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古文

时间:2019-05-15 01: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古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古文》。

第一篇:诗歌古文

诗词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扶醉而归。

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传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可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象和心理,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

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

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滔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首五言诗通篇咏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丽,但好花还须绿叶扶。花叶掩映,枝茎交合,兰若才显得绚丽多姿,所以作品首先从兰若的枝叶上着笔,迭用了“芊蔚”与“青青”两个同义词来形容花叶的茂盛,中间贯一“何”字,充满赞赏之情。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衬托花色之美的话,那么“朱蕤冒紫茎”则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这一笔着以“朱”、“紫”,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并下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全句的意思是: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不但画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出不象牡丹那般浓妆艳抹,富丽堂皇。兰若花红茎紫,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特下“幽独”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即写出了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袅袅”来形容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然而“袅袅秋风”并不平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零了。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受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象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深。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颇象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它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正象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①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①,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②傍,屏风九叠③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④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⑤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⑥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⑦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⑧。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释】

①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②南斗:即斗宿星。

③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④青黛:青黑色。

⑤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派。

⑥谢公:指刘宋谢灵运。

⑦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使心神宁静。

⑧玉京:道家说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简析】

这首诗是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游览飘然,猛发学道成仙之欲望,并进而邀请同伴。诗分四段。首六句为第一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庐山”八句,为第二段,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 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登高”八句为第三段,以俯视角 度,写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派流雪”的雄伟气势,并以谢灵运故 事,抒发浮生若萝,盛事难再,寄隐求仙访道,超脱现实的心情。“早服”六句为第 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到达向往的自由仙界。并以卢敖故事,邀卢 侍卿同游。

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以作事业追求者的警句。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①。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③。

【注释】

①翠微:青翠的山坡。

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简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 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虞美人①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②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③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宁度宗咸淳十年(1274)

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其词多承苏、辛一路而兼有众长,与周密、王沂

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有《竹山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②断雁:失群的孤雁。③星星:形容鬓发斑白。

【品评】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 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

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少年听雨”的画面,由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

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

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

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

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而今听雨”的画

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

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

限枨触,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 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三幅画面前后衔

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

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

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

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文天祥《酹江月·乾坤能大》 酹江月⑴

和友驿中言别⑵

乾坤能大,⑶

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⑷

风雨牢愁无着处,⑸

那更寒蛩四壁。⑹

横槊题诗,⑺

登楼作赋,⑻

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⑼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是应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⑽

向江山回首。

青山如发。⑾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⑿

【作者】

1236-1281,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

朝进士,历知瑞、赣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南下,他奉诏起兵勤王。

南宋降元后,他组织义军转战于福建、江西、广东各地,终因寡不敌众,兵败

被俘,囚于燕京三年余,坚贞不屈,从容就义。其后期诗词慷慨悲壮,表现出

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有《文山先生文集》。

【注释】

⑴此调为《念奴娇》之异称,因苏轼词“一尊还酹江月”而得名。又名《百字

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⑵友:指邓剡。邓剡字中甫,与文

天祥同乡,曾任崖山行朝礼部侍郎,被俘后同文天祥一起押解至金陵,并作词 送文天祥继续北行。此词是文天祥的和作。⑶能:这样,如许。能大:如许

大。⑷蛟龙:喻豪杰。《三国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⑸牢愁:忧愁。⑹那更:

犹云况更、兼之,“那”字无意义。⑺槊:长矛。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

子美墓系铭》:“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⑻登楼作赋:汉

未中原大乱,王粲南下依附刘表,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怀乡。⑼方来:

将来。⑽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⑾“向江山”二句:一作“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

原。” ⑿“杜鹃”句:唐崔涂《春夕旅怀》诗:“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

上月三更。”

