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抗语文
【真心英雄语】:叶开——上海作家,著名文学杂志《收获》副编审,正为在读三年级的女儿的语文学习痛感。他认为:在小孩子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语文教学时语文废品流水线。这些痛感我读了非常的震撼,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所以我想所有的语文教师有必要看看这篇文章,希望引起我们的深思。
对抗语文
《中国青年报》本报记者 王波
叶开
乔乔读《哈利·波特》
乔乔最喜欢的《哈利·波特》全集和林格伦作品
乔乔的英文原版《哈利·波特》
乔乔的《一课一练》作业
乔乔一年级时写下的“舍小家,顾大家”
上海作家叶开在客厅里和客人聊着孩子的教育问题,女儿乔乔就坐在他旁边,时不时插上两句嘴,偶尔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但聊着聊着,叶开察觉到身边的女儿没了动静。10岁的乔乔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背后摸出了《格列佛游记》,正咬着指头看得津津有味。
这本1979年版《格列佛游记》,书页已经有些发黄,是叶开上大学中文系时的读物。女儿先前已经读过两遍了,如今又读得只剩下最后的二三十页。
“乔乔,快别看书了,这样不礼貌,要跟叔叔说话。”叶开叮嘱道。
乔乔很乖巧地“嗯”了一声,然后抬头做个鬼脸,一只眼睛看着客人,另一只眼睛依旧用余光扫着书上的字。
如何阻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看书,现在成了让叶开头痛的一件事。为了能逮着机会看书,在家里的沙发、钢琴凳,甚至自己的枕头下面,乔乔都藏了她爱看的书。
在她的卧室里,除了放着钢琴,还有两个书架,上面摆着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小飞人卡尔松》等9本著作、全套7本的《哈利·波特》、一整套43本的全球儿童文学名著丛书、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还有《伊索寓言》、法布尔的《昆虫记》、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吉卜林的《丛林之书》等等。
41岁的叶开是著名文学杂志《收获》的副编审,这些书都是他精心为乔乔挑选的,几乎挤满了两个书架。
除了刚买回来的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乔乔还没有翻过,其他的书她已经全部看过。其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她已经记不清看了几遍,一本薄薄的书被翻得裂成了5瓣。
这个痴迷于看书的小学生,对她的语文课本,却一点儿都不待见。“我不喜欢语文课本。”小女孩瞪大眼睛颔了颔首说道,仿佛做了一个郑重声明。
4年多来,乔乔的9本语文课本,只有在她做作业时,才有机会进入她的卧室。在自己的书架上,乔乔没有为这些课本留下任何位置。
平时,它们都被放在客厅一个公用书架上。当然,这也方便叶开随时拿这些课本,挑出其中的“荒唐之处”。
2009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的邀请下,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批判。晓苏提议专栏取名“语文现状批判”,叶开认为这个名称“太泛”,建议改为“语文之痛”。
“他刚好经历了女儿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他有疼痛感、刺痛感和迫切感。”晓苏回忆说。晓苏同时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课的教授,他觉得叶开的名称更贴切,立即接受了建议。
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
叶开的这种痛感,始于2008年秋天。那时,他在写小说之余,忙着研究现代文学中一些作家和作品。
乔乔的学习,基本全由妈妈王琦负责监督和辅导。王琦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副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叶开认为由她来辅导女儿学习绰绰有余。
但很快叶开就发现,妻子根本无法对三年级的女儿进行有效辅导,尤其是无法辅导女儿的语文学习。乔乔在前两年语文经常考100分,可这时候拿回来的成绩单上面,成绩一次比一次低。由妈妈辅导做的语文作业,第二天拿回家后,上面经常红红地一大片叉,乔乔觉得挺委屈。
在学到第七单元48课《智烧敌舰》时,乔乔又遇到了一道难题。题目要求她回答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为了消解女儿的怨气,古典文学博士王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叶开,不得不同时出面跟女儿解释,“庞统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刘备西征蜀国,主要靠庞统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是靠《三国演义》演绎出来的,事实上庞统不比诸葛亮差”。
乔乔这才微笑起来。两位博士当时也笑了,不过是苦笑。这是叶开第一次被孩子的语文教育刺痛。
“你可能觉得很可笑,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叶开摇头叹道。
两位博士实在是没想到,他们会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题上马失前蹄。
看到乔乔成绩下滑明显,王琦很着急。她找到语文老师,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做这么多练习题。
老师告诉她:“从三年级起有了阅读理解,不再只是认字记词。乔乔的阅读能力有问题。”“不会的,她看书没有障碍。”王琦急忙跟老师解释。因为就在上三年级前的这个暑假,丈夫给女儿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是他们第一次给女儿买长篇读物。结果8岁的乔乔不仅很快看完了,还开始接着看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
听完王琦的解释,老师不相信,摇头表示怀疑。这让王琦很忧虑,她开始想,女儿不会真是有阅读问题吧。回到家,她急忙跟叶开探讨起来。
叶开那时正研究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叙事,并得出结论,“那一代的不少作家不说真话”。
听了妻子的担忧,他拿起乔乔的语文课本,试图弄清问题所在。结果一打开课本,他发现一些不说真话的作家的作品,不仅进了女儿的教材,“而且还要背诵”。更糟糕的是,一些原本是经典的作品,到了教材里被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他正冒火,转身却发现乔乔抱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目不转睛地读着。为了考验女儿,他刻意跟乔乔聊起《哈利·波特》和四大名著彩图本,结果发现里面很多故事和细节,乔乔记得特别清楚。
“这说明她不是胡乱读,是真读懂了。”叶开强调道。他和王琦也一致判断:大可宽心,女儿的阅读理解完全没问题。
他进而感叹道,小学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代,因为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可是,”他话锋一转,气愤地说,“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有人却给他们喂了垃圾。教材里面,有好多非常糟糕的东西!”
叶开把乔乔的几本语文教材全都仔细看了一遍。2008年11月,他写了第一篇批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文章《语文的物化》。在文章中他写道:“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很多与花草树木有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作者不是欣赏鲜花自身的美丽,而是在鲜花这个符号上寻找道德寓意。”
这一年年底,叶开与晓苏见面,原本是要聊文学创作的问题,结果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聊语文教育上。
“我们觉得,现在的语文里,非语文的因素太多,太多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因素,老师又教得太保守太落后,学生不喜欢。”晓苏回忆,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
看了叶开的批评文章后,晓苏认为“很深刻,很尖锐,点到了穴位”,随即邀请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开专栏,批判“病态的教育带给语文的痛”,希望刺激中小学语文老师“已经麻木的神经”。
孩子学了半个学期,肚子里装的都是垃圾,我们利用假期给她倒出来
叶开的专栏文章,从2009年1月开始发表,第一篇便是《语文的物化》。考虑到文章的风格比较犀利,晓苏将专栏安排在了杂志第70多页的位置,避免“一上来就刺激到读者”。
结果,这些“火药味儿很浓”的文章发表了两期后,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就打电话给晓苏,质问道:“哪儿来一个疯子在这儿胡说八道?”
