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沪科版七上5.2《数据的整理》word教案.doc
课题:5.2数据的整理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入手,给出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方面数据,通过对同一组数据用不同统计图描述的比较与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明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通过比较,认识三种统计图,能够根据需要选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或扇形图描述数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能力
3.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重点掌握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认识,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难点:用扇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七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厘米)王 英 130 吴小平141 孙淑慧 138 王 华 140 王 玲 152
姓名 身高(厘米)吴小芳 154 吴娟娟 131 何伟芳 137 刘 阳 134 张 红 142 „„
1.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2.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七年级一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厘米)记录 人数 百分率 130~134 正正正 17 34% 135~139 正 8 16% 140~144 正正 14 28% 145~149 正 一 6 12% 150~154 正 5 10%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学生仔细阅读统计表,充分讨论,选择描述每个调查项目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合作交流与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处理后面“思考”中三个问题时水到渠成,使学生明白同样的数据有时可以选用多种统计图来描述。
(二)学习新课.
课本第142页交流思考(师生互动)
1.扇形是在圆中,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
2.这两条半径所夹的角叫扇形的中心角
(扇形的中心角=360X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3.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比例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学校要订购校服,校服从小到大有5个号码。
(1)根据上面身高数据,按下表的分组统计各组人数,并计算频率。
身高分组/cm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人数/名(2)绘制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3)对订购各号码校服的数量或频率提出你的建议 0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布置作业.
什么是扇形?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
五、课后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144页 练习第1题 选做题:课本第144页 练习第2题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
5.2数据的整理
1.扇形是在圆中,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
2.这两条半径所夹的角叫扇形的中心角(扇形的中心角=360 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3.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比例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www.edudown.net),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第二篇:5.2 力的描述 沪科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福州家教(www.xiexiebang.com)和厦门家教(www.xiexiebang.com)版本所有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体验或听、看,对力的三要素形成初步认识;感悟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在交流讨论中初步养成勇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尊重他人见解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三要素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用具 三角板,弹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演示实验: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先后弯一根弹簧 请同学们思考: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会根据两名同学对弹力棒的弯曲程度,很容易得出与力的大小有关。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效果呢?
二.进行新课
1、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2)力的方向
师: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我们向上提一个木箱,必须向上用力才能将木箱提起来。如果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它,只能使它沿水平方向开始运动。我们观看足球比赛,运动员射门时把球踢偏了,原因是踢球时用力的方向没能控制好。打排球时把球扣出界外也是用力的方向不妥。
可见,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效果。(3)力的作用点
教师:大家注意看所有的门窗的把手都安装在离门轴较远的位置,这样开关门窗比较方便。如果将门窗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近的地方,开关门窗就很费力。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教师: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所谓力的三要素,意思是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两个力,它们的三个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的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例如,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力作用在尺的中点,向上用足够大的力就可以把尺子平稳地拿起来。如果用同样大的力,力的作用点在尺的一端,尽管力的方向向上,只能把尺的一端提高,尺子是倾斜的。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力的特征,我们认识一个力,只有认识了力的三个要素才算认识得清楚、全面了。
2、力的单位 福州家教(www.xiexiebang.com)和厦门家教(www.xiexiebang.com)版本所有
教师: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非常大。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教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初中阶段暂时不能讨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够了。
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
可让学生感受一下。让学生结合课本83页图5—10,感受一些力的大小。
3、力的示意图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分析才能认识力的存在。科学概念是抽象的。为了使抽象的概念便于理解、表述和交流,人们常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图样或模型去表现它们。
在物理上,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借助画图的方法把力表示出来。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它便是抽象的力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表现方法。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比较粗略的表示物体受力的方法,线段的长短不做严格的要求,长度适中即可,力的大小是否标出也不做要求。学生练习:课本84页第4题
三、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以及学生谈谈体会。
四、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84页1、2、3 2.补充:(1)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向左的50N的推力,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2)用沿斜面的力推物体,力的大小是10N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推力F。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3、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描述力
教学后记
第三篇:命题与证明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14.2《命题与证明》学习导航
命题与证明涉及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以后复杂图形研究的重要基础.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命题与证明逐步渗透了推理论证的格式,并介绍了命题的结构和证明的步骤,所以命题与证明也是推理论证的入门阶段,命题与证明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关系到今后几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一、知识点回顾
1.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的含义.
(1)定义是揭示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征的句子.