【品评】

这是一首骨风遒劲的唱和之作。上片言旧。“乾坤能大”四句,以蛟龙暂

屈池中、终当飞腾为喻,表示虽遭囚禁而犹志向远大。“横槊题诗”三句,追

念昔日转战东南的戎马生活,痛惜抗元战斗归于失败。凡此,不只是自抒胸襟

怀抱,也是兼志同道合的友人邓剡而言的,是对他们共有的铮铮斗志的激励及

共有的漫漫征途的回顾。“江流如此”二句,则寄希望于将来,对国家的复兴

不抱悲观态度。下片言别。“镜里朱颜”二句,示此心此志至死不渝。“去去

龙沙”三句,言人渐北去,心终南向,以致频频回首,对故国江山无限留恋顾

念。最后两句说死后魂将化为杜鹃,当你听到月夜杜鹃的哀鸣,那便是我“魂

兮归来”。作者《金陵驿》诗:“从今别后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与此

意同。生前斗争不息,死后犹眷怀故国,丹心不灭,这是何等赤诚的爱国情肠!

与他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用意实同,只不

过在表现上诗直词曲罢了。当时,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作遗民词,悼南宋之

亡,哀伤难已,但常心危词苦,吞声踯躅,情调过于摧抑低沉。相形之下,文

天祥的词,国虽亡而正气犹存,身将死而雄心不灭,没有丝毫委靡之色,确乎

是南宋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的嗣响,为南宋词谱写了高唱入云的尾声。王国

维《人间词话》认为:“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王沂孙)

叔夏(张炎)、公谨(周密)之上。”的确,无论宋诗、宋词,都应以文天祥

为其殿军。

刘克庄《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卜算子①

片片蝶衣轻,②

点点猩红小。③

道是天公不惜花,在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作者】 1187-1269,安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补官,后因

《落梅》诗“讪谤”朝廷,罢职废多年。官至龙图阁学士。其诗属江湖派,宗

尚晚唐。词则继承辛弃疾豪放作风,而更趋散文化、议论化,见称于世者多为

感愤时世之作。有《后村长短句》。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

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蝶衣轻:花瓣象蝴蝶翅膀那样轻盈。③猩红:象猩猩血一样鲜红。

【品评】

词中有问答体,或下片问、下片答,或随问随答,为常见的问答方式。此

词上片提出一问,下片复提一问,上下片所问却是针锋相对、互不相容的,终

于有问无答,显得非常别致。上下片提问的方式相同,都是用的反证法。如果

把上下片分开来看,并不是有问无答,答案乃包含在所问之中。上片问:如果

说天公不爱惜花,那么花片如蝶翅舞动,花朵如猩红照眼,千姿百态,争奇斗

艳,岂不都是天公之所作成?其答案自当承认“天公惜花”。但下片接着反问:

如果天公果真惜花,那么无端风雨,断送春花,树头繁英,一夕顿尽,岂不都

是天公之所摧残?其答案又当承认“天公不惜花”。因此,上下片合起来看,两个答案竟是对立排他的,相互冲突,彼此否定。正确的答案则当在它们两者

之外。其实,刘克庄此词虽有点游戏笔墨,但设问甚巧,所问的决不是无关宏

旨的花花草草的小事。他就冥冥之中的“天公”与花事的关系发出质问,推而

广之,世间万物也莫不可作此一问,无异于一篇以花事为题的具体而微的“天

问”。真正的答案既在词中,又在词外。岁岁花开,年年花落,花事的荣枯盛

衰,一任大自然的客观运行,实无与乎“天公”的“惜花”与否。“万物兴歇

皆自然”,这才是刘克庄本来想说,但在词中仅透露其意而未及说明的真正的 答案。全词诙谐风趣,具有幽默感,令人玩味有得。其写法或仿效苏轼的《泗

州僧伽塔》诗。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慢⑴

淳熙丙申至日,⑵余过维扬。⑶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⑷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⑸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⑹

淮左名都,⑺

竹西佳处,⑻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⑼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⑽

废池乔木,⑾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⑿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⒀

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⒁

青楼梦好,⒂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⒃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⒄

年年知为谁生!

