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 新浙美版 11册 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 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2.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 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活动
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5.作品展览
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五、课后延伸:
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签到布置宣传窗。2.鼓励学生控索多种画,进行创作。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并临摹感受。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请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优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水墨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一、引入
1、玩水墨:体验墨色变化
(两支毛笔,一支笔全蘸满墨,另一支笔先蘸饱水,笔尖再蘸墨。)请两位学生上来,根据老师提示来画:画一个点,把笔斜过来在旁边再画一个长点,再快速的连画两笔,对比两个同学画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一个墨色有浓有淡的变化,一个是全黑没有变化)这就是墨色的浓淡化,同学们,两位同学同样的拿笔方式和画法,怎么会有这种不同效果?讲解蘸墨的方法。
有水有墨,才叫水墨。原来水墨这个名称是这么来的。
2、小结:水墨画是非常讲究墨色的浓淡变化。板书:浓淡
二、学习
1、出示《泼墨仙人图》学习墨色变化(1)介绍历史背景
南宋画家梁楷的着名作品,是现存的最早的泼墨人物画,寥寥数笔,概括飘逸的画法,对明清及现代画家有着重要影响。
(2)学生说感受,说说这幅画与平时的人物画有什么不同?(表现手法和墨色两方面,这幅没有细致刻画,只是概括的画出人物的整体效果。就像是用墨泼上去一样,这种画法就是泼墨法。)板书:泼墨写意 浓淡干湿
(3)小结,自己欣赏,(这幅《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泼墨人物画,寥寥几笔就把仙人的神韵)此图画了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憨态可掬。一双小眼醉意朦胧,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使仙人超凡脱俗又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
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作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把仙人的自然洒脱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2、揭题:水墨人物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墨人物画”。
3、出示《曲木家的小客人》学习技法
(1)刚才欣赏了《泼墨仙人图》,了解了水墨画的墨色,再来欣赏另一幅。
问:欣赏了画想说什么?
(2)这幅与《仙人图》有什么不同?((内容不同,方法不同《仙人图》时泼墨的方法,这幅是用勾写结合的方法)板书:勾写结合
4、出示《流民图》学习内容
(1)看到了什么?(强调画面上的内容)如很痛苦,很悲惨情景。没错这个内容画的特别有意义。内容表达深刻(1)介绍背景:
《流民图》,是蒋兆和作于民族灾难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北平。除去残酷的现实,焦灼着一颗热爱祖国的艺术家的心,促使画家用自己的笔写下无声的反抗。同时《流民图》在艺术上,更是对当时衰弱到极点的中国人物画起了振耳发聩、承前启后的作用。(2)与前面两幅又有什么不同?(表现技法不同,好像很写实)板书:勾线设色,画的内容:情节故事
(方法不同,先勾线后设色,是勾线设色法。)
5、小结: 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与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的技法结合起来名作就诞生了。泼墨写意 勾写结合 勾线设色
三、欣赏作品(大师作品)指导说:他是用哪种方法? 表现了什么内容?还有有背景的 说说感受?
