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1:5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

第一篇: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

《冻土地貌》说课稿

谌洪星

(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冻土地貌》。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向各位老师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冻土地貌》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必修课《地貌学原理》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冻土的分布、厚度、结构、热状态及成因等内容,具备了有关冻土部分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冻土地貌的主要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

2)分析冻土地貌的成因,得出主要冻土地貌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冻土地貌现象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冻土地区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2、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3、教学重点:

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成因及特点。

教学难点: 主要冻土地貌的成因

二、说学情:

前上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部分冻土的相关知识,而对冻土地区地表的地貌,学生尚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看——议——讲”结合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以冻土地貌为主,由于我们的学生所生活地区为亚热带地区,学生对冻土地貌的认识和体会比较欠缺,因此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冻土环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达到理解巩固的教学目的。

四、说学法:

本课中,针对大对冻土地貌的认识和体会比较欠缺特点,我主要以PPT展示主要冻土地貌类型图片,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冻土地貌的成因、特点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视频《青藏铁路》部分片段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今天的新课。

整个教学类容安排以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明确冻土地貌的概念:

通过展示冻土地貌图片,学生观察,完成二个问题:

1、冻土地貌?

2、冻土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二)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

通过PPT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图片的内容,提问学生,教师归纳出冻土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特点。

(三)主要冻土地貌的成因

通过PPT展示主要冻土地貌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提问形式引出:主要冻土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主要冻土地貌的成因。

(四)冻土地区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通过PPT展示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冻土地区公路、铁路和建筑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总结)

1、课堂巩固

最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大屏幕展示知识框架图,方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口头作业,安排学生课后上网查阅修建青藏铁路为何难度很大?

六、说板书:

一、冻土地貌的概念 概念

二、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特点

1、石海、石河和石冰川

2、多边形构造土

3、石环、石圈和石带

4、冰核丘

5、土溜阶坎

6、热融塌陷洼地

三、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七、说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利用图片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技能;

2.不足之处:学生对冻土地貌的认识和体会不多,学生讨论有关问题难以深入,学生参与效率不高。

第二篇:谌洪果 辞职信

亲爱的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生和校友们、尊敬的西北政法大学的领导和同事们:

请宽容我公开发表辞职声明。

20多天前,我因去香港中文大学开学术会议,去机场路上突遭学校原因不明的劝阻。我坚持前往,出境和会议一切顺利。回来后,我被学校以“找人代课违反教学纪律”为由,予以通报批评处分。对于这一处分,我完全接受。我很感激黄兴超律师为我的学生奉献的精彩课堂,学生大赞受益,令我无比欣慰。以前每学期,我照例总会请几个校外知名学者律师到我课堂上给学生开阔视野。我承认这是违反文本上的教学纪律的,但我只好如此,甘愿受罚。我从来没有借此懈怠正常教学,反倒是除了课堂上尽职尽责,愿意多加课时之外,还常常以读书会、沙龙讲座、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书信网络深入交流等方式,和学生在一起。这没什么好炫耀的,不过是我作为教师最大的本分和乐趣而已。我问心无愧。

更严重的是,香港开会回来,我却被吊销了港澳通行证,令我错愕不解。我数次去相关部门查询、提供书面说明并申请恢复,皆无果。后得知学校也配合提供了一份材料,说我当时办理通行证的签字手续不全。严格说来,这是事实。8月份办证时恰逢暑假,只口头给一位副院长打了招呼,然后去党政办盖了校领导签章,开学后又因教学事务繁忙而没及时补上表格。但我认为这一点并非注销通行证的理由,因为它只属程序瑕疵,我并没有伪造任何身份证明。在港期间,我也无任何违法犯罪言行。此次内地同去香港开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数个高校的教授,他们皆没遭遇如此待遇。

但我仍然尽量理解这一处理决定。作为妥协,我一方面接受这一后果,另一方面提出:既然上次我手续不全,那么这次我便严格按照程序要求申请补办吧。刚好我也需要办理一个因私护照,于是便提出了正式申请。没想到处处遭遇推脱。连续一周,一天数次,从早到晚,我往返于学院、职能部门、党政办、校长办公室、书记办公室,甚至相关领导家门口,费尽心思口舌,主动沟通交流。每个人都态度很好,没有人拒绝说你不能申请,却也没任何人说你可以办理。我反复申明,假如我因违法犯罪或政治问题而进入禁止出入境名单,或是有上面的禁令,我绝不会为难学校。但既然我是合法公民,既然所有教师都能办理,为什么我就不能?一切按规则办事,谁到底能担多大的责任呢?没有任何实质回应,没有下文,反复告诉我的就是类似的话:洪果,算了吧,听我的,从长计议,别想太多,等等。

