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

时间:2019-05-15 01:1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

第一篇: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

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

要使课堂教学出神入化,美丽动人,有声语言的方法与技巧是极其重要的。但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够面对全体学生侃侃而谈,使学生在享受动听的声音之美中获取知识,而且要善于“演”,在讲的同时辅之以“好看”的演示,优美的姿势,堂堂正正的仪表,令学生在享受语言美、声音美、仪表美、姿势美中获取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即体态语,又称哑语、肢体语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接触时,通过身体的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以及站立的姿势、距离来进行情感交流,传达自己的意思、情感。

关于教学表演,在这里不谈理化演示实验,理工科学生到自己专业课上解决,在这里只谈教师本身不用仪器进行的表演。

首先,谈体态语的应用。

一、体态语(无声语言)及其应用

(一)体态语(无声语言)的作用

体态语,即无声语言自成体系,并被人用于生活交往中,很容易被理解。如“昴首阔步”、“挤眉弄眼”、“脉脉含情”、“横眉冷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等,指的都是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投出一个目光,或爱慕,或憎恨,或赞许,或反对:做出一个手势,或欢迎,或厌恶,往往比讲几句话更有力度。如:歪头眯眼,表示愤怒不满;低头闭目,表示琢磨思考;低头微笑,表示愉快满意;点头微笑,表示赞美许可„.另外,还有许多。

有关专家认为:在人们的交往中,有声语言只有45%的作用,而55%的意思是通过体态语表达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试验后,得出如下结论:信息总效果=文字+声调(语气)+面部表情。也就是说,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语气)声调+55%的面部表情。不管这些测定的准确性如何,但体态语的作用是存在的。特别是孩童期,青春期,体态语的作用

目光等。

要注意克服:双目无神,无精打采的样子;单调呆板,犹豫不决的样子;故弄玄虚,令人费解的样子;连连眨眼,瞬间闭目的样子。

⒉表情

课堂教学中的表情指讲话时,面部随着教学内容而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教师对自己表情的显露和运用,其重要性仅次于眼睛。俗话说,“脸面是心灵的镜子”。(小孩打碎碗,看妈脸色,妈脸色不好,哭,保护自己)讲课时对表情的基本要求是:热情专注(对学生的态度),真挚可信(对讲课的内容)。如讲到高兴时,就要笑逐颜开;讲到愤怒时,就要满面怒气;讲到困难时,就要满怀信心等等。这些多变的表情信息,必将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引起思想共鸣。

德国语言学家浮士勒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意大利演员登台表演,按照数字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由于他用多变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把这样平淡的内容表演得有声有色,结果使观众受到感动并为之流下泪来。这个例子虽有点夸张,但也能从中看到表情的作用。

讲课中对于表情运用,一般要注意:

①表情要正直诚实,发自内心,而不易装腔作势,更不能口是“情”非,故作情态。

②讲课的表情要从工作需要出发,要为讲课的目的服务,而不能从个人的好恶出发,凭感情用事。更不能是非不分,爱憎混淆。

③表情必须和讲授内容一致起来。讲课过程中,无论场面和听众合不合自己的意,讲课人都要精力充沛、准确无误地表露感情,并学会控制表情。

在讲课中表情运用上常出现的毛病有:

脸部平淡,似木刻一般,这叫言而无情;表情虽有变化,但并非发自内心,这叫情不由衷;讲授内容并没有赋予这种情感,自己却在那里乱加发挥,这叫情过其言;表情变化过于频繁,使人琢磨不定,这叫情变无常。

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越听越烦。

讲课实践中,有以下几种现象:如有的教师留着长发,讲课时头发必然要滑到前额上,如果你用手拨一拨倒也没啥,但如果你不停顿地向后甩脑袋,就会让人反感;还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所讲内容的重要性,手指不停地敲桌子,也让人心烦。还有抓耳挠腮,打呵欠,乱吐痰,对着话筒咳嗽等坏毛病。

要避免“口若悬河”——满口喷水;避免“张牙舞爪”——不可一势; 避免“前俯后仰”——失态反常;避免“东游西转”——说教训人。讲课时怎样注意自己的举止?这要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

①根据讲课人的身份、年龄以及社会地位来确定。一般身份较高、年龄较长、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应以稳健、庄重为好。

②根据讲课的内容来确定。严肃的政治内容、深奥的学术报告,一般举止不易太热烈,稳重一些有益于表达其内容。其它有关思想交流性内容、工作经验,不可过分稳重和呆板。

③根据听课的对象来确定。听众多为青年人,讲课的举止要尽量适应青年爱动、活泼的特点,使场面适当活跃一些。如果多为老年人和成年人,就应稳重一些。

④根据课堂、教室的场面来确定。场面大、人多,主要以听课为主,举止动作可以少一些,但幅度要大,好让后排的人也能理解你举止中表达的意思。如果场面小、人少,听课人的听和看可以并用,举止动作可以多一些,但幅度不可大,以免分散前排听众的精力。

