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5 01:5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第一篇: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从根本上革除我国传统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养成的弊端,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世界教育领域 20 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源于对50和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的反思,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校本课程”,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探索持续不断。校本课程理论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一个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近年来我国课程研究学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其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其缩写为“SBCD”。由于对“SBCD”的翻译不尽相同,又有“学校本位的课程发展”、“校本课程研制”、“校本课程编制”等不同译法,因“校本课程开发”比较通俗易懂,顾此文采用这一译法。

“校本课程”这个名词起自外国,在国外有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论述。而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在各种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总结下总共有13中对“校本课程”的不同定义。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有的定义强调开发的过程,有的则重视课程开发的结果,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视为一种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或策略,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视为课程管理体制的一种变革。我国还有一些学者则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一部分。另外,有的强调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有的强调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忽视社会需要,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学校教育人员为限,有的主张结合学校内外部人士的参与,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权利结构的重新分配,有的则重视整体学校情境的变革等。应该说,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人们从不同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丰富了人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然而基本概念的界定是要清晰而明确的,因为概念往往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的先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也是一样,对它作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有利于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有一个明确的知道思想。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从字面意思上看,“School”有学校、教育的意思,“Site”有地方、位置的意思,综合下来就是“校本”(学校本位)的概念。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跟国家课程相对应。其中“校本”一词有很多中表达方式,但根据已有的研究,至少从一下5个方面来理解:(1)以学校为基地。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十二级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发生并展开的。即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内部进行。(2)以学校为基础。学校是否开发校本课程?在多大幅度和范围没开发校本课程?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方式和策略?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必须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为依据。(3)以学校为主体。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对外部指令的服从和执行,它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对中央(国家)课程的无条件实施,它允许并鼓励学校在领会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改编或整合,是一种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最后,在校本课程决策共同体中,虽然需要校外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教育行政人员的知道和帮助,但参与决策的主体成员任然是学校内部的成员。(4)以学校为整体。首先,校本课程开发不论所涉及的范围是全部课程还是部分课程或单项课程,不论所采取的方式是选择、引入还是改编、重组或新编,都应该考虑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其次,所有类型的课程开发活动都应该以学校内的相关人员或者由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外人士等组成的学校共同体的集体审议和决策为基础,它绝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或思想上的偏执。最后,学校本位课程开发不能混同于教师本位课程开发。(5)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不论是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还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其根本宗旨应该是一致的,即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为基础的,难以估计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课程对策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从中外学者对“课程”的9种定义来看,主要分为(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2)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人们对这5种定义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引用勒玉乐老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一书中对课程的看法:课程最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有关“开发”一词,《牛津英语词典》中定义为:“一项计划、方案的具体细节的确定或小说情节的完全展开”。前人在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中,认为这一过程可分为课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及评价的过程。这种课程开发必须是属于课程范畴的学校实践活动,不包括学校在不触及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等等。所以,课程开发活动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课程开发的幅度或范围,包括整个学校课程结构的调整,个别课程的开发,潜在课程的开发等。(2)课程的开发方式: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创新。(3)课程开发所涉及的因素。(4)课程开发的条件。(5)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包括背景因素、专业因素、配套因素等。(6)课程开发持续的时间。

综上所述,我认为校本课程可以定义如下:在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学校成员如校长、教师、学生、及校外相关人士组成的集合体的共同合作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或解决学校现有的教育问题而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性质、条件,对现有资源的重新分配构建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学校内部进行的课程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校本课程的特点与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主动而有计划的变革策略

制度化教育产生以来,学校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整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课程开发,二者联合一致,使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有计划的变革策略,这是在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特征。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在学校系统中引入机构化的变革,但是它真正要实现的是通过这种计划的变革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教育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保持长久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如果仅仅只是一种各个学校孤立的课程革新,而不能有效的激起普遍的结构性变革行动,那么它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二)校本课程开发是体现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的民主开发的课程决策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式民主的决策过程,是对于各种教育经验的筛选与确定都是通过横向的交流渠道来完成的,因而它除了教师、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外,也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点和要求,且非常注意也比较容易融进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和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三)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跟国家课程开发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相比较,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学校形成支持和激励性的氛围,形成渠道通畅的校内外交流,从而成为对教师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所。反过来,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只是对教师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它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助于教师专业地位和专业自主意识的提高,是现有课程材料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这些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改善,而学生将会感到学习更加贴近他们的需要,因为学生本身的意见同样也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到了学校的课程计划。

(四)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跟国家课程开发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权利的过度集中造成教育资源的惊人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下降,尤其是教育变革能力的严重萎缩。校本课程开发的出现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作出实用主义的反应,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五)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共同性与统一性。因为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所以在社会发展比较平稳和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的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课程开发中的矛盾加剧,甚至常常出现尖锐的对立局面,这时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六)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机制的重要补充

国家课程开发尽管存在不少局限,但它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行的问题上却是至关重要的。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任何一方都很难完全取代另一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所以,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国家课程开发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补充。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3.让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 意义:

1.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看,校本课程正是针对了教育的核心—课程而采取的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由于它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2.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针对国家与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而且也自主进行一定范围的特色课程开发,是一种有计划的主动变革策略,因而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实施国家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在校本开发过程中能发现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配置。提高教育成效,使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3.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

校本课程开发涉及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是基层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的过程,反映了他们的需求和智慧,因而有助于教育决策特别是课程决策的民主化进程。

