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糖尿病教案
糖尿病教案
主讲人:突泉县中医医院—贾淑敏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一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我国一般人群发病率为 1 - 2 %,老年人发病率更较高。解放以来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渐增多。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觉察,在我国与西方工业国家都有大量的糖尿病人未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任其发展,将成为不可逆性的改变,可导致患者病残或死亡,因此,对提高糖尿病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病是当今值得重视的问题。糖尿病分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 Ⅰ 型糖尿病)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 Ⅱ 型糖尿病)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娠期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系指在妊娠时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内。妊娠期糖尿病人分娩后的转归不 尽相同,须重新检查确定。【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糖尿病是复杂的,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
一、遗传 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现在多认为部分糖尿病系多基因遗传疾病,不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基因量达到或超过其阈值时才有发病的可能。
二、病毒感染
三、自身免疫 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发现抗胰岛 β 细胞抗体
四、继发性糖尿病
五、其它诱因
(一)饮食习惯 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二)肥胖 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病理】 •
病理解剖:
胰岛 β 细胞数量减少。•
α 细胞相对增多。
以上改变以 1 型较显著,2 型则较轻、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
4、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硬化,无特异性。•
病理生理: •
糖代谢紊乱: •
脂肪代谢紊乱: •
蛋白质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症侯群:“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二感染:由于蛋白质分解增多,导致抵抗力下降,常有皮肤、尿路、呼吸道感染,部分病人以反复感染作为首发表现而就诊。
三、急性并发症: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高渗性昏迷
四、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引起心、脑动脉硬化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微血管病变:主要是引起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主要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感觉异常多见。【实验室检查】
一、血糖:空腹静脉血血浆葡萄糖正常浓度为 3.9-6.1mmol/L,当多次空腹血糖高于 7.0mmol/L 可以诊断。餐后 2 小时血糖 一般作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如果高于 11.1mmol/L(200mg/dl)可以诊断糖尿病。
二、尿糖:仅尿糖阳性不能确诊糖尿病,故为初步筛选糖尿病。
三、糖耐量试验 口服法(CGTT)为确诊糖尿病的重要方法,正规试验步骤为先测空腹血糖,以后口服葡萄糖 75g(12 岁以下为 1.75g/kg), 服糖后 1,2,3 小时重复测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 ≥11.1mmol/L(200mg/dL)即可诊断糖尿病。
四、胰岛素释放试验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症状+ 空腹血糖高于 7.0mmol/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 ≥11.1mmol/L 即可诊断糖尿病;
2、无症状时,空腹血糖高于 7.0mmol/L 和餐后 2 小时血糖 ≥11.1mmol/L 即可诊断糖尿病; 二鉴别诊断:
一、肾性糖尿 系肾糖阈 过低所致,特点为尿内葡萄糖阳性但不伴有高血糖,而且没有明显能量代谢障碍或紊乱。
二、滋养性糖尿 在少数 “ 健康人 ”、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肝脏疾病、胃肠短路术后的病人,在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尤其单糖和双糖后,由于吸收过快,可能出现短暂的糖尿。【治疗】
目的: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治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控制目标:
治疗措施:“四驾马车”方案 一、一般治疗 教育病人正确地认识及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教会病人掌握自我监测手段,能正确地调整饮食和使用药物。会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反应等,使病人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节和治疗,以争取较好的予后。
二、运动疗法 增强体力,调整体重,提高机体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应合理,长期进行。
三、饮食治疗 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无论是那型,病情的轻重,是否用药,均应长期进行。治疗的关键是定时定量进餐。
总热量=标准体重×成人需要量(与活动量有关)其中碳水化合物占 60%,蛋白质占20%,脂肪占20%再转换为克(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除以4,脂肪除以9)最后按餐数分配,常用1/
3、1/
3、1/3或1/
5、2/
5、2/5等。
四、药物治疗
(一)、口服降血糖药物、磺脲类降血糖药物 促进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适应证:禁忌证: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 ① 优降糖 ② 糖适平、双胍类降血糖药物 促进葡萄糖酵解和增强胰岛素。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二甲双胍。
(二)胰岛素治疗 适应证 ① 全部 Ⅰ 型糖尿病。②Ⅱ 型糖尿病人中其他疗法控制不良者。③ 有急性代谢性合并症如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④ 处于严重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⑤ 合并妊娠。胰岛素剂量必须个体化,差异非常悬殊。约每 3 - 5 天调整一次。开始时普通胰岛素约 20u/d,分三次餐前注射。在肾糖阈较稳定的病人可以用餐前尿糖阳性程度估计胰岛素剂量,每 “ + ” 约用 4u 胰岛素,以后按疗效进行调整。为了防止餐后高血糖,一般每餐前 15 - 45 分钟钟皮下注射。预后
早期开始有效治疗,预后良好,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脑和肾并发症,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较人群为高,60 岁以后发现的患者预后较差。