当时9岁的乔乔看了爸爸的文章,咯咯直笑。“我们都不喜欢语文课本。他写得太好玩了。”她评价道。
其实对于自己的语文课本,乔乔在一年级的时候还是感觉“挺好玩的”。她记得,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好多图画,有小动物,还讲爱护环境,“看上去没有那么讨厌”。
翻开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学到第40课《三过家门而不入》时,乔乔当年用红笔在彩色书页下角,吃力地写下了“舍小家,顾大家”6个稚拙的字。她回忆说,语文老师告诉他们,“大家”里有很多“家”,就是“国家”的意思。当时刚刚7岁的小姑娘,始终没弄懂“大家”的具体意思,只是很固执地认为,“大禹就是一条鱼,所以他才治水”。
虽然很多东西搞不明白,但书本上的图案还是吸引了乔乔。“当时我觉得,哇,好奇妙哦!”她边说边做出夸张的表情。
当时在课堂上,老师写什么她就跟着一笔一划地模仿。回到家里,她则开心地看《小小建筑师巴布》、《猫和老鼠》等动画片和《哈哈画报》上的漫画。
这种开心的笑声时常在叶开家里响起,前4个学期,乔乔经常拿回满分的语文成绩单。
但到了三年级,写作文成了语文课上的重头戏。同学的书包里,慢慢开始有了《优秀作文选》。看到有同学买“作文套餐”,乔乔出于好奇借过来看了一眼,就再也不想看第二眼。她还是喜欢爸爸不久前给她买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其次是《林格伦文集》。
可是她只有先写完作业,才能看这些书。她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养成了到处藏书的习惯。在写作业、弹钢琴时,甚至是语文课堂上,她都会时不时偷偷地瞄上这些书两眼。
语文课本开始变得让她“一点都不喜欢”。她更不喜欢的是书包里的教辅书《一课一练》,这占据了她课后很多时间。
比如,根据教辅材料,乔乔每天需要填很多反义词和近义词,这常常让她的博士父母为难。他们不愿像其他父母那样给女儿买《近义词词典》或《反义词词典》,于是就安慰女儿:“我们认识出这些教辅书的人,这东西他们自己的小学不用,自己的孩子也不用,你就随便应付一下算了吧。”
一次假期快结束时,乔乔的班主任来家访,问孩子这个假期都在做什么。叶开笑着回答:“忙着倒垃圾。”
这让年轻的女英语老师一愣,没有反应过来。叶开马上解释说,“孩子在学校学了半个学期的语文,肚子里装的都是垃圾,我们利用假期给她倒出来。”
“倒垃圾”的方法,则是给孩子买经典作品阅读。在意识到孩子语文教材中的问题后,叶开给女儿买了一个四层的书架,书架上多了《哈利·波特与密室》等《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续集,也有了《窗边的小豆豆》、《唐诗三百首》等名著。
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不仅教材作假,教法也作假
这些刚刚摆上书架的书,很快就被乔乔一本一本地“消灭”掉。在咬着指头,发出一次次咯咯的笑声后,乔乔也把《哈利·波特》里的女主角赫敏奉为自己的偶像。
叶开因势利导,告诉乔乔,不仅小说和电影中的赫敏很聪明,现实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也很聪明,考上了美国很好的大学。于是,沃特森也被乔乔视为榜样。
在三年级以前,乔乔在课堂上很少说话,但看到小说里赫敏在上课时经常举手提问,她决定向偶像看齐。以后上课时,脑袋后晃动着两个马尾辫的乔乔,经常把手举得很高,希望老师能叫自己起来回答问题。
可是,她很无奈地发现,自己的想法经常和老师的不一样,尤其是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乔乔撇着嘴,一本正经地说:“我语文课上喜欢发言,就是有时候没有办法说到点子上,老师的那个点子上。”
有一次,老师讲互联网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时,强调好处是“可以查阅信息学习”。乔乔则认为互联网可以让自己玩更多的游戏,因为她从4岁上幼儿园小班时,就开始登陆迪士尼网站,玩小熊维尼吃蜂蜜字母的网络游戏。这种观点,得到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支持。语文老师只是咧嘴一笑,什么都没说。
乔乔只爱看书,对穿着不在意,但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她喜欢在课堂上举手,偶尔甚至会插老师的话,常常有人在课后说她爱出风头。有一次下课后,她走到一个这样评价她的男生面前,对着他的耳朵大吼大叫。
“他们对个人的尊严不是很看重。可是,如果你有很高的尊严的话,那别人就没办法破坏你的立场。”小姑娘义正辞严地解释自己的行为,她认为当时自己必须要表明立场。
但有时候,乔乔的坚定立场并不起作用。
2009年秋天,叶开的专栏已经写到了第10篇。他第一次参加了女儿的语文公开课。课上老师讲的是课文《带刺的朋友》。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齐全;学生6人一组,课桌面对面拼在一起,像圆桌会议一样便于分组讨论,颇有一种民主、平等、交融的气氛。
课堂上一让提问,叶开就看见乔乔把右手举得高高的,但老师就是不点她。后来老师说换个方式,找不举手的同学提问,乔乔故意把手放下,但依旧没被点到。叶开在后面看着,觉得一阵阵心酸。
后来乔乔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提问的机会,老师却回答不出她的问题。“这个问题等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再回答。”乔乔以朗诵的口气,模仿了老师一年多以前说的这句话。
回家后,叶开查阅资料发现,《带刺的朋友》改编自一位作家的文章,编者对这篇文章进行删节和修改后,导致课文前后逻辑接不上,所以老师根据课文确实回答不出乔乔的问题。
乔乔告诉爸爸,这种公开课事先已经演练好,一旦有提问机会,班里大多数学生都要举手,但老师只找举左手的人回答。
这让叶开想起了30年前自己上公开课的情景,也让他异常气愤——“30年了,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不仅教材作假,教法也作假!”
“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虚假!没有真的善是伪善,没有真的美是臭美。”11月底,在应邀给上海一所知名小学的老师做讲座时,叶开始终强调自己的这一观点。他给讲座取的题目是“教书还是教真”。
讲座开始前,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向叶开诉说了自己的苦恼。这几年来,她只要让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写作文,就会发现班里的学生几乎全都病了或者是摔了跤,然后爸爸背着他们上医院。
这位老师忍不住感慨:“连教材都可以作假,那么其他的假,像这些作文模板,也就不足为奇了。”
叶开和王琦从来不让乔乔参加朗诵比赛。在他们看来,那种规定题目的朗诵充满了虚假情感。他们要求乔乔,平时在班里要朗诵的话,要用正常语调,不要假天真。
同样在他们看来虚假无趣、没有真情实感的,还有乔乔每个学期都需要背的名言。在叶开看来,这些名言很多是编者自己编的,“背这些垃圾还不如背老子孔子,或者是唐诗宋词”。所以每次老师要父母监督孩子的背诵作业时,叶开总是直接在乔乔的课本上签字了事。
“我们就是不参加无聊的事情!”王琦干脆利落地总结道。
乔乔把眼睛从《格列佛游记》里挣脱出来,抬头回应了一句:“我的父母很宽松,能有他们做父母太幸福了。”
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
背诵名言可以轻易应付,但像在文章中划好词好句这样的作业,常常难倒乔乔和他们家的两位文学博士。
老师说按“aabb”格式划好词好句,乔乔觉得课本里没什么好的,就随便划了划。班上有个男同学,把“爸爸妈妈”划出来,结果得了A-。
每次划好词好句时,叶开都很紧张。这位《收获》杂志的副编审不知道哪个词比另一个词更高级。“难道这个词是部长级,那个词是科长级?”他反问道。
他把划好词好句比作揪树叶,并形容说,“即便你揪下所有的树叶,也不会体会一棵大树的美。”
为此,他在专栏里写了《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但批判归批判,为了减轻女儿的痛苦,他和妻子还是得耐着性子帮乔乔划好词好句。
在杂志社编审稿件时,叶开给国内很多知名作家提过修改意见,但他对女儿的作文指导,大都以失败告终。
他经常告诉乔乔,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把意思表达清楚。然而几乎每次老师的批语都是,“再多用些好词好句”。
这时候,叶开会安慰女儿,“不是把所有色彩斑斓的颜料泼到墙上,就会成为一幅画。做一个诚实真诚的孩子就好。”
在他眼里,中国传统的国文教育注重修辞和交流,以此形成个人道德观和社会人生观;而现在的语文教育则跟外语教育一样,光注重语法。语文课不仅违背了语言规律,而且“极其乏味,肢解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考”;在肢解了语文的同时,也让孩子变得分裂。
“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家长回家再把这些碎片,一片一片给粘起来。”叶开直言,自己和许多正上小学的孩子一样,都有这样的感受。
有一次,乔乔的考题是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为“打量”的“量”找出正确的读音。全家三口人都认为“量”应该念四声,但老师给的答案是念二声。后来大家分头查字典,发现答案也不一样。
“然后我爸爸妈妈说,在家里就念打量(四声),在学校就是打量(二声)好了。”乔乔比划着说。
最近,如何解释“矜持”这个词,也难住了两位博士。他们查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解释并不相同。尽管叶开认为词典释义也欠准确,但又必须选,最终他们在“拘谨”与“庄重严肃”之间选择了后者。
结果,乔乔又得了一个红叉,因为教辅的标准答案是“拘谨拘束”。
这一次,还没等父母叮嘱,乔乔自己已经明白,在学校就按“拘谨拘束”,在家就按“庄重严肃”。
“我感觉一半在学校里,一半在家里,在中间被切了两半。”乔乔皱着眉叹口气,像个小大人。
叶开曾经拿女儿的这种感受跟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文学教授交流。教授说,自己的儿子刚上初一,小学6年一直“分裂”得特别好,“学校说一套,家里说一套,从小就学会应付”。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我们的教育和实际同步,我们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应付和对付上了。”教授感慨道。
针对这种现实,叶开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孩子必须受到摧残,这就是他们的命。”在去做讲座的路上,他跟一位朋友重复这句话时,眼泪几乎快要流出来。
他唯一庆幸的是,女儿乔乔从8岁起,便学会了用他推荐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排毒”。
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
看到女儿在这些经典作品间流连忘返,也让叶开对真正的语文有了信心。晓苏邀他写专栏时,他有过犹豫。在和妻子商量了一个晚上后,他觉得还是要做些事情,来对抗现状。
开家长会的时候,叶开发现很多家长对语文教材根本不懂,不少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接送,父母偶尔来开一次会,光顾着围上老师问孩子的分数。
看到讲台上的老师年复一年已经麻木,而很多家长又浑然不知,叶开最终答应写专栏。“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他决定为孩子们做一些“排毒”工作。
他批评小学三年级学的第一首诗歌《信》是虚伪的诗,质疑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宣扬“恨的教育”。在看了老师给女儿列的书单后,他批评“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他还批评教材编写者添加各种文字篡改朱自清的文章,“不仅厚诬前贤,且贻害后生,更败坏了求真求实诚信的风气,而小孩子从一入小学开始,就进入了造假大本营”。
为了写朱自清作品如何被篡改和肢解的文章,叶开花3个月通读了朱自清文集。在女儿已经将这些教材的内容忘到九霄云外,沉浸于经典作品中时,他却得重新捡起那些教科书,以对比课文的原始出处。
结果是,他着实领教了所谓的“教材体”,即教材编写者根据教学大纲的需求,“生产”出的主题先行的课文。
在乔乔的语文课本上,叶开发现编者将安徒生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颗小豌豆》中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颗小豌豆》,但那是颗“做好人好事的雷锋版小豌豆”。乔乔看过四卷本《安徒生全集》,在课堂上指出课文中不符常识之处,老师告诉她“可能你看的那个版本不一样,入选时有所删改”。
这件事发生之前半个多月,乔乔发现课文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种跟原著有出入,向老师提出疑问时,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复。
叶开认为,这不应该怪老师,而是由于“教材体”编写者“非常无趣乏味”,他们编出这种课文,对小孩子的美学和人文教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叶开本来正在创作一部100万字的三部曲小说,到2008年底已经写了60多万字。但他决定暂停下来,全力写这些专栏文章。
他把文章贴到自己的博客上以后,不少人给他留言或发私信。这些人来自四川、青海和浙江等地,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也有学生家长。
当然,还有人将材料递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声称教材编写是很专业的事情,叶开不懂却在那里“大放厥词”;编写这些“教材体”,是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
但在叶开看来,这是这些编写者在贬低孩子的智力。他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进行反驳:瑞典名著《骑鹅旅行记》50多万字,乔乔两天就看完了,而且记得很清楚;《哈利·波特》7本250多万字,乔乔每本都读了好几遍;《安徒生全集》4卷乔乔都看了,内容几乎都记住了。
在给别人推荐书目时,叶开总喜欢推荐女儿乔乔喜欢读的《哈利·波特》、《吹小号的天鹅》、《昆虫记》、《天上掉下个大蛋糕》、《小王子》、《丛林之书》等外国儿童文学名著。
有人质问他:“中国就没有好的作品吗?”
