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语文教学[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1:4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第一篇: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快二十年了,常常听到老师们概叹:我们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素质越来越低,学生的行为越来越难以理解。学生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骄横偏执,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缺乏修养,爱攀比,虚荣心强,早恋;抗挫能力差,面对困难,他们总是逃避;面对长辈或来客不会打招呼,不懂得尊重老师和他人,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些灾难,不太关注,缺少爱心,表现较为自私,缺乏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花钱大手大脚,不能够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恩,不能为他人着想,做事不认真,缺少耐心;好高骛远,缺乏责任感,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的症状,甚至产生嫉妒、攻击的心态和行为;有时做一些荒唐不可思议的事,去伤害别人或者走极端,甚至轻生自杀。究其原因,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行为的缺失就是德育的缺失。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担当这个任务,把德育寓于语文教学当中呢?

一、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就目前的教材内容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流于随意的情感宣泄,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让每一篇文章的作者板起了面孔,使文本中的人物离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偏离了语文教学本质。为此,在备课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目标的原则。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我们在教学必须中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张冠李戴。教《我的叔叔于勒》就必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之上、利益至上的社会实质;教《斑羚飞渡》就要教育学生摒弃私心、对动物要富有爱心;教余光中的《乡愁》就要启发学生领会作者对亲人对大陆不尽的思念,使学生产生企盼台湾回归、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德育目标。

2、针对实际的原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的放矢。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教师要用全新的观点来审视今天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在教学《陌上桑》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

3、合时适度原则。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 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必须遵循合时适度原则。要在教学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做到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比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当讲到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现在某人做了坏事,有个人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将那人也暴打致死行不行?”通过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的法制社会不同于封建时代的人制社会,我们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正当的权益。

4、)求新激活原则。艺术是以新颖、形象、生动为基本特征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中的“求新”,是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成就、新信息,尤其要反映 学生关心的身边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所谓的“激活”,一是指教风活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深刻,可接受性 强;二是指教法灵活,能根据学生的心态,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活学生情感,使之迅速产 生移情体验,感悟为人处世之道;三是指教学手段多样,能根据需要,充分发挥与教材中德育渗透点相关的幻 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易于为学生所 接受。

二、课堂中,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浓郁德育环境

新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逐步改变过去“满堂罐”的传统模

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试从三个层面探讨一下:

1、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在尊重文学本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内容,同时注意联系不同学期教材中的德育相同点进行比较阅读。在高中第三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们领略到一个大思想家的生命价值观。联系到曾经学过的高中第一册教材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打动人的,引导学生细心体味细节描写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方式之一。同样,文本中的德育因素也是可以通过品味细节,揣摩词句来领会的。《我与地坛》通过对母亲神态、行为、语言等细节描写将竭尽全力鼓舞儿子生活的勇气和自信深沉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我们深刻地领会的生命的意义以及母亲的伟大。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入境、生情、悟 道,从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就可以深入剖析课 文的情节,揣摩人物的细节,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认识贾雨村的性格,紧紧抓住细节中几段要言破的 “警语”:“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宫符不成?”“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使学生认识旧社会官官相卫、徇情枉法的丑恶行为。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样,德育感知也只有建立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深邃主题的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加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要允许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稍许独到的自我阐释、自我解读,做出自我的、合理的多元解读。在讲授《屈原列传》一课时,我就着重引导学生从屈原怀石沉江,至死不悔的悲壮中学习他对真理、对正义的执著追求。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教材中汲取各种营养要素,才能使他们更加坚毅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才能用更坚强的翅膀迎接风雨的洗礼,才能用更执著的追求到达生命的高度。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领略古代伟大人物的精神境界,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读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学生们就会涤荡心中残存的卑躬屈膝,树立做人应有的骨气和尊严;而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生们就会焕发心中的自信和豪迈之气以及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在遭受极度不幸和挫折之后的豁达胸襟,是怎样的使人心境为之舒畅开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朋友的热情关怀,使诗人忘却二十三年的凄凉和不幸,表示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到新生活中去。这是怎样的人生境界,怎样的人格力量啊!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佳句俯拾皆是,我们在赏析它的精妙之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着的诗人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人格魅力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感染,激发了我们对这些伟大诗人的景仰。这种人格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那么学生们就不会在生活中遭受一点挫折,遇到一点不幸,就意志消沉,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极端之路。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 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 “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在于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在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类社会,都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赞美人性的高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选题,如“舍与得”,可以让学生明白“舍弃也是一种智慧,有舍才有得”,从而懂得“勇于舍弃也是一种美德”;“诚信”,可促使学生反观自己,从而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要讲诚信,等等。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渗透,能有效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德育方面的修炼。

