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制约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思考-论文1
制约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思考
松潘县热务中小学校 曾孝成
[摘要]要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切合实际的办学思路和工作方法,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本文就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对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
学校教育
教学质量
提高
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要以德育工作为抓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发展观强调规律,尊重实际,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工作思路。我校与其他农村中学一样,入学学生的基本素质都相当差,从学习成绩来看,我校08级秋新生入学成绩检测(语、数两科总分各为100分,而且题也很简单),结果是语文平均分为57分,教学平均为49分,还有近20人总分为20分以下;从品行来看,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表现为上课爱吵闹,爱打瞌睡,不交作业,留长发,乱丢乱扔,小偷小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个别学生还经常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面对这些“双差生”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得从实际出发,强化对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德育管理,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促进行为转变。我校近两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校情出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抛弃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没有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真抓实干,严格管理,力争收到实效。比如说,朝 会课既是班主任的课又是分管年级领导的课,分管领导必须经常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纳入学期考核。再比如对留长发的学生,请理发师到学校对其进行强制性的修剪。还比如制定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办法,惩罚分明,对学生行为规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德立校工作收到了成效,学生的良好行为得以养成,行为好了,纪律好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的发展,实际就是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关键在教师,但教师专业品质的提升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教研活动才能达到。近几年来,由于考调的影响,我校的师资水平大不如前,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改的理解不够,对新教法的运用不熟悉,个别教师有知识但却无教学能力,很难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需要。有个数学教师是名牌大学中毕业的本科生,知识有,但上课的能力却很差,管理能力更差。曾经一个听过他的课的老师说过,他去过许多学校,听过许多教师的课,但听得最差的课就是这位数学教师的课。对此,学校给予了这位数学教师真心的帮助和支持,就是通过理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提高他的教学能力。在教研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围绕他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集体备课,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又让这位数学教师上公开课,通过不断的备课,听课,上课,评课,使这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他教师也获益菲浅,真是教学相长,使落后者不再落后,优秀者更加优 秀。
努力实现各个学校师资配备的基本均衡
由于城乡的差异和办城区重点校的影响,不停地从乡下学校调动教师(据统计,从2005年到现在,从我校考调到城镇学校的教师有30人之多,现我校教师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这样造成城乡学校之间师资质量和整体配套的差异,导致一些乡下学校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即教师不配套,质量难上去;质量上不去,学生生源差;学生生源差,教学质量更差。而且师资配套严重失衡,我校常年处在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导致教师课程科目多,教学课时多;教师专业不对口,其中英语学科特别突出,要不就一年半载没有英语教师,要不一来就两三个专业英语教师,还有硕士研究生,这对象我校这样只有单教学班的一贯制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确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英语学科专业性强,又无法让其他教师担任,只有让英语知识稍强点的教师上英语课。生物、地理课就只能当豆芽科对待,让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上,直接导致生物、地理学科质量的下降。有时教师因病请一两个月假,该科将面临无教师上课的现象,学校只好请临时代课教师,这样就导致教师课上不好,我们又不能批评,因为他是代课教师根本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当时能以低廉的价格请到我们就很感动了,哪还能要求他上出好的课呢。教师有专业知识无教学能力,是可以通过校本培训等方式提高的,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再好也上不好课,专业知识的获取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根本解决的。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观,如果违背了科学,不把师资在学校之 间进行有效的整合,注重师资均衡性,农村学校质量就上不去,就无法向城区重点校特别是重点高中输送优质生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质生源保证,重点学校的师资再好,也等于浪费。
强化政府办学行为,积极为校长减负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必须努力缩小城乡差异,特别是同级同类学校之间的差异,硬件设施也好,教师福利待遇也好,都要做到相对均衡。有差异很正常,但差异大了就会产生校与校之间的比较,有比较就会出现心态失衡,就会严重挫伤学校待遇较差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出现了一些学校发展较好,教师待遇较好,好象主要是来自校长的功劳的现象,校长的功劳主要是找得到钱,找得到钱的校长就是好校长。这样的形势下,校长的压力就大了,要想当个好校长,就得从抓学校内部管理中腾出手来拼命去找钱、要钱。办学是政府行为,政府的钱流向哪里,应有统筹安排,校长的行为应是反映情况的行为,而不是直接要钱的行为。但钱的问题当然不是教育部门自身可以直接解决的,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绩效工资的执行情况,势必有利于学校的管理,缓解校长的压力,但如果不摆正政府统筹办学的定位,校长的负重也减不了多少。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校长的定位应是教育的专家,而不应是要钱的能手,现时风气对校长角色的异化应得到改变。
在面对教学质量不高的现实时,我们有抱怨,更应有反思。循着 抱怨和反思之声,校长应该透过现象,衡量利弊,在洞察未来中寻求革新、改变策略,不但可解决“众矢之的”,而且还可将众人的眼光、才思、人力、物力凝聚在一起。曲折,大家携手经历;失败,大家共同反思;成功,大家一起欢欣。因此,坦然地面对抱怨和挫折,就是在倾听民声,执行使命。校长管理智慧的展现,就在于尊重民意,在管理过程中凝聚众人的智慧。
第二篇:谈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谈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与教学对策
洪梅镇中心小学
莫冠球