上周四早晨,我又一次与学院的张书记和王院长交涉。他们是非常关心我的领导,也是非常了解我的师友。一个多小时,我们已没法再重复说过多次的话,三个人坐在那里,无奈地你叹一口气我叹一口气。我知道再无任何结局,流着泪,黯然走在雾霾笼罩的冰冷操场上。就在头一天,我给即将上任的校党委书记发短信说,我愿意配合学校今后一切的和谐稳定工作;在之前的一次诉求时,我甚至有过向领导下跪的冲动。我终于理解了那些访民,他们居无定所,一次一次地,倾尽所有家当,赌上整个人生,只为了徒劳无助地、毫无结果地讨个说法;我还想到了这学期给学生讲的卡夫卡笔下的K,在三十岁生日那天受到莫名其妙的追诉,从此不由自主卷入根本不知何罪的起诉,每个人都很关心他的处境,但总是使他徘徊于法律的门前,他从开初的理直气壮慢慢被消耗得疲软无力,直到31岁生日那天,不明不白地,像狗一样地被处死。

在这期间还遇到另外两件事情。12月初,我按之前的安排,应邀去外面一所大学作有关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改革问题的讲座,却再次遇到莫名的追问阻挠,但我当时还是坚持去了,无奈地想这次又该剥夺我怎样的出行权。讲座的内容全程有视频可公开,完全属于正常的建设性的学术探讨。而在上一周某个晚上,有学生社团邀请我跟大一学生聊聊如何读书和过好大学生活的问题,学生有前车之鉴,怕申请遇到麻烦,于是提前占上一个空闲教室,然后才通知我前往。我和本校学生进行这种本是光明正大的学习交流,如今都得如此偷偷摸摸进行,甚至还有学生因担忧我政治敏感而不敢前来。作为一介普通教师和文弱书生,我为自己的这一被政治化的形象而感到悲凉。

这些年,我在大学里做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是热衷于教学相长的活动,以各种方式和学生互动交流;不过是坚持请一些学者律师到学校讲座,满足偏居一隅的西北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过是坚持和学生开展读书讨论会,而公开正当坦然地做出过抗争;不过是就学校一些具体的有违大学法治精神的规定和做法,提出过就事论事的建设性批评。我一向坚守理性、善意、坦诚的原则,坚守学术独立、师生平等、价值中立的学者操守。这些年来,我发表过一些公开言说,却都是从学术专业的视角出发;我做出过一些底线抗争,但从没能力并且也本能地拒绝成为一个斗士。我只是一个想保持独立和说说真话的个体,只是一个想好好上上课看看书写写文字的学者。

然而,我的路却越走越窄,进行教学探索和学术交流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我心目中的并且也身体力行的美好大学,就是学术的自由、开放与包容。我的各种行为选择,包括我两年前宣布拒绝参与评审教授,都是从这一原则出发。我喜欢面对学生各种严肃的批判和质疑,享受与青年学子探讨知识和人生的状态。我尊重他人不同的思想、个性、风格和自我规划,所以也从不认为自己的观点论证是正确的,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恰当的。但是,多样性无比重要,我为这所大学提供的仅仅是多元存在中的一元。这是自我的独立,不是标新立异,不是自以为是,它仅仅代表着我愿意的生活。

我也从来不是反体制的人。在读书会受阻期间,我说过,我热爱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也从来不会反党反政府。体制就是你愿意不愿意,它都在那里。体制支配着你的全部生活,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有什么好反抗能反抗的?反对对抗又能有什么意义和结果?到哪不都一样吗?我因此从来不对此抱以期望和行动。然而,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正因为哪里都一样,所以到哪里,我都有权为自己保留一点点独立自由尊严的空间,那是我珍爱的精神家园。所以,与拒绝单一化的大学相对应,我也拒绝被体制化和规训化的生活,我选择不参与一些体制内的游戏,却也愿意在体制下进行一些有益的推动合作。但为了自主自在的人生,我一向自觉与体制保持某种独立和距离,这种姿态,难道能叫反体制,跟体制过不去吗?我不喜欢那种非此即彼的泛政治化思维。