(2)命题:可以判断是正确或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
其中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种命题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4)公理:如果—个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公理.
(5)如果一个命题可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定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
注意:定理是正确的命题,但正确的命题不一定是定理.
2.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四者都是句子,都可以判断真假,即定义、公理和定理也是命题,不同的是定义、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只不过公理是最原始的依据,而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因而它不一定能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3.证明
(1)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已经被确认的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2)证明真命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②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并注明依据.
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学必具备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有大量的证明问题;另一方面它还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第四篇:沪科版九年级上物理教学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九(6)班物理教育教学
工 作 计 划
新学年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开始,为了更好地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任务,使学生尽可能地多学到知识,成绩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拟定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沪科版九年级上物理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构成:
九(6)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女生27人,留守学生18人。
优生名单: 学困名名单:
2、成绩分析:从上学年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较差,物理成绩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二是对物理计算题也还没有入门。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期工作的重点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如果能突破这两个问题,那么学生的物理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3、学生思想状况: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总析: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
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章 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液化和汽化
内能与热机 比热容;内燃机;热机效率 比热容和热机效率的计算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电路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 并联电路、电流、电压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 电阻和变阻器;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变阻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功率;测量电功率 测量电功率
三、工作目标
(1)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40分,及格人数10人,及格率17%,优生人数2人,优秀率3%,工作计划《沪科版九年级上物理教学计划》。
(2)学生素质:通过一学期努力教学与辅导,让更多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使动手动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构建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育教学方法与措施
1、科学地布置作业,尽量减少重复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益。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采用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作业相接合的方式,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3、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4、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5、书本为主、实验为辅进行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6、以自学探讨为主、讲授为辅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7、运用实验或实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等。
8、更新评价观念,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及课时分配(见下表)周数 日期 单元 内 容 课时 8.15-8.21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动员入学、发书,检查作业、养成教育
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3课时 8.22-8.28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3课时 第1周 8.29-9.4 复习本章、单元检测,评讲试卷 3课时 第2周 9.5-9.11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 物质的比热容 3课时 第3周 9.12-9.18 第三节 内燃机
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3课时 第4周 9.19-9.25 复习检测 讲评 3课时 第5周 9.26-10.2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3课时 第6周 10.3-10.9 国庆节放假 第7周 10.10-10.16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复习巩固本节 3课时 第8周 10.17-10.23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 测量电压 3课时 第9周 10.24-10.30 复习检测 讲评 3课时 第10周 10.31-11.6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3课时 第11周 11.7-11.13 期中测试 3课时 第12周 11.14-11.20 期中小结 讲评 3课时 第13周 11.21-11.27 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课时 第14周 11.28-12.4 第五节 家庭用电
复习检测 讲评 3课时 第15周 12.5-12.11 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 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二节 电流做功的快慢 3课时 第16周 12.12-12.18 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 3课时 第17周 12.19-12.25 复习检测 讲评 3课时 第18周 12.26-1.1 期末总复习6课时 第19周 1.2-1.8 第20周 1.9-1.15 期末考试 以上计划在教学时可能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第五篇:沪科版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沪科版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十八里中心中学学 卢亚娟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进入初中已经两年了,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些同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一些后进生简单的知识不能掌握,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少部分的学生已经出现厌学情绪。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显现,上课的难度在逐渐加大,课堂会出现混乱和沉寂的现象。这对九年级的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用函数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和思想,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章节):
重点内容: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内容:二次函数的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和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 3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附:教学进度表 8月29日 9月2日 预备周 2 9月5日 9月9日 22.1-_22.2 9月12日 9月16日 22.3
49月19日 9月23日 22.3-22.4 9月26日 9月30日 22.5-22.5 10月3日 10月7日 国庆放假 7 10月10日 10月14日 22.6 10月17日 10月21日 章复习与测试
10月24日 10月28日 23.1 10月31日 11月4日 23.2
期中教学检查 11 11月7日 11月11日 23.3 12 11月14日 11月18日 23.4-23.5 11月21日 11月25日 章复习与测试 14 11月28日 12月2日 24.1-2 12月5日 12月9日 24.3
/ 3 12月12日 12月16日
24章复习与测试 17 12月19日 12月23日 期末复习18 12月26日 12月30日 期末复习19 1月2日 1月6日 期末复习1月9日 1月13日 期末考试 1月16日 1月20日
寒假开始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