【作者】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飘

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 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

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注释】

⑴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⑶维扬:

即扬州。⑷荠麦:荠菜和麦子。弥望:满眼。⑸戍角:军中号角。⑹千

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

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 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

表示亡国之痛。⑺淮左:淮东。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

都”。⑻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宋人于此筑竹西亭。这里指扬州。⑼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

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⑽胡马窥江:指1161年

金主完颜亮南侵,攻破扬州,直抵长江边的瓜洲渡,到淳熙三年姜夔过扬州已

十六年。⑾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

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⑿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⒀杜郎:

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

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⒁豆蔻:形容少女

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⒂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

幸名。” ⒃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

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

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

(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

⒄红药:芍药。【品评】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 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

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

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

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

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

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

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

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

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

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

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 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清角”二句,不仅

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

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

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

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

尤其“二十四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

“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约690—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①见临洮②。昔日长城战,咸③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①黯黯:同“暗暗”; ②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③咸:都。

【简析】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皇甫冉《春思》

皇甫冉:〔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历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简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署名:沈韫韬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3 诗歌及古文

第四课

蜀道难(背诵全文)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第五课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六课

琵琶行

琵琶行(背诵全文)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七课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第八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

《孟 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九课

劝学

劝学(背诵全文)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十课

过 秦 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十一课 师说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第三篇:古文

1.酒以成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2.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3.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 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 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 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4.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5.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6.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7.功名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8.目贵明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9.自知之明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10.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1.稼穑艰难

古人欲知稼穑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暧而惰裁衣也。

13.孙泰轶事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14.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5.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6.钱太守断鹅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讼于郡。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栗,粪色黄。店主伏罪。

17.博学之,审问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18.杀身成仁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9.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20.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21.病痞

余病痞且悸,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yù)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22.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3.昔有长者子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24.岳飞二三事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 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5.和尚敬茶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26.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27.尊师

第四篇:古文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全文翻译: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陌上桑对照翻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

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雄兔静卧时两只脚时时爬搔,雌兔静卧时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贴着地面跑时,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第五篇:古文

画蛇添足

楚人有祠者,赐其舍人扈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左手持扈,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扈,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夺之饮其酒,为蛇者终无其酒。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以为畏狐也。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朋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揠苗助长

宋人闵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庄周贷粟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和侯。监和平共处侯问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乎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者何为1 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周曰:‘我朋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夫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这肆。’‛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先生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三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自相矛盾

人有鬻矛与盾者,益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攻之盾,何如?‛其人弗通用应也。

桓公乘马,虎望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意者,君乘 马而盘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子对曰:‚此 象也,食虎豹,故虎疑焉。‛

社鼠

夫社,束木以涂之,鼠因往诧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之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猛狗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

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反,则恶其臊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 :‚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人饰,裂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县牛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有而,国莫之服。‛

桔逾淮为枳 2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年内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以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脉矣。‛

鹏与焦冥

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物乎?‛晏子对曰:‚有,鹏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间,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然而,寥寥不知六翮之所在。‛公曰:‚天下有极细者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翁命曰‘焦冥’。‛

染丝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楚王好细要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越王好勇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其士曰:‚越国之宝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啐乱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轮人和匠人

轮人操其规,将以 量度天下之圆珠笔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以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帮何,则方法明也。‛

为义

治徒娱县子硕问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3

墨子与巫马子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失掺炎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注:贼:受害。燎:失火。掺(shān):持拿。

击邻家之子

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才,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手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上帝杀龙

子墨子北之齐,遇卜者。卜者曰:‚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卜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方之人不得北,北方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色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违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削竹为鹊

公输子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而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致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子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器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攘鸡者

今有人曰,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校人烹鱼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了产使校人畜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有放弃之意)之。

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鱼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学奕 4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所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鲲鹏与斥晏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晏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止,不过数仞而下一步,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不龟手之药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以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

,则所用之异也。注:

(píng pīkuāng):在水中漂洗细絮

罔两问景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行,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知所以不名‛

罔两问景

众罔两问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括撮而今也,被发向也坐而今年内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也,奚何稍问也,矛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火与日吾屯也,阴与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况乎以无有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罔两问景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出,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 ;观于大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各,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为比形于天地而受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忽与浑沌

