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兴华小学
王欣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音乐是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来表现其独特的魅力,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所以音乐教学在德育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当今小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课,通过音乐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质,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德育。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疑惑,感染性和模仿力特别强,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现在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把握课堂主阵地,进行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歌曲的学习到乐理知识、视唱、律动、节奏训练、欣赏教学、器乐学习等等,随时都可进现出德育的火花,因此,我们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教育。
现行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版面新颖鲜活,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咱们从小讲礼貌》《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我们的田野》„„我们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感悟总结出其思想精髓。还有些教材其思想性、教育性不是十分明显,如《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等,属隐性教材,这些教材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
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产生了五彩缤纷的情感波涛。”在欣赏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我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和介绍民族乐器二胡,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分析乐曲时,启发学生从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旋律中,附点节奏的不断运用,抖弓、连弓的不断变化中,想象出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人们渴望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以及对生活及前途的乐观自信,使学生懂得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生机勃勃,应该从小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
2、巧设教法,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材料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的音乐名家传记、名人与音乐的趣闻故事、作品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说,都会在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我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让学生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最终献出了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在学唱中既能够有激情地进行演唱,也便于歌词的记忆。
把握教材新旧知识的连贯与衔接,进行铺垫与对比,更有利于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教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时,可以让学生先唱《卖报歌》,再现旧社会贫困儿童吃不饱、穿不暖的情景,通过鲜明对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体会我们在温暖的怀抱里学习的幸福,让学生带着由衷的自豪,用甜美的歌声来歌唱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最后,教育学生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珍惜时光,刻苦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造福。
对于低年级儿童可结合教材进行律动表演、做游戏,恰当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单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各地普遍开设了课外兴趣小组、特长培训等不同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它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音乐课外活动包括合唱训练、舞蹈训练和器乐训练三大类,也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最佳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学习之前首先要制订出严明的学习纪律,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因为该项活动需要一段周期方能见成效,所以要教育学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图新鲜,要学习解放军战士纪律严明,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作风,制订阶段学习目标,养成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合唱教学中,特别要求自我和集体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因为合唱讲究的是整体艺术效果,而不是突出某个人的声音或某一部分,因此,队员要树立全局观念,要有整体意识,应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注意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等的统一、和谐、均衡和饱满的和声效果。
三、在比赛评比中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我们学校要求每天课前预备时间“班班有歌声,人人开口唱”;每周一节班会时间进行节目表演,形式不限,要有记录;重大节日学校组织节目汇演,每学期举行一次合唱比赛,并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合唱、合奏、舞蹈比赛,参加广场文化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艺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外出活动时,告诫学生要注意言谈举止,维护学校形象,在比赛中要发扬风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每当捧上奖牌的时刻,学生们欢呼雀跃,尽情地品味着成功的愉悦,那种集体主义荣誉感更是溢于言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精神。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挖掘并加以引导,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第二篇: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作者:刘俊彪
单位:西吉县将台中学
【论文提要】当今艺术教育的现状而引发笔者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思考。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备课中挖掘德育。
2、在音乐艺术美中感悟德育。
3、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
4、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体现德育。
5、于音乐课外活动中突现德育。
6、教师的自身形象中显现德育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情境 德育
国家的兴旺离不开教育,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阵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德育也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为此,作为音乐学科,音乐教学更应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艺术性与思想性应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们向来有“礼乐教化”的传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音乐的教化作用从来都是无可替代的。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今天,时代赋予了音乐教学以更高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 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 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祖国颂》、《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在美的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实施德育呢?