4.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因而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特别需要凸显人的创造行和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和这一新的时代潮流相吻合的。5.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确立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责任,因而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上对校本课程概念、目的和意思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必然少不了以上这些理论基础,不管开发什么内容,什么科目的校本的课程都要以以上理论作为依托。这也是论文《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一文的理论基石,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深入研究,对本论文有着决定性的帮助,使得对此论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为实验的制定和实施理清了思路。

扬州大学图书馆以1979-2009为区间检索共有2573条相关校本课程的论文,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301条。通过对论文的研究和对《校本课程论》、勒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的研读,对前人所做的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从2000年开始有关校本课程的研究占到了2555篇,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我国对校本课程研究的高峰期,归结下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流、概念、意义、性质等的讨论。2.对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介绍。3.对校本课程开发内部要素的探讨,如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评价的合理开展等。4.对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实施及所需条件和支持系统的研究,如解决课程资源缺少的策略、提升教师素养的策略等。5.对我国实施校本课程的反思。以2000-2009为区间共检索到体育校本课程相关文献116篇,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14篇,多是关于校本课程在地方开发现状的调查和个案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普通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富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己引起了越来越多体育工作者的关注。然而就我国目前而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还是一个对陌生的领域,以定向运动为内容的课程改革更是凤毛麟角。

校本课程是国家宏观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课程的必要且重要补充。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地理及气候差异显著,如果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那势必不能满足不同省市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主要是由身体练习的活动,有它自身的规律及特殊性,加上它对场地器材及天气气候等环境的依赖等,因此各个学校依据自身情况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就显得更为迫切的需要。

体育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分支,其开发有着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在各级学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器材不够,体育教师紧缺等现象,这些方面在高校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设置与现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产生了很大的冲突。现代学生个性十足,追求新奇与冒险,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激发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成不变的课程安排与内容重复使得学生和老师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提不上去。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如此多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校本课程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学校想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解决以上问题,这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了解在此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在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为达成学校体育目的或解决学校体育问题,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体育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成员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一个持续和动态的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

选择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前人对定向运动也作出了很多的研究,从概念、组织形式、训练方法、开展现状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本文的另一理论基石就是校园定向运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扬州大学图书馆中以1979-2009为区间检索共有415篇关于定向运动的论文,其中不乏以高校为基础开发定向运动的研究,多包括了开发的意义、可行性、必要性,但以定向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还没有涉及,总体来讲,本论文《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以下3点创新之处:1.把定向运动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转变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短缺的现实情况和开展定向运动良好条件的情况,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来进行实验研究和开发,从而达到解决场地器材短缺的困难,充分利用学校潜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2.定向运动作为新兴项目,在江苏省所有体育教育专业中,有部分高校仍没有开展。高校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有利的校园定向运动条件,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可以解决学校场地短缺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和能力。3.把定向运动首次作为校本课程实验研究,为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校本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将定向运动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并不是心血来潮,这顺应了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鼓励以及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潮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人们对体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以希望引入新的“元素”来扩大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作为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受到了我国高校的重视并且关于定向运动课程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定向运动作为近年发展比较快影响较大的新兴体育项目在1983年引入我国,内地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湖南等重点高校开展的比较好。1996年6月国家教委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后,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身心发展的特殊作用被得到重视并把其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全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与训练。2003年下半年又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方案中定向运动被列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并于2004年开始实施。

随着人们对定向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功能、实施的可行性与价值性,对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作为高校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后,定向运动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改革,教育思想和理念上创新的动力,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的研究方面将成为热点,把定向运动引入校本课程,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弥补体育场地的不足,让学生回归自然,使课程形式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在学校中开展,主要在于它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型体育活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它不仅能强键体魄,使学生掌握地形学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的反应能力。在定向运动中,学生能自由地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调节负荷与强度。同时,学生们也不会因为枯操乏味、单纯的技术教学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符合“健康第一 的教育理念

在定向运动活动的过程当中,参与者不仅要 “穿山越岭”,“跋山涉水”,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毅力,同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可以预料和容易解决的,但有些是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心理适应和环境适应能力去面对并解决突发事件,从而锻炼了学生的体力和毅力,培养了学生水不放弃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符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定向运动课程的开设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大学体育强调以终生体育为目的,要求有一定运动强度和较大的运动量,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并能长期坚持,最好在毕业后还能长期保持,一直以来各个学校都在寻找这样的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就是属于这样的运动项目,它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就达到相应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练习中没时间去想可怕的距离。此外,学生对田径项目的热情不高,更多的学生喜欢各种球类项目,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都有长跑,学生听到长跑头就“ 大” 的现象很普遍,通过教师自己设计路线,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跑完预定的距离,同样可以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3.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发展

学生在参加定向运动的时候,要进行长距离的奔跑,还要跳跃沟坎,爬山越岭。参加定向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弹跳力、平衡水平,最终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在心理素质方面,由于比赛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的找到各个点标,往往在找不到点标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怀疑等不良的心理反映,如果经常的参与这项运动,可以使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可行的、有益的。

