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修改系列一改好议论文的观点(教案)_5
作文修改系列一:改好议论文的观点(教案)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 周红
【课标要求】
1.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
2.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好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学习目标】
1.修改的论点,使论点正确、鲜明、集中、严密、深刻。2.正确提炼议论文的论点,选择提出论点的形式。3.写好议论文。
【导入新课】由“点铁成金”导入改好论点的重要性。【课前准备】写好作文,分发作文修改材料。附:(上次作文材料及要求)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又用它在铁匠铺那儿换了三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师徒继续赶路,二人经过了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会很渴,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的掉出一粒,彼得一见,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的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就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那就不会没完没了地弯那么多次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受操劳。
阅读上面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从彼得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子的议论文,要求论点正确、鲜明、集中、严密、深刻。【方法技巧】
一、议论文的论点要求
1.正确: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所以,思想观点正确是首要的。
2.鲜明:作者在文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毫不含糊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理解。
3.严密:论点的表达必须周密严谨,无懈可击,不给持有异议的人以可乘之机。
4.集中:在一篇议论文中,只能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全篇文章始终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论述,把道理说深说透,解决问题。
5.深刻:文中提出的论点,应该是作者对于事物的新鲜、独到的见解、能够深入的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长谈。
二、提出论点的形式1.题目就是论点。2.是开头提出论点。3.是结尾提出论点。4.是篇中提出论点。5.是论点贯穿在全文中。
【合作探究】1.找出所修改作文的论点,及提出论点的形式。2.判断论点是否正确、鲜明、集中、严密、深刻。3.提出修改意见。【当堂检测】
一、练习提炼论点
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请以这句话为论题提炼一个论点,要求论点须正确、鲜明、集中、严密、深刻。
二、练习修改论点 收获: 不足: 【拓展延伸】如何使议论文的论点新颖?
牵牛花是必须凭借其他的物体才能往上爬的,以牵牛花为论题提炼一个新颖的论点。【作业及预习】1.预习正确选择和使用论据。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三千年的时间,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要三千年的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阅读上面一段文字,以“大事与小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子的议论文。要求论点正确、鲜明、集中、严密、深刻;正确选择和使用论据。
作文修改系列一:改好议论文的观点【教学反思】
本设计依据《课标要求》书面表达观点明确。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好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在我校的“过程体验 自主构建”的课堂教学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我们高二语文备课组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种尝试:开设了作文修改系列课。
本节课是这个系列之一,它基于学生作文不能准确的表达论点这一现象而设计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正确提炼议论文的论点,选择提出论点的形式,使论点正确、鲜明、集中、严密、深刻。教学效果明显。
但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作文不能很好证明论点及作文结构混乱的问题也凸现出来,为我们下一次的作文修改生成的新的问题。我们下次的作文修改课,就将修改并完善议论文的论据。
第二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学习目标定位:
1、明确观点在文章中的灵魂地位。
2、训练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题目情境:“我是一棵 老树。”(发挥想象,补充横线的内容)教师总结和过渡:为什么同学们对老树形象认识越来越深刻,因为我们在其中表达了我们对老树的认识,或者说关于老树我们有了我们的观点。群龙无首,就可能一盘散沙,一群绵羊,只要有一只狮子领着,也能创造奇迹。写文章(议论文尤是)如果没有鲜明的观点来统领,材料再丰富,语言再优美,都会失去灵魂。那么我们怎么认识观点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呢?请看一篇节选的文章。
(教学目的是初步引起同学对文章观点的在文章中灵魂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为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作了铺垫。)
二、进一步训练明确学生对观点在文章中灵魂作用的认识。
1、请同学读一篇节选的文章
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一位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我当时并不感到震惊,因为时下国内学钢琴的少年有许多,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也不在少数。接着往下读,报道中列举的两个问题,却深深拨动了我的心弦。
问题一:你能每天在钢琴前坐上11个小时吗?
我略加思索,恐怕很难。11个小时就是39600秒。一个坐姿坚持39600秒。那该多么难耐!
问题二:你能连续11个小时反复练习弹奏同一支曲子吗?
