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2.1 脂肪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五《2.1 脂肪烃》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的顺反异构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主要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第一课时(烷烃、烯烃)
【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众生: 能!甲烷、乙烯、苯。
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板书】
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nH2n+2(n≥1)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ºC 相对密度 甲烷 CH4-164 0.466 乙烷 CH3CH3-88.6 0.572 丁烷 CH3(CH2)2CH3-0.5 0.578 戊烷 CH3(CH2)3CH3 36.1 0.626 壬烷 CH3(CH2)7CH3 150.8 0.718 十一烷 CH3(CH2)9CH3 194.5 0.741 十六烷 CH3(CH2)14CH3 287.5 0.774 十八烷 CH3(CH2)16CH3 317.0 0.775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板书】
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板书】
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1)取代反应
如:CH3CH3 + Cl2 →光照CH3CH2Cl + HCl(2)氧化反应
CnH2n+2 + — O3n+1 2 → nCO2 +(n+1)H2O 点燃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师: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由学生回答高一所学的乙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
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CnH2n(n≥2)例:乙烯
丙烯
1-丁烯
2-丁烯
师:请大家根据下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表2—1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ºC 相对密度 乙烯 CH2=CH2-103.7 0.566 丙烯 CH2=CHCH3-47.4 0.519 1-丁烯 CH2=CHCH2CH3-6.3 0.595 1-戊烯 CH2=CH(CH2)2CH3 30 0.640 1-己烯 CH2=CH(CH2)3CH3 63.3 0.673 1-庚烯 CH2=CH(CH2)4CH3 93.6 0.697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板书】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师: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板书】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2——卤丙烷(简单介绍不对称加称规则)
(2)
(3)加聚反应:
聚丙烯
聚丁烯
【板书】△ 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板书】
4、烯烃的顺反异构
师: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除了前面学过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之外,还可能出现顺反异构。
顺—2—丁烯 反—2—丁烯
师:像这种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否则就意味着双键的断裂)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并了解了二烯烃的1,4—加成和烯烃的顺反异构。
★ 第二课时(炔烃)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上课前,播放炔烃的flash主题动画。欣赏音乐动画,课前准备,稳定情绪,进入上课状态。烘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
学习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乙炔气体。通过观察、掌握乙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记忆。
引导分析乙炔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书写乙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巩固书写电子式与结构的知识
对比烷、烯、炔的结构特点,推测乙炔其化学性质。思考:
1、炔烃有无顺反异构。
2、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及验证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分析实验室制取乙炔时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气体的实验装置。思考:如何选择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实验:乙炔的制取与性质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根据实验分析乙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乙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反应:
乙炔与溴加成
播放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机理(动画)。理解和掌握乙炔的化学性质 写出化学化学方程式。
加深理解加成反应机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乙炔的化学性质。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机理。
巩固练习设计典型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本节知识解答练习中的问题 巩固乙炔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节知识总结(突出乙炔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回顾总结,明确主次,突出重点。新旧知识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布置课后练习题。课后完成作业 及时巩固知识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上课前,播放炔烃的flash主题动画。欣赏音乐动画,课前准备,稳定情绪,进入上课状态。烘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
学习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乙炔气体。通过观察、掌握乙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记忆。
引导分析乙炔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书写乙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巩固书写电子式与结构的知识
对比烷、烯、炔的结构特点,推测乙炔其化学性质。思考:
1、炔烃有无顺反异构。
2、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及验证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分析实验室制取乙炔时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气体的实验装置。思考:如何选择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实验:乙炔的制取与性质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根据实验分析乙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乙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反应:
乙炔与溴加成
播放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机理(动画)。理解和掌握乙炔的化学性质 写出化学化学方程式。
加深理解加成反应机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乙炔的化学性质。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机理。
巩固练习设计典型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本节知识解答练习中的问题 巩固乙炔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节知识总结(突出乙炔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回顾总结,明确主次,突出重点。新旧知识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布置课后练习题。课后完成作业 及时巩固知识
作业: 练习册及导学 领导签字:
课后自评:
第二篇: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脂肪烃10分钟检测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脂肪烃 10分钟检测
1、写出下列除杂的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1)酒精(水)(2)壬烷(己烷)
(3)硝酸钾(氯化钠)(4)乙酸乙酯(乙醇)
(5(62、将(1)丁烷(2)2-甲基丙烷(3)正丁烷(4)2-甲基丁烷(5)2,2-
3、写出烯烃C4H8的所有结构简式(包括顺反异构)
4、下列物质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的吸收峰锋面积之比
(1)甲基丙烯(2)2-丁烯(3)对二甲苯
(4)1,3-丁二烯(5)HCOOH(6)乙醇
(7)二甲醚(8)2-丙醇
5、丙烯1体积能与生成氯代烷能与体积氯气发生完全取代。该烯烃1体积能与体积HCl发生加成,生成的氯代烷能与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6、写出己烷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第三篇: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教案(新人教选修1-2).
