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时间:2019-05-15 01:5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摘 要:该文主要阐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任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倡体验参与,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提高,所谓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界关系时所表现的功能特征。小学英语课堂应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主动探索,不断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意识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表现欲也强,所以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都乐于参与到课堂中,从而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 “What’s the time?” “It’s 10o’clock.”,可设计这样的一个任务环节: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扮演“小闹钟”,右手表示分针,左手表示时针,教师在黑板上用数字写出时间,一、二组学生问: “What’s the time?”

三、四组学生回答: “It’s ____o’clock.”,台上同学马上用手正确地指示出来,错误者应回座位,如此循环操练,最后一位为得胜者,为小组争得一面红旗。学生就这富有趣味性及荣誉感的任务中掌握、运用有关时间的英语知识,在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中乐此不疲,跃跃欲试,争着上台当“小闹钟”,抢着为小组争光,参与热情特别高。教学实践证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任务,越能激发参与任务学习的欲望,学生越乐于加入到任务活动中。

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英语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否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是否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绝不能用单项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与体验,才能使教学更加切合实际,使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例如,教学 Do you like sports ?一课,先给学生放一段我国运动健儿勇夺奥运会金牌、奋力拼搏的精彩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又出示各体坛明星的照片,借此向学生介绍有关词汇,如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table tennis,badminton 等。逼真的画面,动感的音乐,加上教师贴切的解释,学生一下子便对教学内容熟悉了。接着,再通过竞赛方式做 Listen and do这一活动,让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做 play football,playbasketball,play volleyball,play badminton,等动作,再通过计算机课件让学生做 What’s missing?的游戏继续巩固生词。

经过这三个步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很快便掌握了对话内容。在此基础上,又设计这样一项活动:学校要举行校运会,请同学帮助老师挑选运动员组队代表班级参赛。让学生手持调查表用所学的句子 Do you like playingfootball?……开展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结果组成班级的代表队。由于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与学生的真实兴趣、生活体验有关,学生们兴趣盎然,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师营造的可以理解的、富有实践的交际情景中,充分调动起各种感官进行听、说、读、写;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观察、讨论、调查、竞赛等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三、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热情

除了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外,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训练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语言实践,保持学生积极参与状态,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在能够进行交际运用之前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操练。但是,如果只是机械性的操练,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些活动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操练 Who’s this? It’s___.这一句型时,可设计“猜猜他(她)是谁”的活动。课前收集一些学生婴幼儿时期的照片,课上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出来。由于这些照片充满幼稚趣,花样百出,同时又不容易辩认,学生们充满了好奇,纷纷参与到竞猜活动中来。当发现照片中胖乎乎的、哭哭啼啼的、傻笑的孩子就是身边的同学时,他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教师如把自己小时侯的照片展示出来,在学生们反复猜都猜不出来的情况下,再告诉他们: It’s me.Miss Liao!这时,学生们更是发出惊呀的笑声,忍不住鼓起掌来,把整节课推向高潮。这样,既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学生们又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操练了语言,巩固了技能,为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参与真实感受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能是创新英语教育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交际运用。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可以营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增强视听效果。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使教学程序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教orange apple 等水果时,问学生:“Do you like fruit?”(Yes!)OK!现在让我们和 Mimi 一起到水果园转转。用课件显示水果园。Mimi 问园主“What’s this ?”然后很自然的引出水果名称。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能在不断的参与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参与中体验快乐与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应不断创新自我,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总结、思考,才能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用到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陈琳、鲁子问.新标准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英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

小学英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

------小学英语语音词汇记忆的有效性策略教学反思

小牛群小学

张彦红

205.03

英语单词在音和形之间遵循着音位与字母或字母组合相应对应的规则。对这一规则的掌握是提高学生单词认读能力和拼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音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英语音形对应规则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音意识。

一、语音意识的概念与内涵。语音意识是指对语音单位的敏感性和进行操作的能力,具体分为音节意识、首音——韵脚意识和音位意识(Rayner, et al., 2001)。

