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_物理论文(精)

时间:2019-05-12 23: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_物理论文(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_物理论文(精)》。

第一篇: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_物理论文(精)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_物理论文

文章摘要:

山西浑源师范 乔德源

常常是尽管承认“教书育人”,但在授课时怎样实施,却被忽视。在教改中,这显然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与同仁交流。

一、坚持辩证唯物论主义,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

受力分析是解力学问题的基本功,怎样进行呢?就思想方法而言,必须坚持“存在是第一性”的原则。否则就会导致无中生有,或反过来的错误。比如:一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同时又有一个与地面成钝角的墙挡着,如附图所示,某学生把重力G分解为Q、R两分力,并认为Q被墙对球的弹力抵消,余R要使球向右运动,实际球不动。由此问我平行四边法则在此是否适用?

我反问:你坚持“存在第一性”的原则吗?既然有力R作用于球,那么施力物体呢?

答:是地球。

问:地球对球作用力的方向哪?

答:竖直向下。

问:球下面还存在什么与之相互作用?学生恍然大悟。我也快慰地笑了。

电荷间、磁体间相互作用,表面上与中介物无关,被称为超距作用,法拉弟提出电、磁体周围存在电场、磁场,赫兹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场是物质便毫无问了。焦尔热功当量击败“热质说”;伦琴坚信有X射线;贝克勒尔照相底片被感光,居里夫妇找到:原子是天然放射线作用结果等等都可作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素材。

二、展示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简言之:实践──认识──再实践,如此反复,不断加深。物理知识就是长期以来人们从实践(包括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反过来又要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授课时必须重视认识的这个客观规律,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展示研究方法,从长远来说,甚至超过了知识本身。因为老师教学生知识,就数量而言毕竟有限,而教会方法,以此研究的问题是无限的。

光是什么?科研始于观察。十七世纪时,根据人类观察到的光的行为,有微粒说和波动说。十九世纪时,光的干涉、衍射实验相继成功,特别是麦克斯韦用综合归纳法,从前人成果出发,并引入位移电流,完成了光的电磁理论,光的波动性臻至完备。但二世纪初又发现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不仅表明光有粒子性,而且和整个经典电磁理论尖锐矛盾。爱因斯坦大胆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并为承认光的二象性奠定基础,最终导致量子力学的建立。

由上不难看出,科学始于观察(包括实验)。为此,巧妙的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对实验结果要善于去伪存真,在敏于发现新事实、新问题、新规律。提出假说,不仅要概括已知实验事实,而且丰富的想象力,认识真理的慧眼是必备的。灵感的萌芽是启发,茎干是思维、推理,根子是对问题的深思熟虑。当假说解释不了新实验事实,就修正,提出新假说,认识就向前一步,经过一次又一次发现、修正,假说就越来越接近“真说”。这就是逐步逼近法。光学如此,其它学科也如此。

三、挖掘德育素材,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世界科技宝库增添了光彩。殷商甲骨文记有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日食,比巴比伦最早的日食记载早六百多年:《竹书纪年》载有三千六百年前的“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最早的流星雨记录;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哈雷彗星的是《春秋》,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墨经》论述杠杆平衡原理、小孔成像、面镜的观察研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我国早在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就知道磁石指向的妙法„„第一、早最、首创,面对祖先的杰出创造,我的民族自豪感激奋不已,广采博记,荟萃大量资料成册,适时宜地将这些素材灌注教学中。如讲乐音时,讲述编钟的结构和神奇,把学生思路引入声情并茂、晓之以(物)理的情境中,讲举力时介绍公榆盘“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的原理,讲共振时提及《庄子杂篇?徐无鬼》中调弦的道理,把大家的耳神引入声歌弦乐的气氛之中„„使教、学双边发生“共鸣”:为祖国而自豪。当我冷峻地感叹:近代史中记载着帝国主义利用祖先的火药技术,制成大炮轰开祖国的大门,侵略者利用先辈首创的造纸、印刷术,铭刻践踏祖国国土的条文,科技落后必遭污辱的道理又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讲到新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时,如数家珍地列三、四十项,把党的丰功伟绩嵌印在学生心中。三言两语或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德育溶进去,育人作用不可低估。

