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科学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气氛,幽默教学
论科学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气氛,幽默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改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当然,课堂幽默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幽默、戏剧幽默,它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故而幽默的语言、方式、内容应符合教学实际。把握好幽默的时机,要注意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地、适人,让学生在愉悦中启智益性。在科学内容中,包含着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其中也不乏谐趣的元素。教师如果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挖掘趣味性元素,就能创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巧妙运用幽默去优化教学效果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来逐一介绍。
一、拟人法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甚至厌倦。要打破这一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比拟等修辞方法,使教学语言富有情趣,将死板的知识讲得妙趣横生,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例如:讲九年级下《人的健康与环境》中《身体的防卫》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掌握人体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我把此描述为敌我两军的攻城战,首先我军在城墙外围铺设铁丝网,挖掘护城河以阻止敌军的进攻――这是第一道防线(皮肤的屏障作用);当敌人攻上城墙时,我军部队与之短兵相接,站开厮杀――这是第二道防线(体液及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当敌人疯狂进攻,无法阻挡,并已进入城市腹地时,我军就派出特种部队(狙击手等)进行巷战,具体分为两个战场,一个在城市街道(体液免疫),另一个在房屋内(细胞免疫)――这是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变得乐学,可谓“一箭双雕”,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诗词法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阐述枯燥的理论知识时,适当地穿插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诗词,这种方式既能调节学生在课中的学习疲劳状态,再次唤醒学生的兴奋,还能使学生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教育印痕,有的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如《植物的感应性》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运动和力》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生物与环境》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些诗词在课中的运用可通过接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优美的诗词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掌握科学知识。可见,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是一种艺术。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归谬法
归谬法是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在课堂练习上,有时直接利用知识点确定答案,会让人印象不深,学生还可能因为老师的平铺直叙感到无聊。而借助于幽默,不直接点出答案,而是沿其逻辑引申发挥,在放大其谬误实质的同时,使其自误,就能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四、情景法
教材是幽默的源泉,恰当发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是教学幽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学中,适时、适当、适量地创造出风趣诙谐的幽默语言就能使学生绷紧的神经为之一松,精神为之一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厌倦的学习心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到“势能”时,可问:“当天花板上一个鸡毛掉下来,你将怎样?”学生肯定回答:“这有什么可怕的。”再问:“若你头上的电风扇掉下来呢?”学生会下意识地用手盖着头顶,答:“那还不快跑。”这样,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影响物体的势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物体质量。
五、褒贬换用法
对学生进行教育,故意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如有两学生甲、乙,甲学习较好,乙学习底子较薄,甲在课中很认真,而乙挖挖手指、看看窗外,不亦忙乎。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讲:“甲因为基础差,所以你们看他很努力,而你们看乙,他肯定都已掌握了科学上的知识,胸有成竹,所以就无所事事啦。”在极贬之后突然提出褒义,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学生一旦领悟之后就会产生喜剧效果。
其实褒贬换用也是一种错位。与之相似的还有平常的场合使用郑重其事的语言,庄重的地方使用平常的语言。
六、谐音转化法
利用中国汉字的谐音,可巧妙地将一些知识点趣味化,以达到帮助记忆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如在水的这一章里,电解水实验是教学的重点,而正负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是易错点,我就总结概括为“正氧负氢”。在讲解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只要时刻记住生你养你的“父亲”,这个知识点你就不会忘记。因为“父亲”与“负氢”谐音。还有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高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锌等,我就用“养闺女贴心”来表示前五位元素。这样的表述朗朗上口,既帮助学生记忆,又增添课堂气氛,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
另外,借助教师的眼神、手势、动作等因素也可表现幽默。比如:有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总是放不开,于是老师做出侧身倾耳听的样子,并将手贴着耳背,这种幽默的姿势逗笑了同学们,那个同学也笑着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分布相对均衡,可以减少注意力的转移,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灵活巧妙地运用幽默教学能让我们的学生们在情趣教学中变得乐学、爱学,最终有所成;也能让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幽默中不断提高自己,增进艺术情趣和魅力,最终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抓住这两极,科学课堂的幽默风格就会焕发出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二中)
第二篇:幽默语言欢悦气氛和谐课堂
幽默语言
欢悦气氛
和谐课堂
——重庆文理学院附中:孔钊
【摘要】面对以创新理念为指导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提高老师教学效率,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更好地达成新课标,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自觉地迎接时代的挑战。体现历史学科教学的普及性、思想性、时代性、发展性。笔者在文中就其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体会方面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更好地实现课改精神,改变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枯燥无味”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作一点小小的尝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幽默语言
