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泉市第三中学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综述
酒泉市第三中学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综述
一、总模式:落实“三学”,凸显“三化”
解释:三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互学、讲学”课堂特色教学。
三化:以课堂为纽带,实现我校对师生的“严格化、亲情化、个性化”特色管理。
二、模式提出背景
1、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离家较远,近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更多的亲情和温暖需要学校来回补,所以亲情化应成为我校管理中的首选项。
2、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在施以亲情化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公共道德,尊师校级班规,认真完成作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等都是严格化内容体现。
3、学生的天赋、能力、兴趣、爱好、特色各有不同,如何使学生发挥优势,张扬个性便成了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人格健全,知识丰富,个性实现,造福社会。
4、我们的课堂表现出了以下不足:
第一、教师是主体、主角,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学生在被动接收信息,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第二、表面的活跃来自于齐声回答教师的“是不是”“对不对”的相关提问。第三、一些好课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口袋让学生一步步地往里面钻,下课了,口袋扎住了。
第四、一些活跃还表现在几位头脑“聪明”的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完成任务。第五、教师的讲述要么循规蹈矩,要么平淡直叙,要么低沉嘶哑,要么声严厉色,带给学生的是暗淡、消沉、昏睡、迷离、战战兢兢。
第六、课堂中的教师权威化严重,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冒犯,教师却可以指手画脚。
第七、一些有志教师创新课堂,很多情况下是昙花一现,公开课、示范课是优质的,但平时的课堂却大相径庭。
第八、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相当有限,课堂上不能给学生知识的磁场,除书本知识外,近乎孤陋寡闻。
第九、课内损失课外补,行动是在奉献,实质上在加重学生负担,剥夺学生自由。
第十、个性培养意识淡薄,都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模样,使我们课堂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声音高叫着“坐起来吧,好好听”。
这些不足不仅阻碍了师生的全面发展道路,也使我们的“亲情化、严格化、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成为空谈,所以我认为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了课堂教学落实“三学”(自学、互学、讲学)的教学模式以实现以下目的:
第一、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第二、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第三、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个性优长。第四、转变教师观念。如何在引导、服务上下功夫。第五、构建以“爱与民主”为主题的课堂人际关系。
第六、促使教师加强学习、主动学习,使自学、互学、讲学很好地落在实处,将教师自然地溶于课堂学习中。
第七、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习品位,提高学业成绩。
第八、减少无效劳动,减少机械劳动,减轻权威压力,使学生在“轻负、高效、轻松、高兴”的环境中享受学习。
第九、实现教师的自主研究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第十、亲情化、严格化、个性化在课堂中的充分体现,不是刻意地矫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
三、模式的组织实施
1、成立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1)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
第一、课堂教学改革气氛的宣传与营造; 第二、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培训; 第三、改革实施的指导; 第四、验收和总结;
第五、各类保障。先进教学思想的输入,丰富的专业书籍提供等。(2)实施小组的主要任务:
第一、制定各年级各科目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案; 第二、对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第三、在学生中间进行宣传、营造气氛;
第四、提前落实各学科教师针对课堂学生及内容的学习方案(教案); 第五、示范课、公开课的先行引导; 第六、及时点评查漏补缺,及时反馈; 第七、阶段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获得,专题研讨,方案整改一并进行。第八、课改日记(反思)的书写,每天必须落实所有教师;
第九、集体学习、统一内容学习,同读一本书,同谈一堂课,同解一个问题;
第十、研究课题的落实,及时解题,及时运用。
四、自学、互学、讲学的实施。
1、自学
第一、教师在前期给学生制定自学目标,后期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自学成果,进而得出目标。自学目标制定在前期应注意几个问题:一要简单,学生容易完成;二要贴近学生实际;三要注重时效性。
第二、学生自学方式可单一,也可多样,根据内容教师灵活处理,比如背诵一首诗,可以默读,可以诵读,可以书写等,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即可。
第三、不要排除向别的学生或老师发问,给予适当的解答,如有必要可放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第四、自学时间的控制,根据内容多寡、难易进行设定,考虑不同程度学生。
第五、自学目标中应有附加目标即先期完成统一目标的同学给予“优待”。第六、填写自学登记卡。完成时间、完成方法、完成效果等都可以让学生填写,这有助于教师掌握多方面情况,为今后改进提供依据。
2、互学
第一、初期教师应给学生制定互学目标,来源有两处:一是教师课前预备的;二是学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需要注意的是除与自学目标要求相一致的情况下增加一条即及时调整个别目标,调整的依据是学生自学的效果。
第二、要有专门的互学小组,小组搭配合理。
第三、互学小组应制定轮流发言人制度,汇报学习成果。
第四、填写小组学习登记卡。教师在前期事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容易操作。第五、问题征集,通过各小组学习,不能解决已经布置的或新发现的一些问题,并予以记录。
第六、意见征集,在合作中的方式方法,人际关系,效果上征求意见,便于更好调整。
第七、教师的引导与合作不可或缺,商量和权威在合作中诞生。第八、合作是学生关系贴近、融洽、自然,更是老师观察、了解学生行为和习惯的一个重要点。第九、相互意见的交流,既有一致更有意见,这是合作共生的结果。第十、把“求同有异”在双方最弱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不是一定要取得唯一答案或非得标新立异,进而体现个性在不同领域中的自由舒展。
3、讲学
第一、小组负责人讲。讲的主题先是互学中存有疑虑的问题展开,一定要弄清。
第二、优秀学生的再讲。主要针对小组互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教师再次提出的疑难进行讲解,学生的语言学生更容易接纳。
第三、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讲解或总结,问题都解决了,可以不讲。第四、讲学给老师提出的关键是能不能切中要害,使学生恍然大悟。第五、要求教师与学生为伍,要有意见的达成和互信度的促成、双方的目的一致和方法的差异。
第六、讲应有一种层次性,应该从最弱处开始,不能居高临下,以学生的陈述为主,以教师的补充和延伸为辅,才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