4.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团队配合能力以及野外生存能力

定向运动路线,每一次都有完全不同的选择。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参加者都有自己的运动路线和前进方向,所以参加定向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在参加定向运动中,学生在郊外找到一个一个点标、超越一个一个对手时,那种带着刺激性和成就感的喜悦之情只有参加者才能体会到,所以参加定向越野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定向运动从起点到终点都必须独立完成,遇到任何困难,没有人能帮助,只有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所以参加该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而在团队赛过程中,各小组人员各司其职,分析讨论路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交流的同时不仅增加了交际能力,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定向运动通常在野外进行,不管在平时训练还是在比赛时,学生都会在无形中学到许多野外生存知识和方法,例如掌握必需的野外生存与生活能力以及处理各种常见险情,从而提高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5.拓展高校体育的内容和空间

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各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体育设施一时还赶不上发展的需要。而定向运动不用太多投资,只用绘制定向地图和很少的器材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公园、郊外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现有地形条件,迅速扩大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定向运动融人学校体育,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体育课内容大多数是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球类项目等。作为学校体育课的拓展,把原有学校的体育内容扩展到大自然。它不仅可以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学习这一课程内容,克服学校场地缺乏的老问题,还可以满足学生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追求。因此,它不但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也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必要性:

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对定向运动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季克异同志在全国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1985-2005年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素质是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是连续20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是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把过分强调照顾学生兴趣与突出学生 “主体地位” 混为一谈,把体育课堂教学变成了“放羊式” 或“自由式” 教学,甚至打着教学改革的旗号,使之有了合法的地位;二是我们的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有问题球类课程几乎是一统天下 ,盲目地以“枯燥乏味、不安全、学生不喜欢”等为由对体育教学大纲中田径体操类主干课程的课时大加压缩,而在传统模式的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田径课程的性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和激情不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效果也没有明显程度的提高。

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

定向运动传入我国内地后,最初只是在部分军队院校中开展,后来在普通高校中的一些军训试点院校和部分中学也逐步展开。1999年6月在国家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以后,定向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加速发展起来,如: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教育部门已经决定把定向运动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之一全面推广。定向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虽不均衡,但是发展广泛而且迅猛。南部和东南部发展较快、较好。2003年 12 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学校定向运动教练员培训班,有来自 19 个省市、110 名学校定向爱好者参加了这次培训,此次培训参加人员之多、覆盖省市最广,出乎组织者的预料,可见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学生的呼唤

定向运动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具有挑战性、冒险性、知识性和竞争性,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知识方面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寻求刺激、敢于冒险,只要给以适当引导,他们就能很快接受并喜欢这项体力、智慧并重的运动,且在运动中得到乐趣。这是一个张扬学生个性的时代,传统田径课程项目尤其是跑类项目已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但由于教学情景的不同,定向运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在保证学生达到锻炼效果的同时,又能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场地的变更,路线的选取,每次不同的选择都可以给学生的参与感受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定向运动路线长度的选择能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宜的运动量和强度,从而达到健身科学化,个人化,解决了高校学生中体质差距大,单项运动只能满足部分群体需要的状况。参与者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使得参与者得以释放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愉悦身心。参与过程中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探索未知的领域,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全面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比赛要求学生独立寻找点标,在找不到目标点时,容易产生焦虑、怀疑等不良心理,经常参加定向越野训练和比赛可以使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心理素质。2.优越的环境条件

随着高校扩招和运动场地场馆的公共化,使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空间更小,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体育俱乐部当中来满足自己的运动需求,却忽略了高校校园资源这一重要因素。

开展定向运动有一定的自然环境要求。目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园面积也在不断扩展,而田园式的校园一直是现代高校的建校理念。一些高校校园明显是依山畔水,有山、有水、有树林,而且地物明显,这为定向运动开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场所。因此,各高校只要根据自己校园的地形地貌绘制标准的定向地图就可以开展定向运动。特别是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大学城、高教园区,许多大学聚集在一起,更有利于开展定向运动。高校间既可以开展相互交流,又可交换练习场地,提高定向运动练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高校校园一般比较大,是学生熟悉的场所,且包括的地域有一定的限制(围墙),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定向运动,相对来讲增加了安全系数。校园内建筑排列有序,学生对地形熟悉,并且校园内一般都有校园布局图,所以在开展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熟悉的地物把握方向,从而省去了地图和指北针的负担。大学校园内植被覆盖面积广,环境优美,运动过程中学生可充分融入大自然既增强了环保意识又迎合了阳光体育的需求。另外,在校园中进行定向运动,便于人员的集中和组织,有利于宣传,扩大定向运动的影响。3.师资力量雄厚

定向运动的普及、推广、提高与发展需要一大批搞素质的人才,而高校具有这样的人才优势。高校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物质基础,高校教师学历高,硕士博士多,职称结构高,教授副教授多,他们的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新知识快,只要给予一定的培训就很快掌握定向运动的知识、胜任训练、裁判工作,对发展校园定向运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在高校学校体育中选择何种内容融入到体育校本课程中去,也将成为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因素。定向运动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虽然现在缺乏课程开展的理论指导,但随着人们对校本课程和定向运动研究的愈发深刻,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会将目光聚焦在定向运动上。理论的完善给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了学习与实践定向运动的机会。

