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9《海燕》“一案三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海燕》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一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2.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的象征内涵。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2.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的精神现实意义。【重难点突破】
结合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象征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时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学生字;认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复习《雷电颂》中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那便是一种挑战的姿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一文,去领略海燕的风采。(出示文题、作者)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家作品(出示投影)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长篇小说《母亲》等。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2.写作背景
《海燕》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品,写于1901年,那正是俄国革命前最黑暗的时刻——工人运动高涨,沙皇极力镇压,是继续起身反抗?还是就此放弃与躲藏?高尔基用战斗的笔为人们谱出了力量与激情。三.积累生字新词
鸥ōu 呻吟shēn yín 翡fěi 掠lvè 怯qiè 号háo叫 蜿蜓wān yán 晃huàng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呻吟:课文中形容海鸥的叫声。胆怯:胆小。
精灵:指反抗上天统治者的“恶魔”。号叫:课文中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蜿蜓:课文中形容火蛇爬行的样子。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弄懂词义。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FLASH朗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思考: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用“这是一只
的海燕。”的句式,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提示:矫健勇猛
心情欢快
斗志昂扬
无所畏惧
高傲 3.这篇课文以大海为背景,大致可分为几幅图画。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第一幅,从“在苍茫的大海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第二幅,从“乌云越来越暗……是的,遮不住的!”第三幅,从“狂风吼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第一段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第二段,写海燕为暴风雨迫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就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五.课堂小结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描写,再现了一个勇敢坚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者的形象。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2.细读课文,初步分析海燕形象。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检查作业。
1.默写有关拼音和词语,指名学生回答词解。2.回顾上节课内容,师生共同回顾文章的结构。二.精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
1.研读赏析课文第1—6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苍茫”一词描写了大海,“卷集”一词描写了 的情景。②“它叫喊着”一句中“它”指代——,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③“海鸭”“海鸥”“企鹅”“暴风雨”“乌云”象征什么? ④“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海燕什么样的雄姿? ⑤文中通过、、,描写了各种海鸟的丑态,主要的用意是什么? 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一句,海面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⑦在文中画出从形色上、行动上、声音上写海燕的句子。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磅礴的气势 大小云块翻滚聚拢 ②海燕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③那些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沙皇的反动统治。
④比喻,矫健、勇猛。
⑤声音行动情态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⑥点明海燕所处环境,为它出场渲染气氛。
⑦形色:像黑色的闪电。行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向乌云。声音:它叫喊着。三.研读课文,理解象征意义。
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1.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
2.讨论作品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最后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形色色的政客。
3.说明理解象征手法的基本原则:既要看重历史的真实,又要注意到艺术的真实。四.回顾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价。2.研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 提示:
革命先驱者向人民群众发出的召唤,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望和期待;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
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瞻远瞩、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富于鼓动性和战斗力,鼓励和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五.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在朗读中享受了作品,感受到了作者高昂的战斗激情,感受到了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其实自然界的暴风雨并不那么可怕,而挑战生活中的暴风雨却需要更大的勇气。的确,人生路上有甜苦和喜忧,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愿我们用这首歌,像海燕一样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已吧!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搏击长空的海燕,你想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本体 象征体 相似点 大海波浪 人民群众 歌唱、冲、迎接 海 燕 革命先驱者 渴望、敏感、深信 海鸥海鸭企鹅 机会主义者、假革命者 窜、呻吟、躲藏
风云雷电 沙皇的反动势力 压、恶狠狠 暴风雨 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激烈
【教学反思】
教学《海燕》时,在已经学习散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学生诵读、精读、研读为主的朗读教学形式。着眼语文教学之根本,旨在增强学生的感知积累和品味感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研读环节十分沉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的提出不能紧扣文章重点,于是教师自己设问,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课堂气氛有所改变,场面较为活跃。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9《海燕》教案 新人教
海燕
3、品味文章语言。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深刻内涵,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一、导入
二、走进作者
三、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2、有感情自读课文
3、朗读点评和指导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四、感受形象,体味情感
1、这是一只
海燕。
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表现这只海燕的? 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
教学课件 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
3、引导学生揣摩具体描写和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赏析海燕具体形象。点拨①、抓住描写海燕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性格特点;
②、抓住其他海鸟的描写,理解他对海燕性格的烘托作用。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思考:高尔基仅仅在描写海燕吗?
2、背诵课文
3、同步测试(课堂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2、品味文章语言。
一、检查背诵
二、深入探讨海燕形象,理解文章内涵 ②、联系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怎样的一个年代?
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③、注意象征手法运用的特点,把握形象内涵;
作者在文中赞美的是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海鸭”“企鹅”等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乌云”“狂风”等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三、品味关键语句
1、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你的看法。
(准确指认修辞方法;反复体味,深入分析;要从表情达意的效果及营造意境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课件
① 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准确传神地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燕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② 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③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四、联系社会生活
1、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
(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课堂练习
1、品味到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
2、《海燕》一文中写道:“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你生活中也有“海鸭”这样的人吗?如果有,你准备怎样去劝说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呢?
3、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部分;B、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C、表示声音的延长;D、表示两个破折号之间是解释说明部分;E、表示强调;F、表示后面是引文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教学课件
3、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4、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教学课件
第三篇:9《海燕》三单设计
9、《海燕》教学三单
班级:姓名:设计:周荣军
问题导读单: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深刻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知识链接:
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主要作品有著名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母亲》,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写作背景:《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被打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的暴行。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形式和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一、注音:)))()()苍茫()火焰()困乏()掠起()蠢笨())
二、辨析形似字:
崖()翡()蜿()涯()斐()惋()骚()皎()掏()蚤()娇()淘()
三、解释词语:
苍茫:呻吟:
胆怯:蜿蜒:
飞翔:翡翠:
困乏:
四、请同学们熟读课文5遍,在组内交流你的读后感。
五、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六、试着设计本课的板书:
学生自评: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生成新问题:
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难和问题吗?
