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三 高三历史(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1:5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三 高三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三 高三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三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三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图“孝”字书于安徽黟县的胡氏宗祠。徽州人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莫重于祠。”下列对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宗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②伦理观念的根深蒂固 ③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 ④安土重迁的小农心态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2.《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 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 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 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D. 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3.“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4.《礼记·坊记》中说:“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与。”材料反映了()A. 家庭伦理关系中鲜明的尊卑等级观念 B. 政治隶属关系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 C. 家庭收支情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D. 俸禄和田宅收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5.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 “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 “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6.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A. 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 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 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 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7.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A. 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B. 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 “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D. 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8.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A.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B. 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C.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D. 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9.1889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天猪教》。从此开始了他历时10年之久的反洋教斗争。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的江山”。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A. 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B. 以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 C. 官员此举是为了愚昧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D. 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0.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 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C. 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D. 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1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2.下表是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贸易额的相关数据(单位:百万美元),此表中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中国与日美苏三国的贸易额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②中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影响中苏贸易

③90年代中国与日美苏三国贸易额的变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关 ④中国与美、日的贸易额在80年代后增长迅速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0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

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着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的方案。……若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不虞威胁,不虞匮乏,信仰和言论有充分的自由,则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

——费孝通《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四

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1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对美国新政有何印象?材料中所指的共同的时代课题是什么?罗斯福找到的“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方式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四,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1963年、1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2010年9月11日《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人教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参考资料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据材料一、二中有关《解负令》的叙述,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为什么?(3)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为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沿海城市科持工业园区计划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大道两旁放置一些中外科技人物的雕塑作品。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考点: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

材料二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拟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此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面向二十一世界的科技》 请回答:

(1)请你就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说明其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16~18世纪的现实,简评李约瑟的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2中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4)请分析“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的标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表明了宗法观念,故①正确;依据材料中“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的信息可知家族伦理观念很强,故②正确;依据材料“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徽商活跃,不能说明“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故③错误;“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体现了安土重迁的小农心态,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本题关键信息:数量大增、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列女传人物都是封建伦理思想的产物,反映的是男权社会特征,而理学的核心则是儒家的伦理纲常,排除B,C正确。A说法错误;题干仅涉及理学,虽然是文化主流思想,但未体现变化,排除D。3.【答案】C

【解析】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干中的信息“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这应为相对论的提出。相对论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故本题应选C项;A项应为伽利略的贡献,B项应为牛顿经典力学的贡献,D项应为量子论的贡献,均与题意不符。4.【答案】C

【解析】时间信息是“西周时期”,内容是都城修建的周长从天子到子男呈递减的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西周实行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5.【答案】D

【解析】A项属于道家老子的主张;B项属于西汉董仲舒的主张;C项属于程朱理学的思想;D项体现了人能战胜自然的唯物主义思想,故答案为D。6.【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本题是数据表格题,此类题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来获取信息。从图表数据看: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A项表述错误,排除;人口的增长体现的是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经济的凋敝,C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说明其人口增速全国领先,D项错误;城镇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7.【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7年”“作家”“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从时间上看出“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不利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故选C项。8.【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还未真正结合,故A项错误;材料中“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使经济运行规则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从题干“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可以看出作者不是强调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不是影响,故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周汉个人行为的落后性不能代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落后性,故A项错误;题干显示周汉虽然反对洋教,但并没有以传统文化作为武器,故B项错误;官员此举是为了保卫大清朝,也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虽然充满愚昧,但确实不是为了愚昧百姓,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周汉为了保卫传统文化、国家利益而反对洋教,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故D项正确。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和光荣革命的相同点,光荣革命即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以和平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材料主要是肯定了辛亥革命政权更替的方式,并不是探源辛亥革命的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袁世凯是在清帝下诏退位、孙中山辞职的背景下掌握政权的,与光荣革命一样,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故B项正确;清帝是被迫退位,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而且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于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故A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是君主权力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的原则,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应依据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及中国与日本、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变化来分析。采用排除法,中日贸易额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而中美、中苏则不是,故①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偏差:美国元首是“拈阄轮充”(抽签产生)。原因:对西方了解太少,还抱有天朝上国轻视西方的心态。(2)印象:赞扬、肯定。课题: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方式:用和平的方式,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3)原因:①抗战时期:中美是反法西斯盟友,有共同的敌人。②1963年:冷战时期,两国处于敌对状态。③1972 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改善。