促进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名老师终生不懈的追求。而教师的语言修养,特别是幽默语言的运用是这门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者M·鲍尔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该达到艺术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其间的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刘心武谈“红楼”。虽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尤其是历史教学语言的运用问题。因为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相对于其他的任何学科,对于教师的语言要求都来得高。但是,毕竟中学的历史学科并不是为培养专业历史人才服务的,正如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一系列讲座并非针对大学历史系这样的专业学习者,因此他在讲述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上就很值得借鉴。
下面,我就自己和借鉴他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幽默语言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部分,幽默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妙趣横生,激发兴趣”:
“没有趣味,课堂就失去了活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其自觉地学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如在讲“绥靖”政策的概念时我花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去解释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对高二的学生来说接触面窄、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述时,我设置了两个环节,先是字面意思的阐述,即:绥靖——安抚,抚慰怨愤、平息争斗。其次,用比喻做铺陈——面对一只狂吠的狗,你会用什么方法去安抚它以防止达到被咬的目的?一种,顺着狗毛抚摸以示友好;另一种,扔块骨头,堵住它的嘴,当然最好这块骨头还是别人的。(学生笑)而这就叫绥靖!在欧洲战场战事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德国就是那只狂吠的狗,而英法等国为了避免祸及自身,先后用奥地利、捷克等国作为“骨头”去“平息争斗”以达到自保目的。在后面的课堂进一步展开的过程中,我也始终紧紧围绕着最初的比喻做论述。这一段话可能不太“雅”,很有些“下里巴人”的感觉,但是之后的学生反馈相当不错——基于原有的基础对于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等问题也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显然效果是不错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改变学习历史“枯燥无味”的观念而能够比较主动地学习历史了。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提神醒脑,提高效率”:
历史教学中,在讲授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打瞌睡,此时,教师靠单纯的提醒也许效果并不见好。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来一段幽默语言,不仅提醒了学生,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如一次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都觉得挺疲惫,甚至有学生在睡觉,当时我心中很是着急,怎么办呢„„恰好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处,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一个笑话„„于是,我马上请这个学生起来问他:“某某,圆明园是不是你烧的?” 而且做出很生气的样子,“快说,是不是你干的?”由于这个同学平时基础太差,此时又刚好从美梦中被惊醒,满脸愕然,嘟噜着小声说:“不是。”此时,全班同学一起大笑。我连忙补充道:“还好,你挺老实的。既然不是你烧的,那是谁烧的呢?” 2 全班同学帮他回答了,然后重新进入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中。后来一节课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效果特别令人满意。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拉近距离,和谐关系”:
课堂是教学活动和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容易激愤,情绪波动,在对社会、他人和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父母、老师的教育表现出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师生间不愉快的偶发事件,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捕捉各种契机,然后及时加以幽默处理,便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避免师生的直接冲突,融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前我班上有一名叫李顺利的同学因为上课老是不认真,不是讲话就是打瞌睡,而且自尊心特别强,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经常与老师顶撞。一天,他上课又开始讲话,我便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他支吾了半天说不出来,这时,我不是直接批评他,而是一本正经地说:“你的名字叫顺利,但回答问题却并不那么顺利,希望你以后多加点劲儿,回答问题象你的名字一样顺利就好了。”其他同学听这么一说,都禁不住笑起来了。这听起来好象责备的话语,但却一下子拉近了师生关系,后来这位学生的历史成绩一直都比较好。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深化内容,加强记忆(理解)”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赞可夫)任何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程度上缘于受教育者的兴趣,兴趣之至,则受教育的程度就更快,更扎实。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的理论性问题,一个历史老师怎样将这些“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的知识?幽默语言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如有一位老师在讲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时,有的学生不太信服,他们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也有学生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我信服共产主义,除非经过实践检验。”这显然是机械地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这位老师首先说到:如果共产主义要等到实现了你才信服,才说是一个好社会,那以前经过二十几年奋斗才建立的新中国,不知比解放前好多少倍,难道事先检验过吗?另外适时地举了一例子:如果你去买火柴,而你对火柴的性能不相信,要一根一根的经过“实践”,划得燃的才买,划完后,你才相信你自己买到了一盒好火柴吗?讲到这里,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从而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共产主义是人类 3 的理想社会。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怎样中运用幽默语言
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幽默语言,以达到艺术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呢?结合自身和他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巧用归纳、成语、谐音