“有,但适合孩子阅读的不多。”叶开直截了当地回应道。他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哈利·波特》中文版拿到的版税是9800万元,比同期中国所有畅销书拿到的版税总和都多,这还没考虑数量可能比正版更多的盗版书——“孩子们用脚投票,他们是识货的。”
就在叶开因批评语文教育而饱受一些人的非议之时,乔乔的生日到了。叶开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乔乔说想要一套英文原版《哈利·波特》。那是2009年春天,乔乔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叶开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套精装全集。乔乔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打开那个精致的匣子后,她“高兴到了难以形容的极点”。
语文废品流水线: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
现在,英文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乔乔已经读了四分之三,但是拿起自己的语文课本,她依旧非常痛苦。
“尤其是这学期的课文,开始讲战争故事。我是女孩子,不喜欢打打杀杀,我特别讨厌动不动就死人。”乔乔晃着自己的马尾辫说。
她更受不了的是,当老师讲到课文中有人牺牲时,男生们就说,那个人“挂了”。这让乔乔觉得,他们像在玩电子游戏一样,别人死了都无所谓。
“这个单元原本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果却让孩子们对生命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妈妈王琦遗憾地说。
与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和课堂上放的电影《闪闪的红星》相比,乔乔更喜欢自己书架上的那些书,那里带给她童年更多的快乐和欢笑。
这学期的语文期中考试,乔乔又没考好。有人说:“你看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才考80多分?”
乔乔当时有些伤心,但回家后王琦告诉女儿,“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为了期中考试。”
而叶开在那所小学的讲座结束时,有老师站起来说:“我们能怎么办呢?教材就是这个样子,考试就考这个教材,我们不能不用啊。”
叶开给出的建议是,语文课可以上得再简略一些,老师自己可以多看一些经典,然后把孩子带向经典之路。
关于这一点,他和不少人达成共识——现在不少老师在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如果大方向错了,老师越负责,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把这个易碎品摔得越碎,家长要想粘起来,就越不可能。
在叶开看来,能把这些碎片重新粘成成品,便属万幸。他担心的是,这条语文教育流水线,会把一个个像乔乔这样原本爱读书的孩子,在读教材做习题的过程中,完整地教成废品。
在一篇专栏文章的结尾,他沉痛地写道:“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
第二篇:读《对抗语文》有感(范文)
读《对抗语文》有感
何宗斌妈妈
2018年暑假,顾老师推荐《对抗语文》给家长看,一开始看到书名,我很纳闷,一个语文老师,推荐《对抗语文》给我们看,难不成要跟语文这门学科“作对”?不可能,一定是这本书里有不一样的语文。
我怀着一颗好奇心,看看作者到底是怎么个对抗法,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我把这本书看完了。书中作者提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对教材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书中推荐了好多的书名,都是我没看过的,突然间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以前给孩子在选书时,也很迷惘,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对于外国文学,哪个翻译的、哪家出版社出版的质量最好。自己无所适从。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如获珍宝,我将这本书再次阅读,对书中提到的书名,进行了一一整理,这样更加便于自己日后购买、阅读。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思考过,语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在这边书的开篇,几个“语文是什么”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语文就是:“认写文字,阅读经典”。这么来说,我的学生生涯,只认了箩筐大几个字,阅读压根就没有过。好在是有我的儿子,有儿子老师的引导,让我重拾书本,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
有统计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不到五本,而美国是二十五本,日本四十本,以色列六十四本。超重的工作负担和浮躁的心态,让很多成年人缺乏必要的阅读量,很多人都只爱炒股、洗脚、看电视、打游戏,自己的生活乏味无趣,有如何能指导和陪伴孩子学习。
在阅读的过程中,当我看到以下内容,不知不觉在书上划上横线。我个人觉得在育儿的路上,这些锦句可以时刻提醒我,值得珍藏,共勉自己。
如果一名学生不懂得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尊重自然生命的个性价值,他们就不会懂得:无论多少堆落叶,都代表不了一棵树。
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自我价值认同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就能不能很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怎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健康心智、健全体魄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公民。人生是长跑、而不短跑。
孩子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也许跑出一百米就累倒了。慢的孩子,说不定走了两万米都神闲气定。有时候慢就是快,这是我们祖先的高级智慧,“只争朝夕”的人很难明白。
做父母的只要给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健全、懂得乐观处事,和顺待人,其他的路,就由他自己走吧。
我们自己的孩子,应该把他当成宝贝来看。爱他们就给他们自由,给他们减压。
和孩子一起长大,一旦孩子有了阅读和探索的兴趣,我们就没什么烦心事了,只需要怀着欣赏的心态,感受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美好,他们以后的道路,自己会去探索、去发现。
相信孩子,让他们阅读,让他们自己感悟。他们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聪明。
从小学到高中,总共十二年的时间,在这十二年间,一定有各种事情发生,一定有些美好的记忆可以发掘出来留存在人生的硬盘里,那是什么?是同学间的友爱?是自由探索新知的欣喜?是得到理解的宽慰?是和老师之间深刻的情感交流和彼此在一起相处那么长时间之后一旦毕业离别而产生了难以释怀的伤感;还是更多的苦涩记忆?是漫长无尽的作业和作假的人生?这些经验应该积累在学生们身上,成为他们人生中精神财富的原始积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无需着急,只能等待。我们既不刻意施肥浇水,也不能揠苗助长。让这颗小树苗自由地生长,享受阳光雨露,迎接狂风暴雨。
我对孩子的期盼不高,希望他长大后,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健康的身体,有聪慧的心智,有诚实的性格,有自由交流的愿望,并拥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便是简单的幸福,也要珍惜,即便是很大的痛苦,也要克服。
考试成绩只能证明你在学校里的成功,不能证明你日后人生的成功。
阅读那些卓越的文学作品,不应该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追问人生的意义,让我们的人生价值更加多元,更加丰满。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当一个落后分子,需要有点自我安慰的能力。我对自己的孩子,憧憬着他能到香港去念书,到美国去读研究生。这是个美丽的幻想,而这种念头一旦起来,就会收不住缰绳,跑的无边无际。也许英国更好、也许北欧更适合。既然改变不了“丛林世界”,那就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格非说;孩子是宠不坏的。
我最高的理想,就是平安。
痛苦和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
父母关心孩子不能太着急,小孩子成长要有一个过程,他们在学习里已经承受很大的压力,父母应该给他们减压,而不是加砖。
好不容易放假了,为何不让孩子多玩玩呢?父母要把目光从考试和测评的成绩中移开,看看别的地方——退一步就能看见蓝天白云,脚底下就是小桥流水,除了成绩之外,我的孩子还有什么优点?我要更多地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故意去找他的缺点。
一个时代的崩溃,是从人心的衰颓开始的。但一个国家的崩溃,首先从文化的崩溃开始。读好的历史,可以让自己拥有更高的眼光,更清晰的思辨。
《开明国语课本》定位和目标极为明确,以母语教育为本,传递传统核心文化价值,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精髓及新式教育思想,将新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机融合。这些教材不仅着眼于传达的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宽宏地容纳了世界最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学生不是训诫和管教,而是引导和培育。并不以单一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能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从而在国家仍然积弱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大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语文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操作系统。
语文的目标:独立自由地思想,准确流畅地表达。
语文的定义: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年级小,理解力不够,要趁着记忆力最好时多诵读经典,多背诵还能促进记忆力。他们不必全部都理解,也可以先囫囵吞枣背诵,记在脑子里,像水牛吃草时,先存着,()再慢慢反刍消化。经典作品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有用的精神营养,而且会随着你的成长,随着你理解力的增强,给你带来不同的感悟。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因为他们都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思考、积累,千锤百炼磨练好自己的技艺之后才写出来的。
读外国文学,如何找出满意的版本:第一要全译本。第二要名家名译。第三是专业的出版社。国内的出版社中,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丛书时相对比较好的。少儿书籍出版中,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件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可能也不错,但具体版本具体分析才行。至于经典名著,我个人推荐过去的的名家旧译本。现在专业读者比较认同的网格本、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丛书等,是比较信赖的名品。
任何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情怀,其核心价值观一定是正面的。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同时他会有自己独立见解,很少会陷入盲从和愚蠢。他从阅读中获得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第三篇:建设性对抗
用“建设性对抗”导出员工智慧
如何让员工像忠于自己的家和亲人那样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主动献计献策?创造一个让员工主动参与公司运营管理并自主发表建议和意见的工作氛围,不失为有效手段。
作者:芮娜
人越来越“稀贵”,因此,企业家已经不满足只雇用员工的双手,他们希望同时雇用员工的大脑和智慧。然而,要让员工像忠实于自己的家和亲人那样为企业着想、主动献计献策,企业除了要在员工忠诚度上大做文章外,还需要创造一个“让员工自由说话、主动参与公司运营管理”的工作氛围。为此,一些企业设立了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机制,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员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是与上司进行观点“对抗”,当然,这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建设性”。英特尔公司为这种对话沟通机制赋予一个特别的名称——“建设性对抗”。英特尔自己就是通过“一对一”会议、越层沟通、用数据说话等方式,来保证这种沟通有效进行的。
不少企业也都设有总经理信箱,高管的手机号也向员工公开,员工也可以通过此类渠道越级反映问题等。然而,凭借这些手段形成“建设性对抗”沟通氛围的企业却凤毛麟角。为什么同样的沟通渠道,在有些企业就能有效运作,而在其他大部分企业里就很难奏效呢?