四、介绍科学发,展艰难历程,锤炼学生拼搏意志

法拉弟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从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焦尔前后历经四十年,四百多次实验,才测定出热功当量,证实“热质”并不存在,热是能的一种形式,从而导致建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居里夫妇经过四十五个月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才从含量不足百万分之一的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公分氯化镭;根据盖革和马斯登观察到的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卢瑟福整整经过三星期聚精会神的研究、思索,才设想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又经过二年多反复实验滇密计算才正式移出;坐在光一样快的车上看周围世界将怎样?这个问题从十六岁时就开始折磨爱因斯坦了二十五岁时他才发表了狭义相对论;阿基米德为了测定皇冠中是否掺入其它金属,多少天来茶饭无兴,如痴如呆,当水的浮力作用引起他的联想时,他竟连裤子也忘穿就跑出澡堂,终于总结出阿基米德定律。„„

举不胜举的事实雄辩地说明:“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峰。”“攻城莫畏艰,攻书莫畏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五、展望物理学新发展,鼓励学生勇攀高峰

在讲力的概念、种类及受力分析时,简介已经发现宇宙有四种相互作用,并提出存在第五种相互作用的假说,以及重新纪念爱因斯坦,因为他曾十多年致力于统一场理论,现在已有了弱电统一理论,揭示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内在统一。在讲万有引力时,提及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检验,以证明其有效性;在讲磁极时,简介寻求磁单极的工作。讲热核反应时,简介等离子体的研究;讲到层子、胶子时,简介它们的“禁闭”问题,等等。

这些东西,虽眼下根本涉猎不了,但青年学生有着远大的未来,是种子萌发、成才的沃野。有耕耘就会有收获。陈景润童年的临时数学教师,无意中把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介绍给一群小学生。谁能想到,正是这粒种子,几十年后结果出举世闻名的陈氏定理。

六、列举名家育行,学生做“真人”

经典力学奠基人牛顿,被称为“大科学家”,然而他的后半生,由于坠入唯心主义泥潭,所以几十年里毫无作为,甚至阻碍了科学发展,可见科学世界观多么重要。

二十世纪初,年仅二十五岁的爱因斯坦,突破旧束缚,以创新观点,建立了“相对论”,驱散了物理学上空的朵朵乌云,使之进入近代物理学阶段,成为自然科学的伟大革新家。

在察言观色教和传统势力的白色恐怖下,以日心说为核心的《天体运行论》手稿,哥白尼一直珍藏了三十六年。布鲁诺因积极宣传日心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被判终生监禁区。然而,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与日月共存。

居里夫人虽长居法国,但当她历尽辛苦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时,为了纪念他的祖国:波兰,她起名为“钋”。她的爱国心令人钦佩。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由于镭在医学上的重要价值,好多人高价买她的专利,可她却义正严辞地回答:科学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她把来之不易的成果无偿地奉献科学事业。高尚情操,让人肃然起敬。

一九一一年,卢瑟福正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他的学生玻尔发现,这个模型与氢光亦的实验事实不符。在尊重老师与科学之间,玻尔选择了后者,得到了发展。

“社会生产的需要,对科学的推动力比十所大学来得更大。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需要巨大的动力,瓦特顺应社会发展,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对电的需要日渐迫切,法拉第硬是找到电磁感应原理,使人类进入电所时代。二十世纪,人类能源问题又亟待解决,核电站便在好多国家建起。现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就应该是我们选择奋斗目标的前提。

七、结语

本文讲德育,是要“寓于”物理课中,并非参杂,要自然、合体、短小精悍。也并非每节课都要有所寓,但要把“寓”作为教案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盘考虑,整体安排。

现在,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效应,迫使人类重新评价科学技术,因此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意义重大,不容置疑,应视为一种学术研究。选自:《课程·教材·教法》

第二篇: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莲花乡真武小学

何龙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论述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挖掘了物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应采用的主要渗透渠道,并对各种渠道中应如何渗透德育内容作了阐述。并针对应用德育渗透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总结。[关键词]:新课标 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物理学中许多内容不仅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及世界观,同时对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陶冶积极思想有帮助,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犹为重要,我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

1、介绍中国古今物理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深入挖掘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世纪《考工记》中记述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浮力等现象;公元前400年墨翟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力的概念、杠杆、小孔成像等问题;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电学等知识。这些伟大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应用我国科技的发展史中包含的大量的爱国主义的光辉事例,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如在学习火箭时,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升天及运行情况;学习超导时,介绍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他不图荣华、不畏艰难,毅然投身于我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在瑞典首都领奖时,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期在受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

