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难提高的几点思考(精)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难提高的几点思考
最近,两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知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8月16日,中共城口县委、城口县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这些决定充分表现了各级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那么,为什么我们农村小学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着一些矛盾:一是富余老师难以分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二是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集中在年龄结构失衡、学科类结构失衡、教师资源分布失衡;三是教师流动渠道不畅,队伍好进难出,不能优胜劣汰。
最近几年来,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招聘新教师的有关政策和文件,按照这些政策和文件招聘了许多优秀人才。但有一部分新进教师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学历水平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有一部分虽然文凭很高,但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流程还不太熟悉,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合,所以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几年来,城区中学在各小学调走了许多优秀教师,调走的这些教师在各小学都是业务骨干,教学能手。部分农村小学甚至成为了为城区中学和其它单位培养业务骨干的地方。这就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大达折扣。
这些反映出现行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上存在一些弊端:冗员不能裁,缺员不能补;能者不能进,庸者不能汰;横向流不动,逆向堵不住;养闲养庸养懒,机制使然。
二、教师年龄结构老年化
教师结构老龄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广大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严重缺额,大多数教师集中在30-40岁这一年龄段,有的学校还有60岁左右的老教师。
这些情况在我们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我校的完全小学,七个教学班,仅有9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4名。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他们习惯于在家门口“安营扎寨”,不愿意背井离乡。他们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自我学习不够
1.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自主学习、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有的教师认为现有的知识和方法完全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个别教师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总体来看教师不愿学习,情愿停留在现有的能力水平、教学水平上,没有强烈的再提高愿望。
2.农村小学教学时间长,教师数量少,空闲时间少,无暇学习。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及社会和家长的要求,农村小学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早晨到校早,下午放学晚,每天在校时间能多出标准要求几 课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小学师资又相对缺乏,教师个
人教学时间较长,在校内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批改作业,根本无暇学习。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念。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往往也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很难坚持下来。所以很难得到较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指导。
3.对教师的评价不到位,教师压力不足,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农村小学从社会、家长层面和政府部门层面对学校评价看重的还是教学成绩,中考成绩、小学统考成绩仍然是评价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依此推知,评价教师最主要因素就是教
学成绩的高低,评价中很少顾及到教师读了多少书,学了哪些教学理论,自己有了哪些发展和进步。在评价中偶尔涉及到一点这方面的内容,往往也是学习笔记查页数,教育研究看证书„„避实就虚,蜻蜓点水,最后不了了之,皆大欢喜。评价不到位,教师没有自身发展的压力,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4.学校没有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缺乏学习激情。学校没有像样的教师阅览室,没有教师可以自由选择的图书,没有激励教师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只靠简单的会议要求、检查督促是不会有效果的。
四、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
作为部分学校的管理者们,没有建立一套长效的激励机制。所有的奖金、福利都实行“大锅饭”,平均分配。对于教学质量差的教师也只是在大会上批评几句,怕得罪人的一种思想影响着部分学校的管理者。这样就打消了一部分教师积极向上,争做优秀的念头。反正做好做差都是一个样,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没有落到实处,成了一句空话。
五、教育科研力度不够
部分学校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程度不平衡,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几乎没有,学校对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不大。大部分的教育科研活动都流于形式,都有一种“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的思想。
六、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偏低。
由于农村小学学校经费来源单一,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广大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默默耕耘,他们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相比城区学校教师却少得可怜,除工资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县直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中学好于小学,乡镇小学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基本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感觉极不公平。
以上种种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前不久结束的“两会”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农村教育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大家都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对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我县全面展开,我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先进理论,发现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
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要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在于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新的理念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如何使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使我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令人担忧。诸多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具体表现在:
1、师资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以我乡小学为例,全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五个突出的问题,(1)年龄大。教师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年龄在48岁以上的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5%以上。(2)学历低,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是民师转编的,有的尽管达标,但大部分是在职学习,获得系统培训不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难于适应新的要求。(3)编制紧,教师编制严重短缺、村小有很多“包班”现象,大部分教师每周任课节数在25节以上。(4)结构差,学科结构很不合理,绝大部分村小缺少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师,严重制约着这些课程的正常开
课,(5)观念陈。有很多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教学方法仍是“涛声依旧”,教学效果不尽人