1、寓德育于教材内容之中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音乐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教师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渗透德育。在教唱《国歌》时,可以详细介绍其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寇入侵,山河沦陷,《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背景介绍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感受到巨大的鼓舞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共和国的华诞之日,神州欢腾,普天同庆,节日的礼花撒遍祖国的万水千山,国庆的欢歌飞出亿万人民的心田。在“十·一”前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七子之歌》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德育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如何恶劣的环境,也不动摇。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象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教师还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
在欣赏教学中,不单是放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如教材中斯梅塔那的交响组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在观赏前,先请一位学生合着音乐来朗读作曲家写的一段说明“……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组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学生们听着走进了音乐之中,再让他们从整体—分段—整体反复聆听,让学生自己在音乐中畅游捷克大自然的美好的景象,领悟到音乐热情地歌颂了美丽的祖国。在拓宽学生艺术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又如,圣·桑斯的大提琴独奏《天鹅》,乐曲一开始,大提琴在小行板上奏出温婉舒展的旋律,表现了天鹅在荡漾的碧波上浮游的神态,端庄而高雅;当大提琴奏出结束长音时,钢琴轻轻地自高音区蜿蜒下行,柔和的级和级和弦交替进行,描绘天鹅渐渐远去。天鹅在湖面上悠然漫游的情景,是对天鹅端庄、高雅形象的歌颂,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症状好、崇高境界的深切追求。教师可以从听觉、视觉入手,分析乐曲结构、乐曲风格、乐曲形象以及乐曲情绪,引导学生理解旋律音响所产生的音乐形象和真挚情感。学生在这美好的画面中引起无限遐想,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不用任何的说教就可以完成人格的塑造、情操的升华,并提升了鉴赏美的能力。
3、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诸多环节,让德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等等,通过这些使学生逐 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联系实际,切忌生硬说教。
4、寓德育于各种课型和课堂之中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开,音乐课的形式越来越显的灵活了,但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在这些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展开德育的渗透。歌唱教学中,教材上有很多好的歌曲,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旋律优美,还有一些精心选择的优秀的流行音乐,这些歌曲都有很好的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例如《好大一棵树》、《水手》、《朋友》、《天堂》、《红旗飘飘》等等,这些歌曲通过学唱培养他们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种热爱及在生活中需要的那种顽强的毅力。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音乐创作教学中,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一种参与、合作及团队的精神。例如在编创舞蹈或表演音乐课本剧时,要求同学们动作的一致性及协调性,课本剧表演时的投入程度等等,都需要同学的共同努力,不能因为某个人而影响整体的效果。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及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锻炼及加强。
音乐的情感作用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方面。音乐可直接激起与音响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情感,使情感得到调节,心灵得以净化,使情感、情操变得高尚。如学校班会课活动,让同学们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如何遵守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同学们自己去编小品,再用唱的形式点评。在班会课中,还可运用音乐课中学到的旋律等音乐知识,让同学为班级创作班歌,使班队活动活泼而富有特色,充满生机,学生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教育形式中相互感染接受了教育。学校的班会课活动起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音乐的参与更使班会课取得特有的教育效果。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 感,激发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5、寓德育于音乐课外活动之中
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合唱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统一音色,调节音准,均衡音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使学生知道,美的歌声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音乐课外活动很重要,教师必须占领这块阵地。生活离不开音乐,学生也要天天唱歌、听音乐。但是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心灵容易受到低级庸俗的音乐作品的污染,需要教师带领他们去唱、去听健康向上的优美歌曲。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如合唱队、器乐兴趣小组、晚会、比赛、游戏、卡拉OK等等,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比如,合唱是一项高度审美的艺术活动,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学校合唱队作为音乐教育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唱歌技巧、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唱歌及技巧训练的浓厚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锻炼,而且通过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
6、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
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三大支柱。在音乐教育中,发扬出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艺术的根源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音乐教学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我们清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形式、手段,把学生培养成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们只要在音乐教学时候,充份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教材中所寓含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等,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努力做到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以上仅是本人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提出供大家参考。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今后还要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探索,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把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用音乐去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让德育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参考资料:
