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的弊端改后

时间:2019-05-15 01:0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的弊端改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的弊端改后》。

第一篇: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的弊端改后

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目前,在我国幼儿教育中英语教育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学习似乎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程,然而幼儿园组织英语教学的条件不成熟,比如师资薄弱、师资队伍技能偏低,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态度趋向不成熟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对的策略,使幼儿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

英语教育 问题 对策

第一部分 前言

一、选题原由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我国的英语教育日趋繁荣,不断壮大。七十年代高中开英语,八十年代初中开英语,九十年代小学开英语,到了现在幼儿英语也不甘示弱地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让孩子学英语成了许多家长追赶的时尚。是否是双语教学已成为家长们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之一。英语教育的低龄化已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活动的一种趋势。但在这沸沸扬扬的幼儿英语热还中存在着一些隐患,比如师资薄弱、师资队伍技能偏低、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态度趋向不成熟等。

所以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我提出了“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这一课题。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的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主要包括可行性探讨、实践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在可行性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己见,但目前已趋于达成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在实践性研究方面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

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而理论性研究方面尚较薄弱,儿童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要求缺乏一致性。双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不能很好地胜任英语教学任务,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态度趋向不够成熟,英语教育剥夺了幼儿发展其他才能的权利。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级英语教育都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评价方式与检测手段。比如,教育部近年来多次修改与制定了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并分别规定了详细的达标内容,对各级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是对幼儿英语,教育主管部门却没有统一的大纲,没有统一的部署和要求,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幼儿英语教学在我国纯粹是人们的自发行为。2.研究方向

对于儿童英语教育,关注的家长和参与的孩子都非常多,来分割这块大“蛋糕”的人也不少,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的却不多,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在我所看到的资料中大多是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隐患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都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比如:浅谈幼儿英语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幼儿英语教育势在必行、英语教育中教师的素质培养等等。总而言之,关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觉得由很多的观点都比较片面,不是从好的方面说的就是从坏的方面说的,而且大多都是千篇一律。因此我从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一 幼儿英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幼儿英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幼儿园组织英语教学的条件不够成熟,(二)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态度趋向不够成熟,(三)英语教育剥夺了幼儿发展其他才能的权利。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提高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二)提高家长的英语水平,(三)创设幼儿英语学习环境。3.总结部分

总之,目前的幼儿英语教育的诸多环节尚不够成熟和完善,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低幼英语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努力,也是我们英语教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总之,社会给孩子学习英语所构建的环境是纷繁复杂的,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我们的幼儿英语教育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好的发展下去,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的、开放的、自由的英语学习环境?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的问题。4.参考文献

[1]孙明蕾.英语教育不宜从幼儿抓起[J].宿洲教育院学报,2007年6月第三期 [2]石慧艳.影响儿童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J].科学论坛,2007年第十九期

[3]丹尼尔.笛福.亲子教育零距离[M].熊小英译.地震出版社,2004年7月.第37页 [4]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08页 [5]陈建生.杨玉娟.英语教育不宜过早[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三期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学[M].单中惠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861 [8]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SieglerR S.儿童思维发展[M].刘电芝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87-92

三、研究意义

对儿童英语教育的研究可以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学习英语这一问题有一个宽领域的认识,更能够引起大家的反思,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尊重孩子的选择。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了孩子的发展。

四、基本概念的界定

1.学前儿童:0-6岁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英语教育: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的教育大纲中体现,安排课时进行授课。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目前幼儿园的英语教育仍然处在探索和调整阶段,各个教育环节尚不够成熟和完善,还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以使幼儿园英语教育尽快走上正常健康的运转轨道。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幼儿英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2.幼儿英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组织英语教学的条件不够成熟

(二)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态度趋向不够成熟

(三)英语教育剥夺了幼儿发展其他才能的权利 3.提高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家长的英语水平

(三)创设幼儿英语学习环境

三、研究思路

1、收集资料。网上查找资料,阅读期刊文献,收集与所写论文有帮助的论据。

2、提出观点,整理资料。

第三部分 正式文本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不被发展的洪流挤上岸,不少人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狂风,连幼儿也被卷进这场热潮当中。因此,要求学习英语从幼儿园开始的呼声有增无减,苦心的家长更是赞成,幼儿英语教育受到如此大的重视,它会不会存在一些问题呢?在要求孩子学好英语的同时,有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要求和承受能力呢?学不好英语就真的会被淘汰吗?幼儿过早的接触英语会不会令他们失去一些该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呢?家长们为孩子都作了哪些准备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幼儿英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以及不少的社会舆论都认为英语水平的高低是21世纪衡量一个人才的重要标准,似乎学不好英语就是没有赶上国际化。也有的人认为学英语可以增加自己的面子,可以和别人攀比,于是带着不同的目的踏上了这艘开往“国际化”的航船。在国内不少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也呼吁“学英语不怕年龄小”、“幼儿学英语,语音占优势”、“赢在起点—就要从小学习第二语言”。“诚然,学好英语需要‘语言环境’,但抓好‘娃娃英语’学习更是至关重要,原因是幼儿时期学习外语占许多优势,譬如生理上得天独厚、学习动机单