4.丰富了校园文化,学生乐在其中,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

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定向运动不仅使得参与者获得健康的情绪,体验激发人们的进取心、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校园风气,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色彩,美的意境。在达到大学体育目标要求的学生要掌握和学会运用体育知识进行科学锻炼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喜爱并乐于从事这项运动。定向运动一般都在野外进行,野外地形多变化。在定向运动过程中,既有中长距离跑的耐力,也要有短距离跑的速度,而且还要跳跃沟坎,翻越山岭以及穿越森林。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不断的交替进行,使人体各器官,特别是心肺功能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全身得到了锻炼,参加定向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而且可以发展他们的灵敏性、弹跳力、平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定向运动是一项男女老少皆宜的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目标,简单易学,其规则简单易懂,便于参与和观看。参与者不论年龄大小,水平高低都能进行比赛。培养学生参与该项活动的兴趣,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定向运动认识,增加了我对写好本论文的兴趣与信心,有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在试验控制的基础上,再多研究我国现阶段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取得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功学校的经验,作出深刻反思,力求在课程开发前制定完善的课程开发计划和实验设计,保证在实验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课程的脱节,不因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使之能够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篇: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简介

定向运动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自己选择行进路线,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检查点,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

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益智的体育项目,也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体育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养成品格,更能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

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远远不如以前,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定向越野课程的开展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在提高耐力素质方面比较明显。一次定向运动比赛,短的不少于20分钟,长的有一至两个小时。定向运动很强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能够保证锻炼的持续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定向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也可以加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对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和协调也有所帮助。

定向运动的益处

定向运动是一项学生体育项目。因为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定向运动是一项自然环境体育项目。因为它教会你如何在大自然中行为把握自己,爱护自然,遵守郊野公园守则。

定问运动是一项不需任何花费的群众性体育项目。所需的只是一张好的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南针。服装可穿着定向专业套装,也可只是普通运动服装。

定向运动是一项广交朋友的社交性体育项目。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种族背景,文化阶层,社会地位,相互交流,共享人生。

因此,定向运动吸引了全世界男女老少,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广泛参与。

第三篇:定向运动

根据学校现有场地,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一些趣味性强的定向运动活动形式是本课程的主旨。首先让学生对定向运动产生兴趣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技能,再进入校园定向阶段,教学内容转为各种定向运动的形式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定向技能。这其中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定向运动比赛及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技能。接着,安排公园定向,因为本阶段对场地的要求较高,但教学上又受场地限制,我们不可能将学生带到附近的公园进行教学,所以学习的重点是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和公园定向图中的路线选择能力,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轮流设计和组织比赛,从而提高学生定向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定向裁判知识。

再如第十次课(以图三为例),本次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标定地图和简单的路线选择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相对于田径场、球类场及建筑、道路类型的场地而言,小公园地形更加复杂,植被、地物丰富而细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定向运动技能和知识,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次课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简单路线的选择分析能力和图地对照、识别地物符号的能力及提高体能。重点是提高学生简单的路线选择分析能力,所以在路线设计上利用有限的场地,尽量为练习者提供较多的路线选择机会,譬如:第2号点到第3号点,从水塘的东西两边都可以到达,但在路线选择上有区别,从东侧跑路程稍短,但植被多地物复杂;从西侧跑路程稍长,但一直沿路跑过桥就直接到达,并且很容易发现该点。第3号点到第4号点,从水塘东西两侧距离相同,但区别在于从西侧过小桥找点时植被复杂影响跑速,而东侧空地可跑性强,可直接到达;第7号点到第8号点,沿湖两侧距离相同,但本路段时该路线最难抉择的,两者区别很大,重点是第8号点附近相同地物(独立的树)太多,一定要选择一个其他不同的地物来突破该点,从图上可以看出离第8号点的最近的突出地物是花丛(黄绿色)的折转角,所以选择按湖的北侧路线跑才是最佳。在教学步骤的安排上,教师讲解练习的重点、要点后学生便可自己选择,完成两条路线的练习。然后,学生交流讨论,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复图(复图:它是定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在完成练习或比赛后,拿着地图再次重复走一遍,目的是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回忆再现刚才跑动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图地分析、路线选择等,确定哪些地方忽视了以致出现失误,再分析原因且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总结提高),讲解要点和技术的应用,或请优秀学生示范讲解,教师总结纠正,这样就可使学生在理论、技能上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每堂课的教学步骤我们都非常重视积极心理调适的作用,尽量遵循户外拓展训练的心理原则,充分体现其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过程,如第三次课:先由教师讲解标定地图的方法,然后按8条路线(其中如图1)个人独立完成(自我体验),再交换地图2-4人一个小组完成,此过程充分体现了讨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来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然后再通过教师的集中总结分析或优秀学生的分析来达到整合知识、总结经验的目的,从而使技能得到提高。还比如本模块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比赛的课时,那我们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然后按定向比赛规则分组(不同路线)的个人赛,要求必须独立按自己的路线设计完成全程(自我体验),其次是师生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分享),再次是分组的复图,最后是各组的第一名总结或由教师总结分析技术和方法(整合),使学生得到提高,以便以后的学习比赛中技术应用更加合理,提高成绩,增强兴趣和自信心。

四、总结和思考。

十多年的定向运动开展工作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最初尝试带队参加全国比赛并且一举夺佳绩到现在二中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定向运动,这其中包含了我们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作为湖州唯一的浙江省定向运动特色学校,我们投入很多,收获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定向运动体智能结合的特点和多种活动形式使它拥有无尽的魅力,但该项目对场地器械的要求较高,竞技性强,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制定教材时,我们尤为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定向运动技能和体能。因此,在教材内容的筛选上根据学生的基础、学校的场地及定向运动器材,将标定地图、指北针的使用、识图、图地对照和定向技能充分细化,并选择其中较为简单的、容易的实施教学,竞技内容教材化。此其一。

