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一)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一)摘要: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得到英语界广泛认可。本文对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作了论述,详细阐述了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包括有词语挖掘法,语法提示法,翻译对比法,文化旁白,文学作品,分析直观教学手段等,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的一些相应变化及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方法 从理论上讲,现在没有人对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这已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王振亚说过文化教学的状况是“教师随机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随意的学。”(1)这种状况在中学阶段尤其突出。从主观上讲,有些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外语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就够了,没必要导入文化知识,他们只承认大学阶段应该教学文化内容;还有老师担心教学文化会加重中学生的负担,也不愿把紧张而宝贵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所以就放弃了文化教学。而客观情形是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中学英语教师在这点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意的成分就更大。而这样就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比较薄弱的局面,这也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尴尬。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想结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内容。笔者结合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提出几种文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在中学阶段文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一.词语挖掘法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比如:讲到news一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的来源。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也就是汇集四面八方来的事。又如美国英语的秋天常用fall,这是美国人用落叶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秋天时节落叶缤纷的情景。再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中对女性称呼的三个词Miss、Mrs、Ms时,进行一翻讲解学生就知道其用途了。Miss表未婚小姐,Mrs表已婚女士(夫人),而Ms一词则不表明此人婚否,这个词是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者所创造的一个词,因为我们称呼男性时一律用Mr,而不区别此人婚否,所以女权运动者为了与男性平等而用了一个新词Ms,所以Ms不仅是一个新词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和态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词的表面意义,而且使他们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他们日后准确运用打下基础。二.语法提示法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把目的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进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目的语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这样做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个语法项目。难就难在它体现的是英语语法中重结构,重视词与词的组合,而汉语语法重意思的差异。比如下面这个句子学生经常出错。ItSunday,thechildrenareathomenow.A)isB)beingC)wasD)willbe 选项中C、D可首先排除,因为时态不对,但很多同学在A和B选择时会选A。咋一看,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和汉语意思正好吻合,而且连标点符号都一致。殊不知英语里重句子结构,如果选A,ItisSunday.主系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个句子thechildrenareathomenow.又是一个完整句子,而两个完整句子不能用逗号连接起来,要么用连词连接成一个并列句,而句中没有,这时候为了让两个句子在结构上发生关系,我们选择B,用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作后一个句子的状语,这样就符合英文习惯了。而汉语则不同,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这种结构和意义上都是完整的句子放在一起,用逗号连接,在汉语中我们认可这种句子。类似的语法还很多,像英语中的从句,从句里面又有从句,这些句法现象都是英美人思维严谨的特点在语言上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些解释给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至于一头雾水。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语法,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举一反三。他们就不是死记语法规则,而是灵活地分析句子结构。
第二篇: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文化意识渗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促进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意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意于培养世界意识。学习语言,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知识,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
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意识到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只注重讲解语法,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对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所听、所读的材料,导致他们所说所写的内容和方式也因此而不够得体、恰当。外国人一般都能容忍我们所犯的语法或语音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常常耿耿于怀,因为这些错误不符合他们的交际习惯,在习俗上不能接受。
因此,新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正确认识世界,增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根据这一新的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把握教材,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真正而完全地获得英语知识和交际英语能力。
所以,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对文化背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同步地学习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及这些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科技等有形和无形的财富。
(一)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中国学生习惯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李秘书”、“方护士”称为Secretary Li,Nurse F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所以,我让学生叫我Miss Yuan.2.感谢和答谢
在英语中thank you 除了用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纯粹地表示礼貌,如学生把作业交给老师时,老师要谢谢学生,在通电话结束时,双方会互相说“谢谢”。一般说来,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而在英美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3.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我们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他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万圣节…。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东方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
4.饮食
同中国一样,英美国家也习惯一日三餐。早餐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早上7:30到8:30,午餐为中午12:00到2:00,晚餐为7:00到9:00。美国人没有喝午茶的习惯,而英国人则非在下午4、5点钟喝午茶不可。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来自成语典故,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文化著作,再好的词典也难以囊括所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那些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英汉词语。这主要涉及到动植物名称、颜色等。不同文化中相同的概念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英美国家,白色表示纯洁、高贵。故婚纱是白色的,而在中国就意味着“死亡”、“疾病”。此外,在西方国家中许多表示颜色的单词也可以是姓,如:表示W hite怀特(白色)、布朗Brown(棕色)、格林Green(绿色),还有习语也与颜色有关:black tea(红茶)、blue films(黄色电影)、a white man(忠实可靠的)、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脸色不好)。
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to take horse吹牛
a lion on the way拦路虎
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
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
a 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的语言意义出发作出主观评价。
6.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是一种非言语性交际手段,是英美人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含义。适时恰当的手势语言具有含蓄、简单的特征,既形象直观,又避免了因不方便说或说不清带来的麻烦,可谓口头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常见的有:
1,耸肩,双臂下垂,手心向外-表示不知道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2,朝对方张开手臂-表示欢迎
3,高举双手或伸出一手,食指和中指张成开“V ”形-表示胜利。
4,握拳后竖起大拇指-表示同意。
5,大拇指与食指组成圆,其余三指伸直-表示满意。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些手势语言,肯定对学生理解、习得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宗教知识
宗教问题对中国学生是一个难点,也是个重点。所以在学英语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所信仰的宗教以及其宗教文化,否则在交际或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例如,在缺乏宗教文化知识的情况下,见到the End of the World,我们肯定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然而,在基督教中,人们却认为是伸张正义的时刻。所以,当西方人说“the End of the World”时,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8.隐私
我们中国人喜欢问别人的年龄、收入、结婚了吗、去哪儿等,可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说,这样问干涉了他们的隐私,大部分外国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 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就容易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目前的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头戏,阅读材料中含有纯真的、地道的英语,所包含的文化意识相当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多元文化的渗透,善于设置文化语境,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在日常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文化渗透的方法
