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课:画家林风眠 新浙美版 11册 六年级上册
第四课:画家林风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① 了解林风眠生平。② 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初赏。① 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② 教师提问。(说一说)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③ 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比一比)① 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② 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③ 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④ 教师总结。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成为“风眠体”的彩墨画。(4)尝试实践。(试一试)① 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掩饰作画步骤:
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② 学生作业。③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评一评)①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② 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4.课后扩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2)手机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画家林风眠》(教案)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台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林风眠生平介绍)A、了解林风眠生平
B、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初赏。
A、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B、教师提问。(说一说)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C、学生欣赏、讨论。(3)、对比欣赏。(比一比)
A、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B、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仕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C、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D、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4)、尝试实践。(试一试)
A、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演示作画步骤: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
B、学生作业。
C、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评一评)
A、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B、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1、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反思:
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台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第三篇:画家林风眠教案
画家林风眠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内容。通过介绍和分析林风眠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彩墨画的兴趣;通过欣赏静物、仕女、花卉、芦燕等各题材的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用笔、用墨、用色的变化,感受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描绘出有彩墨画特色的静物画。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画家林风眠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彩墨画的兴趣。过程与方法:了解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4.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5.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一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教师:猜一猜,他是谁?
学生:林风眠。
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导入,激发学生兴趣。2.观察了解,讲授新知
给学生介绍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人生,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 教师:同学们知道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吗? 学生:静物、仕女、芦苇、鲜花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学生:色彩很丰富、鲜艳,以水墨画为基础。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我们可以看到彩墨画是以水墨画为基底,在上面设色、点彩,色彩明快鲜亮。
