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赏识教育与后进生的转化
谈赏识教育与后进生的转化
化州市长岐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陆波
赏识教育是家庭教育专家周弘先生培养聋女周婷婷二十多年用心血熬出来的成功经验。对后进生的转化,可否也能使用‚赏识教育‛呢?经过我亲身的实践,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可以。并且我觉得它是一条很好的教育后进生的办法。下面谈谈我对后进生采用赏识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尊重后进生的人格,保护其自尊心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后进生的自尊心比一般学生都要脆弱,而且敏感别人对他是否尊重。他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老师的微笑、爱抚,他都会感到莫大的荣耀。对待后进生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和其他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相反,如果你为了尊严,对犯了错误的后进生采用侮辱其人格尊严的方式,讽刺挖苦他,把他骂个狗血淋头,会导致学生产生怨恨,他又怎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的,应该受到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当众宣布,应该让儿童表现出克服自己缺点的内在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
对待后进生的一些‚小问题‛,我从不板起面孔训斥,只是‚晓
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曾教过一个特别淘气的学生,他上课什么也不听,专爱捣乱,课后不做作业。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想找他认真谈谈。一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了三个小时,大到国家利益,小到父母的希望,所有的道理我都讲了。回去以后他真的改变了,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其他老师都说他真的换了个人。我为此自豪,还在学期总结会上讲了这个例子。之后他考上了大学。一天,我收到他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很感谢我那次找他谈话,但出乎我的意料,他说:‚陆老师其实你那天讲的大道理我一句也没听进去,但我一进你办公室,你就搬了张椅子给我,请我坐下和我谈话的时候,你态度和蔼,一直笑眯眯的。我是个淘气的学生,每次老师找我谈话,都让我站在他面前,而且表情严肃、态度严厉。只有你,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很耐心,不像平时老师训学生,倒像和朋友聊天。说真的,老师,我真的没听进你说的是什么,但我当时一直在想,老师对我这么好,这么尊重我,我绝不能让老师失望。所以从那天以后,我就很努力学习,你笑眯眯的表情和你给我搬椅子的举动一直是我学习的动力。‛这件事真让我很吃惊,这是我从没想到的。这就是被尊重的力量,赏识教育的结果。
二、捕捉闪光点,树立其信心
正如周弘先生所说:‚挑毛病,逼出坏孩子,找光明,唤醒好孩子。‛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后进生当然也不例外。不要把后进生看得一无是处,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而是不仅看到他
们‚黑暗‛的一面,更看到他们‚闪光‛的一面,满腔热情地扶持它,发扬它,并给予充分的信任。要知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个性格怪僻的差生小王,从小娇生惯养,行为散漫,经常迟到,作业马虎应付。打骂、戏弄同学也是家常便饭。一开始我对他耐心,诚挚地做思想工作,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表面看他比以前老实了,但经我‚暗访‛,才发现他的‚恶心‛并没有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很喜欢画画。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来。他以为又是谁告状。一脸怒气。我问:‚听说你喜欢画画?‛他傲慢地回答:‚不大会。‛我想:不大会,还挺谦虚呢。‚把你的画给我看看,可以吧?‛他更是不高兴,但为了尽早离开这个‚伤心‛的办公室,他不大情愿地拿出一本精致的小画本。啊!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他用诧异的眼神打量着我,嘴里嘀咕着什么。‚这些动物和花草树林描绘得多漂亮!能谈谈你的体会吗?愿意把你的方法教给同学们吗?……‛他一个劲儿地点头。‚从今天起,老师任命你为我们班第二课堂的‘小老师’和宣传委员。相信你能做好的。‛从那以后,他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帮助、指导同学练习画画;同学们也利用休息时间和他一起温习功课,帮他补缺补漏,使他慢慢克服了厌学情绪,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爱。并且,我把班级的墙报工作让他去干,让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了点滴的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当他尝到
胜利的喜悦时,就更加坚定了上进的信心。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学期末获得了进步奖,优秀班干奖章。
三、大胆批评,助其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扬为主,但对学生的错误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但应该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像‚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完蛋了‛,‚捡垃圾吧你‛……这样挖苦、讽刺的批评只会适得其反。批评的原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这是大胆批评的奥秘。我曾教过一位女学生,成绩不错,性格有些内向。有一次,学生向我反映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她在小卖部偷东西被抓到,有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当我把她找来,她就哭了,一个劲地求我不要告诉她家人,说知道错了,我说:‚你知道这多伤老师的心吗?像你这样的学生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你给老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其实她每看到想要的东西,心里就特别想得到,但是又没有钱,控制不住自己就会干出这样的事,过后也非常后悔、羞愧,这样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我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12岁的美国少年,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玻璃价值12美元。孩子的父亲说,既然是你踢碎的,你就赔,你没有钱,我借你,一年后还。在一年时间里,这个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擦皮鞋、送报纸等,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说:‚正是这件事让我懂得
了什么是责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对于她的交待给予了肯定,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以行动来改正,针对她的情况,建议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并决定让她当生活委员的助手,班上的收入与开支由他们共同管理。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账目清楚,收支分毫不差,她也再次得到了同学的信任,也没再犯类似的错误,她还偷偷地对我说,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钱去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快乐的一件事,她也从以前小偷小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赏识教育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犯了错误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还是好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能健康成长。