一、具有学习语言与生俱来的‘潜能力’、没有过多的母语干扰等。只要掌握和运用好这一规律,我们就能成功地抢占幼儿英语学习的至高点。”在英语教育不断向下延伸的浪潮下,除了公立幼稚园以外,绝大多数的幼稚园和托儿所都有各种程度不一的英语课程。授课时间从一周一次两小时的象征式英语课程,到全天全英语;教师由中籍、外籍,到中外合教,五光十色,目不暇接。在以上各种条件的驱使下,使得儿童英语教育出现了教师英语素质参差不齐,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被忽视,家长要求孩子学习英语的行为不是从孩子的愿望出发而是一种潮流。

二、幼儿英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园组织英语教学的条件不够成熟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知道,孩子的语言都是通过后天的模仿慢慢得以发展的,而幼儿园老师的英语发音正是以后孩子们模仿的样板。从事幼儿英语教育不但需要专业的幼教技能知识,还需要高水平的英语技能,因此就算有高水平英语知识的人也未必掌握了幼教的特殊技能。①根据一些专家的调查,当前从事幼儿园工作的老师大多数还是幼师毕业,少量只是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而这些老师当中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人专门学习过英语,尤其是针对幼儿的趣味英语教育。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专业知识,敢问他们又有几个会说一句标准的英语呢?更不用说口语自然流利,语音语调纯正地道了。2.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态度趋向不够成熟

家长准备不足:学习语言是靠在日常生活中与成人的交往才能掌握的,英 语作为一门陌生的语言,单靠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与周围的人多练习。家长就是孩子最大的帮助对象,然而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的学历都不是很高的,有的对英语更是一窍不通,只是把孩子交到学校就认为没事做了,就算眼见着孩子发愁也是无能为力的。

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要求孩子学好英语可畏心急如焚,于是便抓住这个被专家认为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外语学校,利用孩子周末的空余时间跟踪补习,生怕落了后腿似的。这种过于紧张的气氛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不论是儿童的情感还是社会化发展都受到亲子关系的影响,而对于它在儿童语言学习上的作用更不能忽视,通过多种方式融洽亲子关系,加强相互沟通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这一点家长做的似乎还不到位。如果在孩子学习累了的时候不是一味的去加以指责,而是换成给他们讲一些故事或带动他们放松一下,不仅会让孩子感觉到爱与关怀,还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敏感度。②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内向,表现不是很积极,也不愿意开口,家长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往往会心急,对孩子失去信心,不知道从何下手。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可靠的视听材料,这些信息既能激发儿童注意倾听的兴趣,又不单调枯燥。

忽视了孩子学习母语的重要性:对英语学习的加大,必然就会减少学习母语的时间,无论怎样,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学习汉语的时间。3.英语教育剥夺了幼儿发展其他才能的权利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不同。在幼儿时期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因此过早的对幼儿实施教育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儿童长大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学习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③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主要活动除了吃睡之外就应该是玩,那些不爱玩不会玩的孩子是令人担心的。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还处于心理心智的发育时期,还不适宜接受太多的学习负担,幼儿学习的内容非常有限,也很肤浅。有的人认为幼儿时期学习过英语对中学时期英语的系统学习有促进作用,其实这样的理论至今也没有相关的证据可以证明。大多数实践证明,幼儿期的思考,只有被他们的直接经验证实后才能加深。不为直接经验证实的文字学习,反而妨害幼儿思考力的发展,或者形成错误的认识。

幼儿年龄虽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不同于成年人。因此不能把成年人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当给孩子以选择的自由、想像与创造的自由。

三、提高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

在幼儿学习外语的问题上,我们要抱有冷静,旁观的态度。否则造成的误区会越来越大,代价也许就是牺牲他们快乐的童年和求知的欲望。要改进当前英语热所面临的几大问题,我有以下的几个见解。1.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生学得好与坏,与教师的教育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教师的教育水平则反映在知识和职业技能上。开展幼儿英语教育必须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但要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还要能运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教育。通过英语模拟教学把幼儿园活动搬进课堂,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授课能力。学生充当小朋友和幼儿教师的角色,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幼儿园模拟授课活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与练中获得幼儿英语教学的能力。幼儿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听、说、读英语的习惯和兴趣。教学中通过运用图片、幻灯片、三维动画和各种自制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具和课件的运用,甚至可以在课外举办课件制作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除此之外,我们定期邀请幼儿园业务园长或优秀幼儿英语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有利于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各种活动,如儿童英语歌曲表演、英语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英语儿童短剧表演、英语游戏设计比赛等一系列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见习、实习活动教育实习是大学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三个步骤去认知、理解、运用课堂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2.提高家长的英语水平