导出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请同学们进行思考。林风眠作品和其他画家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构图是以正方形为主,落款简单。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用笔概括、简练、干脆,线条极具笔意。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教师:同学们都很棒,彩墨画与传统国画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构图:以正方形为主,落款简单。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用笔:概括、简练、干脆,线条极具笔意。用色:色彩浓重,彩墨交融。我们把这种彩墨交融的具有独特效果的作品称为彩墨画。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人生,欣赏图片,采用作品对比的欣赏方法找出林风眠作品的特点。直观感知“风眠体”彩墨画的艺术魅力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林风眠作品的特点,加深对彩墨画作品的理解。3.笔墨体验,尝试实践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凤眠的静物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演示作图步骤:
第一步:勾线打型;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临摹林风眠的静物作品(或局部),让学生感受其笔触与色彩。运用直观演示法,强调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把握。4.展示评价,总结拓展
挑选学生的几幅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之间相互点评,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林风眠作品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做任何事情,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课后拓展
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互动,相互间的交流学习。教师评价有引领作用。同龄人作品欣赏可以相互学习。拓展延伸有助于理解与领悟林风眠作品的内涵。
三、板书设计 1.题目:画家林风眠
2.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
3.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用笔 :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第四篇:画家林风眠教学实录
画家林风眠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
朱:你们是育才小学的学生,那么育的都是才子。你们别看我长的不怎么样,想当年人家也说我是才华横溢,英俊潇洒。我还告诉你们,江湖上我还有称号,东邪西毒,南朱北魏,南朱就是我。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和上世纪有点关系,上个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齐:20世纪。
朱:恩,有才呢。那么上个世纪发生了什么大事? 生1:上个世纪也就是20世纪我们中国解放了。
朱:建立了新中国,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好忘了呢?恩,你有才的。生2::2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中国近代的文革。
朱:许多人表情很严肃呢,那是不得了的,我们乱了十年。那些老革命家都被打倒,国家主席也冤屈死掉。那些像朱老师这么有才华的人要么自杀,要么被关到牢里去,蛮可怕的。再考考你们,两张图片看一看。什么事情?(出示幻灯图片日本人占领杭州)好像一座桥,桥上有群人,啊,不是人,好像是一群畜生。是什么事情呢?发生在我们杭州的大事啊。
生2:应该是抗日战争的时候,那里有日本国旗。
师:对,这个狗皮膏药是谁也不会忘记的。这是我们断桥,37年12月他们把杭州都占领了,后来还把上海炸的一塌糊涂。最后考一考。(出示照片大学生运动)这些人他们很激动嘛,不是,他们很冲动嘛,什么事情啊?有没有才子知道啊。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十年文革。那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如果上课表现好,下面有掌声的,朱老师一激动就把刚出的这本书就奖给你。
二、教学过程
1、介绍画家的生平,了解画家。
朱:人一生,大多数人也就短短的几十年,就像一条曲线,(板书画一条曲线)但是朱老师画的不是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轨迹,而是一位伟大画家的生命华章。有人说,朱老师你怎么这么吓人啊。(生笑)想不想知道啊?(一边讲解一边在曲线图的点上贴上相关的照片)我跟你讲啊,他1900年出生在我国的广东梅县,好像是20世纪第一天来到人间的嘛。在他6岁的时候,就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封建的族人浇上汽油要活活烧死,在他的哭喊之下,人被远卖为奴,从此他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19岁的时候,他就敢去法国勤工俭学,没想到22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子又一并死去。23岁的时候他又去了德国游学,整整三年。26岁的时候,他一回到中国就被聘为北京国立艺专的校长,就是我们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28岁的时候,他又来到我们杭州,在美丽的西子湖边创立了杭州国立艺术学院,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美院,担任院长。可惜啊,37岁的时候,日本鬼子打到我们杭州,他只好带着那些学生,老师一起逃难到了重庆,他甚至一个人隐居在重庆一座废弃的军用仓库里整整五年,每天画画。53岁的时候,他来到了上海,在这幢楼里面,整整独居了二十多年,每天又在画。没有想到,在他六十几岁的时候又被抓入狱。七十几岁的时候他只好离开自己的祖国,孤独的居住在香港。91岁的时候去世。他是谁啊? 生:林风眠。