第七、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神化人,更不能丑化人,特别是太自卑往往带来是内心的屈服和行动的迟缓,作为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教育中给予明确信息的渗透,是与非一定要清楚。
第八、讲学最终目的是撇开所有任课教师的一种别样的学习,也许是刺激的,也许是平淡的,但作为一种比较是一定存在的,我们好多时候怕的是风雨欲来,必要时候放开学生手脚。
第九、师生共同设计练习作业,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相互交替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才是最实际的出路。
第十,最大限度的体现以下特点: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启发的淋漓尽致;一种积极心态的应对学习;教师可以表达自己最内心的真实存在。
“三学”是一种课堂表现,根本目的在于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但不是一种先后顺序。作为教师可以把讲放在前,自学自测放在最后,互学放在中间,也可以按自学互学讲学顺序进行,无论如何表达的中心议题应该是:学生的达成度是教师教学的尺度,所有的引导、启发和自主完成都是在学生的表达之下才产生的。
4、细节描述
第一、自学互学讲学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对某种情况而言,精心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课堂的成败。第二、教师应多方面储备知识,应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类不同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既带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认同的,个别学生(好或后进)都有差异感,这时候我们的教师应有多手准备,让学生吃饱喝足。
第四、我们要反思。课程改革如果离开了反思是绝对不会成功的。要求我们教师先写反思,后学反思,再写反思,最后在反思中成长。
第五、干群关系应该是默契的、通融的,或是无话不谈的,亦或是任何方式都可以交流的。何时何地何人在校园内听到的是课改的声音和有节奏的旋律。
第六、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知心人。任何时候师生关系不能抹杀,是因为我们教诲了他们。但在交往交谈上都是平等的。给予他们真正的发言权,让他们内心的自责、愤懑、遗憾、快慰都一览无余地表达出来,一个真正的真我得以显露才是最真实的课堂。
第七、不论教师学生自我认同一定要有尺度。这里的尺度指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论教师学生都不能逾越。二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逾越。三是师生双方的个人意愿应该在没有任何拘束但在条规之下的交流。四是不存在多种歧视或有目的的批评指责。
第八、自学、互学、讲学是一种主流思想,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但个别情况下教师或学生遇到心灵感受特深,教育启发特浓的情况之下,师生的慷慨激昂绝不会是多余的,反而成了一堂课的关键。
第九、无论任何时候,教师是先决条件。没有了教师的真诚、精心、大度,就没有学生的一切,对教师的标准更苛刻,不能认为学生完成了,教师轻松了。实际上在改革刚开始,教师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
第十、要把爱心与民主落在实处。没有爱与民主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没有民主与爱的课堂要么是压制,要么是沉默,要么是反抗的课堂。一定要把我们的爱自然地流露给学生,如同父母给子女的爱一样,唯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成功。
五、亲情化、严格化、个性化应该成为我们的过程和目标。
所谓过程首先是因为我们任何一个环节的实现都不能没有他们;其次我们的教育如果没有了他们,便失去了一切;再次特殊条件下的寄宿制学校一定会表现出别样的不一般,特别是在给学生给予关爱,给教师给予支持,给他人给予理解和信任都体现着与众不同;
所谓目标是通过亲情、规范、个性的渗透,实现我们特色管理,实现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所以他们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相互渗透的。作为教师不能将亲情与溺爱等同,不能将严格与体罚等同,不能将个性与不作为等同。作为学生,不能将亲情和软化等同,不能将严格与墨守等同,不能将个性与撒野等同,只有有了正确的认识、真正的体验与感悟,才能使“三化”尽显风采。
第一、我们的课堂首先是温暖的,来自于师生亲切话语,和蔼的笑貌,生动的语言,对学生的时刻关注和和谐互动,在这种情况下,亲情会从师生间自然迸放。
第二、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在一定规范下严格进行的。不论教师学生如果没有了规则意识,就失去了掌握学习知识的主动权,教师的迟到,学生的捣乱等都会给课堂带来阴影,一定程度上使课堂陷于混乱而不可收拾。
第三、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惩罚,缺少了惩罚,规则的权威性会被抹杀,甚至失效,没有惩罚也没有很好的教育,但惩罚不能与体罚相并论。
第四、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教师个性张扬的课堂。所有的人在课堂上如果千篇一律了,那么同样会陷入僵化,教师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棋艺,矫若惊龙的书法,秀丽的书写,慷慨激昂的演讲,低沉雄厚的朗诵等都会给课堂增添无尽的快乐和享受,使学生受到感染、陶冶。
第五、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课堂。他们不是容器,不是机器,不是模子,而是富有智慧的具有无限潜力的有着千差万别的生产者、劳动者,没有他们的丰富多彩便没有生活的丰富多彩。对问题热烈的讨论,观点不一致的争论,特长的展示,甚至是个别时候的撒娇都要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课堂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神采飞扬,激情四射。这样的课堂一定会魅力无穷,其乐无穷。
第六、民主是课堂有效的法宝。学生若能深切感受到课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主人翁意识的表现后,他们的责任意识会增强,视课堂成败作为己任,而不断努力,养成良好习惯,关心帮助他人,积极思考,大胆参与,真诚交流,细心演算,认真书写等这些优良品质会更多地展现。
六、各科的落实
1、语、数、英、理化、政史、地理、生物建议采用六步教学法。
2、初一年级全面推行,初二年级个别科目推行,初三年级借鉴实施。七、六步教学法阐述
(一)、具体步骤
1、认定学习目标
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统领着教与学的各个方面。要认定了解目标、识记目标、探究目标、感悟目标,同时指出认定目标达成度的基本要求以及教学中学生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等,这就为本堂课的教学确定了方向,避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无的放矢。
2、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依据目标,努力使学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明确重点、难点。对学生容易疏忽而造成错误理解的地方应及时予以提醒。有些疑难问题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对学生百思不解教师要及时点拨,给予个别指导。
3、精讲点拨
通过前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大体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讲点拨。精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内容精和语言精。内容精主要指紧扣教学目标讲清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深刻、完整。语言精主要表现在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上。
4、达标测评
将事先拟好的与课时目标相对应的当堂评价题交给学生,限时完成。然后通过学生自检、互检或教师抽检等手段获得比较准确的反馈信息。达标练习的要求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目的是找出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缺陷,以便及时调节教学活动,使学生最终掌握。