南海之帝为,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与忽谋报浑沌之恩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5

相濡以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 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注:(xū):张口出气。

亡羊

臧与谷二相联系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女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渚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视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

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邯郸学步

寿陵余之(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直匍匐而归耳。

山木与雁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取也。问其故曰:‚无所不可用。‛庄子曰:‚此木以材有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纪省子养斗鸡

纪省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娇而恃气。‛十日又问,曰:‚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未敢应者,反走矣。‛

丰狐文豹

夫丰狐文豹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河湖之上。而求仞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网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鸢雏与鸱

夫鸢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鸢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6

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规蹈矩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妻死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所,杂乎是相与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能命,故止也。‛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鸟,非以鸟养鸟也。

说彘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策,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齐(齐能斋,斋戒),藉(jiâ,以物衬垫)白茅加汝肩尻乎?

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

为彘谋取曰:‚不如食糠糟,而错之牢策之中。‛

东野稷驾车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歆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①文:组绣的花纹,文弗过也意思是:指赶车的姿势优美,即使是组绣的花纹也比不上。②钩:一种形状弯曲的用具,指任马旋回,象钩一样弯曲。百:百次花齐放

钩白而反:马旋回百次,都跑在原有轨迹上。

林回弃璧

假人之亡,林回弃千金之璧,负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怀相弃亦远矣。‛ ① 布:古代曾以布为货币。这里指钱财价值。② 挞:遭受到。

腾猿

不见夫腾猿乎?其得 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① 梓豫章(niǎnzǐ):高大而笔直的木材。② 柘棘枳枸(zhâ jǐng zhǐjǔ):矮小的灌木或小乔木。

捶钩者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注:豪芒:通毫芒,极其微细的东西。

匠石运斤成风

郢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而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注:①垩慢:用白色土涂抹垩白色土,慢通墁,涂沫 ②质(zhì):本意是箭靶,引申为行为的对象,这里指抹垩土的人。

吴王射狙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于王。王射之,敏给捕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反,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便以傲予,以纛此殛乎,戒之哉!‛

长梧封人

长梧封人谓子弈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沾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孰 之,以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注:①(yōu):锄地,熟,此意为仔细。②蘩(fán):通‚繁‛,繁茂。③厌(yàn):通餍,饱飧(sūn):晚餐,引伸为熟食。

纬萧者得珠

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睡也,使用权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注:①锻:槌破。

②骊龙:传说中一种黑色的龙。

③ 奚微之有:哪里有一丁点存呢?意思是会被骊龙干干净净的吃掉。

狙公养狙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 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 橡树上的果实橡子。

沤鸟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类舞而不下也。注:沤鸟:即鸥鸟,海鸥。

锟 剑与火浣布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绲 之剑,火烷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

注:①咫(zhǐ):八寸,有:通又 ②疑:拟,好象。

负暄献曝

宋国有田犬,常以,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 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之者,以献吾君,交有重赏。‛ 注:①

(yùn):旧絮(fãn):乱麻②暨(jì):及,到。东作:春天里的农作物。③(ào):能奥,深

玉为楮叶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然化而不恃智巧。‛ 注① 丰杀:肥瘦②茎柯:枝干③毫芒:指叶的尖细部分。④ 以巧食宋国:用技巧在宋国谋食。食宋国即食于宋国。

藏契者

宋人有游于道者,得人遗契乾,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千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注:齿:古代的符契刻齿之后一分为二,双方收存,验时看二者是不是符合,以辨真伪。

简子放征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原野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入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9

庄里丈人

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窃案吏闻,因缚之。其父高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几殪。注① 字长子:给长子取名字。②喻:使之了解明白。③ 遽:急迫④声不转:意思是声音未转为平缓。⑤殪:死。

蒙鸠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苔。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所系者然也。

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耳目之欲接,则几其思,蚊虻之声闻,则挫折其精,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虻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注① 射:射覆,猜谜。②败:扰乱③辟(pì):屏除排除。④(jì):传说中的人名⑤空石:传说中的地名。