朱:大画家林风眠。老师想问个奇怪的问题,这样的人生经历可能会照就他怎样的艺术思想呢?猜想下。一下是老师,一下子院长,一下子囚徒。
生3:我觉得他这个人他的精神可能是坚忍不拔的。朱:坚忍不拔的艺术精神。非常好。谁能不能再猜想下。生2:他的艺术上融合的东方的精髓,西方的精髓,结为一体。朱:恩,可能他西方游学的经历会对他的艺术有深刻的烙印。你蛮有眼光的嘛。
生4:我觉的他一下子当校长,一下子当囚徒,他对事情的看法有所不同,画出来的画也是有所不同的。
朱:恩,他的画可能会非常有深度。老师想让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有什么让你感动的。(观看视频)
朱:老师都很感动,你有什么地方感动吗?有发现吗? 生5:他不强迫学生画,让学生自己画。朱:那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 生:喜欢。
朱:发自内心的想画,就学的好了。
生2:他让学生培养一种发散性思维,不去死板的画。
朱:死读书我们都不喜欢,什么举一反三啦,发散性思维他很强调,这才是教艺术的老师嘛。生3:他画出来自己的心声。
朱:是啊,不是自己心声画出来的画打动不了人,生6:我觉得林风眠在很用心的学习画画,没有说自己成了了不起的人就了不起了,他还学习毕加索他们的画,汲取其中的知识。朱:这才是用心学艺术的,一天画九十几张呢,我们画一张都怕累的。
2、林风眠的画
朱:那么在这样的成长历练和艺术思想下,林风眠他到底喜欢画些什么?他是怎么画的?他的画到底有什么特点?他想用他的画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他一生又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我们还是来看他的作品。待会有的同学抽屉里拿出老师准备的画册,请翻阅,欣赏。第一个问题,林风眠的作品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第二个问题林风眠的作品给你的感觉和映像,你用记号笔在条卡上写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好了贴到黑板上。有部分同学抽屉里的是林风眠经典作品,也要仔细的看,仔细的讨论,作品有怎样的特点?你想拥有其中的那幅作品,为什么?理由充分,这张作品就是你的了。好,三个人一组一本画册,拿出来,开始。我们看看那个小组最有欣赏的体会,最读懂画家的作品。(边欣赏边指导。)
朱:有的同学按续看,有的同学还会看看题目,年代,作品的类型,搞不清楚的可以和同学商讨。我们要读懂画家的作品,也要用心去读。(学生欣赏7、8分钟)朱:我们一边看,一边讨论,问题一,林风眠的画有什么特别的? 生:画中的人物和其他画家的不一样,林风眠的人物头部有的方的。朱:好的,你从造型上看出不同。人物造型。
生:我觉得他的人物不注重细节,比如脸啊什么的都是一笔带过的。朱:眼睛几乎就是上一笔,下一笔,非常的概括。你会用艺术的语言去表达。
生:我觉得林风眠先生的画风是很抽象的。他去西洋留过学,所以又西洋的风格。
朱:恩,他不是完全的抄袭什么自然的,这个事由水品的画家。生:我觉得林风眠的画有点像散文,那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感觉。他的画虽然很抽象,但是他的精神和表现出来的意义我们还是能理解的到的,每幅画不是普通的画,里面都是有精神存在的。
朱:画中有精神有思想,而且竟然像散文诗一样的美妙。我们要把掌声给这位同学,我们会欣赏也要回表述啊。
生:我觉得林风眠先生画的动作比较细致,姿态啊刻画的很细致。朱:他是该细致的地方到位,有的地方该简单的地方去写意,去概括。生:我觉得林风眠画的景物都是有诗意的。
朱:中国人没有诗意那谁有诗意啊,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诗意情怀的民族,讲的很好。
生2:我们重点讨论《捕鱼》这幅画,我们用文学中象征的手法来看它,这幅画里面的暗色调象征着什么。
师:是啊,林风眠喜欢用颜色去象征着什么,有人说这是林风眠式的象征,这个你都想到了,一般人不知道的啊,你真是天才。海有呢? 生2:这幅画的水代表着环境,船代表每个人的家,打渔的网呢是谋生方式,暗喻大世纪的来临,可能当时要发生比较大的变动。师:你看画中的一切都有一种表达的内涵,这样我们的画才有力量,才不是苍白的语言,很不错。第二个问题:
朱:那林风眠的画有什么特点,特点就宽泛了,比如造型啊,色彩啊。生:我发现他的风景画都是以冷色调的。
朱:他好像有个色调,画家很注重一个色调,这个色调大多比较冷寂,比较暗淡,不是那种花花绿绿那种。她就有种敏锐的眼光,不错。生:我觉得他的画色彩很丰富,但是过度的很恰当。
朱:自然地过度,他的色彩啊,那些墨色啊是自然地融汇在一起,这种融汇很难的,把阳光的颜色放到水雾当中去,很难的,你也说的很好。
生:他的画一眼看去有点乱,仔细看又是很有序的。(出示画家经典作品)
朱:你最想拥有那幅作品,理由充分。
生:第二幅,背景的芦苇若隐若现很有诗意。就因为这样,它中间的仙鹤就更加的生动,像跳出来一样。
朱:像活的一样才会跳出来,这个词用的很好。把我的明星照送给你。这种若隐若现把仙鹤体现的更加生动。生:我想要《绿衣仕女》图,因为动态很美。朱:这种美是有中国文化的,女人坐在这里的优雅的体态啊,讲的不错。蛮具体的。还有谁想要的。生8:我比较喜欢《苏堤人家》
朱:这幅画我们杭州人不喜欢的话当什么杭州人啦,你说。生8:这幅画给人带来清净的感觉。
朱:恩,我们走进西湖边这么美的景色,走进林风眠心中的西湖世界那是心境。不会浮躁。
生8:感觉住在这里附近的人们都很悠闲。
朱:这才叫幸福人家嘛。我看这里的人比住高楼大厦的人舒服多了。这种诗意人家,陶渊明就喜欢到这些地方的,这种地方越来越少了,我们要爱护。
生9:我也喜欢《绿衣仕女》,这幅画着色比较细腻,背景它是暗色衬托亮色和人物。
朱:这种圣洁,这种光辉,这个人物就像你说的像青瓷一样的柔美,林风眠很喜欢这种颜色。生3:我喜欢《噩梦》
朱:哦,这幅画一般人不喜欢的,还有人喜欢,为什么? 生3:我平时比较喜欢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台下掌声)朱:情趣很高雅嘛,我也很喜欢的,我们握下手吧。
