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思路(一课时) 实用型(珍藏)[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1:4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离骚教学思路(一课时) 实用型(珍藏)[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离骚教学思路(一课时) 实用型(珍藏)[范文模版]》。

第一篇:离骚教学思路(一课时) 实用型(珍藏)[范文模版]

离骚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2.掌握“修 姱 ”、“羁”、“谇”、“怨”、“浩荡”、“溘”、“尤”、“反”、“ 忳 ”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吟诵把握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2.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激发学生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自主学习

①《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是战国时期楚国兴起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前期始称之为“楚辞”。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用“骚”来指楚辞。骚体诗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多用香花、幽草、美人、服饰来象征自己的理想,而用恶禽臭物来比喻谗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②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诗人,政治家。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名平,字原。曾作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放逐屈原,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3)《离骚》含义,汉代班固认为“离”通“罹”,遭受;“骚”,忧愁。

三、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尤其是大量使用语气助词“兮”。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句式有五言、六言、七言等,以六言为主。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四、听读——品味情感

五、义读——品味诗境

六、品读——合作探究

1.题目是《离骚》,作者遭受什么忧愁? 謇朝谇而夕替 2.屈原为何被贬?(1)余虽好修姱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乎民心(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诗人为坚持理想而遭贬,他后悔吗?

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骚体诗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多用香花、幽草、美人、服饰来象征自己的理想,而用恶禽臭物来比喻谗佞,试在文中找出分析。5.表现了屈原什么思想情感? 坚持理想,热爱国家和人民

七、写一段话畅谈感想

第二篇:《离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离骚》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内容):

1、了解屈原其人、其作品,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能够正确流畅地阅读并背诵诗文全篇,感受古典诗文的魅力;

3、理解诗文善于运用“蕙纕”“揽茝”“蛾眉”等美好意象表情达意的手法;

4、能够理解诗文中“惟昭质其犹未亏”“余独好修以为常”等句子表现了屈原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作法。

二、教学重点:意象的鉴赏理解、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把握。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回顾了解屈原的相关知识,认识屈原其人其事;

2、能够熟读诗文并部分成诵;

3、能够理解诗文大意,并掌握诗文中重点实虚词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背诵《屈原列传》相关段落“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普通人遭受挫折,会发出一声叹息:我的妈呀!Oh,my god!诗人却将其诉诸笔端,成就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离骚》

(二)文学常识

1、屈原其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2、《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诗歌《离骚》。

(三)诗文诵读:范读——领读——引导自读——分节齐读——自选成诵任意一节(或两节)。

(四)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疏通诗文大意。课堂卡片制作实践活动:仿照示例,找出诗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解释其在文中的意义。示例:①“謇朝谇而夕替”(谇,进言。替,废弃,贬斥)..

②“竞周容以为度”(度,法度,准则).

(四)布置作业:背诵《离骚》全诗并能够正确默写。

刘勰评价屈原主要是从文学史上从文体源流上观察来的;司马迁评价屈原是从其人格和风格上观察得来的;这里不但论定了《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指出了它的特点,是以古见今、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物见志的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主要地发见了作者同基于一般人的精神状态上,而从自己的特殊的遭遇里,锻炼了发展了而自成其崇高的伟大的心灵;发见了作者的生平人格和作品风格的完整、有机、诉合无间,赋予了作品以不朽的生命。

第三篇:离骚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

二、讲授课文

1、第一部分(1-7)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被人折毁。

⑵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⑶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⑷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

⑸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我忧郁失意啊,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

⑹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哪有曲和直能够一概相量?

⑺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气,我忍受着谴责,排遣着羞耻。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清白之志而死忠贞之节,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称许。

提问:①、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②、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③、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 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2、第二部分(8--13)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⑻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转过我的车马返回原路,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⑼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把马辔解了,让它在兰皋逍遥,在椒丘上驰驱,暂时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我不想再上前者以遭受祸殃,我要退回故乡修理我的旧衣。

⑽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我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人知道我也就罢了,只要我的内心是真正地芬芳。

⑾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要把头上的冠戴加得高而又高,要把项下的环佩增得长而又长。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呀,只我这清白的精神是丝毫无恙。

⑿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观光。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我的花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馥郁的花气啊会向四方远飏。

⒀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世上的人们任凭他各有所好,而我的习惯是专于爱好修洁。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就把我车裂了我也不肯变更,难道我的心怕受人威胁?