在琴凳上持续坐11个小时已是难事,反复练习弹奏同一支曲子,岂不难上加难!其间必将充斥太多的单调、枯燥、乏味!
报道最后披露,以上两点正是琴童成功的法宝。我长嘘一声,这也难怪这位琴童能在国际大奖赛中一举夺魁了!
我参加过高考,不过没能拿到状元。去年的秋天,我有幸结识了一位高考文科女状元。近距离地、朋友式的交流,使我窥探到了女状元生活的B面。她对我说,每天早晨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会坚持跑步3000米;每天凌晨1点前,她从来没有睡过觉……这两个数字令我汗颜!当然,每位高考状元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状元经”,未必每个人都如她一样晨练、熬夜,但我想,每位高考状元的成功之路必然都包含着类似艰辛的“付出”。
曾经有一套畅销书在排行榜上高居首位长达数月。因为喜欢这套图书,我开始关注其作者。这套畅销书作者还不太习惯用电脑写作。喜欢用手书写稿件。他身高1.72米,可是,他已经成文或者写废的手稿叠加起来竟高达1.74米,比他的身高还要高出2厘米!这1.74米高的手稿,全是由他一笔一笔写就的、一个字一个字码成的。写作期间,因为伏案久坐,这位1.72米的作者患上了颈椎病,曾经无数次地贴膏药、看医生,他的超乎寻常的付出终于换来图书的畅销佳绩,给他的人生涂上了艳丽的一笔。
2、请同学说说读后的感受。
预测:学生主体性学习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大致可以说出以下观点。(1)成功需要执着。(2)成功需要坚持。
(3)只有付出,才能成功。
3、教师追问:
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感受不一样呢?仅仅是因为读文章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节选的文章还差点什么吗?
学情预测:学生经过个体主体或集体主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这是一篇并不完整的文章,只有三则动人的故事,没有明确的观点。教师总结和过渡:
这篇文章缺少灵魂,老师说得对吗?学生回答“对”。不是老师说得对,而是同学们发现得对。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尤其议论文,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4、教师补出被删去的文章题目和表明作者观点的文字。
学生齐读并体会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付出”,才能“杰出”。
5、看下面的材料,你能判断那一句是观点吗?
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十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深夜。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吗?
明确:会发生“勤能补拙”与“惜时如金”的两派观点的情况。观点提出后的材料并不是来证明观点的。所以议论文的观点鲜明,首先必须要作者对观点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勤能补拙的关键是勤、拙二字,居里夫人是勤的,但她并不拙,对观点似是而非的认识,是导致观点模糊的原因之一。
三、议论文的观点的提炼有三个要求:正确、新颖、深刻。
1、如何使观点正确呢?
(1)要分析题目中所关联的事物的特征和性质 如:金字塔给我们的启示(2)要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 如:树木·森林·气候 训练:
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请以这句话为论题提炼出一个论点。
2、如何使观点新颖呢?
(1)换一个角度(多向思维)如:滥竽充数
(2)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如:论“牵牛花”
3、如何使观点深刻呢?
如:走在大街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关减肥瘦身的广告,确实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有必要清除身体中过多的脂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在这个喧嚣的文化迷乱的时代,各种价值取向低俗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不断泛滥,这种“精神脂肪”的堆积也在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更有必要关注这种“精神脂肪”的危害。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得 2 很好:“物质的脂肪臃肿着我们的身体,精神的脂肪锈蚀着我们的灵魂。”
请以“精神的脂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照例文,见讲义。)
四、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分论点的一些方法
1、一般法
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示例1:中心论点:应当学好语文。
分论点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分论点二: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怎样学好语文)
2、分解法
(1)并列分解“是什么”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中心论点:做人要有责任心(对中学生来讲)分论点一:首先要担起家庭责任 分论点二:还要担起社会责任
又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二是就其外延而述。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2)并列分解“为什么”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
如中心论点:中学生要参加家务劳动
分论点一: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 ; 分论点二: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分论点三: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又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3)并列分解“怎么样”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分论点一: 首先要承认困难.分论点二: 其次是不怕困难.分论点三: 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3 又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4)辩证分解法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分解。如中心论点:正确对待嫉妒心。
分论点一:妒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分论点二:妒嫉心也可以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分论点三: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3、对比法
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如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分论点一: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分论点二: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训练学生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
1、引用名言提出文章观点。
06江苏高考作文《人与路》开头鉴赏:分析这个开头是怎样一步步进行引出观点的? ①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②人生在世,总是踏着前人的脚步,仿效学习的过程。但我以为遵循别人走过的路,便会走向平庸,甚而走向灭亡。
③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出真我的风采。走前人留下的路,是为了收获一份经验,一份感悟,走自己的路,则是为了收获一份成功,一种回报。
(1)观点在哪里?