四、寄予期望,激励其前进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专门研究了教师对学生成绩期望的效果。他在一个年级中随机抽出了20%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期待对象,要教师深信这些学生是有前途的。一年后,凡是被教师所期望的学生全部提高了学习成绩。这就说明:当教师对学生寄予了期望时,他会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给予关心和肯定,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和信赖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样,教师看死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也就会受到轻视和训斥,学生也就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千万恶性循环。对后进生给予足够的信任,给予适当的期望,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是转化后进生的又一法定。
周弘先生说:‚要对孩子多竖大拇指。‛‚父母应是孩子在跑道上赛跑的喝彩者,啦啦队员。‛其实这就是给予期望与鼓励。对待后进生我坚持以‚低起点、低要求、低标准、高评价‛为原则,只要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加以大力表扬,并随机提出进一步的期望。我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对后进生绝不说‚不行‛、‚不能‛、‚你没希望了‛、‚你不可救药了‛等否定字眼,取而代之的是‚你真行‛、‚太棒了‛等字眼。《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珍尼〃沃斯说:‚教师首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鼓励成功,则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是灵丹妙药。‛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而艰辛的。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因材施教。但是赏识教育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是每个人都适合的一条教育方法。只要运用得当,会得到令你意到的效果。让我们永远记住周弘老师的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你的学生,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常常竖起你的大拇指吧!
二OO九年四月十日
第二篇:谈赏识教育与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转化
谈赏识教育与后进生的转化
由于目前不少人对职校存有偏见,把它视作无望继续普通教育之后的无奈选择,而职业学校为谋生存,招生时又不得不放宽条件,因此,现今职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后进生”,他们是学习、纪律、甚至道德等方面存在缺失的群体。如何使他们转变,成为可用之才,这是职校教育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而赏识教育法为转化后进生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以无限的爱心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不仅使女儿走出了无声的世界,而且成为一个能言善辩、思想健康的姑娘。20年来,这两个普通的生命,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他提出:赏识,可以理解为欣赏和认识,包含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等等。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以重塑孩子的自信,发现和发挥孩子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及心理特点
“后进生”一般是指在学习上或行为习惯上表现不佳的学生。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长平时溺爱有加,或教育方法粗暴简单造成的;有的是因家境不好,家务繁重,疏于管教造成的;也有不少是交友不慎造成的……一般来说,后进生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够,纪律松散,自制力差,自暴自弃,缺乏团队精神,他们的心理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但只要教育得当,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就能走近他们,理解他们,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成功地转化他们。
二、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1.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进步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看你会不会运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投入且充满自信,好胜心特别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兴趣班,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普通话比赛、篮球比赛、书法美术比赛、文艺演出、作文比赛等,让后进生也能有展现各种能力的机会与舞台,让他们也能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自身的潜能。在平时,对后进生要注意肯定与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这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可评论一下他们优美的书法、生动的图画,多对他们说“你能行”“你可以做到”“你做得真棒”等鼓励性语言。学生作业中错误较多,也应注意教育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进步,让学生在正面的肯定与成功的快乐中逐渐进步。
2.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无疑是对宽容最为生动的注释。而我要说:教师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故教育无比崇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的表现,若是优秀生,教师很容易对他宽容、谅解,给他机会,但对待“后进生”,教师未必能做到宽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而无法与学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讥笑,教师的挖苦,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教师没有技巧的批评,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更加封闭自己。相反,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有足够的耐心,能以宽容的态度处理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换取他们的信任,学生自会放下心理包袱,向我们打开心扉。