对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要求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如果不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学生学习难度肯定很大,但若我们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教给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在讲《北京条约》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将其内容归纳为“天经地义”(老师归纳出来后学生们都笑了):“天”既《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经”乃“津”的谐音,既增开天津为商埠;“地”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义”是“银”的谐音,既对英、法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本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真的是“天经地义”吗?显然不是。这样,用讽刺性的成语巧妙归纳,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增强学生理解。
二、妙用诗歌、对联、谚语
比如在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变化,老师运用一段凤阳花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学生大笑)在此后老师再讲解改革后的变化。让学生们在笑声中更好地理解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之处。又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时,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为了羞辱李鸿章而写了一副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制将相。”而李鸿章却对出:“天无度,地无量,这才是,帝王肚量。”从而形象地勾勒出了李鸿章奴颜婢膝的丑态。并通过这一强烈的对比,更好地激起了学生们爱国热情。
三、善用方言、歌词、逸事
历史教学中有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正确运用普通话,但笔者认为适当地运用一些方言有时也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如讲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的讲话,老师就用湖南话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学生笑)又如,一次上课一学生迟到了,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该生,而是唱到:“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学生笑)想要处罚你呢:“唉,我总是心太软。”再如讲唐宋八大家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欧阳修的认识,老师讲了一 4 个故事:一个年青人自认为“才高八斗”,不服欧阳修,于是想斗一斗他。在乘船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欧阳修),这个年青人自觉与欧阳修投机,于是邀欧阳修一同去斗欧阳修。此时,年青人一时兴起而吟到:“两人同一舟,去斗欧阳修。”但到此却不知下句了,欧阳修补充到:“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学生大笑)在笑声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活用古意与今词
如老师在归纳“洋务派对顽固派”、“维新派对顽固派”、“革命派对保皇派”几者的关系时就用了“洋务派VS(PK)顽固派”、“维新派VS(PK)顽固派”、“革命派VS(PK)保皇派”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又如易中天先生在讲诸葛亮的空城计时,说诸葛亮在城楼上“开Party”唱“卡拉OK”。将周瑜说成是“帅哥”等。我想,这也许也是“百家讲坛”为什么这么受广大“视民”欢迎的原因之一吧。我们何不可以借鉴呢?
另外诸如运用笑话、体态语言、话语的停顿等等,于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当然,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为搞笑而搞笑,那样,虽然会笑声满堂,但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所以,我们在运用幽默时也应该注意适当。
主要是:
一、要联系课文内容。否则就纯属搞笑而不叫幽默,也就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
二、运用的时间适当。比如说在刚上课时、学生疲倦时、不守纪律时、课文内容枯燥时、老师为难时等。而不是满堂都是“幽默”,那样也就不是幽默了。
三、运用幽默语言还应注意对象。如“我与谁比美,谁美。”这句话如果运用到小学课堂就起不到幽默的效果。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而一个教师要做到幽默,必须要有正确的师生观,要有从容、超脱的气度,机智、敏捷的个性。还要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谈资丰富、妙语连珠,不失时机地创造幽默,深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创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乐学的状态,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
2007年5月17日
第三篇: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辽宁省抚顺市上马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竹楠
【内容摘要】
课题对话,进入情境,以谈引和谐;个性朗读,渲染情境,以读导和谐;角色进入,体会情境,以演促和谐;智慧发言,创设情境,以言创和谐;知识拓展,延伸情境,以累悟和谐;精彩表演,总结升华,感受和谐。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
【关键词】
个性 特色 主动 民主 宽松 和谐 【正
文】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选择了一种教育,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我斗胆盗版为“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三年以来,作为新课改道路上的开拓者,我一直以这句话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生活,我要让生活更美好!而学生,便是我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怎样才能让课堂像演动画片一样吸引孩子们天真的情趣?这一直是我所倾心研究的课题,终于我发现了一条独具特色又星光闪烁的道路: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是教育界永恒的追求,激发学生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是最高的教育原理。构建和谐的特色课堂,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入手,我是从以下6个方面来为和谐课堂服务的。
一、课题对话,进入情境,以谈引和谐。
巴西教育家弗来雷(P.Freire)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对话关系是教学作为自由实践的精髓。与课题对话,多么生动有趣的想法,多么新奇刺激的过程。每次提示课题后,我都会问:“看到课题,1 你想说点什么?”孩子们总像头顶一个大问号一样,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你。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什么样的?”“民族小学里边都有什么民族?”“民族小学跟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课堂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奇怪的大石头》“这个石头在哪?”“这个石头哪里奇怪?”“这个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花钟》“什么是花钟?”“花钟都有什么花?”“哪里有花钟?”„„《秋天的雨》“作者为什么要写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有什么特别之处?”“秋天的雨跟一般的雨什么不同?”
