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1: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教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教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说课稿》。

第一篇:鲁教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说课稿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首先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和食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那些资源,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②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研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事,更应该关注对海洋的保护,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及价值;利用海水支取镁,海水的淡化方法——蒸馏法。

难点:海水制镁及“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海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洋被人们誉为“天然的鱼舱”、“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使学生从更多层面,更深入的了解大海)

【问题导入】:提出问题:海水的滋味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同时观察教材中的图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学生交流并总结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物质等。】

通过导读【过渡】:不仅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资源,海底也是个巨大的宝藏。

通过【归纳小结】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除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外,海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海洋开发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海水淡化就是其中一方面。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从哪些方面对装置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水蒸气的冷凝效果?蒸馏法在石油化工生产上还有什么应用?蒸馏和蒸发有什么不同?

【投影】多级闪急蒸馏流程,分析其原理【归纳总结 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海洋化学资源

一、海水中的物质

二、海底矿物

三、海水淡化

1、海水中溶有的物质

1、可燃冰

1、蒸馏法

2、海水制镁

2、锰结核

2、结晶法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教材内容分析

食盐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物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食盐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社会价值不言而喻,另外学生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并不陌生,因此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海水“晒盐”切入,了解海水“晒盐”的具体过程并引领学生学习饱和溶液与结晶问题,实现从生活中走进化学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完有关饱和溶液和结晶的知识后,再回扣海水“晒盐”的过程,解决海水晒盐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现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2.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掌握蒸发结晶法。2.在学习饱和溶液和结晶的过程中,了解改变和控制条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认识饱和溶液与结晶的过程中加深对微粒观的认识。2.在古今制盐的对比中,体会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培养化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饱和溶液和结晶的概念。难点:饱和溶液和结晶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白毛女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线索物质——食盐;并介绍食盐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配置一定量的模拟“海水”。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食盐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导入新课。

环节二 饱和溶液的概念,【探究第一站】【问题1】一定量的溶剂(水)里能否无限制地溶解某种固体溶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甲组同学继续往盛有模拟“海水”的小烧杯中,依次加入第二份、第三份和第四份食盐,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乙组同学往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B中依次加入三份KNO3,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大多数固体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并指导学生观看饱和溶液配置过程微观模拟。通过观看微观模拟,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微粒观的理解。

【探究第二站】【问题2】如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后可能会想到通过加水或加热升温的方法完成转化。教师提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明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给烧杯A加水和烧杯B加热的探究实验,并总结结论。本探究承接第一站探究的结果,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同时又为结晶概念的引出做铺垫。并微观角度解释这一过程。

【演示实验】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发现溶液变为紫色。在以上实验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饱和溶液的定义。【问题3】如何使不饱和溶液能否转化为饱和溶液?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溶质、降温以及减少溶剂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这一问题的设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三 结晶的概念【探究第三站】【问题4】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学生从减少溶剂的角度思考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探究实验:取烧杯中的模拟“海水”少许,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热吹风机向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教师展示氯化钠晶体的实物图及其微观结构图。并据此给出结晶的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里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微观模拟结晶过程。展示其他晶体的实物图片。

【思考】结晶除了蒸发结晶还有没有别的结晶方法?学生结合前面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得出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学生通过亲自模拟海水“晒盐”,并了解了现代海水“晒盐”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而且加深了对结晶概念的认识。

环节四 海水晒盐的原理,【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现代海水晒盐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的总结出海水——蒸发池——结晶池——晶体的产生是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晶体。【展示】了解古代制盐的方法,解读《天工开物》中“凿井图”。【小结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在古今制盐过程及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纯碱性质实验的探究,既要让学生认识盐的几种化学性质,又要引导学生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还要通过归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今后学生做检验,推断题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纯碱等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2、会熟练书写纯碱的化学性质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重点:纯碱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难点: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四、说教学环节:

以面团发酸了怎么办?[导入][投影]【食用碱说明书】

并[提问]为什么发酸了的面团加入纯碱后蒸出的馒头既没有酸味又疏松多孔? [过渡]让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并加以肯定,从而导入课题。

新课教学,[投影]纯碱的物理性质,[过渡]通过观察碳酸钠的外观我们了解了碳酸钠的部分物理性质,再来根据碳酸钠的所属物质类别,结合前面学习的酸和碱的知识猜想一下:碳酸钠可能有那些化学性质?纯碱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由Na2CO3俗称“纯碱”,引出问题它属于“碱”吗?通过分析探究得出,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2.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纯碱与某些碱溶液反应4.碳酸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简单介绍盐的水解。通过几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盐的化学性质(共性),及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需要更多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并[投影] 归纳口诀

