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是一篇记叙人物事迹的文章。课文生动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历尽艰辛才回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以读为主线,紧紧抓住钱学森所说的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交流,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第一段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首先通过交流,让学生从钱学森在美国富裕的生活、优越的条件与他话语的联系中产生困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的情感与钱学森的情感产生共鸣共振。在读中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钱学森的殷殷赤子情。
课后我深刻地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
1、教学内容设计过多。
2、引导学生读文不够。在教学中虽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即人物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但对全篇课文的朗读不够。
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讲的过多,学生读与练的很少。
4、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第二篇: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
韩桥中心小学
王娟
《钱学森》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学习本文,既要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又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一起品读感悟。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字词来体会钱学森赤诚的爱国精神。
“以人为本”坚持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外资料,利用多媒体适时补充,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架起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听说读写训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1、引导学生读文不够。在教学中虽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即人物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但对全篇课文的朗读不够。
2、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的教学,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3、对学生写的训练不够。由于教学内容过多,原计划在课堂上展开片段练写没能进行。
4、没能进行很好的情景创设。其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得到洗礼。学生就能真切地理解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但朗读不够深入。
课后我深刻地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再今后的 教学中我会虚心地、努力地向其他优秀的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19钱学森教学反思1
《钱学森》教后反思
姜会绒
《钱学森》在之前就听别人上过公开课,总觉得缺点人物的形象过于高大,高大到钱学森成了一个圣人,而学生在的语言只是对教师语言的一种补充,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深层次的感悟很少。于是自己也想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学区比赛开始,到参加常州市的比赛,前后一共上了六遍,其中凝结了很多文小老师的智慧,一次次的调整,一遍遍的完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但每一次试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爱国其实是一很空洞的字眼,如何让学生走进一个伟人的内心,最后我把着眼点放在在了人物朴素的语言上,以此为辐射点,通过教师课外材料的补充,一步步将人物的形象丰满化。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爱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我当时的设计思路是着重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体会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然后通过朗读把语言内化为情感,以“读”为载体,感受人物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走进文本,与人物产生共鸣。
一、抓关键语句,以情贯穿
我觉得一篇文章最忌讳的就是支离破碎的分析,教学时,我没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抓住“爱国”这一中心,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难点——理解钱学森的两句话,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次话,我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层次
分读、齐读,让每一次的读都不是一个简单层面的重复,而是用巧妙的语言做搭设训练感情朗读,层层推进。
原打算抓住第一小节“想到前方就是„„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展开教学。因为这一段话写得很感人,而且这样的开头又十分地吸引人,觉得应该让学生好好地体会体会。然后再引入第二小节对钱学森的介绍,学习钱学森说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接着用一句过渡语带到3、4小节。最后,品味美国海军将领的话,理解归国不易„„
后来,仔细琢磨,第一小节并不是文章的重点,不应该以此为中心,在大家的建议下把情感的推进点放在了“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上,文章中很多内容自然就成了一个整体,不用一一去讲解了。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学习钱学森的两句话。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一段语言,我主要让学生明白钱学森在说这段话时,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说明他心中时刻装着祖国。通过补充资料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第二段话通过体会留学生说的话以及回想前面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的条件来丰富钱学森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最后通过讨论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的话,进一步明白钱学森爱国之深,归心之切。
2.体会钱学森的思想情怀
通过补充写给母亲的信,以及母亲写给儿子的诗,让学生体会任务的内心,将家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加平民化,更加立体,更加丰满的钱学森.二、师生对话,闪现智慧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在交往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受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的机会。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捕捉“战机”,营造对话高潮。
如:课堂上,我多次鼓励学生放声朗读,指名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所做的一切„„”时,我在学生朗读这句之后,及时评价“我听到了深情!”“多么深情而又激动的话语。”
在教学课文5、6自然段时,我抓住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点契机,深入文本,震撼学生心灵。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 „„
师:如此重要的人,美国人会怎样留住他呢? „„
师:美国当局的确是这样做的,他们百般阻挠,甚至囚禁了钱学森,在周总理的关心下,钱学森才重获自由,当他踏出监狱的大门时,他会说什么?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当他登上归国之路时,他会想些什么?
„„
这样,学生的情感在一次次对话、朗读中得到升华,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三、拓展阅读,提升情感
课文第五节美国海军将领的一段话对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很重要,但考虑事件从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补充说明美国当局运用了一切手段,恐吓、阻拦、软禁、坐牢„„不让钱学森回国的这段历史。适当的扩展,延伸,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再朗读钱学森对留学生的话,感受更真切,随着一次次地读,心灵也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击提升了对钱学森的情感认识。
结合发展性学习活动设计,我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我觉得发展性学习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发展性学习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
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发展性学习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发展性学习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一、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发展性学习首先该关注下面的一些内容。
1、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的发展
在我们的课堂里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粗看好象是属于理念层面的东西,其实只有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师才会“目中有人”,只有这样,他的教学的定位是高屋建瓴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会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2、课堂教学发展性必定要关注师生双方的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他不同于工厂单纯的生产效益,也不完全等同于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他有时的着眼是隐性的,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二、重教学过程提高发展性学习的效率的唯一途径,我们要使我们的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应该主要做好:
1.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 3.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
第四篇:《钱学森》教学反思600字
《钱学森》一文是一首净化学生灵魂的赞美诗,是一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交响乐!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钱学森所说的两段话的反复朗读,感受他的爱国之心,因此,我抓住:“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跟在冯卡门身边的前途无量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作对比,使学生体会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意志的坚定。
课文中钱学森这样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个“应当”也就是应该这样做,任何人都能这样做,这是每一个爱国华侨都可能做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爱国的感情是没有界限的。钱学森只是做了一件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应当做的事情罢了,让学生感悟到爱国是自然的,是每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理所应当做的事。
在教学时,我努力使钱学森的爱国情结与孩子们生活中的爱国情结融为一体。在课堂上,我先让同学们想像一下钱学森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然后当我让孩子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钱学森,面对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是你的话你会想到要回国吗?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想到的。有的孩子说自己如果是钱学森,不会放弃在美国的事业回到祖国。而有的孩子却说是祖国培养了自己,所以要回到当时很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从而在讨论中使孩子们了解到钱学森能够放弃优厚的待遇坚决回国的崇高的爱国情结,使孩子们的爱国情结觉醒,爱国热情迸发!
第五篇:苏教版语文《钱学森》教学反思
由于教材内容是讲述一个人物的,而这个人物是对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毕竟离现在的孩子距离很遥远。因此在教学时,我带着满腔的激情开始了教学,顿时,煽情的教学语言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或静心默读,或激情诵读,个性的感悟在课堂上尽情飞扬。如在品读“我们日夜盼望着,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段钱学森的话语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应当”这个词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1:钱学森认为为国效力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生2:我也这样认为!钱学森深深地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为建设祖国出力,作为中国人是义不容辞的。
生3:我还有补充,这番话是钱学森对中国留学生说的,他明白祖国刚刚解放需要人才,他希望有更多的留学生能像他一样回国报效祖国。
师:说得好,作为一名中国人,为国效力是理所应当的。你已经完全读懂了钱学森的那颗拳拳报国之心,那就用你的朗读来传达钱学森的心声吧!
我坚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反应应该是“多元”的,这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