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

时间:2019-05-15 01:2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

第一篇: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句容市崇明片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6.最后的姿势

主备人: 陈莉 主备研讨人: 陈国胜 洪文杰 审核人: 个案修改人: 个案修改审核人: 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生的无私大爱。课文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除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还借助三类角色不同人物的语言来侧面刻画谭老师。另外,对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写,也从侧面很好地衬托了谭老师的形象。【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注意“漱”的字形和“凹”的笔顺。联系语境理解“诠释、绘声绘色、生死攸关”等词语。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法。4.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并学习这种写法。【教学重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资料链接】

资料一: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资料二:谭千秋

谭千秋,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师,被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中,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谭千秋在危急时刻用双臂将四名学生掩护在身下成功获救,自己献出了51岁的生命。资料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用:

一、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二、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三、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森林原野等。对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句容市崇明片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表现人物身份、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读通通顺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读音和字形,掌握“漱”的字形和“凹”的笔顺。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读课文,从正面描写中感知谭千秋对家人关爱、恪尽职守、对学生有无私大爱的品质。【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读课文。

(1)课文已读 遍(做到正确、通顺。)家长签字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字词。

(1)选择正确读音。

洗漱(sù shù)

吱吱(zī zhī)声 坍(dān tān)塌 着(zháo zhuó)想 深凹(āo ào)(2)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课堂助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设置情景。

“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大地抽搐的一瞬间,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充斥着汶川。那一刻,汶川在哭泣,中国在哭泣....." 2.进入情境

地震是一场灾难,但灾难是一场大考试。在考试中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生与死的选择。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他用自己的行动给这个问题做了最响亮的回答。(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谭千秋老师介绍。

二、预习反馈

1.读一读下列词语。

洗漱 穿戴 价值 尘埃 坍塌 塌陷 废墟 震撼 凹下去 诠释 血肉模糊 誓死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幽默感 姿势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句容市崇明片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2.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漱(右边不是反文旁)释(左下部分是“米”字)凹(关注笔顺)

3.请同学读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2.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节):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到学校上班。第二段(第2-7节):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用身体护住学生的经过。第三段(第8-10节):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第11-12节):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3.理解课文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四、合作探究之一:文章的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课文第二段就已经把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写得很详实了,那为什么还要写第三段呢?可不可以把第三段去掉?为什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的二、三两段,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文中三人分别说了什么?能否删掉?为什么?(语言中体会到他们眼中谭老师无私的形象及震撼,从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壮举,伟大品质,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五、合作探究之二:初步感知谭千秋的形象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后的姿势》一课,认识了()的谭老师,你是怎么感知到的? 【当堂训练】

1.比一比,再组词。

漱()撼()诠()凹()嗽()憾()栓()凸()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本片段描写中,“立即”和谭老师“ ”三个动作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谭老师 ;文中“整栋楼房摇晃”之际,我们还从谭老师当机立断的语言“ ”感受到他的。这些都是人物的正面描写,是通过、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巩固训练】

1.片段描写。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句容市崇明片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那一幕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在眼前

(要求: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一个给你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100字以上。)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体会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理解命题意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过程】 【温故导学】

1.根据拼音写词语。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 shù(),突然宿舍楼随着地势āo xiàn()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âi xū()。

2.读故事。

搜集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读一读、讲一讲。【课堂助学】

一、导入。

二、预习反馈。

三、合作探究一: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为题?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二)交流第一次(最后的姿势)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2.过渡:那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

3.出示地震场景描写,体会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的作用: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句容市崇明片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沉着镇定、奋不顾身、无私大爱„„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

(三)交流第二次(最后的姿势)

1.过渡: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3.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请你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

4.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5.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

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现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6.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

(四)交流第三次(最后的姿势)

1.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音乐起),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同学们,这“最后的姿势”是

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

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

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还是

的姿势。

(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爱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句容市崇明片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四位学生的心中,读(张开„„)。这最后的姿势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读(„„)。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矗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读(„„)

3.交流、小结: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4.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五)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为题?