5、反馈矫正
达标练习的完成,使师生明确了教学中的收获、缺陷和问题。教师根据反馈信息,组织再次教学,查缺补漏,给未实现目标者第二次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当堂达标的关键环节。反馈矫正的要求是:及时、准确。其方式一是抓住关键之处的共性问题进行共同矫正;二是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矫正,使已达标者做未达标者的老师。
6、总结
总结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精心组织的结束语,也可以让学生代表评述本节课的得失,可以是教师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亦或是叫是设计的知识流程图或幻灯设计,总归一点,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体系有较为完整的印象,如同一棵树一样,干枝叶分明。
(二)、六部教学法可直接达到的效果
1、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提出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确定的目标,使整个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以目标为中心任务,从而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克服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弊端
这种教法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主体与主导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满堂灌”退出课堂。
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该教法旨在提高课堂效果,向40分钟要质量,以课堂达标为中心任务,课外不留任何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4、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清除学生知识积累的缺陷。
课堂的主要部分留给了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目标任务,在互帮互学又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产生了兴趣,觉得学起来容易,同时又能获得丰富知识,优秀学生主动探究,后进生迎头赶上,大面积提高质量。
(三)、运用该模式注意的几点:
1、目标制定应恰切
教师在制定目标前应对内容进行多次深入分析理解,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恰当的目标,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在实处,使我们所有学生都能有所获。
2、时间的分布至关重要
备课时教师就对四十分钟进行分配,并严格执行,特别是教师讲解一定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否则其他环节的完成就大打折扣。同时这样做也能培养师生强烈的时间意识,提高效率。
3、达标检测题的设计应符合课程标准。达标测评题目的设计应灵活多样,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里特征和认知特点,杜绝偏难怪题,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为依据。
八、保障机制
1、成立学科备课组,有一定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老师担任组长,并计一定工作量。
2、实施三步走备课方式即:个性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备课。
3、星期五下午和星期天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
4、星期四下午为各备课组和学校实施小组总结时间。
5、教师每天要写一篇反思,备课组每周写一篇备课反思,实施小组每周一篇过程反思,由教导处落实检查,计入月考核。
6、教师、备课组、实施组每月一小结。
7、实施小组每月出一份课改简报(条件许可情况下半月一次)。
8、每学期教师、备课组、实施组课改总结。
9、学校实施组的跟踪制度。从对象、措施、目标等方面给予相对稳定的跟踪培养。
10、每月举行一次交流会,谈经验,谈不足,谈计划。
11、设立奖励制度,对过程中的优秀课堂、教案,经验总结给予及时的表彰奖励,学校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12、成立推荐小组,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经验做法进行整理、规范给予推荐发表。
13、成立摄制组,对一些课堂有选择的进行录像,一方面便于交流,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自查自改教学中的不足。
九、最终目标。我们进行的课堂改革,如果站在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要实现以下目标:
1、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问题。新课改或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条生命线的理想境界是,学校和课堂应当是一种生态环境,学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鲜活生命体,他们有情感,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有尊严。教师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的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课堂应当讲求课堂生态,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一片风景,以赏景之趣、爱景之心并通过爱的奉献和生命的付出,哺育一棵棵生命之树常绿。我们的课堂,给人们的感受应该是,孩子们不再是整齐划
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每个人都有一种灵动的思维、自主参与和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不同的意见可以自由地发表,不同的个性可以得到张扬,令人感到这里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生命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是有潜能的,生命是有活力的,生命是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只要让生命释放出潜能,只要让生命充满活力,就会让生命充满成就感、幸福感。
2、解决课堂必须开放也能够开放的问题。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这个阵地应当蕴含多种养分,应当充满七色阳光,应当让各种小鸟自由飞翔、放声歌唱。放飞小鸟,让小鸟在五光十色的知识原野里吸取多种营养,让小鸟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这是新课改的又一条重大的生命线。课堂的气氛宽松了,师生开始互动了,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涌现了,教师就会惊喜地发现有的学生超越了他(她),个性得到张扬,令人感到这里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从而获得成功。
3、解决教改与升学率的相关问题。升学率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一条又粗又长的生命线。升学率不是衡量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发展性评价、全面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学改革与升学率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近年来,我国中考改革的力度加大,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变为现在的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中考指挥棒引导教学改革的力度正在加大。从这一点来说,教学改革与应试又是不矛盾的。我们要既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又着眼于学生眼前的升学,进行教学改革,在改革中既有保底的目标,又有较高的目标,改革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上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无论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学生眼前的升学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4、解决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问题。做到“大道从简”。“大道”就是重大的道理和途径,“从简”就是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表现形式。我们的的“三学”、“三化”看上去平平淡淡, ,简简单单,但让我们透过平淡、简单感受到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厚重底蕴,这就叫“大道从简”。