摘要:新形势下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制约影响教学学质量提高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和优化有关教学工作,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科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调查研究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教学对策.关键词:小学科学
制约
因素
对策
建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特别注重到城区小学听课、评课,与当地教师座谈、交流.本人深感到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着显著差别,特别表现在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综合素质上.分析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科学教学工作,努力缩小城乡学生在科学意识、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一、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师资力量弱
据调查,现代小学科学课的教师大部分并不是科学专业毕业生,而是各类年纪比较大的教师临时培训出来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懂点科学的其它学科教师,他们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几乎为零.这些临时培训的科学教师,他们的专业基本功一点也不扎实,是难以胜任科学教学工作的.他们的科学水平及实验操作能力远未达到合格的小学科学的教师的水平.由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水平有问题,教学时纠正起来就更加困难,甚至形成了“负迁移”.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直接阻碍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2教学设备不足
现在许多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虽然有的学校有一些电教设备,但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需求.不少科学教师根本就没有到外地参加学习或培训的机会,这些都是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当部分的学校科学实验仪器破损、缺少严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条件或时间的限制,“讲实验”便成了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又如何谈起呢?这是制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客观因素.3对开设科学课程认识不足
学校管理层对小学科学开设不重视,因为科学不用考试,把科学课看作副科中的副科,课时安排少.教导处在安排课程表时,不是把科学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就是排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还经常给语数英老师把科学课拿去上课,应试教育的情况存在不少.对教师量化考评时,同样是一节课,科学科是语数英等学科工作量权重的一半也没有,甚至更低……此外,由于多数学校的科学教师仅有1~2人,这也给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听课研讨及教案评比等活动中也缺少学科内的指导与交流.4、教师素养不够
由于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普遍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教师,加之缺少同学科教师间的竞争,致使个别科学教师养成了懒散的习惯,缺乏工作和学习的上进心与积极性;从专业素养上来看,面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感到束手无策,更不必说制作课件、整合与开发教学资源了.再者,新课程呈现的科学问题已经是多样化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再单一呆板的,答案已经是开放性的,这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中,增大了不少的难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存在着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开发创新的能力,忽视利用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新课程中科学潜在的内涵,难以把教材中的新理念有效地融人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对策与建议
1、重视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素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学校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所以,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要通过各种宣传小学开设科学课程的政策精神和目的意义,让全社会明白小学开设科学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鉴于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非专业教师占主体力量问题,做好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把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当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去抓.及时、精心组织一些专题研讨活动,力促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可以的话,可请专家做专题报告,还可以安排科学老师进行一些说课,讲课,评课的活动,最后进行互动式的提问、互评.为更多的农村科学教师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也让他们看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能够及时纠正.给他们挑担子,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加强学习、还能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教学经验.3、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改进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观念.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充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在这种教学观念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清清的水》中,以学生最熟悉的水为研究对象,从水的外观性状入手,收领学生生形成目的明确,渐进发展的学习任务:如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且“能溶解一些物质”;接着利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性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再通过“使浊水变清”的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的知识,并学习过滤的操作技能,从隔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任务驱动”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的使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欣赏和鼓励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科学、完善、系统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低年级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每个单元独立设计一个单元评价表,设计出2-3个必须评价的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再增加.要使学生、教师及家长都参与到这个评价当中.不同的活动领域当中,评价要有侧重,每个单元力求做到都有评价.中高年级段,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教材中的评价也要随探究活动中同时进行.如三年级上册中《探访生物王国》,研究生物的各种特点为主线设计了探究活动.学习开始,设计了前测活动,使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学生原来读过哪些关于动植物的书,关于动植物的知识和问题有哪些,有多少学生对动物感兴趣,有多少学生对植物感兴趣、通过前测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的表达、绘图等技能.开展学生