文化渗透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牛津版的7A,里面涉及的文化方面的内容很多,这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多方位文化渗透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教师一定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教学,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第三篇: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山东省茌平县 茌平县第一中学 任晓飞
摘要: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因此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被作为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文试着从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就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内容,结合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策略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全球意识不断增强,不同文化的接触更加频繁,对人们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而高中又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英语的教学尤为重要。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但长期以来,人们似乎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只注意讲解语法,单词。却忽视了交际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文化意识,导致交际出现失误。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恰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所学,所听,所读,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我国新近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并且明确指出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几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相互促进。这也体现出了对现代英语教学新的要求:“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英语教师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言的教学,还要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教师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非简单的对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对异国文化的接受。它涉及到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学习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的指导地位不容忽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自身文化意识功底不厚,就无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良好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做学生的表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确保学生文化学习的成功,高效。
(一),转变师生的观念,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学好英语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去学习和领悟,而并非简单的字、词、句的堆砌。把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向从应付考试转变到交际实用上来,让他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对跨文化意识的敏锐性,使他们认识到,交际绝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已。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地获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并能通过语言体会文化,借助文化理解语言。如在教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3 Module 1 Europe时,开展以欧洲某些国家及首都,语言,著名城市及其文艺建筑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让学生预先查找有关欧洲一些国家和著名的城市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的名称,文艺建筑,文化等,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文化情景。
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在该情景中用英语交际,学生可以通过交际活动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交际中习得文化背景知识并对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比如在教必修2 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利用电脑播放外国人看病的视频以及一些关于其他国家医疗体系的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这些了解外国的文化。并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比较中国的医疗。比较中西方文化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4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为例,在做文化背景介绍时,可以把西方的身势语言和中国的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身势语言在不同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涵义。比较中西方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能使他们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跨文化意识,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三),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加强课外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仅靠课堂四十分钟的文化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多元化,创设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氛围。
鼓励阅读与讨论,促进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向学生推荐富含英语文化的、符合学生水平的报刊、新闻故事、简易文学作品等,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觉其中的文化要素并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运用目的语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延伸。如:开设英语选修课学校课,从而了解西方习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英语选修课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目的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在课余时间播放英文歌曲、故事和诗歌等,介绍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相关的文化知识。另外午间英语新闻也是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给学生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机会,长此以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同时逐渐养成跨文化意识。
三,结束语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不是空泛的,而是必要的和可操作的。通过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首先需要我们的教师自身学习有效的教学理念,具备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并且与时具进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其次,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具体的实践方式却是动态的和不确定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作出有弹性的设计,组成开放的结构,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策略。
第四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2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 3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 4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 6 浅析《还乡》中爱格敦荒原的象征意义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 8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 9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10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 11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14 探讨图式理论对英语专业四级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or 16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 17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19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 20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22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 23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 24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 26 论《苏菲的选择》中的悲剧性冲突 27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 28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30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31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永别了,武器》的存在主义解读 33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3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36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37 中英习语文化异同及其翻译 38 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40 Analysis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 41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双重文化下的文化选择——解析电影《刮痧》中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危机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反偶像的偶像”乔治奥威尔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Sexism in English and Its Causes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论交际法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幽默语
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索尔贝娄的《银碟》中父子关系的分析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论《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英语频度副词“ALWAYS”主观性嬗变的历时研究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Deconstructing Master Model:A Study on Val Plumwood’s Critical Ecofeminism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 对《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尝试性分析 论《紫色》中的女权主义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探究希腊神话对英国戏剧及诗歌的影响 对张爱玲与简•奥斯汀作品的比较性研究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