四、示范(注意边示范边讲)
这里先检查学生用笔、用墨方法,用笔:中锋 侧峰 逆锋 卧锋,用墨: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及毛笔蘸墨的方法。
1、在纸张上先定位置(在这张纸上画画在哪个位置,画多大先在心里想好),2、画人先画脸,可以用淡点的墨色,而脸又最先画眼睛,如果他有戴眼镜,就先画眼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定要细心,接着画眉毛,能反映人的情绪,嘴巴也能反映人的情绪,然后是脸的轮廓,要注意用笔的握法来控制轮廓线的墨色变化,最好做到一笔画完,除非你有特殊要求。
接着是头发和耳朵,先画哪个,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来定,现在先画头发,看头发墨色要浓点的,这时候更要注意用笔方法,头发可以用卧锋,刷刷几笔就把它画出来。最后画上耳朵。头就画好了。
3、接下来就简单了,只要用很简单的大笔来画出身体,(刚好昨天比赛的薛彬老师给我们上了戏剧人物,怎么画人得身体动态,就是用大块色来画人的动态,没有画表情。)
4、身体可以概括,但是手也是重点,要画好,关键是把手的关节画好,手就会好的。
5、上色彩,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效果来选颜色,我选的是朱膘当人的皮肤的颜色,因为我想表达的是高兴开心的人。(如果是想表达愤怒的就用三绿的颜色,用颜色时可以先在旁边的纸上试试。)
6、调整,就是画上背景,背景画的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最后别忘了落款,就是写上是谁在什么时候画的,再要加上自己的印章。
注意讲墨色的变化、表现方法。
五、欣赏学生作品
六、创作
七、展示点评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1、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并临摹感受。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请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优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1、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教学过程
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山水、家乡、建筑物)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1)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江心屿、景山……)
(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在我们最熟悉的家乡就有最美的风景。揭示课题:《美丽的家乡》。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绘画工具。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工具。课后画好草图。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喜爱的家乡风景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1.技法介绍。
提问: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你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1)了解学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情况。
(2)师生互动,了解水彩、水粉、素描铅笔、油画棒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
(3)教师现场演示一些特殊技法(如湿画法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创作思路。
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提问:怎样开始你的风景画创作呢?(1)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景。
(2)根据表现内容确定构图形式。
(3)确定画面的主次关系。选择最感兴趣的风景作为画面的中心。(4)开始表现。3.学生创作。
4.作业展示与评价。
2、城市新貌 教学目标:
1.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并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 教学重点:
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教学难点: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
第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欣赏感受。
(1)走入特色街。(播放:河坊街的录像。)
提问:这条街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你?(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工艺品、扮演者等。)
(2)新旧街道的对比。(播放:老照片。)
提问:比一比,今昔的河坊街有什么变化?(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提问:说一说,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特色街?(4)揭示课题:《街市新貌》。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
(1)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提问: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师生讨论:色彩、招牌、门面、陈列的商品等。)
(2)师生互动: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提问: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
(3)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① 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②你的小店要装修啦,你有什么好主意让小店引人注目,招揽生意呢?
小结:店面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环境、色彩相协调,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
3.范例赏析,拓展设计思路。出示范作,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1)如何巧妙地利用瓦楞纸的条纹?(2)如何确定表现主题?(3)如何绘制设计草图? 4.提出作业要求。
请运用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绘制店面设计草图。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5.作业展示、教学评价。
(1)欣赏同学的设计草图,并展开美术评价。6.课后调查。
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
第4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欣赏评述。
(1)组内交流课外调查作业。
(2)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师生就“特色街”展开话题。提问:说一说街道中的哪些环境设施让你觉得很美或者很有特色? 2.精心策划,组合构建。
提问:假如你是城建设计师,怎么规划设计“特色街”。
(1)特色街的“特色”在哪里?(文化主题、商业主题……)(2)街道的环境设施设计。(围绕主题、整体规划。)
街头的电话亭、指路牌、花坛、坐椅、行道树、路灯、街边的雕塑、人行道的砖面……
3.小组合作,同建特色街道。4.特色街的设计展示交流会:有条件的可邀请设计院的叔叔阿姨一起来欣赏我们的设计作品。
3、首日封 教学目标:
1.探究首日封的形式与内容,理解它的设计主题和文化内涵。2.学会首日封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3.感受首日封的形式美,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首日封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
在设计元素中体现创意思维。
第5课时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教师出示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成功的邮票。提问:这是为纪念什么而发行的邮票?指名回答。
(2)教师出示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成功的首日封。提问:请知道的同学说说这是什么?
(3)揭示课题:《首日封》。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首日封的了解。2.小组学习、欣赏感悟。
(1)请每组同学拿出事先收集到的首日封。(2)分组研究、讨论。①首日封一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你能发现这些首日封有哪些相同之处?
