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生为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关注点
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王晓燕
【关键词】小学英语 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 关注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0094-01 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应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把握以下几个关注点,为学生提供更自由、广袤的学习与发展的天地,使学生乐学并爱学。
一、关注学生兴趣,探寻趣味方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否喜欢英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课堂主动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打造趣味横生的英语课堂,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获取知识。
教师应选取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让语言学习更真实自然,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感染学生,引发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有爱玩、喜欢游戏、好模仿等天性,因此,教师还要组织诸如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新课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时,教师可从中国传统节日入手,引出外国节日,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可创设圣诞节送礼物的教学情境,开展猜谜语的游戏。这样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所学词汇,并且在送圣诞礼物的过程中自然引出了“What are(is)„for„?”等新句型。又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8 Let’s go to the park时,当学生对新知识有所理解与把握后,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的转盘(上面贴着电影院、动物园、公园等图画),组织“Magic Circle”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指针所指的图画展开即兴对话,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内化知识,强化巩固。
二、关注学生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倡导“因材施教”,呼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也需要以上述教学理念为指导,正视并尊重学生差异,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实行分层教学,制定分层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尽可能地满足各发展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发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关注学生能力,促进自主发展
“以生为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场所,是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局面,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与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由“听众”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当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真正达到“以生为本”的目标,教师要关注的、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教学观念的更新、对教材的创造性把握、语言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教师要努力打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英语课堂。
第二篇: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这样不仅不损伤学生自尊心而且还纠正了学生习惯上马虎的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说错了不要紧,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三.巧问、精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要少而精(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2、问题难度要适度
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四、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手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1表示,2这就是分数。然后结合实际讲解分数的含义,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可让学生思考:a、这单元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五、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做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三篇:以学生为本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郭安仁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上次全院师德师风动员大会上,我认真听了一些教师的演讲,我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动,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默默地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通过这次大会,我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决心在太阳底下这个最光辉的职业中,“正人先正已”、“打铁先要自身硬”,学而不厌、勇于创新、认真执教、爱岗敬业,和广大教师一起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其实要把一堂课上好并非易事。已故的北师大校长陈垣曾感慨,自己研究数月的成果有时还不够一堂课来讲。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讲了多年的中国新闻史,史实早已烂熟于胸,但每次上课前依然会认真准备两个小时,增加最新的发现与感想。为了考证民国初年黄远生被害的真相,他去美国访问时曾专门到旧金山;为了了解邵飘萍在日本的流亡生活,他也曾到日本查寻,力争接近历史的真实。研究成果放到教学中,更令学生耳目一新。
现在相当一批教师对教书不感兴趣,导致教学水平下降。对于一些老师来讲,课可以少上或不上,但论文不能不写,科研不能不搞,而且在有的学校,搞科研可以折算成课时,课时却不能折算成科研。讲课凑合了事,误人子弟,受害的是国家的未来。
说到底,学生才是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满意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潜心科研并没有错,学校鼓励教师从事科研也没有错,但让教学上有成就的老师坐职称的冷板凳,这让人心寒。所以,有人建议要像鼓励科研一样鼓励教师上讲台,可以制定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选择以科研为主的老师,课可以少上一点;而选择以教学为主的老师,论文就不用写太多。
桃李满天下,薪尽火相传,对于教师,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教育的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蓝天!