最能反映人物品质,是谭老师形象的定格,更是谭老师精神的诠释,是对谭老师的歌颂与赞扬。

四、总结

1.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瞻仰那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图片、音乐)

2.欣赏时,师解说。

3.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满怀感动,再一次读课题:最后的姿势。【当堂训练】

1.读句子,体会含义。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展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这段话说明谭老师。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方法提示:抓住关键词“护住”、“最后的姿势”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巩固训练】

1.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有很多,例如“瞬间”等。请再写四个。

2.补充习题第四题。

【教学反思】

第二篇:《最后一课》教学案

《最后一课》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并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

(1)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走进作者:

作者,小说家。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普法战争”期间,他的《》《》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3)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4)出示投影仪,检查课前预读情况

哽.()踱.()喧.闹()祈祷..()()懊悔..()()钥匙..()()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讨论·理解 本文着重写了和两个人物形象。

2、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对普鲁士兵: b.对老师: c.对学习法语:→→

3、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才艺展示------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活动:请同学们仔细品味文中对小弗郎士心理描写(第14、17自然段),以及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第11、18自然段),然后每小组推荐2—3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该部分内容。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创新写作 文中重点刻画了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而对郝叟老头、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 · · · · ·着墨不多,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故事情节任选一个角色,恰当的设计人物语言,或者刻画其心理世界。

五、第四个教学板块:拓展迁移,观看视频-----《奴化教育》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将会被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民族意识。面对此情此景,请你用属于你的语言来阐述心声吧,请同学们下面的格式续写句子: 祖国,母亲,我想对您说:

六、教师寄语:请同学们齐读:

第三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是我国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在那次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故事。其中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最令人感动。

那天下午,他正在为同学们讲课,这堂课讲的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同学们正认真地听他讲课。忽然,课桌﹑楼房,一切都摇晃起来。谭千秋老师一下子反映过来,是地震!他大声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别拿走!快……”同学们都赶紧跑到操场去了。可就在楼房即将坍塌的那一刻,他看见有四个同学逃不出去了,此刻,他并没有逃生,而是组织学生躲在课桌底下,自己却双手撑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学生。当消防员抬出压在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谭老师已经被砸得血肉模糊,但四个学生还活着!

谭老师这种举动,正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这不仅体现出谭老师与学生们“血浓于水”的感情,也体现出他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还时刻惦记着学生的崇高精神,在无情的灾难和笨重的水泥板面前,他像一座山一样,保护了无辜的学生,自己却倒下了。。。

谭老师去世了,同学们再看不见讲台上那个幽默风趣的老师了,也永远不会听到那个绘声绘色的声音了。而他身体趴在桌子上,死死地保护住学生的样子,却成为了他最后的姿势。他用这个姿势向人们诠释了一位教师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这个崇高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去学习!这也让我们知道,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不能摧毁我们的意志;废墟可以埋藏我们的身躯,但埋藏不了人间大爱!

第四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的姿势》,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谭千秋在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面前,演绎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让我们记住了那个令世人难忘的最后的姿势。

二、说学情。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学生们都从新闻报纸等传媒中知道了这一事件,但对于其中英雄人物却只有一个浅显的认识。而今再回忆起来,或许只剩下了个模糊的影子。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过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启发诱导法

五、说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法

六、说过程:

1、以读激情,品味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今有多少名句格言都是说朗读的重要。而现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可见朗读的重要。

在学习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品味感情,又使其不感厌烦。我运用了多种朗读的方法,比如: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阅读等。

在本课中,谭老师在地震中张开手臂舍生救学生一段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在教授中比较多的进行朗读。在教学第二段中,联系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感悟谭老师平凡中的大爱与责任。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中感悟体验。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拿好笔进行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从对词语的品悟上升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悟,这样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阅读感悟为主体,攻破本课重难点。另外,画出本段中的环境描写,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交流理解了人物的形象品质,体会谭老师的大爱与责任、舍己救人的品质之后再进行个别读,集体读等。让学生的情更深、读更美。

另外,在教学期间,教师进行范读。从老师的朗读声中,学生的感情又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在一些关键句子上,采用了是引读,生接读的方法,并反复地进行朗读。这样的强化朗读,便使得学生不易遗忘。2.以练促学,感悟内在。

我一直认为,上好一堂课,一定要让学生进行较多的有效的练习。这样才能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