生3:我比较喜欢梦一样的,亦真亦幻的情景,我想把它画的太真实,太细腻的话就没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朱:亦真亦幻,多好啊,说它是真嘛,林风眠一生有无数次的厄运,说它是幻嘛,他把这种梦幻的艺术方式把他内心对当年那些痛苦通过这个画都把它怎么样?抒发出来了。这么黑乎乎的画面你觉得美吗? 生2:其实这幅画很美,因为反映社会真是的景象,我个人也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她的作品也是放映社会的黑暗的层面,这幅画也很真实的反映了景象。
朱:艺术如果是利器,揭露社会,承担社会的责任了,这才称的上是伟大的画家,不是说我今天不开心了画一下。如果这幅画一道红颜色放进去,一道绿颜色放进去就不美了。老师想让同学们观察下,画的形状有点规律。生:风景画到人物画
朱:那是内容,画的形状发现了没有啊。什么形状啊。生:正方形
朱:几乎都是方形构图,或是方形布阵,这样有什么好处啊? 生:它的方形能让主体物突出
朱:恩,有的时候来个大特写,有眼力,你以后可以搞鉴赏。生2:我发现12幅里有10幅是正方形。还有一幅。朱:是,这幅是老年时画的,他喜欢两个正方形。(再欣赏经典几幅画)
朱: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西湖边,垂柳,那些迷人的绿色,还有秋天弥彦的平原啊,丘陵啊,都常常的融入林风眠的笔下。你们看,小鸟的刻画,洋溢着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充满了一种动感诗意。画家还喜欢画静物,你们看,精致、丰富、和谐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画家也爱画仕女,典雅的色泽,把我们东方女性的美表现的如诗如画。戏曲人物则常常融入剪纸,皮影,构成等一些因素,也更多的融入了画家个人的情感。那么林风眠的画室怎么画出来的呢,老师仔细研究了一下。(教师示范)朱:比如他常常画秋风中瑟瑟摇曳的芦苇(教师用墨汁表现芦苇)你们看他画芦苇是怎么用笔的? 生:用笔比较快,笔锋比较尖。
朱:画的比较快,让他的线条非常的轻盈,迅捷。画的比较细,就有弹性。他从铁线描啊,青花啊那些中练出来的他这种独特的线条的功夫,这还不够。在这样的芦苇墨色干后,林风眠又会用大笔蘸上浓淡不同的墨色,涂写出云天,远山湖面,沙泽,这样的笔墨效果让画面呈现出怎样的意境。
这样的画面热闹吗?绝对不是。生11:凄凉的意境。朱:你为什么感觉他是凄凉? 生11:没有什么人,全是冷色调。朱:很苍凉,是吧。
生3:这幅画是在画秋天吧,秋天一种萧条的感觉。
朱:萧条,这个词我觉得用的非常准确。等一下你就会明白。生:这是冬天晚上的感觉,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右上角有片白,可以说现在可能会萧条一些,但是萧条过后就是生机。朱:林风眠的画面让我们感到苍凉,孤寂,但绝不是绝望,仍有一线的光明在他心中存留着,讲的多好啊。还不够。林风眠常常在他画面上画上一行秋兀,有时一行,有时两只,有时甚至就一只,哪个同学说说看这样的画面又会让你有怎样的联想?
生3:虽然秋兀很孤独,但是它为了自己的希望展翅高飞。朱:他再追求自己心中对艺术的向往和理想。所以艺术成为他至亲的好友,你的话说的很好。我蛮感动的,你还有别的联想吗?您觉得还有吗?林风眠从原来住洋房,开洋车,西湖边还有他的小洋房呢,但是抗战后国家命运的变化最后他一个人孤独的在一小楼里探索,他像不像这只孤鹜?还不够。70多岁林风眠将要离开自己祖国的时候,他把这幅画送给了他最喜爱的学生叫吴冠中,吴冠中拿到这幅画,打开了之后,一下子潸然泪下。哪个同学说说为什么吴冠中会潸然泪下?
生2:这只秋兀可能飞到远方就不回来了。
朱:是啊,最后林风眠居住在香港,这只孤鹜就离群了,离开了祖国的大地了,林风眠死前就写了四个字:我要回家。我们到林风眠那最具有艺术特点的静物画当中,我们用那种美来修养一下身心。(欣赏幻灯片————林风眠的景物作品)朱:你只要放松,静静的品味那种美,去感受
朱:美不美啊,我有时觉得看他的画就像是品甘泉,品那种美酒,他的画简直像一个个世外桃源一样,而且那种美还是属于林风眠特有的(风眠体)朱:可是有一天我们绘画史上最大一个悲剧和讽刺发生了,就在那样一个疯狂的年代,在一个漆黑的晚上,林风眠敏锐的感觉到他的画将给他自己和他朋友带来生命的威胁,于是,他拿出自己的油画全部烧毁,拿出所有的国画整整几千张,全部撕碎,浸泡在浴缸里,捣碎成泥浆,就用这个厕所,马桶的下水道,冲的片纸全无。尽管如此,他还是被抄家,十几次被莫须有的罪名被抓入狱整整4年半,最后才在总理的搭救下,带着满身的伤痕获释出狱。那时,画家是怎样的心境?谁能说说看,大家好像无言,是不是啊。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些画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啊,但是是自己亲手撕毁,一张不剩。同学们,老师也是很喜欢画画的,我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我想用林风眠那种彩墨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我的心情。
(教师示范用画架画彩墨抽象画,配音乐)
朱:同学们可以和我一起感受我是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朱:画家的一生是很充盈,很丰富的,也是很精彩的,既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也有遭遇磨难的不平岁月,更有孤独探索的孤独晚年,下面也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用这种彩墨抽象的方式在你们桌前的宣纸上来表达一下你们的心情。(三分钟学生练习)(学生展示作品)
朱:其实我不想去评价大家画的怎么样,其实彩墨体验挺好玩的,也有自己的表达,我就想问个简单的问题,假如说林风眠今天看到你们的作品他可能会怎样鼓励你们。生3: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朱:对了,艺术是自由的嘛。关键是思想的表达啊。
生2: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人思想各不同,形状的自由就是思想的自由。
朱:我今天真的要把这本书送给他,他是有资格拥有朱老师这本专著的。不成尽意,多多指导。这才是我们育才学校的学生,这才是才子啊。
朱:哪怕是在抗日战争年代,林风眠仍然用这种激情的话语来鼓励那些誓志追寻艺术的那些莘莘学子,怎么鼓励?(出示幻灯)生齐:为艺术战!