意。
2、教研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从上看,我县教研整体实力较弱,教研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课题研究及校本教研方面,向下进行有力的指导,就显得力 度不够。从下看,以我乡为例,教研活动开展得也不扎实,教师对教 研认识不足,劲头不高,收效甚微。
3、条件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缺教学仪器,条件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新的课程改革,教材变换了,而相应的实验仪器没有跟上,很 多实验无法进行,音、体、美器材严重不足,特别是村小显得尤为突 出。农村小学无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配套严重失调。受种种条件的 影响,严重制约了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经济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全县有很多中、小学校因“投入不 经济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足”“普九”等多种原因债台高筑,这些沉重的债务压在学校里,导 致了校长无钱激励教师、无力投入教学,就连教师去县、市听课、观 摩学习的机会都要受到制约。
5、管理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管理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常言道,“管理出效益”,个别学 管理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校领导忙于其它事务,对教学工作抓得不力,制度执行不严,教师的 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严重制约着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 以上综合因素,我个人认为要采取如下对策:
1、要提高教师的综合 素质,做到人尽其才一要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 质;二要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三要通过 各类师德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 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2、要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近日,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指 出:“义务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业,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我们有责任办好义务教育的每一所学校”。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以我县为例:目前县城小学与农村小学差距越来越 大,要想缩小这个差距,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全县的优 秀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配置。要把近年招聘的大中专学生分配到农 村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挑选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让其起到带
头、引领作用;选调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委派局级机关优秀干 部到落后学校蹲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来 提高后进学校的质量,使之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新局面。
3、要加大教研力度,做到“教研兴校” 要加大教研力度,首先,要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理论,上级主管部门要做好培训工作,加 强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其次是要加大教研投入力度。各 校每学期要在学校经费中抽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使之 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总之,要加大教研力 度,只有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为提高质量提供“教研兴校” 的保障。
4、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一要推行教育经费改 革。没有钱什么事情都难办,什么事情也办不好,提高质量也莫过如 此。在实行“一费制”的今天,背着沉重的“普九”债务的学校,办 学经费从何而来?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人民网的专访时谈到学校 “觉得难的还是投入不够”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指出,自一九九九年 以后中、小学的人均公用经费呈下降趋势,许多地区农村教育难以维
持正常运转。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途 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为办好教育,提高质量谋求一条生存之路。二是推行 课程改革。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训机制,改革评价方法,更 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培植课改典型,搞好校本教研等具体措 施,将课改实验逐步引向深入。三要推行人事改革。要通过建立和推 行《优胜劣汰制》《教师聘用制》《校长聘任制》等具体措施,使之,形成职称能高能低,职务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 良好用人局面。从而为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 的人才保障。
5、要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一是优化 目标管理。每年教育局都要对全县中小学进行年终目标考评,而各学 校要对各学科、各年级、各学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必达目标,依据目标定人定职责定奖惩,促使其学科及格率,优分率逐步达标。二是优化形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 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使我们的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勤奋好学” 的形象,促使我们的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乐于奉献”的 形象,促使我们的学校行政领导“公道正派、富于创新、严谨治校” 的形象。三是优化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实
施全员管理,形成从领导到 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从部门到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 质量管理格局。通过实施全程管理,能够突出体现“六个一起抓”,即“德、智、体、美、劳一起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起 抓; 教与学一起抓; 课内与课外一起抓; 育人一线与后勤服务一起抓。
从而有效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力。四是通过 推行《考勤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探索出一套创、新制度来优化学校质量管理,使之激发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为提高 质量,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五是抓学习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就是 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这一资源,最快捷的途经就是学习,要求各校 必须虚心学习先进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学习,使之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化作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的动力,以求达 到快速提高质量的目的。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难提高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难提高的几点思考
最近,两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知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8月16日,中共城口县委、城口县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这些决定充分表现了各级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那么,为什么我们农村小学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着一些矛盾:一是富余老师难以分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二是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集中在年龄结构失衡、学科类结构失衡、教师资源分布失衡;三是教师流动渠道不畅,队伍好进难出,不能优胜劣汰。