⒋衣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仪表堂堂为众人所羡慕,但却并非人人皆能如此。出众的形象离不开先天的遗传,更少不了后天的造就。仪表美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涵盖了人作为社会人全部的美,将人内在之美与处在形象美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人格上的尊重。

当然仪表美还表现在衣饰美上。衣饰就是指教师上台讲课时的衣着、装饰

得体、舒适,可以衬托出一个教育者的精神面貌。讲究打扮是自尊、自爱和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鲁迅先生在这方面也堪称我们的榜样。从众多的回忆录中我们了解到,鲁迅的衣着,看上去比较随便,但又表现出了他那严肃、坚韧的性格。这外貌与性格的统一,可以表明一个教育者为人正直、坦白、踏实,是取得听众信任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⒌手势

手势,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如在打电话时,明知对方看不见,还在那里比比划划。俗话说“十指连心”,手与大脑的语言区联系,这是人类长期生存选择的结果。其实手与感觉区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的愉快、苦恼、疼痛、兴奋,也是能用手势表现出来的。课堂上运用手势,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因为手势既可以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又可以摹形状物,而且它活动的范围较大,又很灵活自如,因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成为教学内容信息传递地主要形式之一,使教学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形象生动。

讲课对手势的基本要求是:形象有力,准确得当。

手势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据说有200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象征性手势。主要比划在它的范围内包括不了的事物,但可以通过某个手势把那个事物摹拟出来。如大河、高山、地球、宇宙等等,都可以装在自己的怀抱里。

②象形性手势。这种手势可以比示出某些事物的原形原状。如大小、高低、粗细、方圆、胖瘦等,都可用手势做出形象的对比。

③号召性手势。这种手势含有指示、命令的成分。如前进、冲锋、集合、解散、分开等。

④情绪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是表现出讲课人对某种事物和现象的特有态度。如肯定、否定、疑问、感叹、惋惜、兴奋、难过、痛苦、愉快、羞愧等。

当然,不论哪种手势,我们在使用时都要做到恰当、准确、自然,切忌死板、生硬,过度或不及。要知道,过多而毫无意义的手势,不仅模糊讲授内容,动作,而是眼睛、表情、举止、手势联合运用的。这就出现了一个互相协调的问题。协调不好,是很让人不舒服的。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一面大立镜的上方,悬着一幅格言,他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体态语的座右铭: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无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周恩来一生信守这些格言,所以他的风度和仪表,堪称万世之楷模,为世人所敬仰。

二、教态变化及其内容

演戏讲究扮相,扮得好,能吸引观众看戏,教书讲究教态,教态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概述

教态,是指教师授课的姿态,它由眼神、表情、语调、动作、体态等因素构成。老师在讲课时,有相应的得体的教态配合,课就能讲得有声有色。教师讲课声情并茂,就能感染学生学习的情绪,有利于师生融成一体,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态变化指的是: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通过运用不同的非语言刺激来配合教师的授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生动地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的目的。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

教态变化有利于组织教学,能够改变、扩展、加强或增进课堂教学的信息和信息量,其信息更易于理解、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流露出热爱和关心学生的情感信息,为学生敏锐地感知,并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教师可知重语气,提高音量,或慷慨激昂,或反复指点,以达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教师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运用“定格”“停顿”等,把学生带进学习知识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态变

为的变化,产生出训斥甚至嘲讽的意味,学生的感受就会截然不同。

2.眼神的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神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例如,上课铃响,教师站在讲台上,目光巡视全场,喧闹的教室能迅速安静下来;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相对凝视的眼神提醒学生专注听课;如果极个别学生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教师同样可以用眼神盯住他,表示不满和责备,比直截了当的语言警告有更大作用。对学生赞许的目光,会对学生起激励作用。(要合理运用眼睛)

3.头动作的变化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头部的动作对于表达思想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最简单的是点头肯定摇头否定,其实是大有讲究的。比如说点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轻轻地点头,可以表示对学生的认可、肯定或满意,使劲地点头可以表示“你是对的,你快讲吧”!有人统计,点头可以表示敬意;同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认可;理解;顺从等十一种意义。

4.表情的变化

要善于利用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当课堂气氛过于压抑、沉闷时,教师可面带活泼、愉快的表情,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当课堂气氛过于高涨时,教师用严肃的表情,以加强纪律性,稳定秩序;当学生取得“成就”时,教师则可以微笑着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自豪。

(合理运用表情)5.手势动作的变化

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手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印象。手势的目的要明确,不要带有随意性,手势的变化不能过碎、过多,要适度、自然大方;反之生硬造作的手势,如挠头皮、挖鼻孔、敲桌子等不仅不能给人以美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合理运用手势)

1有模糊性和随意性,其信息量也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师生其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生的心理背景。它包括学生认知结构、心境、活动状况、气氛,师生交流的习惯等。同样的“你在干什么?”由于脸面语气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非语行为的变化,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精确地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