在教学设计方面,要注重保持定向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趣味性,不能因为校园场地简单而变成长跑课,也不能过分注重技能教学使课堂枯燥无味,而是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种定向运动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定向运动的乐趣,在活动中提高技能和体能。譬如:我们在地物较少的田径场上也可以实施多种形式,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从简单的随意设几个点进行连续标定地图的教学;再到中间增加一些人工地物,如栏架、凳子、桌子、标枪等;再到难度较高的百米定向。利用简单的场地条件,充分挖掘和开发定向运动的教学手段来保持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兴趣。此其二。

另外,在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上,要掌握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能一开始就进行整个校园的长距离比赛,只注重学生完成的速度和时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在几节课以后的体会是定向运动原来如此简单,索然无味,是变相的长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需充分把握学生心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及合理利用场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每堂课都保持一种新鲜感,每次课都有一种期盼和求知的欲望,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此其三。

当然,教学实施中,我们也有困惑,例如怎样根据学校的场地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实际情况,更合理地选择定向运动教材的内容;例如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何将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和运动队的选拔科学合理的结合等等。定向运动是一项魅力永存的体育运动,对于该项目的教学也是一个持续思考、探索的过程,我们必会继续努力!

2.1.1.教学目的

整体教学目的依托于学校的“三格”教育,并以此提升学校形象,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活动进程对教学目的进行区分。其中,包括与课程本身的知识、技能的显性部分和与学生发展素质养成的隐性部分。

国格教育主要通过与该活动地点有关的国家地理、历史和现实人文的课程教育、活动体验等方面表达。同时,通过与国外的参赛交流凸现民族优越感,习得国际价值,对外影响等。

人格教育是多元的,在活动中首先是个性品质和素质的养成目标,主要强调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志向等方面;其次是心理活动过程的修正,主要包括思维连接、社会化个性的表达、情绪调节、毅志、挫折的缓释等方面。

体格主要是活动本身所带来的肌体指标的变化、健身情趣、健身习惯和身心双向调节等方面。

情趣性与安全性兼备

定向运动的情趣首先来自于它需要学生根据环境条件和要完成的任务,应用本身的技能自主地策划自己的行动,能反映个体的智能水平和身体运动的完美结合。其次运动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第三它使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融入大自然和社会,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挑战。最后是它的延续性,获得定向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后,会在以后生活中经常运用,养成习惯,成为一种有品位的健身休闲项目。

应该特别重视这项运动的不安全性。不安全性主要来自于一些不可预测的非人为因素,如雷电、复杂地理环境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必须传授给学生危机应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活动地的各种因素有直观的考察,做到有备无患。

2.2.2.健身性和教育性兼顾

定向运动的健身性毋庸置疑,但也要体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这就是学生的社会化。定向运动导入体育教学则赋予体育课更多的教育性。以该形式为载体可以实现各种心理品质和生活、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他们在活动中去了解世界、去接触世界、去感悟人生、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些是常规的体育课手段较难涵盖的。尤其是该运动国际化以后,为学生了解世界和拓展自己的价值空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1.发展了学生的体力、智力和毅力

作为一项用地图和指北针挑战智能和体能的运动,定向运动无疑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体能和毅力。只有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准确的识图,完备的体能,才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所有的点标。学校定向队在“2001年全国定向锦标赛”上获得青年组接力第五名,获“2001年‘新天地杯’国际公园定向精英邀请赛”高中组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一名,获“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定向运动高中团体女子第三名、男子第五名,获“2001年上海市中小学定向运动公开赛”高中团体男子第二名、女子第四名,获2002年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男子团体第一名和多项国际比赛好成绩。

3.1.2.养成了学生的体育健身的情趣

学生对学校开展本项活动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并带动了家庭健身的开展。许多同学参与了相关网站BBS上对此类活动的评价和感受,折射出健身情趣的养成水平。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对该学科的情感在向正向转化。据最近一次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定向运动的导入使自己对体育健身的情趣有了较大提高。

3.1.3.实践了“三格”教育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与校外接触得更深入了,淡化了地域局限,拓宽了价值视野,为构建良好的国格提供资源准备;近期学生心理档案的追踪结果表明在《明尼苏达个性测验》、《卡特尔 16PF》和《SCL—90》三个个性诊断量表的指标上都向好的趋势发展,没有一个个性心理偏常个案出现,为有效完成高中学业提供了健康的人格保证;在各学期的学生体能测验中,他们许多指标都有提高。

3.1.4.唤醒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亲和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以自然环境或人工自然环境为活动背景的体育项目,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大自然中把握自我,爱护自然,遵守社区、郊野和公园守则;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从而诱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之心;带着学科课题从事活动,使他们唤醒了自然环境的资源意识和科研探究意识,感觉自然环境的不可或缺性。

3.1.5.增强了学校归属感

这项指标的实现是通过学校形象的提升直接获得,学生在活动或媒体反应中产生了很强的自豪感和高度的学校归属感。强化并完善了他们爱校和求学的心理内环境。

3.1.6.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会环境应对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这项运动中学生养成了独立运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还依托该项教学做了综合研究,论文登载在学会板报上;参加活动的同学尽量用国际通用运动语言来交流,使高中生“哑巴”英语的状况有所改变。