朱:他自己也是这样鉴行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快结束了,最后我还想让我们的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在黑暗中我们再一次来重温画家的音容。我们再来一起回望历史,我们记住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时代下,一位追求中西融合的大画家,因为人生不长,只有伟大的思想,崇高的艺术才是永恒与不朽的!
第五篇: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1、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教学过程
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山水、家乡、建筑物)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1)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江心屿、景山……)
(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在我们最熟悉的家乡就有最美的风景。揭示课题:《美丽的家乡》。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绘画工具。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工具。课后画好草图。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喜爱的家乡风景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1.技法介绍。
提问: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你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1)了解学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情况。
(2)师生互动,了解水彩、水粉、素描铅笔、油画棒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
(3)教师现场演示一些特殊技法(如湿画法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创作思路。
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提问:怎样开始你的风景画创作呢?(1)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景。
(2)根据表现内容确定构图形式。
(3)确定画面的主次关系。选择最感兴趣的风景作为画面的中心。(4)开始表现。3.学生创作。
4.作业展示与评价。
2、城市新貌 教学目标:
1.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并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 教学重点:
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教学难点: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
第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欣赏感受。
(1)走入特色街。(播放:河坊街的录像。)
提问:这条街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你?(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工艺品、扮演者等。)
(2)新旧街道的对比。(播放:老照片。)
提问:比一比,今昔的河坊街有什么变化?(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提问:说一说,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特色街?(4)揭示课题:《街市新貌》。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
(1)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提问: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师生讨论:色彩、招牌、门面、陈列的商品等。)
(2)师生互动: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提问: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
(3)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① 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②你的小店要装修啦,你有什么好主意让小店引人注目,招揽生意呢?
小结:店面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环境、色彩相协调,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
3.范例赏析,拓展设计思路。出示范作,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1)如何巧妙地利用瓦楞纸的条纹?(2)如何确定表现主题?(3)如何绘制设计草图? 4.提出作业要求。
请运用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绘制店面设计草图。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5.作业展示、教学评价。
(1)欣赏同学的设计草图,并展开美术评价。6.课后调查。
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
第4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欣赏评述。
(1)组内交流课外调查作业。
(2)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师生就“特色街”展开话题。提问:说一说街道中的哪些环境设施让你觉得很美或者很有特色? 2.精心策划,组合构建。
提问:假如你是城建设计师,怎么规划设计“特色街”。
(1)特色街的“特色”在哪里?(文化主题、商业主题……)(2)街道的环境设施设计。(围绕主题、整体规划。)
街头的电话亭、指路牌、花坛、坐椅、行道树、路灯、街边的雕塑、人行道的砖面……
3.小组合作,同建特色街道。4.特色街的设计展示交流会:有条件的可邀请设计院的叔叔阿姨一起来欣赏我们的设计作品。
3、首日封 教学目标:
1.探究首日封的形式与内容,理解它的设计主题和文化内涵。2.学会首日封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3.感受首日封的形式美,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首日封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
在设计元素中体现创意思维。
第5课时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教师出示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成功的邮票。提问:这是为纪念什么而发行的邮票?指名回答。
(2)教师出示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成功的首日封。提问:请知道的同学说说这是什么?
(3)揭示课题:《首日封》。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首日封的了解。2.小组学习、欣赏感悟。
(1)请每组同学拿出事先收集到的首日封。(2)分组研究、讨论。①首日封一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你能发现这些首日封有哪些相同之处?
③首日封的主体图形和邮票的主题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交流,组际反馈。
(4)教师简要小结并板书。首日封:邮票、邮戳、主题、邮编格子、主体图形。3.探究学习。
(1)欣赏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图片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首日封设计活动。设问:选择怎样的主体图形?主体图形安排在画面的什么地方?(3)画设计草图。
(4)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时点评。(5)欣赏2008北京奥运会的首日封。
第6课时 4.创作实践。
(1)请学生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校园生活。如:每年的校园狂欢节活动、校园田径运动会、万圣节的化装舞会、六一节的庆祝活动等。
(2)设计一个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首日封。(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主题。)5.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业。
(2)引导学生大胆表述和评议,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6.课后拓展。
4、难忘的一件事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3.深入讨论。
(1)学生出示自己的假日生活照片,通过照片回忆场景。四人小组讨论:从什么角度选择表现内容?
