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
1吃水不忘挖井人
张晓丹
【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令人油然而生的话。毛主席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今天这篇课文,就是让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让他们了解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德,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材处理】
课文通过对毛主席带领乡亲们去挖井的视角,让学生领会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和乡亲们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本课将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毛主席要挖井的地方的地点背景及部分生字的学习,并在课文中随文识字。第二课时学习毛主席带领乡亲们去挖井及以后乡亲们饮水思源的事,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第一课时)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吃、忘、井、村、叫、毛主席”8个生字。2.会写“吃、叫、江、主、住”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朗读第1段。过程与方法
1.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生字。2.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合作读通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领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学重点】
1.认识“吃、忘、井、村、叫、毛主席”8个生字。2.会写“吃、叫、江、主、住”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领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井”
师: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打水来喝。
2.出示课题,学习:吃、忘。
“吃”加一加识记,带有口的生字还有?
“忘”加一加识记,认识心字底。
3.借助拼音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挖井人是谁,为什么要不忘记他?” 生:通读全文,标上自然段。小组讨论检查。
二.课文学习
1.了解“挖井人是谁”,学习“毛主席”3个字,分别组词理解生字。2.了解毛主席是谁,粗略了解毛主席的身份背景。
3.解决第一自然段较难读的生字“瑞金、沙洲坝、领导、革命” 生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并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同桌听。4.随文识字“村、叫”2字。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村,叫”,并组词。【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分散本课的识字负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生字。5.书写“吃、叫”
生观察生字
师范写,一边写一边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6.生再读第一段课文,找出交代地点的词语。
三.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
四人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很检查小组成员掌握的情况。2.游戏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集中巩固本课应学生字,让学生回忆刚刚文中出现过的生字,使记忆再重现。
四.书写生字“主、住、江” 1.生观察生字
2.教师范写,一边写一边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4.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吃、叫、主、住、江(写在田字格中)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乡、亲、战、士、面”5个生字。2.会写“没、以”2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领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认识“乡、亲、战、士、面”5个生字。2.会写“没、以”2个生字。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领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生开小火车带读。
二.课文学习1.学习第2自然段
师:请你边读边思考,毛主席从沙洲坝看到了什么,请你在文中画出来。(从文中找出来)
生:自读,学习“乡亲、战士、没有、可以、上面”。生组词识记。生:齐读,并思考:没有水喝会有哪些困难?没有水喝是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生:想象读:挖井会有哪些困难?会受哪些累? 2.了解沙洲坝缺水的情况。生:出示图片,展示读
生了解挖井的原因: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设计意图】:通过一张张的图片,不断深入强化理解乡亲们要喝水的困难情景。3.学习第3段
师:于是解放以后人民为了纪念毛主席,就在井的旁边树立了石碑,要永永远远记住毛主席。
生:自读,男女生赛读最后一段 4.通读全文
生: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井挖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在这挖井?谁挖的井?谁不忘挖井人?
三.生字巩固 1.课后我会读的字词 生自读,同桌互读 2.游戏巩固本课生字词。
四.书写生字“没”“以” 1.生观察生字:
2.教师范写,一边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4.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没 以(写在田字格中)【反思】
第二篇:《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讲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吃水困难。解放后,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并在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课文还配有插图。但文中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时代背景非常陌生。对于毛主席,学生也只是听过而已。就凭单调的朗读来理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怎么办呢?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选择了上这课。为了让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反复思考了一些问题:搜集了一些干旱地区没有水喝要走很远的地方去挑的实例。乡亲们吃水困难,担着担子担水,要到很远的地方,要是遇到雨天、雪天、冬天、炎热的夏天,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有的小朋友说:“在炎热的夏天,人会中暑的”、有的说:“在寒冷的冬天手和脚都冻僵了,还能走路吗?”„„等等。趁着孩子回答时回到课文中,再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给孩子们讲述这口井的名字“红井”的来历。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孩子们再来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就容易多了。孩子们的话题也就有了。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战士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穿衣不忘织布人。” “吃饭不忘种田人。”“住房不忘做房人。”„„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用,在感性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在此方面,对课文的延伸方面还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教学。
第三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汇 报 课 教 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重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课前准备:课件,放大的课文插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复现生字词,加强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照镜子,比比谁照镜子的速度最快
1、教师拿出生字卡片和全体学生照镜子。
2、同桌同学互相照镜子。回顾课文,复习文章的大体内容。
1、指名读课文,做到四个不:不漏字、不错字、不添字、不重复字。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验感情(读中感悟毛主席的伟大,读出崇敬之情。)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1.教学第一段。
师:你们愿意我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教师积累。
课文写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贴毛主席像)谁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这一自然段有三个表示地点的词,你能找出来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指一名学生读第一段。2.教学第二段。
(1)以自己喜欢方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2)从读这一段你了解到什么?谁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a、体会“很远的地方”这个词说明什么?
b、想象一下乡亲要走那么远的路去挑水,会有什么感觉?
c、毛主席决定如何去做?从而体会毛主席对人民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毛主席善良(勇敢,有爱心,伟大„„)。读出毛主席的伟大。
学生读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进行朗读,体会沙洲坝人民吃水的困难。)3.教学第三段。
(1)这井水多么的清澈,多么的甘甜啊!喝着这井水,沙洲坝人民会怎样想,怎样做呢?指生读第三段。
自己在书上划出石碑上的话。提问:乡亲们在石碑上刻着什么?为什么要立这块石碑?
