让其带着兴趣学习计算机的新知识,在渴望中学习到新知识中,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学生已能够自己摸索一些常用工具及软件的操作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几个过程,即让学生在开始使用一些工具之前,老师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但先不做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必须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翻阅教材,然后再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这些工具及软件的操作方法,最后用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逐渐会形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所要完成的一个教学任务了。

这是我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得到一点体会,也就是说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放平心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多多思考,勤于实践,采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不自知的学到一些知识,从而慢慢地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的驾驭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其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铺平了一块砖头。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1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化、关闭。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教师研究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教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需要学生参与、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教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学常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教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3

三年级——《调整图形》和《组合图形》

本课是在上一课复制粘贴的基础之上继续对盆花进行完善,所以开头先将一个画好的盆花给学生看,这里是利用光盘里现成的东西,只不过那个画的人不是完全照书上的画的,他画的只有四个花瓣,所以我便用另一个例子进行演示,今天讲的东西不多,注意让学生自己练,在那盆花中,我复制粘贴了三到四朵花,在粘贴完花后,既将位置移到位,又将大小弄合适了,再将方向调整一下,这样就完成了全部的过程,在后两个班,事先将原本挤在边上的花通过剪切与粘贴的手法移到中间,并且放大了些。另外,在做颜色的时候,用了取色的工具,因为下面也用了几次,所以作了介绍,在让学生进行了练习之后,再谈组合图形,也没有说太复杂,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将另一幅图中的物体移到这幅图上来,只是过来后注意背景的问题,在本课,我先用画图程序打开光盘中的'快乐家园的图,然后将图中的花盆用Delete去掉了,并且用取色的方法将背景补好了,然后再将另一幅图中的花盆复制过来,最后也让学生把这个练习了一下。

四年级——《插入影片和声音》和《插入超链接》

由于电脑中没有合适的影片,所以主要内容放在声音上面,本课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一是普通的插入声音,另一则是插入背景音乐,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接下来又把超链接谈了一下,谈到这一方面,先打开一个网页页面,让学生看看那里的超链接,重点提醒他们看鼠标的变化,看完后然后再了解幻灯片中如何设置趣超链接,我在这里用的是右击,因为在这种界面中,找到插入超链接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除用西游记的文字链接网上的小说名,还用图片、动作按钮做了其他链接,让学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五年级——《带参数的过程》

感觉上这一课有数学中函数的味道,在上课之始,先同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谈的编辑过程,通过edit命令让学生观看编辑的过程,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如果不断画改变形状的图形,那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认为本课是为了方便编辑过程而来,接着在黑板上写了相关过程,这里可以让学生将前面的定义过程与这里带参数的过程进行比较,然后在电脑上演示,按书上的要求绘制了简单的图形,接下来谈第二步,就是对带参数的过程进行修改,如将四边形改成了八边形,这一修改我以前曾经设想过,只是没有去做,这里以参数的形式进行了修改,然后又画了一些图形,但书后的图没画出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4

时间过得很快,几天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已经结束,可我的内心却是百感交集。

我上的是七年级的《EXcEL数据求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我很荣幸能够代表XX参赛,内心有点小小的欣慰,却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全省22个选手,听说其中还有曾经参加国家赛的选手,压力真是无比的巨大。我时常安慰自己:没关系,XX地区信息技术发展比较好,但其他地区的选手或许和我一样,不管怎样每参加一次活动,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当是锻炼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钻研教材、观看视频、琢磨教案……。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后来试了一节课,之后大家给我提供了宝贵意见,同时也得到他们的鼓励。

12日下午,我的课终于上完了,可课后我发现上的并不是很理想,我竟然犯了不该犯的错误:①本来导入的`时候是有声音的,我没有检查一下PPT,播放的时候没有声音;②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在课前没有好好看一下学生的机子,有的学生机没有收到下发的文件,耽误了我不少的时间,以致于没有详细的讲解函数,草草一句话带过;③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好,前面用了大量的时间,后面的练习可以不用做,特别是用公式来求水费的多少,应该先总结和评价,有时间再回过头来做练习。在这里犯下了这么多的失误,这多多少少给我留下了遗憾。

我觉得不管是上课还是听课,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下午听了于老师的评价,知道很多东西自己是没有想到的,比如国兴中学岑老师的课,从导入到结束用的都是同一组数据,环环相扣,非常好。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就想起,为什么我上课的时候不先播放一段威马逊的视频,给出一组受灾的数据,一直使用在课中呢?这样的效果不是更好吗?

虽然课上的不是很理想,但也是教学成长中一次宝贝的机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识,提高了教学认识,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次活动,我也得到了一些感悟:坚持总有希望;好的课也需要多研讨;只要自信与努力并存,才能走得更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5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也将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资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如果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和资源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要想使这些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培训教师是关键

我们认为,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应当是培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既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也应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尤其是教师下载优秀资源,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方面加强学习让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绽放光彩。

二、资源积累很重要

我们要结合各自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好教育资源筛选、下载、存储、分类和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为本校资源库建设服务,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

此外,我们要求认真做好对国家免费提供的教育资源的下载、存储和应用工作,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资源库、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力度,加快了资源征集、引进、评审与整合的工作速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电视台和教育网站每天免费播发大量教育资源。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重点攻关、合作攻关等办法集中力量自主开发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源的多样化。

三、学科整合是基础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程度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措施(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措施(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重视,师资力量弱;老师不当回事,上课凭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和模式可参考;学生也只把......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我们对新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不少的问题,也尝试了各种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还要尽可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每节课除了教师范例,我还会给学生准备更多的拓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还要尽可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每节课除了教师范例,我还会给学生准备更多的拓展......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正日益广泛地应用在世界的各个领域。正因为如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这次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刘艳红老师的示范课《整式加减数学活动课》的所思所感。活动课......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 【内容摘要】 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我个人认为得用课堂语言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首先专业术语准确精......

    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教学改革改进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其学习积极性是否在课堂上被充分调动。针对以往课堂上面面俱到,爱唱“独角戏”,堂下一部分学生呼应,一部分学生当听众的弊病。本学期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