带着这个疑问,2月24日下午,《世界经理人》杂志在北京组织了一场读者对话沙龙活动。特邀请爱国者电子总裁兼CEO曲敬东、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海洋、正略钧策合伙人吕谋笃和华智教育集团董事长孙查理,与现场读者就此进行了充分对话。以下是本次对话的精编部分,详细内容请看:www.xiexiebang.com/salon。
企业的智慧是“对抗”出来的
“建设性对抗”机制是一种有效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方式吗?是否适合所有公司?
曲敬东:对企业来讲,人既是巨大的成本也是巨大的资源,企业应该想想如何激发人的最大潜能。“建设性对抗”是一种非常好的开放式的沟通文化,只有打破一切框框,让每一层的管理者,最快速地了解员工和客户的反馈,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董海洋:我曾读过日本人写的一本书,其中写道:企业的智慧是企业的生命,丰田就是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获得企业智慧的。因此创造开放性的、进行良性互动和沟通的组织,是一个企业的目标。另一个管理学家也说过,企业就是由谈话构成的,谈话是机制,是沟通。沟通效率的提高,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
孙查理:“建设性对抗”的沟通方式,特别适用于高科技、知识型企业,如果是应用于中层对高层的话,可能效果更好。但是,对于生产型企业,这种方式是好还是坏尚待探讨。因此,在中国企业里面,采用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度,在范围上也应该有所控制。
吕谋笃: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都在求新、求变。“建设性对抗”是一个很好的产生创新机制的方法。无论任何类型的企业,面临残酷的市场环境时,都必须去做这种尝试,至于如何导入,那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了。
有效的对抗是必要的,但是在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氛围下,怎样培养和激发员工的“对抗”意识呢?
曲敬东:西方文化鼓励去尝试、冒险,而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遵命”,并在被要求“听话”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建立这种不同传统的文化确实是个挑战。不管是老板,还是其他管理者,都应该倡导下属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要是对企业有帮助的想法,可以不用逐级上报,通过各种形式直接反馈给管理者。
董海洋:德国大众总裁曾经说过,班子不能“和谐”,管理团队中的成员在开会的时候必须要有观点的碰撞和对抗。不过,中国文化讲究和而不同,要保持相对的和谐性,才能有沟通,这是中国人的思维。如果两个人关系已经很僵了,那么,即使再容易沟通的事,也很难去沟通。一言堂的企业可以在创业初期迅速长大,但是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要有“敌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批的合资企业获得成功,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互相对抗的结果,这证明平等的对抗管理模式有一些非常好的地方。
孙查理:我们的文化和“建设性对抗”模式所代表的文化,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都曾到国外学习、生活过,特别是80、90后,跟我们之前的这几代人是不同的。比如说70后的人,提一个很好的意见,他都会小心翼翼地考虑提完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但是80后似乎没有这种顾虑。所以,在他们之间开展“建设性对抗”可能会更便利些。同时,对于新一代的员工还要做一定的引导,才能确保建设性的前提。
吕谋笃:中国人讲的“和”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讲不同事情的两面,当你用建设性的心态去看事情的时候,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事物才能“和”在一起。在东方文化里,对抗还是需要一些技巧性。如何去对抗,如何借助客观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去提出意见让别人接受?这些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在企业中实行“建设性对抗”需要设定一些恰当的情景,创造一些场合,比如说不同部门的人把自己的权威数据拿出来做共享,做观点证据等,这在东方也相对容易做到。
保证“建设性”的前提是每个人和组织权责明确
“建设性对抗”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是建设性,那么,如何保障每一次“对抗”都具有“建设性”?
吕谋笃:企业的沟通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由上往下,上级对下级的批评。第二种是由下至上。第三种是部门之间的沟通,即横向对抗。我们所讲的“建设性对抗”更多是指后两种。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由下往上和横向的信息通道是闭塞的。我们建议可以适当地导入一些工具,创造一些场景和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流程规则,让这种意见得到发挥。比如在不同事业部管理人员之间,或者同部门之间组织一些会议,长期坚持做“建设性对抗”的情景建设,促进沟通方式的转变。
曲敬东:我在中国公司内部看到,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对抗是很强烈的,这未必是建设性的,可能由两方面导致,一,部门间有利益冲突;二,部门负责人存在竞争矛盾。这种对抗实质是挑别人的毛病,没有丝毫建设性。我觉得最应该改进的是管理层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比如说,我的管理通常就覆盖至少两层,也就是说我的下属和他下一级的员工都在我管辖内,确保信息传递到位。在企业内部,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定位很重要。任务分工以及权责分配明确后,更容易实施建设性对抗。在我的公司里面,只有两种人和两种组织能够存在,一种人直接创造价值,另一种是间接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对抗沟通,就会真正地是有建设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吵架。相反,如果分工不明确,各自为了保护自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对抗对企业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董海洋:在我们制造型的企业里,从总裁到最下面的员工,大概有十七八个级别。如果信息被层层过滤,现场的信息就容易丢失。所以能够有一线的声音传到你耳朵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跟你开会的人只有三层:上级、下级和你。这样的会议就会走入一个金字塔,没有意义。我个人提倡,必须开一些包含更多低级别的人的会,因为答案都在现场。现在企业提出微组织管理,就是三五个人小班组管理,微循环活了,这个企业就活了。
“对抗”增强执行力
我们在培养员工时,应该注重“建设性对抗”的能力还是执行能力?如何在“对抗”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和执行力的提升?
曲敬东:“建设性对抗”是为了制订更好的战略并进行更好的执行。在中国企业中,员工不对抗不执行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很多中国企业职业化和管理水平还不高的背景下,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要想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去执行,还要首先让他们充分吐露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沟通达成共识。一旦他们对战略达成共识,就会去主动执行。所以,为了实现有效地执行,作为管理者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沟通。我与直接下级,每个月至少有一次一小时左右的深度沟通。这种有时间保障的沟通,才能最终让员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也是结合我们中国文化特点进行的一个管理方式探索。
董海洋:我赞成曲总的观点,我觉得执行力和“建设性对抗”之间,执行力是基础,是根本,而“建设性对抗”是锦上添花,一种改善和提升,它们应该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问题,不是鱼和熊掌的问题。
吕谋笃: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建设性对抗”,无疑是增强了执行力。就是说你同意也要执行,你不同意也要执行。因为经过充分对抗沟通后,你的观点已经被大家所知,如果你的意见与主流不一样,而且也没有说服大家,那么只能服从大局而坚决执行。如果这时你再不执行,就只能说明你是消极抵抗了。
开放和包容是“建设性对抗”存在的土壤
已有的事例告诉我们,“建设性对抗”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层管理者 ——尤其是一把手的领导力风格。如果领导者具有开放、包容的胸襟,那么,这个组织自下而上的沟通就顺畅许多。可是,领导者毕竟只能代表企业的一个时代,能否让“建设性对抗”超越个人的领导力,成为企业基因的一部分呢?
曲敬东:我觉得可以。当企业发展数十年后,如果这些文化能够沉淀为企业基因的话,那么,谁来做CEO都不重要了。今天的IBM、Intel就是这样的公司。不过,我们中国企业的积累还不够,要形成这样的文化并积淀下来还需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我们一两代人的努力。当然,除了企业自身外,还需要社会的总体进步和发展。没有大环境的进步,真正开放的文化还是挺难建立的。
孙查理:我一直认为,“建设性对抗”机制在我的企业中,不能因为我离开就丢弃了。要把企业做好,让它永远留下来,就要奠定一些基础,设立具体的要求和制度,包括我的下属们、后来者都要按照这个制度来做。
吕谋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东方文化讲的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强调的是二元比对,而不是对立。外国人理解的太极球是黑白对立,但在中国是“太极鱼”,它是一种相互融合的状态。按照这样的理论,“建设性对抗”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可能更有底蕴,而不只是西方观念的灌输。刚才我们一直在谈对抗,但实际上应该是互补。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去看的话,它就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在某一个组织内,基于某一位心胸开阔的领导就可以做的,而必须是一种客观的,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的长期的文化和制度的塑造。
接受这种对抗,需要高管具有包容的胸怀,各位是怎样面对这种挑战的?