第二篇: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教学过程:
1、导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1997年全世界患者已达1.3亿,预期到2025年将达3亿;我国1997年19省市20余万人普查结果表明,患病率为2.5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3.2%,预计今后将以每年100万的数量增加。目前我国是糖尿病的第二高发国。
2、揭示课题: 糖尿病的健康知识
3、内容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
糖尿病的症状:随着血糖值升高,出现症状的可能性增加,但有个体差异。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其余非典型症状:如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还有牙龈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Type 1 DM); 2型糖尿病(Type 2 DM);妊娠糖尿病(GDM);特殊类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机制: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环境因素;淀粉样变。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脂饮食;体重超重;运动过少;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除以上外,还有年龄过30岁;有异常产史,如胎死宫内、产巨大儿史(出生体重>4Kg)等。
糖尿病的预防: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快一点;放松一点;
预防的对象: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年龄大于40岁者;妊娠血糖增高、有巨大儿生育史;生活无规律者;饮酒过多者;
预防措施一:防治与纠正肥胖,体重指数BMI>25者是糖尿病的高危险人群; 避免高脂肪食物;饮食合理、科学,食物的摄入及代谢消耗应保持一个正常的平衡状态,主食占50-60%,脂肪<30%,蛋白质10-20%; 预防措施二: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控制合理体重并且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措施三:避免、少用致糖代谢异常的药物;戒烟戒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预防措施四: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定期进行检,别是老年人,除常规空腹血糖外,还应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 预防措施五:妊娠有糖代谢异常,应积极采取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妊娠时患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IGT)者,分娩的孩子易患肥胖、糖尿病,故应即可能地控制血糖正常,也要防止严重低血糖。建议对妊娠妇女于妊娠24-32周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合理的药物治疗;自我管理;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运动调节--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分类;口服降糖药适应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患者出
现某些情况时宜采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的调整......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糖尿病病情监测(意义、内容、时间、血糖、血红蛋白、尿糖及酮体监测)、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低血糖、心脏病和中风、眼部监护、肾脏保护、足部护理、牙齿护理、皮肤护理
心脏病和中风—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脂饮食、体重超重、运动过少
4、讨论 影响病情控制的因素:天气变化:骤然的变冷、风吹、雨林;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等;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饮食量增加或吃含糖食物;剧烈的强刺激的运动,或停止了日常的合理运动,忘记服药或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外伤,手术,妇女妊娠或月经期,频繁发生低血糖后
糖尿病监测的意义: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急性并发症、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慢性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其寿命
糖尿病监测的内容:症状监测:症状、体征;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肌电图等;其他:血压、体重、腰围/ 臀围
监测的时间:每日1次:血糖、尿糖;每月1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每季度1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血糖监测。
5、小结:糖尿病的预防: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快一点;放松一点。
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
第三篇:糖尿病宣传材料及教案
糖尿病的防治宣传材料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分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 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其中 1 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 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 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二、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三、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
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力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诉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2、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分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的吃很多的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 糖尿病的先兆。
3、口渴,多尿。
病人的饮水量大量增加,排尿的次数和份量也随之增加,是发现糖尿病最便捷的途径。正常人每日的排尿量是 1-1.5 公升,但糖尿病人因小便频数,每日的排尿量往往达到 2-4 公升,有的病人甚至高达 10 公升,尿液中葡萄糖增多。
4、体重下降。
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就应该考虑是否的了糖尿病。因为肥胖会增加胰岛素的需求量,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5、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等,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延误。
