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

时间:2019-05-15 01: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一篇: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

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A.孙犁《芦花荡》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2.教学王维《鹿柴》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五言绝句,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王翰《凉州词》 C.李清照《夏日绝句》 D.卢纶《塞下曲》 3.设计《乡愁》教学方案时,教师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下列挖掘本诗“美点”的方法,正确的是()。A.利用海峡两岸山水的自然之美反衬诗歌情感的凄美 B.抓住夸张手法探讨诗人内心隐藏的多年企盼 C.通过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 D.体会诗歌节奏,品味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乡愁

4.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古今异义阋”的用法,下列不合适的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5.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变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发音,下列可以作为案例使用的是()。A.洗手一般 B.朋友 异同 C.统一五个 D.今年六天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后练习题是“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B.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能力 C.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D.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7.某教师在九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多彩的戏曲世界”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红与黑》 B.《雷雨》 C.《钦差大臣》 D.《西厢记》 8.在某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注重师生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B.营造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 C.鼓励学生多说,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 D.小组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9.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自,介绍了‘“因果类复旬”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稀综合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饵,不恰当的是()。

A.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B.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 C.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D.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11.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C.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

12.阅读《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评价内容具体,对全班学生书写具有引导作用 B.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利于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C.即兴唱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重点 D.朗读后直接分析结构,缺乏过渡,略显突兀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阅读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l6题。

问题:

16.请结合案例评析该教师课堂导人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20分)17、18题略。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欧阳修《醉翁事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还写出了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

课后练习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 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

19.请评析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语言特色,不少于200字。(20分)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20分)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 与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A项,孙犁的《芦花荡》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英雄的故事。B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D项,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写于1941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阶段,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C项,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20世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2.B【解析】五言绝旬,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五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五个字。A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项李清照的《夏日绝句》、D项卢纶的《塞下曲》都与王维的《鹿柴》一样,属于五言绝句。B项,王翰的《凉州词》是七言绝旬。

3.D【解析】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美,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在《乡愁》一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对诗歌节奏和语言的赏析,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乡愁,这是教师可以挖掘的“美点”。4.C【解析】A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中间”,古意为“其中间杂”,今意为“其中”。B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植”,古意为“立”,今意为“种植”。D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垄断”,古意为“山川阻隔”,今意为“把持独占”。C项中无古今异义词。

5.A【解析】每个音节、每个字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词语、句子中有的音节的声调发生了变化,这种音变现象叫作变调。A项中的“一”本为第一声,但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字前面念第四声,因此,“一般”可以作为词语变调的案例。

6.B【解析】练习题中提到“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这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A项正确。练习题中“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这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C项正确。练习题中“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把它背下来”,其目的是通过朗读和背诵两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D项正确。丽设计该练习题并没有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能力的目的,B项错误。7.A【解析】A项,《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小说。B项,《雷雨》是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话剧作品;C项,《钦差大臣》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剧作;D项,《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戏剧作品。这三部作品都适合“多彩的戏剧世界”这一主题。

8.C【解析】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说话的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注重师生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组中互相评价。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多说,但并不是任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而是要围绕话题,简洁、清晰、有条理地叙说。

9.C【解析】助读系统是指教科书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助读系统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等等。《敬业与乐业》课后介绍“因果类复句”特点的文字,就属于助读系统。10.B【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具体的阐述如下: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此可知,A项、C项和D项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均恰当,B项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

11.C【解析】A句,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他们直接感受书法之美,故A项正确。B句,“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可以使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故B项正确。D句,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姿势提出了要求,指导细致,便于操作,这使学生在自主练习写字时有可以把握的标准,故D项正确。C旬,教师只是用语言简单介绍厂行楷书的由来,并不生动、形象,故C项错误。

