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说课稿修改稿
2008—2009年度人北小学“赢在课堂”活动计划
●什么是“说课”?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那么究竟如何写说课案呢?说课案类似于教案,但又有不同。它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不但要体现“怎样做”,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课”说什么?
说课教案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分析
(1)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说明教材在课程标准中对本年级相关内容的要求。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属于何种课型,包含了哪些知识点,教材在编写上有什么意图和特点,特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渗透的思想;
(2)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说明本节课内容在单元、年级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该教学内容在教材、单元乃至整个小学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目标定位
(1)教学目标:(注重双基 :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原有: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现在:已打破原有的知识技能、思想教育分块目标陈述的方式,新课标倡导我们将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目标予以整合,有机结合来定位;
(2)说三点: 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
“说课”要求: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等出发,准确地说出教材某一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确定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的依据。
“说课”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正确地说出确定某一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原因各是什么。(3)教学准备(如教具、学具的准备等都可简要予以阐述)
二:说学情——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对学生情况有正确的把握,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学情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特点(要注意到共性和个性)2:结识结构
3:思维特征(也可以放在学生特点里说,单列出来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
三:说教法——说明所用的教法及理论依据 四:说学法——指导学生运用的学习策略及理论依据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
1、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2、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3、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的结合)
五:说教学程序——说明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这是说课的重点部分,主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 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2)整体设计
应该说一说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简要介绍该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 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
(3)环节设计
围绕你的整体思路,介绍说明主要教学环节,或者说是教学框架,着重阐述重难点的处理,说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另外介绍自己有特色的地方。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
(4)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5)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怎样说?
根据本人对说课的理解与体会觉得,真正“说课”的操作和说课稿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即使有了一份精美的说课稿照本宣读也未必有好效果。因为说课稿是静态的,而说课整个也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有听众的,你能否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思 说课要求有序、有据、有创新、有特色。1 要说得有条理。说课内容的顺序安排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定要按照合理的程序,科学的排列各项说课内容,做到内容连贯、逻辑严密、层次清楚、思路清晰。切忌将说课的各项内容肢解成几块,再以问答的形式逐条说出。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作报告式,如“许多123”,几个环节过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后,要确定目标时,可以这样说“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
2、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很细,我们要说的都是一些教学预案,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這裏的層次針對某一教學環節來說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難點處理上,你設計哪些問題,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有怎樣安排等;在練習中你安排了哪些練習,有沒有體現出層次性等
3、要阐述有关的理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等,都要涉及到有关的教育理论,在说课时应有所阐述,以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增加说课的深度。但不能为理论而理论,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搞穿靴戴帽,空洞说教。
(在说课中,我认为要给自己说课赋予一些基本思想,如:
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理念,在你的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新课标精神?
你的教学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支撑下展开的,也就是教学理论依据;
你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力求达到什么目的?在实施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各种问题你又如何引导、解决?
你觉得这节课教材对学习主体来说,是否要进行处理,阐述你处理的理由,通过你的处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避免了哪些学习障碍,有什么优点等。)
4、说课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突出可操作性。教学有法,但不能固守陈法。说课也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有创新意识,大胆探索和实践,创造出自己的有实效有特色的说课方式和说课方法。说课要突出可操作性,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所说的方法要能在教学中进行实际操作,不能纸上谈兵,搞花架子。
5、说课者要注意仪表、风度,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说课同上课一样,说课说的好,给人的也是应是一艺术享受。说课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既然是说课,说的成分很重要。最好能说的神采飞扬,激情澎湃感染听众。同时要针对自身扬长避短,体现个性。比如擅长书法的教师可将你的整体框架进行板书,既使听众思路清晰,又能增加你的印象分,和乐而不为呢?说课者要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尽可能地展示自身良好的个性特点和说课风格。说课者要衣着得体、大方;说课的语言要准确流畅、富有激情;要注意 抑扬顿挫,不同体态和神情要配合得体,努力做到神情并茂,恰倒好处,既不萎靡不振,也不矫揉造作,既不重复罗嗦,也非面面俱到。
6、统计表明,听者如果仅使用其听觉的话,接受的信息在3小时后仅能保持70%,3天后仅能保持10%;听者如果仅使用其视觉的话,其接受的信息处理3小时后只能保持72%,3天后,却还能保持20%;但听者如果结合使用视觉和听觉的话,其接受的信息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仍然能保持65%。可见视觉材料在说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说课前还要设计出使用视觉材料的时间、手段。如将板书、投影仪、演示、实验、特制的复合投影片,不同颜色的图片、图表、直观教具,实物或实物图的展示,多媒体等等,恰当的组合在说课中,可促进听者思考,诱发听者的参与意识,使之跟着说者的思路去理解说课的内容,从而会取得最佳的说课效果。●说课小技巧
