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课《拉萨的天空》
评《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一文,文章短,内涵深,作者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拉萨天空独特的“湛蓝透亮”。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建构文本的意义,张老师在教学中几点做法值得学习。
首先,给学生一个角色定位,就是一位小游客。这样的角色定位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之中。
其次,通过多媒体画面,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体验。拉萨对于学生来说,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张老师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老师要引导孩子们感受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时,这时他们才异口同声地从心中喊出了“蓝”。
再者,通过抓住关键字、关键词来引导学生读出天空的特点。在课上,张老师没有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划出吸引你的句子,读一读,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激励,找出关键词。如“掬”看出洁净、“摸到”看出天很近、“紧紧、久久”看出令人神往,这些关键词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天空的特点,并帮助他们读出情感。最后,说一下我的思考。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第一自然段总写特点湛蓝、透亮,二三四自然段分别讲了拉萨天空的洁净、色彩和作用,第五自然段写出对天空的赞美之情。我想,如果在教完第五自然段先进行文章内容与结构的巩固,然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或许会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整篇文章。总的说来,张老师和我一样,是第一年进入教师队伍。但从她的课堂中,我看到了老教师的风范,自然镇定,表情、语调、语速都很得当,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想法,谢谢大家!
第二篇:拉萨的天空评课
《拉萨的天空》评课记载
执教:沙云飞
时间:星期四下午 地点:语文办公室 出席:全体语文老师 主持:严丽莉 内容:
评析沙云飞老师的《拉萨的天空》
史美荣:“拉萨”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沙老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学习文本知识的同时,结合图片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很好地起到了辅助作用。在教学中,不时引导学生知道“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指导学生如何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陈华萍:在教学中,沙老师较好地运用多媒体拉近了学生和拉萨的距离,使学生更能深刻了解拉萨天空的特点;在教学中,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说话能力、朗读能力、动手能力等等;还适时的让学生了解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为写作打下基础。
田华俊:沙虹老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如诗的画面,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感悟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正如沙老师在课堂设想中所说的,面对三年级的孩子,总决得不能再片面地进行零碎的感悟,因此她用一个问题引导全篇精读:“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些词句?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谈感受。”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很难的挑战。但是在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却能一一道来,这中间老师进行了适当的词句训练,比如说几个描写蓝色的词语、积累几个城市的美称、利用填空的形式掌握对比这种写法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让他们学有所得。
严丽莉:整堂课上沙老师并没有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仔细细读一读,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这里教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课文内容,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自主感悟,然后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中进行适时点拨、激励,有效地煽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特点。
李海燕:在平等的对话中感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课上老师没有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仔细细读一读,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这里教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中教师的适时点拨、激励,有效地煽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与教师对话,生生对话中,不断实践着思维的碰撞,不断形成新的、创造性的认识。
教师还采取引读、自读、范读、齐读等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悟,以读抒情。宗萍: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及时性评价,属于“即兴创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都离不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评价语要以激励为主,但也不等于说可以盲目鼓励。这位老师的评价语准确而中肯,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启发性。如:学生在品读“天空蓝得像蓝宝石”这一句时,一时难以深入,老师作了这样的评价:你见过蓝宝石吗?蓝宝石是怎样的?学生顿时打开了思路,有的说“蓝得像宝石一样深邃、沉静”,有的说“晶莹剔透,一碧如洗”在这老师的评价语就起到了引领和开拓学生思路的作用。
沙老师的评价让我们看到好的评价不只是一种判断、认可,更是一种引领、开启、拓展,它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感悟,提升学习经验,从而使学生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
史双龙:教师的鼓励是对学生的信任,教师的赞许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教师的赏识、激励和鼓舞,使学生沐浴在被肯定的激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在快乐的阅读中品尝知识的甘霖,茁壮成长。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组蓝天映衬下的拉萨建筑物美图,让学生对拉萨天空的美获得丰富的表象,得到完整的认识,自然而然从心底流露出“美”的赞叹。学生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进而逐渐达到与作者心灵共鸣的境界。
王进: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学生的朗读、感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能够彼此欣赏他人对文本的理解,也能自由开放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人的感悟在这群体的智力激荡中得到加速催化,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课堂就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唤醒各自沉睡潜能,共同创造奇迹的时空。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把语文教学的人本关怀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实处。
孙志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沉入作品,驰骋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内化了语言。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吸收内化,而且要求他们倾吐外化。在教学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拉萨那春夏秋冬、晨曦黄昏各不相同的天空逐一展现给大家欣赏,在学生有感而发时抓住时机,以此作为读写结合点,鼓励学生写出具有个性色彩的学后感受在校园网上交流。在这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篇:《拉萨的天空》说课文稿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拉萨的天空》说课稿之一,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是反思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此次说课可归为课前说课,是对教学设计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说的课题是“拉萨的天空”,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送审稿)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蓝的特点。总课时安排为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是一节精读感悟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需要
(1)学生起点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就语文学习已有了这样的知识能力的储备:在工具书的帮助下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但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和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未知和神秘吸引人们去探索事物,而“拉萨”对于学生异是好奇向往的对象,由此学习关注程度值得期待。学生通过上网浏览、图书阅读搜集有关的拉萨资料,在第一课时交流相关信息,了解到拉萨位于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拉萨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他们知道了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始建,是举行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等等。这一切说明他们已经对拉萨有了初步整体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心理接受度。
(2)学习目标分析
a、知识和能力目标:在音乐、图片及相关说明的帮助下,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b、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2、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环境
从教室的选择到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都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其中师生关系是教学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的软环境,所以教师是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进入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情境中。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有效地体验与感悟。
二、教学策略分析
课前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观看一组电子幻灯片,并配以诗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引领他们去简单了解有关拉萨的地理、历史及文化背景,唤起他们学习的情趣。
揭题后便是教师范读课文,希望以自身的情绪状态能感染学生,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并通过语言来抒发感受。
接下来学生先画出有关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细阅读后与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集体欣赏图片,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交流补充和朗读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这种美感包含在言语所指的内容上,即拉萨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其次还包含在言语的形式上。具体表现为课文遣词造句在风格上有质朴的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贯穿全文;在节奏上有整齐对仗的美,如“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明洁。”在手法上又用“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这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勾勒出简洁的美。
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
最后欣赏一组不同时候的拉萨天空的图片,让学生得到完整的认识,自然而然流露出“太美了,我要去那儿,我要珍惜保护她!”
