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选择题100例

时间:2019-05-15 01:4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选择题100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选择题100例》。

第一篇: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选择题100例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B)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马术,游泳,投矛术,剑术,狩猎,吟诗,弈棋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B)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

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6.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9.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10.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1.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2.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3.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14.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15.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6.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17.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18.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9.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20.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22.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23.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24.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25.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2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7. “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28.“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29.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0.《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

给(B)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3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

特点?(C)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32.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3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4.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35.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36.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37.(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8.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39. 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 E.理念

40. 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4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42.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43.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44.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5.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46.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47.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4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4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1.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5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5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54.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9.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6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

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62.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3.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5.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66.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6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68.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69.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70.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71.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2.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4.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7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76。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77.“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7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79.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80.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8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82. 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83.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年 B.1912年 C.1957年 D.1958年

84.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85.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86。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7.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88.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9.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90.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第二篇: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

2018年教师招聘教育学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A)。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A)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D)。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C)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C),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B)。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C)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A)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C)。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D)。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C)。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卢梭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B)。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D)。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21.生产力对教育起(B)。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22.(C)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2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2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C)。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C)。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B)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7.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D)。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D)。A、布卢姆

B、布卢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9.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B)。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3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3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B)。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儿童身高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8.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C)。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4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A)的典型代表。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4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43.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B)。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C)。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4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C)。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9.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A)。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51.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B)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52.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A)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5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B)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了(B)。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5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D)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5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主要影响的是(A)。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57.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D)。

A、教育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8.(A)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A)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A)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

B、《终身教育引论》

C、《教育的使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61.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A、科学技术

B、社会文化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62.“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属于(B)。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神学本位论 63.“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A)。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64.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65.下列人物中持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是(B)。

A、柏拉图

B、卢梭

C、涂尔干

D、孔德

6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D)。A、审美能力

B、高尚品德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67.素质教育是面向(B)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68.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B)。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终身教育

D、现代教育

69.(C)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面教育

70.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A)。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中等教育

71.人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主要为人的(B)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身体发展

D、心理发展

72.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73.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培养目标

B、考试

C、进行美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途径之一

74.学生应以(D)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7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B)属性的人。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76.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A)时期的人。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77.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B)。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78.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C)主体地位。

A、自然权利

B、人身权利

C、社会权利

D、健康权利

79.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D)。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0.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B)。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1.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C)。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D)。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3.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A)。

A、专门职业

B、普通职业

C、高收入职业

D、一般职业

8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C)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85.教师的神圣使命是(C)。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86.“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8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B)。A、单一化

B、多样化

C、简单化

D、复杂化

8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9.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D)。

A、学科知识

B、教学技能

C、人格特征

D、专业素养

90.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B)。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职业道德素质 91.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

A、师生关系

B、教师间关系 C、学生间关系

D、领导关系 92.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构成(A)。

A、授受关系

B、给予关系

C、接受关系

D、平等关系

9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关系。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94.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A)的关系。A、人与人

B、人与物

C、买与卖

D、朋友

95.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C)。

A、社会

B、学校

C、教师

D、学生

96.课程论侧重研究(C)的问题。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9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教育家(B)。A、洛克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98.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就是教材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9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0.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古老的(D)。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1.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属于(B)。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10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都属于(D)。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03.“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A)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A、贾克森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4.以下属于一级课程的是(D)。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5.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C)。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6.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07.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D)。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08.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C)。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设计

D、课程实施 109.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0.在课堂教学层面,课程实施的核心是(D)。

A、课程计划

B、教科书

C、学生

D、教师 111.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D)问题。

A、综合化

B、系统化

C、理论化

D、现代化

11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13.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14.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应体现(C)。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15.关于教学含义的正确表述为(D)

A传授知识

B智育

C上课

D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116.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1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C)

A教的活动

B学的活动

C认识活动

D课堂活动 118.教学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C)

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

C教学

D校外活动 11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A)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120.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D)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12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2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B)

A获得直接经验

B获得间接经验 C教学科学实验

D进行社会实践 12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C)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A)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C)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1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B)提出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129.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B)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0.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1.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D)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2.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是(C)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3.教学中应用最广因为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问答法

134.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C)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3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B)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6.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叫测验的(C)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叫测验的(A)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8.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叫(C)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139.我国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为(B)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 140.现代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A)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