前面提到孩子学习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不断交往中得以发展的,学习英语要达到一定的量才会获得一些效果。所以来自家长对幼儿的语言刺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适应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也必须加强英语学习,掌握一些日常用语的正确发音、写法以及用法。可以在家用品上贴上标签,买一写图片、光碟、卡片、磁带一起和孩子听说读写,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家长还可以制定一项“奖罚原则”,比如听说读写的比赛,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以增加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意义,也可以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3.创设幼儿英语学习环境

许多具有符号功能的表象可以是儿童自己产生并用来代表外部世界的,但语言却不一样,它是由社会传递给儿童的.④课堂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语言环境,让幼儿从听觉视觉上接触英语。除此之外,还要尽量使儿童融入到社会交往中练习英语。可以在家用品上贴上标签,买一写图片、光碟、卡片、磁带和孩子一起听说读写,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家长还可以制定一项“奖罚原则”,比如听说读写的比赛,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以增加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意义,也可以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幼儿园双语教育除应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之外, 还应当在一定的时间内创设一个模拟的纯英语的交际环境, 让幼儿先在其中获得充分的练习听和说汉语和英语的机会, 然后再鼓励幼儿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 大胆地用汉语或用英语配以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评价幼儿的英语学习效果时,应当重点考察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理解了哪些语言和活动任务的完成情况, 而不仅仅看幼儿会说了哪些语句。

在英语活动中, 老师和幼儿关注的中心应当是活动内容本身。幼儿学习英语是为了能更好地参与老师组织的有趣的活动。因此, 幼儿园英语活动的内容应当完全服务于幼儿园课程整体的安排, 涉及到幼儿园课程的所有内容。我们在选择英语活动的内容时,既考虑了整体课程的原有安排,同时也考虑了英语学习的系统性问题。选择的内容涉及儿歌、故事、歌曲、身体运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了儿歌游戏和音乐游戏及体育游戏等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故事学习活动三类。这几类活动既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 又满足了“在情境中学语言”的要求, 有利于幼儿最有效地学习英语。

其次,用英语组织的儿歌游戏活动, 是以英语儿歌作为基本内容开展的主题活动。英语儿歌是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载体, 重点的英语学习内容已经融入游戏的规则之中。通过几次活动幼儿既学会了玩游戏, 又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习得相关的英语。四.结语

其实,学了英语不等于学好了英语,学好了英语也不等于国际化,国际化最重要的不在于语言,而在于是否有民族的优势,先进的科学技术,高超的艺术造诣,高深的人文涵养等。⑤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日益强大,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一方面,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影子,他们作为华人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不但如此,他们还把中国的文化、传统习惯、汉语等方面都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使中国文化不断的得到孕育和发展。在国内也有不少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人向中国人学习方块字。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增加了不少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如果学好了汉语,到其他国家用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也是一种国际化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民族的东西才真正具有国际化的特质。综上所述:英语教育于孩子本身,于家长的期望,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都是相矛盾的,笔者认为对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必须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才能使儿童真正的得到知识。注释:

[1]孙明蕾.英语教育不宜从幼儿抓起[J].宿洲教育院学报,2007年6月第三期

[2]石慧艳.影响儿童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J].科学论坛,2007年第十九期 [3]丹尼尔.笛福.亲子教育零距离[M].熊小英译.地震出版社,2004年7月.第37页 [4]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08页 [5]陈建生.杨玉娟.英语教育不宜过早[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三期

第四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明蕾.英语教育不宜从幼儿抓起[J].宿洲教育院学报,2007年6月第三期 [2]石慧艳.影响儿童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J].科学论坛,2007年第十九期 [3]丹尼尔.笛福.亲子教育零距离[M].熊小英译.地震出版社,2004年7月.第37页 [4]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08页 [5]陈建生.杨玉娟.英语教育不宜过早[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三期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学[M].单中惠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861 [8]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SieglerR S.儿童思维发展[M].刘电芝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87-92

第五部分

后记

论文终于到了最终定稿的时刻,并没有预想中的激动人心,只是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回想起撰写此篇论文的全过程,原本以为可以轻松完成或者说可以轻松过关的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琐碎而又平淡的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字斟句酌。