(2)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叙事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师评价: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3)小结
5、木板年画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第9课时(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有趣的脸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感受戏剧脸谱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
2.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并能用脸谱作为元素设计美化一件生活物品,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3.通过脸谱欣赏,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感,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脸谱的艺术特色,能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教学难点:能用脸谱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装饰、美化生活物品。教学过程:
第10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脸谱,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1.京剧欣赏,初步感受。
(1)欣赏京剧(音乐)。提问:我们听的是什么音乐?(2)相互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戏剧的知识?(3)京剧片断欣赏。(音乐、图像、课件演示。)(4)出示脸谱。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2.脸谱欣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各种脸谱(戏剧音乐和脸谱一起出现)。提问:欣赏各种脸谱后,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
欣赏脸谱,初步了解脸谱的颜色和造型特点,出示各种脸谱,边欣赏边介绍各种脸谱的颜色特点:红色——忠勇;黑色——公正;白色——狡诈(重点欣赏关羽、包拯、曹操的脸谱,让学生初步理解色彩在脸谱中的运用。)3.学生创作脸谱,了解脸谱的制作方法。(1)出示脸谱,了解脸谱的造型特点。提问:脸谱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初步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脸谱以对称为主,在绘制上采用线面结合的方法,使用色彩鲜艳,对比鲜明。
设计脸型(圆形卡纸)——勾画纹样——定稿上色。4.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在圆形卡纸片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戏剧脸谱。
第1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各种生活物品,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戴脸谱表演,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1)表演。
(2)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脸谱知识? 2.带脸谱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欣赏。
(1)课件出示带脸谱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服装、U盘、开瓶器……)(2)学生欣赏,思考:这些生活用品有什么相同点?
(3)教师总结:脸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在现代设计中这一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3.继续欣赏,了解脸谱元素在设计中使用的要求。(1)教师出示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
(2)学生欣赏,思考:这些生活用品在利用脸谱设计元素中有哪些特(3)欣赏交流。
(4)教师以实例说明:夸张、变形、组合。4.学生设计,教师巡视。5.组织京剧脸谱生活物品展。
7、课题:电话亭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公用电话亭的造型特点,知道电话亭已经成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2.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意水平。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播放课件中的图片(一个造型别致的电话亭),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2)教师揭题:《电话亭》。
(3)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电话亭。(4)课件播放:介绍各种电话亭。
提问:看了这些电话亭你有什么感想? 知道这些漂亮的电话亭有什么用吗?(5)教师小结:这么多漂亮的电话亭不仅为人们交流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还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和谐相配,美化了市容市貌,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13课时 2.范作欣赏、加强理解。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设计电话厅的外形?分小组讨论外形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拓展思路。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并示范几种基本形的制作方法。(3)小组讨论并交流美化方法。4.欣赏拓展,学习制作。
明确作业要求:以个人或同桌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漂亮的电话亭。(1)让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同学间进行交流。
8、课题:路灯设计
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路灯的种类、形式和功能,了解设计路灯应从美观、实用和环境协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初步了解路灯造型的基本要素,能设计一组造型新颖、构思巧妙与环境协调的路灯。
3.感受路灯造型的美感,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路灯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灯杆、灯罩及灯体的统一设计。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各组做好拍摄、收集图片等工作。教学过程 1.直观感知。
播放不同地方的路灯(农村、不同城市之间),让学生欣赏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路灯。通过欣赏,让学生述说看到的路灯基本结构(灯罩、灯体、灯杆)。2.交流反馈。
通过课外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汇报成果。可以是文字述说,可以是图片、DV展示。
3.探讨研究。
(1)结合书中图片,交流路灯的设计思路。(2)探讨灯杆、灯罩、灯体的设计元素。4.拓展思维。
路灯功能的创意,如:
①可以通话、拍照、放音乐;
②可以在热天喷出水雾给人以凉爽;
9、适合纹样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构成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制作适合纹样。用颜色绘制、雕刻制作、剪纸粘贴、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泥于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形成开放的思维意识,并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教学难点:掌握适合纹样的创作方法。教学过程:
第15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适合纹样图片和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绘画工具。(教师)课件、范作,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适合纹样美化生活的作用。在教师展示部分图像后请学生也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并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纹样结构特点的认识。由于师生未曾探讨过,所以学生还不能讲清楚纹样的结构特点,这时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2.讨论研究。
(1)适合纹样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①学生欣赏分析教材中的范图。
②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同时归纳并板书学生的观点。
(2)结合教材中的图例,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同时小结板书适合纹样的结构形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教师再利用课件让学生感知图案样式。