1、《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主编:朱则平廖应文
ISBN7-5622-2576-1/G.·1339
2、《中学音乐教学法》 主编:邵祖亮
ISBN7-80553-409-8/J.·352
3、人教版音乐教材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ISBN7-107-18233-1/G.·11322
4、《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编
ISBN7-80553-003-5 5.《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主编: 郁文武
谢嘉幸
ISBN7-04-003523-5
第三篇: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闫 涛 2009年6月26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
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如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弱拍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品质,开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人享受良好的教育,最终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育。
一、以情激情
一切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情感的支撑,教学与情感犹如生命与阳光。师生之间在进行认知信息传递的同时也传递着情感信息,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调控作用,决定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投入的多与少。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
1、直接激趣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利用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具,借助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录像播放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等图片,讲述我国曾经经历的苦难历程和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的精神,引导学生体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隆隆炮火中前进的悲壮激昂的歌词,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让学生讲讲每周一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心情,产生唱国歌、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
2、音画结合
利用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提问,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鲜艳生动活泼的投影片配合音乐激发兴趣。小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采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乐描写和影像描写融为一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第二册《谁唱歌》根据歌曲内容自制复合投影片。投影片上描绘的是一副美丽的春光图。老师抽拉图片配合选取好的音乐把学生带到这美丽的场景中。学生根据画面,在老师的提问中说出此曲表现的内容。首先出现美丽春光图,听到了“喳喳”的叫声。老师问:“这是谁?”一组同学答到:“喜鹊”,同学说的同时拉出喜鹊伴着叫声。拉出小鸟问同学它怎样唱歌,同学一起模仿。鸟的经验同学们很容易就模仿出了这几种动物的叫声。有的学生还根据旋律自编了小牛、小羊、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利用音画结合进行教学,它不仅使光、声、色、形融为一体,而且能够输出的物体形象信息与文字材料得到密切配合,让学生亲身融于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3、表演激趣
用演奏或表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兴趣。音乐课有不同于其它文化科学课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地。音乐游戏中按节奏编曲,曲调创编接龙,即兴舞蹈等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充分重视了他们的创造性,更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当学生学会读谱知识和歌曲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表现。二年级的同学学习了C调各音并掌握了各音的位置,我放手让他们在电教版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很多学生能够准确地把代表各音的小动物贴在正确的位置。有个小女生还自荐到电教版上演奏了一曲《太阳》,下面的小朋友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强、弱、次强、次弱)为她伴奏,气氛活跃。三年级的学生学会《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纷纷到台上表现一番,尽管有的同学创编的动作有些欠妥,但我也给予了鼓励,使得不敢表现自己的孩子、胆小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鼓励,也加入了创编的队伍。乐器合奏、打击乐伴奏、集体舞组合都是学生们展现自己的方式。一个单元后的活动课,真正地成为了学生发挥创造性成果的舞台。
二、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在每节课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开头开的好,学生有兴趣了,对整堂课的授课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顺利进行。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取得感知以形,晓之以理的效果。
1、谈话导入
在教唱《只要妈妈露笑脸》这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妈妈,喜欢妈妈的哪些?大部分同学都说喜欢妈妈高兴的时候,很容易的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教师的神态和手势、眼神等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微笑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孩子们在比如,我在教唱《我是草原的小牧民》时,我当时穿着蒙古服装在课堂的开始给同学们跳了一段蒙古舞,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2、故事导入:
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把歌曲的题材、内容表达出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小乌鸦爱妈妈》引入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在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乌鸦妈妈和小乌鸦,乌鸦妈妈每天很早起床给小乌鸦找吃的虫子,来来回回很辛苦,在乌鸦妈妈的精心养育下,小乌鸦慢慢长大了,但是乌鸦妈妈随着小乌鸦的长大而老了,有一天,乌鸦妈妈病倒了,小乌鸦对妈妈说要照顾妈妈说完飞向了天
空。我反问同学们小乌鸦去干什么去了,接着我就说一起来看看小乌鸦去干什么去了,播放小乌鸦爱妈妈动画歌曲。” 通过这样的导言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情境中。
3、游戏导入: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编排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这对他们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捉迷藏》一课中,我用布把一个同学的眼给蒙上,让他找其他的同学,大家很有兴趣的参与了这个游戏,游戏约5钟后我就导入歌曲《捉迷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兴致一直保持到下课时,课堂气氛很高。