141.有利于大面积、高效率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1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教学论述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46.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147.设计教学由(C)首创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48.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C)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规律 14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备课

B课外辅导

C上课

D检查作业

150.备课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和(A)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 上网

D研究课程标准

15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B)

A教科书

B课程标准

C参考书

D教学计划

152.综合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C)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153.外部分组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D)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水平

D能力水平

15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A)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核心

1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D)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

B政治

C道德

D思想品德

15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5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B)

A基础

B出发点

C途径

D重要环节

158.德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C)四要素构成

A德育规律

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

D德育途径 159.衡量人们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D)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0.德育的基础是(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1.德育的动力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2.德育的关键是(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3.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德育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B)

A 矛盾性

B多端性

C复杂性

D一致性

16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上

A 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

D德育规律 165.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B)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6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A)规律

A德育过程

B智育过程

C美育过程

D心理咨询

167.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8.活动和交往时属性品德形成的(B)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6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7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B)规律

A多因素结构性

B反复性

C长期性

D内部矛盾转化

171.“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B)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7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C)原则

A正面教育

B导向性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17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锻炼法

174.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D)的方式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品德评价法

175.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B)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76.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C)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体育竞赛

D社会实践 177.认知模式由(A)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78.体谅模式由(D)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79.社会模仿由(B)提出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8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181.“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B)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8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C)

A教务处

B教育处

C班级

D共青团组织

183.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184.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C)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185.班集体内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86.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B)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班风

18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方式是(A)

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A)

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9.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A)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19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阅读学生材料法

19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了解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92.下列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中(C)最差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193.班级建设设计以(D)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集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9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最重要主体是(C)

A校长

B书记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第三篇:1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选择题

10.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11.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13.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斯宾塞

14.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5.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 D.布鲁纳

1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8.“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A.孔子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9.义务教育就是()A.强迫教育

B.小学教育 C.大学教育

D.中等教育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转载于:考

2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思想品德教育 D.各科教学

2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课

D.理论课与实践课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24.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2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6.属于二级课程的是()A.学校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必修课程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29.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30.与《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跋躐等”原则在思想上一致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31.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 B.地方课程 C.必修修课 D.选修课程

3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33.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3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实际锻炼 D.谈话法 36.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7.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A.探索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综合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39.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材

40.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并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4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D.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4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4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44、“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教学相长

4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品德教育

D.学科教学

4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和思维形式的理论是()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50.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51.在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愈

52.师生关系在人格层面上的特点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53.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民主平等

B.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

D.长善救失

54.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

A.彼得·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5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情绪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7、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孔子

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培养目标 B.教学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59、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60、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爱弥尔》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1、“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6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共青团活动 D.课外校外活动

63、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第四篇:美术教师上岗考试题库——选择题

选择题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C)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A、飒露紫 B、拳毛騧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C)。

A、荆浩 B、关仝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B)。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C)。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B)。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D)。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A、礼器 B、乐器C、兵器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C)。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C)。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A)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D)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B)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C)

A、钱选 B、李衎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A)

A、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C)

A、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A)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D)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A)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B)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B)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C)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A)

A、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D)

A、沈周B、文征明 C、唐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D)

A、王时敏 B、王鉴C、王翚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D)

A、拙政图B、网师园C、怡园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C)

A、唐三彩B、扣器C、景泰蓝 D、宣德炉

1、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B)。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张萱 D、张择端

2、法国画家塞尚在西方被尊奉为(B)。

A、后印象画派之父 B、现代绘画之父 C、印象派之父 D、当代绘画之父

3、《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形式属于(C)。

A、罗马式建筑 B、拜占庭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拉丁式建筑

4、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艺术属于(B)。

A、封建文化 B、市民文化 C、宫廷文化 D、贵族文化

5、印象派画家在描绘物体时所追求的是(C)。

A、形体结构 B、光线明暗 C、光色变化 D、意象效果

6、美术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B)提出的。

A、王洽 B、张璪 C、王维 D、张彦远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D)。

A、沈周 B、文征明 C、唐寅 D、仇英

8、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C)。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1.以画“梵像”著称,其风格,据记载“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从水中出来的画家是(A)

A.曹仲达 B.卫协C.顾恺之 D.杨子华

2.“说唱俑”、“马踏飞燕”是(B)雕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

A.唐代 B.汉代C.秦代 D.战国

3.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是(D)

