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关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学校学生生源日益锐减,特别是优质生源更是少之又少,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往往是“好学生”被选了又选,剩下的就塞给农村。这给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随着人民观念的不断转变,促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适龄上学人数数量下降。
二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
三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更多家长们趋同于优势教育资源,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被转入城市就读。
与此同时,剩下的在校学生又由于内在和外在等多种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均不尽人意。针对这些现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成为了当前农村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一、学情分析
目前农村学生在学习方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内在的动因,特别是当前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和不良的社会风气让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精神,学习效果差。二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诸多不良习惯,使得许多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上注意力较难集中,听课效果较差。三是由于学习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学习方法僵化,学习效率差。但是从总体上分析,农村学校的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除了信息量及教育资源方面的差距外,其他方面并无差异。除了个别有智力方面的问题之外,大部分学生都还是可塑之才。因此,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综合素质是完全可能的。
二、如何提高
本人在农村中学工作已有16年,现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一些本人的看法。
1、培养兴趣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在实际中做起来并不容易。就我所教的语文科目而言我认为首先要着重营造好课堂气氛,紧紧抓住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要注重运用多媒体等技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是根本。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因此,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高密度,重实效”教学方法,我认为最为理想的。
①低起点,就是要求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课堂教学起点要低,特别是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因为基础简单枯燥需有所放松。特别是农村教师应始终牢记,基础是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根深,你才能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②小步子,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深入梯度要小。要逐步提高知识层次,可以在同一难度层面上举一反三,大量训练,使学生融会贯通,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层面的学习,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③高密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实践证明,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练习才能形成稳定能力的过程。因此,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欠缺的学生,多训练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训练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难度应逐步推进,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简洁高效性,切忌搞题海战术。
④重实效,就是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不是完成教学计划就算万事大吉。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是否有效应成为教师的首要思考。具体来讲:
首先是要构建实效课堂。短短的45分钟,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满堂灌,这种课堂不仅教师精疲力竭,学生也昏昏欲睡,而且讲过的内容学生也很难记住,即使当时理解,也会很快忘记。因此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引导、指导、辅导、督导的作用。
其次是要设置学习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设问,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多角度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熟悉知识,掌握知识。
再次是要创设学习环境。作为农村教师还应多些耐心,多些引导,多些启发,不能看见学生面有难色,就想直接告知,不能看见学生摇头就想让其死记硬背。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头脑中有深刻印象的牢固掌握的知识,而不是当时记住过后又忘记,当时理解过后又不会。
总之,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只要在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方法等方面狠下功夫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那么大幅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二篇: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和过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培养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话,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学校就谈不上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校及一些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在谈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时,总是信心不够,借口百出,教育教学工作举步不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探索出一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
1、生源质量下降
近几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使得农村薄弱学校辖区内的学龄儿童数量大幅下降,学校生源锐减,同时生源质量也大幅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同时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转入城市就读,趋向优势教育资源,剩下的在校学生又由于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均不尽人意。我校就曾有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现在还留在我们学校上学的学生就只有两类了,一是‘笨人’,二是穷人”。针对这些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教师水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农村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差和农村原有优秀教师的外流,使得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缺乏。我省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师资队伍现状堪忧
一、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不浓,对新生事物接受得慢,教师们不求进取、固步自封。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教法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习模式
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 流失严重。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城区学校好于乡镇所在地学校,乡镇所在地学校要好于村小。条件差的农村中小学新教师不愿意来,出现队伍断层,青黄不接,老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观念陈旧,无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由于农村小学大多实行包班任教,一个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负担较重,所以,很多教师动用各种关系,有的往城里调,有的调到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人才外流严重,最终导到导致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失衡。
由于年龄结构老龄化,再加上生源的减少,在本校内平行班数量减少或者一年级就只有一个班,工作效率无可比性,缺乏竞争意识,有些工作得过且过,彼此都差不多。虽然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合格,教案基本完整,工作积极性高,敬业精神强,但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很难拔尖,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缓慢,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3、办学硬件陈旧
在我县的城镇一些学校已装备多个多媒体教室,部分学校已在装备“白板”时,而像我们这类农村薄弱学校在“校校通”工程实施前,连网络都一直没通,现在通了,而在90年代购置的计算机早已成了摆设,校校通所配置的几台电脑基本满足了学校办公用,老师们想在网上下载一些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校舍基本是危房,学校每年在公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进行维修,但终是治标不治本。