是的,我害怕被体制化,为自己在这次争取基本权利的过程中几欲下跪而后怕。这是我想要辞职的原因之一。恰好是通过与各种层次的领导、管理者们一次次深入的交流,一次次感受双方的自说自话及沟通障碍,我才深味体制化力量的强大。那是一种每个人都对你很好、都在尽职尽责、都很无奈无辜的思维惯性。没有作恶者,一个都没有。我一直在困惑在思考:为什么在剥夺一个人的权利时,各个机构部门可以通力合作,非常高效;但为什么当事人想申请恢复或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却突然找不到地方和方向,不知道谁是决策者,谁为此负责,所有机构部门都显得如此无奈和忙碌,顾不上孤独的当事者的苦痛艰难?我认为这样不好,这对很多很多底层挣扎的人们太残忍。

这种体制化的强大力量使我幡然悔悟:一个人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说服别人,甚至不是为了说服自己。连续数个夜晚,我不断怀疑自己,甚至彻底将自我否定,摧毁自己之前所有的信念和梦想。我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完全陷入了虚空幻灭的深渊。然而,在经历痛苦的挣扎后,我还是意识到自己付出如此代价坚守的位置,是最适合自己的。我深深理解不同人的选择,无论体制内外。我不反对任何东西,也无法改变任何东西。我虽然怀疑自己的辞职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给我带来不可承受之重,但我必须回归,回归到那个不下跪的自我。

更重要的辞职理由,是我无颜再面对学生。我曾不止一次说过,我如此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如此喜欢跟学生在一起,这是我一直眷恋于此的缘由。但现在,我扛不住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小事,一项如此普通的权利,作为法学教师,我都无能争取,我还有什么资格站在讲台上,给将来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们讲什么法治的信仰、法律的权威、程序的价值、正义的底线、权利的重要?我不配,一点都不配。是的,我可以以曾努力过但没结果作为开脱的理由。要知道,我们总能为自己的妥协找到说辞。但是,我很清楚,当我抱着委屈求全的姿态,继续站在讲台上,我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为苟且偷生而放弃自己曾经捍卫过的原则和底线。我内心不安,不愿如此分裂。

亲爱的同学们,自从2006年我博士毕业回西北政法大学任教,平均每年有上千名学生直接听过我的授课,跟学生各种方式的交往交流更是不计其数。这是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我最为荣耀的经历,是我最为宝贵的记忆。现在,我要离开这所学校了,尽管我是如此难过,但你们不必为此而忧伤。课堂只是大学教育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大学应该超越课堂和围墙,我们今后还可以以网络等方式进行探讨交流。而且,事实上,不同老师的课,都有各自的风格,都能让你们受益。西北政法大学有非常多敬业的学识深厚的优秀老师,他们好多人的课比我上得更好,也比我更加爱护学生。更何况,大学四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自我的定位规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重要的是你们自己,这是任何老师都不能取代也不该取代的。

西北政法大学是我的母校,从本科到工作,我在这里生活了近二十年。我不想在此表白我对这所学校的感情有多深。有我这么多年各种欢笑眼泪为证,有我与学生各种公开的教学学术活动记录为证,有我各种爱与痛的行迹文字为证。也许我爱这所学校的方式和很多人不一样,如果这些年来我为教学学术底线的一些抗争举动、我对学校一些问题所做的公开批评损害了这所学校的声誉,我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次按照学校的规定程序内部维权的努力遭致失败,迫使我提出公开辞职,也是给关心我的学生师友一个交代,为此我再次向学校致歉。但请学校放心,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给母校添乱惹麻烦了。今后,我也正式成了西北政法的校友,我盼望这所学校越办越好。作为西北法律重镇,学校近年来因各种原因而处于弱势,能有今天的发展实在不易。所有师生校友都有责任在各自领域为学校的进步和声誉做出绵薄之力。

西北政法的领导和管理者们,这么多天反复深入的交流,我真切地理解了你们的苦衷,你们的压力,你们的付出,你们的辛劳。感谢贾宇校长、宋觉书记等对一名普通教职员工的尊重,感谢你们对我一次次诉说的耐心倾听。我感激你们。在此我要特别向教务处长王麟和刑事法学院张处社书记郑重道歉,请原谅在与你们交涉过程中我的误会和情绪过激的言辞。不过,人之将走,其言也善,我还是想坦诚说上两句。我不求多么理想的大学,也承认这是党和政府的大学,但这毕竟是一所大学,而且是培养法律人才的大学。我惟愿学校在应对各种事情的时候,能够不简单机械地执行上面的命令,能够多少深入了解一下师生做的事情,跟上面做一些沟通解释的工作,能够考虑一下政治与学术的边界。我真的不愿看到大家都在提法治的信仰,但一碰到问题,操持的话语和行事的方式就全变成了政治挂帅的考量。和谐的梦想说来不难,只要能更就事论事一点,更简单一点,更讲道理一点,更程序公正一点,更尊重大学规律一点。如果这些话多余、不对、越俎代庖、甚至对你们的工作有曲解,我诚挚请你们海涵。