③首日封的主体图形和邮票的主题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交流,组际反馈。
(4)教师简要小结并板书。首日封:邮票、邮戳、主题、邮编格子、主体图形。3.探究学习。
(1)欣赏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图片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首日封设计活动。设问:选择怎样的主体图形?主体图形安排在画面的什么地方?(3)画设计草图。
(4)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时点评。(5)欣赏2008北京奥运会的首日封。
第6课时 4.创作实践。
(1)请学生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校园生活。如:每年的校园狂欢节活动、校园田径运动会、万圣节的化装舞会、六一节的庆祝活动等。
(2)设计一个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首日封。(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主题。)5.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业。
(2)引导学生大胆表述和评议,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6.课后拓展。
4、难忘的一件事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3.深入讨论。
(1)学生出示自己的假日生活照片,通过照片回忆场景。四人小组讨论:从什么角度选择表现内容?
(2)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叙事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师评价: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3)小结
5、木板年画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第9课时(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有趣的脸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感受戏剧脸谱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
2.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并能用脸谱作为元素设计美化一件生活物品,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3.通过脸谱欣赏,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感,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脸谱的艺术特色,能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教学难点:能用脸谱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装饰、美化生活物品。教学过程:
第10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脸谱,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1.京剧欣赏,初步感受。
(1)欣赏京剧(音乐)。提问:我们听的是什么音乐?(2)相互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戏剧的知识?(3)京剧片断欣赏。(音乐、图像、课件演示。)(4)出示脸谱。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2.脸谱欣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各种脸谱(戏剧音乐和脸谱一起出现)。提问:欣赏各种脸谱后,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
欣赏脸谱,初步了解脸谱的颜色和造型特点,出示各种脸谱,边欣赏边介绍各种脸谱的颜色特点:红色——忠勇;黑色——公正;白色——狡诈(重点欣赏关羽、包拯、曹操的脸谱,让学生初步理解色彩在脸谱中的运用。)3.学生创作脸谱,了解脸谱的制作方法。(1)出示脸谱,了解脸谱的造型特点。提问:脸谱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初步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脸谱以对称为主,在绘制上采用线面结合的方法,使用色彩鲜艳,对比鲜明。
设计脸型(圆形卡纸)——勾画纹样——定稿上色。4.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在圆形卡纸片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戏剧脸谱。
第1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各种生活物品,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戴脸谱表演,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1)表演。
(2)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脸谱知识? 2.带脸谱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欣赏。
(1)课件出示带脸谱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服装、U盘、开瓶器……)(2)学生欣赏,思考:这些生活用品有什么相同点?
(3)教师总结:脸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在现代设计中这一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3.继续欣赏,了解脸谱元素在设计中使用的要求。(1)教师出示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
(2)学生欣赏,思考:这些生活用品在利用脸谱设计元素中有哪些特(3)欣赏交流。
(4)教师以实例说明:夸张、变形、组合。4.学生设计,教师巡视。5.组织京剧脸谱生活物品展。
7、课题:电话亭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公用电话亭的造型特点,知道电话亭已经成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2.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意水平。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播放课件中的图片(一个造型别致的电话亭),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2)教师揭题:《电话亭》。
(3)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电话亭。(4)课件播放:介绍各种电话亭。
提问:看了这些电话亭你有什么感想? 知道这些漂亮的电话亭有什么用吗?(5)教师小结:这么多漂亮的电话亭不仅为人们交流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还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和谐相配,美化了市容市貌,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13课时 2.范作欣赏、加强理解。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设计电话厅的外形?分小组讨论外形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拓展思路。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并示范几种基本形的制作方法。(3)小组讨论并交流美化方法。4.欣赏拓展,学习制作。
明确作业要求:以个人或同桌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漂亮的电话亭。(1)让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同学间进行交流。
8、课题:路灯设计
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路灯的种类、形式和功能,了解设计路灯应从美观、实用和环境协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初步了解路灯造型的基本要素,能设计一组造型新颖、构思巧妙与环境协调的路灯。
3.感受路灯造型的美感,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路灯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灯杆、灯罩及灯体的统一设计。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各组做好拍摄、收集图片等工作。教学过程 1.直观感知。