2、介绍物理学家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故事,如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如牛顿研究问题忘了吃饭;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大胆实验、不顾自己的安危;阿基米德面对侵略者的屠刀处之泰然,甚至还在说:“在我死之前,先让我把这个题目证完了,免得给世上留下一道尚未证实的难题;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包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规律体现辩证的思想,也有很多规律就是在辩证的方法论指导下发现的。如电子、中子、质子的发现以及电场、磁场的建立和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就包含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可知的”哲学思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合力与分力、引力与斥力、导体和绝缘体等分别是一对矛盾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思想;超导、全反射、熔化等物理现象包含着量变与质变的哲学思想;光的本质的研究历程体现着否定之否定的思想;静电、摩擦的防止的应用又可以教给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总之,在物理教学渗透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有利于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学用结合,灵活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作习题练习时,要寻求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在电路练习中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人造卫星的练习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冲运动、惯性和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也有害,做相关练习时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做习题时要求学生解题要规范,要充分体现研究过程和解题思路,不能因为题目简单省略重要的步骤;不能怕麻烦而没有最后的总结;不能忽视脚标、负号、单位、小数点的重要性。这里又可以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有理有据,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精神。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物理学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第三篇: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对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的操作有极大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将德育寓于物理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下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 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四化”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第四篇: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物理组王红强

德育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品质是人们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物理教育中的德育,主要指教师结合物理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某些观念、意识、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①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探讨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结合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我们采用的方式应更多的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物理学作为科学的分支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其中还包涵着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些适时对学生教育,使学生的智力、人格的得到全面的提高。

优良品德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人们以“德才兼备”作为评价人才的基本标准,说明品德和才智同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品质虽已初步形成,但仍有较大的可变性、可塑性。总观人们对科学精神的诠释,不难发现求实、进取、公正、合作、献身等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这些也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物理学发展史中,无数科学家,以辛勤的劳动、无私无畏的精神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耕耘、献身。这样的史实在我们中学物理教材中是举不胜举的。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常需要对问题进行共同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品质,而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由于仪器及学生实验技能的限制,能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变得更加突出。因此,物理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善于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习惯。物理学中对实验的解释,观点与理论的得出,虽然可能是个人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是在众多物理学家的讨论甚至争论中完成的。下面结合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品质。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由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这部分内容以物理学史为主,理论内容相对较少,我采用了合作研究的教学方式。我根据课本内容及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相关物理学史,将要讲解的内容分为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三个

知识板块,并由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讲解。每个学习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每个组内的同学又需分工合作来完成资料搜集、课件制作、课堂讲解等任务。班内的其他学生自学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并组织相关的问题以便课堂上提问或辩论。在整个任务的过程中,班内每个学生都会体会到单凭自己很难对万有引力定律有全面的理解,只有大家相互借鉴、共同讨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样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合作品质得以提高。

在学生收集到的材料之中有下面两段材料:

1、开普勒定律的提出是开普勒在其导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4年多的计算,否定了19种设想而提出的。

2、牛顿在一封给胡克的信中写道:“如果我看的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②这里的巨人是指胡克、笛卡儿、伽利略、开普勒和哥白尼,也就是说牛顿完成的综合工作是基于从中世纪以来世世代代从事科学研究的前人的累累成果。我班两组学生分别从继承前人成果的角度对这两组材料进行分析。在课堂总结时,我将这两组材料中蕴涵的合作精神进行了点拨,使学生明白物理理论整体的发展与完善是离不开众多物理学家的合作,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合作品质的重要性。

这部分内容中还有更多的德育素材可挖掘。例如,第一组谈到被哥白尼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所感动,第二组提到第谷坚持了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开普勒经过四年多的计算,先后否定19种设想的才提出了三定律,要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及坚强意志;第三组为同学们讲了牛顿因思考问题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这又是奋发好学、勤于思考的实例。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整体上应以寓于物理知识教学中的、经常性的熏陶、喻示、诱发为主,使学生通过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并进而和其他学科中的德育教育融会。因此,在教学中关键要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①《物理教育学》乔际平/续佩君江西教育出版社

②《物理学史》郭奕玲/沈慧君清华大学出版社

③《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④《全日指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沈亚辉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学物理学科以其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寓道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相得益彰,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物理学科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期坚持,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切入点。

1、用古代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教育学生

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被提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如地磁场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墨经》论述:“力形之所以奋也”说明早期人们就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火箭一词根据古书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杠杆,秦朝时期的天平,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对共鸣、水能、风能的研究利用等等,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教育学生