(2)①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你能归纳出引用名言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吗? 学情预测:
观点是第③,①是引用了名言,②是分析了名言。因此方法是:引用名言,分析名言,联系名言与文章观点的关系导入文章观点。
练习:请引用清代袁枚名言“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写出文题《人与路》观点为“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的开头。
学生答案进行比较辨析。
答案
1、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让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吧,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天空。
答案
2、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古人的思想、法度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在生命旅途中做别人的克隆版,别人的替身往往只是可悲的影子,再也找不到自己。
学情预测:
学生回答:第一个答案提出了文章的观点,但缺少对名言的分析。第二个答案分析了名言,但缺少文章观点的提出。
修改意见:(同学黑板书写)。
教师总结归纳:二合一即可。(参考如下)
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古人的思想、法度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在生命旅途中做别人的克隆版,别人的替身往往只是可悲的影子,再也找不到自己。
让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吧,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天空。
2、对比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什么叫对比开头法?对比开头法,是把两个相对和相发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情形并举出来,从而肯定一方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营垒分明,气势旺盛。
尝试练习1:文题《在逆境中奋起》
雏鹰:在猛烈的风雨中冲向天空,因此它炼就了丰满的羽翼。麻雀:在暴雨来临时躲进屋檐下,因此它注定寄人篱下。
同样,我们如果回避逆境,选择坦途,我们也将一事无成;我们只有在逆境中奋起,勇于拼搏,才能搏出精彩人生。
3、类比排比句式引出观点法。
类比(排比句式)引出观点法: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由物及人或由事及理进行推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其操作过程是先找准事物与人或事物与道理的类比点,然后选准事物用排比句式表述出来。再由此推出观点。
注意点:(1)选准事物(观察仔细,选择新颖鲜明的事物),叙述清楚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2)注意事物与观点的密切联系。
尝试练习:文题:《素质和诱惑》
鱼儿没有拒绝食饵的诱惑,葬送于吊有美食的钩上; 熊没有拒绝美味的诱惑,失足于猎人布下的陷阱; 寒号鸟没有拒绝安逸的诱惑,终归冻死在石缝中;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对种种诱惑,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会拒绝诱惑。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根据下列作文题的要求,拟定论点与分论点。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以“茧”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提示】无论把“作茧”和“钻破”比作什么,都一定要和“人生”有关。
2、请给下面的命题作文提炼论点与分论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拥有众多的观众,其内容多为人们平常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人们喜欢它,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的假话太多了。
请以“实话实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第三篇:议论文英语作文一
高中英语作文期末复习──议论文写作模板
一、正反观点式议论文万能句(对比观点型)
作文框架模版
给出观点——正反观点二选一(有的人认为,有的人认为,你的观点)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______(作文题目)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hot topic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开头一般题目给出)The majority think that________(观点一).First of all,________(原因一).Furthermore, ________(原因二).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________(观点一).People,however,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Some people hold the view that________(观点二).On the one hand,________(原因一).On the other hand,________(原因二).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________(观点二)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观点一或二.It is not only because ________(原因一), but also because ________.(原因二)It's high time that________.(喊口号)Only in this way eventually can we ________(支持这一观点的结果)
模版译文:
有一个广泛引起关注的问题________。但众所周知有关这个热点话题的观点因人而异。绝大多数人认为________。首先,________。而且,________。因此不言而喻________。然而在这个话题上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人持有的观点是________。一方面,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因此,毫无疑问________。
就我而言,我强烈支持________的观点。不仅因为________,还因为________。该是________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________。
二、“A或者B”类议论文万能句:(说明利弊型)作文框架模版:说明某一事物的优缺点及自己的看法
Nowadays many people prefer A because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Generally speaking, its advantages can be seen as follows.First of all ,________(A的优点之一).Moreover,________(A的优点之二).Besides ,________(A的优点之三)But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also apparent.One of the important disadvantages is that ________(A的第一个缺点).To make matters worse, ________(A的第二个缺点).
