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和人口的相关资料,说明掌握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培养对资料的方式和归纳能力。
2.让学生学会“读图观察――统计计算――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的探究方法。
3、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教学难点: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2分钟)
二、【自主学习】(5分钟)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70--P73内容,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中的问题。(学生自学、组内助学,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小组交流】(5分钟)
1.读P70“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先独立完成P71上的活动题1,将答案写在课本上,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活动题2。引导学生分时段观察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变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由此可以归纳出:世界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其变化趋势是:
缓慢 →_____→_______→______ 变慢。
(读图方法指导: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
四、【合作探究】(15分钟)探究一:
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什么来衡量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结合回教材内容回答。探究二
读教材P71图4.2“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05—2010)”,读图思考:哪个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哪个大洲人口增自然增长率接近零?
探究三:读教材P72图4.4“世界人口分布”,对照图中的图例,思考: ①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②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③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1.结合教材图4.4,请同学们说说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分布规律。活动2.请同学们对照世界地形图列举实例说明人口稀疏区及其分布规律。活动3.读教材图4.4,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读教材图4.4世界人口分布图,图上标注了A、B、C、D四个地区,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根据教材中所提的要求,完成活动题中的表格。
五、【课堂小结】(5分钟)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六、【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拓展练习题。
第二篇:人口与人种 教案 第一课时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教案
授课时间:2013.12.12第6节 授课班级:初一5班 教授学科:地理 授课教师:张晓强
知识目标:
1、能够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对各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形成初步印象;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初步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能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或柱状折线图。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计算和意义。
教具准备: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居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那么,“地球村”到底有多少居民呢?他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现在我们先学习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0前两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现在全球大概有多少人?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分别用多少年?这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特点?完成P71活动题表格。
(3)根据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总结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
时间
人口增长特点
① 18世纪以前--------十分缓慢; ② 工业革命以后--------大大加快; ③ 二 战 后-----------迅速增长;
④ 现
在-----------基数大,年增8000万。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2、人口自然增长率
(提问)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学)让学生阅读课本P70第3自然段,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公式,从中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师总结)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1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2.5%;死亡率:1.1%;自然增长率:1.4%)
3、阅读课本P71第2段,读图4.2,完成下列问题。(1)按人口从多到少排列大洲。(亚、非、欧、拉美、北美、大洋洲)(2)按人口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列大洲。
(非洲、大洋洲、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
4、探究:北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什么人口增长比欧洲快得多?(人口迁移政策比较开放,经济发达,迁入人口多。)小结:
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本节课知识点。【教学反思】
第三篇: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世界人口数量。
2.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4.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5.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影响。
6.初步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二.重点与难点: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三.学习方法
结合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通过计算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问题; 通过讨论理解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居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至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教师:地球村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65亿)那是2006年3月的资料,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2011年世界人口已达69.09亿,5年增长了4亿,那么世界人口增长一直这样快吗?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活动一
读课本64页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思考回答: 1.怎样知道某一年的世界人口总数?
2.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怎样变化?
活动二
读65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由此可见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
承转:每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都一样的吗?人口增长的快慢是如何衡量的呢?
活动三 阅读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 思考: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计算?
2. 完成课本65页活动第二题、第三题
二.人口问题
教师: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阅读课本67页到70页完成下列各题: 1. 完成课本70页第一题 2.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好不好?你有没有遇到过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烦恼?还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以用漫画来表达你的想法。
承转: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那人口增长慢就一定好吗? 出示资料一
英国人口增长很慢,2007年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英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目前英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过16岁以下人口,其中8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10万,是50年前的5倍。普查显示,英国目前总人口为5800多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1%。资料二
在欧盟国家中,德国、意大利、瑞典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严峻,英国的人口增长亦出现停滞,并有下滑的趋势。联合国人口问题专家认为,欧盟国家在未来的25年中需要吸收1.5亿新移民才能保持工作人口和退休人口之间的平衡。
结合材料一、二和69页阅读材料第二段,思考:有些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这样会带来哪些问题?