3、在讲评时,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参加几次考试,一些试题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材料。拿来进行考试的段落或文章,无论哪一方面都要禁得住推敲,学生不但要仔细地揣摩着去做,教师也要精心去讲,这又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机会。如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我常想,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肯定有其合理性,①

正如《五人墓碑记》中提到的许多读书人,在阉党高压下不照样易志变节?而五人

“素不闻诗书之训”,不照样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我认为我们青年人

要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但更要学会做人。④,我写下了不足为外人道的《自诫书》:正直善良,温和谦逊,以为立身之本;自强不息,即使是最飘渺的梦想,也绝不放弃„„”就涉及到了“正直善良,温和谦逊,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大阅读所选的《鞋说》的末尾一句“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疼爱我们生命的鞋”,谈到了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另外文言文试题的命题者偏好选历朝历代中有关气节品质类的文章,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好素材。

在分析讲解这些题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带着学生结合标准答案欣赏这些题,因为学生细心的做了,领悟起来会更快、更深刻。

三、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作用,语文实践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活动中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辩论赛、文学沙龙等,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实践,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倾听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民生的发展,使身心从有限的课本放飞到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的素养。这样才能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强实践体验,收到很好的课文学习能力迁移和德育感知的效果。我是一直紧抓摘抄的,每周规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三张摘抄,摘抄内容适当做了些要求,如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摘抄正面积极向上的事例。通过检查学生的摘抄本,我发现了许多好例子。如:“给我们自己加满‘水’,使我们负重,这样才不会跌倒”,强调了人生的责任感;“夏衍的临终遗言”,表现出“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一个给珍珠剔除斑点的人”让学生们学会“宽容与珍惜”,等等。我把涉及美德的例子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共享,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摘抄,也让学生互相交流,看一看别人搜集的材料体现出了人类的哪些优秀品质,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与摘抄,能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 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为提高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篇: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茶陵县尧水学校 杨艳芳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当今时代,德育教育是一面具有伟大的号召力的旗帜,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当恰当地把握时机,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德育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取德良好的效果。

一、要注意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时,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金色的鱼钓》,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班长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了下去”。我在教这段话时,抓住“硬”字让学生理解“硬咽”是什么意思?老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又明白了这里的“硬咽”是明明咽不下去,还要勉强往下咽,班长这样做是为了把鱼汤省下来给小战士吃,好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

二、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我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如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儿童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把握,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梅的热爱,就没有准确把握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作者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董存瑞为什么不想其它办法炸碉堡,为什么用手托着,牺牲自己呢?”这时,我就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董事瑞的献身精神,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挽回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要注意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到了郑振铎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各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我在教《桂林山水》时,通过朗读,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使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要把语文课文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以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同时,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外,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珍贵的教科书》、《一定要争气》后,要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社国的本领,学习了《列宁与卫兵》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制度。学习了《寒号鸟》则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办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这些都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提高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与教学创新》沈晓辉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语文出版社 叶存铃

第三篇: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王娟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例如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仁厚良善、艰苦朴素、遵纪守法、敬业乐群、英勇顽强等优秀品质千百年来不断被传诵,孕育了千千万万礼贤之士。但近来接连发生的学生犯罪事件。让我陷入了困惑。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啦?