6、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
糖尿病会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感冒后经常长疥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
三、糖尿病的诊断
1.糖化血红蛋白 A1c≥6.5%*。2.空腹血糖 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 8h 内无热量 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 2h 血糖≥11.1 mm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 ≥11.1 mmol/l。
四、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
1、年龄≥45 岁;体重指数(BMI)≥24 者;以往有 IGT 或 IFG 者;或糖化血红蛋白 Alc 位于 5.7~6.5%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0.9mmol/L)和/或甘油 三酯(>2.8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 者。
5、年龄≥30 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婴儿(≥4kg);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
7、使用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五、治疗方法 :
1、医学营养治疗
饮食的控制对糖尿病病人尤为重要,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减少降糖药物剂量。(1)、计算总热量、按照性别、年龄、身高查表或者简易公式获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照原来生活习惯等计算总热量。(2)、营养物质含量、糖类约占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粮、面和一定量杂粮,忌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15%,伴有肾功能不全者,蛋白摄入减量(遵 医嘱),脂肪约 30%,控制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mg/天。(3)、合理分配、每克糖、蛋白质(4kcal),每克脂肪(9kcal),将热量换算成食品后制定食谱,根绝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进行安排。早中晚食物量可以按照 1:2:2,或 1: 1:1 分配。
2、体育锻炼
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即单位量的胰岛素可以降低更多的血糖)。心、脑系统疾病患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根据情况安排运动。
3、口服药物治疗
常用的有:化学类有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AGI 等;其中以下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化学类药:(1)1 型糖尿病人(胰岛素依赖型)。(2)怀孕妇女。
(3)明显肝、肾功能不良患者。
(4)服用大量降血糖药仍无法良好控制血糖。(5)严重之全身或局部感染症。
(6)重大压力情况,如重大手术、严重外伤、长期禁食。
(7)对口服药过敏或不能忍受其副作用患者。请在专业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禁忌症等。4、胰岛素治疗 适应症 :
①1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 β 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 5%。
②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③新发病并与 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糖尿病患者。
④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 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⑤对于血糖较高的初发 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药物很难使血糖得到满意的 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缓解可以部分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逆转 β 细胞功能,故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⑥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须应用胰岛素治疗。
⑦继发性糖尿病和特异性糖尿病人。
胰岛素制剂: 常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平。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在 模拟生 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
使用注意 :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便于胰岛素剂量调整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所有开始胰 岛素治疗的患者都应该接受低血糖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患者易犯错误
第一,不控制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 β 细胞的 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不控制饮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药来抵消,好比“鞭打病马”,是错误并且危险的。
第二,根据自觉症状服药。血糖非常高,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不少患者因无明显不适,随意调节降糖药用量,导致血糖控制不 力。第三,不定期复诊。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 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风吃药。这是我国 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第四,该用胰岛素的时候不接受胰岛素治疗。
第五,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 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 剂量,不要早下结论。
第六,觉得价格高的药就是好药。不存在哪种药更好的问题,科学的说法是哪一 种降糖药更适合。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第七,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药。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 的情况下,停止现阶段有效治疗,而去寻找“灵丹妙药”。殊不知,包括饮食、运动和 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们与糖尿病长期斗争的智慧结晶,是经过严格证明、确实 有效的方法。
第八,盲目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人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损伤肝肾功能。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 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六、预防