3、梳理

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三、小结课文内容

结构图: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节 爱 国 决 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四、布置作业

(1)区别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固 固前圣之所厚

自前世而固然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竞周容以为度

虽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之 哀民生之多艰 之: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高余冠之岌岌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固 固前圣之所厚 固:本来。

自前世而固然 固:原来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以:

既替余以蕙纕兮 以:因为

竞周容以为度 以(之)为,把……作为

虽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虽:虽然

虽九死其尤未悔 虽:即使,纵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虽:即使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

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

二、重点语句赏析

①第1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这两句承上启下。后两句极写不为楚君所容。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A.“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B.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②第二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③赏析第三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④赏析第十三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面 ——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四、语言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五、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2、查找屈原所处时代的相关资料,分析屈原之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第四篇:离骚 教案及课时训练

离骚 【教学目标】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解题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指什么?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

骚体特征: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四、听读——品味诗境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2.由此可以看出《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小结: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然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却造就了文学上的成功,他将个人的忧愤注于作品之中,绽放独具的魅力。

五、研读——品味诗文 1.作者如何抒发情感? v 个人身世

出生高贵,降生祥瑞,美好的名字——担国家大任,义不容辞。v 香草美人 请找出文中出现的

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 v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我们一般认为屈原是忧郁的、爱国的、忧国的。什么时候会产生忧患意识呢?

在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者,在一个邪恶谎言根深蒂固的时代,唯美主义理想主义者都要忍受痛苦,都要被嘲弄,被压抑,被人视为异端疯子,尽管屈原伤痕累累,但他决不后退,但有些话不直接说,就可以换种方式说。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2.在述怀和反省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v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v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v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v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v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3.班固认为:“且君子道穷,命矣。”指责屈原不能明哲保身,于是给他加上个“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的罪名,首先从政治上否定了屈原的斗争性。而王逸则是针锋相对地指出:“今若屈原,应贵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后彦之英也。”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小结: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六、探读——回味诗风 《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屈原已离开世界两千多年,但他那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绍兴的鲁迅就是其中之一,(投影鲁迅《自题小像》(1903年)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当时二十二岁的先生怅望祖国黑如墨的长夜,喊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心声。我们听到了赤子火热的爱国激情。1989年的3月26日,黄昏,这是一个滴血的黄昏,一位相貌平凡的海子告别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手捧着厚厚的圣经,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火车呼啸而来,物理意义上的海子消失了,溅起的鲜血是海子写在大地上最后两行崇高的诗行,(小刘有些激动了,居然说不下去了,)海子在离开前有首诗,一首有着浓重死亡意识的诗歌,其中提到的屈子。(投影《亚洲铜》及海子的照片和屈子的画像)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师:人应有尊严的活在世界上,两千多年前的屈子的投江和两千多年后的海子的卧轨,是多么的相似,有时候,用这种方式告别世界不是弱者的行为,他们是唯美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能学朝秦暮楚,他们不能学孔雀东南飞,他们坚信:有时站着的死亡比躺着的生存更为可贵。余秋雨说,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离骚课时达标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肇锡余以嘉名

B.汩余若将不及兮 C.扈江离与辟芷兮

D.来吾道夫先路

【解析】选B。A项,“锡”同“赐”;C项,“辟”同“僻”;D项,“道”同“导”。

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

苗裔:后代 ..B.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美好的才能 ..C.春与秋其代序 代序:递相更替 ..D.恐美人之迟暮

美人:美丽的人 ..【解析】选D。美人: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夕揽洲之宿莽 ②句读之不知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 ④几以不纳死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选D。①助词,的;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③连词,表目的;④介词,因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名余曰正则兮 .A.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B.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字余曰灵均 .D.亦以明死生之大 .【解析】选C。C项和例句中加点词语都属于名词作动词的用法。A项,形容词作名词;B项,动词作名词; D项,形容词作动词。【讲台挥洒一刻】

记口诀,辨名词动用

口诀一:“所”后代词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名余曰正则兮。..口诀二:排列非并偏。

如:愿为市鞍马。(该口诀意思是:名词和名词直接组合,若两.名词间不存在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口诀三:“而”连副修饰。如:去今之墓而葬焉。/不蔓不枝。..口诀四:能愿在前面。如:非能水也。.5.下列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恐年岁之不吾与

A.纫秋兰以为佩

B.肇锡余以嘉名 C.谁为哀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目的不仅在于表明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而且也表明他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并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即时光如流水逝去,而自己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C.“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这是诗人对楚王发出的警告。他警告楚王应该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改变不善的法度。可见,屈原的言行过于放肆。

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为楚王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

【解析】选C。不是警告,而是对楚王的劝告;不是屈原言行放肆,而是表现出屈原为国家着想的难能可贵。

7.(1)屈原自述身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用两句诗表达了“时不我待”的思想,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了“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的决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2)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3)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第五篇:15、《离骚》 第课时 教案

课 题:《离骚》 第(4)课时 教案

备课教师:胡朝峰 训练目标:

1.检查本课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训练解题速度和技巧 训练重点:

1.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文言句式

3.重点句子的翻译

训练方法:按高考要求限时训练 上课时间:20120918 训练题目:

(一).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B. 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 指楚辞