Through above analyses, I believe that the positive aspects overweigh the negative ones.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________(我的看法).
或者(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A, we should take it reasonably and do it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we are in.Only by this way,(对前景的预测).
模版译文:
现如今很多人更喜欢A,因为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他的优点如下。首先________。而且,________。除此之外,________。但凡事都有利有弊,消极的一面也是很明显的。最重要的缺点是________。更糟糕的是________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积极的一面胜过消极的一面。因此,我更喜欢________。
三、观点论述类议论文万能句:(现象说明型)作文框架模版
现象说明型:说明某一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自己的看法
Nowaday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________(某种现象)in ________(某种场合).It is estimated that________(相关数据).Why have there been so many ________(某种现象)? Maybe the reason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To begin with, ________(原因一).Besides,(原因二).Last but not least, ________(原因三).Personally, the main cause of ________(某种现象)is due to ________(最主要原因).It is high time that something were done upon it.For one thing,________(解决办法一).For another, ________(解决办法二).All these measures will certainly reduce the amount of ________(某种现象).模版译文:
现如今在________(某种场合)有越来越多的________。(某种现象)据统计,________。为神马有如此多的________?也许原因如下。首先,________。除此之外,________。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________。
我认为,引起________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是时候采取些措施了。一方面,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所有这些措施都将会解决________。
阐述主题型:要求从一句话或一个主题出发,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论述.
四、“How to”类议论文万能句:(问题解决型)作文框架模版
模版①要求考生列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问题现状 2.怎样解决(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In recent days, we have to face a problem________A, which , surprisingly ,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First of all, ________(说明A的现状).Secondly, ________(举例进一步说明现状)
Confronted with A, 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For one thing,________(解决方法一).For another, ________(解决方法二).Finally, ________解决方法三).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________(我的解决方法).Consequently, I’m confident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waiting us because ________(带来的好处).模版译文:
现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________A,这个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首先,________。其次,________。
面对A,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处境。一方面,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最后,________。
就我而言,我认为________。因此,我相信一个崭新的未来正在等待着我们,因为________。图表作文写作万能句(图表分析型)(常给出折线图、饼状图、条形、扇形等统计图)描写图表变化趋势的词:(建议使用斜体加横线的词,个人认为比较形象)
上升:increase / rise / go up / rocket(迅速增加)下降:decrease / reduce / come down/ decline 快:quickly / rapidly / sharply / dramatically 慢:slowly / gradually 作文框架模版
As is shown/indicated/illustrated by the figure/percentage in the table(graph/ picture /pie /chart), ________(作文的议题)has been on rise(increases /drop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dramatically/steadily rising/decreasing from_% in _年_ to _%_ in _年_.From the sharp /marked decline/ rise in the chart,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________(现象总结)There are at least two good reasons accounting for________(总结的现象).On the one hand, ____.On the other hand, ________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________.In addition, __ is responsible for ________.(Maybe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show ______.Bu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above mentioned reasons are commonly convincing.)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 hold the view that _______.It's high time that________.(喊口号)Only in this way can ________(支持这一观点的结果)