这么多年尤其是最近一直关心着我的许多师友们,对不起,这次我没采纳你们要我别辞职的意见。不少师友劝我忍一忍,放一放,宁愿被开除也不辞职,是的,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我不再这么认为了,我何必为了赌一口气而耗在这里,让双方都那么不快乐?我是孤独的一个人,面对无影无踪的力量,我怎能耗得起?我很疲惫,像一个无知懵懂地闯入政治丛林的孩子,看不懂这里复杂而捉摸不定的游戏规则。连日来,我都在犹豫彷徨,不止一次后悔自己的道路,时时否定自我,但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走出这一步。也许这是糟糕的选择,但也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我选择自由尊严的生活而注定要付出的代价。我只能认命。

我知道,体制无处不在,我无处可逃。所以,请相信,我的辞职,不是在逃避退缩,我只是害怕失去我所看重的尊严、底线和原则。失去这些,我的生命就没有依托,我就是行尸走肉,我不再是我。我的辞职与任何个人恩怨无关,与西北政法这所大学无关。请大家理解今日大学面临的各种无力抵挡的压力。我真的没有情绪,没有抱怨,我唯一要正视的,是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心是我唯一值得抗争的对手。说到底,我是在跟自己较劲、跟自己过不去,就像少年派与他心目中的那只老虎的搏斗。

辞职后的日子很艰难,在体制内那么多年,我深深怀疑自己能否还有独自谋生的能力。而今临近不惑,却要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寻找新的去处。实在对不起,芳宁,让你无端承受了那么多的委屈重负。实在对不起,园园,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第三篇:谌洪果不评职称

我为什么不玩“职称游戏”: 对话“拒评教授”谌(chen)洪果

(2012-05-07 15:47:57)转载▼ 标签:

杂谈

(按语:本访谈载于《北京晚报》2012年5月7日第18版,感谢周明杰的采访,并感谢宋溪的素描。这是我更为系统全面的对为什么不参评教授的思考。由于版面所限,发表时有所删节,这里贴出的是完整版。)

高校进入职称评审季,丑闻接二连三。刚刚过去的周末,湖南曝出职称评委在宾馆“开房收钱”,后经查实通报被终止评审专家资格;上周,武汉大学也曾曝出疑似职称评审导致的教授打架事件;与此同时,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谌洪果公开在媒体上发文表态,详细阐述自己不参加教授评审的理由。网名为“御史在途”的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在微博上评论说,“这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条件再好的教师,不随俗也可能被潜规则。”

高校职称评审究竟水有多深?在公开表态不参评教授背后,到底有怎样的背景和考量?新闻观点对话了身处焦点之中的谌洪果——

新闻观点:为什么会作这种公开表态呢?

温文尔雅对于不再参评教授一事,我其实在四年前就已经做出了深思熟虑的抉择。武汉大学出的这个事件,只不过为我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提供了一个契机。

我并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所作所为,大都出于职业的本分。我2006年博士毕业后在西北政法大学很快就评上了副教授,当时与我同一批进校的好几个学术上很有活力的年轻人,4、5年之后都评上了教授。几年来,许多领导、朋友甚至我的学生都在不同场合都在询问我怎么还不评教授,对我极为关心,然而就我内心感受而言,我实在也被问烦了,所以就趁这个机会做个明确的表态吧。新闻观点:您自认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但是您的做法并不常见,而且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您这种行为难道不够标新立异吗? 谌洪果:我不认为这是标新立异,就我所知,在法学圈,有不少非常优秀的大学老师早已做出了这种选择,他们以实际行动不参与这个游戏,甚至有人比我更潇洒,连讲师也不参评,只要能给学生授课就行。我最多说出了他们的想法而已。产生这么大的反响,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两天我也在分析为什么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关注,我想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社会公众对于当下许多教授的欺世盗名、名不副实颇有微词。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开放和自由的时代,面对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人们发现许多所谓的教授专家发言违背常识,不讲逻辑,视野狭窄,让人大跌眼镜;二是中国高校建设表面轰轰烈烈,却始终难以产出一流学术成果,学术腐败问题被不断揭露,人们对此极为不满;三是大家对大学教育本身的失望。许多已经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不幸地发现自己最为宝贵的四年青春年华,却在大学里虚度。没有遇到好老师,没有学到真本事。总之,我的这篇文章能够引发大学内外的共鸣,说明整个社会对于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大学教师,还有很大的期待空间。