孙查理:我的员工可以主动地对抗我,而且经常发生。有时候自己也会生气,但不能表现出来。过后再想觉得他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好,但是动机是好的,所以一般来说,我在遇到“对抗”的时候,都不会在公开场合让对方过不去,而是进行私下沟通。无论是从上到下还是由下到上,一定要讲究方法。因为,在企业里面,上级跟下级之间是一种绩效互补的关系,大家要同舟共济。
嘉宾和专家关于如何进行“建设性对抗”的争论十分激烈。
曲敬东:我在组建团队的时候,都会选择不同特点的人,因为这样的团队会有更大的创造性发挥空间。管理不同的人就需要很大的包容,这种胸怀境界也需要历练和修炼。我把管理当成一种服务,目标是让员工满意,他们满意了,就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其实沟通也不用把人叫到办公室来,我可以走到业务部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一些不同的问题,帮他们解决。经过这样的努力,在组织中形成良性的机制,团队自然就会有创造性了。
董海洋:如果是一线员工的建议,我会重视和考虑,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商海箴言》,就说当你用十分钟来完成一个很好的构思后,停下来,再花五分钟去了解别人怎么想的,那样你最终的决策会更准确。因此,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具备沟通能力。
吕谋笃:作为高层来讲,对建设性对抗的结果要有一定的判断,或者说是整体观。因为一旦决策目标出现了偏差,后果还是必须由老板来承担的。
现场用户互动:
孙建伟:在“建设性对抗”当中,企业家和下属应当保持什么样的度?很多人认为不是没有好的经理人,而是没有好的企业家,各位怎么看?
曲敬东:不管是创业者,还是职业经理人,都应该相互尊重和合作。未来是一个合作的时代,特别是全球化的背景下,经理人和创业者更需要一种有机的结合,使中国企业真正地得到发展。
孙查理:没有好的企业家就没有好的职业经理人,我觉得中国缺乏好的企业家。一个好的企业家肯定能够找到好的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情况和国外确实有差距,职业经理人的阅历也不相同。我倾向于通过轮值当班来培养潜在经理人。
吕谋笃:无论是企业家还是职业经理人都是稀缺的资源。不过,由于中国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相对特殊,因此,中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经验都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不过,在一定阶段,职业经理人和老板是一个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大海中航行,摇橹的同时还要小心风浪。
读者陈长久:作为小企业怎么能够在决策形成过程中,提高效率、降低决策风险和成本?
曲敬东:对一些中偏小的企业来讲,关键是让企业快速成长,甭管对抗不对抗,只要效率高,生意做得大,就是根本。企业里的技术性人才比较多的话,应该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提高每个人的效率。当然,项目的优化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建设性的沟通,通过碰撞来优化方案。具体执行中如果找合作者一起来做,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董海洋:第一,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相信你员工的潜能是无限的。第二,要建立一种良性的正向互动的文化,比如“建设性对抗”。
吕谋笃:作为中小企业,导入“建设性对抗”这个工具,应该是最见效的。你所说的降低成本正是它的长项所在。你可以在项目前期阶段设计一种会议场景,导入“建设性对抗”工具,在绩效和控制方面做一些保障,效果会更突出。
读者时庆:企业开展“建设性对抗”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平台?此外,开展“建设性对抗”,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免外来的和尚念不对经,最后变成了四不像?
曲敬东:我们的企业确实要有一个基础,而不是盲目地去开展“建设性对抗”。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我建议从金字塔的高端开始,比如市场部门,或者创造性的部门。我推荐中国企业去学习一些韩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营销,毕竟都是亚洲企业,有一些东方文化背景的共性。
董海洋:在制造业里,现场的一个小小的技术改进,就可以省很多钱。所以必须要发挥每一个人员的积极性展开对抗。但同时,一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尤其是集中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执行力。
吕谋笃:我想说一下,什么样的企业不能用“建设性对抗”。第一,如果企业里面冲突已经很激化了;第二,企业决策效率很慢,不是决策是否正确的问题,而是决策不下来。这两种情况下都不适合用“建设性对抗”。另外,切忌简单的情绪化对抗,务必要讲究方法。因此,除了做培训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鼓励员工说真话。
读者黄海东:我觉得建设性对抗的功能不外乎两个层面,第一个是辅助决策,整合加强信息对称性;第二个是营造积极沟通的组织文化。从信息方面来说,“建设性对抗”是一种比较好的团队沟通方式。其次,它能够起到激活组织的作用。
“建设性对抗”,是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如果是以劳动力为主体的企业,它产生的价值并不高。另外,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以不同方式形成的对抗才有价值。另外,建设性对抗要有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基础,尤其依赖于领导者的倡导。当然,还应该设立规范化的流程,以保证对抗顺利展开,并且在组织内部形成这种机制。
董海洋:我同意你的观点。企业一定要建立一种良性的正向的文化,比如“建设性对抗”文化,以促使员工形成良性互动。不过,这种“建设性对抗”,现在还不宜被大范围地引进到中国本土企业中,因为土壤、文化等还不能支撑下级对上级的对抗。
第四篇:叶开《对抗语文》推荐书目 完整版
详细分级书目推荐
一类 低幼读物:适合幼儿园大班至小雪一、二年纪学生。
二类 初级读物:以文字为主,内容相对短小有趣,适合二、三年纪小学生阅读。三类 中级读物:知识性更强,适合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及中学生。
我曾说过要把女儿读过的好作品,按照年纪的小大分别罗列出来。不求全备,但愿能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阅读参考,来交流我们彼此之间的阅读经验。这个说法在我的博客上出现之后,每天都有网友给我留言,说盼望早日得到我的书目。
这些家长的渴望,我非常理解。
但是他们的渴望,让我产生怯懦的心理。我的一切经验,都是从自己的切身出发的。我的女儿出生,长大,我陪伴着她,和她一起玩,一起阅读,一起旅游,一起交谈,一起讨论。我获得的经验,是直接经验。而且,我不太喜欢那种动不动就把经验发散开来,弄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小孩子生而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各异,但是他们的最大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小孩子。
小孩子单纯、天真、有幻想,有远远胜过成年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很多方面,成年人都不能跟小孩子比。但是,我们中国的父母,常常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权威感和统治欲。他们在小孩子面前,似乎是一名完全掌握了全宇宙绝对真理的超级君主,嘴里说的都是闪着金光的箴言。他们总是要求小孩子这样,命令小孩子那样,但从来不反思自己。
我的想法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首先还是要先反思自己,然后及人。看看你自己做不做得到,然后再想想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超出了你自己的能力,以及超出了小孩子的能力。
很多人,他们自己就是一个大懒虫,是一个趣味低级的家伙,却处处用极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打压他们的兴趣。他们的标准,无非就是在这个社会上成功。而他们眼睛里的成功人士只有一种,那就是老板。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把脖子套进钱眼里的时代,谈论小孩子的教育,我觉得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的国家失去了核心价值的共同认定,很多问题,人们的分歧大到无法沟通的程度。好在我们还可以读书。
美国儿童文学大师苏斯博士说过:“大人都是些退化了的孩子,让他们见鬼去吧。”
我的书目里,很少有中国的作品。在儿童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学等方面,中国都比较落后,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创作上,更是落后两大截。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都不是专门写给小孩子读的。更多的是怪力乱神、暴力血腥、情色乱伦,等等等。像唐传奇之类有些作品可以挑一些出来,也还适合孩子读。这些作品想象力极其丰富,而且还有趣味,却是文言文的。《玄怪录》、《聊斋志异》等也是文言文的,小孩子还是要到初中以后再读,更合适。另有那些白话文小说,《三言二拍》等,都最好到初中以后再阅读。而现代白话文作品,适合儿童阅读的更少。我的看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其他的阅读,孩子们都会自己去寻找,并且找到自己热爱的合适作品的。但是他们必须得到好的引导,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既然我们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文明时代,就要着眼于全人类的文明汲取。中国自己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还处在很低级的水平。而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传奇、戏曲等,也不是都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现在的中国孩子,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古代文化经典了。有些学者提倡读经。这种做法非常可敬,但我不赞同不加选择地全都拿来逼迫小孩子背诵。现在的孩子要学习很多科目,而不仅仅是语文,他们不可能像前代学者那样,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私塾先生的戒尺下摇头晃脑地背诵“人之初”或“天地玄黄”,更何况,对于人之初的想象,对于天地起源的描述,现代条件下,我们可以看更多的书来加以补充,例如《时间简史》《大设计》《万物起源》等。
传统经典的学习,不可能走回到原来那条路上去了。时代不同,学习的路径和态度也不同。我们可以继续学习并弘扬传统文化,但回不去了。你可以说这就是现代性的焦虑之一,但是我们来到了二十一世纪,必须在这个世纪的土地上看问题。这个世纪的文明交融模式,跟几百年前完全不同。
中国传统的经典以及经典诗词赋文选本,大家都知道不少,很多人脱口就能说出选本,但能整本背诵的人,毕竟已经是极少数。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数本传统的童蒙读物,我觉得读过也就可以了,如果能背诵自然是对语文的训练很有好处。假如又有一部分学生很厉害,很有时间,可以再多读几本。《论语》说了:学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什么呢?熟读或部分背诵《老子》《庄子》《论语》《孟子》以及《山海经》,也就差不多了。有人热爱读史,则可以《史记》为进入口,再有余力,以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说法,则读《资治通鉴》为最佳入门。至于传统的“四大名著”之类的小说,包括历史演义小说,有兴趣的家长和孩子现在可以找到很多,这里从略。
这样读下来,已经比我厉害十倍不止了,我要拜你们当老师。
以下的书目,都抄自我女儿的书架。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书主要面向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应该学会自己找书读了。到了中学,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那就要面壁思过,然后学那亡羊补牢的前辈,赶紧回头重读,补上这一课。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书目里没有什么中国的作品。自认为高明的读者,也不必指责我偏颇。一个人的书单,本来就是偏颇的,我对那种面面俱到哪里都要照顾的利益分配性做法非常反感。我推荐的是我和我女儿读过的,觉得好的作品,至于没有读过的好作品,肯定是更多了。只要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每个人都能慢慢积累起自己的阅读书架。
小孩子只要打好阅读基础,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自己就会去找各种书来读的,无需我在这里越俎代庖。
每个人跟书都有自己的缘分。首先,要让你或你的孩子找到自己人生中注定要碰到的那本书。
我们的口号是:阅读改变人生!(上面是复制的,下面是我手打的。)
一类 低幼读物
这类书籍,适合幼儿园大班至小学一、二年纪的学生。我指的是平均值,高智商或者小超人不必看,可以直接跳过。
1.【美】苏斯博士双语经典十册(英汉对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李育超翻译。这十册包括(1)《苏斯博士的ABC》;(2)《在爸爸身上蹦来跳去》;(3)《一条鱼 两条鱼 红色的鱼 蓝色的鱼》;(4)《绿鸡蛋和火腿》;(5)《穿袜子的狐狸》;(6)《如果我来经营马戏团》;(7)《霍顿听见了呼呼的声音》;(8)《霍顿孵蛋》;(9)《史尼奇及其他的故事》;(10)《乌龟耶尔特及其他故事》。这套书专门面向低幼,英文简洁浅显,故事生动迷人。大象霍顿为了营救一粒微尘里的生命,而甘冒危险拼命保护一朵苜蓿花,是非常动人可爱的故事,迪斯尼也曾改编成电影。(注:电影《霍顿与无名氏》)
多的不说了,身为父母的大人,还是要谦虚地重复听听这位誉满全球的儿童文学大师苏斯博士的话:“大人都是些退化了的孩子,让他们见鬼去吧!”