音节意识是指学生对音节的敏感性和把多音节词切分成音节的操作技能。例如在学习popcorn时,学生需要知道popcorn是由pop和corn两个音节组成的。利用音节切分的方法来学习多音节词不仅有利于语音意识的后续培养,而且可以减轻学生单词记忆的负担。首音——韵脚意识是对音节的初步切分。例如把pop切分为/p/和/?p/(前者是首音,后者是韵脚)。首音——韵脚意识是我们利用单词首音来教学字母发音的必要条件。例如pop, pig, pear.../p/, /p/, /p/ → Pp。

音位意识是对音节的彻底切分。例如把pop切分成/p/,/?/,/p/三个音位。把单词切分成音位不仅是学习音形对应规则“/p/-p;/p/-p”的前提,而且是运用音形对应规则认读单词和拼写单词的前提。

二、语音意识发展的基本规律。首先,语音意识的形成需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作为感性支撑,因此语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长期过程。其二,语音意识是儿童认识技能的一部分,而不是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因此语音意识的培养应从儿童刚接触英语时就可以开始。其三,语音意识的发展规律一般是从大的单位逐步向小的单位发展,即音节意识→首音——韵脚意识→音位意识。其四,各层次的语音意识的发展并不具有阶段性,而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既重点培养学生音节意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首音——韵脚意识和音位意识的渗透。在重点培养学生音位意识的同时,也是对前两个语音意识的巩固。

三、语音意识培养的具体实施。根据语音意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语音意识培养应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有步骤、分重点地逐步培养。

1..音节意识的培养。音节意识是PEP小学英语教材第一册中,语音意识的培养重点。特别是对多音节词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音节来认读单词。如elephant, chicken, hamburger等单词的教学。教师板书时,可以按音节来呈现,并让学生大声地读出单词的每一个音节,如ham-bur-ger。然后再给单词标上重音符号,让学生正确在朗读单词。为培养学生的音节意识,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训练。如根据教师的分音节朗读来切分单词;把打乱的音节拼成单词等。

2.首音——韵脚意识的培养。首音——韵脚意识的培养是PEP小学英语教材第二册语音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从这一册开始,学生要学习字母了。字母教学除了要掌握字母的名称音,也要对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发音进行渗透教学。教材所提供的配套例词都是首音为该字母的例词。因此首音——韵脚意识的培养是本册的重点。如Aa, apple, ant。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首音的感知。、音位意识的培养。在PEP小学英语教材第三册中,字母作为四会要求而进行重新学习,同时又出现了四会单词的教学。单词的拼写要求学生具备音位意识。例如记忆和拼写bag一词,学生需要把bag切分成/b/,/g/三个音位,并根据对应规则写出相应的字母。所以音位意识是第三册语音教学的重点,同时前两册语音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授人以渔,为学生自主学习传授方法。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丰富学习活动,品味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自我需求,另外在活动中不断品味成功的喜悦,从而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其次,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时间。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

最后,学习要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

第四篇: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 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中坝小学

季绍云

[内容提要]: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形式,教师要营造氛围,教给方法,提供机会,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

敢问

会问

善问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其实是学生思维的教学。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笑容可掬,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千万不要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言,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见解,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甚至是不切主题的异想天开的问题,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势,悉心的诱导,发自内心的鼓励性语言,饱含赞许的深情的目光等,在宽松融洽的氛围里,给予积极的肯定,热情的鼓励。有了这种民主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不惟书,不惟师,有十足的勇气发问,有百倍的信心探究,做到敢想敢问;老师才能善待学生的独特解法,容忍学生的“出格”想 法,使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得到发展。有位老师教学完“十几减9”新课准备总结算法时,突然有位学生发问:“老师,15-9,5不够减9,我是反着减(倒着减),就是先用9-5=4,再用10-4=6,所以15-9=6,这样算可以吗?”老师在备课中并没有把这种情况考虑到,一下子愣了。很快,这位老师异常激动,抚摸着这位学生的头,大加表扬了他敢于提问,发表问题独到之见的勇气,并当即师生一起探讨,最后,达到共识,发现了这种算法不但合理,而且很有独创性。有了教 学的民主,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质疑的勇气,而且保护了学生创新的火种。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敢问”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可从哪些方面提出数学问题 ⑴在知识的“来龙”上提问

如果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但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此提问。如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就可提出“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等问题。

⑵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提问

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还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例如:a、某一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就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涵的拓展上提问。b、一种计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就在算理上下功夫提问。c、某一应用题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别的解法或更好的解法?就抓住主要问题提问。

⑶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提问

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弄不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而把知识看成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可就此提问。如学习“约数和倍数”时,对除尽、整除、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分不清,可以通过提问理清概念。

⑷在知识的“去脉”上提问

如果学习了某个知识以后,却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问,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创见地问。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不知道它的作用,可以提出为什么要学它,是否同化简分数及分数的计算有关等问题。再如,学习“三角形不变形、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它们具有这种特性?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所知道例子有哪些?