(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环境;意识形态;对美国了解程度的差异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偏差,据材料一中“头人,系部落中……拈阄轮充”可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1817年……两广总督”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前的官员的认识,带有闭关锁国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第一小问印象,据材料二中“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可知;第二小问课题,据材料二中“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及材料二出处的“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概括作答;第三小问方式,据材料二中“最温和”来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方式。

(3)据材料三中“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的原因;据材料三中“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材料四中“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可知l963年的原因;据材料四中“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l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l972年之后的原因。

(4)据材料一中“拈阄轮充”可知,这种认识偏差主要是了解程度导致的;据材料二中“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可知,这主要是国家利益导致的;据材料四中“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可知,这主要是国际环境导致的;据材料三中“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可知,这主要是意识形态导致的。

14.【答案】(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

【解析】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入手考查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一问要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的观点,注意提炼。指出英国政治面临的问题。第二问是开放试题,论证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长期动荡而又反复的过程。要注意用史实去论证。注意条理清晰,表达流畅,史论结合。15.【答案】(1)观点:梭伦改革是利用政权对市场经济的矫正。判断:不正确。理由:《解负令》只是废除债务奴役制;梭伦改革只是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并非废除奴隶制。

(2)计算:包括土地财产的收入、经营工商业所得的收入等全部收入。

原因:雅典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3)影响:将雅典引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

原因:国家机构的改革进一步使权力下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则为政治民主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阶级基础。

【解析】解答本题需注意立足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组织答案,无需面面俱到将所学知识罗列。16.【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到“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材料“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等可以概括出看法转变的原因。第(2)问,可以从整体角度和局部(某一国家)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17.【答案】(1)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对中外医药产生巨大影响,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轨道等。

(2)李药瑟的观点是正确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明朝时期处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本草纲目》等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突破传统科学技术的范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自然科学。(3)阻碍因素: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对人类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第(1)问考查几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3)问考查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向近代迈进的过程当中逐渐落伍的原因,重点要理解后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对外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第二篇: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 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 C. 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D. 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

2.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 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 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 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 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3.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A. 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 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 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4.“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由私人报纸并以之监督国家行政;主张举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材料评价的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孔子改制考》 D. 《变法通议》

5.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 “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 “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6.《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规定: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严控被统治阶级的转让行为 B. 在法律行为中强调程序合法 C. 重视商品经济中的道德因素 D. 宣扬民主制度对公民的意义

7.《希腊城邦制度》序曰:“希腊史,从头到尾是多中心的。”其中“多中心”是指()A. 城邦林立 B. 派系众多 C. 经济繁荣 D. 文化多元

8.“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这首法国诗歌反映的是()

A. 攻占巴士底狱 B. 《人权宣言》颁布 C. 第一帝国诞生 D. 巴黎公社建立

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0.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这表明西周时期()

A. 分封制度瓦解 B. 音乐教育普及 C. 冶铁技术发达 D. 等级制度森严

11.近代著名川籍企业家卢作孚曾经深情回忆:“每晨宜昌……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往来的汽笛,不断地鸣叫;轮船上起重机的牙齿不断地呼号,配合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上述情形发生的背景是()A. 重庆、沙市开放为通商口岸 B. 南京、武汉相继沦陷 C. 中国军队即将开赴滇缅战场 D. 反法西斯盟国援华抗战

12.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

A. 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 B. 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C. 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 D. 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

材料三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4.(12分)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请回答: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泰戈尔的小说《戈拉》借两位主人公对印度现代化障碍性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现实探讨,鼓励印度知识分子自觉地把自身的命运与印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鲁迅的《呐喊》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2.【答案】D

【解析】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错误;唐朝的三省体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3.【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侯国拥有地方自主权,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增殖户口,增加地税收入,大大超过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故D项正确;封国制度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故A项错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是实行分封制,建立了许多王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故C项错误。4.【答案】B

【解析】“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说明该材料与农民战争有关。《海国图志》是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著作,与农民战争无关,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故B项正确;《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著作,与农民战争无关,故C、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是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讲话针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故选A项。这次讲话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故可排除B、C、D三项。6.【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说明转让的程序,并不是不允许转让,故A项错误;材料中“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的信息说明罗马法强调了程序合法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道德因素,故C项错误;民主制度不是材料中反映出的信息,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文明是该地区众多城邦文明的体现,故A项正确; B项与D项都是在城邦体制下形成的,故B、D项错误;C项体现不出“多中心”,故C项错误。8.【答案】D

