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三)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目的】
1、知道比热容的表示的物理意义及物理学定义.
2、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水的比热容特点.
3、知道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难点】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教学程序】 〖复习提问〗
什么叫密度?如何测量小石子及盐水的密度? 〖引入新课〗
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新授〗
一、比热容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焦/(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另写作J(kg·℃)〕
4、一些物质的比热容:阅读课本P16表格“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讨论:(1)一般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也有些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相同.(3)同一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比热容也不同.(4)水的比热容最大:4.2×10J/(kg·℃). 小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例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J/(kg·℃),表示:1kg的酒精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2.4×10J.
6、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温差较大,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2)农业:育秧保苗.
(3)冬季取暖用热水经过散热器(暖气片).(4)用水循环流动冷却机器部件.
(5)冬天北方地窖里放几缸水,有利于保温.
-1 1(6)海陆风的形成
二、物质的物理属性:状态、硬度和密度、比热容、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弹性、范性等. 〖练习〗
1、单位换算:1.29 kg/m=_______ g/m 0.54 g/m=_____ kg/m
332、某透明的玻璃瓶质量是150g,装满100mL的某种液体密封后,总质量为230g,请分析该种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3、《中考指要》P35:例
1、例2. 〖作业〗
完成《中考指要》P32-33. *教后记*
第二篇: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
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能力目标
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情感目标
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三、设计思路: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四、学具准备: 演示:(1)铁钉与石蜡(2)飞镖与飞镖盘(3)铜块与铝块。(4)水与酒精(5)酒精与玻璃。学生:(1)泡沫板与铅笔。
(2)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铜钥匙、铅笔心。
(3)①玻璃板、塑料板、木板;②电池(电池组)、导线(3根)、灯泡(附灯座)、铜条、铁条、木条;③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④弹簧、橡皮筋、橡皮泥;⑤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你能区别下列物质吗?
并出示:(1)铜块与铝块(2)水与酒精(3)酒精与玻璃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密度、状态、颜色、气味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并告诉学生物质的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
(二)、讲授新课
过渡问题:除密度、状态、颜色、气味外,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呢?
一、演示活动:
(1)墙上挂飞镖盘,请一位同学用飞镖射中飞镖盘,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
(2)老师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图片,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痕迹。感受活动:拿出一把铅笔刀与一块橡皮,用铅笔刀在橡皮上刻画。
提出问题: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过渡问题: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
二、探究活动: 比较物质的硬度
[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1)(2)(3)(4)(5)[设计实验]:
(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
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2)比较的物质种类多,刻画的次数多,较为繁杂,费时较长,学生思考、交流得出一种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选择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为比较基准点(如玻璃)用它在其他物质表面上进行刻画,将其他六种物质分为两大类:硬度大的(如铁钉、钢锯条)、硬度小的(如塑料尺、铅笔心、铜钥匙、粉笔)
②在硬度大的一类,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
③在硬度小的一类,采用同样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实验结论]:
这些物质按硬度大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心、粉笔
学生了解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过渡问题:想一想,物质还有其他属性吗?
三、探究活动二:物质的其他属性
①物质的透明度 [器材]:玻璃板、塑料板、木板
②物质的导电性 [器材]:电池(组)、灯泡(附有灯座)、导线(3根)、铜条、铁条、木条
③物质的导热性 [器材]: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
④物质的弹性、范性 [器材]:弹簧、橡皮筋、橡皮泥
⑤物质的磁性 [器材]: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安排五大组分组实验,每大组进行一个实验探究,且五组同时进行实验,每组经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后,再请每大组中的某一小组展示给全体学生,不能展示的留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经过学生的实验、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得出: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和比热、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以外,还有:脆性、抗压性、抗拉性、延展性、粘度、颜色、韧性、耐腐蚀、透风性、吸水性等。
过渡问题:物质的物理属性多种多样,我们学过有什么应用呢?
四、生活 物理 社会
① 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无数物体,如果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研究,是研究问题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科学家与发明家常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果实。② 在设计宇宙飞船时要考虑所选材料的哪些物理属性?
③南京长江二桥建设利用到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④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事故的分析
⑤药方橱柜的门所选材料的哪些物理属性?
