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猫》课例研究_报告Microsoft_Word_文档
循 序 渐 进 式 强 化 朗 读 感 悟
——第十册《猫》课例研究报告
2012年11月23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基本上能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要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么学生就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和用感情的去朗读,所以这就要我们小学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以指导。为此,笔者在教学《猫》一文的实践中,提出“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感悟” 的教学主题。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感悟”,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用感情去朗读,才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读中才能感悟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从描写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猫那充满了灵性,惹人喜爱通过一个“蹭”所蕴涵着的丰富内涵。在研读活动中,应巧妙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信息,使“蹭”成为了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打火石”,从而使文本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敲击出了妙悟的火花。使学生掌握作者的写法,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因此,为突出“ 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感悟 ” 的教学主题。第一次上课我校高年级组老师集体备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 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采取自读、齐读、小组读、指名读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熟读精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达到增强理解,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为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能力观,学习观和过程观,实现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来感受内容, 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实现目标的达成。
(一)以下摘录的是我和组员交流后在五(1)班进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1、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2 反馈:
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3、感悟写作规律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5、规律感悟
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6、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7、课后评课议课:
观摩了我的这节课后,我校语文组老师讨论后,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1)、“你的这节课紧紧围绕着‘朗读感悟’这一主题进行的,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2)、“通过朗读规范了学生的口语,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3)、“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感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学生的思维。”
(4)、“但是,我看到的是一群忙着‘勾画、朗读、归纳 ’的学生,并不知道他们现在最清晰的印象是什么?”
再回过头来看我的教学,除了一点情感上的强化朗读感悟和学法(勾画、研 3 讨)的指导,真正落到实处的基础知识似乎并没有落实到位。于是,围绕“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感悟 ”这一主题,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
(二)下面是我第二次在五(2)班的一个教学片段:
1、读读悟悟:
你喜欢猫哪些方面的性格特点?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1)猫很老实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2)猫很贪玩
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3)猫很尽职
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4)猫高兴时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什么地方?
a、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b、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 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d、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5)、猫不高兴时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4(6)、猫很胆小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7)猫很勇敢
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3、学了课文内容我知道了老舍先生家的猫是一只:
既()又();
既()又();
既()又();
既()又()。
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
4、学生讨论后说:我是一只()的猫。另一学生读出相应的具体句子。我是一只()的猫: 生答:------------------------
5、课后评课议课:
观摩了我的这节课后,我校语文组老师再次进行了讨论,又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语言文字的积累突出来了,能变化角色,创设情景,体会了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但学生互动学习欠佳。给学生读的时间太少,学生交流不够。教师牵得太多。朗读缺乏个性化。
于是,围绕“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感悟 ”这一主题,我又进行了第三次教学设计。
(三)下面是我第二次在五(3)班的一个教学片段:
1、思考问题:
(1)、老舍笔下的猫是什么样的?读了课文后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老舍笔下的猫是什么样的?
(3)、通过 阅读课文,我知道了猫的性格很(古怪),主要表现在:老实、贪玩、5 尽职、温柔可亲、冷漠、勇敢、胆小。
2、读读悟悟:
你喜欢猫哪些方面的性格特点?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课件:(1)猫很老实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2)猫很贪玩
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3)猫很尽职
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学生表演:屏息凝视)(4)猫高兴时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什么地方?(边回答边出示)a、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b、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c、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d、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从这个字读出什么味来?