本科4年,一路走来,同学和老师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老师学术上的严谨,睿智,特别是老师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宏观把握程度和微观深入,还有生活中的宽容,幽默,都对我产生重要影响,让我学会如何平和地做学问和如何做人。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本文从选题到写作直到定稿的全过程,我的指导老师王老师始终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在此,我谨以最朴素的语言向王老师表达深深的谢意,对这4年里所有鼓励并且帮助过我的人说声谢谢。感谢所有教授过我的老师们,虽然我没有完美的出勤纪录,学习成绩也不好,但是我心底里深深地敬重你们。感谢我的师哥师姐,你们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氛围,还有各方面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同学们给了我很多关心。

理论和实践仿佛学术世界的两只眼睛,或许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存在,需要进一步的沟通,但必将看得清楚。在学术的道路上,我永远只是蹒跚学步的孩子,但是,我在迷茫时仍睁大双眼,在实践中累积理论,不断向前。

黄 娟 2010年4月10日

第二篇: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案

中班英语活动——Action Adventure

活动名称:Action Adventure

活动目标:

1、能听清楚老师的英语发音

2、能大方清晰的说出老师所教的几个关于动作的单词

3、喜欢玩英语游戏,能够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扮演

活动准备:与动作有关的Flash cards<正面为单词,背面为动作图案>、音乐《小步舞曲》、动物头饰

活动难点:清晰地说出walk、run、jump、fly,并理解意思;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 活动重点:说出单词walk、run、jump、fly,并理解意思

活动过程:

1、课前律动:反口令,教师用英语喊坐下、起立、向左转、向右转等口令,幼儿做相反的动作。例如

T:stand up(学生坐下)

2、导入部分:

T:Good morning, my dear babies.T: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冒险吗?

T:嗯,小朋友们想做些什么呢?

T:哦……,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猜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想冒什么险呢?

T:他们呀,要开始动作冒险啦!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和动物宝宝们去动作冒险好不好? T:OK,we will conduct action adventure!Go!

3、基本部分:

T:可是,在他们冒险之前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袋鼠宝宝要学会跳,小鸟要学会飞,小象要学会走,小狮子要学会跑。所以呢,我们也需要和动物宝宝们一起学习。Now, we learn to action words.T:OK, you can see this word ”walk”.(老师出示闪卡)My babies,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walk”?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walk”的意思吗?嗯,那你们看老师的动作猜一猜。(老师在教室里缓慢的走)

T:What’s the meaning?是什么意思呢?

T:OK,“walk”的意思正是“走”。Now, read after me.“walk”“walk”“walk”(老师可以多教几遍)

T:看我们平时啊,基本上都在走,小朋友们,学会“走”了没?

Now, read after me again, 现在再跟着我读一读,“walk”“walk”“walk”,小象学走“walk” “walk”“walk”

T:小朋友们,我们学了“走”,“跑”该怎么说呢?

T:那我们来学习这个”run”, ”run”就是“跑”的意思啦!Now, read after me.”run””run””run”,小狮子要学跑呢,来,我们和它一起原地跑。And read after me,大声跟着我说: 小狮子学跑”run””run””run”

T:袋鼠宝宝要学跳啦!我们也一起,”jump””jump””jump”

T:”jump”是什么?

T:Oh…very good!You are very clever!跳一跳,就是”jump”,来,我们和袋鼠宝宝一起学,”jump” ”jump” ”jump”,大声的说,跳起来,”jump” ”jump” ”jump”

T:小鸟呀,才不想认输呢,它呀,要学会飞啦!”fly” ”fly” ”fly”,小鸟要努力的飞到天上去哦!T:Now, read after me.”fly” ”fly” ”fly”,飞、飞、飞,小鸟努力地”fly” ”fly”。小朋友们都知道”fly”

是什么意思了吧?

T:小朋友们,学会了吗?”walk” ”run” ”jump” ”fly”

Now,我们开始动作冒险啦!

3、游戏环节

可以进行两个小游戏

1>TPR

游戏玩法:A、老师说单词,幼儿做动作,老师做动作,幼儿说单词

B、让小朋友上台做动作,下面的小朋友说单词

反应快的小朋友老师给予奖励。

T:小朋友们,知道规则了吗?那我们开始了

T:”jump”

T:”walk”

T:”run”

T:”fly”

……

T:下面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引导我们玩,好不好?

……

2> Action Adventure

游戏准备:4种动物头饰分别2个

游戏玩法:8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请一名没有戴头饰幼儿喊动物名字,被喊到戴了动物头饰的小朋友就大声的说出学的单词,并做动作。

小象——”walk”

小狮子——”run”

小鸟——”fly”

袋鼠——”jump”

T:小朋友们,我们快来玩这个游戏吧!