在教授本课时,我预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1)读的练习:正如上面所说,采用不同形式的多样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以读激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较高的提升。(2)说的练习:在教学课文第三段侧面描写时,让学生说说把这一段侧面描写去掉行吗?引导学生理解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以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再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现真实的画面。(3)课题质疑:在理解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理解了“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意思后引导学生把目光回到课题上,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以这样一个问题巩固文章中心,升华主题。

五、说作业设计。

因为这是一篇文笔流畅,情感真挚的美文,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要求学生们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用演讲的方式诵读。另外,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想谭千秋老师这样的有着无私的大爱的人们,课后请同学搜集资料。读一读地震中的其他英雄事迹。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恪尽职守 正面描写

舍己救人 侧面描写

无私大爱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课文内容的一个提炼,简洁明了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在学完本课之后,再回顾板书,巩固理解谭老师的大爱与责任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所在。以及文章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第五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

自从学习了第6课《最后的姿势》之后,我的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千秋老师那最后的姿势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回荡着,挥散不去。

《最后的姿势》记述了“5.12”大地震时发生的感人的一幕。“5.12”大地震给四川汶川带来了太多的悲痛,在悲痛的同时,也带走了太多的生命,它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生命的'脆弱,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消失了,那给人一种多么莫大的恐惧!然而,在灾难来临之后,我们透过绝望,却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由爱所创造出来的奇迹!

“5.12”大地震发生那天,谭老师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进行正常的常规教学工作。在下午2点多时,大地突然猛烈地颤抖起来,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同学都惊慌失措起来。但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谭老师临危不乱,他让同学有秩序地展开自救。灾难是无情的,在短暂的几秒钟里,哪容得下所有学生都逃出去?眼看教室就要倒塌了,谭老师毫不犹豫地把没来得及逃出去的四位同学拉到课桌底下,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四条幼小的生命。谭老师用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生使命,他用生命点亮了爱,点亮了5月12日那阴沉沉的天空,点亮了人生中的希望,点亮了每一个人的心?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2

学习了《最后的姿势》,我热泪盈眶。

课文主人公是谭千秋老师。XX年5月12日那一天,他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他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谭老师讲课了。“轰隆隆”地震发生了,谭老师急组织学生们先跑出去,而他自己,却为保护没有来得及跑出去的几个学生而被砸死……

难道谭老师自己跑不出去吗?不!老师离门是最近的。想象一下,你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跑出去,一群学生们死;二是一群学生跑出去,自己死。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谭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据我所知,他有个小女儿,难道他忍心抛弃可爱的小女儿吗?不!舍不得,但他为了更多可爱的学生,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可见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啊,谭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3

学习了第6课,我久久不能平静,谭老师那最后的姿势在我脑海里回荡。

课文记述了“5·12”大地震是发生的事。地震时发生的事。地震给四川带来了太多悲痛,带走了太多生命,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脆弱,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就消失了,那是多么大的恐惧!然而,我们在灾难来临之后,透过绝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有爱创造的奇迹!

5·12大地震发生那天,谭老师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2点多时,大地突然猛烈地颤抖起来,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学生惊慌失措,但在万分危机的时刻,谭老师临危不乱,他让同学有秩序的展开自救。灾难是无情的,短暂的几秒钟,哪容得下所有学生都逃出去?眼看教师要倒塌,谭老师义无反顾地把没来得及逃出去的四个学生拉到课桌底下,用肩膀守护了四条幼小的灵魂。谭老师用最后的姿势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生,他用生命点亮了爱,点亮了5月12日那阴沉沉的天空,点亮了希望,点亮了每一个人的心!!

人们赞颂谭老师为永垂不朽的英雄:他为了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最后的姿势给我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课,讲了什么叫为人之师,什么叫人生的价值……

爱因他的生命而不朽,生命因他不朽的爱而伟大,烛光五月,为谭老师献上一曲“爱的颂歌”!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了《最后的姿势》一课。它讲述了谭千秋老师在5.12大地震来临时,做出的可歌可泣的壮举。使我深受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说了:在5.12大地震来临时,正在上课的谭老师当机立断,安排大家逃离。但教室里还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见了,想都没相,便把他们拉到课桌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学生,自己却被砸下来的砖瓦压的血肉模糊。

学完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谭老师用身躯挡住水泥板时,难道不顾自己的生命吗?同样是血肉之躯,谭老师为了拯救四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忘记了一切。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保护他们的生命!其实,论论条件说,谭老师离门口最近,他完全可以像“范跑跑”一样,丢下学生,扬长而去。但他没有,他毅然留下,拼死保护了四个学生。谭千秋,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生命,再一次告诉人们什么是爱与责任!谭老师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像“范跑跑”一样的老师身上的污点。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他的学生以及全国人民上了一课!这一课,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课。双手撑着桌子,死死护住学生,成为他最后的姿势!这一幕感人的场面,会永远印在我的心里!