播放不同地方的路灯(农村、不同城市之间),让学生欣赏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路灯。通过欣赏,让学生述说看到的路灯基本结构(灯罩、灯体、灯杆)。2.交流反馈。
通过课外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汇报成果。可以是文字述说,可以是图片、DV展示。
3.探讨研究。
(1)结合书中图片,交流路灯的设计思路。(2)探讨灯杆、灯罩、灯体的设计元素。4.拓展思维。
路灯功能的创意,如:
①可以通话、拍照、放音乐;
②可以在热天喷出水雾给人以凉爽;
9、适合纹样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构成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制作适合纹样。用颜色绘制、雕刻制作、剪纸粘贴、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泥于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形成开放的思维意识,并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教学难点:掌握适合纹样的创作方法。教学过程:
第15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适合纹样图片和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绘画工具。(教师)课件、范作,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适合纹样美化生活的作用。在教师展示部分图像后请学生也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并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纹样结构特点的认识。由于师生未曾探讨过,所以学生还不能讲清楚纹样的结构特点,这时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2.讨论研究。
(1)适合纹样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①学生欣赏分析教材中的范图。
②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同时归纳并板书学生的观点。
(2)结合教材中的图例,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同时小结板书适合纹样的结构形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教师再利用课件让学生感知图案样式。
(3)组织学生讨论适合纹样的内容选择。
①教师播放课件收集的适合纹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②师生共同归纳纹样内容选择:花卉、人物、动物、风景、几何形状等。(4)教师展示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知,激发学生设计兴趣。①学生看图片范作。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展示的“制作步骤”。3.学生作业。作业要求:
(1)设计创作一幅适合纹样作品。
第16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设计制作材料。
(教师)收集手工制作的适合纹样作品图片或实物。教学过程
1.表扬上节课学生们的良好表现。
2.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适合纹样的样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强调作品的色彩搭配:冷色调、暖色调、强烈对比色等。3.欣赏启发。
(1)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感知手工制作的适合纹样。(2)教师再出示实物作品。
(3)师生共同讨论手工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①材料选择合理。②材料搭配合理。③工艺制作精细。4.作业要求。
①可以合作完成,但参加人数最多为四人。合作时最好分工明确,配合协调。②制作时要注意安全。③争取在课堂上完成作品。5.交流评价。
①展示学生的作品。
②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并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③同学之间评价,并提出建议。④教师评价,并提出建议。6.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10、泼墨画
第17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泼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泼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懂得泼墨、泼彩方法的运用,在泼墨的基础上作添画的造型练习。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泼墨画方法及泼墨效果的巧妙利用
教学难点:泼墨、泼彩方法的掌握及有效利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国画颜料、纸杯、宣纸、毛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画若干幅、8开宣纸两张、墨汁、颜料、纸杯。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泼墨画,欣赏我国历代名家的泼墨画作品,若干幅一般写意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泼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漂亮的中国画。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泼墨画名家张大千等泼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泼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泼墨画用具及泼墨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3)教师在泼墨形成的自然外形上作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第18课时 3.泼墨游戏。
(1)学生将调好的墨汁泼洒在一张宣纸上,做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形成的自然外形特点。
(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泼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4.泼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画纸上,再次进行泼墨或泼彩,并在形成的自然墨色及外形上进行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11、指墨画
第19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指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指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运用指墨画技法做各种指墨效果练习。3.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各种指墨效果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手指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指墨画,欣赏我国清代高其佩等名家的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毛笔画与指墨中国画有哪些不同之处?指墨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②猜猜指墨画有几种指墨表现方法,说说指画墨色变化的感觉。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指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中国画。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指墨画名家潘天寿等的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指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教师介绍指墨画用指表现方法,并作示范。
(3)教师在宣纸上作各种指墨效果示范,完成一幅指墨画。3.指墨游戏。