最近几年来,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招聘新教师的有关政策和文件,按照这些政策和文件招聘了许多优秀人才。但有一部分新进教师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学历水平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有一部分虽然文凭很高,但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流程还不太熟悉,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合,所以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几年来,城区中学在各小学调走了许多优秀教师,调走的这些教师在各小学都是业务骨干,教学能手。部分农村小学甚至成为了为城区中学和其它单位培养业务骨干的地方。这就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大达折扣。这些反映出现行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上存在一些弊端:冗员不能裁,缺员不能补;能者不能进,庸者不能汰;横向流不动,逆向堵不住;养闲养庸养懒,机制使然。
二、教师年龄结构老年化
教师结构老龄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广大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严重缺额,大多数教师集中在30-40岁这一年龄段,有的学校还有60岁左右的老教师。
这些情况在我们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我校的完全小学,七个教学班,仅有9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4名。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他们习惯于在家门口“安营扎寨”,不愿意背井离乡。他们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自我学习不够
1.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自主学习、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有的教师认为现有的知识和方法完全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个别教师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总体来看教师不愿学习,情愿停留在现有的能力水平、教学水平上,没有强烈的再提高愿望。
2.农村小学教学时间长,教师数量少,空闲时间少,无暇学习。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及社会和家长的要求,农村小学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早晨到校早,下午放学晚,每天在校时间能多出标准要求几 课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小学师资又相对缺乏,教师个人教学时间较长,在校内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批改作业,根本无暇学习。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念。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往往也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很难坚持下来。所以很难得到较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指导。
3.对教师的评价不到位,教师压力不足,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农村小学从社会、家长层面和政府部门层面对学校评价看重的还是教学成绩,中考成绩、小学统考成绩仍然是评价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依此推知,评价教师最主要因素就是教学成绩的高低,评价中很少顾及到教师读了多少书,学了哪些教学理论,自己有了哪些发展和进步。在评价中偶尔涉及到一点这方面的内容,往往也是学习笔记查页数,教育研究看证书„„避实就虚,蜻蜓点水,最后不了了之,皆大欢喜。评价不到位,教师没有自身发展的压力,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4.学校没有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缺乏学习激情。学校没有像样的教师阅览室,没有教师可以自由选择的图书,没有激励教师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只靠简单的会议要求、检查督促是不会有效果的。
四、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
作为部分学校的管理者们,没有建立一套长效的激励机制。所有的奖金、福利都实行“大锅饭”,平均分配。对于教学质量差的教师也只是在大会上批评几句,怕得罪人的一种思想影响着部分学校的管理者。这样就打消了一部分教师积极向上,争做优秀的念头。反正做好做差都是一个样,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没有落到实处,成了一句空话。
五、教育科研力度不够
部分学校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程度不平衡,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几乎没有,学校对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不大。大部分的教育科研活动都流于形式,都有一种“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的思想。
六、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偏低。
由于农村小学学校经费来源单一,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广大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默默耕耘,他们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相比城区学校教师却少得可怜,除工资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县直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中学好于小学,乡镇小学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基本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感觉极不公平。
以上种种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前不久结束的“两会”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农村教育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大家都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巩峪小学 段汉军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推进,农村义务阶段的学生享受到了免费读书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的落实,不仅给广大的学生家长减轻了经济压力,也更新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尤其让山区学生的家长转变了教育理念,使他们由传统的只关心学生生活转变到开始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发展。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了学校管理的“正规化”。因此,如何提高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爱岗敬业,良好的师德是前提。偏远山区小学由于班级学生名额不足,导致教师编制紧缺,即使有了编制,由于多种原因也招聘不到教师。这样就给在岗的教师加重了工作负担,增加了工作压力和难度。教师课时多、课头多、管理事务多,工作辛苦就可想而知,而享受的福利待遇有可能最低。因此,从事山区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师德、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知促常乐、爱生如子。只有这样,才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望。
二、规范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没有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有了过程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至少对好的结果有一个保证。虽然山区学校的教师每天工作繁杂、任务重,但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要下功夫,尤其是在“备”和“教”上要重点下功夫。“备”是“教”的前提,教师没有好的备课就教不出好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充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平时本来就很辛苦,千万不要延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老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狠抓教学过程的落实,一是要率先垂范起到表率作用,二是要用规范的制度做保证,三是要做好监督督促作用,四是要认真落实常规月查制度,五是教师一定要落实“四清”活动。