模版译文:
正如图表所展示的那样,________一直在增长。从图表中飞速的增长,不言而喻________。至少有两个原因来解释________。一方面,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除此之外,________是________的原由.就我而言,我持有________的观点.该是________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________。
第四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
第12练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
[训练目的]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提出正确深刻的观点,加以论述。[复习指导]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要做到观点鲜明,首先必须对题目(或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讨论这个问题,别人有哪些不同的意见,其观点有什么异同。作者应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切忌人云亦云,毫无主见。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能对老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择师的标准等提出独到的见解,是因为他对从师求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他人的认识和做法也作了深入分析。
要做到观点鲜明,还必须在行文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劝学(节选)》
在提出观点之后,先通过一组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品性的养成具有决定作用,然后又通过几个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能力的提高所具有的意义,接着又通过几组比喻和对比论述了对于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通篇紧扣住“学习”这个话题和“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毫不旁逸斜出。
清晰地表达也很重要,应该努力做到用语恰当,扼要简明,明白易懂。一般情况,最好能用一个简要的句子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把它放在开头、结尾等比较重要的位置,以使读者容易把握。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观点表达的形象和含蓄,但形象不是虚无,含蓄不是含混。形象含蓄的前提是能够让读者把握文章的观点,如果让人难以领会,不知所云,即使话说得很漂亮,也不能达到自己思想的目的,更不能使自己的观点鲜明起来。
[典题探究](2006•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试题解读] 试题列出“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这是一种必要的提示,为考生把握题意提供了帮助。写好这篇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如义气是人性良知的体现,是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中华的民族魂;哥们义气要不得。当然也可把二者(甚至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比如谈既要树立坚定的志向,做到“意气风发”,勇往直前,又不能“意气用事”,偏激任性地待人处世)。
[范文引路]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激烈„„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一个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与日月齐辉之才,理想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淋身,但他仍意气风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
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近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千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老者坚毅神情;千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一根汉节,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她的领舞者——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登上艺术的巅峰?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了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例文评析] 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有两大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文体准确入格。题目规定只能写“议论文”;是为了纠正学生因长期写作话题作文而出现的“文体淡化”问题,以考试为导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写法。文体要求看视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一项重要标准,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二是文章观点鲜明——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文章由伟人的诗词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事例横贯古今,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作文训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是没空看书啊!” 节假日,在上海的书城,人山人海,人们把看书、逛书城作为一种时尚的消遣。地上坐着的是人,书架旁倚靠的是人,楼梯两侧站立着的还是人。