5月12日,是谭老师最壮烈的一天,正如人们所赞颂他的一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5

第一次读完《最后的姿势》,我有点似懂非懂。当读完第二次后,嘴里掠过一丝又凉又冰的感觉……【“嘴里掠过一丝又凉又冰的感觉”是什么意思,这种形容不恰当。】

灾难从天而降,教学楼瞬间坍塌,成了废墟,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了!而这时的谭老师却及时地张开双臂,护住了四名学生。他用身躯做起生命的桥梁,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教师的伟大。“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体现了他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人,感动了所有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最后的姿势已深深地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句子像被谁切断了,不完整。写好作文后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不通的地方。不要怕麻烦,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要学会自己修改每句话。】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千秋就是这样向全世界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6

今天,我们学了篇新课文,叫《最后的姿势》。

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谭千秋老师。在512大地震中,是他在四位同学没有逃出教室的情况下,让学生钻到课桌下。他又飞身扑到课桌上,护住了课桌下的这四位学生。过了几秒钟,教学楼倒塌了,水泥板重重的压在了谭老师身上,但谭老师毫不放松,死死地护住四位学生。

到了13日,救援人员发现了谭老师。当把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石板抬走后,救援人员以及全场人员都被震撼了:谭老师死死趴在课桌上护住学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老师头部被砸,凹进去了一大块,血肉模糊,胳膊上也伤痕累累。再看谭老师身下的四位同学,全部都活着!谭老师用他的壮举证实了人民灵魂的'工程师是伟大的!

谭老师的同事说:“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等第一个撤离到安全地带。”但谭千秋老师并没有这么做,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啊,伟大的老师!

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英雄之心不死!可谓“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7

读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后,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躯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谭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的爱的高尚品质。

5月12日2时许,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使许多无辜的人民失去了生命。这天下午,谭千秋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课,突然,地震了!谭老师指挥同学们井然有序地逃离教室。但是,还有四名同学还没能跑出去,教室就开始倒塌了。谭老师飞身扑到了他们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护住了四名学生。读到这里,我被谭老师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深深感动了。

其实,在这次大地震中,像谭千秋老师那样舍己救人,一心为学生着想的人民教师还有许许多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的教师苟晓超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连续三次往返教学楼三楼,一口气救出了五名学生,自己却没能逃出去,在被人送往医院的途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样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呢?

谭千秋老师是一位舍己救人,恪尽职守的好老师,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他想都没想,就去保护学生,可见谭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像人民赞颂他一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8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最后的姿势课文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普通老师,在5月12日大地震来时,拯救了四位同学的生命而因此牺牲了。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5月12日这天下午,谭老师正在教室了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祖国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楼房摇晃起来,谭千秋老师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同学们立刻往操场跑去。

可是,有四位同学没冲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自己在桌子上面,双手撑在上面,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位学生。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了谭老师头身凹下去,还是做着原来的`动作,下面的四位学生都还活着,在场人员全都感动了。

学完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了,谭老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取了四位学生的生命,他也许在新了想着:学生的未来很广阔,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绝不可以死去。我们大家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9

地震的真实、感人的故事。5月12日的那一天,谭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在下午两点多时,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让同学们快速跑出教室。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这时,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在地震来临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成功逃生,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他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决然的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和痛苦却留给了自己。

在汶川地震中还有许多伟大的最后姿势。如:地震后救援工作还在继续时,有一个抢救人员,透过那废墟的间隙看到了一位母亲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她的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起来有些诡异。人们小心的把压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安静的睡着,他睡熟的脸蛋让所有在场的感到很温暖。

这位母亲与谭老师的伟大事迹,都是发生在08年汶川地震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最后姿势,让我知道爱的真谛和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谭老师您和那位位的母亲让我们永远记住了!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0