12.C【解析】A句,教师从笔顺、结构两夯面具体评价了学生的字,这能够对全班学生的书写起到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B句,采用了小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故B项正确。D旬,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教师直接转到课文结构分析,缺乏过渡,显得有些突兀,故D项正确。C句,教师的即兴唱歌,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C项错误。13-15题略。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在导人新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将零碎的信息汇总,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与母爱有关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引导时并不局限于课内的文学作品,而是要求学生积极回忆课外与母爱有关的内容,包括歌曲、电影等。(2)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以图片形式引入相关社会新闻,扩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讲述故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7、18题略。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一文的语言极有特色。其词句凝练,含义丰富,格调清丽,音节铿锵,抑扬顿挫,灵动活泼,使人读后宛如身临其境。其中有两个特点最为突出:

(1)文章语言简练,寥寥数字即概括殆尽,而且内涵深刻,意味深远。尤其是作者在本文巾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等词句,被许多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使用。

(2)本文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安排了大量的对旬。且全文几乎都用“也,收束句尾,一贯通篇,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具有音乐节奏感。20.【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字词句。

②过程与方法臼标:掌握全文的脉络,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与民同乐”的含义,理解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2)制定依据

①理解、掌握字词句是学习古文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字词句”。②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节奏感强,且将写景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本课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写作十分有好处。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为“掌握全文的脉络,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韵’方法”。

③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正是培养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传达一种正向的观念,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为“明白‘与民同乐’的含义,理解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21.【参考答案】(1)问题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本文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使这么多人都沉醉其中呢?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这篇美文吧!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思考,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自号为“醉翁”?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学生多加激励、点评、补充。

教师小结: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仪是酒醉吗? 出示问题:太守为何而醉?我们为何而醉?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学方式:讨论法。】(2)合作探究

①太守为何而醉?请大家领悟其思想内容。

让学生依据预习时读书的感受,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学生讨论后指名试答。

教师小结: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②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A.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B.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一琅琊秀色图一酿泉流水图一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C.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③领略文中人们欢乐的场景。

师: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A.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B.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太守真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明确:不是的。是乐中含悲,为什么?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其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的乐中也含悲。

C.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D.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E.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师: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 能让我们陶醉?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灵活,对散结合。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字,这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一方面领悟文章思想;另一方面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双管齐下,有的放矢。教学方式:讨论法,引导法,陶冶法。】(3)反思阅读方法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学生朗读课文、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诵读感悟内容;探究思想背景;赏析行文特色。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欣赏散文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学方式:讨论法,引导法。】(4)迁移练习

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教学内容:根据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名句及其引申义。教学方式:练习巩固法。】(5)作业

①学生朗读背诵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②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巩固知识。教学方式:搜集、分析。】

第二篇:2014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范文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技术学科知识真题答案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总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l.【答案】D.8

2.【答案】A.动机

3.【答案】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4.【答案】D.课程问题

5.【答案】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6.【答案】A.体验

7.【答案】B.促进者

8.【答案】D.①④③②

9.【答案】C.演绎法

10.【答案】 A.化学与人类

1l.【答案】B.物质的量

12.【答案】C.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3.【答案】B.教学理论

14.【答案】A.螺旋式

15.【答案】D.以上都是。

16.【答案】A.在NaHA溶液中一定是c(Na+)>c(HA-)>c(OH-)>c(H+)

17.【答案】C.△rGm<0

18.【答案】C.正乙醇

19.【答案】B.NH3

20.【答案】D.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二、阅读材料(21题12分,22题13分,共25分)

21.【参考解析】

(1)从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上可以看出,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动手书写、汇报交法等活动更多,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參与学习;而 新手型教师在读室上关注的是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互动少,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动手书写、汇报交法等活动更多,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而 新手型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互动少,有强烈掌控课堂的欲望。

专家型与新手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在以下几方面有看显著不同:

首先,通过讲授呈现类和驱动推进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反映、课室气氛,通过学生学习情况,陈述与引导推进的提问多于新手教师;新手型教师更关注自己的表现,学生是否认可,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等。