3.了解对象 协调配合

教师的教态必须是学生能接受、领会和掌握的。因此,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学生,虽都是中学生,仍有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区别;还有优秀生、一般学生与较差学生;是性格外倾、开朗,大方还是内向、拘谨、怕羞与教师关系融洽还是紧张等等。只有因人而异。协调就是指注意与教学内容及气氛、课堂具体的教学情境协调一致,形成最纯状态。

4.繁简适度 和谐统一

繁简适度的要求就是教师的教态不要机械重复,不要夸张,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任意发挥,要注意自然、生活化。和谐统一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无声与有声的协调一致。避免相互矛盾,避免慢半拍现象,力争锦上添花而不能弄巧成拙;二是各种教态的配合以及运用的边续性,若眼睛是怒火中烧,而手势却轻淡缓慢,恐怕效果不佳。要努力使头语、脸语、眼语、手语和身姿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不是自相矛盾。

5.把握好“度”掌握分寸

教态变化要把握好“度”,在运用时要注意选择和控制,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着不同的效果,教师必须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使用,因而要防止教态变化过于频繁,要注意动作适度,不过份,不要变成演戏,特别在遇到偶发事件时,在感情激动时,更要注意保持非言语行为的“度”,不要失态。另外,还要避免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如随地吐痰、搔头皮、掏耳屎等,因下意识的动作往往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不文明的。

6.掌握一些具体要求

3※适时停顿

停顿也是一种辅助语言,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讲重要事实之前,以及句子中间插入停顿,能有效地引起人们注意。当然,停顿的时间三、四秒足矣,太长会使人难忍受。

※变化声音

指声音的音质、声调和讲语速度要注意变化,抑扬顿挫、富于表情,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前提,使教学变得富有生气。

※修饰外表

外表修饰,是教师内心修养品格气质的外部流露,也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做为教师,即不能不修边幅,衣着随便不整洁、头发蓬松杂乱,也不能过于刻意打扮,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发型奇特等,而应该传到出个人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地位等气息;努力做到衣着整洁而不呆板,举止态度稳重端庄而不矫饰,活泼开朗而不轻浮,轻松而不怯懦、整洁、富有生气和个人风格的形象出现在讲台前。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非语言沟通方式

1.距离沟通:利用距离的变化和学生沟通,当教师站在与学生位置4-7尺的地方看学生时,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

2.体态沟通,通过身姿语、手势语、面部语言实现沟通。身姿语包括表达教师思想感情的象征性身姿,补充教师教学语言的说明性身姿,调节教学进程的调节性身姿;手势语,这不同于生活中的手势,而是一种严格按照教学内容与有声表述相协调的教学手势语,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讲授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形象;面部语,以教师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的变化,与学生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以表示对教学内容的赞许和批评的态度,加强教学效果。

3.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沟通,即依靠声音要素,如音调、音量、节奏、语速的变化,更准确地表达讲授词语和情感,与功能性发声,如笑、叹息等,表达“弦外之音”,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篇:演讲的无声语言

演讲的无声语言

(一)无声语言的涵义和作用

演讲包括“演”和“讲”两个方面,演讲的“讲”是有声语言,演讲的“演”是无声语言。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所运用的表情、手势、姿态,等等。在演讲中,光“演”不“讲”,固然不是演讲,但只“讲”不“演”,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演讲。真正的演讲,应将“演”和“讲”,也就是将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地统一起来。

无声语言的基本要求

运用无声语言,应达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㈠自然 ㈡准确 ㈢适度

㈣协调(无声语言与演讲内容相一致。)此外,无声语言还要做到简洁、富有个性等。

无声语言的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无声语言约有70万种。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去讲,这里着重就几种常见、常用的无声语言加以介绍和训练。

(一)体势 ⒈行姿

行姿,也叫步姿,就是行走的姿势。对于演讲者来说,包括上台和下台两个方面。

上台就是“亮相”,要给听众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上台常见的毛病有:低头弯腰,东摇西晃;左顾右盼,搔首挠耳;扭扭捏捏,拖拖拉拉;矫揉造作,步履迟缓。正确的上台应该是:昂首挺胸,眼睛平视,步伐稳健,面带微笑,神态自若,手臂自然摆动,这样能给人以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准备充分的印象。

常见毛病:

低头弯腰,东摇西晃 左顾右盼,搔首挠耳 扭扭捏捏,拖拖拉拉 矫揉造作,步履迟缓

随随便便,摇头晃脑 慌慌张张,仓皇逃跑 洋洋自得,手舞足蹈 神情沮丧,步履沉重 正确做法:

昂首挺胸,眼睛平视,步伐稳健,面带微笑,神态自若,手臂自然摆动

⒉站姿

演讲中,站姿常见的毛病有:身体左右摇晃,脑袋摇摆不定;倾斜着身子,耸立肩膀(端肩);两腿交叉站立,轮流抖动;脚尖在地上划来划去,双手不知放哪儿好,等等。

正确的站姿是:挺胸收腹,肩平腰直,身正立稳。具体的站法有两种:一是自然式,即两脚自然分开,基本平行,相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二是前进式,两脚一前一后成45度角,重心在前,相距适中。两种站法,男女不限。对于时间较长的演讲,后一种站法更为合适。

