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品课的重要性》 论文
思品课的重要性
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而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又是其基础。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少年儿童思想品质的奠基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平日教学中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
一、巧妙设问,层层深入 小学生求知欲强,总想揭开未知世界的奥秘,若他们对某一话题产生了兴趣,便会专心致志且饶有兴趣地去听去探索和研究。例如《社会主义好》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1)谁会唱《社会主义好》这首歌?(2)咱们生长在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可是你知道旧中国的工业是多么落后吗?(3)你知道旧中国的农业是多么落后吗?(4)你知道新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吗?(5)你还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抓住了这些纲领性的问题,通过层层深入地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旧中国的工业极其落后,那时人们的日用品都必须从外国进口;旧中国的农业更落后,那时广大人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而新中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农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社会主义祖国的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事业也居世界前列。最后师生同唱《社会主义好》,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强大的祖国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激发情感,强化认识,深化明理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同一定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认识,架起知与行的桥梁是课堂教学
关键。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采取如下做法:
1.结合问题、故事、歌曲、录像等媒介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将课文中的故事有感情地讲出(可以由老师动情地讲述,也可以录音的形式讲述,还可由学生饱含感情地读出),以奠定感情共鸣的基础。
3.启发学生就这篇课文的内容去深入地思考:读了此文想到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
4.联系自己或班级或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展开深入的讨论,从中辨明哪些是真的善的美的,应该发扬,哪些是假的恶的丑的,应该鞭挞。
例如《爱的奉献》一课,先播放《爱的奉献》歌曲,再提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内容是什么?然后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并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出示两幅插图请同学讲解。老师再总结:陆山同学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帮别人之所需,同学们都以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为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最后因势利导:我们应该向四
(三)中队的同学们学习什么?在启发与讨论的氛围中,学生会理解:要同情、帮助残疾和有困难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同时,同学们还有效地结合班级的某些事情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提出了建议,自此就达到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三、引导启迪,学为所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在知行统一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使之达到知行统一。
1.以班级或校内某种现象为依托,启发引导学生以行动解决不良现象或拿出行动学习一些好的行为。2.总结行动,升华感情。
还以《爱的奉献》为例,教师引导:咱们班外地的学生顾有连、薛彦珍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连件像样的文具都没有,衣服更是一套穿半年,同学们说怎么办呢?第二天几个小干部就把同学们捐赠的衣服、文具等送到了两个外地生的手中。最后中队长领着同学们总结此次活动的意义。在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中,同学们将学到的行为付诸行动,而行动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运用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产生了爱国爱社会的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道德行为素质,而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正是民族的希望之所在。
第二篇:思品论文
让思品课堂回归生活
杨溪中学
程国荣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 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天时地利人和” 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 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 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 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就追着我问:“今天什么时候分享快乐?”、“今天还没分享快乐呢!”…… 正确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培养中最基本的,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 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三、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学校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 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就特 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 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
四、道德形成,细节升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这天我班体育课,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小型竞赛。看得出孩子们兴致很高,叫我感动的并非精彩的比赛场面,而是有一组同学赛完后时,非常真诚地、由衷地对下一位同学说:“加油!加油!”这完全是他们自发的,没有教师刻意地教他们这么去做,也没有人引导或者提醒他 们,他们就这么做了。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的做作或矫情。这令我又想到了课堂上他们给予进步同学鼓励的掌声。那也是他们自发的,我没有规定或说 要求他们鼓掌,他们就这么做了。
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
第三篇:九年级思品课
九年级思品课《复习聚焦两会》案例评析
广汉市金雁中学 艾述兰
课标依据:
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本案例要求学生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知道人民政协的职能和人民政协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能辨析全国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教材分析 :
本案例是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十课,主要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内容。
学情分析:
使青少年从情感上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关心两会,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培育热爱人民的情感,人民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体会我国的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感情
设计理念:
1.立足生活,给学生一个互动对话的课堂,一个情感体验的课堂,一个合作探究的课堂。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与同学的交流、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
3.让学生自主复习,自学掌握知识.授课理念:
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学目标
1、梳理第十课知识,构建第十课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梳理第十课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记忆重要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复习
(二)学生归纳本课内容
第十课 聚焦两会
1.“两会”指的是哪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代表大会。
2.在我国,人民是如何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等各项权力。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哪些职能?