其次,从调控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新手教师在读堂中并无评价、引导行为,说明新手教师在课前制订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照搬教案,不会随课室情境的变化修正计划,他们对课室的调节能力不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很弱。第三,从展现呈现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专家教师的教学的常规工作程序已高度熟炼,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如同样是使用了 5次图画展示,新教师要用508秒,而 专家教师只用了半分钟。

(2)在化学课堂行为设计时,新手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所教学料知识;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各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课程材抖,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性知识;教特定学科所算要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教学目标和目的。

其次,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学习环境,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高效的组织教学,进行课堂调控。

第三,在曰常工作中,思考总结,将日常教育技能程序化、自动化,以便能够迅速且只需很少或无需认知努力便可以完成多项活动。

22.【参考解析】

(1)原理:

为浓氨水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胶铁滴管中蒸馏水济入饶瓶,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硫碱性的溶液使紫甘蓝指示剂显绿色,氨气溶于水使压力滅小,乙酸溶液进入烧瓶发生中和反, 指示剂恢复紫色,乙酸溶液继续进入烧瓶使指示剂溶液显红色,最終由于碱过量,因而溶液 成为绿色。

(2)优点:

首先,这些实验中涉及到了氨气的溶解性、压力变化、制取氨气的原理、指示剂的显色、中 和反应等学科知识,是将化学知识融入实验,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创设情境教学的好方法。其次,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学习和练习更多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在实验中要想达到良好的实现效果,需要考虑到化学药品的用量等问题,学生从中学习到有关实验设计的方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第四,色彩鲜明的实结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诊断题(共1题,共15分)

23.【参考解析】

(1)选CD.(2)kv(重水)=1.6x ,所以:

①重水的pD=

②含0.01molNaOD的D2O溶液1L其Pod=2,pD=14.8-2=12.8

③溶解0.01molDC1的D2O溶液1L其pD=2

④在100ml0.25mol/L的DC1摩尔=0.25x0.1-0.2x0.05=0.015摩尔,总体积=0.15L,物质的量浓度=0.015/0.15=0.1mol/L,因此pD=1

(3)产生错误的原因:选A选项的同学没有理解PH、PD自意义,将常温下中性溶液的PH

与PD混淆,选,B选项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重水的离子积与水的不同。

四、案例分析题(共l题,共20分)

24.【参考解析】

(1)张老师化学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

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现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裁体。

李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2)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

其次,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肋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学。

五、教学设计题(共1题,共30分)

25【参考解析】

(1)(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佣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硫酸的氧化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浓流酸与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的原则。

(2)重点与难点:硫酸的强氧化性;硫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3)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石蕊溶液变红。

Cu+2H2SO2(浓)=CuSO4+SO2+2H2O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将浓硫酸缓缓地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扩散。

(5)导入

教师引导,回顾稀疏酸性质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知道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比如:与一些金属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我们常说一句话叫 "量变产生质变”,这在硫酸的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体现,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往两根卫生筷上分别沾上浓硫酸和稀硫酸。

学生观察:沾浓硫酸的卫生筷变黑。

教师讲述:浓硫酸能使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变成黑色的将质,这就是“脱水”,这过程也可称为“炭化”,也是初中所说的“腐蚀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浓硫酸特殊的性质。

第三篇: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

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A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B行书C 楷书

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A明确论题B 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 把握论点及过程 [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

D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A.《骆驼祥子》(老舍)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D.《忏悔录》(卢梭)【答案】A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垂髫: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考察学科本身每个知识点落实情况为基准

C.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答案】B

11、阅读一则有关写作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

为了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学生每日每周写篇500字以上的作文,可以摘抄,尽管如此,学生依然叫苦连天。第一次的作业情况是,有人抄作文选,有人抄名字名段,令我欣慰的是有一篇文章虽然稚嫩,但不乏对生活的感悟和优美的语段,只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成熟”着让我有意识的记住了他的名字,接着好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他的每次作业都非常认真,只是每篇依然透露出桀骜不驯的性情为了鼓励他继续学好语文,尤其发展出他显示出来的写作天赋,也为了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我决定在全班把他的几次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讨论评价。对该教学叙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练笔与摘抄相结合,缓解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B.这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写作“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C.教师关注个别学生发展,忽略了对多同学的写作指导 D.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敢于表达真实情感 【答案】C