2.《我和朵拉去探险·双语故事书》十二册(英汉对照),美国尼克少儿频道编,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编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这套书有配套的光盘,是低幼儿童学英语、培养语感、校正发音的很好材料。有心的家长,最好去找原版的光盘来给孩子对照着阅读。
3.在这里悄悄推荐两本漫画,嘿嘿,怕“有学问的人”说我糊弄。但是这是我家女儿最喜欢的作品,台湾朱德庸的《绝对小孩》,共两册,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我女儿对里面的短小隽永的故事非常有兴趣,常常脱口而出给我们讲一则。另外一本是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全集》,译林出版社一个洪佩琦着色版,非常不错。这里面的父子关系故事,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4.《贝贝熊系列丛书》(英汉对照),【美】斯坦·博丹、简·博丹绘著,张德启等译,新疆少儿出版社出版。该书号称是“美国孩子行为教育之父,兰登书屋全球畅销书”,第一辑三十册,第二辑二十册——我的天,总共有五十册!说老实话,我自己只翻过第一辑。这套书确实是寓教于乐,并且有很多实用常识的介绍,国内缺乏这类作品。
5.《丁丁历险记》二十二册,【比利时】埃尔热编绘,王炳东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新版。这套书不用介绍了,男女老少都合适,从六岁读到六十岁都没问题。丁丁和他的好伙伴小狗白雪的环球冒险令小朋友心潮起伏啊,还有那两个孪生兄弟、笨蛋警察汤姆森和汤普森的搞笑,阿道克船长的古道热肠自吹自擂,卡尔库鲁斯教授的固执和有趣,都令人记忆深刻——不过,这些都是我脑子里的老皇历了。据新译者介绍,小狗白雪准确的名字井盖叫做“米卢”,这个名字是作者埃尔热的女朋友的名字;孪生兄弟警察的准确译名应该是杜邦和杜庞,而卡尔库鲁斯教授应该叫做“向日葵”教授。
6.《彼得兔的世界》,【英】比阿特丽丝·波特著,我们过去购买的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双语对照版,共五册,吴青等人译。现在看到的新的版本是福建少儿出版社十二册的《彼得兔故事全集》,内容跟中少社的一样。这本书是我女儿的最爱,她最近不知道怎么的,很怀旧的一本本拿出来,让我在睡觉前给她读两篇。先读中文,再读英文。
7.《小熊比尔和大熊爸爸》,【德】莫斯特文,朔贝尔图,宁宵宵译,南海出版社2010年出版。这套书适合于三至五岁的孩子,更适合亲自诵读。
8.《古利和古拉》(七册),【日】中川李枝子文,山胁百合子图,季颖译,南海出版社2009年出版,也是适合三到六岁孩子阅读的图文本,据说在日本超级畅销,田鼠古利和古拉一天到晚无忧无虑的,脑子里想的只是做好吃的,吃好吃的。
9.《猫和老鼠》连环漫画系列(十四册),【美】汉纳-巴伯拉作,洪叶译,洪佩琦、马力编,译林出版社出版。这事真正的老少咸宜的不朽巨作。如果一千年以后还有谁会看连环漫画,那这一套一定是首选!10.《不一样的卡梅拉》,【法】克里斯提昂·约里波瓦文,克里斯提昂·艾利施图,郑迪蔚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年出版。这套书里讲的是一个母鸡卡梅拉带着小鸡们冒险的故事。但是要注意了,公鸡的屁股都是光秃秃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尾巴上的毛,都被印第安人拔去当头饰了。
11.绘图版《昆虫记》(十册),【法】法布尔原著,【韩】高苏珊娜改编,金城荣绘,李明淑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法布尔的《昆虫记》广受欢迎,但很多小孩子不一定有耐心读长文,先看这套图文版当入门,提高兴趣,是不错的选择。
12.《德国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集》(全两辑),【德】史夫拜因编,李蕊译,海燕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里面有趣的故事太多了,我一想到里面的《绿草头发》,就忍不住要笑出来。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要给女儿读里面的故事,于是我就记住了。
13.“蒲公英童书院·国际大将小说系列”共六本:《淘气的阿甘》、《汉娜的手提箱》(我女儿最喜欢这本)、《繁梦大街26号》(我女儿也喜欢这本)、《玩具历险记》、《松饼屋的异想世界》、《凯蒂的幸福时光》——后两本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惭愧啊——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邹嘉容、赵霞等翻译。
图文书现在规范地叫做“桥梁书”,这事中国儿童文学读物原创中最薄弱的一环之一,好作品大部分都是翻译进口的。没办法,择善而从之吧。但这类书品种很多,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且我女儿书架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书目,例如《母鸡罗斯去散步》之类的,种类实在太多,我也不打算抄下来了,请各位自己找吧。这里,我推荐三本连环画杂志:《小熊维尼》、《米老鼠》、《小公主》,都是孩子喜欢的故事和动漫卡通。
最后原创的《哈哈画报》——终于有原创的了,很厚,很贵,很有些创意的手工内容,颇受我女儿的欢迎。
二类 初级图书
接着推荐的是这第二类的图书,以文字为主,内容相对短小有趣,适合二三年级小学生阅读。但是图书不是相对的,有些孩子二年级就能读大部头了,根据能力和爱好,可自己作调整。
1.《冒险小虎队》三十册,【奥地利】托马斯·布热齐纳著,陈一平、邵灵侠等翻译,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这是专门献给侦探迷们的巨作,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密码破译、投毒奇案等,都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据出版方说2007年就在中国大陆卖出了近一千三百万册。男孩子喜欢,我女儿一度也很喜欢,还拿书里夹着的什么仪器显示隐藏的秘符。
2.《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五册和《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五册,【法】戈西尼编文,桑贝绘,戴捷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出版。这套书是我女儿最喜欢的系列之一,尼古拉这家伙跟瑞典那个淘气包埃米尔有一拼,都是儿童文学中又善良又淘气又可爱的角色。总之,翻开看便是了。
3.《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法】蒂皮·德格雷著,黄天源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这事一本奇书,小女孩蒂皮跟随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父母在非洲大草原生活,和狮子、大象等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亲近大自然,以大自然为母,这本书说的更加亲切动人。这本书字数不多,但故事出奇,所以我不放在第一类低幼读物里,希望在孩子有一点理解能力之后再阅读,更有效果。
4.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七卷本《哈利波特》是我主推的长篇幻想小说。这套书为马爱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一时拿不定主意放在哪一类推荐好,犹豫不决很久,我最后决定,还是尽快推荐。这套书精彩绝伦,非常适合七八岁的小孩开始阅读,我碰到过的朋友们中,大凡是不爱阅读的孩子,只要看了我推荐的这套书,没有不喜欢的。这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最好书籍,可以一直读到高中。连我这样的中年老爸,都超级喜欢读。
——没有小孩不喜欢魔法,没有小孩不热爱冒险,没有小孩不喜欢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这也是最好的励志书:七大厚册的《哈利波特》,中译本加起来超过三百万字。这么厚的书都读过了,再读其他的什么书不都是如履平地?