三、校本教研是根本。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采取了不少措施,提供了很多机会,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很快。但由于山区小学教师紧缺,教师任务重,再加上交通不变,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平时能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教师大量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本校教师。所以,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教研方法。一是要引导教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著名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才能不断改进教法,不断进步。因此,学校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督促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二是加强同伴互助,俗话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因此,要鼓励教师开展同伴互助,相互开展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互联网的作用让教师自学,学校要引导教师将远程教育和网上资源用于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四是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要给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也要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校内培训任务,使他们确实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公平教育是期望。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尽量享受到和城区孩子一样的公平教育,经费投入很大,也确实改变了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装备了教学设备,但与实际需求差距还很大。教师紧缺、教多学科教学、没有相应的专任教师,是目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体音美和英语教师基本上都不是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更谈不上把握教材和深层次研究,尽管教师努力了但质量依然不高。解决山区教师紧缺的问题方法很多,我认为重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方式,鼓励在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下乡支教和资教的教师可以享受一定的补助,那么,长期在山区工作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以补助,这样对他们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鼓励。
总之,教育是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无能是在那里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市教育局确定2008年为“教育质量年”,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是每个学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并受教学过程中诸要素制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
一、学校狠抓制度落实,明确职责
⑴制度先行,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努力做到:合法、合理、合情。⑵加强领导,明确各自责任。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⑶以点带面,找准精细管理的突破口。⑷加大执行力,提高精致管理的实施水平。
教师是非常热爱教育事业的,和学生很有亲和力,可就是教学质量不理想,该怎么办呢?就像社会上有很多人天天都在想着做一翻事业,也天天在想着如何能赚大钱,可就是没有成功,你不能说他没有积极性,可就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成功,原因在哪儿呢?也许经商还有一个机遇问题,可教育教学是个天长日久的事儿,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算你当教师的有十个金点子也不一定就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就算所有的人都知道过程影响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当考试卷子发下来之前,每一位教师心里都不是很有底。这里还是得套用说过很多遍的话: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失误,成功的人都有相同的经验。
二、教导处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教科室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组织课堂研讨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1、继续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
教导处深入扎实地抓好教学检查,通过规范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过程考核,强化平时抽查。各教研组开设的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基本做到全组参加,教导处指导教研组及时认真地评课;每周三下午进行业务学习,事先教导处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事后有书面反馈;强化集体备课,通过修订教学质量奖励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质量意识;建立了学生监督教师的机制,纳入活工资中进行考核,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导处会同教研组长多次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期末由全体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德、能、勤、绩的问卷调查,并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
2、重视学风建设,加强考试管理
我校坚持在学风建设上做好文章,一是进行正面引导,通过评选优良学风班级、学习标兵等来带动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进取,力求上进;二是严肃考风考纪,强化考试的严肃性,对监考不严的老师进行批评,并在结构工资中体现。
我们紧扣贯彻《中小学管理常规》,重点突出以下五各方面:⑴课程设置的开齐上足,认真执行课程法规,坚决杜绝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或违规行为,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时的落实。⑵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落实。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在真心落实、挖掘资源、科学安排上做文章。⑷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严格执行局制定的作息时间。加强学生自主学的时间,在有效上下气力。⑸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三、教师狠抓后进生转化工作。
外来学生较多,学生基础较差,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原则,后进生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学校作了具体要求。
1、建立档案。根据考试分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后进生名单,建立档案。
2、抓两头保中间。一年级和六年级任课教师要高度负责,不能从一年级起,就出现学困生。不能使学困生在毕业时还没有脱困。中间年级教师要避免产生新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档案中有新名单出现,该任课教师要承担责任。
3、分层转化。转化后进生共分四个层次:
1、学校监控:教导处存有各班学困生名单,随时和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和教师一切想办法进行转换。对达标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优先评优评先等。通过建立制度,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重点监控。确立五个重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语文、数学);重点教师、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特差的学生)。
3、加强检查。教导处按规定对后进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
4、教师严格把关。教师要耐心细致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坚持日常转化。任课教师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差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最后一名差生进步了,整体质量就自然会水涨船高。
四、狠抓质量过程管理
1、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复习、检测等若干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组成教学单元;若干教学单元首尾相接组成一定的教学周期;若干教学周期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就是在一个个教学环节、教学单元、教学周期,以至整个教学过程中一项项形成、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提高的。忽视了哪个阶段,哪个步骤,都会影响整个流程的进展,影响整体质量的提高。只有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环节都能按标准、上规格,终端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2、教导处拟定各个学科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严格组织学习检查,规范日常教学常规工作。学校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让每一位教师明确日常教学工作要求;每月都对常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管理人员实行推门课制度,了解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促进成长。、规范言行,奠定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在上学期就制定了学生课堂学习规范,规定学生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学习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各种争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规范操作,全程控制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要求教师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科学的、精细的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近几年来,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的因素还越来越严重,使得我们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教育质量相比所凸显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撤点并校所带来的生员质量不整