怎么样,孩子的问题吓到你了吧?这便是一堂好课的开始,还用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吗?学生已经是课堂的主人了,他们与课题的对话,已将自己拉入了生动的课堂,而且不知不觉交待了学习任务,你还会出乎意料的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二、个性朗读,渲染情境,以读导和谐。
三年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读为主线,读中感受、读中理解、读中欣赏、熟读成诵。轻声读、比赛读、模仿读、表演读、诵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这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我班即使最淘气的一个孩子,也把所有课文背得一字不差,弄得犯错时都“不忍心”批评她。
《我们的民族小学》、《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孩子们不但可以自己断句,找节奏,还会根据角色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声音或语气。如《风筝》中,会把“我们”童年时的快乐时光表现得淋漓尽致。《秋天的雨》中,把秋天的颜色,气味读得欢快,有节奏感„„
朗读,是个性化行为的一种表现。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心得,那就学懂了课文,进入了情境,也对自己的语言积累及内在修养起了不可计量的作用。
三、角色进入,体会情境,以演促和谐。
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都对童话有着美好的向往。说起扮演课文中的小主人,正是他们喜欢的环节,也是创新思维流浪的一个角落。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几十个不同样子的主人公。
如教学《小摄影师》时,我问“你们想到自己忘记带交卷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有的说“真丢人,找个地缝钻进去吧。”有的说“耽误列宁叔叔这么长时间,我真是太笨了”有的说“报纸办不成了。回去我可怎么办呀”„„这短短两分钟的角色扮演,早已让所有学生深深融入课堂,体会了当时的情境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这样生动、有趣的环节,你想让他们溜号他们都不愿意,几十双小眼睛紧紧盯着你,迫不急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四、智慧发言,创设情境,以言创和谐。
更确切的说,这是识字乐园,也是百花园地。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完全因为我是个极其“懒惰”的人。从一年级我就让学生自己打扫教室,自己发饭,自己管理作业本,自己预习功课,包括标自然段,圈出带生字词语,大声朗读10遍课文,给每个生字组5个词。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环节,更不要小看这群才三年级的学生。
给生字组词就是“一字开花”,生字为花心,5个词语为5个花瓣。随便一个生字,大家都可以说出5个以上词语,这是我二年四班的一个特色。可是日久天长“麻烦”也随之而来了,最近有许多次,大家都开出20几个花瓣,“歌”“满”等字居然开了30几个花瓣,3 我戏称“世界上所有关于‘X’字的词语都被你说了。”而且下课时学生总埋怨:老师我能给“X”开18个花瓣,你怎么不叫我?