三、结束语:
上这堂课有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和再现文章的情思美感。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颤中体验美!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拉萨的天空》说课稿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四篇:《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赵川希望小学
陈亚萍 【教学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课题】《拉萨的天空》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日光城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第二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的映照下越发纯净、明洁;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教学难点: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有关拉萨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布达拉宫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2%BC%B4%EF%C0%AD%B9%AC&in=328&cl=2&lm=-1&st=&pn=8&rn=1&di=100724281890&ln=1995&fr=&fm=&fmq=***4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0&-1&di37544477460&objURLhttp%3A%2F%2Fpic4.nipic.com%2F20091130%2F442611_110057074076_2.jpg&fromURLhttp%3A%2F%2F&W1024&H699&T7589&S182&TPjpg
布达拉宫为什么如此雄伟、壮丽?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第四段。
(2)教师范读,学生欣赏“隆冬”“盛夏”时的布达拉宫。学生齐读第四段。
5、学习第五段。
(1)在藏语中,“拉萨”还有一个神圣的含义呢,引读第五段,这里的窗帘指的是什么?(2)窗帘一般都是用来装饰美化房间的,就像我们的教室有了窗帘就更漂亮了,同样,作为圣地的拉萨有了这么蓝的天空做窗帘,拉萨一定会被装饰得更美、更神奇、更让人神往。不信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欣赏一组图片)说说:拉萨的天空是。
6、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配乐齐读课文)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C0%AD%C8%F8%B5%C4%CC%EC%BF%D5]&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7%C0%AD%C8%F8%B5%C4%CC%EC%BF%D5+%BD%F0%C3%E7%D3%D0%C9%F9%CD%BC%CA%E9%B9%DD&si=;;;;0;;0&lm=-1&mtid=1&d=2&size=524288&attr=0,0&titlekey=496906542,732970098&mtype=0
三、课后作业。
1、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给家长听,和他们一起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2、收集有关拉萨的其他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并把自己心中的拉萨写下来
四、板书: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五、教学反思: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
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 特而到位的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本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 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在对话中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
第五篇:教案(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
(苏教版第五册《拉萨的天空》)
张浦中心小学 王英
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多媒体演示一组天空图,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初步感受天空的“蓝”。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课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2、简介拉萨。
3、齐读课题。
过渡:课文中也有一句话,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拉萨,你能找到吗?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
2、第一句:理解“日光城”。指导读好。
过渡:第一自然段除了介绍了一下拉萨,还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3、第二句:找出总结天空特点的词语。(湛蓝、透亮)理解“湛蓝”,指导读好这个词。
师范读这一句,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在头脑中努力把文本塑造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学生练读(多种形式,引导边读边想)。
(设计意图:老师先指导学生边听边想,通过想象和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面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想,自学课文埋下伏笔。)
三、精读二至五自然段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用心灵的画笔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美丽的画面。
交流,随机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下列排序不固定,随机引导)
1、第二自然段。
(1)第一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感受拉萨的天空离人们很近,体会这种美好的感觉。练习朗读(引导边读边想)。(2)第二句:理解“掬”、“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用做动作的方式来理解。理解“妙”(好)。练习朗读(引导边读边想)。(3)第三句:理解“越发”“河畔”。通过想象和多媒体的演示,感受湛蓝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的映衬、对照下所展示的“纯净”“明洁”。练习朗读(引导边读边想)。
2、第三自然段。
抓住“紧紧”“久久不忍移开”,指导边读边想,体会那种“不忍”的感情,感受拉萨的天空的“蓝”。学生练读(引导边读边想)。
3、第四自然段。
(1)第一句:理解“蓝晶晶”(换词理解“湛蓝”)
抓住“不管„„还是„„”“总是”“一年四季”等让学生体会拉萨的天空一直是那么蓝。学生练习朗读(引导边读边想)。(2)第二句:理解“依山而建”。通过边读边想,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一组蓝天下的布达拉宫的图片(加和谐的音乐),让学生体会蓝晶晶的天空下布达拉宫所展示出的雄伟、壮丽。学生练读(引导边读边想)。
4、第五自然段。
理解“圣地”“窗帘”,知道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拉萨的蓝天比作窗帘。学生练读(引导边读边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四、总结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体会拉萨天空的“蓝”。(2)教师对总课作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