12、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二段)

师:母亲尽管走远一点就觉得累,但体谅到儿子的一片孝心就出来了。这是写母亲的动作“她现在很听我们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母亲十分依赖孩子 师:哪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 生:倒数第二段

师: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师:“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

生:因为母亲知道了孙子要走小路的原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孙子想去看看奶奶,应当满足孙子的要求。

师:很好,那么母亲的这句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学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注意,文中写到“但是母亲摸摸孙子脑瓜,变了一个主意”,这是思想转变的过程怎么才能表现这个转变过程呢?

生:我觉得还是两个字带点拖音“还——是——走小路吧。” 对该文字教学实录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让学生读的太多,分析内容有些少 B.教师无范读,且缺乏对学生朗读指导 C.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分析“母亲”形象 D.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线 【答案】D

13、阅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及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节选)按要求答题。阅卷结果显示:采用“学生自主勾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教师,其学生“识字与写字”得分率高于其他教师的学生。“强调汉字的规律,教给记忆方法”的教师,其学生“认准字音”得分率为77.4%,显著高于没有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学生;采用“让我们欣赏同学的好作文”的方法进行写作复习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对该报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习策略的指导对提高学业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B.学生采用自主勾画的学习方法,识字写字的效果更好 C.系统完整的讲解汉字知识能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D.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互相借鉴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答案】C

14、阅读综合性学习漫画探险活动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教师将分成故事组、辩论组和模拟探险组进行不同的活动)

活动

一、是讲述探险故事。先每人讲述自己找到的故事然后推荐到全班展示。其他小组倾听并做出评价 活动

二、辩论探险利弊。辩论组成员找到合适的材料,筛选重要观点和材料,分工整合资料,组合进行演练,其他小组倾听并适时发言,并做出评价

活动

三、设计探险方案 模拟探险组成员,广泛查阅探险相关材料设计多种探险方案,在课堂上有条理的叙述方案。

对该活动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活动在全班只能做到少数人进行展示,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B.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演练,不利于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 C.活动三没有设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能实现学生全员参与 【答案】C

15、阅读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一次特殊的教师节”按要求答题。()

(二)创设情境,尝试练习1.创设情境:

两个好朋友在教师节哪天相约回母校看望小学班主任刘从笑老师,来到学校后得知老师生病住院的消息,于是她们决定购买礼物去医院探望老师,当她们来到礼品店时,面对琳琅满目的礼品却出现了分歧,(幻灯展示)究竟该买什么礼物去看老师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

2.(幻灯展示:各种礼物)

请同学们认真想刚才这两个同学碰到的问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意见,不仅要说出买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要买,买多少,买什么样的等。

3.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向同伴表达看法时要注意把问题想清楚,要说清楚,说具体,理由要充分,让别人听得明白。在听别人说话时,专注于谈话对象的谈话,以诚恳的态度倾听。同时,还要明确看望老师买东西,要根据老师的岁数、爱好、身份、性格等特点来考虑。4.讨论好了买什么礼物,她们来到礼品店购买礼物。她们待敌能不能顺利买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呢?(板书:与陌生人交流)

假设两位同学来到礼品店将遇到以下情况,她们该如何处理。(1)如何向售货员询问关于上述礼品的情况(2)假如需要的某个礼物缺货怎么办?