……

4、结束部分

T:Oh.Dear!You are very great!你们做的非常好,游戏玩的也很好哦!开心嘛,学会这几个单词没?那我们回去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呀?让爸爸妈妈跟着宝贝们一起学学,好不好? 看,爸爸妈妈来了,快回家吧!

第三篇:浅析实行计划生育的弊端

浅析实行计划生育的弊端

作者: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人口学家,他在l957

年7月召开的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了“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

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他的《新人口论》。“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三十年中,出生人口6亿多,除去死亡,净增

人口4.3亿多人。”①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

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坦诚道

出人口过快增长给国家给民生带来的严重困难,提倡每对夫妇只生育

一个孩子。30年过去了,第一代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孩子已经成年并

走上社会。据统计,这项国策已经帮助中国减少了至少4亿的人口增

长。总结成绩的同时,这一成绩也每每遭遇热议。中国已迈入老龄化

社会、人口性别比失调加重、独生子女养老负担重等已成为未来社会

发展的重大隐患。谁来养活中国?已执行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可

能需要在新的人口环境和发展背景下重新考量。关键词:计划生育;

一、导致性别比失调加重

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新中国的落后

现实,在一系列政策、观念的引导下,虽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

先生曾提出过控制人口问题,但并未得到执行,几十年间,我国变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在带来充足人力资源的同时,也给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如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因此,在我们

这样的国度实行与别国相反的政策计划生育毋庸置疑,目的就是为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综观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几十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实行计划生育在发挥积极作用即控制、减少人口出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性别比失调加重就是其中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出生属于自然无序增长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两个以上的小孩,这种情况下出生的小孩性别比失调相对比较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根据计划生育政策的规定,特别是近年来比较严,大部分家庭夫妻双方只能生一个小孩,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政策限制下,规定只能生一个小孩的夫妇不管出生的小孩性别如何只能要一个孩子。这样的政策间接加重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

我们知道,当今中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群体比例大,我国本来几千年来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加之当今计划生育的控制,广大农民群体被迫作出无奈德选择,即我们在农村经常看到和听到的,一对农民夫妇为了生一个男孩,可谓是费尽心机、心力憔悴、九死一生,也要想办法躲避计划生育追击生一个男孩。那为什么广大农村夫妇特别是夫妻双方都是农民的却偏偏还要多生,生男孩来增加他们的负担呢?按常理,农村农民夫妇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或叫第九世界,他们的生活是最艰苦的,他们受到的重视最少受到的歧视最多,应该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也是最差的,但为什么他们偏要多生特别是一定要生下一个男孩,这里面有其

深刻的现实原因,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之所有多生,一定要生男孩,原因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因为这一边缘广大群体最少受到重视,直到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本处于空白,他们就是为了“养儿防老”,而政策越严他们就越重男,这样长此下去,必将加剧中国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加重。

二、老龄化提前到来

三、独生子女养老负担重

注释:①摘自《中国青年》2010年第20期半月刊

第四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试卷代号:2507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4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制作系统 2.音色 3.主副歌结构 4.身体动作 5.对形式性的依附 6.层次 7.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8.即兴音乐技能 9.怎么评 10.风“梳”树的“头发”

1._ ___ 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一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4.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________与实践活动。5.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 和对再现性的依附。6.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重量。

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为什么评、____、谁来评。

10.“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是用梳子梳头发。意象是__ __。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各2分)

12.简述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答:(1)缺乏歌唱练习;(2)害羞;(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

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各1分,全部答对得6分)

13.简述动作意象的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4)集体舞动作意象。(各1.5分)

14.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各3分)

15.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各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

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

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____感受系统____。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__节奏__。

3.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__喊答句__。

4.___音乐作品的表现性_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___表现性目标_____。

6.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空间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重量。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感知的内容指向___在行动中感知____音乐形式的样式。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__打击乐器音乐技能__、即兴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__谁来评__、为什么评、怎么评。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各2分)

12.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各2分)

13.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各1.5分)

1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1(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 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各2分)

15.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各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3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__旋律__、和声、节奏。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4. 音乐作品的形式性 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5.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__ d1-bl __。

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__非移动动作__、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__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__。

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___形式性_、再现性、表现性。10.表现性评价 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l 11.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各3分)

13.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2分)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4分)

1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各2分)

15.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 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各2分)

三、论述惩(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3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3.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一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这就是(自发咏唱)。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

作。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9.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筒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各2分)

12.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3分)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3分)

13.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各2分)

14.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各2分)

15.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3分);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3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2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与(明确的任务意识)。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空间)、(重量)。. 3.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4.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多声部演奏)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6.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7.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节奏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5.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1.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2.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3.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3.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4.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4.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5.指出“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5.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2.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答: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或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音乐活动的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在张力结构中,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同时实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的和合,即同时实现。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5分)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b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c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d句);然后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5.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分)(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2分)(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2.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O-l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 音色、织体、曲式结构、力度、速度