今年春节申城的书籍销售量惊人地上升,特别是以往是教辅类书籍遥遥挂帅,而今年则是以文化类书籍一路领跑。
根据以上的材料,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加以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要不要读书,二、如何读书,三,读何书。不管从何种角度写,都有个鲜明的观点,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佳作赏析]
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奔腾着弄潮的畅想,书海无涯。人生无书,则如干涸江流,如枯裂田亩,黯然失色。人生不可无书。
书,使人拓宽视野。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如是说。翻开黄仁宇的历史著作《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眼前豁然一亮。面对悠悠中国史,原来还有这样的问题值得探讨,原来看待问题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历来被视为彻底的亡国昏君的杨广,在关于其《隋炀帝》一文中,得到了更客观的分析。我看见他华美文笔,看见他胸襟不凡;见其少为元帅平定江南;亦见其最终逃避现实,众叛亲离。拍案叫绝的,不仅是黄仁宇对于历史人物进行思想性格心理分析,更是其开阔的“大中国历史”的视野。将隋视为第二帝国的开端,关注其以自耕农为社会模式兴起,关注其以管理中层虚弱架构衰弱。书,愈读愈感到眼界的开阔与内心的充实,愈读愈感到需要思考与解答的愈多。
书,教人修养身心。
一页心香,掩卷沉思,读书让心灵得到涵养,读书让头脑得到点拨,读书让眼神更为坚定。读诸子百家,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明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孙犁“诗体小说”,心弦为荷花淀的村民,为阜平山地的农民而震动。那朴实的善良、生活的希望、艰辛的幸福的强烈感染沁人心脾。读海明威《老人与海》,那人性的坚毅与执著给心以勇气。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
书,为人指明前程。
当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翻开书常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书中,听先哲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每每在黑夜中回想起这句话,烟涛微茫的前方仿佛又清晰了几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启发蒙昧,拓宽视野,驱赶黑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应是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孤寂时,与伏尔泰一同体会“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觉得我们找到一个朋友;当再读这本书时,仿佛又与老友重逢”。忏悔时,与雨果共同感受“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迷茫时,与培根共同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书相约,生命无限充实;与书相约,社会百家争鸣;与书相约,人类勇往直前。
【简评】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文章开头即鲜明地提出观点“人生不可无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章以层进式的结构框架,论述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由浅人深,富有深意。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论据资料,既富有新鲜性,又富有时代感。语言流畅,整句的使用自然舒畅,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第五篇:议论文写作指导一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学生版)
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概念清晰,观点明确
主备人:毛伟
一、《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摘录
【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特别说明】阅卷时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①看“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青春不朽”或者“不朽青春”为题,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青春”之上,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精神青春”的特质,如“靓丽”、“朝气”、“纯真”、“冲动”、“张扬”、“青涩”、“梦想”、“好奇”等相关特质。如果全文没有关于“青春”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则视为概念模糊、判断失当处理。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
②看是否“讲道理”。重点判断是否对“精神青春”、“所以不朽”或“怎样不朽”进行分析和论证,是否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凡能够在分析与论述中得出“不朽的是沉淀在人类心灵中不会消失的东西,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来之于心也存之于心的东西”之类的结论,应该视为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在常识、常理范围内有分析,有议论层次,说理有一定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陈旧,止于浅表,论证分析比较简单,虽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如果仅仅是“青春不朽”的整体打包,或者堆砌熟知的事例故事,原则上判为“五类卷”。