【解析】“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体现维护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攻占巴士底狱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时期发生的,与材料中“尊劳动为至高无上”不符,故A项错误;《人权宣言》同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并不是对无产阶级利益的保护,故B项错误;第一帝国是拿破仑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而建立的资产阶级军事专政,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政权组成和政策实施都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9.【答案】D

【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10.【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政权相结合,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血缘与题意无关;B选项中地方政权体制与题意无关;D选项中家族宗法制度与题意无关。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可以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第一次团结起来抗敌。又从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是民族企业的迁移,这与南京、武汉相继沦陷有关,故B项正确。12.【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未体现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并不是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故B项错误;据材料“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和“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可知其试图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故D项错误。

13.【答案】(1)表现: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2)反映: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发展:“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解析】(1)第一小问,要注意“周朝后期”“政治混乱”,可以想到,强国兼并争霸,周天子日益衰微,分封制日益崩溃;第二小问,要注意联系韩非的政治方面的主张,即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及时改革。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对材料二进行归纳概括,可发现如下特征: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第二小问,要依据所学,作如下阐释:发展:“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3)由“成中国之巨祸”可知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由“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可知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由“《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可知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14.【答案】理由:大陆学者着眼于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认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可对历史进行不同的分期;科学地进行分期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新中国和旧中国之间的根本不同、辛亥革命之前和之后中国的根本不同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历史分期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5.【答案】(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俄国沙皇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解析】

16.【答案】(1)行动: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变化: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影响: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2)政策:绥靖政策。

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后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启示: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进行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当英法没有作出反应后,“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变得肆无忌惮;第三小问希特勒的行动在于摆脱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种种束缚。

(2)第一小问材料三“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第二小问材料二中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一方面是受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希望维持现状,更重要的是牺牲小国利益,“祸水东引”,将矛头引向意识形态对立的苏联;第三小问这一政策导致世界局势日益恶化,最终二战爆发。

(3)综上所述,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和平,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绥靖政策等姑息纵容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17.【答案】(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2)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3)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4)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解析】主要考察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位人物。两人都声名显赫,然而一个确加冕称帝,成立了法兰西帝国;而一个则功成身退,开创民主共和政体。第(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以及“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以概括得出结论。第(2)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对独立战争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掌握。第(3)问要考察了美国的政体,要回答清楚对欧洲封建君主制度的冲击;第(4)问从多个方面简练作答。

第三篇: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四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四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

2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分)1.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历史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向阳同学在学习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历史后,写了如下学习报告。你认为下列学习报告的标题不恰当的是()A. 《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革命》

B.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社会变革》 C. 《百家争鸣: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阶梯》 D. 《嬴政称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开端》

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邓小平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

A.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B. 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 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求真务实D. 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

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及国民革命路线均确立于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5.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6.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A. 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 B. 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C. 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 D. 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

7.“□□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A. 中书B. 尚书C. 门下D. 内阁

8.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①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

②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③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④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9.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 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A. 三权分立B. 责任内阁制C. 总统制D. 民主共和制

10.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在访俄报告中写道:接待我的主人属于“中农”,占他们村的大多数,革命前他有8英亩土地……现在他至少拥有85英亩的田地。而这些以前都是地主的。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 解决土地问题是赢得内战的原因之一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 苏维埃政权的存在以农民阶级为基础 D. 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加剧双方不信任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词表明孙中山()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12.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4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材料二(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其设想是否可行?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就此阐述你的理解。

14.(23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如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摘编自于语和《〈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王位继承)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英)《王位继承法》(1701年)材料三 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四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编自《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