C.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 “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靰 羁(j ī)朝谇(su ì)揽苣(sh ǎ i)B、谣诼(zhu ï)佗傺(ch ì)鸷鸟(zh ì)C、攘诟(g î u)相道(xi?ng)芰荷(z ī)D、缤纷(b ī n)岌岌(jí)修姱(kuá)3 .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 謇朝谇而夕 替(替代)②规矩而改 错(违背)③ 宁溘 死以流亡兮(忽然)④ 步余 观于兰兮(水边 的高地)⑤唯 昭质 其犹未亏(清楚明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识的一项是()

A、又 申 之以揽

申:申述,说明 [来源:学*科*网] B、忍尤而 攘 诟,攘:忍受 C、苟余情其 信 芳

信:确实 D、长余佩之 陆离

陆离:修长的样子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擦擦眼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梅。——这也是在我的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我也不后悔

C、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这本来就是古代圣贤 所看重的。

6.对下列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说宁死也畏惧流亡,我不忍心坚持这种态度

B.“退将复修吾初服”,意思是说自己将来退隐之后,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才德.“初服”是指未 仕前的服饰

C.“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意思是:惟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D.“民生各有所乐倒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这句诗是说人生各有爱好喜欢,而我独爱好修洁以 为常行

7.比较加线词的意义,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终 不 察夫民心

不 吾知其亦已兮 2悔相道之 不 察兮

4佩缤纷其 不 繁饰兮 A.12相同,34也相同

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也不同

D.12不同,34相同

8.下列各句中双音节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固时俗工之巧兮,规矩而改错

C.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9.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

B.既替余以蕙兮 余虽好修以靰羁兮

又申之以揽 C.背绳墨以追曲兮

D.宁溘死以流亡兮 竞周容以为度

伏清白以死直兮

10.下面6句诗分编4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照质其犹未亏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⑥∣③④∣②⑤ 11.对本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头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哀伤人民苦难的思想

B.诗歌多次运用比喻手法言志,表达自己至死要坚持节操,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志.

C.诗歌句式灵活.以六言七言句为主,间以五言.八言乃至十言,形成错落有致,节奏鲜明的音韵美

D. 诗歌最后表达不畏酷刑,要和楚王及黑暗社会争到底的决心.

(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分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 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 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恒,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出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方正 不容 人 穷 则反本 其辞 微 举类 迩 而见义远 A方方正正 贫穷 微小 表现 B.品行端正 处境窘迫 含蓄 表现 C.方方正正 处境窘迫 微妙 表现 D、品行端正 贫穷 含蓄 看见

2、“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此句中的"之"指的是()A《国风》与《小雅》的艺术特点 B.信而无疑.忠而被谤 C.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 D.盖自怨生也

3、对“自疏濯掉进污泥中.蝉蜕于浊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己疏远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B.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C.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D.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壳一样摆脱出来

4、对“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作《离骚》原来是为摆脱痛苦和怨恨的啊 B.屈原作《离骚》是由于对自己有怨愤而著的啊

C.屈原之作所以写作《离骚》这部作品,大概是为抒发怨恨的缘帮 D.屈原作《离骚》,是怨恨自己生活在不公平的社会中啊.

5、对“其志治,故其称物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的物品散发出芳香 B.他的志向纯洁,所以他称赞芳香的物品 C.因为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用芳香之物作比喻 D.因为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称赞芳香的物品 6.对这段文字分析正确的是()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屈原,《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

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泥浊秽的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评价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趣。

参考答案

(一)1、D

2、C(芰→zhī)3.B 4.A 5.D(“死直"应为"献身正道")6.A(与诗意相悖)

7.D

8.C 9.C(ABD中均为连词"而";C1为连词"而".2为介词"把它")

10.C(①③为因果②④为转折⑤⑥为并例)11.D(强调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志向)

(二)1.B 2.A 3.B 4.C 5.C

6.B

下载离骚教学思路(一课时) 实用型(珍藏)[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离骚教学思路(一课时) 实用型(珍藏)[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离骚》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课文《离骚》属于苏教版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中的“殉道者之歌”板块,专题要求是文本研读,所以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对文本的熟悉上,包括生......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 、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 姱 ”、“羁”、“谇”......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节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

    离骚教学反思

    离骚教学反思 篇一:离骚>教学反思《离骚》是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作者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

    五型班组思路

    创建五型班组的思路勤学苦练,提升素质,培养学习型班组:人人争做业务精干的“多面手”,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切入点,严把“学习关”,确保勤学苦练无差错,争创立足岗位、苦练内功、......

    2017.11.16《氓》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氓》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一、导入 “蒹葭苍苍”是我们初中时学过的诗歌,“我的心上人”似在眼前,又恍若天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片......

    15、《离骚》 第( 3)课时 教案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课 题:《离骚》 第( 3 )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