这个环节真是越来越受学生喜欢,我们的目的就是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进步,在进步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知识拓展,延伸情境,以累悟和谐。
人生的航船,必须驶出避风的港湾,才能真正认识大海;生活的小鸟,必须飞出温暖的小窝,才会真正懂得天空。语文课的学习,只是满足了学生一小部分的需求,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要靠课外的积累,这也是大语文观的一种要求,也是对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的一种习惯养成。
我二年四班所有同学都有三个特别的本:词语开花本、日记本、采集本。采集本便是自己的课外积累。那里的内容丰富极了:词语版块里有ABB、AABB、ABAB式词语,数字成语,描写声音词语,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描写高山、湖泊、太阳、月亮等成语„„
不要怀疑,不要惊讶,这就是二年级的孩子采集本上的内容,而且只是一部分。我也感觉到奇怪,每次给他们布置采集内容,他们都会采集出连你都不知道的知识。所以,孩子的潜力真是挖掘不尽的天然宝藏,但前提你要给他们一片自主的天空。
六、精彩表演,总结升华,感受和谐。
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表演者。然而,表演的机会是稀少的。因为没有哪个学生可以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自己的才艺,但是表演的机会又是存在的,因为每节语文课都给那一个个小精灵提供了表演的平台。
“找几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加入你的动作和声音。”这是我每节课惯用的结束语,而孩子们也都尽情表演,记得《感谢》那 4 首儿歌,孩子们将“小鸟”、“飞翔”、“树木”、“泥土”、“水分”、“营养”等重点词语表演得绘声绘色,还有其他许多课文都表演得惟妙惟肖。甚至只要有语言的流露,孩子们便会愿意表演并且能表演得好。记得有一次,一个男孩子下课神气的对我说:“老师,我给你做几个动作,你一定猜出来。”于是,他开始表演,我故意说不知道,他开心的一笑说:“让世界充满爱!”然后扭头跑开了。我看到的是他的开心与自信,想到的是孩子们表演的天性与灵性。
孩子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犹如画龙点晴之功效。每一个孩子都尽情表演,没有规格,没有统一,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动作演绎课文,但值得说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精彩的。
【尾
声】
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才能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同事们,朋友们,如果你正徘徊在新课改的大门外,不妨进来听听我的心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也许会让你灵感闪烁。进来读一读吧,相信我,如果你也把教育当作一种生活,或许会有更独特的收获!请允许我再一次盗用杜威的话,“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我坚信,我的教育之路会越走越远,因为那是我选择的生活!
第四篇:幽默教学在科学课堂的应用
应用教学幽默打造魅力科学课堂
重庆市长寿湖九年制学校
翁小平
摘 要:教学幽默是现代教师的必备品质和能力之一。将教学幽默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之中是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需要,也是有效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小学科学教师应重视对教学幽默的理论研究,修炼幽默的个性品质,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幽默素材,积极主动地把教学幽默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学幽默的恰当运用会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笑声、彰显活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实现学生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幽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教师
正文
教学幽默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一种幽默感,它能使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1]自美国教育家赫修特首次从教学的角度研究幽默以来,教学幽默的巨大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富于幽默感也已被大家公认为现代教师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
小学科学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担负着小学生的科学启蒙任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的教学需要教师“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乐于探究、热爱科学”; 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2]鉴于这些,我们不难体会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应用教学幽默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恒久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可见,应用教学幽默开展教学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需要,是有效实现小学科学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
有人会说,科学探究过程与科学知识素以理性见长,科学课堂教学运用教学幽默会不会降低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充满笑声的课堂会不会有失大雅,甚至给人轻浮、滑稽的感觉?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3]经众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幽默的长期研究,大家公认为:教学幽默的本质在于寓 “庄”于“谐”,这也是它有别于一般意义的幽默的特质所在。这里的“庄”指的就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谐”是指教学方法或手段的趣味性、诙谐性、生动性。在这里“庄”是目的,“谐”是手段,“谐”服务于“庄”,“庄”又制约着“谐”,二者辩证统一。