课
题:演绎推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演绎推理 的含义。
2.能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
进行简单的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教学重点: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
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教学过程:
一.复习: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
从特殊到一般 类比推理
从特殊到特殊
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类比――提出猜想 二.问题情境。
观察与思考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够导电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100+1)是奇数,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tan 是三角函数,所以,tan 是 周期函数。
提出问题 :像这样的推理是合情推理吗? 二.学生活动 :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大前提
铜是金属,←-----小前提 所以,铜能够导电
←――结论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大前提
(2100+1)是奇数,←――小前提
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结论 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大前提
tan 是三角函数, ←――小前提
所以,tan 是 周期函数。←――结论 三,建构数学
演绎推理的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⑶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三段论的基本格式
共2页 第1页 M—P(M是P)(大前提)S—M(S是M)(小前提)S—P(S是P)(结论)
3.三段论推理的依据,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 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S中所有元素也都具有性质P.四,数学运用
例
1、把“函数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恢复成完全三段论。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大前提)
2是二次函数(小前提)函数yxx1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结论)
所以,函数例2.已知lg2=m,计算lg0.8 解(1)
lgan=nlga(a>0)---------大前提
lg8=lg23————小前提 lg8=3lg2————结论
lg(a/b)=lga-lgb(a>0,b>0)——大前提 lg0.8=lg(8/10)——-小前提 lg0.8=lg(8/10)——结论
例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 BE⊥AC,D,E是垂足,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
解:(1)因为有一个内角是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前提 在△ABC中,AD⊥BC,即∠ADB=90°——-小前提 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结论
(2)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大前提 因为 DM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小前提 所以 DM= 1 AB——结论
2同理 EM= AB 所以 DM=EM.练习:第35页 练习第 1,2,3,4,题 五 回顾小结:
演绎推理具有如下特点:课本第33页。演绎推理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1.大前提不成立;2, 小前提不符合大前提的条件。作业:第35页
练习
第5题。习题2。1 第4题。
共2页 第2页
第四篇: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龙文教育杭州钱江新城分校
闫晓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脂肪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本节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脂肪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节中其他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为分散重难点,我们将第一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及烯烃的顺反异构”这一部分内容。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了甲烷、乙烯等烃的典型代表物,但没有涉及有机物类别的概念,而本节在复习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提升到了类别的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已经涉及,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教材中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也有简要的陈述,但陈述角度不同。如从认识分子组成及结构变化的角度来陈述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突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类型。结合烯烃的结构特点,作为烯烃知识的提升,介绍了顺反异构现象。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同时通过对比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而对于烯烃的顺反异构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新增加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只讨论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不再扩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加深对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的理解。
3、初步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2、通过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结构、性质让学生推断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3、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3、通过知识的递层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在《必修2》已经学习了一些有机化学知识,如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也已经有所学习,这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另外,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都有乐于展示自我的特点,为开展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条件。但学生了解的知识没有上升到类别的性质,缺乏系统性。烯烃的顺反异构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三、教法及学法
1、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分析二者性质的区别。
2、演绎推理法
运用已有甲烷和乙烯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及性质。
3、实验探究法
学生通过动手插球棍模型,探究丁二烯的顺反异构,同时加深了对空间异构体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法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程序
环节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介绍糖块游戏:品尝糖块,汇报糖块共有哪几种口味?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指出分类学习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重点研究代表物运用演绎推理获知其他物质的性质是有机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过渡引入:将下列有机物分成两组,并按顺序填入下表。深入探究:
1、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2、还可以依据什么将他们分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对比分析烷烃烯烃的结构不同点,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并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性质上有相似性。
环节
二、回顾旧知,演绎推理
引导思考回顾1:
1、依据甲烷的性质推断烷烃可能具有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完成相关方程式的书写。引导思考回顾2:
1、依据乙烯的性质推断烯烃可能具有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完成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甲烷与其他烷烃的结构异同,推测烷烃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以及对比乙烯与其他烯烃的结构异同,推测烯烃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强化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巩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
三、分组探究,探求新知
指导学生动手:
用老师提供的球棍模型扎出CH3-CH=CH-CH3的模型,并观察思考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老师讲解新概念:烯烃的顺反异构
设计意图:烯烃的顺反异构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模型,并与同组其他同学作品对比,发现CH3-CH=CH-CH3 有两种不同结构,从而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为讲解做好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环节
四、总结所学,检测提高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展示测试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学习的回顾,了解自己掌握了哪些新知识,在学习方法、能力上有哪些提升。并通过测试题,既让学生巩固所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环节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课本P36:1、2、3、4、5五个题
(2)调查一下同学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哪些是聚乙烯哪些是聚氯乙烯?如何区分它们?
设计意图:课本习题为巩固所学,调查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观察。
五、板书设计
脂肪烃(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分类
二、烷烃的结构及性质
三、烯烃的结构及性质
四、顺反异构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课标要求
1.了解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2.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要点精讲
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比 1.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比较
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
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6.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比较
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二、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三、烃及其重要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