在20分钟去准备一篇完美的说课稿是不可能的,有些教师总是说我刚写完教学目标,时间已经到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我谈一些准备中的体会。
(1)要在说课前准备好各种课型的框架。这里的框架包含目标框架、理论框架。比如计算课,就要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2)要合理安排好20分钟。目标一般2~3分钟要确定下来,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以纲要的形式写下来,特别要记下学生的几种情况和你的对策。不要一字一句去写。
(3)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教材怎么办?这时你首先要吃准教材,目标不要定错。可以将提供给你的材料(题目)很快的做一遍,你就会心中有一定的底了,然后回想同种课型的课你通常是怎样处理的,可进行套用,当然这是无奈之举。
(4)因为这里的说课是课前的预案,不是课后的反思性说课,想象的空间较大,所以你可以将课堂设计的精美一些。
范例:《认识钟表》的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
1.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 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第二篇:怎样评说课稿
评说课稿
学校 姓名
分类
总体评价 课说得怎么样
教学内容评价
一、恰切性
二、合理性
教学目标评价 三、一致性
学情分析评价
四、学情分析 具体评价
五、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评价
教学流程评价
六、层次性
七、主体性
学习方式评价
八、多样性 教学资源评价
九、资源适切
十、评价检测的具体方评价教学评价 法篇二:如何写说课稿和评课稿
如何写说课稿和评课稿
一、关于说课稿的写法
在校内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说课侧重在“说”;在竞赛活动中,为了便于组织,公平评判,侧重在“写”。形式不同,内容一样。说课稿与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的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课虽也包含教案中的精要部分,更主要的是要说出教师在备课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程序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即说课不仅要精要地说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这样教”。因此,在写说课稿时,不论写哪一部分,都要牢牢地把握住三个要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般说来,说课稿的行文格式分四大块,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现分述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即本课或章节在本单元教材、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它一般分三层表述:(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包括学法目标);(3)情感价值观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3.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在表述上可重合,亦可分开,但要明确两点:其一,重点可能是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其二,教学重点确定后,必须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4.教材的处理。主要指教材内容的取舍和重点的选择。要说清楚,哪些需先讲,哪些需后讲,哪些需总结概括,哪些需解释发挥,哪些需详讲,哪些需略讲,以及这样处理的理由。
(二)说教法。一般来讲,一课书或一节课应以一、二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即“一法为主,多法并用”。说教法时不可笼统,要点出具体的方法,如“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词语突破法”等。在提出某种教法后应对其作以简要的解释,说出如何操作,不可长,三言两语即可。在说清楚所选择的教法后应另起一段,简短地说一说使用的教辅手段(如cai课件、幻灯片、小黑板、实物等)及目的。特别要说清楚何时使用,有何作用。
(三)说学法。在这一部分中要重点说清楚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要充分展示你设计的教学过程就是渗透学法、展示学法的过程。可分三个层次简要说:1.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已
达到什么层次?已经学习了或掌握了哪些方法或技能?2.拟教学生何种学法。学生通过本课书或本节课的学习,真正掌握一种至多两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已经很不错了,切忌贪多。3.如何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以及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的方法。
(四)说程序。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从篇幅上说应占整篇说课稿的一半以上;从形式上说类似于教案,但不可照搬教案。在写作时可首先提炼出教案的总体框架(例如:目标定向—启发导入—读议讲练—反馈补授—评价小结等),然后分布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特别是要说清学生在新课学习中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分配、问题的设置、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最后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五)说板书设计。这部分是说板书设计的意图、地位和作用。
以上只是说课稿的基本写法,在行文时可灵活处理。如在说教法、写法时,可用小标题标示层次,亦可综合阐释;说程序时,可每说一步便进行理论说明,亦可整个程序介绍完后进行总的介绍。
二、评课稿的写法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评课稿无统一的模式。它既可以整体评判,也可以抓住一点;既可以评价教法的设计,也可以评价学法的授与;既可以从成功之处生发启示,也可以从失败之处汲取教训。一篇好的评课稿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理论依据。要正确充分,符合新大纲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精神和原理。
(二)把握教材。能较好地把握所评课教学内容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评者在看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课书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再看授课人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三)评议视角。评课者提出的观点首先要正确。例如有些看似热闹之处其实是哗众取宠的败笔,有些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教者的匠心。其次视角要独特新颖,提出观点后要联系课堂实例印证。
(四)改进建议。“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有瑕疵。要不为权威所迷,敢向名家说“不”。当然,缺点要找准,见解要独特,改进措施要合理实用。
(五)评价态度。一定要客观、中肯、公正。有一位教师写评课稿,题目是《一堂完全失败的公开课》,全盘否认了教者的劳动,是不可取的。当然也不能写成《一堂完全成功的公开课》,这也不合实际。应该一是一,二是二,有啥说啥,不要以偏概全。
(六)文面表达。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流畅,要让评委从你的评课稿中读出你的“功底”来,切忌层次混乱或出现病句、错别字。
评课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正确;
2、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得当;
4、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5、学生思维训练是否落到实处;
6、教学的容量是否得当;
7、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8、板书设计是否科学等。特别是评议的着眼点要与教育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养成、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这样的评课稿才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写说课稿和评课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写好说课稿和评课稿,除了平常的刻苦磨练,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外,“临阵磨枪”的小技巧也不容忽视。
1、熟读《标准》,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除对《标准》总的要求要做到胸中有数外,对于《标准》对某些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更要烂熟于心。便于评课时心中有一个标准印象,评课时就用大纲给的这把“尺”去“量”这节课。说课稿和评课稿中的很多“理论话”,大多可从大纲中引用。
2、通读教材。务必对重点课文、重点章节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参赛时可省去“熟悉教材”这一环节,便于集中精力听课,准确形成观点,快速组织材料。