㈡手势

手势是演讲者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语言。在整个无声语言系统中,手势是使用频率最高,表现力最强的。

⒈手势的类型

根据手势的不同含义,手势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类型。

①情感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是表达演讲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使所表达的情感形象化、具体化。如捶打胸脯表悲痛,挥动拳头表愤怒;敲打前额表悔恨,抚摩鼻子表犹豫;双手叉腰表示挑战、示威或自豪,而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荡或无可奈何;扬起手掌向正上方推举常表示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宏伟的气势,而用手摸后脑勺则表示为难、尴尬和不好意思;翘大拇指表示称赞、钦佩,而伸小拇指则一般表示低劣、卑下或无足轻重。

②指示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指明谈论的具体对象。如指明不同的人称、方位、数目、事物等。说到“你”、“我”、“他”;“这边”、“那边”;“上面”、“下面”;“这件事”、“那件事”,等等,都可以用手指一下,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强实感。指示手势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同时,它一般只适用于听众视觉可及的范围。

③象征手势

这种手势比较抽象,如果用得准确、恰当,就能启发听众的思维,引起听众的联想。这种手势往往具有特点的内涵,使用也较为普遍。如握拳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V”字形状,象征胜利;大拇指与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其余三指伸直张开的“OK”手势,一般表示良好、顺利、赞赏。再如:“我们有的是满腔的热血,有的是年轻的生命,那就用我们的热血来复苏祖国蓬勃的生机,用我们的生命来焕发母亲青春的光彩吧!”讲到最后,演讲者用单手或双手,有力地伸向前上方,可象征祖国——母亲的未来和希望。

⒉手势的区域及其内涵

手势活动的范围,有上、中、下三个区域,区域不同,其内涵则有所不同。

①上区:肩部以上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理想、希望、积极、振奋、肯定等褒义。

②中区:肩部至腰部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坦诚、平静、和气等中性意义。用手势介绍人物、叙述事物、说明事理,大多在这一区域内活动。

③下区:腰部以下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憎恶、鄙视、压抑、否定等贬义。

⒊手势的单手与双手

单手手势是指用单手所做的手势,双手手势是指用双手所做的手势。在演讲中,用单手手势,还是用双手手势,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①情感的强弱

在一般情况下,用单手手势则较为合适。但是,如果讲到批评或表扬、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时,其情感特别强烈,则可用双手手势。

②听众的多少

在场面较大、听众较多的情形下,为了强化手势的辅助作用,激发听众的情感,可以用双手手势。反之,则用单手手势较为合适。

③内容的需要

决定用单手手势还是用双手手势的根本依据在于演讲的内容。如果离开了内容的需要,即便场面再大,听众再多,感情再强烈,也不宜用双手手势。比如,讲到“这次考试是非常关键的一次”这句话时,举起右手的食指,就可强调“这一次”的重要性。如果同时举起两只手的食指,则既乱意又显得滑稽可笑。同样,根据内容的需要,应该用双手手势却使用了单手手势,则显得单薄无力。例如,面对众多听者讲到“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时,用单手手势就没有力量。用双手手势,将双手向上扬起,就显得比较有气魄,有声势,有感召力。

⒋手势的运用原则 要抓住“关键词”

演讲者必须把手势用在关键性的、需要特别强调的词语上。这样就等于把这些词语的信息量增加了一倍,即在听觉信息之外又加上了视觉信息。如果没找准地方,把手势、动作用在并不需要强调的词语上,就会适得其反。

⒌演讲中常见的错误手势

演讲中,要力求避免出现下列错误手势: ①手势过于频繁、单调、重复、多余; ②手势的含义不明确;

③手势活动的区域与所表达的褒贬义不符;

④习惯性下意识动作,如揉眼睛,扶眼镜,抓头发,摸下巴,捂嘴巴,拉耳朵,挖鼻孔,捻衣角,抠指甲等。㈢表情

脸、嘴、眉、眼等的变化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感情内涵。如眉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挤眉表示戏谑,横眉表示轻蔑,锁眉表示忧愁,皱眉表示为难,展眉表示宽慰,扬眉表示畅快,竖眉表示愤怒,低眉表示顺从等。再如嘴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噘嘴表示不快,抿嘴表示害羞,努嘴表示暗示,撇嘴表示不愿,咧嘴表示高兴,歪嘴表示不服等。

表情中,特别要注意眼睛的表情即眼神的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深处。孟子曾指出,从人的眼眸中,能够推断其是否诚实。所谓“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应该努力发挥好自己眼睛的作用,把眼睛运用得自如、准确而传神,从而给听众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要达到这种要求,演讲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法。运用眼神的技法很多,有俯视法、仰视法、斜视法、正视法、扫视法、环视法、窥视法、虚视法、点视法,等等。下面着重介绍其中的三种技法。