A.《送子天王图》 B.《观音图》C.《搜山图》D.《步辇图》

4、“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提出者是(C)

A.吴昌硕B.高奇峰C.齐白石D.林风眠

5、(A)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颠峰,其代表作在法国有巴黎圣母院教堂,圣德尼教堂,夏特尔教堂,在意大利有著名的米兰大教堂。

A.哥特式建筑B.罗马式建筑C.希腊式建筑D.拜占庭式建筑

6、盛唐时期仕女画家张萱的传世作品有《捣练图》卷,还有代表作品是(C)

A.《女史箴图》 B.《观音图》 C.《虢国夫人游春图》D.《宫中图》

7、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B)

A.卢梭B.毕加索C.达芬奇D.塞尚

8、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B)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9、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C)

A. 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D.簪花仕女图

10、“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A.飒露紫B.拳毛騧C.白蹄乌D.特勒骠

1.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c)

A.共鸣 B.想象

C.评价 D.欣赏

2.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以_________为主的教学方法。(D)

A.讲授 B.示范

C.参观 D.引导探究

3._________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C)

A.环境教育 B.历史教育

C.艺术教育 D.科学教育

4、平面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D)

A、民间编织 B、民间泥塑 C、民间竹刻 D、民间年画

5、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C)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 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

C、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D、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

6、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关羽、张飞、曹操这三个人物的脸谱颜色分别应该是(B)

A. A. 黑、白、红B.红、黑、白C.红、蓝、白D.红、白、黄

7、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B)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张萱 D、张择端

8、用三原色调配紫灰色,比例最少的原色是(B)

A、红 B、黄 C、蓝 D、黑色

9、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书法字体中属于(D)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

10、《脸谱艺术》一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A)

A.了解地方戏曲,学习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塑造人物个性的脸谱形象的知识和方法

B.突击学习花鼓戏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

C.比较并研究地方戏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与其他戏剧艺术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D.精通各种脸谱的描绘和制作方法

1.某美术教师有一手“剪纸”绝活,在常规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项的技能训练,其他内容一概少讲或不讲,这种做法是(C.D)。

A.突出专长,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B.违背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C.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 D.应当大力提倡

2、新课标中所指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当包括(A.B.C.D)。

A、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C、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 D、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3.笔触是指作画过程中画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笔触的审美效果主要取决于(A.C.D)。

A.画笔的特性 B.画笔的大小、长短 C.用笔的力度和速度 D.绘画材料的特性

4.石窟属于一种独特的寺庙形式,是专供佛教徒修行礼拜的场所,通常它的内部装饰是用(BD)。

A.卷轴画 B.壁画 C.年画 D.雕塑

5.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庞大的地下军阵有(A.B.C.D)。

A.步兵 B.骑兵 C.弓箭手 D.将军

6.有一幅于1936年创作的油画,画中人物的器官四分五裂,再组合成一个触目惊心的梦中幻象,揭示出战争的荒谬和残酷,其作品名称和作者是(BD)。

A.《格尔尼卡》 B.《内战的预言》 C.毕加索 D.达利

7.绘画以内容、题材来分类有(A.C.D.E.F)。

A.风景画 B.油画 C.静物画 D.肖像画 E.历史画 F.风俗画 G.壁画 H.年 画 I.漫 画 J.宣传画

8.同类色的配合可使人感到协调柔和、含蓄雅致,但也易于产生过于单调平淡的感觉,因此在同类色的运用中要有意识的加强色彩之间的(AD)对比。

A.明 度 B.冷 暖 C.厚 薄 D.纯 度

9.请就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D.B.C.A)。

A.小结、评价 B.自由欣赏、分析 C.小组讨论 D.呈现作品

10.我国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请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C.A.B)。

A.重双基 B.重素质教育 C.重技能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这个名词的含义在我国基本上有 A.l种 B.2种 C.3种 D.4种【】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 3.毕达哥拉斯的代表作是 A.《金言》B.《理想国》C.《美诺篇》D.《政治学》【】 4.《雄辩术原理》一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

5.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卢梭【】 6.在教育史上,一般认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大教学论》C.《学记》D.《论语》【】

7.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 的学者是 A.康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林克【】 8.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康德论教育》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画》D.《爱弥儿》【】 9.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于 A.1803年11.1806年 C.1693年 D.1762年【】 10.《林哈德和葛笃德》的作者是 A.洛克B.卢梭C.巴西多 D.裴斯特洛齐【】 11.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思想家是 A.卢梭B.吉鲁C.克伯屈D.洛克【】