4、农村薄弱学校的优势
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面:农村有一些更宝贵的、城镇所不及的有利因素,需要我们好好挖掘、好好研究。首先,农村学校与自然更贴近。农村孩子可以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这种体验是城市孩子无法体会到的。上学路上鸟儿唧唧喳喳,田野里麦子一片金黄,远处的山林郁郁葱葱,村边的小溪蜿蜒曲折,泥土气息弥漫校园。这些都是农村课程改革得天独厚的资源,关键是怎么去挖掘和利用。其次,农村学校教育融入农村生产与生活当中。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之余,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在这里,“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得到了一定的还原。农村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从而得到鲜活而生动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天然方法。再者,农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与城市师生间的陌生相比,农村是一个熟悉的乡土社会。教师和家长、学生同处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微型社会中,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之间与生俱来的熟悉与信任,是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
1、营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涵盖了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校纪等。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广大师生时刻体验到校园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时刻享受到置身其中的幸福与自豪,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因此,作为薄弱校,要充分调动、鼓励学校广大师生,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积极投入到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建设当中,自己动手,优化教学,培养广大师生爱校、爱教育的良好风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针对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找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倡导教师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调节功能和推动作用。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自打到心的深处”。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保护和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面向全体,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切忌高高在上,三尺讲台,惟我独尊。要经常性地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解疑、交朋友,从而活跃教育教学氛围,确保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进行。
三、树立新的课程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聚焦课堂,整合课程资源,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益。湟中经验初步解决了有效教学的观念问题、时间问题、教与学的方式问题、课堂管理问题。对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教学理论意义和鲜明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据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课程意识,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丰富课程内涵,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以创新、发展的观点正确把握生成性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成功实践湟中经验的基本做法,确保校本教研机制和谐、有效整合,提高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投入校本教研活动,准备充分,积极参与;强化自主学习,将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立足于自我理解和内化。教师之间要分工协作、同伴互助,发挥个性特长和发扬团队精神并重,逐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融合学校教研工作重心、学科特点以及本组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期教研工作重点,制定好活动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探索从问题确立到问题解决中的行动策略,做好资料积累;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与组内教师通力合作,营造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成长。教导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构。要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确定学年、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要重视对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善于发现先进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并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可转化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校本教研的常规制度;要尝试建立跨学科的教研组或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使各科教师加强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方式方法的迁移融合;要探索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教师研训体系;要研究年级组办公形式中的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质量。校长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教学研究工作作为学校极其重要的工作,把握学校教研工作的方向与思路;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力量,建立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多层次、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形成促进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要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教学现场,带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教改,认真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作者:李亚岭)依托校本教研,促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三、转变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树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课程理念,摒弃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走素质教育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习产生厌弃行为的现状。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除了倡导教师改变传统观念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情境,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富有趣味性。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展“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教师评,自己评,集体评”的激励型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爱学”、“乐学”、“勤学”、“会学”,直到“学会”、“学好”。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四、积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许多教师、家长都很头痛。我认为,这方面,学校要花大力气鼓励教师多一份爱心,一些耐心,一点理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育人意识。
学校要多鼓励教师深入到班级、家庭、学生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耐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多亲近,多关心,多帮助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以循循善诱、和蔼诚恳的态度与他们谈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的心灵。另外,提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多启发,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也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使他们切实尝到学习进步的愉悦,并以一次次成功的欢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经常抓,反复抓,抓经常,抓反复,时时刻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五、优化教育科研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