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活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行仔细观察研究,一些嵌入式的评价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在观察、记录、表达、问题意识等方面的进步情况;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对一个学期有关动植物多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原来自己对动植物的问题,了解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过程中,自己有什么发现、有哪些困难得到了解决、又产生了哪些问题等等.这样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评价,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收获,还使学生带着更多、更有趣的问题结束这学期的学习.在创新科学评价方法及其操作过程中,我们充分注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真正把评价过程变成学生学习、展示、反思的过程,使评价结果达到树立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大潜能.参考文献:
[1]《
国内外小学科学教材中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张军霞
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
[2]《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黄海旺
课程.教材.教法
2009年10月[3]《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刘颂豪
第三篇: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石梁乡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王应文(贵州省松桃县石梁乡中学)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发达、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造成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人通过对本乡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了解,认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令人担忧,其发展前景存在着重大隐患。现对本乡中小学教育现状作简要分析,以点带面,抛砖引玉。
一、基本情况
石梁乡是我国西南贵州省松桃县西部的一个小乡。地处黔、渝两省市的松桃、印江、秀山三县交界处,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98公里,属松桃县境内的高寒边远乡之一。全乡总面积83.1平方千米,总人口13839人,共有初级中学1所,乡级完小1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3个;有中小学教师103人,学生1692人,教学班65个。
二、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学校管理不到位
1、管理者水平差距大,教学常规管理不规范
在全乡所属的8所中小学校校长中,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只有3人,其余均为民转公后函授中专毕业,占校长总人数62.5%。由于多数领导都是“民转公”非师范专业学校毕业,管理技能不完善(加之多数管理者没有上进心,表现在对电脑完全不熟悉)。再加上长期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信息渠道较少,使得知识面普遍较窄,知识相对陈旧,综合适应能力差,因此缺乏管理艺术,对自己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规划目标,管理缺乏个性,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表现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民主,不细致;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干群关系不和谐等。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制度不配套,督促检查不力,指导性不强;有部分学校的常规检查流于形式,只检查,无评价,无反馈,甚至有的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一学期未检查一次;有少数学校由于领导很少听课,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不了解,从而使教学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有的学校不重视档案建设,教师业务档案不全,管理混乱,个别学校连一些基本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资料都找不到。由于多数校长是担任十多年的老领导,因而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开会时认为开会领导所说的是老生常谈,不记笔记,返校后不及时、全面传达会议精神,有的甚至未传达。如此种种,既不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2、学校领导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中小学,存在领导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一些只有400人左右的学校,却配置了正、副校长,正、副教务主任,正、副政教主任,后勤主任,党、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行政人员,这些行政人员的工作量,只是普通教师工作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二,部分行政人员只享受权利、待遇,不履行义务、职责,整天显得无所事事,使得普通教师课业负担超荷,经常报怨,从而导致校领导班子和普通教职员工之间存在矛盾,滞后学校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二)师资配置不合理,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1、教师编制不合理,学科结构失衡
⑴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在农村,特别是地处偏远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存在学生总数少、学校年级多的现象。如我乡两岔河、百鸟、红梯、简家4所村级小学学生人数分别是71、114、106、97,但教学班都是6个,按省“两基”验收、复查时师生比例测算,小学的师生比是1:26,每校只需要教师4人,但从课程计划方案考虑每校最少需要12人。
⑵学科结构不均衡。在农村绝大部分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我乡村级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纯
粹没有),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教育受到严重阻碍,这就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教师年龄结构老年化
教师结构老龄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这种现象农村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我乡大多数教师年龄集中在35-55岁这一年龄段。在我乡的103名教师中,40岁以上的有50人,占全乡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8.5%。又如我乡的红石完小,共有7个教学班,11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 49.7 岁。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致使其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不够,主动性不强,他们对义务教育新课程显得力不从心,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动力。