12.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是 的代表人物。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

1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狄尔泰B.杜威C.鲍尔斯D.阿普尔【】

1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惟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在师生关系中,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是 的观点。

A.实验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文化D.文化教育学【】

1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吗 A.心理模仿B.生物本能C.人的理性D.生产劳动【】 1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勒图尔诺C.达尔文D.特朗里【】 1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B.沛西·能C.孟禄D.达尔文【】 19.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A.2500年 B.2000年C.1500年 D.1000年【】 20.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2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2.我国唐朝官学体系中,设有“二馆六学”,其中“二馆”是

A.教馆和学馆B.文馆和武馆C.书学馆和律学馆D.崇文馆和弘文馆【】

2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道德文章B.天文学C.医学D.算学【】

24.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官职不同的子弟分别上不同级别的学校,其中国子学只收_官员的子弟。

A.三品以上B,五品以上C.七品以上D.八品以下【】

2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

26.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 A.终身性B.国际性C.公共性D.民主性【】

27.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儿童观,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性善论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28.在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中,有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原罪说”,提出者是

A.天主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佛教【】

29.有人认为“人分三等是上帝造人采用了金、银、铁三种不同的材料”。此观点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30.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的儿童观是 A.性善论B.性分三等C.性恶论D.原罪说【】

3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此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辐和论【】3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观点反映了_因素对人的影响。A.遗传B.教育C.环境 D.社会舆论33.儿童发展观中的“白板说” 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华生C.霍尔D.洛克【】 34.“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受 因素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传统舆论【】

35.儿童发展观中的辐和论是指 A.遗传与环境B.遗传与个性C.教师和学生D.学校与家庭【】

36.《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的作者是 A.杜威B.皮亚杰C.吴伟士D.施太伦【】

37.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第一性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儿童主体的活动【】

38.“教育即生长” 的著名论断提出者是 A.皮亚杰B.夸美纽斯C.杜威D.赫尔巴特【】

39.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在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

40.在教育中实施“长善救失” 教育原则,是因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协调性【】

41.成熟决定着儿童发展的 A.现实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可能性【】

42.“以吏为师” 的说法是出现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43.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是在 之后。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

44.中国古代儒家把教师的地位抬得很高,把教师纳人“天、地、君、亲”序列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45.古希腊奴隶主的家庭教师被称为 A.教师B.巫师C.吏师D.教仆【】

46.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9月 10日为“教师节”是在 A.1984年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4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

A.创造性B.复杂性C.长期性D.示范性【】

48.美国各州规定,小学教师的资格必须具有 A.中专学历B.大专学历C.本科学历D.学士学位【】

49.我国“教师法” 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是

A.大专以上 B.本科以上C.硕士研究生D.博士研究生【】

50.在我国中学教师申请参加教师资格文化知识考试的科目是 A.学科课程B.教育学C.心理学D.以上都要考【】

51.教师获得正常社会地位的重要保证是

A.经济收入B.文化地位C.政治地位D.思想觉悟【】

52.一般来说,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 A.10年 B.15年 C.20年 D.终身【】

53.用人单位因某种原因不适宜继续聘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称为

A.招聘B.续聘C.解聘D.辞聘【】

54.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称为

A.招聘B.续聘C.解聘D.辞聘【】

55.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过程【】

56.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

A.统一性B.针对性C.目的性D.客观性

57.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A.卢梭B.福禄培尔C.裴斯泰洛齐D.他们都是【】

58.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夸美纽斯C.马里坦D.斯皮尔曼【】

59.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A.小原国芳B.涂尔干C.卢梭D.福禄培尔【】

60.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裴斯泰洛齐B.杜威C.凯兴斯泰纳D.洛克【】

61.1958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指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必须为工农服务

C.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62.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教育的发展B.体脑结合C.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D.生产关系的构成【】

63.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前提

A.生产力高度发展制度B.教育的普及C.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关系【】

64.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是

A.生产劳动B.社会实践C.教育D.体脑结合【】

65.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A.教育目的B.经验内容C.教育过程D.教师与学生【】