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后,有的村已不再设学校,有的设教学点,把学生输送到完全小学,由于各教学点的生源质量不一致,导致输送到完小的生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样就给教学质量提高带来较大的麻烦。
2、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由于交通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村小老师调到镇边学校,镇边学校教师调进城里,造成一大批优秀教师流失。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剩下几名本乡本土的老教师,师资严重不足,这样便形成了制约农村小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
3、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占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有的乱买吃的,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造成了一些留守儿童问题生的出现,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影响越来越大。
4、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办幼儿园的条件,都是把入学年龄将到的收为一个班,有的还是和一年级在一起学习。也没有专职的幼儿教师,所有科目都由一名教师“包干”。再加上对幼儿的管理力度不力,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不去,也从而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
5、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
由于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农村学校与县城小学客观上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一部分优生随父母到外地就读。如此下去,一些农村学校将因为失去许多优生而影响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不提高又招不到优秀学生,陷入了恶性循环,使差距会越拉越大。
6、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却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了。
7、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外语等专业师资特别缺乏,所以许多教师往往要兼带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另外,知识信息更新均是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这样都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许多教师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也不强,其教育观念非常滞后。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更没有千方百计抓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里谈得上创新呢?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8、教育科研问题
在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我们已感到教育科研是农村学校的薄弱之处。我们许多教师没有把科研研究与提高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往往是为科研而抓科研,为质量而抓质量。另外,我们的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最终形成课题的。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面对的就是“背、上、改、辅、考”几个教学程序,因此说科研意识不强,这是制约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学质量现状的实施对策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要加快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建立留住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机制、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等;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解决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应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将落实情况与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掌握的新理念。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熟读教材,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参与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要提高40分钟质量关。一是抓教学过程。各学校的负责人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课堂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三是提高教师的教案预设。写好教案、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老师备课,写教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照搬照抄,没有落到实处。为此,教师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抓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2)加强新教材培训。
现在基层农村学校的教师,拿到新教材后,不知从何入手。为此,要对教师进行新教材知识点和教学技能的指导培训,使教师们及时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掌握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领导和教研组成员应分片、分校负责,经常深入基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或邀请名师送教下乡,进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教师要明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年终按照质量考评制度进行考评,提倡多劳多得,杜绝不劳而获的工作现象。二是在教师中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群体”,发展团队精神,怎样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深入开展师德大讨论,并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十不准》等要求,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师风和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活动,切实扎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维护教师利益。
各学校教研组和学科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
总之,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其任重而道远,特别需要得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理解、支持,积极发挥无私奉献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创人民满意的教育。
恩友小学 2014.9.25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措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以来,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辍学的学生明显的减少。但是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见子女成绩不好,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带着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不胜枚举,我为这些学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时也为家长的愚昧无知感到万分的无奈。还有的学生因为班级频繁的更换老师,对老师上课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的心理。