3、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如在我乡的76名小学教师中,有36 人是“民转公”过来的(含民教班毕业),占全乡小学教师总数的48.6%。这些转正的民办教师虽然学历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终因他们是通过函授、进修、自考后取得的第二学历,大部分是在职学习,其实第一学历普遍处在初中或高中之间。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获得系统培训不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难于适应新的要求,相当多的教师不论文化知识或是教学业务方面,与一个正规的师范毕业的教师相比,相差甚远。再加上一个教师要担任好几门课程,大家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备课和批改作业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教法,使教师对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对从事教学研究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教学活动中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教育教学技能方法单一,上课敷衍了事,板书随心所欲,教案抄写应付检查等。这一切,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教研活动开展困难
农村学校,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整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再加上学习和工作地域小,学校经费不足,在村级小学,校长、主任都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多数都是包班,造成教师精力分散,致使一些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少,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展教研和培训活动。这就造成教师对教研、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不清楚,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对新课程改革难以适应,驾驭新教材困难,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很多行为违背了教育规律,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留守学生数量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在我乡的1692名中小学生中,就有970名留守学生,占全乡学生总数的57.3%。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他们多由祖辈或亲戚照顾。无论是隔代亲人还是亲戚,对他们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对他们的教育责任。同时,留守学生得不到足够亲情关爱,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所以他们性格孤僻,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明辨是非能力欠缺,必要的个人卫生常识和习惯缺乏,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再由于祖孙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结构相差悬殊,因此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出入很大,相互之间容易产生意识摩擦和人格冲突,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回家或上学,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应付了事,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留守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追求,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情况也各不相同。要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校本教研。大量成功的事实表明,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发教师自身业务潜能的有效途径。校长应牢固树立科研为先、科研强校的意识,把学校教育科研、校本教研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
和谐。对学生,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赋予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好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取更多、更新的先进知识体系。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指引学生。
3、对留守学生强化教育管理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结合实际开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监管人学校”,与家长、监管人面对面交谈,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
4、适当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配置。要减轻农村学校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尽可能提高农村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以调动全体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符合要求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农村的教育起点较低,起步较晚,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化进程的推进,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应采取较好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总结出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套可行性措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电话:***;信箱:1452367319@qq.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9期,http://)
第四篇:关于提高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提高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思考
锦明学校 教学处张清林 2013-2-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奠基”何所指?我想应该是指:通过教育,使小学生在优良道德品质、优良心理品质、优良体育素质和文化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等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么,民办学校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怎样把民办学校办得国家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我想,首先要解决几个观念上的问题。
一、政府的观念。政府的职能在于促进教育的公平,推动社会的公平建设。让所有的孩子处于同一起点,这是公平教育的基础。毋庸置疑,在教育教学的效果上,民办学校一般是不可能达到公办学校水平的。就算起点相同,但是发展前景却各有千秋。大多数打工者的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在民办学校读了小学读初中。在既定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路径、统一组织形式的招生模式下,打工者看不到孩子读书的希望。本来的“弱势心态”就变得疲软。这种情绪不可能不传递给他们的孩子。民办学校的学生为什么学习不主动,大概是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家长一样,似乎以为:读书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
二、法人的观念。“以国家办学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办学体制,导致一些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参与办学。这一做法在我国目前国力还不雄厚的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有效地办法。我们民办学校的法人在投资办学的同时也是要讲求经济利益的,这一点无可厚非。如果能够追求一条既充分履行办学宗旨、完成学校的根本任务,又有经济效益的路径,那就最好啦。这样一来,我们的民办学校就既贡献于国家,有贡献于打工者子女。