3、比一比,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脏脚印。
A、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B、它还会怪声怪气地号叫,让人听了心烦。(5)、猫不高兴时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6)、猫很胆小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7)猫很勇敢
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4、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老舍先生家的猫:
既()又();
既()又();
既()又();
既()又()。
它的性格实在有些()。
5、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三、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1、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也想在家里养只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都是脏脚印-----大家能不能帮他一起来说服妈妈?为了使你的说服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2、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四、课后反思:
有效教学就是实在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看学生收获了多少。这才是一个教者或者是听课者真正应该重视的!因此,第三次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感悟 ”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做到:
1、初读,初步感知猫的神态、7 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
2、重点品读、感悟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猫那充满了灵性,惹人喜爱通过一个“蹭”所蕴涵着的丰富内涵。
3、再次研读,巧妙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信息,使“蹭”成为了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打火石”,从而使文本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敲击出了妙悟的火花。使学生掌握作者的写法,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因此,突出了“ 循序渐进式强化朗读感悟 ” 的教学主题。
第二篇:课例研究
应该了解的定义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在今年的研修当中也有特定的含义。它首先是要求我们锁定在教学实践当中的真实问 题。然后我们开展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课例研究。三次备课是第一次备课我们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选择一节课,然后呢是老师基于已有经验进行备课,不要寻求帮助。在备课以后,研修组老师进行备课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授课的老师开展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第二次备课之后要进行观课准备,上课。观课和上课同时进 行。在上课结束以后,根据观课的情况,研修组进行评课议课。然后在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再进行第三次备课。那么整个的过程就称作“课例研究”.(就是下面的磨课计划。
研究小组确定研究问题和方向-做磨课计划表-按磨课计划表的计划就行磨课-进行讨论研究问题)红色字体是自己总结
2、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整合下行的载体。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协同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第三篇: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一、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题意识
在雅典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这么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最重要的是:成为本真的你”。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课例研究中执教教师通过虚心的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二、课例研究——分享教育智慧
就执教教师而言,课例首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而 这一面“镜子” 让每位教师都来“照”,都用这面“ 镜子”照到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学会在了解自己中畅所欲言,提出教学中的疑惑不解,每一位教师则通过细致的诊断,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认为合理的建议。教师又会对其所给建议生成新的问题,如此问题套问题,最终提炼精华,集体的智慧得以分享。
三、课例研究——真正让教师主动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参与的每一位教师,对组中每个成员的问题都经过了思量,揣摩,有的会在瞬间,有的则会在教学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说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课例研究中,我体会到,只要给教师一个平台,便能使其尽显其才华;给教师一个台阶,就能使其登高望远。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何其漫长,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不懈努力,收获会更多。
也谈课例研究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更注重问题解决活动的价值。更多的是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除此之外,通过问题解决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广泛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认为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有:
1、转化
六年级下册转化策略的教学
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生1: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生2: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3: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生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师:那在数的计算方面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的例子啊?
生1: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生2: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生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电脑演示。
师:从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看来,转化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转化能帮助我们把新问题都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更方便我们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用“转化”这样一条主线将图形与数的运算串起来,使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脉络,体会到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这样,当学生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就会自觉运用转化的思想,在头脑中检索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将新的问题变成学过的问题。
2、比较
例如,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的第二课时是运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行程问题。教学中,学生同时运用了画图与列表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解决行程问题应用哪种策略比较好”,让学生在不同策略的比较中明确优化的策略。
3、替换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知a=b+1,则a与b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替换a,b的值,使学生明白a,b的关系找到问题答案。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得到更多的见解,从而使教学因策略而精彩深刻,学生因策略而睿智聪颖。最近来访
第四篇: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语文老师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班级里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教材倡“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既是发言了,也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所以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必须的。我们要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成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将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将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课例研究团队
研究主题: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研究课例: 四年级语文《猫》、六年级语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题主持人:闫秋君 课题参与人:张要辉、陈金彪 讲课教师: 张要辉、闫秋君 研究方式: 多人异课。
五、课例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
(1)、搜集资料,了解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转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对象,制订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2)、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分析和阶段总结。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进行深入研究。
六、课例研究探讨历程
第一次授课——张要辉讲授《猫》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欣赏了几张猫的图片,哪些小朋友家养过猫?猫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二、复习检查
出示词语:稿纸、任凭、遭殃、蹭、无忧无虑、丰富多腔、屏息凝视、枝折花落
1、指名读。
2、师纠正读音。
3、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猫的哪几个方面?
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
四、学习第一部分
1、学习1自然段。(1)、古怪是什么意思?