第二篇:草峰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正面)
草峰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案概述
教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范本,旨在着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文本。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它是集教案、学案、资料、练习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在老师手上,它是教案;在学生手上,它是学案,是学习资料,又是练习。
(二)教学案的编写流程
教学案的编写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个内容。高质量的教学案来源于新的备课流程,这是一个不断打磨,改进的过程。其编写基本程序是:
1、主备教师备课。主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提前广泛阅读资料,自行设计、制成教学案草稿;
2、备课组备课。备课组长召集组员定时、定点集体审稿,集思广益,程序为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依次提出修改意见;
3、主备教师修正。主备教师吸收备课组意见予以修改,制成正式文本;
4、上课教师补充。上课前,上课教师熟悉教学案,结合上课班级学生情况和个人教学特点予以适当修改补充;
5、课后总结。实施课堂教学后,教师反思教学,总结得失。
二、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释义
高效课堂就是追求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教学,意味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反对以摧残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学质量提高。高效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愉悦身心。
(二)“高效课堂”——“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三、评价方式
(一)教学时间评价
教师活动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不小于30分钟。
(二)教师活动评价
1、教师进课堂面带微笑,上课语言富有激情,能有效驾驭整个课堂过程;
2、正确发挥教学案的作用,合理组织导学过程和环节;
3、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启发、纠偏、督促、释疑、总结,课堂随机应变,运用适当。
(三)学生活动评价
1、努力达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的学习状态;
2、合作学习时,分工明确,人人踊跃、气氛热烈、有效度高;
3、个体展示时,分析、表达通顺流畅、声音洪亮、鼓励出现适当活泼形式,弱生上阵,参与面广;
4、书写设计规范、作图科学、清楚美观;
5、相互点评时快速及时,重在实质、突出重点,被点评同学吸收更正。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
2、学生情感积极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增强;
3、渗透德育,学生情意全面发展。
第三篇: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教师:蒙新勤
自3月28日上午我校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来到荔波民中观看“学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后,我校的四五年级课堂教学就采取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现就对开展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个简要小结回顾得与失。
一、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一是教师多年来存在的“习惯”和“惰性”,造成了教师课上耗时太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机会太少,教学高耗低效。二是教师不关注学生,不注意培养学生独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课上反复提问那10来个所谓的好学生,致使大多数班级的后方都成了教学“死角”,教师讲课失趣,学生学习无趣,师生活动低趣。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教材完成了多少,知识传授了多少,而很少关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真正“学会了”,还是真正“会学了”?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合作意识,缺乏创新精神,导致集体备课、课例研讨始终流于形式,不能坚持落实。生源情况:一是优生少,中差生多,基础薄弱。二是原有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课上提问采用的大都是点将式,学生主动举手发问的时候很少。三是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为主的现象严重。四是学生因厌学而掉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基于以上情况,我校课改势在必行。
二、课改的实践 2011年4月初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启动。首先,我们增设后板(原学习园地黑板)。其次,我们进行了学习小组建设。
第三,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先学后教,精展训练,当堂达标”。流程:课前导学案(明确目标)自主独学、小组研学、展示交流、点拨深化、巩固达标。第四,确立了三种课型: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和巩固训练课。
三、课改的应用价值
1.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有效率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
2.有效课堂的建立能够让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效,营造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轻负高效的教学氛围,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思路的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4.有效课堂的建立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改的研究目标
1、总目标:改造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创优异成绩。
2、教师目标:培养教师在有效课堂中 “精讲、点拨、质疑、追问、评价、纠错”的综合能力。
3、学生目标: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成效目标:切实提高四效——独学效果、研学效果、展示效果和达标效果。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把成绩提上来。(“三让一把”)
五、课改的成果