(3)组织学生讨论适合纹样的内容选择。
①教师播放课件收集的适合纹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②师生共同归纳纹样内容选择:花卉、人物、动物、风景、几何形状等。(4)教师展示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知,激发学生设计兴趣。①学生看图片范作。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展示的“制作步骤”。3.学生作业。作业要求:
(1)设计创作一幅适合纹样作品。
第16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设计制作材料。
(教师)收集手工制作的适合纹样作品图片或实物。教学过程
1.表扬上节课学生们的良好表现。
2.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适合纹样的样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强调作品的色彩搭配:冷色调、暖色调、强烈对比色等。3.欣赏启发。
(1)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感知手工制作的适合纹样。(2)教师再出示实物作品。
(3)师生共同讨论手工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①材料选择合理。②材料搭配合理。③工艺制作精细。4.作业要求。
①可以合作完成,但参加人数最多为四人。合作时最好分工明确,配合协调。②制作时要注意安全。③争取在课堂上完成作品。5.交流评价。
①展示学生的作品。
②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并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③同学之间评价,并提出建议。④教师评价,并提出建议。6.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10、泼墨画
第17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泼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泼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懂得泼墨、泼彩方法的运用,在泼墨的基础上作添画的造型练习。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泼墨画方法及泼墨效果的巧妙利用
教学难点:泼墨、泼彩方法的掌握及有效利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国画颜料、纸杯、宣纸、毛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画若干幅、8开宣纸两张、墨汁、颜料、纸杯。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泼墨画,欣赏我国历代名家的泼墨画作品,若干幅一般写意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泼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漂亮的中国画。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泼墨画名家张大千等泼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泼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泼墨画用具及泼墨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3)教师在泼墨形成的自然外形上作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第18课时 3.泼墨游戏。
(1)学生将调好的墨汁泼洒在一张宣纸上,做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形成的自然外形特点。
(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泼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4.泼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画纸上,再次进行泼墨或泼彩,并在形成的自然墨色及外形上进行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11、指墨画
第19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指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指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运用指墨画技法做各种指墨效果练习。3.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各种指墨效果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手指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指墨画,欣赏我国清代高其佩等名家的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毛笔画与指墨中国画有哪些不同之处?指墨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②猜猜指墨画有几种指墨表现方法,说说指画墨色变化的感觉。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指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中国画。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指墨画名家潘天寿等的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指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教师介绍指墨画用指表现方法,并作示范。
(3)教师在宣纸上作各种指墨效果示范,完成一幅指墨画。3.指墨游戏。
(1)学生在一张宣纸上,试作各种用指方法,体验观察形成的指墨效果。(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指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4.指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宣纸上,再次用手指作水墨画,完成一幅指墨画。(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5.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光与影
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教学重点:认识光与影的黑白灰;欣赏光影效果的作品 教学难点:选择使用各种工具大胆的表现光与影。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自选画笔。
(教师)各种形式的画笔、色彩卡纸、图片、范画。(教师可采用的游戏参考:皮影、手影、剪纸、踩影子等加强对光与影的认识。)教学过程
1.有趣的引导及互动。
(1)做游戏:光在哪里?我的影子在哪里?游戏的目的为了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光影、发现光影。
方法:在拉上窗帘的教室里,教师请五六位同学上来,表演光与影的游戏。一位学生拿着手电筒分别从前后左右向其余几位同学照去,下面的同学分辨光源,体会光与影变化。同时配音乐:可将阿牛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一束光线照过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种光影都不一样……” 2.继续了解——光影的黑白灰。
拍一段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操作如下:选取一个很暗的房间,突然照进一束手电筒的光,问学生,这个时候有什么样的对比光线,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手电筒强烈的亮光和房间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总结,只有黑和亮两种光影。这时微弱的电灯光亮起,黑暗的房间里霎时有了层次分明的色彩光影效果,但那束手电筒的光依然强烈。教师提问:这时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这里光与影产生了层次,形成了黑白灰的关系,物体有了更明显的立体感。如果要表现的话,只要在暗的旁边加一块灰的面即可,请结合刚才的视频,参考课本上的图片,在你们刚才画的几何体上尝试一下好吗? 3.深入探究——有趣的色彩光影。
(1)教师提问:对光与影有了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后,想一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光与影?你打算怎样来表现? 学生回忆、表述。
(2)展示光与影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向、粗细、曲直的线条与块面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效果,还要发现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会形成互补色,了解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是互为补色的关系。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
可以用相机把生活中所见的光影拍下来。正负图形