第四篇:爱岗敬业 以生为本
爱岗敬业 以生为本
突出特色 注重效果
2010——2011第一学期表彰大会经验材料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已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个春秋。回首以往,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自以为是,再到后来的怀疑、探索,一路走来,感慨颇多。在这种努力之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
1.关爱学生,更要关爱学困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是真诚的。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来说,教师的爱几乎是吝啬的。因为大多数教师见了这些学困生,不是头疼就是厌烦,更谈不上爱他们了。但是,恰恰是这些学困生,才最需要教师的关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亲切的鼓励,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
对于学困生而言,耐心的指导比过多的指责更有效果,过多的指责只会让他们更加疏远老师,厌恶学习。而耐心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在学习成绩上有所突破。
2.理清解题思路,注重知识落实
我发现好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强,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审清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以及所要解答的问题。每次做题之前,我先让学生将题目读两遍,理清思路,想出解题方法以后,再动手做,不要盲目的胡做乱做。遇到学生不会做的题,我会一遍又一遍的讲给他们,不厌其烦,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听懂为止。
其次,多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因为学生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每次做完一份试卷,我都会把学生易错的题收集起来,放在一起进行归类。在每讲完一种类型题后,都留给学生两分钟左右的消化时间,让学生在脑海中,再重新思考一遍,形成对该知识接受及思维的过程,然后再出几个同样类型的题,进行知识巩固。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对此类题目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突出一个“活”字
为了提高课堂效益,减轻教师负担,我尝试了不少方法: “结对子”是我采取的主要方法,通常情况下,我让优生与学困生组成小组,在检查作业时,可以让优生帮助检查,碰到不会的,还可以给他讲解,有时候,学生的语言他们更容易听懂,理解的更快,最后剩下还是不会的,老师再单独去指导。
养成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做题时细心,做到会做不错,我每天放学前十分钟,给学生出两个计算题,学生着急着要回去,可是题目做不对就回不去,所以,他们只好很耐心细致的去做了,久而久之,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大大的提高了。
评比法。我充分利用班级学生人数少的优势,在每次上课之前,都让学生选出班中最好的家庭作业,并在全班进行展示。以此带动作业不认真的同学。表扬的次数多了,班上慢慢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每一次成绩的取得,没有侥幸,只有辛勤的汗水和不断的付出。小学老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微不足道的,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以生为本,提高培智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培智教育中的教学对象是身心有残障的学生,他们因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较大障碍,他们受缺陷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给教学及评价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在新课程、高效课堂的教育背景下,在培智教学中开展“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促进智障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未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培智;课堂;生活技能
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将生活实践融入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在生活中练,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我以重庆市培智学校教科书生活与语文第二册《纽扣拉链》为例,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分层教学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差异,明确合理地提出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班级学生不同智障程度,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就我们班的学生来说,个体差异特别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在认读方面,程度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准确熟练地认读字词,朗读句子,而对程度差一点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看着实物或者图片说出名称即可;在语言表达方面,程度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自由表达,仿说句子,而程度差的学生则多采用激励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启发开口说话。又如,书写方面,程度好的要求能独立准确地书写生字,而程度差的只要求描红或书空,总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尽量兼顾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步步深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关注每个智障生的学习状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二、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有效方法
1.运用直观手段,引导有效学习
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范围较单
一、狭窄,大多以物质兴趣为主,对形象、生动的材料感兴趣,而对抽象的文字材料不感兴趣。针对这些特点,我注重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比如在认识纽扣、拉链时,课前我收集了不同大小、形状、色彩的纽扣和拉链,并在课堂中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动手触摸等,让学生直观感知纽扣、拉链的颜色、大小及形状,再通过找找自己或同学身上的纽扣、拉链,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词语的印象;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如识记“扣”字的时候,课件演示“扌”和“口”由分到合,“扌”是新认识的偏旁,“口”是学生熟悉的字,两部分一合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2.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在智障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而且他们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贴近生活或容易掌握的,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则消极被动甚至拒绝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在多重感官刺激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以“看”“想”“说”为教学主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游戏:“变变变”“猜猜盒子里是什么”,律动:“小手拍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有所获。
3.创设具体语境,培养表达能力
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更能激发学生主动说的欲望。在指导学生说句子这个环节,我通过出示几幅学生平时的生活图片,让学生用“我学 ”的完整句式来表达,学生看着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话题一下子就来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连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也参与了进来。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句子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三、着眼学生的现实需要,提高生活技能
智障学生生活技能差,“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学校及教师更多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问题,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本课内容是“纽扣、拉链”,而扣纽扣、拉拉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为此,在教学句子时,我在引导学生说句子的同时穿插了对学生生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自己做扣纽扣、拉拉链的动作,并练习用“我在干什么”或“××在干什么”句式说话。在学生基本上学会了扣纽扣、拉拉链的动作后,我还组织开展了扣纽扣和拉拉链比赛,对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颁发了奖状。课堂上,孩子们充满学习热情,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
综上所述,培智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