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科学家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研究到中子弹。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毅然放弃外国优厚待遇和工作条件,返回祖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这样一句名言:“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珍珠。”这些都将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

翻开物理书,大多数是外国科学家的名字,居里夫人、伽利略、阿基米德等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起到同样的教育作用,教学中也绝不能放过。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至于爱国主义的素材和物理学家的许多轶事,除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解外,在课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 达到教育目的。

3、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

在讲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长江三峡工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在能源方面的成就。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介绍我国通讯卫星发射情况及神州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的情况。在讲“超导体”时,介绍我国超导磁悬浮的研究进展及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情况。这些领域我国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在惊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同时,流露出无比骄傲的情感,更激发了学生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热情。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中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题材。由于物理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实,可以让学生确定“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物理学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对立统一的,充满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关系,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渗透,这样将有助于培养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电场”这节教学时,根据不直接接触的电荷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事实,引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这种物质传递的。尽管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物质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在讲述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时,强调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 止是相对而言的、是有条件的。静摩擦向滑动摩擦转变、全反射、干涉、衍射、原子核的转变等蕴含了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电流的形成条件说明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惯性和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一面和有害一面,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对光的本质认识也说明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观点。质点、光滑面、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等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模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物理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时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只有让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他们才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发展科学、改造自然同时,又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就决定了物理学必须正视和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它探索各种问题时反复出现的基本方法是:发现现象——科学实验——总结升华揭示规律——实践检验——再实践再认识。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我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在法德留学期间正值二战结束,物质条件十分困难,但她用简陋的仪器设备发现了重核的三分裂填补了核物理空白。法拉第用了十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及其规律,在他使用过的“线圈”中浸透了辛勤的汗水。弟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仅用一双慧眼仰望苍穹,几乎达到了能用眼睛观察的极限,为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焦耳、迈耳、亥姆霍兹等在不同的领域,花费了尽四十年时间,做了大量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伟大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卡文迪许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峰回路转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物理学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真理,不辞辛劳长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以及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塑造完美人生的典范。

四、解读物理物理内涵,品味物理之美

当代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科学美是中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掘美育资源,使学生感受物理科学的美,会对学生起到愉悦激励的作用。

物理难学,物理复杂难懂是中学生中最常听见的感叹。其实物理学并不象有的学生想的那样枯燥、单调,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而简单、和谐、统一、对称是物理美的主要形式。如当地面上机械运动的万物,茫茫宇宙中的无数繁星,这天上、人间的无数事物居然被统一在F=ma这样一个如此简洁的式子中,体现了牛顿力学的简单、和谐、统一之美。竖直上抛运动中上升和下降的时空对称,正负电荷,磁极有N极和S极,“桂林山水甲天下”,“万花筒”中的缤纷奇妙,海面上的海市蜃楼等都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除此之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引入苏轼的«琴诗»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本诗巧妙地揭示琴、妙指、琴声三者的矛盾关系,说明琴声的产生既离不开琴又离不开妙指的弹拨。琴本身形状,这是内因,手指的弹拨是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它揭示了人们司空见惯而又未必意识到的道理,并把读诗的人引进一个琴曲家将身心融入琴声所创造的神奇世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

在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粒子在不同初态和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一片绿叶、一朵梅花、一颗明星等等,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物理学中处处存在美,令人赞美的图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进一步钻研。

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达到这一境界,学生的学习动力、探索精神已被激发,而且是无穷无尽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位物理教师,从德育渗透的理论价值、教育价值、能力价值等方面去挖掘、去开发,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科德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注:此文刊登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发展研究》2006.5专刊中。

下载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_物理论文(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_物理论文(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精选5篇]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职责。物理教学......

    寓安全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精选合集)

    寓安全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全人类的共同呼声。因此,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注意安全,防止受到伤害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重于泰山,防范胜于救......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以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作者:刘俊彪单位:西吉县将台中学 【论文提要】当今艺术教育的现状而引发笔者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思考。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兴华小学 王欣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音乐是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

    物理教学中德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 学校工作是德育为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而物理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老师......

    寓德育于专业课的教学中

    寓德育于专业课的教学中 夏绍学 德育是教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搞好,就应准确的理解把握德育的内涵。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

    初探寓德育于教学实践中

    初探寓德育于教学实践中 刘红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指引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订颁布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