问题生成单:
问题一:
海燕在文中出场了几次?各写了什么内容?每次出场,总先写什么?这些内容对海燕形
象的塑造起了什么作用?
问题二:除海燕外,文中还写了哪几种海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三: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问题四:本文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其中的种种景物亦有寓意,请结合写作背景,连线完成下列题目。
海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海鸥
海鸭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企鹅
大海
波浪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
闪电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狂风
暴风雨
雷声假革命、不革命者
问题五:
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
满了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单:
一、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呻吟()白沫()翡翠()蜿蜒()()胆怯()号叫()深渊()困乏()
二、填空题:
1、高尔基是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2、《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为“海燕之歌”。它是一首,兼有和诗的特点,它通过对的描绘和对海燕的刻画,深刻反映了本文的主题,歌颂了
三、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修辞:
作用:
2、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修辞:
作用:
3、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修辞:
作用:
4、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修辞:
作用:
四、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六、指出文中海鸥、海鸭、企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大海的象征意义。
七、"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短片导入)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在向我们展示生命之美。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柔美;在墨黑的背景中,通体如镜子般透亮,脸庞如月亮般恬静,那令人遗憾的断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残缺之美;在绿茵场中,足球运动员那如旋风般的推进,如狂飙般的进攻,如蛟龙般的拼抢,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品犹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让我们共同进入海燕的世界,面对大海、乌云、闪电去感受海燕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美。过渡语设计:《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先听范听。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并且着重关注海燕形象。(学生听范听)自由诵读时间:(再次提醒注意品味海燕形象)
过渡语设计: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文章内容与海燕形象的理解朗诵课文。朗读时间:找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融入其中)问题设计:
问题
1、请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参考答案: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渴望暴风雨的勇士;暴风雨的先驱者;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划破乌云的利剑;革命的先驱者等)
问题
2、短句训练: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来概括海燕所体现出的生命之美。
例句:
1、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柔美;
2、在墨黑的背景中,通体如镜子般透亮,脸庞如月亮般恬静,那令人遗憾的断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残缺之美;
3、在绿茵场中,足球运动员那如旋风般的推进,如狂飙般的进攻,如蛟龙般的拼抢,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
与你共享:老师的仿写: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那闪电般黑色的身影,那箭一般高傲飞翔的雄姿,那充满自信的叫喊,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勇敢之美。
问题
3、海燕形象分析:
过渡语设计:在刚才的加副标题和短句创作的基础上,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综合评价海燕
(引导学生围绕海燕的勇敢、锐不可当、矫健、乐观、坚定、豪迈讨论)(3名左右)
过渡语设计:我们在欣赏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密切注意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我们对于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入体味,下面我们共同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召开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的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式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下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象征分析:
过渡语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尔基塑造了海燕这一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象征。请你思考海燕有何象征意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海燕的象征意义: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拓展分析:想想他们象征了什么?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暴风雨(象征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闪电、狂风(象征一切反动的黑暗势力)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烘托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渡语设计:
在文章中为塑造海燕形象除运用象征外,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
(对大海的描写属于烘托,对海鸥、海鸭、企鹅的描写属于对比手法,二者均有力的突出了海燕的形象和精神)问题
4、修辞方法分析:
过渡语设计:在本文当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举例。(主要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反复)问题
5、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弘扬海燕精神? 过渡语设计:
第五篇:一案三单《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练习八的第1—3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2、在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3、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求比例尺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化。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问题导读单》、《问题生成单》、《问题训练单》。
2、学生准备:预习内容,与老师共同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评价(10分钟)
1、积极汇报、交流完成《问题导读单》中的问题。
2、学科长发放《问题生成单》,组长分配好每个组员的角色,小组讨论学习。
3、老师循环巡视指导,深入组内聆听或参与学习。
二、针对问题,有效指导(15分钟)
1、学术助理组织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依次汇报展示。
2、老师及时点拨,对难点问题进行相应引导,从而将其一一突破。
3、老师注意调控好时间,认真聆听学生汇报。
三、问题训练,知识迁移(12分钟)
1、学科长发放《问题训练单》。
2、教师进行规范指导。
四、总结归纳,提升意义(3分钟)
1、学术助理组织归纳本课的学习情况。
2、小组内做好自我评价。
3、评选最佳学习小组。
《比例尺》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2、在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3、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求比例尺的方法与步骤。学习内容:
自读课本第48——49页内容,弄清楚以下问题:
1、什么叫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3、比例尺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表示怎样的意义?举例说明
4、说说下面比例尺的意义:
1:10000:图上距离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厘米 1:2000 :图上距离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米 200:1 :图上距离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厘米
5、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把下图写成数值比例尺
0
60千米
120
160千米
l__ __l
l_ ___l__ __l__ __l
《比例尺》问题生成——评价单
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说说具体步骤和方法。
2、从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cm,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3、知道比例尺中的2个量,你能计算出第三个量吗?计算是要注意哪些问题?
4:在北京市地铁规划图上,地铁A站到B站图上长度大约是10厘米,A站到B站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比例尺》问题训练——评价单
姓名:_________
1、填一填
0
120千米
80米
l__ __ l_ ___l
l_ ___l__ __l__ __l
2、在一幅地图上,14cm长的线段表示2800km的实际距离,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3、一种精密仪器长5mm,为了看得清楚,画在图上为15dm长,求这种仪器图纸的比例尺。
4: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已知北京到上海是900千米。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