因为狭隘、抑郁、敏感、猜忌、脆弱、自卑、蛮横、任性、彷徨、散漫、虚伪、狂妄、懦弱、说谎、生硬、冷漠、浮躁、自以为是、虚荣攀比,马加爵向四位同学举起了铁锤,断送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五条性命,五条如花似锦的前程;重庆的小丽把十包老鼠药放入母亲爱吃的芝麻糊中并细心地搅匀。就这样断送了母亲的生命;北大学生卢刚在美国枪杀同窗及师长浙江的双胞胎姐妹因为父母管的严不能去上网,两人联手把亲生父母毒死了;一些学生合伙抢劫、盗窃、一言不和、拔刀相见。。。。这样的悲剧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们忧心地发现:今天的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劳动观念弱,缺乏责任心和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言行不一,缺乏忠诚老实的态度,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观念缺乏无私奉献精神,追求享受,缺乏远大理想,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学习懒惰,纪律散漫,把精力放在吃、穿、玩上怕苦怕累。我国的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如果一个学生连起码的道德都没有,还谈什么全面发展呢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重任。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并给予其相应的指导。有人说,人的内心有两根琴弦,一根是天使的琴弦,一根是魔鬼的琴弦。我们的责任就是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天使的弦,我们要用天使的人格,以天使的爱心才能拨动那根天使的弦。怎样进行德育呢?在语文课堂上是否能进行教学渗透呢?我进行了一番尝试。

一.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浓郁德育环境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统的美德教育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应该好好进行挖掘。教科书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围绕人性的真、善、美展开的。我们孔老夫子在他的道德体系里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我们要学生学会交际,搞好人际关系,孔子早就讲了“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温良恭俭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难以坚持。为了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在语文课时,特地讲一些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愚公移山、凿壁偷光的故事,讲一些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孔子的“学而不厌,诲而不倦”、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既丰富了文化知识,又升华了精神境界,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增进文化素养,从中汲取了思想营养,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二.改善学习环境,陶冶健康审美情感

在教室里贴一些著名的人物图象。张贴格言警句。体现真、善、美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滋润。在黑板报上写一些有哲理的小故事,如《弟子规》、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而不倦”、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在教学中引进社会发展新信息,以鲜活的事例强化德育效果。我找了很多社会上的感人事例印发给学生看,要求师生共做“六一居士”:即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认真改正每一道错题、认真说好每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篇作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比如,培养学生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打好字的基础是关键,不要求学生人人写字有字体,必须要求学生有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责任心。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大都乱,说明平时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可见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表现责任心的行动。学生对自己负责了,班风自然也就好了,学习环境也就大为改善了。更重要的是他从中领悟到凡事须从点滴做起,明白了“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进而养成了各个方面认真严谨和求实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手法多样化,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学生犯罪往往是受精神鸦片的毒害。他们看了一些宣扬凶杀、暴力、淫秽及封建迷信的书刊,好奇心、模仿性强但抵抗力、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学生极易被感染腐蚀。既然学生要看书我就给他们看,利用每周两次的补偿教学专门开设阅读课,给他们提纲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图书。如《心灵感悟滴水文丛》《智慧背囊》《让心灵想飞就飞》等,同时结合教学要求放一些好的影视节目,如《阿甘正传》、《我是一只船》等等。在上一些优美的散文时进行配乐朗读,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求他们以我手写我心,吐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不能无病呻吟,当面对学生作文中流露出来的疑惑和痛苦时,教师应当及时用生动优美的,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批语,及时抚平伤痛,排解疑惑,告诉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坎坎坷柯,忧伤和痛苦最终总会消失,使之能尽快放下包袱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把一些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展览,经常开展一些演讲与辩论比赛,由学生自主选择形式,或集体对抗或个人演出,让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才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四.不拘一格进行教育,因势利导进行感化。

部分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自我要求不严,要多与孩子谈心,这种谈心应该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谈,如果老师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密切注意学生身体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需求,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平等关怀,对老师自然会由“敬而远之”变为“乐于亲近”,也会自觉地按照规范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一个学生和父母吵架了,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我把他找回来之后先让他住在我家里,我没有责问他,给他补了课又给他做了几顿好吃的,经常跟他谈心,他很感动,对我说:“老师,要是我爸爸象你一样就好了。”我趁机引导他:“老师只不过给你做了几顿好吃的,为你提供了几天的关心和帮助,而你的父母为你提供了十几年,无怨无悔,你到底更应该感谢谁呢?”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我从男孩满脸的羞愧,知道他接下来会怎么做了。我想这样的效果应该比批评,责骂来得更好吧。