钾钠铵盐皆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不溶银;

硫酸不溶钡;可溶碱五位,钾钠铵钙钡。

并讲解[投影]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的过程。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方法,学生能说出提纯粗盐的原理。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设计出除去少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体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过程。难点:通过解决问题,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课前播放《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将盐运上山的视频,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

因为此情景与学习的主题相匹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设计本环节。

课上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让学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这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天然水的净化,讨论后可以形成实验方案。实验前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用10ml水对3克粗盐进行溶解,而不是100ml水去溶解”。

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实际应用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探究过程第二步:学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探究过程第三步、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 学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跟进,层层深入

1.过滤后的液体如何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2.为什么用蒸发结晶而不用降温结晶?

3.蒸发操作用到哪些仪器? 本环节设计意图:1.完善实验步骤 2.理解粗盐提纯原理

探究过程第四步、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示温馨提示

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

有的同学会产生疑问:

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我希望学生能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实验,看实验后能不能解决?

设计意图:1.自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学习蒸发操作,理解重结晶的意义。

最后,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的两个问题 1.蒸发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什么要停止加热?

这样,结束整个探究过程,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第三环节:解决问题:继续引入《闪闪的红星》中的场景,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影片中的潘冬子采用什么方法运盐进山?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运用化学的知识实际解决,体验体现出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第四环节:教学小结:

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第五环节:问题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废旧干电池的成分,选择合适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从废旧的干电池中获取MnO2。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最后大家看到的是我的板书设计,首先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分析出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紧接着科学探究,学生着重探究如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最后解决问题,根据重结晶法提纯粗盐,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潘冬子将盐运到山上采用的方法。这样设计力求清晰直观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整理掌握。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五个方面的说课内容,谢谢

第二篇: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补充实验] 以硝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饱和溶液的有关性质。提出你的设想: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作业 ] 思考: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实验探究]

(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实验结论] 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学生讨论] 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定义]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活动天地] 绘制溶解度曲线

[讨论] 从溶解度曲线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1.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2.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例如: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课堂练习] 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回顾思考]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二)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两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引入新课]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目的是,若要除掉可溶性杂质,需加入、、等物质,将 等可溶性杂质转换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 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深入思考]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2-2+ 2+烧碱等物质,使SO4、Ca、Mg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离子转化为沉淀; ⑵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课堂小结]由学生思考发言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二、溶解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二)结晶的两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篇: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三节 海水“制碱”名师教案1 (新版)鲁教版

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教学过程: Ⅰ、组织教学: Ⅱ、知识回顾:

1、粗盐提纯的步骤

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3、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Ⅲ、新授内容:

一、氨碱法制纯碱

[过渡] 纯碱又称“面碱”,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如何从海水中制取纯碱吗?

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以、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 法制得的。

2、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氨碱法制纯碱的工序? [教师精讲]: 反应原理:

[交流共享]:

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

1、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2、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

3、碳酸氢钠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要小得多。练习一:

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A.CaCl2 B.MgCl2 C.NaCl D.ZnCl2

2、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过滤、焙烧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A KHCO3溶解度较大 B KHCO3溶解度较小 C K2CO3溶解度较大 D K2CO3溶解度较大

[多识一点]:我国的哪位科学家改进了制碱技术?

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渡] 工业上我们用氨碱法得到的纯碱有什么作用呢? 自学指导

二、阅读课本,找出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练习二

试用①KMnO4 ②Na2CO3 ③NaCl填写下列空白: ⑴用作调味品的是

⑵医药上用作消毒剂的是 ⑶用于生产玻璃的是 ⑷用于洗涤剂的是 [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生共同对本节的知识要点再回顾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纯碱所需的原料是()A 石灰石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水

2、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有晶体析出,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若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则会有晶体析出,其化学方程式:,简述其原因。

3、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细小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问题:

⑴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下同)。⑵最终产品是。

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⑷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⑸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

A 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起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 反应不需要加热

D 副产物不会造成污染环境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用代号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海 水 制 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反应原理:

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四篇: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说课稿

第三单元

溶液说课稿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对于“溶液”这个词并不陌生,对溶液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且存在着误区,如:认为只有水是溶剂,只认为溶液为液态的等等,因此溶液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而使学会对溶液的概念有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认识。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环节

四、环节一

情境引入

找图片共性,引入课题

学生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形成溶液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实验室常 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大量生活经验和事实对比分析明确实验目的,了解药品以及进行对比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环节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对比观