新闻观点:对于你的表态,除了广泛赞誉之外,也有不少不同意见,比如酸葡萄心理、哗众取宠、副教授不差钱、思想过激等等,你注意过了吗? 谌洪果:大部分评论我都浏览了,我是非常渴望能听到有见地的批判之声的,我期待这篇文章能够激发社会各界对中国的学术评审机制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更加长远深入的反思。借你的这个问题我澄清一下某些人的误解:我在那篇小文中并没有片面指责现有的评审体制,而是试图平和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是主动不参评的,说不上什么酸葡萄心理。我也承认需要某种评价体系来客观认定大学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准。核心期刊、国家课题、体制内奖项等形式化的评价标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基本而独立的职业伦理和学术规范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完全抛开这些标准而进行纯粹专业化的实质性评判,可能带来更多的混乱和腐败。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愿意被那些指标量化。而且实事求是地说,正是这些标准浪费了太多的资源和精力,催生了虚假浮华的学术风气,导致太多的学术垃圾被炮制出来。说到底,这些外在标准与学术水准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反而容易扼杀一个人的学术生命。

新闻观点:难道做学问和评教授中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谌洪果:的确,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有了足够的学术成果,那顺理成章再评个教授,岂不是两全其美,何必故作清高予以拒绝。我要坦率地说,这种看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自欺欺人。在我看来,拒绝参与这种游戏,是一个弥足珍贵的个人姿态,是对个体自我的清醒定位。我从来不反别人参评教授,也知道很多已经评上教授的人都有非常优秀的的成果。但是,我所看到的更为普遍的情形是,一个心安理得于教授职称的人,由于自动与体制化的生活方式合作,独立的反思能力、学术的视野和洞察力、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力等等,都会逐渐隔膜迟钝而不自知,比如就有刑法教授对于李庄案不了解、不关注,对该案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重大意义置若罔闻。这难道不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吗?作为知识分子,千万不要看轻了制度对人心解构和同化的可怕力量。

我仍然执着认为,学术独立是学者真正能够实现学术创新的关键前提。批判是知识分子的真正使命所在。这种批判之所以是有价值的,就是因为它是遵循了学术的传统和逻辑,独立于政治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从知识、思想和方法上在自身领域内做出积累和贡献,从而在针对具体时代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过程中,提出和解决了人类生存所遇到的一些普遍和基本的问题。我赞同美国法学家波斯纳的论断,在学术思想市场上,只有时间才是真正可靠的检验标准,其他所谓的名声或头衔,都是如浮云般的存在。

新闻观点:也就是说,你之所以不参评教授,还是认为现行的评审机制不能让人满意?

谌洪果:是的。一方面,它是一种功利机制,视治学如生产,使年轻学者生存压力巨大,无法把才华和知识用在自身的学术兴趣和关怀上,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惰性机制,使那些在其中顺风顺水的学者安享于所取得的学术和社会地位,不再把心思用在科研和教学活动上。

刚好这两天微博曝光了湖南高校职称评委“开房收钱”一事,为我的不参评选择提供了又一个反证。这一事件虽然显得愚蠢而恶劣,但就我直接间接知道的情况,类似的做法在今天的高校职称评审中其实并不鲜见,而且有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在此我不想讨论这些违背纸上规定的情形。即使我们假定整个评审机制的运行是公正的,我认为它设定的许多指标也是专断的,指标之间的不合理权重也有必要调整。比如以核心期刊和课题级别预设学术能力的优秀与否,又比如教学实践和创新这一评职称标准实际上并不被重视。我要再次强调,指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说要对现有的职称评审机制取而代之,而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改革使评审机制回归到尊重学术发展规律,鼓励学术自由创新的轨道上来。我们可以更多地把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相结合,可以根据教学和科研的不同科学划分教授职称的类别;可以兼容并包,在传统评审机制外容纳更为专业性的评价。