三、学校领导的观念。第一,是教育观念。民办学校的领导要特别注重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民办学校的教师因种种原因,数量不足,再加之稳定性差,这样就给开足开齐课程带来了障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就不可能落实得好。第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由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源于流动人口家庭,低家庭收入的比例较高。从整体上看,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不高,努力不足;家庭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和投入也无法与公办学校的学生家庭相比。从而,多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成绩差的学生又多数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感到很困惑:组织教学时间花多了吧,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要完成教学任务,那就只能面向那些守纪律、愿意学习的学生实施教学,不愿意学习的就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第三,就是德育工作。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学校德育的内容没有凸显出层次性,因而,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或九年级,“胡子头发一把抓”,那怎么会有作用呢?第四,是职业态度。在民办学校,不论是校长或副校长或其他管理人员,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是生产工农业物质产品的一般打工者,而是育人的特殊“打工者”。育人的质量标准和物质产品的质量标准是绝对不一样的。物质产品可以拆卸、组合或仿制,可我们的生产对象就不能这样。育人不光要讲规范,而且还要循序渐进。如果没有了规范,丧失了循序渐进,我们就会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
综上所述,我们民办学校的领导必须高瞻远瞩,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不懈地做好全面育人的工作。千万不能“短期行为”或“不作为”。不然,那就会有违职业道德之嫌。
我们在寄希望于民办学校办学环境更进一步改善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这个核心内容上不动摇的前提下,化困难为动力,寻找有利因素,努力把学校办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学校。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良好的愿望呢?我以为要从一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改变领导策略。学校领导要变“游离型”为“专一型”。在学校,不论是校
长或其它管理人员都要牢牢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全面安排和协调学校各项工作,使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努力做到既服务于教学,又推动教学。在学校工作中,除教学以外的其它工作固然也重要,但不必日常投入太多,以致于干扰和影响教学;我以为,如卫生、安全这些工作,均应着眼于制定管理制度和建立应急预案,并责任到人,一一抓落实,逐步形成有序的常态化为最好。在学校诸项工作中,应是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要在学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地体现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教学工
作要有序进行,并在此基础上“精耕细作”,取得成效,那是要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目前,我们学校有小学22个班,初中5个班,然而,在五个行政领导中,抓教学工作的只有一个人。由于教学人员的不稳定,因此,代课安排便成了教学处每天的“家常便饭”。虽然我校现在的校本培训,小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公开课,教师“备改”检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走出去请进来教学教研活动按计划开展,学生朗读课文比赛、数学竞赛,初中生作文竞赛,“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队”、“学生书法学会”成立并按计划开展活动等工作都在正常进行,可我这个抓教学工作的,不得不每天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十一点,几乎没有星期六和星期天。我累一点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改变这种从领导思想上和学校组织结构上轻视教学工作的局面。
第二、切换教育角度。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符合民办学校的生源特点。民办学校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从整体上缺乏进取心,缺少为改变现状而努力的动力和意志。对于一个缺乏动力,少有效能的学生群体,首要的教育任务是将其消极心态转变成积极心态。在教学中,学生是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的“原材料”。他们品质的塑造,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固然要靠教师的”教”,但,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只有这个“原材料”从思想上变得积极主动,并对未来有足够的信心了,外界的教育才能发挥效力,教育的追求和努力才能转化为社会所需求的人力资源。如果我们漠视这一点,仍然对他们唱着“振兴中华、报效国家”的高调,这就如同一位医生给病人看病,在还没有找到病因的情况下,就给病人大开“大补膏”的做法没有两样。这样做不仅没有丝毫的教育效果,相反,还会给他们制造出一种莫名的压力。如果我们的教师再利用家校联系平台将学生在学校的不良表现告诉其家长的话,那么,学生的压力就会变得沉重。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当诸多压力一起向他袭来而令他无法承受时,这个个体会选择逃避或变相发泄或转向攻击。在目前的民办(含初中的)学校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少,但不是不存在。即便如此,我们就应该花大气力来改变这种现状,“对症下药”,从小事抓起,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这个工作应由校长挂帅,德育处主抓。做好这个工作意义很大,当然,有点难。
第三、依靠教师。没有教师就没有学校,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学校。这
是最普通的道理。因此,把教师看作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和管理学校的主体,依靠教师办好学校,可以说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在民办学校,不论是董事长、校长,还是其他领导,都更应该懂得如何去依靠教师。尽管他们是临时的,甚至包括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临时的。但是,我们的领导不能把他们当“临时”去看,而要从心底充分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因为,依靠教师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
依靠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和承认他们的劳动,并给予合理的报酬;依靠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用一种职业思想和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起来;依靠教师,除了要在人格上充分尊重之外,还要在业务上给予帮助和支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人都是有情感的。试想: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她觉得学校领导不光在人格上是尊重她、生活上关心她,而且还在业务上也帮助和培养她,她会“心猿意马”,轻易地“跳槽”吗?不大会的!因此,我们做民办学校 “老板” 的、校长的,对待教师都要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少一些责备和打击。教师稳定了,教学秩序就会正常;教学秩序正常了,教学质量就会慢慢提升;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就会有名气,生源量就会大;在校生多了,效益就有了嘛。何乐而不为呢!