(3)如与售货员出现分歧(比如颜色、数量、价钱等不合适)时,你们又如何处理? 5.分小组讨论。

6.学生表演。两个学生表演,同学评议,再请同学表演,再评议。对该教学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设置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B.教师限定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能更好规范学生表达 C.教师强调学生关注具体交际情境有利于发展其实践能力 D.让学生依托这个情境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共有3题,16题20分,17题8分,18题12分,总共40分)

师:今天老师尝试采用一种开放式教学,我把每一段文字都搭配相应的图片,完整地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根据大家的回答,现场删减文字,让同学们看到,一段丰腴的文字是如何被浓缩为一个中心句的。从第一段开始。

生: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倘若邀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师:你还能表达得更简洁吗? 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标本就是典范和榜样的意思。这个典范和榜样到底有什么特征呢,第二段!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大家看看这个句子的表达有什么问题?

生:缺少主语,应该这样表达“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第三段。

生: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师:完美的概括。第四段。生: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师:关于这一段还有更好的表述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只说了假山和池沼,而没有说明假山和池沼的特征应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一句和“至于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

师:还可以省去两个字。生:至于 …….师:我们来总结说明文段里的中心句的特征。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生:必须简洁。生:应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师:那么,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心句是一个能够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完整而简洁的句子”。把每一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请大家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投影: 课文主要内容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每段的中心句。

师:到这里为止,这篇文字的内容已经买明了了,说明文这个“三明治”我们吃了第一口,我们接着再吃第二口,思路明晰。我们学《中国石拱桥》的时候说,茅以升是个好人,特别理解我们初中老师和学生,当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时候,他就给我们送来了一片典范的说明文。本文的作者叶圣陶也是个好人,而且他还当过很多年的小学和中学老师,他的《苏州园林》可以说是说明文里边的“标本”。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除了围绕中心句写作,还有一点,就是死路特别明晰。请大家通过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来体会和学习这一点。

生: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十段为最后一个部分,其余是第二部分。

师:大家有异议吗?没有,这是非常明显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于第二部分,我们再把第二部分的内在顺序理一理。

生:第二段为一层,其余为第二层。因为第二段是说的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其余是分说。

师:这里也是一个明显的“总——分”结构,那么,第二段的第二层七段之间,是不是可以继续分出层次来呢。试试看,要说出分层的标准。

生:3到7段可以为一层,8和9段是一层,因为我觉得前面好像是说的外面,8和9段是说的里面。师:可是色彩不一定只有里面有啊。

生:3到5段为一层,后面为一层,好像前面说的是……

师:答不上来吧?我知道大家的犹豫,同学们试图找到一个分层或者分类的标准,但是找不到。其实这个标准,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要依据游览的角度来看,游览者一般首先注意到的是大的方面,然后才是小的方面。按照这个标准,大家再试试。

生:3、4、5、6为一段,7、8、9为一段。

师:同学们的犹豫还因为没有在第二段中找到一个和下面几个段落一一对应的句子。

生: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语文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之道,始终都是回到文本,沉入文本,细究文本。通过我们的“层层深入”,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明晰了,我们一起来勾画本文的层次。

16、请评析该教师教学中体现的两个优点。(10分);请评析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10分)

【参考答案】 优点:

(1)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本堂课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一步步的提供方法点拨和引导,带领学生逐层深入文章的学习。

(2)教师的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组织循序渐进。本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总分的结构以及丰富多彩的语言是本文的亮点。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通过先让学生压缩语句,概括中心句的方式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再通过对基本内容的分析理清文章的总分结构和说明顺序,这符合本文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对文章逐步把握文章。

缺点:缺少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本文是典型的说明文。丰富多彩的语言是其典型特征。教师在分析中应通过分析语言来让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征以及一些典型的说明方法,这是说明文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设计题(共3题,19题20分,20题20分,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题材不尽相同,有叙事,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实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课文导语

古人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喻人,写的比较含蓄。这叫托物言志。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长,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后练习

1、背诵并默写此短文。

2、反复品读文章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文章中称莲为君子,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品质?(2)下列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之”具有表示“他她它”,有时相当于“的”,有时作为表示语气的作用。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教学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不作为考试内容。