③对于把“青春”理解成一种“记忆”,或者通过“校园青春记忆”等故事进行演绎,务必请关注其“青春记忆”是否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甚至薪火相传。如是,可视为切题;否则,视为偏离题意。
【老师提醒】
议论文的要旨是表述你的观点,首先要把你、论述对象说得准确、透彻、到位,其次是清晰明白地表明你自己对对象的观点。注意是你的观点,你的结论,不仅要有你的观点,还得对你的观点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说清楚你为什么有这种观点,怎么才能达到你说的观点,不是简单复述材料中的话,这也就是细则中说的“整体打包”。
二、范文赏读
请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划出表达作者对概念的界定、观点的明确以及对观点的具体分析的文句,说说他们对青春的理解是什么,他们所说的青春不朽是什么,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有一种青春,可以不朽
有一种青春,是拜伦《我愿永远做个孩子》中奔跑于山头溪上的火样青春,这样的青春,可以不朽;有另外一种青春,是萧伯纳所言“只有年轻的时候拥有青春”的可悲青春,这样的青春,注定腐朽。
为何不做一个常怀青春之心的人?用心灵的不朽抵抗生命的垂老矣。即使行将就木,青春如此不朽,风景依旧如故。
如果说青丝红颜是外表青春的声势,那么心灵之中的青春则恰若沦为异数的一树好花,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命深度,引领我们迎接苦难,跨越挫折,走向心灵的福地。季羡林谈起他的好友吴组缃说:“那个戴着儿童遮阳帽的老人,坐在湖畔树下,静赏湖光日影。”其实,吴组缃的青春早已腐朽,岁月悠悠,红尘素居,落尽了发间的青黛,鹤发鸡皮,光阴无情地刻下了烙印。然而,他的岁月却也不朽,因他心之青春。在那段黑暗青春,住牛棚,受打压,物资匮乏,他也能笑谈“笋干长寿论”。捱过苦难岁月的吴组缃用心灵的青春谱写人生一曲赞歌——心灵的青春可以作为困难的抵御存在。
这样一种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澄清心怀的力量,恰似静水流深,波澜不起之间人生却得到了满足与升华,甚而为世人带去青春的雨露润泽与内心的激荡起伏。东山魁夷曾言,风景是每个人的心中所愿。怀有一颗青春之心去看待世界对待世人,世间也将弥漫青春的三昧。大师丰子恺就曾作《护生画集》感化世人,不仅将自己的青春之心剖于人前,更将世人一同带入到对自然对生命的永恒思考中去。这样的青春,怎会衰朽,这样的青春注定为世界带来一场春风化雨。的确,“岁岁年年人不同”,有的人一辈子侘傺无聊,少年子弟江湖老,青春便已矣。然而,有的人,却常怀一颗赤子之心,“白眼看他世上人”。以最青春的姿态拥抱生命。青春是否朽矣,不在水不在山,亦不在人情反覆间,而在你心。
那么,何必要做阿多尼斯诗中那个妄图留住青春的人,做自己内心的不老顽童不更妙哉吗? 其实,有一种青春,可以不朽。
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 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三、方法指导:从不是什么说起,厘清概念
要把论述对象说得准确、透彻、到位,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辨析邻近的、相关的概念之间的差异。把论述对象“不是什么”说清楚了,那么它“是什么”也就水到渠成地凸显出来了。
例如“说‘坚韧’” 一题,要把题目中的核心概念“坚韧”说清楚,就可以从“坚韧”“不是什么”说起。坚韧,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式的脆,不是“宁折不弯,视死如归”式的刚;而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为了达到目的,有时甚至可以以退为进的一种精神。它不是松树,而是小草;不是朱自清,而是鲁迅;不是彭德怀,而是邓小平。
从“不是什么”说起,对写好高考作文尤有意义,因为在考场上不可能借助工具书对有关概念做出非常规范的解释,这时候,愈说清楚“不是什么”,就愈接近“是什么”。
【范文欣赏】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是如何从不是入手将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说清楚的。
绿色生活
习惯了绿色丛林生活的人类先祖,当他们的双手舍弃了树枝而抓起了犁与锹时,火之血红和烟之浓黑便占据了子孙后代的双眼。如今,尽管我们褪去了原始的皮毛,我们却要再次唤醒那绿色的记忆,追寻绿色的生活!
绿色生活,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倒退,并不标志着人类的返祖。也许蒸汽机的轰鸣象征进步,也许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林立的烟囱象征进步,也许第一列火车象征进步,也许第一艘载人飞船象征进步,但这种种“进步”,都以机器轮轴的刺耳磨擦声使我们与人类的本性渐行渐远!人是生命,生命需要绿色;草地,赐予我们疲惫时栖息的柔床;绿树,赐予我们焦躁时定神的荫凉……人类即使穿上最先进的科技铠甲,其心灵依然在渴望畅快的呼吸和绿意的抚慰。当我们的双脚离那湿润的土地越来越远时,绿色的生活之梦,是我们揖别压抑与烦扰的唯一良方。
绿色生活,不必要如鲁宾逊般地浪迹荒岛,也不必如陶渊明似地逃离都市樊笼。诚然,人们喜欢鲁氏、陶氏的“绿色”,毕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佳境是大家都向往的。然而,人类文明既然脱离了原始丛林进入了城市,我们就不可能逆转潮流使现有文明倒退。我们需要的,仅是一颗“绿色”的心。我们无法“花间一壶酒”,却也能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时静心凝望。我们无法“踏花马蹄香”,却也能如季羡林般地养花弄草,以尺寸之绿装点生活,滋润心灵。晨起开窗,应记得领略那初醒柳叶的娇嫩;车行半路,莫忘向两侧梧桐颔首致意;夜晚闭户,也请留一扇窗让月光把桂影投入家中。于是,无需逃往野外,我们也能拥有一点绿色,一份自由舒畅的心绪……
绿色的生活,已不仅仅是还自然一个原貌,还地球一分安宁,它更是人类心灵的特殊的自我救赎。当周围尽是陌生的身影,当路口车流让你迷茫,当城市高楼遮住了清晨的霞光,绿色生活就成了解除心灵桎梏的“救命稻草”。当人们意识到应有自由、宁静灵魂,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地去保护身边来之不易的绿色。污浊的心灵,向往的只是臭水沟!当人们倡导绿色生活时,莫忘记绿色之芽应该从心田萌发。心中有绿芽,世界才有盎然绿意!
我们同于先祖,只有在绿色自然中才能生息。我们又不同于先祖,当下生活逼我们追寻身边的绿,更追寻心田中的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翠水碧,绿意无垠。为滚滚红尘添绿色,是正视生命的本质,必能享智者之乐,得仁者之寿!
四、作文训练:请以“控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