诚然,要把一所学校办好,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这“寒”,总得从“一日”开始吧!只要我们确定了目标,坚定了实现目标的信念,求真务实,持之以恒,我们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我校目前抓教学质量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行工作内容的计划化。
(二)实行工作要求的具体化。
(三)实行工作结果的认定化。
第五篇: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具有现实性和指向性,即社会和家长对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期望,而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程度就是最根本的教育质量,也是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对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的质量就是教师的质量。本文从“十策提质”的指导思想出发,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质量提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形成自觉的行动。古往今来,多少人皓首穷经、孜孜不倦,探索教育奥秘,寻求教育真谛,揭示教育规律,解读教育的文章和著作汗牛充栋。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质量是生存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
一、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的当前,不管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
1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质量已成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质量高,则学校兴;质量差,生源就难以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我们说办人民满意教育,质量不好,人民肯定不会满意,树立教育新形象,首先是在质量上树形象,一个没有质量的教育肯定不是好的教育,一个没有质量的学校肯定不是一所好学校。
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限于教学结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面质量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也好、课程改革也好,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二、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何谓优质的教师队伍呢?就是教师们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熟练的教学能力,有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恒心,有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这样的队伍才能教出好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知识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整个空间,学生也不知不觉的在社会生活中吸收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许多能力。教师要教好学生,自己的知识必然更加丰富、广阔。受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性格多样化,逆反心理增强,小大人思想严重,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更深层次的考验。要能驾驭课堂、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必须具备熟练的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不是一个教师能完成的,需要所有教师的团结努力,成绩的取得是团体共同奋斗的结果。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教师的奉献精神,决定着教师的收获。所有教师齐心协力的奉献,是创造一个学校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前提。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增长文化知识,不断开拓视野。抓好校本培训,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探索适用性强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在学生身上如何体现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从事的是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能力培养,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一)面向全体学生抓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性教育。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一定达到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扎根在我们的思想上,落实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上。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教育普及与教育提高的关系,目前我市初中、职教系列学生流失率偏高,有的学校年辍学率达10-20%。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厌学,这值得我们学校和教师反思,学生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质量?我们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大多数,面向全体。只面向少数尖子,尖子不仅多不起来,反而会越来越少;面向多数,尖子自然会越来越多。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抓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倡导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全面的教育质量观的引导下,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抓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本身具有长效性特点,基础教育更是为未来打基础的教育,它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要求我们从长远的、终身的立场去培养学生。因此,考察教育教学质量就更不能急功近利。所以,我们要着眼未来,要从人的可持续发展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既要着眼于传授和训练学科知识和技能,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要切实转变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体现。
(一)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型,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身心素质得到提高和加强。
(二)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第一追求。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在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根本因素是想不想学、会不会学、能不能排除困难坚持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就是解决“为什么而学”和“想不想学”的问题;革新教法、学法,就是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培养健康的态度、情感和正确的价值
观,就是解决“能不能坚持学”的问题。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围绕理想信念逐渐成为自觉学习、科学学习和顽强有效学习的学习者。要学习就会有负担,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必然逐步加重。但是,所谓“负担”轻重是相对于个体的承受力大小而言的。随着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其承载负荷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这样,学生就能进入主动、生动、能动学习的积极状态。
(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环节。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用心打造、倾心培育”。教育投入时间有两种,一种是实际教育时间;一种是有效教育时间。我们要回归到课堂主阵地上,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增加有效教育时间,减少实际教育时间。从而达到时间少,负担轻的高效率、高质量之路。
(四)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重要支撑。教育质量是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的结合。没有教师“教”的质量,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教”的质量实际上就是“教书育人”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师肩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管理机制、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五)以落实常规管理为主要抓手。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是常规管理,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和督导力度,经常性地对学校各个科室和老师们的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和通报,使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不留空白,不留缝隙。
教育教学质量应当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只有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教学,才是真正高质量的教学。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其本义是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幸福。我们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就业率,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们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今天培养的合格学生,更是未来国民的素质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用全面的质量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