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粤版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沪粤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授课人:张慧
【教学内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理 八年级 第三章 第3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谈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节的重点: 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的选用。本节的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5min)
师:上课前,老师有一个事情想请大家帮忙解决,我想看看我今
师:刚才许多同学提出了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的同学提到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会左右相反,为什么会物近像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件展示)
器材:蜡烛两根、白纸一张、刻度尺、平面镜、玻璃板等。A猜想:像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准确呢?谁猜想得最符合实际情况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
(学生的猜想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先设想,例如有的学生会猜想像在镜子内表面,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想像的大小和镜子摆放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不要干涉他们的猜想,让他们自主想象,但最好请他们陈述猜想的依据,避免胡乱瞎想。)B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请大家拿出平面镜,看见你的像了吗?在镜子前面还是后面?它距离镜子多远?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生:不能直接测量,不知像在什么位置,无从测量起。师:因此,我们要研究成像特点,首先要弄清像在哪里?(手在镜背后作摸索状),像到底在平面镜后面什么位置呢?
师:拿出玻璃板,请大家观察一下,和刚才的平面镜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交流小结:
①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感觉这支蜡烛也像点燃了一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D分析与论证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④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左右相反
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师: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生: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师: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师生共同分析得: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 '发出的.
用纸条模拟演示过程,学生可进一步形象直观地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过程,从纸条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能形象生动地认识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作图方法。
第二篇:沪粤版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2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2课时)》新课标教学设
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物、像和镜面三者的关系及应用,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教学重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
1.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
A.10点45分 B.1点15分 C.7点15分 D.7点45分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B.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C.物体的大小有关 D.物体放的角度有关 3.在距离平面镜8 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镜____________ cm;若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___________cm.4.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_________,由于进入你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你”,所以把这个“你”叫做_________.6.某同学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__,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他的像高为_________.7.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_________像.(填“虚”“实”)
8.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 m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 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9、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不对
10、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音 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 C、为了造型美观 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
(二)、作图题
1.下图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像点S′.2.作出下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3.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
(三)、本节小结
第三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二.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三.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第四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课稿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本节的主要内容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并运用其特点分析解释问题。
2、教学目标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3)能通过对平面镜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教学用具
课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蜡烛、火柴。说教法
1、观察猜想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在平面镜的像,联想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发展概括能力。
2、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3、操作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采用操作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4、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说学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大胆猜想、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过程。由于远程教育平台制作的课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真正将课堂变为展示自我的舞台,感受成功。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图片欣赏
2、照镜子
二、新课学习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二)猜想假设: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并尝试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
(1)像与物体是等大的;
(2)像是“近大远小”;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5)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6)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三)结合教材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教案。
(四)进行实验
根据所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组长组织,教师适当指导。
(五)分析交流 组内交流,得出初步结论
(六)汇报总结
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讨论交流。
(七)交流评估 交流实验中的问题
三、总结 学生谈收获。
四、练习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课稿
别山镇下里庄中学
张佳
第五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像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2.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准备
分组:平面镜成像实验器。
演示:平面镜、潜望镜模型、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一、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等大、等距、连线垂直镜面)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特征:虚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穿衣镜等。
2.改变光路——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等。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特点: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应用: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应用:太阳灶、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手电筒的反光装置。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课件,展示生活中小猫在平面镜玩耍、小孩对平面镜里的像好奇、水中倒景等美妙图片。引导以上美景是如何形成的?它隐含哪些物理知识?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
教师:出示平面镜,让学生观看镜中景物,引导同学思考: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镜中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我们如何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与否呢?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我们如何确定镜的位置?如何比较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请同学提出自己的办法? 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并思考课本上的实验是如何解决上面问题的。教师:你们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播放《探究平面镜成像》视频。学生:在看完视频后,动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示平面镜成像特点。加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巩固。并板书。
2、平面成像原理
教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射,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反射光线,寻找出反射光线的特点(反射延长后相交一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的是虚像。
3、平面镜的应用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平面镜在应用》,让学生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应用的具体实例,然后共同总结: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穿衣镜等。
改变光路——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等。
4、凸面镜和凹面镜
学生阅读课本“科学世界”,然后归纳总结: 凸面镜:特点: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应用: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应用:太阳灶、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三、课堂练习:
课本80页1、2、3、4、5题。
四、小结:本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得出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并知道了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
五、作业:本节练习册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