直观感受物质形成溶液的首要条件——物质的溶解性

初步感知溶液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给溶液下定义与课本中溶液概念比较 修正概念,形成更科学准确 的溶液概念,并获取自信心知道溶液的组成和判断溶液 组成的一般方法

环节三 应用知识,对比分析学习前 和学习后对稀盐酸、石灰水 和糖水的认识使学生感受收获新知识的快乐,并复习巩固强化本节课 的重要知识点。

三、课前通过访谈法,了解学生对“溶液”的已有经验、认识的误区,确定本节课的可以发展的目标,因此将重点定位在通过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自主形成溶液的概念上。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不断的对比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概念、辨析概念,使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层次的了解。

在实验的分析过程中,通过对比观察、对比的分析,学生对溶液的分类是混合物是比较容易感知到的,但是对溶液的特征——均一性 和稳定性的认识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里,我没有采用直接给出的方法,而是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大量罗列事实,使学生感受体验出溶液的均

一、稳定 的意义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溶液的定义,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太准确、不太科学 的地方,此时让学生拿自己的定义与课本中溶液的概念加以比较,当学生看到自 己所下的定义与书上的概念很接近时,会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对比也可让学生能感悟它还存在的问题,自主去修正它自身 存在的问题,解决他在理解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到此溶液的概念已经形成,应该说溶液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条知识暗线,明线就是通过对比实验、对比探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信心的提升。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一.内容和学情分析:溶液是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物质,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什么样的物质是溶液;溶液有怎样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饱和和与不饱和溶液,对于物质的溶解限量等问题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比如:一定的水中,如果糖一但加多了,就会有不溶解的现象。而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对于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互转化的条件形成更为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与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饱和与不饱和跟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接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

三、重难点:

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难点: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花熊喝糖水的故事”导入新课:听故事的过程中有几个同学笑了,好似有过与“小花熊”相似的经历。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甜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发现:【演示实验】活动天地3-3 现象:①5g KNO3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 KNO3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KNO3。【设疑】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设疑】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现象归纳获得结论和概念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认识

通过深化探究、拓展探究,让学生对温度对物质溶解量的影响有完整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认识,最后通过知识小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附件1:故事

小花熊和小伙伴们在森林里玩累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妈妈,我要喝糖水!”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倒。”熊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小花熊喝了一口以后说:“不甜,不甜!”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再加点糖。”熊妈妈取了一勺糖放入水杯中,搅拌,糖全部溶解了,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花熊:“妈妈,再加点糖。”熊妈妈:“傻孩子,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小花熊:“这是为什么呀?”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1课时

一、说教材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初中化学中用得最多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

二、学情分析(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溶液有一定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汤中加入的盐多了就咸,加少了就淡,而汤的咸和淡是由于一定量的汤中含食盐的量的多少决定的。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定量”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还很模糊,不规范。因此如何表示定量的表示溶液的组成,便很自然能引出。生活实例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学好化学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种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式变形的灵活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定量表示溶液组成方法的多样性的过程中,从含义和数学表达式上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控制变量理解溶液组成的变化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时,需要用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还需要用到物理知识等。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及配制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四、说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说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思考、探究,计算、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化学思维。

我设计了复习回顾,回顾溶液的组成,判断溶质和溶剂,并认识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和相关计算作号铺垫,进入本课的主题,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课堂知识内容的处理上,以教师、课本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案为知识落实的体现点。让学生探究学习“活动天地”的内容,找出多种判断依据,过渡到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的百分数来表示溶液的定量组成,让学生归纳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和公式,合作进行深入的理解,特别强调溶液的质量是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让这一这关键点贯穿于整个课堂,在公式的变形应用上,以一题多变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并进行总结归纳,自学教材例题,进一步落实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在知识的提升上,设计情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想多种办法改变已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并计算改变后新溶液的质量分数,使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螺旋上升。明确当溶液组成的其中一个量发生改变时对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进一步明晰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形成局部和整体密切联系的观点。

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情超,我设计了拓展延伸板块,让学生明白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自学——反馈——归纳——落实——提升,力求使理论性的化学课具有实效性、丰富性,灵动性。

六、说板书设计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学生在初中进行唯一 一个定量实验操作的。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 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配置溶液书上只给了我们简单的介绍,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溶液的配制需要三步,而其中的计算是最难的一步,只有计算正确了,下面的步骤才能正确。根据以往的经验,直接讲解例题,学生理解较困难,因为配制前后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并且涉及到了体积的计算,可以说把体积、密度、质量、质量分数四者混合在一起,所以这节课的重点还是溶液的稀释的计算。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b.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c.掌握溶液配置的一般步骤及常用的仪器。d.复习巩固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2)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解题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方法。了解称量化学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