学校要发展,教研要先行。教育科研不断优化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优化过程。薄弱校要改变教育教学质量长期滞后的现状,就得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树立“教研兴校”意识,将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鼓励全校教师提高认识,共同参与,大兴学习之风、教研之风,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全校教师要定期开展集体学习活动,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教学理念,并积极展开讨论,切实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积极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与角色的转化。同时,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开展“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等专题研讨,并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撰写小论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给自己洗脑、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外,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时时“三省吾法”,反思自己的学法、教法和导法。
六、密切与家长配合,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平台
薄弱校要把做好家长的工作作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教育的政策性宣传,增强学校收费透明度,增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透明度,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从而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学校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各班相应地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共同商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利用家长会,对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大力进行表扬、鼓励,并给以物质奖励。另外,要求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要耐心、细心,讲究艺术,注重方式,把工作做在家长的心坎上,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生的责任心,树立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心。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开拓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那么,我们薄弱学校一定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之路。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策略
依靠法制和全社会的支持,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执行法律法规,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法必依,依法治教。
局部突破,以点带面,由普及外延转向提升内涵转变。如同当年由教育自然发展转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的转换。顺利完成这种转换必须借助外延普及的基础,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科学制定新时期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规划。
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状态难以扭转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解决教师队伍问题的步骤可以尝试如下措施:第一,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和机制;第二,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第三,落实城乡教师轮岗互换制度;第四,通过免费师范生制度,补充高质量教师;第五,加大教师培养基地建设的力度;第六,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第七,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让农村教师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如果农村教师在工资待遇和高职称比例方面都不低于城市,专业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方面接近城市,农村教师就会变成比较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教师职业魅力的增加会吸引很多人来竞争农村教师职业,农村学校就有了挑选教师的余地,就可以挑选到优秀的人才做教师。
严格农村教师准入标准,审查当前教师的任职资格。当农村学校有选择教师的余地后,制定严格的农村教师队伍准入标准,不仅要考察新教师的身体状况、相关知识和普通话是否达到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的要求;还要对教师性格、信念、心理是否达到高素质教师标准进行考察。
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农村学校有一部分优秀教师,他们起点高,培训后素质提升快,很快可以脱颖而出。这些优秀农村教师往往成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群体,但城市学校和县城学校如果有机会就把这些优秀教师“挖”走,从而使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人才辈出、人才缺乏”的窘境,城乡教师交流名存实亡。因此,应重点培养一批农村优秀教师,通过他们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农村教育普遍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域教师的人事分配权归县级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在新教师分配时,相关部门要考虑使不同学校的教师素质均衡,不能把优秀教师都留在县城和重点学校。
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完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政府的职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政府必须用行政手段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专项经费,并要保证经费的专项使用,完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促进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有计划地加快中小学“三室”(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体音美器材和操场等的建设。
努力营造农村教师宽松的科研氛围,积极鼓励农村教师创造性工作。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离开了教师,新课程改革将是一句空话。因此,要调动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
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办学中必须以教师为本,要切实加强教学管理,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教学反馈、考试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把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科、每一堂课,实行科学化、制度化和精细化教学。对学生要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考试制度,对教师要建立健全教学效果考核制度,对学校要建立健全办学质量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校长、教师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
可持续推广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全面把握课程要求,合理制订教学计划,提高每一所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一旦教师的敬业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获得大幅度提升,甚至可能会走到同类学校的前列。但这样的质量快速提升,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学校管理者就此沾沾自喜,高枕无忧起来,那么摔跟头日子就不会远了。欲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真诚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从而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由于教师敬业精神的加强到得大幅提升以后,有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是什么?椐我的观察与思考,我以为其主要表现是:责任心加强了,时间花得多了,汗水流得多了,学生作业多了。然而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单凭一腔热血的硬拼是不行的,甚至还会阻碍教育教学质量的继续提高。苦干还需巧干,这个“巧干”就是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破解这些问题,这个“巧干”也就是以校本教研为依托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破冰之钥匙,就是依托校本教研。下文就如何做好校本教研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校本教研是实效性针对性很强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个研究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探讨和筛选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搞好校本教研重在一个“实”字。切不可浮躁,否则费力不讨好,使教师产生厌倦情绪。
做实校本教研的关键是找到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确保发现“问题”的真实性。如果我们发现的“问题”不真实,那么,我们的校本教研就会变成摆设,劳民伤财。
“问题”的真实性很重要,关系校本教研的成功与否,在此就发现问题的策略谈谈自己的拙见。
1、比较法,任何事物只要通过比较,就很容易地找到差距。俗语说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优与劣,好与坏,成功与失败······都是比较后的产物。就拿我校来说,我们农村小学,外语教学落后,2007年我们把学校的学生外语学习现状与一二完小等先进学校比较差距很大呀!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哑巴英语。不会读,不肯读。其后我们采取了相对应的策略。2008年六年级毕业会考英语获第10名这个成绩我们是较满意的。