1、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 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 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2、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饮食原则
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2、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 盐摄入量 6 克以下为宜
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 食物。
6、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
7、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
8、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 过量吸取。
10、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
11、多使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更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糖尿病预防和控制要比治 疗简单 糖尿病人饮食禁忌
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 6 克以下为宜。
3、忌辛辣;戒烟限酒。
4、忌咸食。
第四篇:妊娠糖尿病——文字版教案
妊娠糖尿病——文字版教案 题目:妊娠糖尿病 课时安排:1学时 讲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妊娠糖尿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2、了解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对孕妇与胎儿的危害。
3、掌握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与血糖控制标准。
4、熟悉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血糖监测。
5、掌握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终止时机与分娩时间的控制与方法的选择。
6、熟悉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后婴儿的正确处理
7、了解妊娠糖尿病的预后。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妊娠糖尿病的定义:5分钟
二、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理:10分钟
1、胰岛素抵抗(IR)
胎盘激素:
人胎盘催乳素(HPL)胎盘生长激素(PGH)其他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 拮抗胰岛素作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妊娠期24~28W出现IR,32~34W达高峰雌、孕激素分泌增加,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以补偿IR
2、妊娠糖尿病对孕妇的危害
3、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危害
4、妊娠糖尿病的危险人群
三、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分钟
2011年美国ADA:孕24-28W,确诊-75g葡萄糖诊断试验 空腹血糖>5.1 mmol/L 1h>10.0 mmol/L 2h>8.5 mmol/L
三项血糖中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即可诊断为GDM
四、妊娠糖尿病的治疗:20分钟
1、血糖控制指标
夜间血糖(0点血糖):4.4-6.7nmol/L 空腹血糖:3.3-5.6nmol/L 午,晚餐前血糖:3.3-5.8nmol/L
餐后2小时血糖:4.4-6.7nmol/L
孕妇的饮食控制不宜过严,但也要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少食多餐.控制油脂类
食物的摄入,多摄取纤维,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低血糖:血糖(<2.8mmol/L或50mg/dl)或下降太快
常见于胰岛素治疗或因妊娠剧吐进食不足者,症状出现非常快,甚至可导致昏迷、死胎 低血糖重在预防
2、饮食治疗
控制目的
提供母体与胎儿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
约85%的患者饮食治疗能使患者不出现高血糖及酮症 预防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低血糖、呼吸困难等 控制要求
体重增长不超过1.5kg/月,孕期增加10~12kg 避免低热量摄入导致酮症及低血糖 切忌妊娠时减肥
3、运动治疗
合适的活动方式
舒缓、有节奏的运动项目 更轻微的运动,逐渐结束 不能进行紧张剧烈的体育运动 心率保持在130bpm以内 持续时间20~30m左右 避免发生低血糖 不宜运动的情况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先兆流产
习惯性流产而需保胎者 有妊高症者
4、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
可能具有致畸和毒性作用 磺脲类药物
妊娠前3个月服用与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有显著相关性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滞留体内的药物还会导致新生儿发生低血糖 某些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不能通过胎盘屏障 缺乏长期、大样本研究报告 二甲双胍
18%的婴儿生长大于孕龄 30%出现黄疸
9%存在重要的先天畸形
无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GDM报道 胰岛素治疗 使用时机
饮食控制及运动不能使血糖得到完全控制,胰岛素是最佳选择 FBG>5.8mmol/L,PBG2h>6.7mmol/L 出现并发症
妊娠后3个月使用抑制胎儿的脂肪沉积、减小胎儿体积 孕32周早上10U NPH,体重超过4.0kg的婴儿数明显减少 更早使用胰岛素显著减少流产的发生率
5、孕期监测
孕妇监护
定期产前检查,血糖、尿酮体 肾糖阈值降低,尿糖不能反映血糖 孕28周前 每月全面体检一次 孕29周后 每两周一次 孕35周后 住院待产
胎儿及胎盘功能监测
孕18周起定期查胎心及胎儿活动
B型超声波监测胎位、胎心、胎儿年龄 有无畸形、胎盘成熟度及羊水的多少 羊水中卵磷脂/神经磷脂(L/S)推测胎儿肺脏成熟程度
妊娠32~34周监护胎盘功能 小时尿E3测定、血浆HPL测定等
五、妊娠终止的时机、方式等:15分钟
1、妊娠终止的时机选择
终止妊娠的时机
糖尿病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很大,故选择最佳分娩时间非常重要。孕37周前为早产率及新生儿死亡率高,而38周后死胎率增高。为了避免胎死宫内,医生往往得在早产与死产两种危险中权衡。一般孕37~38W时终止妊娠为宜,不可超过四十周。确定分娩时间
根据母亲的病情控制情况 根据胎儿大小、成熟度情况
根据胎儿宫内生活情况及胎盘功能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来决定分娩时机
通过饮食治疗或胰岛素用量每日少于20U血糖控制满意者等待自然临产 每日所需胰岛素超过20~30U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并且出现并发症即时终止妊娠,并在分娩过程中静滴胰岛素并监测血糖
2、妊娠终止的方式选择
GDM不是剖腹产的指针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患病率无明显关系 剖腹产分娩的指针
巨大儿(胎儿体重超过4公斤)相对性头盆不称、胎位不正
自然分娩中出现胎儿窘迫或产程进展缓慢 胎盘功能不良 引产失败
GDM合并眼底出血
3、婴儿的处理
婴儿出生后,不管是否足月均按早产儿对待
给于保暖、吸氧,2~24h常规测血糖 预防低血糖
出生后1小时内喂50%的葡萄糖水1ml 1~2小时后再喂2~3ml 每1~2小时喂5%葡萄糖水15~30ml,连续24h 使其血糖达2.7mmol/L 24小时后,常规每3~4h哺乳一次
如血糖低于2.4mmol/L,应及时静脉补液,必要时可肌注胰高糖素
六、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预后:5分钟