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在《两只老虎》的教学中,请两位学生戴老虎头饰跟音乐扮演老虎,另外也可以用录像、投影等方法引趣。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学生“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其道”。因此我一方面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我认真地钻研教材。改变以往以教师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高招”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不要总担心孩子做不好,只有大胆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不怕做不好,也不多加指责。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识谱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较多。其次,树立信心。要想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要树立信心。不同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同。我采用“不平等”竞争法(获胜机会均等的方法)。在比赛和游戏中对不同水平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均有获胜机会。水平低的孩子在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再解决下一问题就象上楼梯一样逐渐达到目的。培养信心的同时激发了攻克下一困难的兴趣。学生是带着热情、梦想以及畏惧到学校上学的。学生最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被老师、同学接受,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必须帮助他们疏导影响学习的情绪。
记得在上《渔光曲》一课时,我领着学生随音乐做海浪的律动,大家手牵着手做得非常投入。突然,教室里发出一个女孩的尖叫声:“老师!他推我!”只见一名男生窘迫地站着等候发落,所有的学生都把目光聚焦在他俩身上,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在等我发话。
是的,我完全可以好好教训他一顿,让全班同学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对于已觉惊惶的男生A来说,这样的摧毁和打击也许是无法修复的创伤。他还会喜欢上音乐课吗?他还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吗?我想到了正在上课的内容《渔光曲》,我难道不能以海一样的胸怀,宽容地对待孩子成长必然会经历的非常时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者的责任啊!
我微笑着说:“老师发现A同学今天非常有创意,别人都在演浪花,他却在演海里的鲨鱼追逐小鱼呢!”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同学们都善意地哄笑起来,A同学不好意思地抓抓脑袋,点了点头。小女生有些尴尬,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音乐继续进行,令我侧目的是,孩子们的表演完全挣脱了原来的模式,有的演划船,有的演潜水,还有的表现海带„„眼前的“海鲜”活起来了,我心里一阵感动,我相信从此孩子们一定会插上现象的翅膀,努力求新求异„„
创造条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研究,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气氛也很重要。把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音乐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艺术化打开思路。音乐教育不仅是对于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包括增强审美素质和美育能力,尽力培养自身的高层次审美知觉力和创造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采取多种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接受的各种形式,让他们更多的体会到创造、参与的乐趣。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达到求真务实,对学生坦诚相待,追求真理、真情、真言。新形势下,党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只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任务,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注重人的创造思维的培养,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教育经验和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力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音乐教育之路。
第四篇: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以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作为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教育。
如在教《升旗》时,我先将事先录制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象投放到大屏幕上,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问学生:“谁能说出我国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学生边回答,我边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高高飘扬的国旗,我接着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认识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的国旗,每个星期一早上,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校园的上空。那同学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红云飞上蓝天去亲亲国旗呢?”“想”,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我便在国旗旁边画上了一朵人物化了的云朵,将新课导入。
二、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河北版美术教材中画定州的宝塔、河北的长城、家乡的水果、河北民居、我家一角、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河北、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入队》、《我们爱劳动》、《植树》、《给母校画一张画》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国旗、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抓住美术教育的情感调节功能,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如在欣赏革命题材的雕塑作品《鉴湖三杰》时,我先给学生介绍雕塑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讲革命志士生平小故事,让学生受到了气氛熏陶,随后放幻灯欣赏时,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说:“一定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好好学习。”还有的同学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学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德育的渗透。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我以生活德育、情境德育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突破,用美术的形式切实开展了各种德育活动,收到了一定的育人效果。
第五篇:寓德育于专业课的教学中
寓德育于专业课的教学中
夏绍学
德育是教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搞好,就应准确的理解把握德育的内涵。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养成教育;高中生注意进行政治方面的教育、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施教,必须注意受教育者的客观接待能力,与学校的环境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使德育产生实效。