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实验过程中,在教学观摩和展示活动中,教师经常问:怎样评价一节体育课?现在没有任何权威机构下达这方面的规定和评价标准,只能根据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个人看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或者是提供参考。

一、课的设计

1.课的设计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形式新颖,有创造性,有特色,情景、导入设置合理;从学生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和情趣。例如:万泉小学王芳老师的课,内容是滚动和玩纸游戏,她设计的课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把课堂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情感带动教学、以音乐陶冶学生、以动作感染学生、以语言调动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启发兴趣、激发情感、激情绽放、体验成功、激情反馈5个步骤,合情合理。再如:王芳老师的另一节课,内容是投掷轻物体和游戏喜迎奥运圣火,她设计了“我为奥运添光彩”,教学步骤分为喜迎奥运、为国争光、欢庆胜利。让学生始终置身于参与奥运的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课时计划清楚明了,书写清洁、工整、规范,无论采用何种表达形式,栏目中都要突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练习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方法,运动负荷的预计等,所设栏目应该全面。

例如:牡丹园小学王玉强老师的教案,书写清楚、明了,所设栏目比较全,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课的部分、课的内容、时间、次数、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教学要求、目标体现、器材、场地、运动心理负荷(应增加课后反思或小结,心理负荷不好测量,心理应去掉)。再如:万泉小学刘维军老师的教案,包括教材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目标反馈、器材、运动负荷等。又如:中关村一小邓广玉老师的教案,包括教材内容、课的目标、课的顺序、练习时间、次数、指导与练习法、教育内容、器材、场地布置、预计运动负荷、课后小结等。另外,唐家岭小学魏玉战老师、亮甲店小学李连琴老师、清华附小吴军潮老师他们的教案格式都比较全面。

二、课的目标

1.课的目标的制定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体现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维健康观的总目标。不仅要重视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技能方面的目标,同时还要重视体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这些思想和这些目标。在一节课中不要求面面具到,把主要的2~3个目标写出来就可以了。

例如:有的老师在5个方面都提出目标,大可不必,有些目标属于终极目标,象使学生达到身体健康这样的目标,是通过长期体育锻炼获得的,很难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些目标很难检测,如心理健康目标,无法评估,也不必提出具体目标要求。

2.课的目标制订得确切、合理、科学,符合实际,并且与《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的目标和水平目标相吻合。

例如:教材内容是“比比谁跳得远”,而目标却是:学习急行跳远动作(提法欠具体);培养身体正确姿势(欠准确,与主题的关系不紧密);提高与改善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词不准确,态度不宜用提高,而用端正较好)。

例如:教材内容是小篮球运球和游戏春播秋收(邓广玉老师),课的3条目标订得比较准确,符合实际:初步学习小篮球运球动作和春播秋收游戏,提高学生参与运球和游戏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提高奔跑能力;增强勇于展示自我的愿望,培养友好交往,激发运动兴趣,挖掘潜能,体现合作、互助意识。

3.目标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既不过高,又不偏低,通过努力,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或完成课的目标。目标用语要准确,在学习某项运动技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授课通常使用“学习”“了解、理解”“初步掌握”等词语;对于复习课通常使用“进一步掌握某某技能,达到某某要求”“进一步巩固某某技能,达到某某程度”等词语;对于提高课通常使用“熟练掌握”“巩固提高”“达到某要求”等词语,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教材是各种姿势起动的快速跑和多人合作跑游戏,目标(教学任务)是这样订的:

运动参与: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行为,乐于探究学习和展示动作。(具有—要求较高,应该培养;乐于—应是能够)

运动技能:各种姿势起动进行快速跑。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

心理健康: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对活动中失败、挫折等进行合理调控。(充分展现—不是多数学生能作到的;合理调控—通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知道在集体性活动中积极进取,与他人合作。(建立和谐—可能性比较小;具有—期望值比较大)

再如:教材内容是武术基本动作的冲拳、推掌、手型变换。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要点(武术基本动作很多,掌握哪些动作的要点?);如一年级教材内容是投掷轻物,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挥臂向前上方投掷轻物的动作方法(掌握 要求就高了,了解就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如一年级教材小篮球拍球、拍球走,提出的3条目标是:熟悉球性,体验拍球、运球的感觉,和篮球交朋友,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通过拍球、拍球走发展全身协调能力及灵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最后一条的前半句要求过高,后半句与第一条重复,因此第三条可以删去)。如一年级滚动教材,在目标中提出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大胆创新品质。(综合能力、大胆创新显然要求高了)。

三、课的内容

1.课的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相应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锻炼、生活、社会等实际。

例如: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有一节投掷课,教师启发学生“同学们看过电影或电视剧八路军叔叔打日本鬼子的情境吗?你们想不想成为打鬼子的英雄?”于是设计出打飞机、炸碉堡、炸坦克、的教学情境和内容,这就脱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实际。而相反的呼啦圈、七彩球、飞纸镖、飞纸盘、小足球、小篮球、竹竿舞以及各种游戏却是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

2.课的内容选择给学生留有适当发展的空间和余地,给学生留有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事例,如让学生看图学习动作或纠正错误动作;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展示的机会等。