落叶随风飘去何方?只留给天空美丽一场。那飞舞的生命,像天使的翅膀,划过我无边的心上。

5月12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没有人想到过会出事,谭千秋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上课。窗外,天是格外的阴沉。

忽然,地动山摇,地震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谭老师毫不惧怕,从容地指挥一个又一个学生撤离,但是,有四位学生出不去了。谭千秋老师一把拉过同学们,将他们送在课桌下,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同学们。

时间定格了,双手撑在课桌上,竟成了他最后的姿势。

老师,走好。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老师,走好。

那一刻,他若有一丝的犹豫,一丝的思索,一丝的留恋,就不会死。可是,他没有。他放弃了生的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四个学生的'生命。

老师,走好。

他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学生,永别了体贴的妻子,永别了可爱的孩子,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老师,走好。

他以无疆的大爱,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用宝贵的生命,给学生们,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杏坛一叶,百年遗爱。千秋师表,浩气长存。”

我相信,这就是对谭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1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美。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感人的文章〈〈最后的姿势〉〉。讲的是一位谭千秋老师,在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的,是为他人着想的,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谭老师正讲得精彩,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谭老师意识到不妙,没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讯速冲出教室,向操场跑去。楼房摇晃的越来越厉害了,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短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谭老师身体上。

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人都震撼了。他的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虽然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是他在我心中却很伟大,地震时,不是自己逃跑,而是保护其他同学,他用自己51岁的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2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当我读到“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被谭老师这一举动感到震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极大的可能可以逃出这危险的地方,但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四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宁可自己被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砸得脑部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而不醒人世,也不愿意同学们受到一分一毫的伤害,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十分的敬佩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位和谭老师截然不同的老师,简直就像是一对反义词呀!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范老师不顾一切地往外冲,也不管教室里的同学的'安全,只管自己,他实在是太自私了!跟谭老师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谭老师,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永生难忘。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最后的姿势》的文章,文章里的人物令我感动。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的来到学校上课,在教室里,突然,桌子摇晃起来,在老师的催促下,许多同学都逃了出来,还有四位同学没有逃出来。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四位同学。

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位同学还活着,但谭老师已经死了,双手张开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

当时的人们都感动了,为这一位老师的精神而感动。

我也感动了,这是一位充满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但有一位老师,地震来了,他不顾学生的安危,自己一个人跑了出去,留下学生在教室里。这种老师,是不配当老师的,他没有谭千秋老师这种师德灵魂,没有一点老师的精神,在他心中,自私已经占满了他的心灵,他应该遭到全世界的唾骂。

在大地震时,也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像谭千秋老师那样,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更多的学生获救,他们都不顾自己的安危,努力保护自己的学生,让我们一起歌颂他们吧!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4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就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所有的学生上了一节珍贵的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无私”。

在5月12日房屋坍塌的一瞬间,闪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将困在教室里的四个学生立即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位老师就是谭千秋。

当我读到:“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时,已是热泪盈眶,深深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记得四年级时,512大地震过后,老师发动大家为灾区的人民捐款,当时我一点也不积极,最后还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不舍的捐了三元钱,比起谭老师,我是这么渺小,谭老师可以无悔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别人,而我却连区区几元钱也舍不得,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当时我是多么自私。

我突然间被谭老师这种无形的爱带动了,树立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塑造灵魂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无私的人。用一份份质朴的爱把一个个灵魂塑造。做一个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谭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最后这一堂课,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增添了几分神彩。

下载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后的姿势》读书笔记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他那为学生支撑起的通往生存的空间是那么的宽广,而他的身躯成了一座丰碑,永远的屹立在......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总评:感情真挚,言语感人至深,确是发自作者内心的肺腑之言。句意不通,表意不明,读起来很难受,如同走在乡下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不小心就容易跌一跤。作者的文笔不错,可能做事不够细心,如......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刚领完新书回来,闲着没事干,便拿出新语文书翻了起来。突然,一个特别的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那就是《最后的姿势》。课文的主人公是谭千秋,他是一位恪尽职......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今年刚添加的一篇新课文,写的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谭千秋在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面前,演......

    最后的姿势教案

    《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通什中心学校 李化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过程方法:通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