半学期的课改实践,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困惑的烦恼,让我们感到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2、班级不学习的同学变少了,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有效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发挥。
4、课堂真的“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
5、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如:读的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写的能力、讲的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6、教学整体成绩有了一点提高,特别是中等生、中下等生成绩提高幅度很大。
六、课改存在问题
1、教师在有效课堂上作用的发挥还很不够好,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2、课堂的多元化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东西还没能很好的在有效课堂上体现。(实物展示、多媒体、表演性活动、竞赛式活动------)
4、学生合作研讨时的投入度需要加强。
5、学生当堂达标落实的不够。
6、优生培优的工作需要加强落实。
7、学生的纪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引导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课堂在活中学,学中活,有条有理地进行课堂教学学习。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兑镇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以生为本,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本”。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的效果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据此我们本着“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提高效率”的十二字原则,构建了“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
1、导的内涵:就是导入、引导、指导。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联系生活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出本节学习内容。如直接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等。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各内容所要达到的程度,即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如何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和指导的含义不仅仅这些,在课的进行过程中还有引导和指导,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有障碍时、当师生互动不畅时都需要教师时时进行引导和指导。
2、理论依据
(1)符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导”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其中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气质等。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对学习才有动力,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首要特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最后变为一种自觉的'我要学'的学习行为。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否则是事倍功半。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任务之一。
它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学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包含了教师的任务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要进行学法指导。
(2)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去学习,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组织带领学生去学习,即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主导作用(主导性)。而导入、引导、指导恰恰正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一作用。另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的第三个目标。而“导入、引导、指导”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3、“导”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导”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①检查预习情况,对作业进行讲评,并导入新课。②引导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给出学习目标。③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给出自学指导
④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时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当然以上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二、学
1、学的含义:学就是课外学习(独立或小组合作),课内学习(课内独立学习和课内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地说: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堂容量,选择是否需要课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内教师要组织学生按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要求或者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这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但必须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理论依据
⑪符合现代教育学原理。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即学习的独立性又是现代教育学中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
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另外,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作用(主体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⑫符合教育理论中的人的认知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正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过程。
⑬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⑤课外学习,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课前布置学生课外独立学习(或预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或预习)。也可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学习。
⑥课上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等,教师巡回指导。