(三)、总结
1、判断硬度的方法
2、物质的物理属性:状态、密度、比热 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磁性、导热性、弹性等
3、对物质进行分类
(四)、反馈练习与课堂练习
(五)、学生自我小结
(六)、作业布置
第三篇: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具和学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了解硬币
(20分钟)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分钟)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
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从密度角度比较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从导热性角度比较 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四、总结知识点(7分钟)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听讲
[教学资源]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
[教学评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测试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测试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一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
D.对于某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在用托盘天平测最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
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3.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当它的体积被压缩后,它的密度将()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无法判断
4.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1:3,则甲、乙两球密度之比是()
A.1:2
B.9:2
C.2:1
D.2:9
5.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下列情况中会出现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A.游码没放在零刻度线,就调节横梁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
B.使用已被磨损的砝码
C.按游码右端所对的刻度读数
D.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进行测量
6、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无关B.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有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7、一位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某种物体的质量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盘内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应为()
A.55.8g
B.58.2g
C.55.6g
D.58.4g
8.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
(ρ水=1g/cm3,ρ酒精=0.8g/cm3)
A.400cm3
B.350cm3
C.250cm3
D.200cm3
9.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密度分别为ρ铝=2.7g/cm3,ρ铁=7.8g/cm3,ρ铅=11.3g/c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不可能三个球都是空心的10.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订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④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④①⑤③②
二、填空题
11.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一块金属的质量为8.1×103kg,它的体积是3m3,则这金属的密度是______
kg/m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___。
13.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
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g/cm3。(ρ水=1.0×103kg/m3)
14.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得到的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___关系,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其中B物质可能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观察这个图象,可以得知,水在________℃时的密度最大.若水温从0℃到10℃则质量________(填“改变”“不变”),密度________.(填“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不改变”)
16.为了测定牛奶的密度,将一袋牛奶倒入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是320g,然后将其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量筒示数如图所示,再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是254g,则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
g,体积为
mL,牛奶的密度为
g/cm3.
三、实验题
17、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
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
图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
g,则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
四、计算题
19.某运动员获得了一枚金牌,拿回家后,为了鉴别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他测出了金牌的质量为12.5g,体积为0.75cm3,问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ρ金=19.3×103kg/m3)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测试
一、选择题
1-5、CBCAD
6-10、BDCAD
二、填空题
11、不变 变小12、2.7×103
4.05×103kg
2.7×103
kg/m313、50
0.814、正比
A
水15、4
不变
先变大后变小16、66
1.1
三、实验题
17、(1)游码
平衡螺母
(2)BAC
(3)50
(4)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18、(1)70
(2)2.51X103
偏小
(3)C
四、计算题
19、不是纯金制成的。
第五篇:中考物理复习建议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针对学生)
现在离最后的中考仅有1个多月的时间,针对前阶段学习和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下阶段同学们的复习效果,我给同学们提以下几点建议:
1.首先要注意休息,现代的生活与学习,使人们的睡眠普遍不足,故特别强调劳逸结合,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才会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效率高。同时适量的运动、做做家务、看看电视,让大脑的左右半球及大脑不同区域兴奋和抵制交替进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2.不论你是一个学习中等生还是一个学习困难生,当你选择参加升学考试,就务必充满信心。大量的实验证明人与人智力的差异不大,只要你肯花时间,有恒心,不怕困难,注意方法,合理地安排,你的成绩一定会比少投入的同学要好得多。
3.上课、做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独立、专心地去做。不懂的问题,首先是思考,然后才是大胆请教老师或同学,当然请教是快捷的,但往往不如自己思索得到的深刻。
4.学习物理与学习文科不一样,请同学们注意,学好物理的基础是在细心的观察下,经过对物理现象的积极分析、比较、概括才能领会。要理解各种定义的真实含义,规律的使用条件及其建立的过程。不要浮于字面的背诵和记忆。
5.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写成一张知识网络表,对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逐一过关,要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的体系。这样在做题时就不会似是而非,犹豫不决。只把握知识体系还不能拿高分,还必须要掌握好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还必须要善于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物理思想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6.要做一定量的题目,做题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加深对相近概念、规律的理解,防止掉到题目的陷阱中。
二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加快解题的速度,提高复习的效率。
7.做错的题目要做记号,即使当时听明白老师的解答,那还不是真正掌握。从心理学上看,做错的原因,除审错题目外,或许是原有的理解、记忆、思维不正确,它们在大脑里是有“惯性”的,不因老师的一次纠错,就会立刻消失。往往需要三次纠错,才会根本改变。因此对做错的题目,建议隔一段时间再看一看、做一做,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地掌握。
8.要善于找出做错题目的原因:
(1)有没有对于一些常见题目太熟悉,忽略了一些关键字的变更而改变了题意所造成的失误;
(2)有没有漏写单位。或因贪快,用心算而造成计算失误;
(3)有没有因数学知识不过关而造成计算不会或错误,如:几何角度的关系、比例的运算、解方程等;
(4)有哪些是阅读题目时,由于阅读能力低或一些字词不领会,而造成审题失误,这里很可能就有你原有的理解有错误;
(5)有没有过于紧张而审错题意的,如:题目本应选错的,而自己选了正确的;
(6)再有,会审题吗?会理解该题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吗?会挖掘隐含条件吗?查查哪些基础知识理解不清楚、理解不透彻而造成的失误。
9.复习要定好计划
(1)系统地将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复习一遍。注意查漏补缺,不留死角。
(2)第二阶段,围绕市《中考复习指导用书》抓重点知识,做专题强化训练。
(3)第三阶段重点做模拟、综合卷,模拟考试。目的一是查漏补缺,多看课本上的内容,其中“科学世界”和“STS”阅读材料的部分内容仍是考试要求;二是答题策略调整,心态调整,进行心理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掌握知识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