笔者有过这样一个体验:有一次公开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领导与教师,而这时一位平时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我看着他,只是平常地说了句:“虽然你迟到了,但看你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赶过来的,快去上课吧。”没想到这节课他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尔后,他经常主动找接触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快乐,而在他面前,我常常只是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他知道老师在乎他说的话,重视他的感受。明显地,他自信多了,也开朗了不少,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错误,是我们成功沟通的金钥匙。
3.让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竞争社会中,失败是正常的人生经历。“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的成绩总是在倒数十名内,座位也总是在角落里,我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是“灰色人物”,是“差生”,其实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成绩差点外,其他方面也挺不错的,性格开朗,球技也蛮高超,歌唱得也很棒,但无奈的成绩总让我抬不起头。显然,这位学生在学习面前畏惧了,教师肯定了他的优点,同时给他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教师在手工课上布置做一个小木凳,爱因斯坦交了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木凳,其中一条凳脚还做偏了。(后进生转化)教师失望地摇头问:“同学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爆发出一阵嘲笑,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挖苦说:“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差的凳子了。”爱因斯坦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大声地对教师说:“有,有的,还有比这更差的凳子,因为它是我第三次做的,比前两只还强呢。”说完这个故事后,教师问学生:“你说是什么使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的?”学生回答:“不怕失败的精神与自信。”教师对这位学生说:“对,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自信,让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你有信心赶上前面一名同学吗?”他充满信心,肯定地大声说:“行,我能行。”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只要他能努力地追赶前面一个人,每次进步一点,学习就会由难变易,就会变成一种快乐的追赶游戏。就如上楼梯一样,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终能上到楼顶。我们不能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更不能以他们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比掉的很可能是学生的自信,换回的却是学生的自卑。学生的表现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还是最后一名,这也是一种进步,我们也要表扬他,鼓励他。让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自己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定能重拾丢失的自信,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拥有正常健康的心态。
4.大胆批评,助其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扬为主,但对学生的错误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但应该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像“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完蛋了”“捡垃圾吧你”……这样挖苦、讽刺的批评只会适得其反。批评的原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这是大胆批评的奥秘。我曾教过一位女学生,成绩不错,性格有些内向。有一次,学生向我反映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她在小卖部偷东西被抓到,有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当我把她找来,她就哭了,一个劲地求我不要告诉她家人,说知道错了,我说:“你知道这多伤老师的心吗?像你这样的学生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你给老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其实她每看到想要的东西,心里就特别想得到,但是又没有钱,控制不住自己就会干出这样的事,过后也非常后悔、羞愧,这样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我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12岁的美国少年,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玻璃价值12美元。孩子的父亲说,既然是你踢碎的,你就赔,你没有钱,我借你,一年后还。在一年时间里,这个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擦皮鞋、送报纸等,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说:“正是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对于她的交待给予了肯定,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以行动来改正,针对她的情况,建议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并决定让她当生活委员的助手,班上的收入与开支由他们共同管理。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账目清楚,收支分毫不差,她也再次得到了同学的信任,也没再犯类似的错误,她还偷偷地对我说,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钱去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快乐的一件事,她也从以前小偷小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赏识教育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犯了错误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还是好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能健康成长。
转变后进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将失败变为成功并非易事,但只要有了爱,有了宽容,有了鼓励与认可,有了持之以恒与无限的耐心,后进生的心扉自会打开,他们的潜力也会发挥。
赏识你的学生,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常常竖起你的大拇指吧,这对学生来说或许是成长道路上的巨大动力。让我们永远记住周弘老师的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第三篇:后进生转化:用“赏识”教育激励后进生-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用“赏识”教育激励后进生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俗称“后进生”,有的下学习差、有的纪律差、有的兼而有之。虽然这些现象不是一时造成但我认为教师机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市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后进生转化的最好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教育后进生有了一些见解。