(2)大家快动动你的手、开动你得脑机器画出毛主席挖井过程的有关词句?朗读句子。
(3)学生间进行交流学习
(4)练习说话:用毛主席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结果如何?连起来说一说。(5)想象、思考挖井时乡亲见毛主席亲自挖井,会想些什么?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当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时。乡亲们又会怎么说?心情如何?(6)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人民如何?感情朗读,读出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7).引导说话: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
学生说话。
抓住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体会人们对毛主席的想念。
五、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就要结束了。在下课之前,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字,它时刻提醒我们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课外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爸爸妈妈给你们讲一讲毛主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
挖井
感恩他人 人民
立碑
爱人民 爱主席
第四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掌握的生字,并且掌握生字的读音。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课题,讲讲题目的意思。
2.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读听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指一名)其他同学听辨他说得对不对。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五、读想结合,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动笔画几句话。
2.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两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
5.看图,这就是井挖好之后,人们终于能喝着清凉甘甜的水后,那兴奋激动的场面:
(1)毛主席和乡亲们在干什么?
(2)想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练习说话)
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4.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的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例?
5.今天也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心情读全文,并注意三个自然段的顺序。
2.练习背诵。
(1)填空:
①()城外有个村子叫(),毛主席在()领导革命的时候在()。
②()后,乡亲们在()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2)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齐读,做到有感情地读,然后思考,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边立块石碑?碑上写着的字是什么意思?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出示以下生字,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井--升刻--该 外--处
比较每组生字有什么不同讲给大家听。(让学生从字的音、形、义的不同讲给大家听,字义的区别让学生组词即可)
2.还剩几个字没记?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它呢?(用已有的数笔画、结构分析、谜语、部件等记忆生字的方法去识记)强调:“念”上边不是“令”。
三、观察位置,指导书写。
1.要求观察字形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一讲,其他同学动笔描一描。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要求一气写成。
四、巩固练习。
1.填空:本课中四个独体字是______表示动作的字有______。
2.给生字组词:
井()刻()外()
开()该()处()
挖()念()乡()
忘()立()主()
3.听写下面词语。
地方 很远 上面 小村子
刻着 一口井 井旁边
五、板书设计: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没有井
↓
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第五篇:吃水不忘挖井人(范文)
党的恩情永不忘的主题征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
金竹山中心小学张小花
有一首歌这样唱: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从小老师对我说,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每次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我都感触颇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长辈们的怀抱中,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一个个总是这么勇敢,这么令人难忘,刘胡兰、方志敏、江姐、韩英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我深知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会了一首首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谣,一曲曲总是那么难忘,那么激人奋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翻身农奴把歌唱》、《义勇军进行曲》、《我的中国》等歌曲,每次唱后总让我学习更有精神。
而现在呢,我已不再是小孩,已经成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小朋友的老师,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比较现在的孩子,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所接触和拥有的比我们那个时代丰富得多,也广泛得多,各种关爱包裹着他们,可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网聊与网游,相比之下,这些丰富与广泛却远远比不上那些用“土话”说的故事、用不标准的调唱出来的歌谣所具有的激励性与鼓动性,这些只会让人沉迷、懒惰、没精神、不爱学习,该喜欢的不喜欢,不该爱的偏要爱,不知道感恩回报,只知道索取拥有,成了“社会病”。
作为长辈、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教育下一代热爱祖国、热
党的恩情永不忘的主题征文
爱中国共产党、做一个感恩的人。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与崇高精神,让他们多听、多看老一辈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推翻封建官僚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压迫、把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的故事和影片。与他们一块儿交流比较中国的现在与过去,让他们思考我们的生活、人民的地位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年前,人民饱受的是残酷的剥削,而现在却是“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领导人处处为人民着想,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减轻农民负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低保、养老保险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正在普及,有了灾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讲求和谐发展、均衡发展,让老百姓着实受到关怀与尊重。从比较与交流中,让孩子们从心底受感动,让他们明白共产党精神不朽与共产党人的伟大之所在,教育他们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要尊敬为中国人民争取权利的共产党人,要感谢为全民族的复兴付出努力的共产党人,要感激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路的共产党人……
只要我们这一代人把共产党的恩情牢记心中,并把这不灭的种子 不断地播种,坚持不懈,细心培育,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中国 共产党,把励志“红歌”传唱下去,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积 极向上,勇往向前,不断探索。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这一代已有了更 高的起点,只要我们这些长辈们做好表率,做好正确的引领,他们一 定会有更高的追求,长江的后浪只会一浪高过一浪,青也定会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