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面临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去加以改进。个人肤浅认识,仅作参考。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 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学校各种制度一经确立,就必须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具有强制性。在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与要求的效力,适用于其覆盖的所有人和事,无论是对学校领导还是对教职工,一视同仁。身教重于言教,学校领导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维护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因此在规章制度起步实施之时,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决不能“网开一面”或搞“下不为例”。学校管理的实施,是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使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视野极窄。本人认为,应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与其他学校开展“送课”等教学结对联谊活动,激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技能升级、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反思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形式提高业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传、帮、带”活动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领”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培养渠道。同时,重视教师的师德、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教师发展性考评,努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量变和质变,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学校的校园设施还不够健全。譬如:远程教育设备在很多农村学校,连基本的办公室都没有,多数学校是将办公室和远程教育办公室挤在一起。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的办学条件,改变现代化设备落后的现状,真正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四、改革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
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价。要摒弃陈旧落后的评价制度,与时俱进,强化教育评价中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而不仅仅单一地从学生考试成绩上来进行评价考核。因此,教育教学评价考核运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五、抓好学校、社会、家长三维一体的三结合工作
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事参加,加大学校各种制度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在社会中“感染”的,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呼吁社会各界要做好对各类学生的监督力度,不要让学生养成各种不良的习惯。比如学生的抽烟习惯的养成,如果社会各界监督得当,没有人卖烟给未成年人,他们会养成抽烟的习惯吗?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学校、社会、家长要经常联系,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倍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农村教师,我将按照教育部门的工作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希望以上我的点滴挫见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给大家带来抛砖引玉的效果。
恩友小学
2014.9.25
第四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中心小学 黄芳
【内容摘要】 当前我们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比不上城镇小学,究其原因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对这些不利因素不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那么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在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因此,找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对策,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教学质量 制约因素 实施对策
【正文】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我们农村小学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的因素还越来越严重,使得我们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相比所凸显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由于交通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批农村教师应聘到城镇学校,使得边远的农村小学剩下的多半是本乡本土的中老年教师。
2、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占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有的乱买吃的,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留守儿童的问题,对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无疑是影响越来越大。
3、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近几年,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有的条件简陋,有的教师素质差。有的幼儿园中班、大班一个老师,所有科目由这名教师“包干”。再加上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不够,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不去,也从而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
4、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由于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农村学校与城镇小学客观上相比有明显的差距,造成了一批优秀学生的外流。另外,一部分优生随父母到外地就读。如此下去,农村小学因为失去较多优生而影响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不提高又招不到优秀学生,陷入了恶性循环,使差距会越拉越大。
5、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农村小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了。
6、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敬业思想缺乏。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的教师出现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为:不钻研业务,工作方法简单。
(2)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农村小学音、体、美、英语、信息等专业师资特别缺乏,所以许多教师往往要兼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另外,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师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也不强,其教育观念非常滞后。一部分的教师教育方法陈旧,没有千方百计抓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学质量难以真正地提高。
7、教育科研问题
在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我们已感到教育科研是农村小学的薄弱之处。我们许多教师没有把科研研究与提高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往往是为科研而抓科研,为质量而抓质量。另外,我们的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最终形成课题。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面对的就是“备、上、改、辅、考”几个教学程序,因此说科研意识不强,这是制约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学质量现状的实施对策: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需建立留住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机制。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认为我们农村小学重点抓好:“一个完善、二个加强、三个重视”几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将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完善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巡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等,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两个加强。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
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学校要求教师备课要具备“五备”、“四点”、“两法”、“两题”。“五备”: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四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提高教学质量要努力在平时、扎实在课堂,学校要求教师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记载。
校长、主任坚持每日1次以上巡课制度,落实教师按课表上课制度。