第2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正负图形,有效强化观察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2.学生分析、体验大师的正负变异作品,初步了解大师设计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解构与重构、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构成方式和形成风格上的区别。
3.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学生对“正负变异”图式的创作尝试。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等。
(教师)课件,彩纸和剪刀等。教学过程
1.观察“错觉图式”的导入。(1)游戏激发兴趣。
2.体验“正负变异”的情感,设疑解惑。
(1)课件播放埃舍尔的作品集《错乱空间》,让学生解析这些作品的神秘所在。①形的重复表现。
②多形组合表现。③同构异质表现。④解构与重构。⑤形的虚实表现。
(3)欣赏评析,引导创作。
比较性的教学欣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者及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通过反思欣赏内容,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对正负图形形成的理解,即让“元素”直接呈现,“自觉”组合的不同秩序和方式,使正负变异产生不同的情感分析,这一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以上欣赏的过程中,图形各构成的概念无须多做任何讲解, 体会其形式美才是关键,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引导学生要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3.实践“正负变异”的魅力,探索设计。
第22课时
(1)展示范作,为学生创作提供创意与造型灵感。
(2)学生为自己创设一种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或对立或依存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风车转”“蚕吃桑”……(3)学生随堂剪纸作品尝试:
(4)小结:大量大师经典正负形,让学生感受其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鲜明、典型、强烈。交流总结,正负图形使创作者和欣赏的再创作者走进了一片如此广阔而神秘的创造图案的新天地。
14圆筒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筒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圆筒等基本形在自由线体造型, 面的切割、折叠、切割翻转,层面排列(重复、渐变)等创造重组设计后,多变而富有节奏感的艺术特色。
2.通过收集材质,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圆筒造型作品;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了解圆筒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
教学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教学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第23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纸杯,各种可装置的圆筒材料。(教师)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欣赏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对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并作简单分析与归类。
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杯造型的形式美。
纸杯造型中的可参考尝试的形式美法则。
(基本形)变形与分解
(等分割:切刻、切形)
组合与堆积
(插合与粘贴)
板式结构的聚散联系
(半立体)
柱式结构联系
(立体)
单体造型组合(主体+附加:卷曲……)
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 3.探究方法,技法解析。
(1)提出问题:你想动手试一试怎么做吗?那你觉得在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3)教师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
第24课时
4.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要求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造型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引导学生在制作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③色彩形体搭配方法。5.成果展示。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6.拓展。
(1)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造型与装置的圆筒材料?
15彩点拼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点的视觉特性,掌握点造型的基本语言(形状、色彩、材质的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能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彩点拼图。
2.学生以演绎、欣赏、联想、对比观察等方法,交流、分析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彩点拼图。
3.能用自己的眼光赏析和评价彩点艺术作品;对点的色彩美、材质美、图案美、工艺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点的魅力。教学重点:
发现、认识、探索点的造型基本语言(形状、色彩、材质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彩点拼图。
第25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用特殊的点组成的画面,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
(2)学生欣赏由自然物——点构成的彩点拼图,感受从点引发的奇妙联想。2.巧妙联想,探究方法。(1)读图:点的视觉性。
(2)演绎“点”:在非常洁净的黑板上,画单点图①,引导描述对这一点的视觉观感。
小结: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3.深入感知,尝试表现。
(1)读图:点的构成方法: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
①点的多种构成(形色)。
②思考:通过观察,你觉得以上四张作品各以点的哪一构成方法为主?产生了怎么样的视觉效应? ③教师小结:这些视觉形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总之小巧简洁,活泼灵动的点创造演变着多姿多彩的视觉华尔兹,请让点的形与色达到完美的结合吧!4.拓展材质,创造表现。
(1)讨论:不同材料适合怎样的构成方式? 回归书中提问:采用镶嵌和拼贴的方法拼出的图形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它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2)创作小尝试。
①拟题:快乐没有什么道理!②选择材料,彩点拼贴小品图。
③利用简单色笔,进行点的构成设计或创意小品。(延伸)
16外国传世名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学习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
第26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著名的外国美术作品。
(教师)课件(包括经典的美术作品的照片、视频等)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外国著名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2)小结: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3)交流:经典的外国传世名作有哪些?你会喜欢哪件美术作品?教师板书课题《外国传世名作》。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让几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最多的是哪一件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作品被命名为“传世名作”?
(2)请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说明自己的欣赏观点,并将资料汇编成一份文档。
(3)学生整理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4.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学生汇报自己研究和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小结:今天我们学习欣赏的只是艺术宝库中的几颗宝石,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追寻艺术发展的踪迹,走进艺术殿堂吸收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艺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2)布置学生课外的研究内容:了解各国的历史、艺术发展的演变、美术作品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