3、浏览每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说明》部分和“教学建议”。那里面也有很多教学的依据,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建议更实用。
4、分类制作卡片,注意收集教育名家名言和教学案例。如“激趣”类:“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等。“教法类”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惑—叶圣陶”等。适时引用教育名言和教学案例更能起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作用。
5、多看资料,模仿写作。发表在专业的教学杂志上的说课稿和评课稿不少,只要细心收集,带着“仿写”的目的去研读,定有不少收获。
6、看课时要记得全、记得快,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在学生读书,讨论的间隙迅速翻阅教参、教材和其他资料,为评课寻找必要的材料,要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
教师怎样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篇三:信息鉴别与评价 说课稿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说教材
1.本节课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在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与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到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 学会掌握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参与意识
②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
⑴认识到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⑵学会并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难点:
⑴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⑵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二. 说学情
三. 说教法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重点,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1.提问引导法
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思维,让学生自觉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学会”为“会学”。2.任务驱动法
当学习对本节课知识点有初步了解后,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
四. 说学法 1.角色扮演法
结合任务驱动的教法,让学生充当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兴趣。2.探究法
对于每个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五.
[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灰尘和苍蝇也进来了”引入当前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的状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
(一).让学生阅读五条新闻,选出最关心的一条
让三个学生发表意见,(各关心的信息不一样)引出:互联网上信息虽多,但我们最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问学生)大家是如何评价信息是否有用呢? 展示结论一 : 从信息的价值取向来评价和筛选信息
(二).让学生阅读课本p31例子: 预先分好组,三人一个组,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预先发表,展开讨论且教师引导学生全面理解。
得出结论二: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三).学生讨论交流,上网查资料。
引出结论三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一般来说,信息的真伪判断和时效判断是一起进行的.[课堂总结] 在信息社会中,具有信息的鉴别和评价意识,和对信息的鉴别和评价的能力,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自觉提高这些能力。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备课时从学生的视角、习惯、语言及已有知识水平设计案例,教学中注重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在课堂上列举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增强了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限制,并未详细讲解信息的评价原则,而是作为自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掌握搜索技巧层次不齐,一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查找速度较慢,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及时辅导。
第三篇:5怎样加快溶解 说课稿
5、《怎样加快溶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怎样加快溶解》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怎样使物体溶解的更快。第二部分是“比比看谁能让冰糖溶解得更快”、第三部分内容是“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本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生活学习环境、心理特点等,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了解溶解现象的两面性。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的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认改变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了解溶解现象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法:通过补充视频和图片等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这堂课还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水,解决教学重点知识;
动手实验:学生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利用感官、借助仪器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解决教学难点。本课严格遵循 “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我安排的教学过程有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7、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
(如:
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
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说 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特做如下板书:
5、怎样加快溶解
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大胆的处理教材。
1、活动2吃糖块前移用于教学的引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记录的时间引发矛盾,再现吃糖块这一常见的生活事例,进而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探究问题。
2、活动3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删改成怎样使肥皂尽快溶解的比赛。因为学生对食盐溶解在第一课已有全面的了解,再加之食盐本身是细小的颗粒,无需研碎。为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防止他们的探究疲劳心理,就做了以上的处理。
精心的选择材料。
1.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探究效果,在选定溶解的材料上,进行了多种试验,最后选定了方糖。因为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另外,方糖本身方方正正,大小一致,在条件的控制便于操作,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竞赛活动中选用肥皂让学生综合运用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克服了单纯用方糖来研究的单一性,使材料的选用更有结构性,同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结果得以深化。
科学的引领探究。