(1)学生在一张宣纸上,试作各种用指方法,体验观察形成的指墨效果。(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指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4.指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宣纸上,再次用手指作水墨画,完成一幅指墨画。(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5.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光与影
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教学重点:认识光与影的黑白灰;欣赏光影效果的作品 教学难点:选择使用各种工具大胆的表现光与影。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自选画笔。
(教师)各种形式的画笔、色彩卡纸、图片、范画。(教师可采用的游戏参考:皮影、手影、剪纸、踩影子等加强对光与影的认识。)教学过程
1.有趣的引导及互动。
(1)做游戏:光在哪里?我的影子在哪里?游戏的目的为了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光影、发现光影。
方法:在拉上窗帘的教室里,教师请五六位同学上来,表演光与影的游戏。一位学生拿着手电筒分别从前后左右向其余几位同学照去,下面的同学分辨光源,体会光与影变化。同时配音乐:可将阿牛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一束光线照过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种光影都不一样……” 2.继续了解——光影的黑白灰。
拍一段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操作如下:选取一个很暗的房间,突然照进一束手电筒的光,问学生,这个时候有什么样的对比光线,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手电筒强烈的亮光和房间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总结,只有黑和亮两种光影。这时微弱的电灯光亮起,黑暗的房间里霎时有了层次分明的色彩光影效果,但那束手电筒的光依然强烈。教师提问:这时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这里光与影产生了层次,形成了黑白灰的关系,物体有了更明显的立体感。如果要表现的话,只要在暗的旁边加一块灰的面即可,请结合刚才的视频,参考课本上的图片,在你们刚才画的几何体上尝试一下好吗? 3.深入探究——有趣的色彩光影。
(1)教师提问:对光与影有了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后,想一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光与影?你打算怎样来表现? 学生回忆、表述。
(2)展示光与影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向、粗细、曲直的线条与块面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效果,还要发现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会形成互补色,了解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是互为补色的关系。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
可以用相机把生活中所见的光影拍下来。正负图形
第2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正负图形,有效强化观察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2.学生分析、体验大师的正负变异作品,初步了解大师设计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解构与重构、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构成方式和形成风格上的区别。
3.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学生对“正负变异”图式的创作尝试。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等。
(教师)课件,彩纸和剪刀等。教学过程
1.观察“错觉图式”的导入。(1)游戏激发兴趣。
2.体验“正负变异”的情感,设疑解惑。
(1)课件播放埃舍尔的作品集《错乱空间》,让学生解析这些作品的神秘所在。①形的重复表现。
②多形组合表现。③同构异质表现。④解构与重构。⑤形的虚实表现。
(3)欣赏评析,引导创作。
比较性的教学欣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者及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通过反思欣赏内容,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对正负图形形成的理解,即让“元素”直接呈现,“自觉”组合的不同秩序和方式,使正负变异产生不同的情感分析,这一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以上欣赏的过程中,图形各构成的概念无须多做任何讲解, 体会其形式美才是关键,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引导学生要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3.实践“正负变异”的魅力,探索设计。
第22课时
(1)展示范作,为学生创作提供创意与造型灵感。
(2)学生为自己创设一种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或对立或依存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风车转”“蚕吃桑”……(3)学生随堂剪纸作品尝试:
(4)小结:大量大师经典正负形,让学生感受其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鲜明、典型、强烈。交流总结,正负图形使创作者和欣赏的再创作者走进了一片如此广阔而神秘的创造图案的新天地。
14圆筒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筒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圆筒等基本形在自由线体造型, 面的切割、折叠、切割翻转,层面排列(重复、渐变)等创造重组设计后,多变而富有节奏感的艺术特色。
2.通过收集材质,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圆筒造型作品;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了解圆筒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
教学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教学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第23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纸杯,各种可装置的圆筒材料。(教师)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欣赏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对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并作简单分析与归类。
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杯造型的形式美。
纸杯造型中的可参考尝试的形式美法则。
(基本形)变形与分解
(等分割:切刻、切形)
组合与堆积
(插合与粘贴)
板式结构的聚散联系
(半立体)
柱式结构联系
(立体)
单体造型组合(主体+附加:卷曲……)
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 3.探究方法,技法解析。
(1)提出问题:你想动手试一试怎么做吗?那你觉得在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3)教师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
第24课时
4.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要求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造型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引导学生在制作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③色彩形体搭配方法。5.成果展示。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6.拓展。
(1)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造型与装置的圆筒材料?