德育的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既然是人就具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学校的德育具有多种功能,最基本的两大功能是满足社会需要和青少年自身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服务。通过德育教育使小青年懂得人的尊严和价值,使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成为具有社会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人。使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心理结构更趋完善,人格情操更趋高尚,使他们成为勇于和善于改革开放的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知识和良好道德品格的人,能够迎接世界经济竞争和科技革命挑战的体魄健全的人。
鉴于对教育内涵的理解,笔者在担任职业中学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是,把德育教育寓于专业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技术课教学中应有的育人环境。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作为职业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增强技能知识,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有着其自身的优势。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知识、身体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体现在专业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
一、专业技术课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内容
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专业技术技能的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专业技术课具有参加劳动和专业技能实践的两大特点,专业技能的实践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良好方法,而劳动和专业实践既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专业技术课以实践和劳动为特点,在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专业课教学可以从多层次多方面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二、专业技术课的实践性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专业技术课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决定专业技术课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如我校的职高生,他们大多是来自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虽然生长在农村,但他们从小学到初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渡过的,在家里没有参加生产劳动的机会和体验。不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不懂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剩饭剩菜、吃不完的馒头随手就扔,这种现象的存在单靠说服教育是很难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的。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担任农学专业班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时,亲自带领学生开展玉米的育苗定向密植高产栽培的实践活动,当我把这项活动的具体要求在班上宣布时,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有的同学在议论说:“又是劳动!”有的议论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种玉米的!”这些,充分反映了学生科技意识淡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不明确,把专业技术的实践性与一般的劳动等同起来看待。在既新鲜又好奇的心理趋使下,实践活动如期进行,从土壤的耕作、幼苗的培育、移栽、浇水、施肥等各项管理工作,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亲自动手操作。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一株株玉米一天天茁壮成长时,心里是那么的自豪。当他们亲口尝到用自己辛苦的汗水换来的甜滋滋的玉米时,心里更是美不胜收。当他们将收获的一筐筐青玉米运到集贸市场交易时,在羞羞答答的叫卖声中,才感到真正步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钱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技能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意,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学生乱倒饮菜乱扔馒头的现象不再出现了。激发了他们尊重父母的劳动果实和热爱父母的情感,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思想品德。这不知比单纯的说教,硬性的灌输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
三、专业技术实践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助人为乐的美德 开展专业技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助人为乐的美德
开展专业技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助人为乐的美德。正如玉米的高产栽培实践活动,从土壤的耕作、育苗、移栽、浇水、施肥管理都要需全体同学团结一致的共同完成。如有的同学整地,有的同学移栽,有的同学浇水,既有分工,又要相互协作,彼此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园艺专业班的技能实践活动还更具特色,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盆景花卉栽培,他们将各自精心培养出的二十几盆花木,整齐的摆放在教室里面,装点了教室气氛,不仅美化了教育的环境,而且增长了技能知识,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陶冶了思想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动力能力,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助人为乐的美德。
四、专业课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思想
专业课教学教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专业课教学的特点是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在室内开展理论教学,另一方面是到实习现场开展技能实践训练教学,技能训练项目的多样性,灵活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动物饲养、果树嫁接、苗木培育、现场参观等实习活动,均于寓教于乐当中,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我校近来连续毕业的三个专业(农学、兽医、热作)班的全体同学,参加全国职业技能资格等级鉴定考试,都以良好的成绩取得了全国统一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说明专业课教学具有广泛的技能知识,可以学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思想,提高学习成绩。
五、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御的责任。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而经常的进行技术训练,手工操作能使人心灵手巧。通过外出参观、访问、调查、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使学生真正从读死书死读书的枯燥、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到社会生活中去感受和领悟多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了解外面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情绪。通过参加技能实践活动,像玉米栽培、花卉培育、生猪的肥育、果树嫁接等。有意识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同时在跟老师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感化下,对工作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我们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