最高立法权:制定和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宪法。
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等。最高任免权:增选和罢免国家领导人。最高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工作。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表明了什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政协的性质和组成?
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组成: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6.我国人民政协有着怎样的职能和使命?
人民政协通过自己的工作,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作为全国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有力推动者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积极实践者,人民政协按照团结和民主的要求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7.我国政协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政协委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情,广泛集中民智,高度关注民生。作为一条重要的民情民意传达渠道,人民政协广纳诤言,参政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8、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历史上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新时代。)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10、正确区分下列概念:
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⑶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⑷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⑸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⑺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⑻我国的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制度和主要职权是什么?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任期:每届任期五年。会议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当年的大事。主要职权:①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③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④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12、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补充:
a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包括的范围(即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b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和联系:
人民和公民并非同一个概念。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而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我国,公民包括人民,有包括具有我国国际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三)学生全班交流
(四)老师精讲
(五)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
通过对第十课的复习,学生熟悉了教材,记忆了相关知识点,同时培养了分析、理解和归纳能力。课外作业:
导学思
【教学反思】
在初三的后期复习中,需要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所以在本课的复习中,我比较注重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归纳,记忆比较重要的知识要点,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不够,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四篇:思品课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仍秉承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我主要作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作为科任教师和教研组长,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和组织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始终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我校的快乐高效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施教,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范事例和思品课的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2、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始终认为,一个教师无论你教学多长时间都要认真备课,备不好课就不能上讲台。因为知识在不断的变化,面对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你不认真备课,只是吃老本,课就不会上好,3分钟能讲清的知识点用5分钟讲就是失败。所以,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3、完善授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课件,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反思与改进
1、我在教学中还进一步注重教学的总结工作,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感想、思路、经验、教训加以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驾驭课堂的能力,改进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2、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力争使课堂教学能轻松驾驭、游刃有余。
3、对课标需要进一步研究,瞄准中招,进一步提高授课效率。
2015年3月10日
第五篇:思品小论文
思品小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某业的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
中学生使用手机无非就是在学校里,比如到了学校发现要交的作业忘带来,那就可以趁下课时打个电话回家,要爸妈送过来。当然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了课堂,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消息。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
由于手机进入课堂,也不免会带来一些弊端。
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虽的同学的学习,把手机带入课堂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的确不好,首先,的确没有什么“硬”措施去管理: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是小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的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档,小小的手机往课桌里一塞,还是防不胜防的。
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做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发现几起此类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证券交易侥兴漏网的人了,一定还要多,连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说平时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机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
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灯后,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
面对手机的种种弊利,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多数教师不提倡高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看高中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有必要带个手机来联系这些同学吗?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隐敝地做,定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 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
家长们认为中学生最发了不要常用手机,它只是种普迅工具,如果沉缅于款色的攀比,短信的发送,以及手机游戏,一定会影响学习的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深受家人影响。据了解,学生中家长拥有手机的人数占84。47%,而家拥有三部更多的手机的54。78%,其中四部或更多的尽占31。3%。至于家长每月的话费,有41。4%的学生家庭应为经济能力,不能买手机,应为买一部手机这么多钱,养一部手机又要这么钱,这都是常识。现在,同学们使用手机的话费都在一百元到两百元之间,手机的价格少至也是上千。这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有一半同学认为学校不该干涉他们使用手机,但是他们都认为如果有人因手机违反了校方纪律,应该接受处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允许随时开机,但应将铃声转为振动。他们要求学校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只要自己用手机的时候稍微自觉一点,尽量在上课时关机,下课的时候也不要影响他人,那么学校老师就不应该干涉。
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手机会影响他人的学习,会给考试提供良好的作弊工具。他们希望学校可以管得严点,制定 一些惩罚措施,管管那些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和利用手机作弊的同学,应该他们不愿意受那些人的影响。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与有弊,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得上用手机上课发短消息,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的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但是,在私底下,仍然很多同学把手机带到学校。
手机进入校园将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学校不应该一味地用强制政策进行阵压,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手机是不能禁的。
要彻底杜绝手机在校园里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把学生节制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
对此现象,教育界人士分析说,手机走进大学校园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说明如今的大学生正在更多地融入社会,已经不再是只会待在“象牙塔”里读书的传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