15彩点拼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点的视觉特性,掌握点造型的基本语言(形状、色彩、材质的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能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彩点拼图。
2.学生以演绎、欣赏、联想、对比观察等方法,交流、分析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彩点拼图。
3.能用自己的眼光赏析和评价彩点艺术作品;对点的色彩美、材质美、图案美、工艺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点的魅力。教学重点:
发现、认识、探索点的造型基本语言(形状、色彩、材质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彩点拼图。
第25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用特殊的点组成的画面,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
(2)学生欣赏由自然物——点构成的彩点拼图,感受从点引发的奇妙联想。2.巧妙联想,探究方法。(1)读图:点的视觉性。
(2)演绎“点”:在非常洁净的黑板上,画单点图①,引导描述对这一点的视觉观感。
小结: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3.深入感知,尝试表现。
(1)读图:点的构成方法: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
①点的多种构成(形色)。
②思考:通过观察,你觉得以上四张作品各以点的哪一构成方法为主?产生了怎么样的视觉效应? ③教师小结:这些视觉形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总之小巧简洁,活泼灵动的点创造演变着多姿多彩的视觉华尔兹,请让点的形与色达到完美的结合吧!4.拓展材质,创造表现。
(1)讨论:不同材料适合怎样的构成方式? 回归书中提问:采用镶嵌和拼贴的方法拼出的图形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它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2)创作小尝试。
①拟题:快乐没有什么道理!②选择材料,彩点拼贴小品图。
③利用简单色笔,进行点的构成设计或创意小品。(延伸)
16外国传世名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学习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
第26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著名的外国美术作品。
(教师)课件(包括经典的美术作品的照片、视频等)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外国著名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2)小结: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3)交流:经典的外国传世名作有哪些?你会喜欢哪件美术作品?教师板书课题《外国传世名作》。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让几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最多的是哪一件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作品被命名为“传世名作”?
(2)请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说明自己的欣赏观点,并将资料汇编成一份文档。
(3)学生整理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4.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学生汇报自己研究和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小结:今天我们学习欣赏的只是艺术宝库中的几颗宝石,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追寻艺术发展的踪迹,走进艺术殿堂吸收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艺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2)布置学生课外的研究内容:了解各国的历史、艺术发展的演变、美术作品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
第五篇:【新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新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存在问题:
1.各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2.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3.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本学期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按教学大纲说明的教学迄止章节、教学要求及教材的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4.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5.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6.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课 堂 教 学 方面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和即时了解学生的实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结合好,及时作好课后记录,教学随想,及时反思、总结。
课 外 辅 导
方面的措施 1.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构图色彩,主题的表现等)。3.定期进行作品展评。教改教研课题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方法与范例
教
学
进
度
表
本学期上课20周共40课时,其中新授课30节,复习反馈课8节,机动 2节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教学辅导 活
动 实际完成情况 8/30—9/3 始业教育
准备课
一课时
良好 2 9/6—9/10 第一课《台灯设计》
良好 9/13—9/17 第二课 《水资源》
第三课《漫画与生活》
良好 4 9/20—9/24 第四课《戏曲人物》
泥塑 良好 5 9/27—10/1 第五课《喜气洋洋》
良好 6 10/4—10/8 第六课《龙的传人》
良好 7 10/1—10/15 第七课《线条的魅力》
良好 8 10/1—10/22 第八课《风儿吹过》
良好 9 10/2—10/29 第九课《虫虫大聚会》
良好 10 11/1—11/5 第十课《生长的植树》
良好 11 11/8—11/12 第十一课《材料妙用》
良好 12 11/1—11/19 第十二课《塔》
良好 11/2—11/26 第十三课《瓶子新生代》 泥塑 良好 14 11/29—12/3 第十四课《盘盘转转》
良好 12/6—12/10 第十五课《秦陵兵马俑博物馆》 泥塑 良好 16 12/1—12/17 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玩具》
良好 17 12/2—12/24 美术万花筒
良好 18 12/27-12/31 复习
良好 1/3—1/7 期末美术作品展示
良好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授课时间
课题:1 台灯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铅笔、黑色水笔。(教师)课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欣赏,谈谈感受
即兴创作,全新体验。
课件出示,拓宽视野
优秀作品欣赏
自由创作
评价展示
1.欣赏。
(1)欣赏“长信宫灯”,学生根据其造型判断“这是什么?”