2、听课法,听课是发现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听课制度,对因开会出差耽误的听课任务,都一节不少地补上。他认为只有经常听课才能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听课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听某教师的课或听某年级某学科的课,要连续听4-5节,这样才能听到真实的课,如果我们听课象蜻蜓点水,那样收效是很有限的。我曾经听三年级作文课,听第一节课没发现问题,连听五节课,我发现问题了,一是对学生缺乏观察引导,二是要求太高,吓倒学生了。有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干脆抄袭来应付。
3、访谈法。访谈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访谈可以了解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的困惑,分享教师成功的快乐,还可以了解教师的专业能力状况。把多个教师的访谈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访谈学生,童言无忌呀!我们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真实的学情,这样我们的分析才能周全,确保发现“问题”的真实性。
只要我们真正找到了校本教研的切入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通过发扬集体智慧,并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灵活运用。我想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便步入了快车道。
解决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最终归宿。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否则,竹篮打水——
一场空。我们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教师心悦诚服地投入到这场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去。切实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必须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我们发现的问题不可能是单个出现的。往往同时发现很多问题,我们要把这些问题归类整理,分清主次,做到有计划地一个一个地解决,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让老师无所适从。这样坚持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障碍就会一个一个地被清除。学校教育教学将充满生机,艳阳明媚。
教育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校本教研紧扣教育的脉搏,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的职能提升到幽深而高远的境界。如果一所学校,把校本教研凝结成为校园文化,并不断地发展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没有忧虑了。
第三篇: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和过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薄弱的学校,在谈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时,总是信心不够,借口百出,教育教学工作举步不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探索出一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
1、王店中学地处偏僻山区,经济落后。
王店学校地处舞钢市的西南边陲,与泌阳县、方城县接界,是三县交界处。地处山区,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够,当学生的身高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打工时,春节回家过年后,就把自己的孩子带出去打工。致使我们学校的辍学率高,在七、八年级调研中有吃空头的情况,在中招考试中,巩固率经常在90%左右。达不到教研室要求的95%。
2、生源质量下降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转入其他学校就读,趋向优势教育资源,(有些学校仍在进行选拔性考试,好的留下,差的赶回原学校)剩下的在校学生又由于各种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均不尽人意。我校就曾有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现在还留在我们学校上学的学生就只有两类了,一是‘笨人’,二是穷人”。针对这些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3、师资队伍现状堪忧
我校属于偏远农村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差和农村原有优秀教师的外流,使得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缺乏。
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工作量大(一个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负担较重,所以,很多教师动用各种关系,有的往城里调,有的调到其他单位,人才外流严重,最终导致农村薄弱学校缺少教师或者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科一个专业教师都没有。
由于生源的减少,在我校平行班数量减少或者一年级就只有一个班,工作效率无可比性,缺乏竞争意识,有些工作得过且过,彼此都差不多。虽然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达标,教案完整,工作积极性高,敬业精神强,但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很难拔尖,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缓慢。
4、办学硬件滞后
我市的学校已接入班班通,我们学校也接上了,但14个教室只接上了2个班班通。各办公室虽安装了电脑,但是都是2003年的老机子,开机要10几分钟,电脑运行不了,网络使用不成。学校受占地户的制约,虽然项目已批,但无法进行施工,致使学校的发展受到制约。
5、农村薄弱学校的优势
首先,农村学校与自然更贴近。农村孩子可以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这种体验是城市孩子无法体会到的。上学路上鸟儿唧唧喳喳,田野里麦子一片金黄,远处的山林郁郁葱葱,村边的小溪蜿蜒曲折,泥土气息弥漫校园。这些都是农村课程改革得天独厚的资源,关键是怎么去挖掘和利用。
其次,农村学校教育融入农村生产与生活当中。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之余,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在这里,“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得到了一定的还原。农村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从而得到鲜活而生动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天然方法。
再者,农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教师和家长、学生同处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微型社会中,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之间与生俱来的熟悉与信任,是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
1、营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广大师生时刻体验到校园的感染力、凝聚力,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因此,作为薄弱校,找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倡导教师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要求教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面向全体,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要经常性地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解疑、交朋友,从而活跃教育教学氛围,确保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进行。
3、树立新的课程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聚焦课堂,整合课程资源,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益。依据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课程意识,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丰富课程内涵,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以创新、发展的观点正确把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对教学的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把握考试要点,提高教学成绩。
(1)课前预习,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和时间,安排学生预习下节所讲内容,重点知识要画出来,能说出来。在课前要做到有的放矢。(2)课上掌握,当节重要知识点要当堂记忆,当堂掌握。(3)课后巩固,课后要有效的对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4)每日一题,各科要对所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数学、物理、化学一天做一个题(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可背一个题目。)每天的一个题目要求人人过关,由科代表组织,小组长担任过关组长。
(5)双休过关,农村的留守儿童多,没有家长问及学生的学习任务,双休时教师要布置相应的双休过关题,让学生双休在家有学习任务,所布置的任务在下周一开学要收缴,有背的学习任务还要过关。(6)设计单元检测题,教师要认真地设计单元检测考试题,从实际出发,从基础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做题技巧。
5、积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校要多鼓励教师深入到班级、家庭、学生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耐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多亲近,多关心,多帮助,多启发,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也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使他们切实尝到学习进步的愉悦,并以一次次成功的欢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6、密切与家长配合