这两个环节也不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议
1、议的内涵:就是议论、讨论、质疑。是交流、交往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议论讨论质疑的过程;这一步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即解惑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对以有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对知识的提炼、提升、升华的过程,是形成规律的过程,是形成理性认识过程;也是兵帮兵,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符合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指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而这一步正体现了“明辩之”,另外还符合教育理论中人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议”使学生对知识有了理性的认识。
3、“议”的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内容进行讨论、议论、质疑等。
⑦小组合作解决组内每个同学的疑难问题--兵带兵 ⑧全班合作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兵帮兵、师帮兵、兵帮师
⑨教师质疑、启发、补充、讲解。这里在学生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还有疑惑时教师可进行质疑、启发、讲解。教师要讲解重点、难点,讲学生不会的,讲规律、讲方法、讲技巧。
四、练
1、练的内涵:练就是训练,也是检验。是对知识的巩固过程,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是知识的迁移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实践过程,是动手操作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创新过程。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第六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练”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⑫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训练 的过程.(3)符合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和反馈调节原则
3、“练”的操作环节 ⑩反馈练习--检测 ⑾评价再议 ⑿强化训练
五、“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概括为四阶段、八环节。四阶段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合作,启迪智慧→交流展示,探究规律→综合训练,内化智慧。
八环节是: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目标解说,指导学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互助落实→展示交流,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反思升华→迁移拓展,创新实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准确确定学习目标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关键。学习目标既是教师要掌握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是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没有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自学指导是运用“导、学、议、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没有学法指导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会费时费力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包含的。在“导”中也有“学”,也有“练”也有“议”;在“学”中也有“议”,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议”中也有“学”,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练”中也有“议”,也有引导、指导,也有“学”。可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科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有选择的运用。
总的来说,“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完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它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思想。
第五篇:酒泉市第三中学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酒泉市第三中学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全区工作实际,我校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学校全体师生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同时“校园广播站”每周准时开播,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 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德育一刻钟、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三字经、弟子规、看经典书籍、唱民族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
(4)课间开展“以书为友”营造“书香校园”育人环境。
(5)建立班级学习园地、图书角,定期更换,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在开学第一周,初一年级腰鼓队,舞动出校园的开校热闹场面,宣传弘扬和培育民俗文化意义。
2.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3.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在“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校将利用周五团会课进行主题教育,学校团委纪律部将进行记载与检查。
4.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深化民族精神。
5.结合学校校本课程,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1)结合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及音乐校本课程“传统戏曲进课堂”传承民族文化。在第十五周组织我校“古典诗文朗诵”活动.(2)利用活动课及大课间时间组织开展校园传统小游戏如跳绳、跳皮筋、打沙包,活跃民俗文化。
(3)结合学校爱国画、学国画、画国画校本课程开展活动。举办书画比赛,并进行现场比赛,把优秀的作品在学校礼堂进行展出。
6.开展以“舞动青春”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唱出爱国心声、舞出青春风采。
相信通过这次“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一定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使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决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时代先锋少年,刻苦学习,努力肩
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并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学期的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