我的另一个担忧在于,一旦学者主动参与到这种评价体系中来,他就再也无法坚守某些学术的人格和底线。事实上,在高校评上教授以后,往往意味着可以成为一个处级以上的干部,意味着在科研和课时量方面的压力都不可与副教授、讲师同日而语。由于已把事业的成功寄托于这种体制之内的标准,所以一个人便无从抗拒体制的各种诱惑,从而在无形中沦为体制的附庸。教授评上了,会忧虑该谋个怎样的官职;当上了教授,还想当硕士导师组组长,还想当博导,四级教授不够,还得争取三级教授、二级教授„„这真是一个欲望的无底洞,别看许多教授曾信誓旦旦要坚守学者尊严,保持学术独立,但我看真正能抵挡住这些诱惑的教授,全国实在找不出几个。一旦你认同了这套体制化标准,自然就会越陷越深,最终把全部的心思和意念都搭在了里头。学术成为工具,体制的阻碍带来了视野的偏狭,哪里还有什么独立审视自己的机会,哪里还能奢望会有多少学术创造力呢?

新闻观点:不评教授,对你本人还是会有负面影响吧?

谌洪果:要看哪些方面的影响。对我的科研和写作而言,我认为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反而使我能放下世俗功利的包袱,追求更加纯粹的学术。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说到底还是一种独立的事业。我天资愚笨,学术能力有先天的不足,但幸运的是,我还算刻苦,爱写东西,也一直在教学相长,在学术上总是保持进步。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不会停止自己思考和求索的步伐。我不按职称评审的标准写作,但我会更加严格地按照真正的学术标准来写作,一方面,用何炳棣的话说,“扎硬寨,打死仗”,下苦功夫认真积累消化研究领域的材料和知识;另一方面,提出真问题,吸纳新方法,提供理性而有价值的思考和洞见。

在生存方面,不参评教授,肯定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毫无疑问,评上教授后,会有更多的职位、更多的课题、更多的露脸和挣钱的机会,活得会比较滋润。由于我整日专心教学科研,没有时间去从事兼职活动,所以收入就更显得可怜。说实话,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3、4千元。我在此也呼吁社会多多关注高校那些拥有高学历的年轻底层教师的待遇,他们压力大,收入低,人微言轻,却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不过,就一般的生活而言,我觉得自己每天有回锅肉吃,睡得香,活得充实,有学生和朋友交流,就挺好,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简简单单,幸福快乐就行。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新闻观点:如果说,不评教授对你生活的影响你选择可以承受,对你学术上的影响你可以忽略,那对你扩大自己声望方面的影响呢,你考虑过吗? 谌洪果:只要我还能自由地读东西,写东西,还能继续上课,我就不在乎其他的考虑。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如果真有见识和行动力,不必担心没有声望和影响力。在今天这个信息交流越来越畅通,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一个人的声望要靠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支撑。那些虚假的、浮华的、被神化的影响,早晚都会露出可怜的老底的。

我更想指出的是,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往往过分依赖于许多外在的标准,比如金钱、权势、身份、荣誉、有多少粉丝之类。但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见证,你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追求,你很好地用行动诠释和实现了自我,这就是最好的影响了。至于你到底能影响多少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那是由很多外在的偶然条件决定的,不需要对此过于期望。我更认同这个说法,“拯救自己就是拯救世界”,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要重要得多。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关心我对学生的影响。评不上教授,可能会影响选修我的课程的学生数量,因为许多学生是冲着教授的头衔去选课程的。我也呼吁学生在选课时要更看重课堂给你提供的视野、思考和交流,而不仅仅是名气、实用和学分。好在如今大学生之间对老师上课的好差,还是有超越于这些外在因素的口碑评价的。我在西北政法大学主要上《法律与文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三门选修课,尽管最近两年,由于受到司法考试的冲击,选修我的课程的学生有所减少,但我的课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我上课很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上,我问心无愧。新闻观点:你的底线是有课可上,那你怕不怕将来,我是说如果,出现你无课可上的局面?

谌洪果:我想这个结果暂时不会出现。我们学校的领导对我还是很关爱的,况且我还是负责任的优秀教师。我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平等的精神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很多学生喜欢在各种场合与我争得面红耳赤。这学期因为超星数字为我录公开课,所以课堂只能讲座式的,我下学期打算重新回归课堂交流的传统。我相信任何价值立场,都必须经受学术的批判和检验,我崇尚并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理性分析,独立判断,而不要人云亦云。

新闻观点:说到这,我想借网上的一个说法来提问,那就是,你既然公开表态不参评教授,那何不更干脆一点,离开大学算了?