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书面评价制度。校长、主任每学期坚持听所有老师的课,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课,课后及时评价每位教师课堂教学。
2、加强“学困生”辅导。
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建立学困生档案,制订学科补困计划,对学困生做到“十个一”:帮助制订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开展“手拉手”活动,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三)三个重视,即“一活动、二师德、三检查”。
1、重视教研活动
(1)学校利用 “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等名言激励教师奋进,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
(2)学校给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坚持周一次的业务活动,如听、评课,主题交流等。(3)学校提倡集体备课,实现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几个教师合备一堂课,推荐一人上课,集体评仪。
(5)学校要求教师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好教育资源。
2、重视 “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按照“领导当楷模、教师树形象”的原则,在教师中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怎样做一名学生满意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等开展了师德讨论活动,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勤耕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等,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建设”和“行为规范”自查自纠活动。
3、重视“检查”
一查教学工作。学校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每月底对任课教师开展了政治业务学习、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以及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困”、学生学习情况检测等方面的检查,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二查考风考纪。严肃考风考纪,确保学生成绩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其任重而道远,特别需要得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理解、支持,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的思考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的思考
姓名:谢应平单位名称: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 详细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西舍路镇街道12号 邮编:675015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立校之基,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了边远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农村小学的兴衰,对中学质量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将关系到农村将来的发展。本文从分析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并找出解决存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教学分析策略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立校之基,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农村小学的兴衰,对中学质量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将关系到农村将来的发展。然而,边远农村小学属于弱势群体,要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困惑多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育薄弱
幼儿教育暂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农村幼儿教育起步又晚,本来就难以担当起幼儿教育的使命。可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大部分依托小学属于附属幼儿园,师资难以的到保障。中心幼儿园大部分走向市场化,这 些幼儿园有的办学条件不达标。有的幼儿园受利益驱动,小班、中班、大班就混在一起,所有科目都由几名名教师“包干”,甚至出现幼儿“带班”现象。再加上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不力,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不去,也从而影响到小学教育的质量。
(二)生源外流
现在的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首先,有点经济实力的家长都想办法把学生送到城里去就读,造成了生源外流。其次,一部分学生直接随随父母到外地就读,父母靠打工来供孩子读书。
(三)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家庭作业不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在沉迷于手机。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推给学校。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四)难以留住教师
农村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留住教师难,就是新分配或轮岗、支教到位的教师,也是勉强工作几年后想办法纷纷调往其他 2 条件较好的学校,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剩下本乡本土教师,师资无保障,更谈不上优秀教师。
(五)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外语等专业师资特别缺乏,所以许多教师往往要兼任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另外,知识信息更新均是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这样都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部分教师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也不强,其教育观念非常滞后。有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更没有千方百计抓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里谈得上创新呢?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策略
(一)留住优秀教师
一是要合理核定各小学教职员工编制。核定小学教职员工编制要充分考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班级少、平行班少等特点。二是要依照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绩效工资,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教师在农村安心工作。三是要实施轮教和支教的长效机制,为轮教支教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边远农村小学支教。(二)完善各项制度
农村小学要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细则)》。并把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改善办学条件
现如今发达地区办学条件相当优越,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边远地区教育投资历的力度,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形成足够的教学和生活用房,给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各种处室建设,让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的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学校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学校,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各学校都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定监控制度,使教师明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
(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要充分熟读教材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参与学习。一是抓教学过程,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 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三是提高教师的教案预设,写好教案、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
(六)重视教研活动
领导直接负责,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我们只有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2017年1~2期
【2】刘振山·《教研手册》·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出版
【4】范蔚·《小学语文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3月出版
注:论文共2647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