⒈环视法

环视就是指演讲者的目光再会场左右前后来回流动。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感情联系,使听众有一种亲切感。但要注意:①演讲者要照顾全场,要尽可能与每一位听众的目光保持接触,不要漏掉一位听众,不要使某个听众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②要防止头部的移动过分有规律,不能像摇头电风扇一样作机械运动。③目光的流动要有明确的目标,眼珠不要乱转,否则,会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

⒉虚视法

虚视是指演讲者表面上是看听众,其实是“视而不见”。演讲者视把听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目光并没有聚焦在某一点上。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克服怯场心理,特别适合于初上讲台的演讲者。由于虚视时目光步聚焦,看不清具体听众的脸部表情和眼神变化,因此这种方法不利于演讲者接受听众的反馈信息,也不利于演讲者与听众眼神的双向交流。

⒊点视法

点视是指演讲者有目的、有重点地把目光集中在个别听众或会场的某个角落。这种方法针对性很强,对于专心听讲者,可以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对于未专心听讲者,可以起到批评、制止的作用。

当然,一次演讲不可能自始至终只用一种眼神。在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眼神,以期收到最佳的演讲效果。

第三篇:第四节生态系统课堂教学实录

第四节生态系统课堂教学实录

陈爱玲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在第三节我们又学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来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很微妙,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下面我们一起预习一下第四节-------生态系统。师(强调):在预习的同时大家要认真搜理第四节的知识点,并思考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在黑板上板书)

1,森林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2,什么是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4,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你知之多少?

师:这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牵一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该怎么称呼呢?金汉江同学回答一下,(内容略)刘三千同学请你回答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内容略)桂祥同学请回答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内容略)大家一起交流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地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第23页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师: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组成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播放《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影片录像。要求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问题: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板书投影。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阳光中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细菌和真菌: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把动物的残体及其他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除了有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

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它们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三、列举实例,加强说服力 师(举例说明):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当然这边的泥巴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泥巴,它实际上是一种藻泥。像这样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而且链头都是生产者。学生练习(练习完成以后,学生汇报结果):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2、植物、鼠、蛇、鹰,大家试着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连连看,看谁连得快?并分析一下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那么以蛇为食在鹰的数量减少;被蛇为食的鼠的数量会增加,但鼠不会无限制的的增加下去,增加到一定程度,它会随着草的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以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②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食物链

植物→虾→小鱼→大鱼

五、作业

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四个选项中,()是一个生态系统。A 黄河中的水

B

黄河中所有生物

C 黄河中鱼

D

整条黄河

2、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 山鹰→蛇→鼠→植物

B 阳光→草→羊→狐 C 植物→鼠→蛇→山鹰

D 田鼠→蛇→山鹰

第四篇:性感,一种无声的语言

何谓性感?如果你去问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一部分女孩来说,性感就是穿着上的越来越少,身体的某个部位暴露的越来越多;对于成熟的女性来说,性感是一种韵味,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风情;对于老婆婆来说,性感就是一个个不入她们眼球的女孩,从她们身边飘过时鄙夷的目光;对于男人来说,短暂的性感就是丰腴健康,长久的性感就是女人的风情和魅力,是气场,是诱惑,是神韵……

每个人对性感都有不同的解读,观察点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性感的定义也就不同。

性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历经了沧桑和阅历之后的成熟,是一种饱读诗书之后的淡定和悠闲,是一种看破世事的平淡和超脱,是一种目光的淡定和成竹在胸的运筹帷幄。女人看男人的性感,是肌肉的结实,是深邃的眼神,是自信的魅力、丰富的内涵和良好的修养。男人看女人的性感,有如水的肌肤,妩媚的眼神,有吐字如兰的幽香,有良好的气质,是一种神韵在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媚,而不仅仅是靠最低俗的裸露去撞击别人最原始的冲动。

当你穿着暴露的时装,露着大腿,裸着肌肤,你以为那就是性感,其实,你已经大错特错,你已经落入了最低俗的品味。这样的性感只能让人有最原始的冲动之外,没有任何留恋的价值。真正的性感来自于魅力和气质,是一个人各项内在的优秀和外表的总和,是一个人发自于心底计算的平方。性感的提升来自于审美情趣的提高,来自于不断增加的阅历,来自己于自身不断地努力散发出来的令人折服的魅力,来自于对性感的品味和把握。

曾经看过一些车模的表演,一些漂亮的女孩甘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搔首弄姿,展示的是自己的身材,而不是车。围观者又有几人来看的是车,而不是他们不敢说的性?那种场合,举办方用最低俗的品味吸引着一群人的围观,商业的目的让性感流于庸俗,让一个个漂亮的女孩成了道具。那种场合除了悦了别人的眼球之外,再没有什么性感可言。还有那些拍写真和所谓的人体艺术的模特们,看她们拍出的照片,除了诱惑和勾引之外,无法从艺术的角度去解读她们所谓的艺术,这就是打着艺术的旗号媚俗,当许许多多的人都奔着媚俗而去,堕落也就难以避免,而一些真正的艺术和性感也正慢慢的消失或是隐藏。