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珍妮—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女主角 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Influence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n Ezra Pound 87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 88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89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92 英文科技产品说明书的语言特点与翻译 93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 94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 95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98 论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从生长环境看林黛玉与简爱的反抗性格之差异 100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01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103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104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 105 It的用法与翻译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 107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110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 111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14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116 《紫色》后殖民语境中耐蒂的觉醒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 118 A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119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120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 121 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 Culture of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123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
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125 Analysis on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ruit Advertisements 126 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 127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3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131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 133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 134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135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136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 137 对《斯佳丽》中生态女权主义的解读
从女性视角看文化冲突—基于亨利•詹姆斯的两部小说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 140 On th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41 解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商业社会——对《巴比特》的人物性格及讽刺手法的分析 14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44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浅析及对策 146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148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 149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151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
152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
153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154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15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56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157 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158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
159 英语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160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
161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 162 目的论关照下的归化与异化
163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164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65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
166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 167 血性意识—D.H.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168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169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170 分析托马斯•哈代对西奥多•德莱塞的文学影响
171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2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173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74 从广告分析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175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 176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177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 178 On Human Nature in Frankenstein 179 英文歌词翻译探究
180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181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 182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83 欧亨利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84 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南方新女性
185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186 修辞在汽车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187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88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189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190 A Comparison of Advertising Cultur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91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 192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93 《小妇人》结局分析
194 电影片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95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 196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嘉莉妹妹》中的再现 197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
198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199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200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第五篇: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培养英语自学能力。
一、把教学目标由知识型向实用型转化
新课程改革中主要从教学和教师素质两方面来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学能力是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为支撑的。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活动, 而是一个教学相长、互动合作、师生不断进步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死记硬背,很快会遗忘。所以要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之中,这样才能灵活地记住所学知识,且不易被遗忘。
二、改进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并获得一定的英语语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每节新课开始时,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一些引人关注的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然后,尽可能在各种场合营造出一种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气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困难,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放松的教学环境。最后,多鼓励学生用英语大胆发言和表达,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
1.预习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抓好预习,提倡“五问”。一问自己,遇到问题首先自己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问工具书,要独立查阅资料,做一番学习探索.;三问课本,遇到问题要反复认真地读书,联系上下文思考,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四问同学,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五问老师,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老师寻求帮助。同时,在预习中,教师以教给学生学习策略为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求解决,及时给予点拨。对于高中生预习的技能已形成,且有一定独到的见解,教师此时可适当放手让他们进行课外学习。
2.专心上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勤做笔记。引导他们积极地运用英语思维,参与大量的语言实际。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紧跟教师的思路。另外,教师减少了教学指令,有利于师生密切配合、人人参与。
3.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作为现代教育者,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和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在学生的听说训练中,教师可配合运用录音机、幻灯机和投影片让电化教学达到声并茂,视听共举的效果。在听音模仿、复述、判断训练时,教师可运用录音机或者计算机等。中学生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图片,喜欢音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辟第二课堂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学课程,对中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缺乏交际的真实情景。仅仅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不够的,加上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实践量微乎其微,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如开展英语讲故事比赛、分组表演、举办英语晚会等活动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较高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描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定期检查并对书写较好者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之外采取多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英语语感为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和思维能力,既培养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