五.改变枯燥的说道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比如以确立一个德育主题,要求学生利用清明节时间去为烈士扫墓,收集整理伟人故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如端午节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下屈原的故事、重阳节可以让学生知道敬老的重要性、父亲节母亲节可以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或为父母写一首诗回去念给父母听„„让他们学会感恩。道德的培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我们的教育应当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六.育人者必先自育 示范教育身体力行。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只要稍加留心,每堂课都能对学生进行真、善、美德教育,讲究以德服人。德育应该蕴含于生活之中。不是靠讲一些大道理,用一些粗暴的惩罚就能够达到的。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不能做长官型、警察型的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同意教师的观点,应当允许学生质疑和学生辩论、得出正确的答案。让他们通过辩论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口才和胆量,在上课时,我经常会碰到学生提出质疑,这个时候老师应当以赞扬为主,先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作用,提高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这样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学生得到老师应有的尊重,两者之间也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让他们从自身树立起是非观,培养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和情感,规范自身的言行。教无定法,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最终让学生变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身自律、豁达大方、孝敬父母、友爱互助、礼貌待人、与人为善、不疾贤妒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护自然、节约资源、热爱祖国、尊重他人、能为人民做好事、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热爱劳动、.矢志爱国、团结统一,公利至上,勤谨廉正、善待他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

第四篇: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麻池小学

谢必武

我所任教的科目是语文,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科目。它注重的是文道结合,所以,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使我可以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达到学知识与学做人的统一,是我在教学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感恩教育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开始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地想着自己二十几岁就失去双腿的不幸命运。等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懂得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默默无私的爱时,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他。史铁生只能留下满怀的歉意、悔恨和遗憾。课后,我设置了这么一个活动"设想母爱",回忆母亲为自己做过的一件事,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设想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最后总结说,父母为我们做过的事情何只千千万万,能被我们铭记下来的又有多少.也许,我们母亲并不都通情达理,温和贤惠,但她们对我们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他们让我们今天刻苦读书,就是在我们年轻得还看不到现实的真相,生存的艰难的时候,已经为我们做着长远打算了.期望的,就是他日我们能够自谋生路,过上好的日子.那些喊着读书苦,读书累,不想读书,怨父母逼自己读书的同学们,你们可曾想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二.与人交往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课文<<鸿门宴>>着篇课文中,刘邦是一个比较懦弱,遇事束手无策的人,而"力拔山兮气盖世",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西楚霸王项羽,却败在了这个市井小混混的手里.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为项羽感到惋惜,但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自负,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而刘邦才能远不及项羽,却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招揽人才.最终,夺取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同样,我们的同学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给你的意见的呢?对于老师,同学,朋友给你的意见,你能够认真地听取吗?

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盲人们争吵起来,都认为大象是自己看到的样子.其实从本质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盲人,都永远只能看到世界及他人的一部分真相,但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全部,那么如何能够看到完整的大象呢?这是否可能?是的,大家如果不是激烈地争吵,固执己见,而是互相分享经验,渐渐地就会通过他人的经验构筑起完整的大象形象.这个大象的形象也许会跟真实的大象有出入,但是肯定比固执己见的经验更接近真实的的大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大大世界中的小小的我,因此必须认真倾听他人的声音.

三.兴趣,爱好与学业

同学们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打球,上网,看小说等等.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个事情上花的精力多了,那件事情上投入的精力就会减少.我们常说的一个词"舍得","舍"在前,"得"在后,很多时候都得先舍去一些东西才能有所得.所以,只能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而同学们是让这些兴趣爱好成为学业的机会成本,还是让学业成为兴趣爱好的机会成本,让学业成为代价呢?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最优方案.这就需要我们懂得放弃,甚至割舍."割"肯定会痛苦,但眼前割舍的痛苦,将为我们的人生换来更多的糖果,大蛋糕,甚至是一道盛宴!