写到这儿不得不提到我们中国的旗袍。旗袍是把女人的性感表现的最为恰当和贴切的一种服饰。穿旗袍的女子是灵性和美丽的,举手投足之间全是韵味和雅致。虽有千娇百媚、仪态万方、翩若惊鸿也描摹不出一袭旗袍流溢出来的风韵,但,那将过膝盖的开叉戛然而止,是女人那欲说还休的心语,微风中它使每一个女人如吹散的风景,流动中撩拨着人的遐想。女人穿着旗袍从眼前经过,行动间但见旗袍的下摆或随她轻盈的步子晃出几分跳动的灵气,或随那不经意吹来的春风翻卷出惹眼的妩媚,男人会在这飘忽间产生无尽的幻觉。旗袍把女人的性感在若隐若现之间表露的恰到好处。那高高竖起的衣领,是诱惑,是轻轻旋开时的惊艳,是性感,是美的一种隐藏,是凝眸处又添的一段风情……

其实,性感还在那些摄影和美术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大师们拍出的人体艺术,那些画家在人体上绘制的不同图案,都把性感做了最好的诠释。那种性感,是一种对美的欣赏,是对来自身体的一种原生态的解读和把握,不容的你有任何龌蹉的想法,面对那样的作品,你若是有非份之想,就是对美的亵渎。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的变化,光影的明暗交织和身体的弧形展示,每一幅山水画和人体的巧妙结合,每一幅花鸟画在人体上的体现,每一株牡丹在人体上的盛开,去体验和感受那种极致的美感和性感,去理解画家笔下和摄影师镜头下的美。这种美是一种脱掉了世俗之后的高雅,是一种真正的性感。

但是,性感不是妩媚。妩媚,是风情,是一种吸引,妩媚多指女人。妩媚的女人一定是自信的,是得体的,不管是衣着还是举止,一个再漂亮再性感穿着再漂亮衣服的女人,如果举止轻浮,基本上没有妩媚的,妩媚一定是和高大绝缘的。高大丰满者可以美丽,可以性感,但那一定不是妩媚。最重要的一点是,妩媚的女人一定是话语不多的,或低头浅浅的一笑,或嘴角轻轻地一努,或眼神迷离的注视,这些就够了。而性感则不同,性感的最初是让人有性的冲动,继而是在美感之中体验到性感。

或许,一个女子的长发飘飘让人想到性感,或许,一个眼神就让人销魂,亦或许从头到脚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女人的性感是诱惑,是吸引,是无语的风情。而男人的性感则通过丰富的内涵体现出来,女人会渐渐通过欣赏他们由内而外的魅力增添性感的砝码。正直和谦逊是男人恒久的性感元素,善良而真诚,自然、率性,丝毫不矫揉造作,具有亲和力的笑容是性感最真实的体现。

记得前几天看到一组关于后背的摄影作品,仅仅从背后你就能感受那种性感。这是一种隐于其中的气息和感受,是每一个脊背都在讲述着或忧伤、或妩媚、或等待的故事……那种美,是一种风情之外的联想,是打动人心的语言和符号,是一种难得的性感。

当西方油画中的裸女身材丰腴,神情平静如水,那时,我想到了性感;当中国古代的美女们环佩叮当,悄然无声的走过时,我想到了性感;当看着维纳斯的雕像时,我感动于那种半裸的美,和一种不容亵渎的性感;当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我仿佛看见了无语的性感……

性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无声的符号,却又能轻轻的一瞬间,就让你的心灵发生了震颤。这种悦目和悦心,是难得的体会,是无言的美。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让欣赏你的人感受到你无穷的魅力,这也许就是性感的最高境界了吧!如此,便是最好…… 2014、6、11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

中学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

11中文本

倪婷

摘要:本文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入手,尝试性地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因为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现实生活,所以这里的幽默语言不仅要体现其机智性和娱乐性,更应注重教学中的教育性。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关系,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好的批评效果,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求学;可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地发展,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迎接挑战。而幽默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如何把握幽默技巧的运用以及掌握运用幽默的本领才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幽默语言

课堂教学

幽默的作用

幽默的运用

现代教育改革摒弃以往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对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避免呆板的互动,愉悦学生的身心。更加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你还在为你的课堂死气沉沉而感到忧虑,不妨试试“幽他一默”。我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幽默必将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结合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幽默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合理运用幽默语言。

一、幽默的作用

(一)、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它是环境的产生,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幽默有趣,创设良好的愉悦的学习气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去主动探索新知识,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