谌洪果:这种说法我认为是很荒唐的。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大学教师是我珍爱的事业,我乐在其中,并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并且衷心希望学生在大学四年能碰到更多的能给他们的生命带来好的影响的老师。我的大学四年就是因为缺乏好的老师的引导,所以走过不少弯路。今天我成了光荣的大学教师,对这个职业充满敬畏。我深知一名教师如果对学生不负责任、色厉内荏、传授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浪费学生的青春年华,那是非常可耻的。

虽然这些年,大学已经日渐世俗化、政治化,独立精神和理想主义越来越被消解,但是我要强调,大学就是大学,如果大学都不再去守护自由和真理,那这个社会的堕落和败坏就已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职称评审机制的缺陷只不过是表面的问题,我认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大学已经丧失了自治、自由和独立。此外,我是学法律的,法律人更应该有所担当,有勇气说真话、讲正义。我希望在大学能容纳更多元的声音,能提供更多样的思考,能为中国的未来贡献更多的可能性,能担负起开拓一个民族精神高度的使命。

新闻观点:有很多人支持你的决定,你的行为会不会导致很多青年教师效仿,不再参评教授职称?

谌洪果:这是一种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推论。一个人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的选择完全是个体化的,不代表谁,也不被谁代表。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何德何能敢奢望改变别人的选择?我能够做到不被这种体制化的浪潮所卷席,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支撑大多数人做出理性选择的,说到底还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生态环境和随从大流的人性基础。大多数人的人生道路都要遵从社会主流设定的游戏规则。作为法律人,我尊重这样的常态,但也希望这种常态不至于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尊严。许多人虽然支持我走的道路,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要走同样的道路。更何况纠结于职称评审的群体,基本是拥有高学历的、已有自己的人生定位的成熟的成年人。我的选择只是我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别人的道路就不正确。我不是道德的勇士,我就是一个希望能独立呼吸点新鲜空气的普通公民和普通教师。一个健全的社会,不是靠单一的模式塑造出来的,而要靠认真对待每个个体的尊严和权利,靠创造某种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来达成。说了那么多,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就让我们以实际的行动来共同培育一种“以自由唤醒自由”的土壤,这是每个人的幸福和整个国家的福祉所在。

最后,我想表达对所有关心我的人们的感谢。我还是愿意回到那方安静的书桌和自在的讲坛。我希望这次不参评教授的公开声明,能够给我带来教学和科研上的压力与动力,促使我不断努力进取,在未来的日子里奉献出像模像样的学术成果。

第四篇:《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

一.相关课程标准的阅读与理解

“课标”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的理解与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但是对于具体案例没有进行限定,这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案例选择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比较容易结合乡土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有了前面两节课的铺垫,本节的学习可以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再次应用,并利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各种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起到巩固知新的作用。

三、三维课程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了解身边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是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立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之所以将河流侵蚀地貌设为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因为知识比较抽象,另外通过理解这一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种地貌形态,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地表形态形成及变化的基本原理,况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的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但由于学生阅历较浅,受知识面的局限,对教材中河流三种侵蚀作用方向的理解,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活动完成中看待问题的视角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师大附属学校学生的实际,(家庭条件好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手段中,利用google earth这一的软件,GoogleEarth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球的完美结合。

它能展示全球各地区高清晰度卫星照片。

我们可利用这一软件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极大地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原理,为学生创设亲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课本让学生看,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归纳,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分个阶段

(一)教学引入:由会操作googleearth的学生在软件上找出松花江发源地天池,流经城市吉林、哈尔滨的一段河流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外力作用中河流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

(二)自主与合作探究

1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方式等概念为学生的探究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其中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归纳三种侵蚀方式的不同特点及河流的影响。

2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节重点,这部分内容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让各组学生分别点击googleearth上天池、吉林、哈尔滨这三地,让各组学生概括三地的河流河谷形态特点,学生结合教材82页3、4段及图4。17,分三组探究不同阶段河谷特征及成因。在这一阶段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问题:

1河谷与沟谷有什么区别?在googleearth上观察长白山的众多沟谷中是否是每个沟谷都有河流发育?