学生情况:八年级

50人 课时:一课时

教学条件:多媒体设备,可播放视频和音频,演示PPT。

19、为本篇课文设计一道至少包括4个文言实词学习的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20分 【参考答案】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的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确定依据】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新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和学情三个方面为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有关阅读的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以上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透析问题的实质后,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内涵,最后很自然地提出“托物言志”的手法。总结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学生逐步获取信息和新知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4)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分析作者对菊和牡丹的情感态度。(5)作者为什么在写莲花的同时,还要写菊和牡丹?(从写作技巧方面找原因)(衬托——正衬和反衬)

(探究完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同时还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赏析。)(分析完课文,马上进入总结环节)

(6)总结课文:(我会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文仅用119个字,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品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莲花的朴素美,文章的语言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美。作者这种高尚的人格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篇: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高中)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高中)

2018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于3月17日进行,现将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整理如下:

1、……古代诗歌中的“云”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含“云”意象的诗句,意图表现人生哲理的是 正确答案: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2、……引入其他相关小说名作,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妙处,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正确答案:A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3、……开展散文专题教学,围绕“乡土情怀”选择阅读篇目,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正确答案:B贾平凹《秦腔》

4、……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创作原则,下列遵循这一原则的代表作是 正确答案:A关汉卿《窦娥冤》

5、……梳理文中重要字词,下列字词释义不正确的是

中公教育

正确答案: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效,仿效)(《庄子逍遥游》)

6、……文言文......下列语句中的“则”表示承接关系的是 正确答案: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7、……《锦瑟》,教师列举含有典故的诗句......古典诗词创作的用典传统,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 正确答案: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8、……“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成语使用的注意事项,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D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小李在工作中总是千疮百孔,让领导非常无奈。

9、……“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C倡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代替手工写作,运用计算机编辑文稿。

中公教育

10、……《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三篇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下列对该单元的教学建议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C本单元课文结构严谨,应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观点。

中公教育

第五篇:2017江西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初级中学)

2017江西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初级中学)

1.教学《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描写四季美景的诗句,下列不合适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A选项出自杨万里的《小池》,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B选项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D选项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而C选项,出自杜牧的《赤壁》,这是一首咏史诗,跟四季风景无关。

2.某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以对自然界科学探索为主题的文章,下列不合适的是()。A.《化石吟》 B.《紫藤萝瀑布》 C.《看云识天气》 D.《绿色蝈蝈》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在本文讲述了蝈蝈的特征和习性。而《紫藤萝瀑布》在作者宗璞面对着繁花盛开的瀑布,回顾十几年来花和人的命运,感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命,因此这不是一篇科学探索的文章。

3.在文言文总结课上,老师举例说明“古今异义词”,下列选项不合适的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B.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词。在汉语中有很多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词”。A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C项“往事”在这里是“历史”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D项“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B项没有古今异义词,有一个通假字“材”通“才”,才能的意思。故选B项。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教师恰当应用多媒体。下列教学中对于多媒体应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播放与教学有关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使用课件,展示讲解的内容,呈现问题及答案,可以减少板书,提高课堂效率。C.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可以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D.播放由教材改变的名家视频,可以丰富学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试用课件展现讲解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但是课件只是辅助工具,所以板书是必不可少的,不可以减少。另外,用PPT直接呈现问题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

5.阅读《关雎》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请同学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谁来朗读? 师:读准字音,是朗读的第一步,更高的要求是读出节奏。同学们看,这首诗每句话都是四个字,《诗经》里大多数的诗都是四个字一句。大家揣摩一下,四个字一句的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

生:二二。

师:非常好,两个字一顿,或者尾音稍微延长,这样读诗的韵味儿就出来了。老师范读,学生跟读。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B.多种评价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点评,正音、强化读音。C.教学中重视对阅读的指导。

D.整个教学行为突围绕“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两个要点,突出了“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这环节中读得太多了。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教学评价。阅读教学强化读,此题错在“读太多”,因此选择D选项。

中公讲师解析

下载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