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家访,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从而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我们薄弱学校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舞钢市王店中学:冯明春
2014年9月
第四篇: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我们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制约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2、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
二、改善教学质量现状的实施对策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作为上级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解决问题。
1、完善制度。
上级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并把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2、重视教学常规管理。
上级的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上级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学校。组织学习领导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各学校都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定监控制度,使教师明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年终按照质量考评制度进行考评,提倡多劳多得,杜绝不劳而获的工作现象。
3、重视教研活动。
上级领导应分校负责,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
总之,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肤浅认识,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问题还有待专家、同行共同探索。
第五篇: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受会议安排,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为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我认为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务必要有敢想、敢为、敢抓、敢干的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增强细节管理定成败的工作意识。
1、抓实教师管理,提高教师思想意识。
教师是一本最现实的教科书。教师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道德水准很大程度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素养,较好的道德水准,才能准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有可能自觉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才有可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否则,无从谈起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学生的管理,善管理者能积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巨大的潜能。工作上要充分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用人性化管理,换来教师个性化的工作,多给教师一些赞赏、激励和关怀,以此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保证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利用我镇良好的氛围,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对管理者来说,要与教师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抓紧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是广大家长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作为学校,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以培育出优秀的学生为目标。要有细节管理定成败的意识,只有注意好了教学管理中的细节,才会带来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细化教学流程,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转,才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我镇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做好各科教学工作。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重点学段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毕业班工作中,我们以“团队的力量一定大于个人的努力”为指导思想,让全校教师参与到毕业班工作中,有效地开展了师生接对,师师接对,生生接对等接对辅导的课外辅导工作,实现了一切服务于毕业班的理念。
3、抓牢教学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我镇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集体备课—修改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鼓励各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一是课题的选择把我镇学校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转化的过程,以追求校本研究成果利用的最大化。三是课题与学校有限的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
二、增强学习培训,打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培养名师立名校”一直是我镇学校的努力方向。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教育的脊梁,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者,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培养名师立名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努力建设好三支队伍:
1、建设一流的管理队伍。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办学声誉的好坏和学校竞争力强弱。选拔和培养敢想、敢为、敢抓、敢干的年轻村校园长是我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各村校园行政领导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2、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选派外出观摩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批工作敬业、业务能力过硬、工作踏实的骨干教师。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3、建设务实的教研队伍。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三、依托古镇树特色,学生特长求发展。
人才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近年来,一些学校追求教学质量,教师强制把学生困在教室里,无休止地打“题海战”。这样不但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反而阻碍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给学校、班级带来沉闷呆板的气氛,抑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镇本着以“学生特长求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活动。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其他的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课外活动中找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各校都分别涌现出一个个“小诗人”(长胜小学学生陈兴丹、林丹等)、“小书法家”(石缸小学学生)、“小画家”(石门小学)。因此,发展学生特长求发展,也是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注重人文管理,依托古镇树特色,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喜欢在学校学习,让家长和社会满意,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由于豆沙古镇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办学的优势,也将是我们的特色教育。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古镇的特色文化,给他们营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利用我们良好的古镇氛围,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让特色教育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尽量多组织教师带学生去体会豆沙古镇的文化和风情,抓住现有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加以保护和发扬古镇的文化,真正依托古镇特色发展具有豆沙特色的小学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粗浅的认识,虽然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得到过上级领导好评,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狠抓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特长为载体,以古镇特色为依托,以建构平安校园为保障,全面提升豆沙小学教育的内涵发展,为努力办好让豆沙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而继续努力、拼搏、前行。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