例如有位教师讲《路,在自己脚下》一篇短文后,有学生提出当一个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当一名中学教师努力时,他的父母则要求他当一名医生,有的同学则劝他今后当一名科学家、出国留学„„这个人该怎么办的问题时,这位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一天祖孙两人骑着毛驴去赶集,路人议论说,两人骑一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议论说,孙子不孝,孙子赶紧让爷爷骑;路人议论说,爷爷心肠太硬;后来两人都不骑了;路人议论说,放着毛驴不骑太傻。听着听着,同学们都会心的笑了,这位老师的却诙谐幽默,不仅创设了和本文类似的情景,减弱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又增强了文章中“走自己的路”的中心论点的论证力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了幽默诙谐的美感愉悦,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关系,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学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所以海特认为,“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钱梦龙老师有一次上公开课,授课者与听课的学生、教师互相都很陌生,课堂气氛显得过于严肃紧张。这时,钱老师从容走上讲台,脸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好不好?”经过刹那间的惊愕,学生们高兴地回答:“好!”“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们要认识的人。”场上静的出奇,一会儿,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信心十足的回答:“钱梦龙!”顿时,教室里欢声雀跃,课堂的紧张气氛被扫除的一干二净。打个谜语,很好的调节了课堂的紧张气氛,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三)、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得到更好的批评效果,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

有位哲人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更能为人接受。”对教育者来说,压根儿就没有必要一讲道理就摆出一副冷峻严肃的面孔,用刻板枯燥的语言让人听而生厌,逼得学生在那风干的语言甚至居高临下的教训面前热汗涔涔,被迫接受.无数事实证明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幽默风趣的批评效果最佳,它创造了亲切和谐的批评气氛,而不至对抗,也只有在这种气氛中才乐于接受批评,有时一两句巧妙的幽默语言胜过许多平淡无味的说教。

比如,一位教师在某班上上午第三节课时,由于前面连上两节课,学生感到很疲惫,有几位学生趴在桌上睡起觉来。这位老师见状便停止了知识的讲授,讲起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听说有一只小企鹅,在跟老师学垒巢时,总爱把头和脖子贴到地面上呆一会儿,老师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是对老师的礼貌。由此我深有启发:有些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总是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 礼貌吧!”话音刚落,笑声骤起,几个睡觉的学生在笑声中被惊醒,面生愧色。等教室安静之后,这位老师又接着讲了下去。老师用一个简单幽默的笑话,不仅唤醒了那些在熟睡的同学,也起到了集中全班同学注意力的绝佳效果。

(四)、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求学。

幽默的语言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具有机智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在笑过之后又需深入思考或想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如:一位老师为《警察与赞美诗》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一天深夜,在一个小巷的尽头,两个人走了个对面。其中一个问另一个:‘这儿有警察吗?'另一个回答:‘没有。'‘那么,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位?'‘恐怕不可能。'‘那好吧,把你戴的手表和钱交给我!’”学生大笑时,老师又及时发问:“这个笑话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生:“出人意料。”师:“它还反映了坏人的一种什么心理?”生:“害怕警察。”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也写了警察,结尾也是出人意料的。可是文中的主人公苏比却一反常态,故意当着警察的面干坏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翻阅课文。

(五)、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地发展,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幽默的社会学本质是爱与争取被爱。它不是攻击,不是讽刺,不是伤害,而是在严肃与趣味之间达到相宜的平衡,以便理解、欢迎别人和被人理解、欢迎.可以说,能使用幽默语言的人对生活、社会都有一种公正、透彻、达观的理解。教学幽默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精神,让学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失败和挫折。让学生成长在一种快乐的氛围里,这对他们的性格养成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解放前有位教授叫姚明晖,体弱清瘦,却总是宽袍大袖。入冬,又头戴大风兜,远看只露一副眼镜,一个尖尖的鼻子,一撮翘翘的山羊胡须,样子很滑稽。一天去教室上课,不知谁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人面猫头鹰,而那人却酷似这满腹经纶的教授。姚先生定睛细看,但毫无怒色,并拿起一支粉笔,一本正经地在漫画旁写道:“此乃姚明晖教授之尊容也。”学生笑了,姚教授也笑了,那提心吊胆的漫画作者从此也对姚先生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的尊敬。姚先生在学子面前大度超脱,从容调侃,这一点没有幽默的性格是做不出来的;而姚先生正是凭借幽默,使课堂教学进入一种“化境”。而姚先生的这种教学幽默艺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也是深远入微的。

二、如何运用幽默的语言

莫向斯基在《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一文中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使自己周围充满了一片死气沉沉的气氛,那么一切都将在这种气氛中凋零枯萎。谁善于把教学搞得生动有趣,谁才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教学中,语言幽默艺术的技巧多种多样,然而,“方法在于借鉴,不可硬搬,曲尽其妙,存乎一心,若无临变制机之巧,则百法无一用,一法生万法,无法为至法”。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一些技巧:

1.趣诗妙文

引用一些趣诗妙文,能起到活跃课堂、增长知识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讲《孔雀东南飞》时,学生问为什么文章题目是“孔雀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老师肯定了这个同学的问题,并夸奖他善于思考。知识丰富的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1935年,中国留学生陆侃如进行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一位法国考官问他:“《孔雀东南飞》为什么不叫„孔雀西北飞‟?”陆侃如神态自若地回答:“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于是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这句话出自《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恰逢学生刚刚学过了《古诗十九首》,而且还背诵了此篇,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2.移时错位。