3.课的内容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即突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突出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突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突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突出了坚毅、果敢、顽强等意志品质的教育;突出了敢于拼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精神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李连琴老师在勇敢者之路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规则(遵守纪律)教育;赵忠军老师在队列练习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张志刚老师在保卫祖国、苦练杀敌本领游戏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张继军老师在集体登岛游戏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芦宾老师在我为奥运添光彩游戏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王玉强老师在耍球游戏中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克服困难和意志品质教育。举不胜举。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是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要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枯燥地说教。

4.课的内容的选择注意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所选教材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比较喜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例如:秦志军老师选择的拍球内容、王玉强老师选择的小足球内容、王芳老师选择的滚翻和创意玩纸内容、吴军潮老师选择的快速跑和多人合作跑内容、李连琴老师选择的武术基本动作内容、张东、魏玉战和赵忠军三位老师选择的跳远和投掷内容等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有较强吸引力的内容。

5.课的内容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教材搭配科学合理。教材选择符合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具有一定运动负荷。单一教材内容的课较之过去有所增多,但总的趋势还是一项主教材另外一个游戏的课居多,有的老师考虑得比较全面,如果主教材是发展下肢的,辅助教材或者游戏就侧重发展上肢。但是有的教师考虑的欠全面,主教材发展了下肢,辅助教材或游戏仍然是发展下肢,反而增加了下肢的负担,容易产生疲劳,对增强体能不利。从总体情况看,运动负荷都比较偏低,也不利于增强体质。

四、教与学法和课的组织

1.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学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学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场景较多,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如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有一节课是“体能综合练习”,先进行背人跑接力比赛、2人2足跳接力比赛、抬人接力比赛、3人5足跑接力比赛,然后各组讨论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学生创造出抱腰拔河、跳山羊(跳背)、钻山洞、搭桥(盘腿跳)、猫捉老鼠(老鹰抓小鸡)等活动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与创造精神;江苏镇江江滨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快乐藤铃球”,让学生自创玩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安徽马钢四村小学的“多彩呼啦圈”,学生创造出用人和呼啦圈结成火车、抛圈、跳圈、钻山洞、奥运五环等活动方法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山东威海文登实验小学三年级的武术“喜游花果山”,通过山大王(教师)带领小猴子们(学生)习武——手型、步型,让学生分组创编动作组合(包括掌、拳、勾、马步、弓步、并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中关村一小邓广玉老师在春播秋收游戏中,让各组搭建粮仓,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些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能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区别对待。

例如:在跳远教学中让学生自选助跑距离和起跳点;投掷教学中让学生自选起掷点和投掷高度;快速跑教学中让学生自选起动动作做快速起跑。另外,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启发、纠正动作。所有这些都是今年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展示中见到的。

3.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方法得当;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富有情趣;讲解语言精练、生动、重点突出;动作示范正确、优美、吸引力强;教学手势规范、准确、有号召力;能够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效果较好。

例如:王芳老师的情境导入,语言富有引导性、激励性,以此调动学生情绪,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实效性强,放松活动形式活泼,适合儿童的特点;李连琴老师的动作示范规范、优美,一招一势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秦志军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特点。

4.课的组织生动活泼,规范严谨,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江苏南通永兴小学的球趣,教师组织严谨、形式活泼,首先让学生自创羊角球的玩法,(学生创造出抛、踢、坐跳、垫球、引导顶球),请学生谈感想,并让学生展示坐跳,针对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找出错误(摔倒)的原因。然后教师示范,引出正确的动作要领,学生再进行创编练习。最后进行接力比赛,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整节课既有放,又有收,收放时机恰当,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技能,效果很好。

五、教学评价 1.确立积极向上的评价思想,改变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努力向上和进步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

例如:安徽蚌埠淮上区王小沟小学五年级的课“挑战体能”,分三组对抗(跳绳5次、俯卧撑4次、跨过凳子、侧上举哑铃3次、单脚跨过小河,跑到对面第一个人画第一笔返回,第二人做同样的练习,画第二笔返回,依次进行,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练习内容的顺序由各组自行决定。)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评出优胜奖、最佳创作奖、团结协作奖。这种评价对于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增强自信心是行之有效的。李连琴老师注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2.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不足和失误;用肯定的语言和表情鼓励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点滴成绩和进步;用赞许的目光和神态去欣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并给以充分肯定和赞扬。

例如:重庆江北洋河花园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单跳双落”,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分别示范,让学生比较动作的不同之处,教师给以评价,通过利用泡沫板让学生分组设计小桥,教师给以评价,通过游戏蹋石过河,教师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是在学生练习中进行,充分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教师既肯定学生的成绩,又指出存在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说好。

3.评价方法简便实用,注意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结合,预先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兼顾学生的参与态度、进步幅度、创新意识和运动能力。

以上谈了评价体育课的5点意见,都是从正面说的,也都是比较理想的意见。反过来讲,什么样的课不能称为好课呢?我认为:

1.学生不欢迎、不喜欢的体育课不能称为好课;

2.不学习技术技能、没有运动负荷的课不能称为好课;

3.放羊课不能称为好课;

4.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略教师主导作用的课不能称为好课。

第四篇:定向运动心得体会

《定向越野》课程心得体会

以前我从没接触过定向越野这门课程,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运动项目存在,直到在大学期间,通过选修课程中看到,也因为我的好奇以及之前上过这门课程的师兄师姐的介绍,所以我选择了定向运动。