2、引导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 ⑴观察法

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联系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实物拿出来,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问:a、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b、长方体有多少条棱?c、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⑵追问法

当接触到一个问题或者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后,可以顺着其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究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是“为什么„„?”例如,在教“比的意义”,说比的后项不能是0时,学生追问为什么,并提出球赛时为什么经常出现1:0、4:0、5:0„„?教师除讲清道理外,对追问学生应大加表扬。

⑶类比法

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来。例如,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便可以联系“

8、7的乘法口诀”提出问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怎样推出9的乘法口诀?前后各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

三、提供机会,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着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积极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

1、学生对课题提问。

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善于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举手如林,有的说:“为什么量角器要制成半圆形的呢?”“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各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度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也就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2、学生对教材提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知识的载体。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结语语言精炼,叙述严谨,科学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例如,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时,请学生研读结语:分数化成百分数,一般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请学生提出问题,结果有的学生问:“这里有两个‘一般’,它们的‘一般’之外指的是什么?该怎样呢?”经学生这样质疑推敲,深谙弦外之音,体现思维灵活性。再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里有道习题: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教学时,在学生依题意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对此题提问,有学生发问:“为什么要化成带分数后再比较,不化成带分数就不 能比较了吗?”学生能够这样质疑更是难得,不惟书,敢于挑战权威,体现思维的批判性。可见,引导学生对教材提问,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对解法提问。

目前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只看解答结果的正误,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忽视了对解题思考过程优劣的评价,相对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对常规解法进行质疑、评价,拓宽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方法。例如,在四年级“一般应用题”练习课教学中,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某工厂加工一批服装,原来每天加工60件,需要6天完工。现在要想提前一天完工,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加工多少件?多数学生的解法是60×6÷(6-1)-60=12(件)。评价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解法: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呢?好在哪里?是怎样想的?最后请两名解法与众不同的学生展示解题的过程:60÷5=12(件),并交流解题思路。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体现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

4、学生对教师提问。

学生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其实“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而应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时时处处能主动探索和发现,不惟师、不惟上。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教师有意出示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各1个,通过实验演示,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以后,让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实验,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圆柱与圆锥呢?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同学又提出如下问题:老师,既不等底又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呢?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激烈争论,在争 论中教师再拿出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以上这些情况是否有可能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这种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5、学生对学生提问。

每节课我都注意留些时间让学生互相提问,让学生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可采用分组竞争、争夺“智慧星”、争当“数学小博士”、“聪明小一休”等多种游戏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在小结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考考对方,不少学生积极发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边长乘4等等,学生所提的问题都一一被其他同学答出。有的学生进一步提问:能不能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不能利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些问题提出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去讨论。这样,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热情。

6、学生对生活提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就在学生身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努力训练学生成为“善于提问者”。教学中要注意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掌握了圆心、直径、半径以及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些知识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锅为什么是圆的?”“VCD光盘为什么是圆的?”“运动场上跑道的两端为什么是半圆形的?”等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求异;有问题,才会有创新。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问题充满课堂,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是教师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建伟、詹红英:问题意识是怎萎缩的[J]。北京教育,2002(5): 第42~43页。

3、严育洪: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教学数学[J]。江苏教育,2002(3B):第25~26页。

4、孙明金: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福建教育,2003(12A):第47页。

5、余红:浅谈质疑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学研究,2004(6):第40页。

6、方凤:浅谈问题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福建教学研究,2004(12):第11页。

下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 【论文摘要】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安顺学院2010届毕业生论文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 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既是民族进步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 人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经......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宿州市第十二小学 侯加奎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过程当中......

    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余庆县沙堆小学:万从云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教育新模式。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努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郸城县城关镇北环小学 河南 郸城 477150)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屏边新现中心校万值华古语说教师的作用在于“解惑答疑”。在很长的时间里,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就是解决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