(1)材料一中的“他们”属于哪一社会阶层?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颁行的意义。(2)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位继承法》在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民主的发展趋势。(4)材料四所述内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材料三、四,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对中美两国修宪的认识。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认识。D项中“称帝”应是君主专制的体现,其余三项符合史实。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3.【答案】C 【解析】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并不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故A项错误;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以后,而材料强调的是遵义会议以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可知毛泽东虽然什么领导职务也没担任但依然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没有考虑个人得失,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主要强调的是毛泽东的重要贡献,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理解。根据所学可知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5.【答案】D 【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②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③错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6.【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故A项正确;B项中“广泛地影响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中“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受到国人的欢迎”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D项中“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中书省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尚书省是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与题中“定谋画、出政令”不符,故B项错误;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门下省的审查、封驳权,故C项错误;内阁只有票拟权,是内侍机构,与题中“宰相之府…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不符,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 “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可以得出②③正确;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公布了“舒曼计划”,建议把德国与法国的煤炭与钢铁生产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德法共同的超国家机构来管理两国相关行业的生产,由此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还揭开了法德和解的序幕法德和解的序幕,故①错误;“用一个声音说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9.【答案】B 【解析】抓住题中关键信息“量身定做”可判定此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而颁布的,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颁布命令,须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由此限制了袁世凯,故B项正确;总统制下,总统权力大,不能发挥“枷锁”作用,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都不能充分限制袁世凯,故A、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接待我的主人属于‘中农’,占他们村的大多数,革命前他有8英亩土地……现在他至少拥有85英亩的田地。而这些以前都是地主的 ”可知俄国革命前后农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变化显著,归根于布尔什维克政权采取的土地政策被农民接受,促使内战向着有利于布尔什维克政权方向发展,故A项正确;苏俄内战时期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没有着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苏维埃无产阶级政权是以无产阶级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故C项错误;意识形态的差异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①可从题干中的“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体现,②无从体现,③④可由题干中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体现,故C项正确。12.【答案】D 【解析】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该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

13.【答案】(1)态度:敌视(或否定)。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理由:中俄两国长期和平相处;与俄、日没有“教案”冲突;俄、日距中国较近,若出兵威胁最大;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设想:不可行。说明:发展迅速的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宗旨;列强利益受损,结成同盟;俄、日早有侵华野心并已获利;慈禧太后一意孤行,对列强宣战。

(3)理解: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直接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作者把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等人称为逆匪,可以判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概括。从材料“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可知,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取才之涂(途)太隘”说明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说明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第一小问,“目前巨衅”的时间是在庚子年,即1900年,且“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说明源于义和团运动,故可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中一也、二也、三也内容概括;第三小问其设想是否可行性可以从列强结成同盟以及俄、日早有侵华野心等角度分析。

(3)对日记既要认识其史料价值,也要认识到带有作者主观色彩。14.【答案】(1)阶层:平民。

意义: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量刑定罪有章可循;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体现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

(2)内容:王位继承须经贵族院和平民院(议会)的同意;英王必须依法行政。作用:进一步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为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法律基础。(3)趋势一:民主权利扩大。

说明: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趋势二:民主发展体现渐进性。说明:公民获得民主权利历经近200年。

(4)特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认识: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实行法治的前提。(若答“法治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亦可)②宪法应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以适应法治的需要。(若答“宪法应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也可)

【解析】(1)第一小问阶层,根据材料一中“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可知其指的是平民阶层;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中“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和“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这三句话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二中“(王位继承)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的相关信息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作用,从对国王权力限制的角度以及从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的角度分析即可。

(3)根据材料三中“民众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等相关信息,从民主权利的范围进行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三中“宪法修正案经历的时间由1791年至1971年”这一时间信息,从其民主发展过程分析即可。(4)第一小问时代特征,根据材料四中“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可反映出其时代特征为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深入,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三、四中,中美两国都进行了修宪运动这一信息,可从宪法应与时俱进的角度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三、四中体现出的国家对法律十分重视这一信息,可从宪法在国家中的地位角度分析即可。15.【答案】(1)地主“占有”并可以买卖、出租农奴,同时也对农奴负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农奴要无偿地为地主劳作或“提交一定的费用”等;国家基本不干预地主与农奴之间的事务。

(2)理解:上述谈话不完全符合史实,可能只是部分人对农奴解放的一种期望。

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因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并受到了村社的束缚。

【解析】(1)从材料中“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等信息分析地主与农奴的基本关系;从“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分析国家与农奴、地主的基本关系。(2)材料信息有夸大之处。联系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变化等知识回答。

16.【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到“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材料“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等可以概括出看法转变的原因。第(2)问,可以从整体角度和局部(某一国家)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17.【答案】(1)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无夺农时;实行德治。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3)法治与德治并举。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第一问考查孔子的治国主张,把握“仁”、“德治”,结合当时诸侯争霸的局势可知其不适合时代的需要。第二问把握材料二中的“正义”、“法律”等即可,背景则可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苏格拉底之死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和城邦制的衰败。第三问结合二位思想家的主张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即可。