(2)、看看猫古怪的性格体现在什么地方,画出相有关的句子,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A、说它老实吧……理解无忧无虑 B、说它贪玩吧…….理解任凭 C、说它尽职吧…….理解屏息凝视
小结:说它“老实”可是又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很“尽职”,这本都是矛盾的特点集猫于一身,由此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学习2—3自然段。
(1)、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了猫的性格有些古怪?(2)、指名说,找出相关语句。
(3)、品味“蹭”,蹭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可能在想什么呢?
(4)、比较句子。出示: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读出了什么感情?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象……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6)、指名学生学学猫的叫声。(7)、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味道。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自学第四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2、交流:
3、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为什么?
满月的小猫就像孩子,它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是太可爱了。
4、师和学生一起来读,师引读: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一根鸡毛,一个线团……一玩儿起来……它的头撞在了门上…….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实在有些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的进行描写的?
第一次课后研讨交流:
要辉老师在教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从这一点来看,要辉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脏脚印”与“小梅花”的比较,接着,从猫的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朗读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辉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后还可以进行拓展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动物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第二次授课-----闫秋君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作者周晔一起回忆鲁迅晚年的生活。
二、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回忆了我的伯父的几个小故事,生说师板书。(读水浒、笑谈碰壁、帮车夫、关心女佣)
2、作者在什么时间写这篇文章?(伯父去世第九周年)
3、第一段写了什么?深受爱戴,你从哪儿看到伯父深受人民爱戴?(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都有)
过渡: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老师相信通过自学,大家一定会深切的感悟这位伟大人物的高贵品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小组合作,选取你最想了解的事件,想读就读,有感情的阅读,用声音表达你的感悟。
想说就说,说出最让你怦然心动的句子,并感受鲁迅的高贵品质。各组比一比,谁的重点句子抓的主,体会的正确深刻。
四、交流展示
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1、谈论读《水浒传》。
印象:幽默、对晚辈的慈爱、关心,委婉的批评,为晚辈着想。(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含义深刻的句子。(2):送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我至今还保存着。
过渡语:这样一位让我又敬又爱的伯父,如今离我而去,想到这作者的心情谁能描述,引读:我呆呆地望着……一滴一滴的掉下来。
2、笑谈碰壁。
印象:爱憎分明,为全中国的老百姓,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理解:“碰壁”,“四周黑洞洞的”
读:以分角色读的方法展示对这部分的理解。
3、救助车夫。
印象:同情劳动人民,为穷人想得多,想得周到。
动作:
扶上车
半跪着
洗干净
又掏出钱
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深深叹了一口气
神态: 露出痛苦的表情
表情冰冷、严肃
4、关心女佣。
印象:为百姓操劳成疾,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
追问:鲁迅与慈善家有什么不同?慈善家对穷人更多的是同情、怜悯。而鲁迅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处境,为他们着想。
五、结尾升华
师:鲁迅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补充资料: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两段。你能说出最喜欢的鲁迅的名言送给大家。
六、延伸作业
1、推荐阅读:《少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
2、写出你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
3、与你的父母一起聊聊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
第二次课后研讨交流:
1、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首先,在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这个课题,你要提什么问题?学生提完问题后,老师引导孩子“那就带着同学的这些问题读课文”。像这样的导入初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主动地寻找答案。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其次,在梳理完全篇课文后,老师引导孩子细读第一段时,教师用了这样的语言: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闫老师就是这样引导着孩子,自己去读,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表达。
最后,闫老师还很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2、抓重点字词感悟句子,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情有感而发。
闫老师在教学“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这一句时,先让学生说说“失声痛哭”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会在什么时候也会失声痛哭?”学生说:亲人去世时……被爸妈批评时……内心有委屈时等等,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而这里的人为什么会失声痛哭?”学生个个很有体会,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进行朗读训练。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初读课文前,老师先让孩子读读这个单元的学习提示,使学生读前有一个很好的参照,要怎么去读。这样做,对高年级学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能按照方法读、思。