大多数GDM孕妇产后6周FBG/OGTT恢复正常 19~34%的患者产后存在糖耐量异常 再次妊娠时约50%的患者复发GDM 分娩后16~25年,20~70%发展为DM 肥胖伴糖尿病家族史者尤其显著
GDM产后6~12个月需再次作糖耐量试验 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尽早发现DM
重点与难点:
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与正确处理
教学手段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图片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陈瑾珠:《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等:《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第五篇: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教案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印度,中国,美国是糖尿病最多的三个国家。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那么患病率与咱中国的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平均寿命的延长,城市化倾向(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向城市),还有生活的西方化(在国外已被淘汰的垃圾食品,像肯德基,麦当劳在我国到处都是。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并发症)3心里危害。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2.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 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糖 合并感染。
3.慢性并发症 可以累及多个器官。侵犯到脑.:可以引起脑梗塞。
侵犯到心血管: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致残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累及到肾脏:可引起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致肾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 大家都知道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一旦它坏了,小便是排不出来)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那不光人受罪花费也很大。
眼睛: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视物模糊看不清东西。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手脚麻木,刺痛感,身上有小虫子爬的感觉或脚上有踩棉垫的感觉。
糖尿病足:也就是烂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一旦失去了双脚就意味着日常生活是很难自理的。对这一点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不要小看一个针眼,一个很小的伤口,还有脚气
二、糖尿病的预防对策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有研究表明,一般从餐后血糖升高到确诊为糖尿病,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最初的餐后血糖升高往往不用治疗,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可使血糖恢复正常。这足见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是大有可为的,无糖尿病者完全可能不得糖尿病。虽然现代医学水平可使糖尿病患者不因糖尿病致残或早亡,但其治愈还是很困难。因此,预防仍然是最关健的。
关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关专家提出了“四个要点”:
1.“多懂点儿”,即知识预防。接受健康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何谓“多”?就是既要知晓家庭有无糖尿病史,又要知晓防治措施,还要通过经常检测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
2.“少吃点儿”,即饮食预防。何谓“少”?就是进食要留有余地,不可一味满足食欲,七八成饱即可。饮食尽量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茶等。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防止肥胖和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的形成。有肥胖危险因素者注意体重、腰围、腰围与臀围比值的控制。日本的一项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研究成果认为,用凉开水泡茶喝,有肋于糖尿病的防治,高危人群不妨一试。
3.“勤动点儿”,即运动预防。运动可以减少脂肪组织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的危险。
适当锻炼还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粘。目前公认,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的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要小20%。何谓“勤”?专家认为,那种一周爬一次山,两周游一次泳的间断式的抽空锻炼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年轻人应经常参加“出点汗、喘点气”的运动,最好每天半小时,每周至少5次。4.“放松点儿”,即心理预防。避免精神创伤,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从而保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5.戒烟限酒,保证睡眠。高血粘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粘加重。
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严格控制甜食,多吃纤维素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等,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
运动指导
“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此病除应用药物和饮食疗法外,运动也尤为重要,首先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其次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有利益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最后可增强体力及免疫功能以及减轻病人压力和紧张情绪。糖尿病运动应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有氧运动为主,医疗步行是最佳方法。年青、体质好的可采用跑步、游泳、登山、打球、骑自行车等,年老体弱者可打太极拳或慢速步行,运动时间为20-6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出去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块,以免低血糖时备用。
用药指导 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的餐前餐后服用的不同类型,联合用药更应小心谨慎。对胰岛素冶疗的患者应告诉他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应在餐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