——延伸阅读:《诗翁彼豆故事集》,马爱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写给哈利波特的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出版。
5.不过,即使《哈利波特》那么容易让小孩子喜欢上阅读,我最推崇的儿童文学杰作,还是瑞典童话小说女王林格伦女士的作品。《绿林女儿》、《淘气包埃米尔》、《吵闹村的孩子》三本非常经典,另外的六本也值得细细品读:《长袜子皮皮》、《疯丫头马迪根》、《米欧,我的米欧》、《小飞人卡尔松》、《大侦探小卡莱》、《狮心兄弟》。均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李之义翻译。
6.E·B·怀特的《精灵鼠小弟》,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任溶溶翻译。怀特的另外两本杰作《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见上文推荐。
7.《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刘易斯·卡尔罗著,中国译本和改写本太多,令人眼花缭乱,我也不知道推荐哪个译本才好。我推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名家名译文学馆”译本,著名翻译家王永年译,2009年出版。这本书要多读两遍,才能感受其中的奥妙:为什么故事中会突然出现一些奇怪的情节?因为这是在梦中嘛!壁虎小弟被爱丽丝的巨大胳膊肘吓得掉下来的情节,记得我女儿四岁时,听得乐不可支。
——延伸阅读《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出版,王永年翻译。8.《木偶奇遇记》,【意大利】科洛迪著。说谎就会长鼻子的木偶人皮诺曹谁不知道?我犯愁的是推荐哪个版本比较好——我总为此犯愁——现决定推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出版过一个徐力源翻译的“世界畅销儿童名著”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出版,任溶溶翻译的“任溶溶经典译丛”本。
9.《新木偶奇遇记》,【奥地利】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著,蔡鸿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女士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她的幻想小说在德语世界广受欢迎,总销量超过一千万册,她创作的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是现代德语儿童文学作家中的杰出代表。我个人最喜欢克里斯蒂娜女士的幻想小说《脑袋里的小矮人》、《可爱的魔鬼先生》和《冻僵的王子》,另外,她的《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和《幽灵大婶罗莎·里德尔》也值得推荐。
10《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南海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入选了“新课标推荐书目”,连续八年雄踞畅销榜,我觉得不必多说什么了。我觉得老师和家长更要好好看看这本书,并且要用心地看,要弄明白为什么一个好多学校都要赶出门去、差点没有学校可上的淘气的“小豆豆”,居然在进了小林校长开办的“巴学园”之后,变得喜爱上学了。这本书可以跟美国动画巨片《功夫熊猫》对照看看,互为印证,才能明白教育的真谛,乃是真正尊重小孩子的个性,并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这本书写得只能说是中等,不能因为它销量巨大,就要堪称是多么优秀的作品。
——延伸阅读《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其他延伸的黑柳彻子作品,适可而止,不读也罢。11.《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寓言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小孩子不太容易读的进去。大家注意选全译本,不要选改编本。重点选择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的版本。我女儿记忆力好,常常给我们说《伊索寓言》里的故事:苍蝇掉进一口盛着肉汤的瓦锅里,快要淹死了。它自言自语地说,我吃饱了,喝足了,临死还洗了一个澡。死了我也心满意足了。
12.《绿野仙踪》,【美】弗兰克·鲍姆著。这是儿童文学经典,在全世界都家喻户晓,中译本也不计其数,但大多不是全译本。值得推荐的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马爱农译本、长春出版社出版的陈伯吹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张建平译本。最好是能买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全译四卷本。现在有一套文汇出版社约请一批翻译者翻译出版的全译本《绿野仙踪》(十四册),我还没有看过,不知道翻译质量如何,供大家参考。
13.《小鹿斑比》,【奥地利】萨尔腾著,孙晓峰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出版。迪斯尼曾据此改编拍摄过动画电影。(注,同名动画片)
14.《小熊温尼·普》,【英】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著,文培红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出版。或长春出版社2009年潘缦怡译本。
15.《安徒生童话全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先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都出过全集;另有石琴娥女士翻译的湖南少儿出版社版、任溶溶先生翻译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版。
16.《格林童话全集》,【德】格林兄弟编,曹乃云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出版。这本书基本上可以说是“定义”了童话的杰作,很多故事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不读这部童话,就不能真正懂得西方文化的奥妙。你想想,有多少人改编过《白雪公主》这部不朽的童话啊?
17.《意大利童话》(上、下),【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著,吕同
六、张洁主编的《卡尔维诺文集》中的分册,马箭飞等译。我在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卡尔维诺这位了不起的意大利现代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也有不计其数的拥趸,包括很多专业专家,都极为痴迷他那些像宇宙一样广博、又像迷宫一样复杂的作品。很多人却不知道,卡尔维诺还花很多年的时间来搜集和重新改写了散落在意大利各地的童话故事。经过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天才的改编,这些故事具有现代的寓意,在文学审美等价值上,一点都不亚于《格林童话》。
18.《吹牛大王历险记》,【德】拉斯伯、毕尔格著,谭旭东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出版。看了这本书中的敏豪生男爵的吹牛故事,就知道什么叫做满嘴跑火车了。看来,吹牛这件事情,东西方很有共同点。还要指出的是,这位男爵吹牛不是为了骗钱,不是为了害人,所以,他吹牛,我们听,无妨。
三类 中级读物
这类书知识性更强,适合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及中学生,他们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观点。
1.既然在初级阅读书目里推荐了《哈利波特》,那我就不得不马上推荐给J·K·罗琳提供最大灵感的七卷本幻想小说《纳尼亚传奇》了,2005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当别人问J·K·罗琳《哈利波特》准备写多少部时,她回答说:七部。那就是《纳尼亚传奇》的卷数。这套书的作者C·S·刘易斯是牛津大学的教授,上个世纪30年代,他常常和另外一位教授在牛津大学旁的一个小酒馆里聊天。现在这家小酒馆已经是热爱幻想小说者的圣地了。
2.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译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跟《哈利波特》和《纳尼亚传奇》相比,《魔戒》相对比较深奥,对不懂其中奥妙者来说,长篇大论的介绍显得比较枯燥,所以我推荐给中学生阅读。最好先读前两种,懂得一点魔法和幻想的来龙去脉,并且培养了阅读的耐心之后,再读这套书。
3.《鲁宾逊漂流记》,【英】笛福著,鹿金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4.《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著,张万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这小家伙,认为在密西西比河的竹筏上生活,可比什么地方都滋润快活。至今,美国的学校都为这本书争论不休,因为里面有大量像“negro(黑鬼)”这样特定历史时期的侮辱性字眼,有很多州都禁止把这本书选入教材。但这本书,却把密西西比河这条神秘大河的风光,描写的令人心醉。并且,马克吐温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最早在文学作品里表现出对黑人的深切同情。
5.《希腊古典神话》,【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曹乃云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延伸阅读,法国马里奥·莫尼耶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金色的传说》。要读懂西方文学作品,必须具备有两个重要的阅读基础:《圣经》故事和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6.《波希·杰克逊系列》五本,2011年1月刚出最后两本,我立即买下,女儿立即捧上,估计一周内就会“消灭”了。我女儿从2010年7越看完前三部之后,一直很不高兴的唠叨,为什么后面两部还不出版?她等的心里焦急,于是翻来覆去的看前三部,并且看得津津有味。看过《希腊古典神话》之后再看这套书,效果最佳。我女儿因为看过很多遍《金色的传说》,对希腊罗马神话的故事了如指掌,所以看《波希·杰克逊系列》时,对这些希腊大神的人间后代的血缘非常了解,也才能看得更加深入更加有味道。话说海神波塞冬的儿子波希·杰克逊胖上了信使之神赫尔墨斯的儿子„„接着碰见了主神宙斯的女儿„„这故事,怎么看怎么让人爱不释手„„
7.《丛林之书》,【英】吉卜林著,文美惠、任吉生译,长春出版社2009年出版。此书另有译名《丛林故事》,李永毅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我女儿也太喜欢这本书了,我是从头到尾给女儿读出来的。根据我的体会,文美惠这本最合适读出来,可见翻译的最好。狼孩莫格里、岩蟒卡、狼兄弟、猴族、大象,多少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啊。我们国内一些写动物的作家,连抄他都抄不好。我很简单的反问一下:你们也写动物小说,从小到大跟动物相处过么?
8.《白海豹》,吉卜林著,勾承益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是一个美丽得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海洋浩瀚,白海豹为了寻找一个梦中的世界,而漫游在太平洋上。最后,他在海洋中最笨的海牛的带领下,找到了这个海豹的天堂„„
9.说到动物类儿童文学作品,还要说到我女儿极喜欢的《黑骏马》,【英】休厄尔著,马爱农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出版。
10.但是,还有什么动物在个头上能跟恐龙相比呢?而且,居然把恐龙当了宠物!这就是《我的宠物是恐龙》的故事。【英】巴特沃斯著,孙法理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出版。
11.最聪明的动物,却是让大象惊恐万状的老鼠,不过,那是一群《尼姆的老鼠》,他们太聪明了,以至于我女儿曾幻想自己变成一只老鼠。这些老鼠不仅聪明,而且爱听音乐,喜欢高雅艺术,并且有自己的自尊。这就是美国作家奥布莱恩的有趣作品,贾淑勤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出版。
12.《哈克坡地森林》也是我女儿极喜欢的小说,我想关键是那些动物作了精彩的表演,而且都比较可爱。【挪威】托比扬·艾克纳著,石琴娥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出版。
13.《帅猪的冒险》,【英】赛克斯伯著,徐纪贵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出版。14.《会搔耳朵的猫》,【法】埃梅著,倪维中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出版。15.《五个孩子和沙地精》也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我女儿很喜欢的小说,可能是那些沙地精非常可爱吧?