在交流句子感受时,学生说:我从“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这一句话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生前很受人爱戴。老师追问:那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该生回答后老师又说:有些同学把这些词画出来,真好!这一处,教师随机把“抓重点词体会句子涵义”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教给了学生。
这一堂课的优点还很多。总之,闫老师的课是一节很值得我学习的课。
七、结论反思
几个月来,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顺利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由于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课堂教学中实施转化对策的研究,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不敢谈取得怎样成绩,但我们的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符合课改理念,这与我们研究的宗旨和出发点是一样的。大家都以满腔的热情和精力,积极参与、认真探索,保证实验顺利实施。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长葛市石固镇花园小学
闫秋君
第五篇:课例研究反思报告 12.10
课例研究反思报告
马金爱
研究时间:2014.12.10 研究主题:九年级英语读写课
教学内容:Module 2 Education Unit 2What do I like best about school 教学年级:九年级
研究教师:林彦敏 朱俊华 刘升梅 马雪 马晶 郭芳芳
按照学校安排,今周我们举行了第二轮课例研究,英语组由我进行第一节上课。上周我提前进行了准备,先根据教学进度,确定讲一节读写课。按照读写课的流程进行设计。读写课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听说结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段阅读素材,并以本素材为载体汇集了本模块的语法、词汇等知识。因此教学应从阅读理解入手,先结合阅读技巧对篇章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再学习其中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在学生学会了一系列知识点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具体为:复习检测、读前导入、多层阅读(默读)、精读足练、写作训练、复习巩固、分层作业几个环节。
对这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设计的:
模块内容: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学校生活。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主要也是围绕“教育”这一中心话题设计的。语法重点是复习代词的用法, 并能读懂有关“学校”的对话和文章。该话题为学生所熟知,非常有利于开展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操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结构的同时,既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又能拓展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应用寻找重复词的阅读技巧。教学中教师应随时随地以课本为出发点,灵活利用各种素材组织教学过程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重点词汇:geography, physical, PE, really, neither, secondary school, present, absent, speech, biology, safety, French。
2)语言技能:
1.说 能谈论学校生活,能对不同学校进行对比。
2.读 能运用相关阅读技巧阅读文章,掌握大意;能辨别事实和观点。3.写 能描述学校生活。
3)文化意识:通过中外对比,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制度及其他国家学生的学校生活,从而拓展视野,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谈论学校生活的基本词汇;2.复习含有代词的句子,掌握代词用法。
难点: 围绕“教育”这一话题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短文写作。教学方法: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围绕核心任务,设定小任务,开展和谐愉悦的课堂活动。
教学设计:
Step 1: 导入、热身:
T: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How long have you been at Qixian School ? Do you like our school?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our school? Let them talk freely.Then ask them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English school? Let’s watch a viedo.Step 2 :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Step 3 :学习重点词汇(3分钟)Step 4 :课文处理
In this class,we’ll know a girl.Her name is Susie.She is 15.Now let’s learn more by reading the text.Finish these tasks.由于课文比较长,首先进行分段阅读,设计不同的任务。第一遍阅读以回答问题为主。
第二遍阅读,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完成3个任务。Task one:choose the best answer Task two: Decide if these sentences from the passage are T(true)or F(false)Task three: complete the timetable.(表格略)
通过这2遍阅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了,便于后面的写作练习。Step 5: 精讲点拨
1.Find some useful phrases(学生自己找出)2.老师讲解部分:共4个知识点,穿插小练习。Step 6: Writing:
Describe our school life,包括:学校简介、到校方式、距离、每日时间表、所学科目、考试次数、最喜欢学校的哪些地方等。
让学生围绕以上几个问题进行写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句子梳理,让学生有的写。时间允许,让学生进行短文展示。Step :7当堂检测
检测的内容是课文中的句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Step :8 Homework: 必做题:1.熟记单词及重点句型;
2.掌握本单元知识点。选做题:熟读课文,背诵2----4段 授课反思:
这节课,总体感觉比较顺利,对文章和其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充足的阅读和讲解训练,但是因为文章比较长,等处理完所有任务后,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有点少了,只能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说明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还需要优化,节奏应该稍微快一些。另外,学生到了初三,不再和以前初一初二那样,极力想表现自己,课堂有点沉闷,这也是我们初三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作为老师,还是需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总之,自己感觉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应该继续向教研组其她老师们学习,不断打造自己的课堂,能够更好的驾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