四.惜时与毅力

我们同学间的差距,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毅力.课文<<荀子.劝学> >里边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麻池小学 彭应贵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引起重视。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一、通过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教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现代许多数学家都有杰出贡献,尤其是“陈氏定理”等现代科技成果,无不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这些史实增强了学生们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另外,在讲解一些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有关数据,比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年收入的增加等,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二、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更具体、更广泛的学科。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授业与传道水乳交融地贴合进行,以真情去启迪学生,如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发射天线的高度;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三、通过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如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对称轮换多项式、三角函数中的对偶式……其中呈现出的数学美让人心旷神怡。数学的奇异美使这个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里常常出现意外的、新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罗巴切夫斯基在几何学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简直是极其荒诞的,然而正是他的大胆想象为几何学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

数学美还体现在对困难和复杂的数学问题的简洁优美的解法上,对例题和习题,要提倡一题多解,开拓思路,灵活思维,在此基础上评估最优解法,鼓励学生追求优美解法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意愿,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数学中处处存在美,在数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的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四、通过数学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等,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人类社会的进步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创新。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常设计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也可以不囿于课本提出自己的见地。

在解题教学训练中,教师还可以经常鞭策、鼓励学生,去克服、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有意设置一些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还可以用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励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用已经取得的进展鼓舞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在班级中征解,开展竞赛式练习,并及时进行公布表彰。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会主动积极地不断进取,努力去探索数学天地的奥妙。

综上所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当然,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采用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教,而是化,德育教育是一个化育的过程。它不能只依靠定条条,设框框,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机会加以引导、启发和培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德育品质的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

在学校后勤管理中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麻池中学

李生元

结合学校后勤的部门特点,后勤部门应该在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上下功夫。

1、“四园”理念下的校园环境建设应该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校园建设紧紧围绕“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数字校园”的“四园”理念展开。为此我们在校园环境上建设的工作目标,考虑更细,更实,更美:重点突出:①提高园艺化标准,增加美化度。用和谐的环境美,激发学生对美丽人生的追求。②提高工作标准(如草坪充满生机,或象绿色地毯,或绿波荡漾),增加亮化度。用植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的向上进取性。③提高生态标准,争取在校园内彻底清除裸土。用良好的校园生态系统,养成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习惯。④提高洁净标准,力争成为“无尘”学校。用高标准的清卫要求,积淀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当然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尽量考虑调动自身积极因素,自力更生少用钱,处理好经济投入与实际效果的关系,这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触动更大,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

2、提供优质服务,让学生在一流的服务中得到启迪 服务的本身是对学生直观展示工人辛勤劳动的过程,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本身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过程:通过后勤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能让学生在一流的服务中得到启迪、受到感染,让他们感到学校生活充满关怀,充满阳光,学校就是温馨的家。①提高工人的自身素质,塑造重点中学服务岗位新形象,严格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机制,让工人牢记心中有一份责任:以优质的服务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以优质的服务影响人。②主动服务、时效服务:实施报修制度、地块负责制度、维修迅速响应制度、一般维修在2小时内完成,较难维修在一天内完成;学生提出的维修要求有求必应,不求也应(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时刻让学生感到学校生活的温暖。③重点塑造食堂形象:实施宾馆式管理,以饭菜质量、卫生、价格、服务为主要工作抓手,用高标准的管理让学生吃得高兴,用高质量的饭菜引领节约。

3、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德育素养。

组织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每周每班组织清卫劳动1次。每一阶段的劳动结束后,总务处总是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光荣,劳动伟大”方面的系列专题讨论,撰写劳动的体验文章。让学生参与管理,在管理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参与食堂管理,由学生会生活部组织学生抽查饭菜质量、价格和卫生情况。原则上让学生每月抽查1-2次,并以突击抽查、不规则抽查为主,抽查的结果是:饭菜的合格率一次比一次高,饭菜质量及职工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大多数承包组的满意度在85%左右,最高的达95%。组织学生参与公物管理、卫生管理及对后勤服务质量评价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在自我参与中提高爱护公物,提高卫生标准的自觉性,对各班级在爱护公物、清卫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参与学校后勤方面的管理使教育性更加凸现。

4、制度跟进,让学生在自我约束中规范德育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约束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学生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中逐渐走向自律、自觉。实施宿舍、教室用电、用水排行榜制度。用电、用水最少的班级与最多的班级均张榜公布,每月一次,纳入班级考核。教室、宿舍设施设备损坏情况检查和反馈制度。每月组织专人对各幢大楼的公物损坏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纳入班级目标管理的专项考核。这一制度实施后各班公物的完好率明显提高。每周各班清卫包干区检查反馈制度。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各班级清卫扣分越来越少,有95%以上的班级几乎没有扣分;被评为清卫星级的宿舍越来越多,星级宿舍在90%以上。这些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增强了学生节电、节水的自觉性,人为损坏的情况逐渐消除,班级的清卫标准不断提高。