[4]因此,只要我们把握幽默的分寸、掌握幽默的限度,做到以“庄”为基准、寓“庄”于“谐”,教学幽默定会对科学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我们应积极研究教学幽默理论,重视修炼自己的幽默品质,不断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幽默素材,勇于创新,把教学幽默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对教学幽默的应用做了一些粗浅探索,现整理如下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幽默地呈现探究内容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与生活密切联系,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的幽默因素,这需要我们在钻研教材时潜心挖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注意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幽默素材。在教学时,我们应尽量幽默地呈现科学探究内容,创设真实而又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的无意识功能,使意识与无意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我在一个塑料瓶里放上一个气球,并用气球的口包住瓶口外沿。上课时,我请同学表演吹气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上台来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台上的同学个个憋红了脸,但却吹不起瓶里的气球。在同学们开心的笑过之后,也都对这种现象产生了兴趣,带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做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又如在教学《磁铁的力量》一课时,我学着刘谦的神情和语调用小魔术导入。我用拴有橡皮筋的磁铁,悄悄把学生手里的图书钉吸入袖管,学生们在惊异与笑声中开始了对新知的探究。
二、幽默地启发探究方法
在小学科学课的探究实验中,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往往会由于想得不够全面而造成操作的不当或失败。这时,教师可以幽默地给学生提出建议,启发他们自我修正与改进,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例如在学生“认识水的性质”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水的观察顺序出现了偏差:有些学生先用手感觉水的特征,又用嘴来尝味道。这时我对大家说:“洗完手的水能不能再泡荼呢?”同学们都笑了,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我接着又说:“那么我们在观察水的过程中,各种感官的‘出场’顺序是不是要事先考虑好呢?”同学们都会意的点点头。经过这样的启发,大家讨论后达成共识,观察一杯水时应该看、听、闻在先,然后是尝,最后才是用手摸。这里我从实验中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巧用教学幽默启发学生得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这比直截了当地说教更有实际效果,幽默地启发学生实则是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尊重,是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视。
三、幽默地讲授科学常识
讲授法是小学科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常识类内容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而这类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语言平淡,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精打采,他们会因缺少有益的外界刺激而降低注意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讲授中巧妙加入幽默“分子”,使用活泼有趣的幽默语言或表情动作,就会把枯燥复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充满趣味。例如我在讲解植物各器官的相互关系时,嫁接传统相声《五官争功》,分别把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人格化,在笑声中让学生明白:植物的各种器官虽然分工不同、但它们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这富于幽默的讲授,把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水平,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讲述幽默的科学故事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注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幽默故事,并把这些故事有目的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振奋了学生精神,还让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今中外科学家们的奇闻轶事。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这些幽默故事里感受到科学探究过程的魅 力、科学家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志趣,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原动力。
五、自我调侃——幽自己一默
自我调侃可谓幽默的最高境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拿自己开个玩笑,幽自己一默,常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不同”时,我擦着头上的汗问同学们:“为什么我比同学们爱出汗?”同学们一时诧异,不能回答。这时我又降低声调自惭形秽地说:“这就是因为我比同学们颜色深呀!”同学们听了,都笑起来。这里的自我调侃,让一时沉闷的课堂出现了笑声,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同时学生也一定对“颜色深的物体吸热能力强”这个科学知识,印象更深刻了。
总之,我们可以把教学幽默巧妙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只要我们把它运用得适度、适时、适式,切实做到“庄”而不“谐”,教学幽默定会刷新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让教学活动因充满快乐而变成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孩子们在科学世界里自在遨游,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 [4]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2]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钟妹,黎芬宜.巧用幽默语言打造魅力课堂
第五篇:历史课堂幽默教学
浅谈历史课堂的幽默教学
生活中的一句幽默,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同样,我认为课堂上的一句幽默,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学效果增倍。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它能带给人们轻松和笑声,它具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一、实施幽默教学的方式