第四篇:云南省普洱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云南省普洱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命题单位:普洱市教科所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下列图片反映的当代国际形势是()

A. 美国已经彻底衰落 B. 多极化趋势 C. 加入国际集团才能生存 D. 全球化趋势

2.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A. 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 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 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 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3.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 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C.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 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4.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 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 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5.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A. 发动了武昌起义 B. 终结了清朝统治

C.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D. 颁布了《临时约法》

6.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这一文物()

A. 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 B. 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形成 C. 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 D. 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 7.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8.阅读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从表中信息我们能够得出()A.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 B. 中国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C.近代金融机构的发展得益于列强暂 时放松对华侵略

D. 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9.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 传播了周文化 B. 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 拓展了疆土封界 D. 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

1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 王室大力支持 B. 地理位置优越 C. 商业资本发达 D. 金银需求量大

11.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概念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原来“民人屯聚之所谓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现在是“民聚而庙,交易其所”谓之“市”,“市大而形胜会焉谓之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江南市镇都由军镇演变而来 B.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的兴起 C. 市镇的兴起让江南的村落消失了 D. 市镇中普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2.结合所学分析下图,造成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社会性质 B. 政治体制 C. 思想观念 D. 经济结构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必考部分共37分)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 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三 1787年,美国制宪并创造了联邦制度。……美国之所以拒绝采用雅典城邦制,正是因为小国寡民更容易通过行使他们的“主权”而实现“多数人的暴政”。——张千帆《主权与分权》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

(3)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雅典民主制,美国联邦制的优点。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材料二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井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又诏以:“代人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无异寒贱;故宦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功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四姓,卢、崔、郑、王也)自此以外,应班士流者,寻绩别敕。其旧为部落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亦为姓。其大人之后而官不显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官显者亦为族。凡此姓族,皆应审核,勿容伪冒。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磅等详定,务令平允。”磅,馥之子也。——《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提出改汉姓的理由是什么?

(2)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门阀制度,对鲜卑族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概述材料一、二的内在联系。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欧盟、日本、第三世界的兴起,推动世界局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同时图片内容不属于全球化,故D项错误;日本为单独一个国家,不存在加入国际集团的问题,故C项错误。2.【答案】A

【解析】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并且数据逐渐增加,体现出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数据表明,英国对华贸易优势明显,但有波折,不是“逐步加强”,故B项错误;中国在与法国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体现不出“法国强化对华转嫁危机”,故C项错误;中俄(苏)间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期间有波折,体现不出“稳步增长”,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立子以贵,用血缘关系亲疏来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以巩固统治。故B项是最佳答案。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项多边条约”、“联合国维和”的信息归纳可知,这是多边外交的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中“130多个”“300多项”表明,外交涉及的不可能都是世界大国,故B项错误;“联合国维和”、“反恐”不是经济方面,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以上外交对象应该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只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无法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终结了清朝统治”未指明“君主”的内核,不够准确,故B项错误;“推翻封建帝制”告别了君主,“建立中华民国”提倡了民主,此理由与材料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临时约法》的颁布不能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无从体现对君主制的否定,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铭文(也叫金文)晚于甲骨文出现,不能成为研究甲骨文的直接证据,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实施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青铜文物是西周冶炼技艺重要的原始资料,故C项正确;西周主要实行分封制,并非周王对全国直接管理,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A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降。8.【答案】B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银行资产总额从无到有,在金融机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钱庄、典当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1920—1936年间,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从来,并没有放松对华侵略,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官僚资本的信息,无法得出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以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的地区,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安置殷商遗民不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拓展了疆土封界只是其表面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王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不能稳定其统治,故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时期的西、葡两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王室大力支持下开辟西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的,故A项正确;西、葡两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大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欧洲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B项错误;当时西、葡两国相对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商业资本发达”和“金银需求量大”不符史实,故C、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江南市镇由商市演变而来,故A项错误;“交易其所”谓之市说明市镇的核心功能是商业,故B项正确;市镇并没有取代此前的村落,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手工业领域的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分析问题,可知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表现在中国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仍然是封建制度,西方的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社会转型,了解了二者结果的不同,可知导致差异的根源在于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导不重视资本主义发展,西方重视工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正确;A、B、C项是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B、C项错误;