66.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

A.教育目的 B.经验方针C.经验政策D.教育目标【】

67.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个体生存B.个体发展C.个体享用D,个体需要【】

68.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属

A.德育任务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过程【】

69.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是指

A.德育任务B.德育原则C.德育内涵D.德育途径【】

70.德育的基础是教学生

A.掌握道德理念B.形成道德规范C.教育道德行为D.学会做人【】

71.下列各项不属人的精神内核的是

A.世界观B.人生观C.理想D.集体主义【】

72.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是指

A.道德意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规范【】

7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金斯认为:智力=天赋能力十知识十 A.经验B.环境C.教育D.策略【】

74.“元认知技能”也叫 A.反省认知能力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协调技能【】

75.不能作为发散性思维衡量的指标是思维的A.流畅性B.变通性C.复杂性D.独特性【】

76.美育作为明确的教育范畴的提出者是 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席勒【】

77.《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A.黑格尔B.韦伯C.席勒D.赫伯特【】

78.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 的学者是 A.蔡元培B.鲁迅C.陶行知D.奥尔夫【】

79.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中起中介作用的是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个体发展功能【】

80.“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提出这个观点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卢梭【】

81.对课程的影响最长久、最深刻的理论是 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伦理学【】

82.教育史研究公认,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孔子【】

83.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11.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

84.赫尔巴特对课程进行的探讨研究是从 出发的。A.认知心理学B.行为心理学C.官能心理学D.观念心理学【】

85.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

86.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

87.强调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是

A.实质教育B.形式教育C.僧侣教育D.骑士教育【】

88.在18世纪前后,关于强调知识与能力以谁为主的争论中,一种理论是实质教育,另一种理论是

A.教会教育B.传统教育C.形式教育D.世俗教育【】

89.强调课程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教育,称为 A.实质教育B.形式教育C.僧侣教育D.骑土教育【】

90.“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凯洛夫D.夸美纽斯【】

91.从宏观到微观将课程目标区分为不同层次的分类方法,称作

A.水平研究B.横向分类C.垂直分类D.目标分类【】

92.根据所涉及的具体范围的不同,将课程目标区分为并列的不同类别的方法称作

A.水平研究B.垂直分类C.纵向分类D.目标分类【】

93.课程的设计、目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都是围绕着课程内容展开的,其中课程的设计是关于内容的A.组织安排B.依据C.产生结果D.逐步实现【】

94.课程论的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著作者是A.席勒B.卡耐基C.泰勒D.威尔【】

95.被人们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的学者是A.布鲁姆B.泰勒C.布鲁纳D.斯金纳【】

96.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布鲁姆B.泰勒C.布鲁纳D.威尔【】

97.一般说来,课程的宏观结构是指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98.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称为课程的A.宏观结构B.中观结构C.微观结构 D.具体结构【】

99.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生产劳动C.团队活动D.课外活动

100.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D.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1.C 2.D 3.A 4.C 5.B 6.B 7.C 8.B 9.B 10.D 11.A 12.A 13.B 14.D 15.A 16.D 17.B 18.C 19.A 20.B 21.B 22.D 23.A 24.A 25.D 26.A 27.B 28.B 29.B 30.C 31.A 32.C 33.D 34.B 35.A 36.B 37.D 38.C 39.B 40.C 41.D 42.B 43.B 44.C 45.D 46.B 47.D 48.D 49.B 50.D 51.A 52.D 53.C 54.D 55.A 56.C 57.D 58.A 59.A 60.B 61.A 62.C 63.D 64.C 65.A 66.B 67.C 68.B 69.A 70.D 71.D 72.D 73.D 74.A 75.C 76.D 77.C 78.A 79.C 80.B 81.A 82.C 83.B 84.D 85.A 86.B 87.A 88.C 89.B 90.D 91.C 92.A 93.A 94.C 95.B 96.A 97.B 98.D 99.A 100.C

下载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选择题100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选择题100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cesnx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11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11年......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3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汇编及答案(三)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1月22日

    11月22日 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学习动机。 A、长远 B、短暂 C、内在 D、外在 3333333333333 教师说:“......

    教育学选择题(教师招聘考试书上的)五篇范文

    教育学选择题(教师招聘考试书上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始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世界上最......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90例5则范文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90例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

    201年玉溪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考前冲刺题(8)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 1. 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

    教师招考:教育学按章节选择题

    《教育学》选择题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厉以宁 4、----------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口 A、文化变迁 B、生产力发展水平C、教育管理制度 D、教育自身的演变 5、教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