3.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先密后疏的节奏型 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 休止符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 回旋式。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6.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 音层厚与薄得比较 多声部歌唱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第二,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2.故事性歌曲: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身体动作。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包括两类:非移动动作和移动动作。非移动动作语汇包括: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歌唱;移动动作语汇包括走、跑、跳、蹦、跃、奔腾、滑行等。非移动动作与移动动作结合可以构成大量的动作可能性。(2)实践活动。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的活动:第一,意识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第二,意识空间和时间的活动;第三,意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活动;第四,意识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第五,意识节奏长短的活动。

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维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答: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句子: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主副歌结构-结构、二段体结构 结构、三段体结构 结构、回旋体结构 结构、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

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 渐强与渐弱。7. 邀请舞 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

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

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

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 拍子、节奏型。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 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 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 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 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歌fHl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

音乐内容主题: 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 节奏型。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 非课堂情境。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 轮唱式二声部 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 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 用偶数拍子 节奏鲜明 重拍突出 结构整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歌fHl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

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答:节奏型:

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答:曲式结构:

音乐内容主题: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 对再现性的依附

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 手势 指挥。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

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 舞曲 进行曲。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 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

4.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三、筒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分)(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2分)(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各2.5分)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2009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 西方音乐作品. 2.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 非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3.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 音乐课程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5.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童谣与常规游戏 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6.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比较优雅的进行曲 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7.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 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 故事 歌曲 用于辨别的音响

8.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 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 在行动中感知 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5.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四、论述题(每题l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郡歌唱。

(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旬;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

(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l7--20 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

第5--8小节、第l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B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l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答:(1)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1.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2.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3.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5.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4.器乐曲动作意象方式有:(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3.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4.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5.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简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减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2.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

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

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

(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

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

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

[]‖︰a b ︰‖] a’段尾 a b c ab a ’ 尾声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abc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2.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第五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章:音乐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节:音乐与儿童

一、儿童音乐

(一)儿童音乐的特点:

1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 3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4是充满着游戏性的活动

(二)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

根据音乐的特点,荷西金斯把音乐教育分成三大类:音乐教育、音乐的教育、借助音乐的教育。

音乐教育:是个体获得对音乐理解的一种途径,它包括正式的音乐课程和不正式的学习。音乐的教育:是针对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而进行的一种途径,对培养对象在音乐潜能、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演技能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借助音乐的教育:即利用音乐的辐射作用,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重视音乐教育的过程,但培养目标不一定与音乐有关。

第二节: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音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作用

(一)以乐健体

1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2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以乐启智 1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2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1)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2)促进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以乐怡情

(1)促进儿童情感升华

(2)陶冶儿童品格

(四)以乐辅德

(1)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2)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特点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以音乐为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本质论)

强调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施以音乐的早期启蒙,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使儿童获得音乐艺术内涵的教育。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教育家爱斯奈和格利提出的本质论。

(二)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工具论)

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听、唱、跳、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和创造性,即以教育为本位,以音乐为手段。其代表观点是英国教育学家里德和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费尔德提出的工具论。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游戏性

(二)综合性

1形式上的综合性

2过程上的综合性

3目的上的综合性

(三)形象性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目标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一)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订的因素

1儿童

2社会

3学科

4、教师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表述

(一)目标表述的性质

1行为目标: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时,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儿童行为来表示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2过程目标:过程目标关注的不是以预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中以过程为中心,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相应的目标。3表现目标:指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较少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跟多的希望儿童对音乐大胆、自由地探索和创造,以及开放性的理解和表达。

(二)目标注意事项

1目标难度要适宜于儿童发展水平,避免过难或过易

2目标框架要尽量适应儿童经验的完整性,合理安排发展的不同维度 3目标涉及的学习内容要突出关键经验,避免面面俱到 4目标表述的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儿童的角度 5确保目标的纯粹性,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活动设计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活动性原则

(三)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四)融合性原则

(五)面向全体儿童,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

一、实施途径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活动

1、教师组织的与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1)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2)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

2、专门的与渗透的音乐活动

(1)专门的音乐活动:指一切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起发、组织和指导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

(2)渗透的音乐活动: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含、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泛指一切可受教师控制的和不可受教师控制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二、实施的方法

(一)教师为主体发起的音乐活动指导方法

1、直观演示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借助于教师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演或一定的图片、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性手段,是儿童通过直接感受,获得清晰的音乐表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1)示范法

(2)演示法

2、语言法

(1)讲解

(2)提问

3、变换角色法

由于学前儿童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经常运用自身角色变化的方法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