一、了解情况、改善师生关系
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他们,才能教育好他们。首先,有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特长、对人与事的态度等。其次,要了解学校和家庭对后进生的教育情况。教学活动是教师思维、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学习热忱。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投资,密切师生关系,对后进生多接触,常谈心,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记产生厌学的原因。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关心爱护他们,不讽刺挖苦他们,不恶语中伤。主动为他们查漏补缺,提高他们的记住知识水平,练习十多巡视,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的内存动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后进生学习兴趣不想优秀生那样浓厚,他们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苦差事而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要创设生动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进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算不上负担。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才参与学习的全国程,减少对学习内容的痛苦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
每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他们的闪光点是最佳的切入点,《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可服学生身上的缺点。(班主任)我们能否从后进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是做好他们工作的关键所在。发现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以便加温加油,让他燃起来,使他成为向好方向发展的转折点。有人说:“赞扬后进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他显著的劣迹更高明。”实乃至理名言。
四、加强学法指导,树立信心
对后进生不仅要授予知识,更要授予学习方法,这样学习兴趣才能持久的激发培养起来,从而成为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树立赶上先进的信心。老师对他们要抱有信心,用自己的信心去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感到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老师的信心和学生的自信心这个基础上的。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如果老师能洒出一片关爱之情,他们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四篇: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方法——“赏识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方法——“赏识教育法”
557801岑巩县新兴第二小学杨光平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上,这两者属学生内部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总是过分强调差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外部原因的反作用,从而忽略了后进生的可塑性和可转变性。
所谓后进生,无非是指那些纪律涣散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冷淡与歧视,缺少的是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进而破罐子破摔。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进步,也影响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则是摆在面前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赏识教育法”就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下面我就为谈谈自己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法”转化后进生的一些看法: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比较具有人性化的教育新理念,是很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充分合理利用此法实施教学管理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赏识教育法能从新找回信心和自尊心。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它是建立在“孩子人人都是可造之材”的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它是指教育者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 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 紧紧抓住被教育者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 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 让其在“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的特点是欣赏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和表扬。教师真诚地欣赏学生,能让学生从新找回信心和自尊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赏识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孩子激发内在动力,长处得到及时发扬、鼓励,可以使卑怯、不足等得到帮助和改进,从而树立自尊和自信,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后进生读书多年,长期后进,显然他们不缺少批评和指责,他们经常受到的是冷落、歧视,很少得到的是赠与和奖励,自尊心受到伤害,经常表现为自卑、自责和厌学,逆反心理强。他们比别人更渴望被尊重、被认同、被赏识,更需要得到帮助、理解和关怀。心理学家说:“人的心理有积极面,有消极面,强化这一面,另一面就会弱化。外界的语言、行为暗示会逐步内化为孩子的心理特征。”,“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只有当后进生被人爱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才有可能去产生实现自我的需要,才能不断地积极进取。因此,我们要对后进生多一些关怀和理想,多一些鼓励和表扬,把对他们的爱源源不断地注入他们的心灵,从而使后进生从心理这个源头上向好的一面转变过来。
二、合理运用赏识教育法促使后进生转化。
1、转变教育观念,相信孩子都是可造之材。
每个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必须树立“天生此人必有用”的这样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相信学生心里永远都有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的愿望。这是运用赏识教育法的最基本要求。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必须坚信每位学生都至少有两个自我在内心深处并存,尽管有的学生很气人,似乎是铁板一块,顽石一块,那也仅仅是似乎。实质上,没有矛盾,没有对立的头脑是不存在的。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后进学生心灵深处藏着的那个先进的自我;发现打架学生脑子背后躲着的那个不想打架的自我;发现自私学生偶尔表现出的关心别人的自我。发现了把他请出来,研究他受压抑的原因,帮助他成长起来,健壮起来,这样做看起来费点脑筋,其实是最省力气的方法,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确如此,学生不管好坏,他心里始终都有两面性。抓住了学生心理上的两个自我,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只看到后进生不好的一面,经常对他批评、斥责,久而久之,让他形成心里定势,他就真的不能先进了。