包括两种方法,移进法和错位法。这两种其实都是错位,前者是时间错位,后者是空间错位。“移时”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突破时间的限制,把古代事物与现代事物“生拉硬扯” 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幽默效果。比如说到屈原《涉江》,其中有一句“接舆髡首兮”,古代许多刑罚很残酷,而“髡首”却很有意思,是剪去头发。按我们今天想法,这等于是免费理发、美容,多惬意,而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精神折磨。这叫“古为今用”法,把古事拿到现在用。相应的也有“今为古用”法,比如王充的《订鬼》,教师有意识地错解标题,让学生辨析,订鬼就是把鬼装订起来吗?用现代的意思去解释古文,闹出笑话。“错位”可以是人际关系的错位,也可以是空间地域的错位比如长辈请晚辈“钧裁”,下级请上级“拜读”自己的报告,这是人际关系的“上下错位”。又如在普通话的讲述中插上一、二句方言,在汉语教学中插上一、二句英语,这是空间地域上的“左右错位”。移时错位是有意识地违反逻辑上的同一律而闹出笑话。同一律要求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或同一空间或同一关系下,只能用同一概念去表达,保持其同一性,而当时间、空间或关系改变的时候仍用同一概念去表达,就会闹出笑话,产生幽默效果。3.正话反说,名贬实褒。

将褒义词用在该贬的事物上,将贬义词用在该褒的事物上,往往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守财奴》一课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葛朗台终于到了弥留之际,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但他仍然每天坐在密室前守候着满屋的财宝。一位老师分析这段情节时这样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葛朗台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可见他守财奴的性格生死不变。“坚守工作岗位“是个褒义词,一般只用于社会工作领域,表现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不擅离职守的可贵品质,而这里用来形容葛朗台这个守财奴看守密室这一行为,以突出其守财的性格。

4.夸张变形。

有时故意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夸大,从而造成反差,产生幽默。比如“不过就是浪废了二百万,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权当交一次学费吧。”这是大事化小。又如,“正当你胆大妄为擅自使用我的橡皮擦的时候,恰好被我撞见了。”这叫小事夸大。

5.无中生有。

原本没有的硬塞进去,或者根本不可能有的假设其有,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事托附给她时,课文写到:“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教师不妨假设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女人定了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

5.画蛇添足。

本来无需加一个尾巴,却有意识地加上一个尾巴,也能产生诙谐的效果。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说到迎春,文中用了一个比喻“腮凝新荔”,红润的脸颊宛如新鲜的荔枝。教师说到这里加一句:“当然是像荔枝肉,不能像荔枝壳。”又如黛玉见到贾母时,贾母一把把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教师插一句:“谁敢不哭?哪个敢笑?这么点一下,学生更加明确贾母的特殊地位。

6.移花接木,双关谐音。

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巧妙的衔接在一起,或者使用双关、谐音等手法,会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幽默和风趣。例如有位语文老师在教授杨朔的《茶花赋》时,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师,并围着玻璃飞来飞去,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于是这位老师停下课来说:“我现在提一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在 教室飞来飞去呢?”同学们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好。这位教师接着说:“这就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嘛。”

以上只是一些技巧的列举,我们说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总结出一套万能的理论,基于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必须灵活地掌握好幽默语言艺术的运用。

幽默是一种情怀,幽默是一种胸襟,幽默是一种人生观。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悻悻学子在繁重的功课学习中,多渴望那一刻的轻松。也许你暂时没有好心情,但课堂是“圣地”,容不得你心染杂尘;也许你缺乏一点幽默的天赋,那就努力培养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程红兵.试论语文课的教学幽默[J].广州教育 ,2006、4.3、潘培林、周勤、罗正田.幽默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公用举隅 [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3.4、王凯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技能[J].教坛纵横, 2001、22.5、钱乃荣《汉语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6、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周一贯.教学语言的智慧闪光 [J].河北教育

下载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种无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两种无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课堂教学效果是在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中得以实现的,而课堂信息交流的形式主要言语交流和体态交流构成。教学言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是师生教学......

    无声中感悟心声

    无声的语言 情感的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聂振伟 培训须知 •体现对当事人的尊重,报告案例过程禁止录音或拍照,除非培训工作需要,当事人允许。 •为学习效果,请大家全......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艺术 文 晨风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课堂评价艺术逐渐引起教师的重视。但通过一段时间对课程教学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主体......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即时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关键词: 体......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城川中心小学 杨誉平一、严密的逻辑思维 每门学科都是由‚逻辑思维的链条‛构建起来的,有自己的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语......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态语言是入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通过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眼睛、仪表、动作神态等表现形式,使人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 I起共鸣。《史记·乐书》记载:“说之,故言之;言......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交流师生感情、沟通知识信息的另一种重要语言。教师的体态语言伴随着教学全过程,成为另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

    浅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手势语言

    浅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手势语言 海子小学杨万波 手势语是在一定文化条件下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方式。手势语属于非言语交际中的一种,是通过手和手指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