13.【答案】(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新力量的发展。

(3)说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1)第一小问美国学者观点,梳理材料提取其中关键词,可知该学者认为苏联扩张,引起冷战;第二小问冷战的原因,冷战是以美苏为首两大正营间在外交领域的引起的对抗,从影响外交的诸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析,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冷战。(2)第一小问梳理材料,提取关键词可知,在争霸过程中呈现“紧张”与“缓和”并存的特点。第二小问,制约冷战爆发的因素,结合阶段特征,可知此是时期多极化趋势的孕育及发展制约着世界大战的爆发;及美苏之间实力相对均衡,尤其是核武器的威慑。

(3)冷战制约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联系冷战在亚洲的表现,我们知道冷战导致朝鲜半岛分裂;台湾问题;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等。

14.【答案】(1)特点:实行轮番执政和直接民主制;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

(2)实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

(3)说明:在雅典城邦制下的直接民主制,由于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这就容易出现多数公民针对少数公民做出错误的处罚,从而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局面,如雅典“陶片放逐法”的实行;而美国联邦制下,实现了州权与联邦政府权力间的制衡,避免了地方权力对中央权力的威胁。【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信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王“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掌握了立法权,据此分析英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

(3)根据材料三信息,小国寡民更容易通过行使他们的“主权”而实现“多数人的暴政”,结合所学知识,雅典城邦制下的直接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而美国联邦制下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15.【答案】(1)其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

(2)孝文帝采用门阀制度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有力地巩固了政权。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也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祸根。【解析】

16.【答案】(1)特征:以称霸世界为基本目标;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干涉其它国家的内政;具有侵略性、扩张性和进攻性。

(2)原因: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苏关系的恶化等。

【解析】(1)弄清材料中政治色彩强烈词汇具体所指,如“自由国家”;注意表明美国态度、价值观、风格、倾向性等特征的词汇所传达的主张,如“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同时通过美国政府的政策、行为分析其意图,如“两个半战争”在梳理以上信息的基础上概括表述美国的全球战略特征。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并结合该阶段重大事件做进一步多角度细化分析美国战略转变原因。

17.【答案】(1)关系: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因为政策问题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所以要调整政策,实行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2)特点:敢于创新(试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3)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品质:以民为本(或爱民、富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理解。第(1)题,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说明两则材料的关系,正是由于材料一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才导致材料二中政策的调整。邓小平改革着眼点的变化对比两则材料得出结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防止两极分化”。第(2)题,首先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概括。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总结。第(3)题,综合以上材料看出都是围绕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反映了邓小平以民为本的品质。

第五篇: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美国前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其依据是新政()①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②照搬斯大林模式 ③规定工人最高工资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2.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A. 新航路开辟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C. 工业革命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4.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5.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A. 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B. 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 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D.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6.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 社会地位较低 B. 权力受内阁制约 C. 受多方面监督 D. 不掌握国家实权

7.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 “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 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 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 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8.“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这一评论是针对()

A. 西周分封制瓦解 B.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 西周分裂割据局面 D. 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9.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A.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 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10.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问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实施“这种办法”后()

A. 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 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C. 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D. 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

11.瑞士学者荣格这样评述某部小说:“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得那么透。”下列作品与这部小说属于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12.古代希腊城邦一般面积为50—100平方里,个别最大的城邦也不过是100平方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大县,半径超过10里的城邦只有几个。这一状况()

A. 决定了雅典等城邦实行民主制度 B. 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 C. 促使希腊城邦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D. 有利于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政治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

14.(12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贝尔福宣言”(1917年)

材料二 1.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尽快结束,无论如何不得迟于1948年8月1日。

2.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本计划第三部分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应于委任统治国武装部队撤退完毕后两个月在巴勒斯坦成立,无论如何不得迟于1948年8月1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29日)请回答:

(1)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实际上是英国实行的什么政策?一战后列强在此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前者有何不同?其实质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阿拉伯属地与犹太人属地哪个面积大?该决定有何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支持犹太人立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耳其独立后,掀起了“字母-g命”运动,对土耳其的文字进行了改革。1926年,在土耳其的《晚报》上,就字母拉丁化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是多数人表示反对。1928年6月,凯末尔命令成立一个“语言委员会”,在很短时间里,就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黼出了29个新字母。1928年8月9月凯末尔亲自到全国教授土耳其新文字,被称为“首席教师”。1928年10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土耳其字母采用和实施法》,规定自1929年1月1日起,国家机关、公司、银行、协会以及社团在其工作文件中必须使用土耳其字母。——摘编自昝涛《“字母革命”与土耳其现代化》