体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让学生体验配置溶液过程中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误差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2.说学法

学生已经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定量配制溶液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细节上学生容易忽略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表示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溶质的质量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某试剂瓶上的标签中数量的意思: 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得出溶液的质量和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溶液的质量 = 溶液密度 ×溶液的体积。

【创设情景一】需要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而实验室没有现成配制好的,要我们自己配制,该怎么做呢?(板书:溶液的配制)

【新授溶液的配制】

一、溶液配制的药品和仪器:

1.请同学们思考:要完成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任务,我们应怎样开展工作?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2.有了药品和试剂,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步骤?(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以后,汇报结果,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由学生自己讨论量筒规格的选择,以及天平和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实验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3.具体操作过程:领取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

刚在同学们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有一些做法,我不敢苟同。请同学们帮助分析一下,他们的操作错在哪里?会引起所配制的溶液质量或者质量分数发生偏大还是偏小?

盐酸 化学纯(500 mL)品名盐酸

化学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g/cm3 质量分数37%

(教师逐一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或者学生容易出现操作错误,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形成正确操作方法)

【课后总结】刚在我们配制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请同学总结一下,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方法。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

第五篇: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一幅海洋漫画

(问题):从图片中,你知道海洋中都含有哪些资源?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全。点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并知道海洋资源的种类。(板书):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动力资源

点评:明确本节课题,并知道海洋资源的种类(问题):

1、海水有什么味道?

2、海水中有哪些物质?

点评: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板书):

一、海水中的物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图示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观察图表(讲解):海水制取镁的过程(板书):

让学生写出每一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并记忆,整理笔记,以此了解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并认识到海洋开发前景广阔。(问题):镁有哪些用途呢?了解镁的用途

(补充):海洋中的“国防元素”镁,拓宽学生视野。

(过渡):不仅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海底也是个巨大的宝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图示海洋矿产资源部分(板书):

二、海底矿物

点评:了解海底矿产资源的种类,会观察图表。(讲解):新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形成过程。

让学生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形成过程,树立新能源观。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2页锰结核部分和33页海洋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锰结核、石油、天然气分布情况,(讲解):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投影):海洋污染图片、录像。

(问题):怎样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如从污染源头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点评:让学生意识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知道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学会辩证的处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投影):地球水资源储量示意图。(问题):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点评:让学生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共享,让学生意识到淡水资源的短缺,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问题):怎样从浩瀚的海洋中获取淡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引导学生回顾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用方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分组讨论、交流发言,从旧知引出新知。(板书):

三、海水淡化(实验探究): 蒸馏法淡化海水

(投影):蒸馏法淡化海水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点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学会完成实验报告。(讲解):多级闪急蒸馏法。

指导学生阅读结晶法和膜法淡化海水,了解海水淡化常用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共同财富,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点评:学会辩证的处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要点,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课堂练习及检测:

1.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①以镁为原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得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⑴该厂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⑵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 ③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 】 ④盐酸溶解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 】

2.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可以加入下列那种试剂()

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试液

3.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 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

4.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3)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海水污染,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A.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采用污水处理措施 B.消除和减少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

C.为了防止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污染大陆,可将这些物质在海上倾弃和焚烧 D.健全海洋环境污染检测系统,发展海岸、海面、空中立体检测能力

5.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必须对海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出去海水中的

细菌、CO2、O2、泥沙、悬浮物和可溶性碳酸盐等,试说明图中所示的A——E各步骤的作用。A. B. C. D. E. 布置作业:1、课本第8页1、2、3题。2、预习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部分。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动力资源 海水中的物质 镁的制取:

海底矿物

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水合物

多金属结核

海滨砂矿和砂砾 其他 海水淡化

蒸馏法

结晶法

膜法

附:蒸馏法淡化海水

实验仪器、药品:酒精灯、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1、按图所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大试管中加入约5毫升-10毫升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

3、往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问题: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 吗?本节课我们将 海水“晒盐”,学习“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 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书P 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饱和溶液 [ 投影探究实验] [ 课堂小结]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提出你的 想: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限度。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理解“溶解度” 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溶解度”概念 理解。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概念。[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实验探究]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分组说明,教师作相应评价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 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定义]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它的涵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1.20 ℃ 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6克。2.20 ℃ 时,氯化钠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活动天地] ℃ 和60 ℃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学生讨论,回答]:.溶解度曲线是以温度为横坐标,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的。2.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3.可以看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活动天地]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回顾思考] 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结晶的 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2.如图右图所示,当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没有晶体析出的是,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乙 溶液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 可能大于2 g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 因素。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结晶的 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2.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3.。.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3.。