我很庆幸我选了定向,因为它让我体验到了以前在运动过程中从没有过的别样乐趣。它与沿着跑道上奔跑的感觉不一样,沿着跑道上奔跑让我感觉枯燥又漫长,在起跑后就开始靠着信念到达终点。定向越野是一项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运动,跑得快,找未必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走得对,往往能后发制人,找到目标后就快速奔跑,主要的关键是运筹能力,如何把体力用在最巧妙之处。

在刚开始接触定向时发现,很多同学经常出现跑错点,有的是从起点出发的时候就跑错了方向,有的是在中途的几个比较相近的点中找错了顺序。所以到最后到达终点时已经浪费了好多的时间,在上课过程中已经出现有好几个同学本来找点的速度是很快,就因为找错点而变成了最慢的一个。更有甚者,有的直接漏掉了一个点或是两个点,当然这样的结果是,其他的几个点都白跑了,因为没有成绩。比较严重的是,部分同学在运动过程中因为找不到自己要的点而从旁询问,有的甚至通过手机互相通知对方,虽然老师一再要求,并严格提出有类似行为的同学会有的相应惩罚,但还是免不了有几条“落网之鱼”。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使老师宣布的是个人独立完成任务,但还是有同学为了防止自己找不到点,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几个人成群结队的一起同时找一个点。

以上的问题是找点的同学在参与定向运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当然他们会在定向运动中出现问题,参与布点的裁判也有一定的责任,例如,有的同学按照地图找点,可是怎么找就是找不到,后来才发现是裁判布的点有问题。在布点前,教师就有要求,要将所布的点的标志物挂到约1.5米的高度,可是有的裁判员为了增加难度,玩心大起,将标志物藏在让人看不到的草丛中,有的直接将标志物与打点器分开放,让有的同学在找到点后还来不及兴奋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一般来说,标志物与打点器应该放一起以便运动员方便打点,有的裁判却会为了方便同学打点直接将要布的点放在显眼的大马路旁,而这个本是要放在一栋建筑物的后面。有的同学因为没看清楚地图位置而将点布置在错误的位置上,这些都是导致找点的同学浪费很多时间或是找点超乎预料的迅速的主要原因,不过以上的几个问题在经过几次课以及在老师的严格督促及教导下同学们在定向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少,不管是布点的裁判还是找点的同学,都在进一步完善着自己在定向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进一步意识到了定向的意义。

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定向活动种,但不同的人的一生没有人能够给你一张具有目标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人要明确生活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从众、随大流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通病。因此,当我们开始自己的追求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我的目的地在哪里?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探索。不要急急忙忙上路。更不要在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的时候跑得快,因为我们很可能已偏离自己本来的方,而且到最后,因为已经跑了很远,很难回头。

第五篇:定向运动心得

定向运动心得

大二的这个学期,选修课我选择了定向运动,这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体会到定向运动的魅力。定向运动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智能和体能的运动,是集智力与体力为一体的健康型体育运动,它既考验我们的奔跑能力,也检验了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定向运动好像是一场寻宝游戏,与通常的体育活动相比,不会让我们因单调、枯燥而感到疲劳,从而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定向运动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纯粹的耐力跑运动,它要求我们在跑的同时要动脑筋分析,判断目标点的方位并选择最佳的路线,培养了我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及识图能力。在奔跑中,我们暂时忘记了因身体极限而产生的疲劳,在兴奋和愉快中达到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不仅使我们拥有了健康的身体,还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精神。

如果说这一学期的课有什么不理想的话,那就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只在室外上了四次课,南湖公园的定向取消了。这学期的定向运动课程让我的周末生活变得充实了很多,虽然每次课只有大概一小时的时间,但这一小时会让我一天都有好的精神。虽然不能说这学期的定向课给自己带来特别大的影响,但它让我对运动有了主动的情绪,感受到了一般形式体育课里不曾给我的运动的快乐!下个学期天气会暖和起来,虽然会修其他的选修课,但我还是会在周末的时候去上定向运动的课!

下载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向运动题库

    一、选择题。1、在定向地图中,用什么颜色表示可通行的树林区域,可跑的平缓荒原等()。A、浅黄色或白色B、褐色C、黄色D、棕色2、在定向地图中,用什么颜色表示开阔地、田野、牧场或......

    定向运动简介

    定向运动(orienteering)简介定向运动(Orienteering)就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Map)和一个指北针(Compass),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Controls),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

    定向运动知识

    定向知识 什么是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又称识图越野或定向越野。 它是一项参加者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在陌生的地域,按规定的顺序选择最佳路线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

    定向运动3

    定向运动引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的可行性研究 215101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於学林陆胜兴 【摘要】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探讨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201定向运动

    2011-3-2 19:58 满意回答 摘要 一.什么是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定向运动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和城......

    定向运动总结(推荐)

    定向运动总结一、前言10月26日,星期六,天气不冷不热,早上八点半我们在地科院如期参加了西南大学第四届校园定向越野赛。本来半个月之前就已经组好了一个由4个人组成的队伍,但中......

    定向越野-2定向运动

    什么是定向运动?(Orienteering)定向运动就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Map)和一个指北针(Compass),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Controls),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的起源

    定向运动的起源:定向运动起源于北欧地区,最在1886年,“定向” 或“方位”一词就已经出现在瑞典的军营中,意思是在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穿越 “未知地带” 。1895年第一场赛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