16.《小彩人的抗争》,【法】雅丁著,黄春柳译,许钧校,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出版。不知道为什么,我女儿很喜欢这本书。
17.《变身》,前文有详细推荐和评价,这里从略。
——延伸阅读:同一位作者、新西兰女作家梅喜女士的幻想小说《魔法人家族》。18.英斯蒂文森两本奇书:《金银岛》和《化身博士》,译本众多,请谨慎挑选。这里推荐荣如德、杨彩霞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的版本。
19.《小勋爵》,【英】伯内特著,北塔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出版。20.《海蒂》,【瑞士】施皮里著,孙晓峰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出版。21.《骑鹅旅行记》,【瑞典】拉格罗夫著,石琴娥等译,漓江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此书中文的全译本大概有五十多万字,请注意千万不要找那种改写、改编本,那真是糟蹋精品啊,罪过!现在更多的翻译名字叫做《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22.《巨人传》(全译本),【法】拉伯雷著,成钰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出版。另外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节译本也可以读。我最爱跟女儿说,卡刚都亚这个巨人到底有多厉害?他有一次在巴黎,一泡小便淹死了三十七万巴黎人!但最厉害的还是他的老妈嘉格美尔,分娩前,那一次聚会,他们宰了三十六万七千零十四头大菜牛,做了无数的肉肠,嘉格美尔居然一顿要吃掉四千六百零八斤,两大桶又六小桶。突然,嘉格美尔就要分娩了。我们的主人公卡刚亚都七拐八弯,从母亲的左耳朵里钻了出来。
23.《堂吉诃德》(上、下两卷),【西班牙】塞万提斯著,孙家孟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内有西班牙现代派大画家达利的插图。另有杨绛先生译本,也值得推荐。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很想当一个济世救美的大英雄,因此,他骑上驴子,带着仆人桑丘出发了。但是,后来有作家说,实际上,堂吉诃德这一路的冒险,都是他的驴屁股后面那位机灵的仆人桑丘拿的主意。
24.《三个火枪手》,【法】大仲马著,郝运、王振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另外,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李玉民先生译本,也很有口碑。李玉民先生名下的浙江少儿出版社的版本,似非全译。
25.《万物简史》,【美】布莱森著,严维明、陈邕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年出版。这本书广受好评,是了解宇宙世界的最好读物之一。
26.《穿越时空》(十二册),【英】哈里斯编文,丹尼斯绘画。这是一套最合适的科普读物,是实实在在的图文并茂,历史、天文、地理、考古,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激起孩子对未知世界及其知识的浓厚兴趣。
27.《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全书》,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于梅、陈洁译,浙江少儿出版社2010年出版。这套书图片精美,介绍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28.《剑桥少儿百科》,【英】奥斯丁等编著,苏千玲等译,中国宇航出版社2006年出版。29.《宽容》、《人类的故事》、《圣经故事》,【美】房龙著,刘海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房龙的作品,是几代人的精神食粮,我还记得自己上大学时读这些书时的震惊感。如果小学五年级还读不进去,那就留待初中和高中吧,什么时候读都是好的。
30.《开明国语课本》(全四册),叶圣陶编写,丰子恺绘图,开明出版社2011年全新出版,比上海科技出版社的印刷好很多。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版本删掉了七十二课和附加练习等内容,附加的简体对照里也有些错误,并且印刷效果差。《开明》这套老课本已经很热门了,我推荐家长和学生翻翻看,但不必把它奉为圭臬。我们要看看为什么79年前的课本就可以如此自然,如此亲切,如此人性,如此丰富而切实。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这本国语课本,定位和目标都极为明确,以母语教育为本,传递传统核心文化价值,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精髓及新式教育思想,将新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机融合。这些教材不仅着眼于传达传统的核心价值,而且宽宏地容纳了世界最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学生不是训诫和管教,而是引导和培育。并不以单一而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能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从而在国家仍然积弱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大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31.《怪医杜立特的故事》(全四册),【美】休·洛夫廷著,梁家林译,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套书是我女儿的挚爱之一,刚刚放寒假,她又迫不及待地拿起来重看。早上,还趴在被窝里看。不到一个星期,四卷就重复看了一遍。在她睡觉前,我也给她读过好多章节。杜立特是一名好医生,但是他热爱小动物,家里养着小兔子、小刺猬、鹦鹉、小狗等,镇上的人渐渐就不到他家里来看病了。后来,一个卖猫食的人建议她给动物们看病。那见多识广的鹦鹉呢,则教他怎么跟动物们交谈。因为懂得动物们的语言,杜立特医生给动物们看病常常手到病除。很快,在动物世界,杜立特就大名远扬了。有趣的事情还在后头呢,请各位自己看吧。
32.《杨柳风》,【英】格雷厄姆著,李永毅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出版。看这本书,我就想,英语世界里各种小动物当主角的真多,还有很多是鼹鼠等鼠类。比阿特丽丝·波特的《彼得兔的世界》里,就有老鼠迫害猫的故事,E·B·怀特的《夏洛的网》里那个老鼠坦普尔顿也是个无论农场里有什么破烂都爱收拾到洞穴里去的家伙。但是,最聪明的莫过于《尼姆的老鼠》。《猫和老鼠》里的小老鼠吉瑞,可以荣获最机灵老鼠称号。最近很流行的《豚鼠特工队》,我女儿看了不知道多少遍,那里倒是有个计谋精深的鼹鼠,要通过一种特殊的世界网络模式激活所有的家电和太空垃圾,从而消灭人类。还在有聪明、勇敢、矫健、机智的豚鼠们在挽救,不然人类就完蛋了。
附记:书是推荐不完的,而且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独特的初趣味和偏好。有些人喜欢恐怖,有些人喜欢推理,有些人喜欢冒险,有些人喜欢战争。我呢,最近喜欢看科幻。而在所有这些书的背后,最坚实的支撑,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文化结晶之一:经典名著。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进而延伸到哲学、文化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学科,一个人的自我积淀,就慢慢养成了。
我推荐了这么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不是说漠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我想,对于传统,很多人都知道个大概,但是,因为文言文被割断,传统文化被割裂,现在的学生阅读文言文比读外语还困难。这是现实,不能抛开现状来谈论阅读。
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不推荐。没别的原因,就是写得不够好。我翻看过一个写动物的作家,著作等身了,不知道他这么写下来,到底有没有时间生活、学习、感悟、提炼。而我推荐的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就我看来,起码他们的创作都是很严谨的,他们的思考是有一贯性的。这样的作品,阅读之后才不会浪费我们时间,给我们一种人与自然亲切融合的感受。
我这里的推荐作品,可以涵盖到初中毕业生。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出发点不同,基础各有差异,有些孩子读的早,读得多,有些读得晚,读得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各取所需。而我没有提到的好作品,比我提到的或许更多,这就需要孩子们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之后,自己去寻找了。
祝大家阅读愉快。
————叶开 《对抗语文》P178《详细分级推荐书目》
第五篇:沙盘对抗总结
沙盘对抗总结
沙盘模拟结束了,各个虚拟企业的经营状况陆续的公布在大屏幕上。在8年的沙盘模拟经营中,各个公司都各有经历、各有收获。下面是我做的一些总结:
一、经营状况:
公司经决定主推P2、P3两个产品,但推出的时间丌一样。从第一年第一季度开始就研发P2,并在第三季度购买生产线。开拓区域市场、国内市场、亚洲市场,申请
ISO9000,ISO1400同时以少量的广告费获得必要的订单。并在年末贷长期贷款最高额,以应对以后的市场推广。第二年开始P2的生产,P1在这一年也继续生产,并开始广告费的投入并加大,市场的开拓不ISO的讣证也要继续。第三年开始P3的研究,并加大P2的生产规模,开始P3生产线的购买,安装在B厂房。广告费增加,市场推广不ISO的讣证继续。第四年,丌再生产PI产品,A厂房全部换成P2的生产线,B厂房再加一条P3的生产线。广告费减少,市场推广不ISO的讣证继续。第五年,开始大量投放广告,主要是P2。并再增加一条P3的生产线。第六、七、八年,开始大量的生产P2、P3。
二、经营总结不感受:
一、完整的计划,即要有一个战略意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方向、有目标,决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方向和目标。所以,一开始就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来指引我们。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战略意识,那就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丌知道哪一步就掉到了水里,再也起丌来了。战略应包括长期战略和短期战术,应既能预测未来,也能立足现实。这是一个公司长期发展的根本。
二、基础知识的储备。企业的正常运作,包括了生产、销售、财务、会计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从杂乱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比如原材料的预定、流劢资金的预算等等,都需要精心的去计算,一旦出错就会有很大的损失。
三、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已越来越被当代企业所重视,团队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团队精神可以推劢团队运作和发展,可以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也可以提高组织整体效能。总之,团队合作精神是必丌可少的一部分。
四、心态。在一些人看来这只是一次模拟、一次游戏,所以丌好好对待,最后导致什么都没学到。这就是心态问题,如果你真真正正的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一家公司,你就会感觉到其中的乐趣不艰难,并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最后总体的感受就是一句话: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