第五篇: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幻想的时期,对于未来,对于这个广褒的世界,他们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和追求,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为社会作出贡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锻铸他们高尚的灵魂,优良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提高教育效果呢?我认为寓德于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的、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学科及本学科教育实施者,又该如何把思想教育、道德品质培养贯穿和渗透到教学之中?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著名哲学家卢梭曾这样说过:“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的确,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模范,因为学生总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总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达到思想教育之目的,教师本身就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比如教《我的老师》一文,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尊师的教育,我们当教师的就要具备一种尊师的行为,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又如《我爱这土地》这首现代诗,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学习诗人借助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那么,我们首先应是一个爱国者。如果说,行动上的我们没有爱国主义的表现,而口头上的我们却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结果将会是如何的呢?只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样,我们才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引导他们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他们的拼搏精神。

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是我国优秀文明传统的内容之一,是人的基本素质,对自已、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是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21世纪的青少年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有无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能否肩负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加强学校德育的不容忽视的内容。而语文学科与社会相关甚密,课文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历史的进步、人民的愿望、人类的向往、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从社会责任感出发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学习当做是一个欣赏、感悟、共鸣的过程,一个荡涤心灵,接受洗礼的过程,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关爱他人,热心社会,使学生认识更多、感知更深、思想更明。如:

教《鲁迅自传》》就该从鲁迅的求学历程(水师学堂——矿路学堂——决意学医——弃医从文)中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气节、心灵、追求,使学生学习他为国为民而奋发、而奋斗的精神。教《生于忧虑、死于安乐》当以史为鉴,使学生认识到: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要对学生进行“要有忧患意识,不可安逸享乐”的思想教育,最终达到使学生知何以增加才干,何以为国的教育目的。

三、善于创境煽情,以情动心。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是习惯于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道德观念灌输给学生,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是缺乏实效性的,效果也是不明显的。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学生道德观念的建立,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他们的情感参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语文学科从教材的内容看,除了富有知识性和艺术性外,还富有极高的思想性。我们在教学中,可凭借教材的人文特点,利用课文中存在的大量情感因素,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例如《背影》一文有四次“流泪”,连缀组合:第一次,作者在徐州见到父亲,那时祖母去世,父亲赋闲,满院狼籍,一阵凄凉涌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第二次是看到父亲买桔时的背影。他年岁大了,行动不便,为了孩子而穿过铁道,笨拙地爬上月台,如此爱子情真,不免感激得流下了泪来。第三次是车站离别,父亲老态龙钟的背影消失了,何时才能重逢?忧伤之情掠过心头,流下了辛酸的泪水。第四次是接到父亲的来信,得知将不久于人世,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流下了愧疚的泪水。这四次的流泪,无不倾诉了人间父子真情,我们可从这点出发,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触发共鸣,这样,对学生的尊老爱幼、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思想是一次次很深刻的教育。

四、触类旁通,学科结合。

“文史不分家”,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紧密关系,而实际上,除历史学科,语文学科与中学其他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关联、互相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经常把课文与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如语文教科书中的《期行》、《乘船》、《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等课文,倡导的是诚信。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它和政治课本中的《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诚信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他们要做诚信的人。又如《捕蛇者说》一文中,捕蛇者的悲惨遭遇,以及文中“苛政猛于虎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等语句,刚好深刻地体现了历史学科中讲到的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教学中可把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再如《善待家园》一文,作者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以无可辩驳的确凿数字,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揭示了“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教学中,我们可把它与地理学科中的气侯变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知识点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育他们善待自已的家园。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做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在执教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用高格调的精神产品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境界,陶冶其情操,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下载寓德育于语文教学[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德育于语文教学[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

    初探寓德育于教学实践中

    初探寓德育于教学实践中 刘红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指引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订颁布了《义务......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是新课题,不少学校也曾有过探索和总结。但问题是这项工作难以持久;难以落实。原因有三:其一,不少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是硬任务,升学成绩......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论中专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闫 涛 2009年6月26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对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的操作有极大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将德育寓于物理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以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