记得我教过的一位叫吴杰的学生,他从学前班起就是一位让人“头疼”的学生。吴杰他很好动,上课的时候基本不能控制自我,就像患有小儿“多动症”一样,下课时候还经常欺负同学,甚至还咬同学„„。
上一年级以后,我当上了吴杰的班主任,第一天上学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他课桌表层用小刀刻得稀烂。第二天上学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时把橡皮擦切成小块,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丢到别的同学脸上,影响别人上课。他几乎每天都会变着戏法给我制造“麻烦”。起初,我批评过他,教育过他,也和家长联系过多次,似乎这一切的举动对他都无济于事。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朗读课文特别有感情。我就试着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早读。可是,由于他在班上的历史表现实在太差了,根本无法号召同学,甚至有很多同学觉得他没资格当小老师。于是再一次打击了吴杰,使他之后行为变本加厉„„。
后来我想:要让吴杰“好”起来,必须让同学们改变对他的观念,重新接纳他。于是,我选了一节课进行朗颂比赛,邀请了其他班的几位老师参加,并提前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使同学们重新认可吴杰。果然,吴杰朗读很棒,评委老师们对吴杰的朗读评价很高,同时,还鼓励其他同学向吴杰学习。再加上我对吴杰的肯定,对同学们进行改观教育,同学们对吴杰的态度还真开始改变了,试着接受他当小老师领读。之后,吴杰再一次走上讲台领读,这次有同学们的配合,班里真可谓书声朗朗。吴杰开始改变了,同学们也渐渐地认同了他。从此,班里同学对他多了一个称呼——“吴老师”。
2、利用多种渠道,充分认识孩子。
要认识学生就是要了解、识别、懂得学生。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学生,才能从深层次上正确地理解和尊重他们,才不会出现盲目的关心或责备。赏识教育法的前提是,认识学生,包括认识学生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优缺点等等。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历史背景等复杂的因素,后进生尤其如此。老师必须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才能充分认识,也只有充分认识了学生的个体资料,才能正确的运用赏识教育法。比如平时可以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尤其是对后进生,在生活上做他们的好朋友,学会倾听和尊重从而走进学生心灵的殿堂。此外,还要多从科任老师那里经常地了解有关每个后进生的学习、生活、纪律作风等方面的信息。只有认识了后进生的方方面面,才能为以后的赏识打下基础。
3、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充分认识了学生以后,就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后进生闪光点入手, 以此作为与后进生谈心激励的中心, 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 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被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运用。
4、利用多种表扬方式来激励孩子。
时常赞扬后进生,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就能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 他们就会肯定自己,发现“我也行”, 进而树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 就会投身集体, 大胆地参与, 就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自勉自强、努力向上。教师表扬后进生时,不需选择环境,不论是在什么地方都行,因为表扬的话是谁都爱听的。表扬的时候加上一些体态的语言,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说,在集体面前宣布表扬的时候,要注视着表扬对象的眼睛,对着他慈祥地笑笑,给他点点头,会让他感到很温暖。个别表扬时不一定那么正式,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给他鼓鼓劲,或者向他竖起大拇指,他会非常兴奋。但是总体来说,不同的场合之下表扬的效果还是不太一样的。私下里的表扬会让人觉得温暖,对缓和师生间关系非常有效,是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之一;背后的表扬让学生惊喜,学生感觉这是真实可信的,会对教师心存感激;正式场合下的表扬则让学生有成就感,是学生期待和难忘的记忆,尤其是登台领奖,感受台下的掌声,那种幸福人人都向往。
总之,作为教师,发现后进生有哪怕是那么一丁点进步时,都不要吝惜你的表扬和赞美。即使有时候真的要批评后进生时,也要力求在批评的同时表扬他们,在指出他们的一点不足前,要先指出他和这一点不足相对应的长处。
5、要有耐心, 持之以恒。
后进学生普遍自控能力差,因此在转化过程中会屡屡出现反复。多数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 就开始失望了,怀疑学生的能力, 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降低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 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此时教师与其脱口而说“你又怎么怎么了”,还不如静下心来多挖掘挖掘学生性格、兴趣爱好方面,哪怕是非常微弱的一些“闪光点”,对这些“闪光点”加以充分肯定,不断强化。加以时日,学生的优点不断被强化,那
些缺点自然就会慢慢离他而去的。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萌生着美好思想道德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最后排挤掉已有缺点的杂草。”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 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6、要争取多方支持,发挥集体的力量。
后进生的转化,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依靠家庭、社会,班集体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合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孩子后进往往跟父母不懂得赏识孩子有关,所以家长必须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社会作为教育的大环境,也要努力营造一个赏识、激励孩子的社会氛围;当然,班集体的作用更是不能忽视的,同学要多发现后进生的优点,要让后进生融入到班集体当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只有把这几个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变。(作者简介:杨光平,男,汉族,文化程度:大专,毕业于贵州省师范大学,现在工作单位:岑巩县新兴第二小学)
各位尊敬的贵州教工的编委们:
您们好!您们辛苦了!
我是岑巩县新兴第二小学的杨光平老师。很抱歉,因为上次我叫别人给我发的那一篇《浅谈乡村小学的“三个一”教学》论文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我一直都觉得不好意思,在心里一直都罩着一层阴影,因此,这段时间里都没有向您们投稿,深感抱歉,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今天,我借此机会向您们保证,我刚投的这篇论文和今后的所有投稿,绝不会再出现上次那样的情况,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宽容和理解为谢!