涓蜀梁

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梁 其为人者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交纳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宵行:走夜路。②背:转身③比:及,等到。

欹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引盖为右座之器。‛孔子曰:‚吾闻右座之器者,虚岁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岁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①虚岁则欹:空虚就倾倒。②挹(yì)欹(jī)③恶(wū)何哪里

荆人遗弓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 人得这,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祟闻之曰:‚去其而可矣。‛

注①索:寻找②去其‚荆‛而可矣,‚荆人遗这,荆人得之‛去掉‚荆‛就是‚人遗之人得之。‛

逐臭 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有人说其臭者,昼夜随之,弗能志。竭池求珠

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恶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注:抵罪:抵,触犯,抵罪指犯罪。

攫金者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事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殊:极,这晨是根本完全的意思。

宋人御马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这溪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溪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这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注① 取:同‚趣‛取道:赶路②倒:当作刭(jǐng)割颈割头 ③ 溪水:水名④造父:周穆王时驾驭车马尼拉能手⑤道:这里指方法技术。

养由基射神白猿

荆廷尝有神出鬼没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养成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注①养由基:春秋时楚国人

神:灵巧②矫(jiǎo)矫正,调整。操:拿。③先中之者:在射中之前就有了射中的东西,意即射中之前就掌握了精湛的技巧。

尹儒学御

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爱秋驾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而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已。‛

注①秋驾:指一种快速驾马的精深御术②爱惜:舍不得道:驾马的门道,方法。③未可与:不能接受。

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风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不得之故,则狗恶性循环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者也,百事也尽然。注:①狗恶:狗不好②还:回来③疾:努力;耕:耕作④有以:有办法。

偏枯之药

鲁人有公孙绰乾,千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 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全乾也。偏枯:半身不遂

相剑者

相剑者曰:‚自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韧也,黄白杂则坚且韧,良剑也。‛难乾曰:‚白所以为不韧也,黄所以不野也,黄白杂不坚11 且不韧也。又柔则卷,坚则折,剑折且卷,焉得为得为利剑?‛ 剑之情未革,而或以为良,而或以为恶。说使之也,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明听,则尧、桀无别矣。注:难(nàn):诘难反驳。

相狗

齐有善相狗乾,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千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望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则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注:假:借,这里是请的意思。

下载诗歌古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古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文感谢信

    篇一: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常时可颂: 对晚辈: 潭安 潭祺 潭祉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功勋以及事业绩者,......

    古文,感谢信

    篇一: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常时可颂: 对晚辈: 潭安 潭祺 潭祉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功勋以及事业绩者,......

    古文二则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

    古文感谢信

    感谢信范文 感谢信:感谢信是受到对方某种恩惠,如受到邀请、接待、慰问,收到礼品及得到帮助之后,而表达感谢之情的信函。格式:1.称谓。 2.说明为什么要感谢。3.再次表示致谢、问候......

    古文邀请函

    版式1: 敬啟者:適此秋葉送爽之際,鄙會創立迄今逾年二十有五。近日成立之候選內閣“天下唯中”,茲定於戌子年十一月十九日晚7時於何善衡工程學大樓王統元堂舉行諮詢大會。貴會與......

    古文总结

    古文总结 一、常见谈名士性格的词、句 1.少有大气,不修家人产业。——从小有远大志向,不治理家庭产业。 2.刚猛沈断,而专肆很愎。——刚毅勇猛沉毅果敢,同事专横恣肆凶狠刚愎自......

    古文辞职报告

    古文辞职报告 1 尊敬的XX领导:此时辞呈,敬请海涵,当初公司募才纳新,未嫌我才疏学浅,承蒙收容,入职以来,领导厚爱,同事相亲,至今心怀感念,不敢稍有遗忘。勤心劳作,不求闻达富贵,薪酬所愿......

    古文风韵

    古文风韵 古文,我们从初中就开始接触了,那时觉得一句句“之乎者也”非常拗口,那些语法、句式难以理解,不知道学习古文的乐趣。而现在学习古汉语之后感觉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