1、形象比喻
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在历史教学中,比喻虽然运用得最经常、最广泛,但并联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情趣,关键要看比喻是否新厅恰当,而不能蹩脚。有位教师在讲到十九世纪英德竞争时,比喻说:“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最根本不满足只得到一些残汤剩菜的。这就是一个饿汉吃不饱,自然首先盯住的就是英国的那个大盘子--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一百多倍的殖民地。”这一连串形象地比喻,既新奇恰当,幽默风趣,又揭示了英德之间的尖锐矛盾。
2、巧用反语
即使用和本意恰恰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本意的一种方法。一位教师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首相张伯伦的所作作为时,嘲讽地说:张伯伦可以说是推行绥靖政策的大师慕尼黑协定就是他的杰作,言外之意显然在于怒骂张伯伦是十足的小丑,在于揭露慕尼黑协定是一个丑恶的阴谋。上述两例,巧用反语,幽默诙谐。、今词古用
在讲课时,恰在此时当地选用现代词语来表达古代的人物,事物或现象,这就是今词古用。有位教师在介绍了世界古代史上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略时,最后的结语是“罗马教皇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一九七九年,终于宣布为伽利略平反昭雪,为伽利略落实政策了不起。”此例中的“平反”,落实政策是学生熟悉的现代词语,这位教师将之“古用”,虽出人意料,但十分恰当,学生能够心领神出鬼没会,又感到谐趣幽默,不免大笑一番。可见,某些现代词语的恰当古用,具有新颖别致诙谐幽默的效果。
4、成语变用。在使用成语时,为了表达的南昌要,对某些成语进行临地性的改造,这就是成语变用。有位教师讲到
1929年10月24日,震惊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首先从美国爆发时,说道:“这一是星期五,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直到现在资本家一谈起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仍然是”谈五色变“。这是成语”谈虎色变“被临时改动了一个语素而成为谈五色变了。这一变用,一方面说明”黑色的星期五“在资源共享本家心目中投下了难以抹去的可怕阴影,另一方面又使语言活泼多变,增添了语言幽默感。
5、引用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一种修辞格式。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和民间作者,创造出不计其数的对联佳作,其中不少就颇谐趣讥讽,适当引用大有裨益。例如,当讲到国民党统治下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时,一位教师引用了当时四川流行的一幅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为”民国万岁“(民国万税),这一对联,讽刺辛辣,入木三分,通信幽默益兼顾。一引用,立刻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又使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6、有意曲解
即对某些词语的意思有意进行歪曲解释的一种方法,有位教师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学生问到意大利为什么不马上参战,他幽默地说,”意大利,意在大利,当时它要观望哪里有利可图就参加到哪能里。此例把“意大利”有意曲解为意在大利,既讲清了事情的原因点明了大战性使用权,又满足了表达的需要,具有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此言一出,妙趣横生,顿使学生拍案叫绝。
7、巧妙借用。
借用就是把某一社会习惯用语包括专门术语和行业语用来说明,表述另一特定的人物或事物。一位教师在讲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时,诙谐地说:“此人在历史上没有做过上点好事,却有点名气,只是因为他保持了生儿一百二十个的生育冠军。”“冠烟”本是体育专业术语,人世间们称体育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这位教师巧妙地借用这一术语授予刘胜一个“生育冠军”的称号,从而依靠语境暂时突破了这一专业术语的使用限制,负予一种新的含义。这不仅给语言增添了幽默情趣,而且世有力地抨击了刘胜,造成了“张冠李戴”的特殊表达效果。
二、实施幽默教学的几点要求
1、要求教师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幽默素养。
这是实施幽默教学的前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首先,针对历史教育的范畴,教师应对大纲、教参、教科书等一些相应的教辅材料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完整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只有这样,当我们站到讲台上面对学生之时,才有那份自信去给学生“一杯水”;其次,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幽默素养,平时多看一些有关幽默的报刊、杂志,如《演讲与口才》、《幽默大师》等。以培养自己的幽默素质,养成幽默达观的开朗气质。这样,不仅对教学有帮助,而且对整个人生都大有裨益。相反,一个平时木讷机械、沉默寡言的人不仅不能上出一堂生动活泼的课,而且其人生道路也会显得黯然无光。
2、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
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主要阵地是神圣的三尺讲台,当我们站到讲台前面,必须以最好的教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即使课前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绪如何变化,也要尽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不断闪现出幽默的灵感和小火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主张以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打动学生。
3、要求教师把幽默当作“佐料”,而不是“主菜”。
幽默教学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果把课堂45分钟当作一道菜,那幽默的教学语言就好比一盘很好的“佐料”,她将使课堂教学这道菜变得更加丰盛可口。但是,如果“佐料”太多,那将使“主菜”变得华而不实,令人难以下咽。有的学生这样反映:上某某老师的历史课听起来很舒服,但课后却什么东西都记不住。幽默为历史教学提供了许多不同多得的有利条件。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开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油嘴滑舌之感。
所以,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时而幽它一默,必定能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增强对历史科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