此致
敬礼!
投稿人:杨光平2010年4月21日
第五篇:赏识、激励促后进生转化
赏识、激励促后进生转换
眉山外国语学校陈元刚
后进生问题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日趋小班化的今天。后进生问题的严峻性更加突出。后进生——往往是学习行为能力差、知识基础和成绩差的 “双差生”。如何促进这些后进生、甚至双差生的转化?已是各学校、各学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认为一个较为适用的方式就是——爱心教育。用爱心去发现亮点、赏识他们;用爱心去激励、转化他们。先转化其学习行为能力,而后转化其学科成绩。具体怎样实施呢?
一、摸清差的原因。
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得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老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识记或理解知识所花的时间是大多数同学的2、3倍,甚至更多。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更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后进生的头脑也需要知识之光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光靠补课,不要没玩没了的“拉一把”,实践证明效果不明显。要先摸清差的原因,对症下药。这几年我悉心观察,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原因、环境原因、社会原因等。其中家庭原因是主要因素。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学生发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就是不健康的、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关系。其次,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缺乏性,也是学生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娇惯让孩子贪玩好耍、不爱学习;也有父母忙于商海,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唯一的爱就是用人民币来表达;还有的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为了生活而双双外出打工,留下缺亲少爱的“留守儿童”„„
当然,这些形形色色的原因背后又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时间。每一个后进生,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后进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时间的一个堆砌、累积效应。任何一个后进生刚开始都只是“不优秀”而已。人们总是喜欢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优秀或者喜欢的项目中去,学习也不例外。就这样,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不优秀”的学生逐渐放松学习、逃避学习,慢慢变成了后进生。
所以,只有找到了后进生差的原因。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陪伴他们度过情感危机,让他们不再怕上学、怕老师;尊重他们的基础,鼓励他们。让他们逐渐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心,用关心激励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艰难前进。
二、用赏识、激励促进后进生转化。
在摸清了后进生差的原因后,还要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后进生由于长时间情感危机产生有自卑情绪。他们往往是被遗忘的对象。由于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都不好,很少得到表扬,也很少得到鼓励。总受着“我干什么都不行”这个痛苦的思想折磨。慢慢的就对老师有戒备心理,躲着老师,躲避学习,甚至不喜欢谈及学习。“没有痕迹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要转化后进生,先要与他们建立亲近感。老师一次表扬所产生的触动比十次批评的效果要好。后进生也渴望进步。所以老师要创设机会使创设获得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中后进生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他们感到老师已经对他们的前途失掉信心。要在课堂设计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让后进生回答。无论好坏都要评价。对了,给予表扬;错了,给予鼓励。上课还要多暗示,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作业要分层次,要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对他们不懂的问题要不计其烦的细讲。对他们进行多元评价:对其表现出来的任何亮点都要及时表扬。只有得到了老师的赏识,感到了老师的关心,后进生才能够重拾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的成就感(用学习的努力程度获得老师的关心、关注本来也是很大的成就)。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有耐心(能够忍受有的同学那种迟迟不开窍的局面),我们眼中的后进生就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渐进步,那种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会到来。
三、要注意关注后进生的反复性,循序渐进的对其引导。
对后进生本身而言,学习是十分辛苦的事。这种困难程度要比普通学生高出难以想象的倍数。因为这种困难来自知识基础、能力技巧、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所以老师要有防止其反复的心理准备。后进生一有了新的进步我们应该及时加以肯定、赏识,让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关注他们的进步。当他们发生反复(学习又松懈了,作业又没完成了……)时,老师不要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要一如既往的悉心教导。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养成的。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时疏通同学心理,让他们也明白这样的反复是存在的。要更加坚强的战胜自身长时间养成的不良习惯,慢慢的培养科学、合理的习惯。
总之,后进生工作是一个艰辛的工作、是个难啃的骨头,但也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工作。要很好的转化他们,那就要爱他们、理解他们、赏识他们,坚信他们一定能成功的转化。只有这样,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感。让后进生得到关怀,触动其内心早已生锈的铉。他们才愿意面对巨大的困难去转化自己,提高自己。实践证明:往往有后进生因为老师的“人格魅力”而转变。刚开始认为不努力就对不起老师才勉为其难的去学;当有点进步时老师又更加关心自己,从而又加倍努力;慢慢的找到了学习的兴趣、重拾学习的自信;最终成功转化,脱掉了“后进生”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