材料二 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其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书写,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甘阳《如何避免“自宫式”的现代化?》(1)据材料一,概括土耳其“字母革命”的特点。(2)据材料一、二,评价凯末尔的“字母革命”。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前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其依据是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优点,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部分资本家的利益而关注民生,保障劳工利益。②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把计划指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③错误,应是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①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顾炎武和洛克都是17世纪的思想家,A项正确;郭守敬是元朝(1271-1368年)天文学家,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B项不正确;曹雪芹是清朝(1644-1912年)文学家,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文学家,C项错误;关汉卿是元朝(1271-1368年)文学家,莎士比亚生卒年是1564-1616年,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东印度公司建立时间大大晚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错误;材料展示了西方殖民扩展中独特的组织形式——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C、D项对应时代,荷兰霸权已经衰落,故其不能反应这个时段的历史,故C、D两项错误。4.【答案】C

【解析】学校名称的变化要从历史时间角度去寻找原因,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因此C项正确。5.【答案】C

【解析】均田制下仍有部分土地为国有,故A项错误;均田制时期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故B项错误;在这一时期,由于土地由公有到私有及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故C项正确;此时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未完全分离,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社会地位很高,并拥有实权,故A、D项错误;从题干中首相需要公布收入,接受下院质询,寻求民意支持,并受到舆论的监督等信息可知C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7.【答案】A

【解析】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照旧交粮纳税”是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评论中有“惩唐季藩镇”,可见与西周无关,故A、C项错误;“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说明宋代从权、钱、兵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评论针对的是宋代集权措施,与重文轻武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计划经济在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就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此时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图表中显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所以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故C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文革以后,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解读题干可知,列宁将要维护小农经济基础,并利用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办法巩固工农联盟,反映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实现的是土地国有制,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D项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就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可知该著作属于现代主义作品。A、D两项属于现实主义作品,B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C项属于现代主义作品。故选C。12.【答案】D

【解析】地理环境不是雅典实行民主制的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促使古希腊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因素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促使希腊城邦积极开展对外贸易的因素是其山多地少,港湾众多的环境,故C项错误;希腊城邦这种小国寡民的情况,有助于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故D项正确。13.【答案】(1)做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

影响: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②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④儒学教育开始制度化和官方化。⑤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⑥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背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像陈独秀这样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思想和教育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儒家思想的地位、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先判断出否定的态度,然后从政治、思想、阶级等方面回答。第(3)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14.【答案】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政策:重农抑商。

【解析】第一小问“新气象”注意设问的时间要求“明朝中后期”和角度要求“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农业方面”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玉米、番薯等……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作答;“手工业方面”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方面”根据所学可得出“会馆的出现”等结论。第二小问“政府的老政策”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5.【答案】(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维新变法的基本历史史实,要求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要全面地把握,针对题目要求在做题时需要注意。第(1)问,题目中规定:“根据上述材料”,因此在做题时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关键句子如“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中国)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富强可驾万国”。可以较容易地概括出变法的背景。同时题目还规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因此综合题目要将该事件放在特定的大环境中将前后历史相联系,从而分析出甲午战败,中国危机加深这一考点来。第(2)问是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题目要求是对材料进行概括,因此解题关键是对材料进行解读,明确关键语句的含义。

16.【答案】(1)“分而治之”政策;委任统治;更具隐蔽性;殖民统治。

(2)犹太人属地面积大。阿拉伯人对决议不满,很快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阿以冲突长期存在。(3)一战期间英国殖民势力衰退,企图以此加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二战后美苏排挤英国在此地区的势力,迫于压力英国支持犹太人立国。

【解析】第(1)题的政策根据材料一作答,一战后实行的政策需联系所学内容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来回答,影响要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第(3)题大国推行的任何外交政策的目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实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17.【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通过立法方式;缺乏群众基础;领导人亲身示范;依靠行政法强力推行;急于求成。

(2)评价:有利于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便于向西方学习,推动国家现代化;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解析】第一问的特点从材料相关信息“字母拉丁化”、“多数人表示反对”、“语言委员会”“很短时间”、“凯末尔亲自……”、“《土耳其字母采用和实施法》”等即可归纳。第二问评价可从土耳其的近代化方面分析其积极意义,从材料二中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等分析其消极影响。

下载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三 高三历史(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三 高三历史(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