药品:蒸馏水,粗盐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海水晒盐得到的并不是我们所食用的精盐,而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比如氯化钙、氯化镁等,还有一些不溶性的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得到我们生活、生产中所需要的纯净食盐呢?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在晒盐得到 粗盐的基础上,如何 进一步加工得到精盐。

三、粗盐的提纯

提出问题: 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实验探究] SO42-、Ca2+、Mg2+ [ 教师总结]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目的是 ?,若要除掉可溶性杂质,需加入、??、? 等物质,将??? 等可溶性杂质转换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 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深入思考]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42-、Ca2+、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 离子转化为沉淀;

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 Cl2 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 ; ??。[课堂小结]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2、探究纯碱的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与氢氧化钙反应

Na2CO3+Ca(OH)2=2NaOH+CaCO3↓

4)与氯化钡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2NaCl+BaCO3↓

3、如何鉴别CO32-

4、盐类的特征及性质

5、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第六单元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2.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主要用途,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抽取规律、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规律解决同类型题目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合作意识及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情绪

2、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精讲点拨,讨论,分析归纳,强化训练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规律举一反三的能力 [知识要点]

一、海水中的化学

1.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原理

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2.海底矿物的种类

“可燃冰”→“未来能源”、“ 21 世纪能源”

“锰结核”

3.淡水资源的状况,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多级闪急蒸馏法” “结晶法” “膜法” 4.海水晒盐的步骤及原理

5.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判断: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6.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

计算公式:当 T 一定时,S 一定,则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7.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相关的推断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 NaCl。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如 Ca(OH)2。8.粗盐提纯实验的原理、仪器、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理: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用过滤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用蒸发结晶法。

仪器:量筒、托盘天平、药匙、滴管、小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酒精灯、蒸发皿

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

[注意事项]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使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 ;当析出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9.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纯碱的用途

原理:

用途: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玻璃生产 10.纯碱的性质、相关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1)物理性质:纯碱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②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与氢氧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A.甲烷、沼气、CH4 B.氢氧化钠、纯碱、NaOH C.氯酸、盐酸、HCl D.硫酸铜、胆矾、2.在农村山区的家庭,当有人发高烧急需冷却治疗却没有冰块时,下列物质可以加入塑料袋或橡胶袋的水中制作冰袋的是()A.硝酸铵 B.食盐 C.生石灰 D.白糖

3.三种物质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 AgNO3 溶液反应,若得到等质量的 AgCl 沉淀,则消耗上述物质的情况是()

A.需要量最少 B.需要量最少 C.需要量最少 D.三者一样多

4.只用一种试剂试将 三种溶液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5.人的口腔内唾液的 pH 值在进食过程中和进食后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从进食开始至 10 分钟,酸性逐渐增强,10 分钟到 40 分钟酸性逐渐减弱并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符合的函数图象(图 1)是()

图 1 6.在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物质“名不副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纯碱”不是碱 B.“醋酸”不是酸 C.“水银”不是银 D.“干冰”不是冰

7、下面有关氢气、酒精灯、可燃冰 [ 一种甲烷水合物(CH4 · xH2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 ]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化学式可知,可燃冰是混合物

B.氢气、酒精、可燃冰相比,氢气是未来世界最理想的燃料,但在大量制取、储存、运输、应用上还存在困难

C.可以马上大量使用,解决能源危机

D.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大量使用酒精、可燃冰作气体燃料时,若气体完全燃烧均对环境不产生影响 8.下列各组物质:①氯化钠和硝酸钠②碳酸钠和氧化钙③氯化钾和二氧化锰④硫酸钡和氯化钡,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一一分离的是()A.只有① B.③和④ C.②和③ D.只有③

9.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A.B.C.D.二、填空题:

1.在昆明世博园中,山东省齐鲁园里的“泰山”是用从山东运来的花岗石(不与酸反应)堆砌而成的,其中一小部分是用云南石林的石灰石补充的。如果请你来鉴别这两种石料,方法是分别在石料样品上滴加 ___________,观察到 ___________ 的一种石料即是 ___________。

下载鲁教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教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鲁教版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9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教案(推荐五篇)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课 【复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海水中所蕴含的主要物质,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部教案

    可贵的沉默 学习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

    七年级思品鲁教版第八单元材料题

    第八单元 是非 负责 2、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河南省有关方面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人口迁移说课稿 鲁教版

    人口迁移说课稿 鲁教版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口迁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教学设想。本次说课章......

    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二单元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二单元说课稿 大荔县冯村初中 李桂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冯村初中的李桂娥。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鲁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精编)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精编) 29.女娲补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会读13个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