2. 针对人口增长过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总结: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课堂检测:
1.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1998年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1999年出生并成活婴儿25000人,死亡总人口为15000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___%。
3.从古至今,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为
A.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B.越来越快 D.一直很慢
B.鼓励生育 4.对于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为
A.控制人口增长
C.顺其自然
D.人口移民
第四篇:人口与人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目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能运用有关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3、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4、了解影响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内容,板书课题:人口与人种(二)第一次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现在世界人口数。
2、了解人口增长速度由什么决定。
3、会计算自然增长率。
学生学习3分钟。
汇报交流,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重点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完成活动65页1、2题(三)第二次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2、人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3了解影响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学生学习6分钟,然后学生汇报交流,师生补充。
1、人口稠密地区是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稀疏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险峻的高原、山区。
2、影响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适宜的地区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稠密,相反,地形险峻、气候过于干旱或过于湿润、非常寒冷的地区,降水量过多或过少的地区,不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疏。
完成活动67页1、2题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1
秋去冬来,时间匆匆消逝而去,还记得20xx年7月1日那天的毕业典礼,那天我们毕业了。而现在我工作半年了,从初上讲台时的紧张已经变成了应对自如。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以母校的校训:“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作为我教师生涯的准则,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成长。通过半年的教学,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故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式:
1.转变教育理念 ,明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教学活动要找准教学的角色定位,在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劳动只能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取代和干扰学生的学习,而做一些无用功,甚至事倍功半;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学法;学生不是仅学知识,更是发现知识,学会学习并且善于学习,才能避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耗费了时间却学而无果的现象。因此,教师的备课,既要钻研课标和教材内容,设计知识的教法;更要研究学情,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2.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进行整合,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地翻新,但有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不应该只重视形式的新颖,更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1) 设计课前预习: 设置可测评性强的课前预习问题,发给学生预习学案,帮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与回答教师问题。
(2) 设计新课学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真实生活事件、新闻等创设生动的问题情景,进行新课导入,引启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通过预设问题,启发,引导,调动学生讨论、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生成学习成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提升;减少老师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杜绝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决,只让学生当听众的错误教学现象,真正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培养上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高效,减少无效和低效。
(3)设计评价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样,评价标准也应随着多元化和人性化,变单纯的成绩分数评价为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个体比较评价与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相结合。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进行知识有效的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课堂问题小结,单元知识“章结”和“单元过关”,并做好各种评价的记录,为学生的成长档案做好准备。
3、加强教研,提高个人教学能力
通过积极教研,研究课标,考纲,钻研高考试题,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脉搏;研究教学的先进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知识的把握和习题的选择设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加知识和理论的积累和储备,积极扩充教学资源渠道,逐步缩小与课程要求的差距。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2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3
这堂课的教学达到了融教育智慧、教学艺术、教学技术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有自感欣慰的方面,也不乏遗憾,值得探讨和完善的方面。
1.教学起点把握。课前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知道又到了什么程度,还不知道什么。知道的就不再多花费时间,不知道的即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做些弥补的工作。教学设计阶段中对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了解和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调整做到了一一对应。
2.教学目标和“课标”对应。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本节课的教学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做到了教学内容正确、教学言语准确、教学板图精当。尤其是教学言语凝练,不说废话;语气亲切自然,体态语言从容淡定,干净、利落、自信地表达自己,是教师职业生涯多年锤炼的结果,也是教师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结构完整并与教学目标对应。这堂课的教学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达成教学的流畅,闪烁教育智慧的光芒。课堂教学是个时间流,几乎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全程运用自己的有意注意于其中。这堂课的教学张驰有致,有高潮。象篇文章,有伏笔、铺垫和渲染。而且课堂结构清晰自然,用了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保持了均衡。
5.师生互动方面。一堂学生参与程度较深的课,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反映出的内在思想性。给学生留有参与的空间,也给学生以有效的评价。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终身受益。情感目标的实现尤重于认知和能力领域,如果留给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6.从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的状况看。老师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处于紧张思维的状态、转入下个教学活动、静默的思考和冥想,整个课堂是个完整的情绪体操。
7.教学资源挖掘与利用恰到好处。教学资源无所不在,关键是自己是否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那些沉默的资源。“能不能用”是能力问题,用得是否“恰到好处”,就是艺术了。此外,对于稍纵即逝的动态性的资源,做到了“灵机一动”,这是教育机智。
8.本课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时间安排较紧,如果能当堂展示同学们的绘图情况,及时给予正确评价,会更好。
9.本节内容的教学是通过图表数字到位的运用,让学生对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对于今后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有很好的帮助。另外,通过让学生从课本中捕捉一些信息元素,然后绘出一些图表,这对于学生的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10.课堂教学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融合;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板书、板图的融合;是教师言语和体态语的'融合;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积累情感、形成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融合;是人和人交流状态的融洽。是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有机融合。书本世界是那么的“枯燥”、抽象和不生动;生活是五彩的颜色,是具体的,是生动的,是活泼的,我的教学“活化”教材,让教材上的每个文字迸发出其本来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从联系生活实际、学有所用,变“书本世界”为“世界作为书本”等角度看,或许本节课已经做得很好。但再深入思考,还可以加入更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今后需继续探索的方面:
1、多媒体的应用怎样才能做到为课堂服务,而不是课堂被其所困。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少才合适?什么时候使用最合适?
3、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寻找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归纳?还课堂给学生。
总之,教学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改进,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七年级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反思4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