①参与: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平等的活动加入者、儿童活动的合作者或音乐表演中某一特定角色身份进行音乐活动的指导。

②退出:一是指教师从“参与”的状态中退出,恢复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重新对活动施以影响。二是指教师在活动的空间位置上退出,把中心位置让给儿童,以观察者、旁观者的身份对活动进行指导。

(二)儿童为主体参与的音乐活动学习方法

3、整体感知的方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形式结构本身的整体统一性和整体性和协调性,从整体入手引导儿童感知、体验并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

二、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对教师的评价 1对教师音乐教育观念的评价

(1)儿童观的评价

(2)音乐教育观的评价 2对教师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素养的评价(1)音乐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2)音乐教育合作能力的评价(3)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的评价

(三)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1音乐活动目标的评价 2音乐活动教育内容的评价 3活动方法的评价 4活动过程的评价(1)评价教师的行为

(2)评价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3)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4)评价活动的结构安排 5音乐教育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

三、评价的方法

6、质性评价法:通常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儿童的音乐学习发展过程。

建立音乐成长记录袋,旨在帮助教师对儿童的音乐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三章 外国近代儿童音乐教育流派概述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课程内容

2、动作造型

动作造型:指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

声势活动:是一种以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最基本的身体动作是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

(二)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1、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

2、教学方法:引导创作法和节奏教学法

(1)引导创作法:探索——模仿——即兴——创造(2)节奏第一

二、铃木音乐教育

教学六步法:接触——模仿——鼓励——重复——增加——完善。

第四章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

一、歌唱活动内容

(二)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可使学前儿童在欢愉的情绪中加深对语言与节奏的感觉和理解。

二、歌唱活动中学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

P82

1、为歌曲创编歌词

2、为歌曲创编动作。

第四章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

一、韵律活动内容

模仿动作:是指儿童模仿特定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运动状况时所用的身体动作。

二、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基本模式:

1、“教师示范—儿童模仿—反复练习”的韵律活动模式(1)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引出主题。

(2)用容易让儿童清楚感知的方法反复示范新的动作或动作组合。(3)用让儿童容易接受的方法分析讲解动作要领或动作组合的结构等。(4)用较慢的速度带领儿童做动作或动作组合。

(5)采用各种不同的练习组织形式,不断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让儿童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此设计方式适合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

2、“引导—探索—创编”的韵律活动模式

(1)引导幼儿观察有关的真实事物或在回忆与活动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2)让儿童根据自己喜欢的观察或回忆创编有关动作。

(3)组织儿童倾听、分析、体验音乐,并组织儿童用讨论的方法,将自己创编的动作与音乐进行合理配置。

(4)让儿童按讨论的结果随音乐做动作。

(5)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儿童互相观摩,并把儿童创编的动作进行整理和归纳。(6)找出儿童创编动作中好的范例,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音乐自由借鉴吸收。

3、“模仿—创造性发展”的韵律活动模式

(1)直接提出主题或在引导儿童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

(2)通过示范、模仿、练习的方式教儿童学习基本动作,或者把儿童创编的某个动作作为基本动作。

(3)教给儿童某种变化基本动作的方法,并组织儿童跟随音乐练习他们在基本动作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各种新动作。

(4)教给儿童某种组合动作的方法,并引导儿童用集体讨论的方法根据音乐创编动作组合。(5)带领儿童跟随音乐将创编出的组合连贯起来表演。(6)让儿童进行独立的连贯表演。

第六章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

一、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模式:

1、整体倾听,层层深入”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式(1)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在组织学前儿童初次整体倾听的过程中,采用与其他艺术手段(美术、文学、语言、韵律活动)相结合,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音乐。

(3)提出问题和要求,组织儿童讨论,进行再次整体欣赏。(4)运用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儿童反复地整体倾听。(5)鼓励学前儿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与表达。这种设计适合结构比较紧密的音乐作品。

2、“一一匹配”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式

(1)让儿童通过其他材料感知理解将要从音乐中感知体验到的形象、内容。

(2)让儿童分别倾听音乐的有关段落,并引导儿童集体探索、讨论,将音乐和非音乐材料一一相互匹配。

(3)尝试用参与性、表演性感知体验的方法完整地欣赏音乐作品。

这种设计模式适合各段落间对比比较鲜明的音乐作品和比较强调性质辨别的音乐欣赏活动。

3、“从局部入手层层累加”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式

(1)从作品中找出最具有特色的某个动机,如一个节奏型、一个旋律动机、一个乐句或者一个乐段等,让儿童集中进行感知体验。

(2)再从这个动机开始,逐步让儿童感知体验以该动机为核心的某个乐段的形象。(3)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儿童倾听其他乐段的音乐。(4)让儿童感知、体验整个作品的形象和情趣。(5)在完整欣赏音乐的同时,组织儿童进行创造性表达。