1.溶解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忽视学习主体研究的问题。在一般情形下,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扎扎实实选择一个对比实验指导学生,总是担心学生弄不懂或出错,在完成示例后,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设计第二、第三个实验。教学《怎样加快溶解》时,我就把重点放在学习主体研究上: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主要的时间耗费在老师的“指导过程”上。怎么提高老师作指导的效果、效率?我最想说的是——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能干得多!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基础。学生对于加快溶解已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科学学习中对对比实验就有所了解,因而在教学中先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最主动的态势投入到学习中,在小组合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然后,预见学生主体的学习障碍。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在条件的控制上不严密、表述上的困难。这时,教师以帮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实验设计活动中。接着,在大范围内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强调对比实验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真正做到淡化知识的灌输,强调教学的过程。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发展需求。学生在实验设计后最大的需求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所以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就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在“加快肥皂溶解的竞赛”的拓展活动后,教师的巧妙点拨又能激起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如综合运用三种方法比用一种、两种方法加快溶解,到底能快多少时间?从而将探究活动引向纵深发展,实现探究活动的课外延伸。
第四篇:我们怎样学习地理说课稿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过程等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主要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学会学会使用地图;二是学会搜集地理信息;三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四是开展地理考察。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主要集中在“学会使用地图”部分。
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指明地理知识获取的途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又是刚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所以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3)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4)知道一些基本的方向判别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2)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3)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悦。(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够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了解在地图中判别方向的几本方法。
3、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4、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熟悉图例和注记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实践练习法、读图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地图的教学。
让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那些方面需要地图。让学生从中感悟出:借助于地图,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许多地方的情况。
教师:我们学习地理就离不开地图。介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强调地图的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自己举出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
教师归纳:在地图上可以找到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地图是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流程一 导入: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环节一:自主学习课本8页,思考
讲解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引导学生推导出四个基本方位之间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四个方位。引导学生回答地图上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接着讲解有指向标的地图的方向确定,并引导学生分析指向标定向与基本定向的联系与区别。
练习:
1.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 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地图中的方向。环节二:自主学习9、10页,完成下列问题。
首先让学生明白地图对地面景物进行缩小后画在平面上,这种缩小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比例尺进行的。
比例尺的计算在小学已学习过,所以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比例尺的公式,在要求同学们计算地图的比例尺(上面量出了两个景物之间的图上距离,也告诉了这两个景物之间的实地距离),如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有错,帮助纠正,并向学生强调在比例尺的计算中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指导学会自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并完成几个问题。(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例尺可以用、和 三种形式表示。______________(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 ;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环节三:自学课本10页内容,1、出示一幅校园平面图(没有图例),然后告诉学生要将图例附在地图上,以方便读者查阅。老师再在图上找到一些文字和数字,指出这些被称为注记。
2、指导学生读教材10页上的图,“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待学生熟悉后,老师询问一些最基本的图例符号:如首都、河流等。
总结:当我们拿到一幅地图后,先读图名,再熟悉图例、方向、比例尺等基本内容,然后根据需要查找相关内容。
环节四: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地图的种类有很多。
学生自学课本11页相关内容。然后回答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哪些类?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多,如电子地图,导航地图等等,提醒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
设计意图:在这项活动中,使学生明白地图的分类,并能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
流程二: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教师讲解近期与地理相关的新闻事件,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地理书籍,向同学们讲述在自己身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询问同学们,老师刚才播报的地理信息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请同学
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中要多观察,要有一双“地理眼”,善于发现一些地理信息和资料,加以整理。
活动三:思考地理问题
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勤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
活动四:开展地理考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课堂上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开展地理考察鞥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
小组活动:
参加过野外考察或外出旅游的同学谈见闻和收获,以及进行野外考察或外出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精讲点拨:开展野外旅行要从天气、路线、准备的物品等多方面考虑。
七、板书设计
一、学会学会使用地图
1、方向
2、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
二、是学会搜集地理信息;