2为什么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

然后每组组长将知识进行汇总,并发表结果。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结论,其他组进行补充。然后我设计一个表格(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将三组的探究结论综合到一起从而总结出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河谷的形态特征,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保证学生探究结论的科学性并纠正学生表述不准确语言不严密之处。

(三)迁移应用

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能力,在本节教学中三类侵蚀只是知识的铺垫,而透过河谷的演变过程认识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才是迁移应用的重点,所以在这一阶段我布置给学生三个探究任务:

1在googleearth中点击哈尔滨附近的一段弯曲河段,向学生发问:这段河流哪一岸沉积,哪一岸侵蚀?在河流的哪一岸建码头比较合适?

2落实课本设计的“活动”

3让学生在googleearth软件上找出通化,并让他们判断这里的河流处于河谷发育的哪一个阶段,河谷的形态特点是什么及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将本节知识系统化。并让学生总结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实现本节知识与前面已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五)练习:利用课件展示习题。

(六)教学反思:

学会倾听学生及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认真倾听,我们教师应当在有效设计的前提下跟上学生的思路,及时捕捉学生的观点并予以灵活的点拨,实施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是驾驭探究式教学的难点,这也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第五篇:林冲棒打洪教头说课稿

导语: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于《水浒传》,下面是一篇关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游传》的第八回(有些版本为第九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是故事的开始。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段,是故事的发展。第四至八自然段为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本文的插图与这一部分的描写相对应。

文 章语言明快洗耳恭洗炼,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部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 特点。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设计意图]

小 说是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应特别留意情节、人物、环境三个要素。本文中,了解情节是认识人物的基 础,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编列小标题、熟读课文、进行复述等多种形式,把握故事情节,为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剖析人物形象,感悟内在品格。最后在教学要本篇课文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人物的 性格、品质、思想等,与特定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品读课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并通过朗读品味人物的动作,对话及人物外表的精彩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20XX年12月5、8、9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3、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吗?

2、《水浒传》是谁写的?有哪些主要人物?主要讲了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弄懂它。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①出示生字词。

发配 理睬 骗 恼恨 劈头 满面羞惭 押解 禁军 掂量 木枷 一锭 归还 踉跄

②生字正音,读准“恼”——nǎo;“劈”——pī。

(2)检查课文朗读。

读准“解、禁、还”三个多音字,并能掌握用法。

(3)检查不理解的词弄懂了多少。

(着重引导理解课后练习4中的“发配”、“非比他人”、“八十万禁军教头”、“流配”、“依草附木”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段及概括段意。

3、交流分段,分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了柴进的庄上。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认为林冲是个没有真本事冒充武师的犯人,执意要跟他比试武功。

第三段(第4~8自然段):写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巧妙地击中洪教头的要害,打败了他。

3、朗读课文重点段。

四、指导写字:

1、复习生字。

2、重点指导“配、睬、羞”。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ā jiè lǐ cǎi qiānɡ bànɡ

()()()

yī shɑnɡ bái zhòu xiū kuì

()()()

kuǎn dài tuī cí jiào liànɡ

()()()

二、画去错误的读音。

押解(jiě jiè)禁军(jīn jìn)惦量(diàn diān)

流配(liú niú)恼恨(lǎo nǎo)差人(chā chāi)

柴进(cái chái)踉跄(liánɡ liànɡ)措手不及(chuò cuò)

三、句子练习。

1、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缩句)

2、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改成“把”字句)

3、柴进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改成“把”、“被”字句)

四、读《水浒传》。

下载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社会管理创新 建和谐农村——鸡场乡:谌洪彬

    加强“六型机关”建设 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鸡场乡党委书记谌洪彬 民为国之本,村为国之源。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归宿和落脚点,是构建和谐新......

    洪关苗族乡联星小平小学

    洪关苗族乡联星小平小学2017年 关于开展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系列教育活动 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

    耳朵上的绿星说课稿

    耳朵上的绿星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一)说设计意图:《耳朵上的绿星》这一内容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诙谐有趣,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扩展孩子的词汇量;其二是现在的......

    说课稿《耳朵上的绿星》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耳朵上的绿星》 一、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说课稿

    《林冲棒打林教头》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去年的树》说课稿(刘玉洪)

    《去年的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三课。本单元的专题是“中外童话”,本组几篇课文讲的童话故事,每个故事都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启示。本......

    幼儿园《耳朵上的绿星》说课稿

    幼儿园《耳朵上的绿星》说课稿 幼儿园《耳朵上的绿星》说课稿1 对教案的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校里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是怎么样才能够让课堂上的小......

    幼儿说课稿 耳朵上的绿星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下主题五中的教学活动《耳朵上的绿星》,我对本节课作了如下分析: 一.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幼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