这种活动设计模式适合一些含有独立而鲜明的主题形象的音乐作品。

4、“整、分、整”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式

(1)教师运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教师用语言并配合图片等直观教具向儿童介绍音乐的主要内容。(3)让儿童完整地欣赏音乐作品。

(4)进行分段欣赏,让儿童感受和理解乐曲的各个细节部分。(5)组织幼儿谈论倾听的感受。

(6)让儿童完整欣赏音乐,并鼓励儿童创造性运用语言、动作、语言及图画形式,大胆地充分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第七章

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一、活动设计

1、变通总谱:是针对传统的通用总谱,也就是常用的简谱和五线谱来讲的。是为便于幼儿理解记忆而设计出来的总谱。包括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和语音总谱。

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指导

(一)导入方法

1、总谱学习导入

2、总谱创编导入

3、主要声部导入

4、主要声部创编导入

5、音乐欣赏导入

6、故事导入

7、韵律活动导入

8、歌唱导入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游戏活动

一、含义

学前儿童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学前儿童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

二、音乐游戏活动的内容

1、从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来分,音乐游戏可分为有主题音乐游戏和无主题音乐游戏两大类。(1)有主题音乐游戏:

一般有一定的内容或情节构思,有一定的角色,能表现出鲜明的形象和动作,是学前儿童在活动中根据某一角色模仿一定形象、完成一定动作的音乐游戏。(2)无主题音乐游戏:

一般没有一定的情节,只是随音乐做动作,相当于律动或律动组合,但动作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即含有游戏的规则。

2、从游戏的表现形式来分,音乐游戏可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三种。(1)歌舞游戏:指以唱歌和韵律为主要活动的音乐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学前儿童按照歌词、节奏、乐句或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变化动作和进行游戏。

(2)表演游戏:是我国幼儿园中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按专门设计、组织不同性质音乐的变化进行情节和角色表演的游戏。

(3)听辨反应能力:指侧重于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反应,以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及乐句等分辨能力。

3、从游戏的玩法来分:结合音乐式游戏和脱离音乐式游戏。

名词解释

1、儿童音乐的特点:1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

3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4是充满着游戏性的活动

2、行为目标: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时,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儿童行为来表示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3、表现目标:指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较少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跟多的希望儿童对音乐大胆、自由地探索和创造,以及开放性的理解和表达。

4、本质论(以音乐为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强调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施以音乐的早期启蒙,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使儿童获得音乐艺术内涵的教育。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教育家爱斯奈和格利提出的本质论。

5、工具论(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听、唱、跳、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和创造性,即以教育为本位,以音乐为手段。其代表观点是英国教育学家里德和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费尔德提出的工具论。

6、变换角色法:由于学前儿童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经常运用自身角色变化的方法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方法:参与和退出。

7、直观演示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借助于教师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演或一定的图片、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性手段,是儿童通过直接感受,获得清晰的音乐表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8、成长记录袋:记录儿童的音乐学习发展过程。包括儿童的系列作品、儿童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等。P41

9、声势活动:是一种以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最基本的身体动作是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

10、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可使学前儿童在欢愉的情绪中加深对语言与节奏的感觉和理解。

11、变通总谱:是针对传统的通用总谱,也就是常用的简谱和五线谱来讲的。是为便于幼儿理解记忆而设计出来的总谱。包括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和语音总谱。

12、模仿动作:是指儿童模仿特定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运动状况时所用的身体动作。

13、整体感知的方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形式结构本身的整体统一性和整体性和协调性,从整体入手引导儿童感知、体验并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

14、铃木教学六步法:接触——模仿——鼓励——重复——增加——完善。

下载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的弊端改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儿童实行英语教育的弊端改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家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许多教育家对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富有真理性的家庭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关系,是人累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2、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游戏

    1、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自主的愉快的假想性活动。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循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 2、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1)游戏是儿童自主......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第4题 学习型家庭的概念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系统思想、__________”管理科学新技术中迁移过来的。( ) A.学习型组织 B.优化型组织 C.发......

    6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推荐5篇)

    第六章学前儿童英语教育 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掌握幼儿园各种英语教学活动类型的特点、作用以及设计与组织技巧等,是从事幼儿园英语教育工作的基本功。 学前儿童英语儿歌教学活......

    英语故事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中的作用5则范文

    英语故事在学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根据学前儿童学习语言有直接性、无意识的特点,在学前儿童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被幼儿教师广泛的应用......

    梁山初中课改后实行有效教学评估细则

    梁山初中课改后有效教学评估细则 (一)教学设计(共20分) 1、教学目标的确立(4分,每项2分) ⑴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与《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