三、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四、是开展地理考察。
八、总结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多,所以需要把握好上课的时间。本节课地图的三要素必须要牢记,许多学生容易记错,所以多收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多做来加深印象。多让学生参与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习身边的地理”这一主题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走近地图——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时刻与生活中的地图、地理知识相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地图,运用地图,学以致用。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渗透地理知识。
第五篇:《钱该怎样花》说课稿
《钱该怎样花》说课
一、解读文本教材,明确学习目标(一)教材分析
《钱该怎样花》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二个主题活动。第三单元包括:“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购物场所 我知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个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第一个主题是为后面三个主题做铺陈准备 的,前为明理,后为导行。
《钱该怎样花》一课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通过情境模仿、交流探讨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让学生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实现,并学会有所放弃,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增强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依此课程理论,课堂应 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实现,并学会有所放弃,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模仿、现场对话、交流探讨等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探索如何实现这样的需求,能够试着从某些方面找到符合家庭支出的方案,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感,体恤父母,从而明白不向父母提不合理要求。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要学会有所放弃。
教学难点:明白花钱要有计划,学会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二、依据理念、学情,确定教法、学法
(一)理念、学情
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品德课学科的性质,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儿童生活 为主线,努力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充实教学内容,“点面结合”逐步扩大到生活领域,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 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10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意识己经在心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为他们己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他们 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能用意识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孩子对家庭理财虽不甚了解,但对家庭生活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为课堂学习所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 重孩子的家庭生活经验。
(二)教法、学法
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的教学方法:
1、体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现场对话等活动形式获取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究活动能力。
2、合作学习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媒体演示法:利用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使抽象文字建立在形象图画的基础上,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分析能力。
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组教学中,通过调查研究等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三、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目标实现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本课我主要拓展并利用了以下几种课程资源:
学生资源: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了解家人的需求,并采访家长他们的需求怎样实现。
教师资源:通过网络、报刊等找一些相应的资料,制作课件。
社区资源:请本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到课堂。
四、设计教学流程,渗透课程理念
本节课的流程思路:以家庭生活为主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播放一个动画,展示生活中小明各种各样的需求,进而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又有哪些需求呢?学生肯定会积极大胆举手,说出各自的各种需求想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大家七嘴八舌之后,我话峰一转问学生:大家的需求,可真多呀!你们的想法都能得到满 足吗?(学生可能有点沮丧,不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问题:钱是有限的,我们的钱该怎样花呢?
【本环节的设计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导入本课的话题,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他们切切实实碰到的难题,体现品德课的生活性。】
(二)交流互动,激发情感
活动一:展示小调查
在上这节课的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各种需求,和家长一起商量,哪些想要的马上能实现,哪些需求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不能实现,并简单谈谈家里为什么这样决定。
【本环节设计是让学生充分调查了解家庭需求,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获得生活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些事一可一意孤行,懂得选择与放弃。】
活动二:我要的都能实现吗?
创设情境氛围,然后请学生和其家长现场交流,学生谈自己的需求,以及曾经向家长提要求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同学们共同分析家长未能满足他需求的可能性,然后 请家长作现场说法。师生共同要适当合理消费,有所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书本第51页的3幅图。从中总结出花钱是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⑴首先考虑必须要的和最想要的。
⑵在有限的钱数中,想办法多满足一些需求。
⑶不能攀比。
⑷分清缓急,有所取舍。等,让学生明白正解的消费观、理财观,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体恤父母。
【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作现身说法,更贴近孩童的生活,体现品德课的生活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师生进行交流探讨,懂得钱该怎样花。】
(三)链接生活,构建角色
活动三:我的花钱计划
学生列出自己想要的,教师给出一定的钱额和物品的价目表,让学生定一个花钱计划,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本环节通过学生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协作精神,深化“钱该怎样花”这个主题。】
(四)内外延伸,引领实践
1、组织辩论组辩论“浪费与节约”,通过辩论,懂得什么是浪费,什么是节约,引导正确消费。
2、和家人一起为家庭制定一个 半月的需求消费计划。
【本环节让学生回归家庭生活,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为生活服务,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五、适时呈现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板书依教学进程出示,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板书很清楚地明白这节课的主旨,懂得“合理消费,学会取舍”,要体谅家人,要对家庭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