(2)教师在简洁的介绍中,让学生了解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人像雕塑艺术品,更是将实用功能与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照明用具,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2.即兴造型。
(1)以自己为模特,设计一个独特的造型,成就别具一格的“人形台灯”。(注意灯的位置摆放)
(2)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创意台灯,教师及时指出:这些台灯已模糊了普通台灯结构,在巧妙的共用中,将美观与实用的结合。引出课题——创意台灯设计
3.移花接木,创意台灯。
(1)出示一造型优美的高脚酒杯,提问:如何利用它的特点使其变成一只新颖的台灯?
(2)课件出示源于生活的更多实物:如雨伞、花瓶、自行车、水果等,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重构“创意台灯”。
(3)小组汇报有趣的创意,课件及时呈现各种“创意台灯”,让学生的设想变成现实。
4.细节点亮创意台灯。
(1)欣赏大师作品,思考“感动你的细节在哪里?
(2)课件定格于台灯细节之处,发现一些简单的元素如线、形等都赋予了作品永恒的魅丽,学生思考自己将怎样呈现设计亮点。
5.创作。
要求: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利用熟悉事物的巧妙组合进行设计。
无论黑白或彩色效果的台灯,请你在某个细节的刻画中表现设计亮点。
6.评价展示。
(1)学生自我展示——介绍怎样体现巧妙的组合。
(2)观众有目标的欣赏——我最喜欢的创意细节。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学生动手创作。
学生自评、互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解决教 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评价促进提高 课
后
录 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角锥型的灯罩基本做法和圆锥型做法的不同。强调制作难点:只在切去部分的圆面内分成若干等分,用小刀背在等份线上划一下,折成棱角,粘合接口即成角锥型灯罩。制作圆锥型灯罩,引导学生们发现切去的部分越少做成的圆锥越大,切去的越多,做成圆锥越小。圆柱型的灯罩制作比较简单,根据灯罩的大小,取一长方形纸片,卷成圆筒粘牢接口即成圆柱,再按圆筒的直径做一圆面,与圆筒的一端粘牢即成圆柱灯罩。教学过程中指导运用绘画、剪贴或自己创造的新方法装饰灯罩和灯座。让学生把做好的台灯放在投影上展览,互相评议,评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课 时 授 课 计 划
课题:2 水资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①有关水的故事。②关于水的知识。③家乡水资源情况调查。④表现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情境导入
观察感受
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表现与创新
展示与评价 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设问: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2)引出课题。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江河之水、湖泊之水、瀑布之水等等),描绘水的画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3.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比较他们作品中的异同)
(2)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用线、色、剪贴等等。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全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4.表现与创新。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5.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自由创作。
展示评价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交流感受
增强审美情趣
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课
后
录 本课是“综合•探索”类的美术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收集水的各方面资料,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指导学生利用小组的集体力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班级大集体中交流学习探讨,萌发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以此来激发美术创作的强烈欲望。在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