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教案 1(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1:4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仁者爱人》教案 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仁者爱人》教案 1》。

第一篇:《仁者爱人》教案 1

《仁者爱人》教案 1

《仁者爱人》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解

.“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

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

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老子也认为绝对无私是不可能的,做到“清心寡欲”、“少私寡欲”,已经很了不起/

3.对“仁”的理解(6.30)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一步一步扩充。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二课时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

0.17

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

7.9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

5.42

对待盲人的态度

(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师与后代的太史令同样重要,因为古代非常重视礼乐文化。)

9.10

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过之必趋”,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动作,没有什么要紧,但是从这上面可以出一个人问的修养、做人的修养到达什么程度。拿行为科学来说,一个人看见别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无同情心,甚至于像小孩子看到烧死老鼠一样,在旁拍手欢呼。试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肃然起立,且“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他心理上的修养。

7.17

孔子做人做事的态度。他钓鱼就是钓鱼,不用机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网去网。(纲即是网。)以现代的生产观念来说,这种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说光是用钓竿去钓鱼,连企业公司都不要设立。这简直与经济政策完全相违背。但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当然也还保留。我们从旧体小说就可看到了。中国人打斗很不喜欢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谓“镖”。万不得已要用镖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表示先打了招呼,通知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现在说起这些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观念来说,又不落伍了。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所以将孔子的这两点,放在这里,就是说爱心的扩充,是仁。

二、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按照对“仁”的标准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孔子告诉子贡,管仲对历史的贡献有如此的大,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都可能灭绝了。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公子纠对管仲并不好,不听管仲的意见,如听管仲的意见,就不会有齐桓公,而是公子纠起来了。公子纠不以管仲为国士,管仲也不必要为公子纠殉死,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来责备管仲了。所以说有仁德的人是要做有益于大众的事,也即“爱人”。

小结:“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板书:

孝弟

谨信

成为“仁者”的条件

爱人

亲仁

仁者爱人

“仁”的内涵:忠恕

志向

“仁者”的具体表现行为

行为

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第二篇:仁者爱人教案(用)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4、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义,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明确“忠恕”的内涵。

3、背诵重点章节。

4、正确理解孔子 “仁”的含义。

5、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 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章P9)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1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研习文本

(一)“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仁之本:孝悌(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研读1.6)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首先是做人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四回)的道理所在。可见,不论是德育第一,智育第二的教育方针,还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德育”公共课,设专职“德育教授”,都是持之有故,继承着儒教传统的。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仁之则:忠恕(研读4.15)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 地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 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 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是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 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平?”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问题,所 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非“二”以贯之。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 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仁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的体 现呢’?

忠: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解读6.30章)恕:推已及人,仁爱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读5.12章)

自己不愿意别人强加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实际上就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我们已经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材生。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按理说该得 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面泼《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2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下来,说:“赐呀,这不是 你做到了的。”

原来,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 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终身的努力。

既然如此,不仅子贡没能做到这一点不足为怪,就是我们大 不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可怪的呢? 只能说,“恕”道(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仁之上:圣(博施济众)(解读6.30章)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际上就是“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 人民大救星”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必也圣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 来,就连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没有完全做到。

仁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仁的境界,只要你努力就能达到,因 为那不过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罢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 以,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也想到别人想做什么。将心比己,推 己及人。说到底,也就是曾于所概括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里面“忠”的一方面,加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恕”的一方面,就完整地构成了孔子所谓“一以贯之”的“道”。这个“道”不是别的什么,就是“仁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圣的境界是天才和英雄的境界。所谓时势 造英雄,天才和英雄的业绩实际上不是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创造出 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圣的境界实际上不是个人的境界。因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而仁的境界则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境界,是从我 们自己身边做起的境界。所以,我们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努力 实行仁道,使人人都有一颗仁爱的心而已。

五、布置作业:

总结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一、提问背诵。

二、继续研习文本。

(二)实践“仁”的方法、途径是什么?孔子自己是否达到“仁”? 仁之方:能近取譬(推己及人)(解读6.30章)(解读5.26,10.17,7.9,15.42,9.10)(7.27)仁的实践: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解读5.26)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子路是豪侠之志,讲义气,够哥们。从大处说,则犹如诗圣 杜甫所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颜渊是仁者之志,道德修养非常高。一方面非常谦逊,不愿 意表白自己的好处;另一方面要实行孔子所一再倡导,并认为要 终生奉行的恕道,不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

一武一文的志向,一个豪爽,一个隐忍。而圣人自己的志向 呢?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者安之”,就是要让老年人无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 安顿,无论是采取退《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3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休制度还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朋友信之”,就是要让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再没有欺诈,没有仇 怨。“少者怀之”,就是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永远爱护下一代,让 世界充满爱。

老中青三代都有了着落,社会安定而美好。圣人之志,岂不 就是要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吗?

2、问人:重人不重财

细节描写拓展(解读10.17)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3、与有丧者侧:尊崇礼(解读7.9,9.10)

这是不是太迂腐了呢?

不是。这是圣人性情纯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人家在丧 事的哀痛中,你在这里大吃大喝,像话吗?另一方面,也是圣人 尊崇礼节规范的表现:遇到人家的丧事,自己要表示哀悼。真心 哀悼,难道还能大吃大喝吗?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4、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解读15.42)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5、子钓而不纲:“仁”延伸到自然是“爱物”(解读7.27)

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拓展:

求仁得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杀身成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5.8)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到仁。

三、问题探讨

(一)探讨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为“仁者”。孔子为什么说管仲是一个仁者?这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插入3·22章)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

(课文14.17章)本章评价管仲。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明确: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奴役。表明孔子的仁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即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是讲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4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孔子要比管仲小172岁,他出生之时,管仲已经去世90多年。齐桓公称霸诸侯,是依据自身的实力,采用得当的策略,消弭他们的矛盾和纷争,将诸侯们联合在一起,避免了大规模内部战争的发生,整个过程都是打着周天子授权的名义进行的,“一匡天下”,从而维护了周王室摇摇欲坠的地位,延缓了周朝的解体。这是孔子最为称道的。说管仲仁,也就是他辅佐齐桓公保住了周王室,维持了周朝的统一,维护了周礼。其次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做到了“攘夷”。当时生活在周王室及其诸侯国四周的戎狄势力很大,经常骚扰和侵犯周王室和中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威胁。齐桓公在管仲的策划下,多次联合诸侯打击来犯的戎狄,使得华夏文明得以保存。这里强调的是华夏与狄戎之间的差别,强调要对抗狄戎以保全华夏文化,也就是保全周礼。尊王和攘夷的意义是同一的。其实孔子赞赏于管仲的,仍然是那个根本的东西:克己复礼,尽管管仲在小处有失礼的地方。)

(二)探讨2:同是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明确: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根据远近亲疏,贵贱尊卑而有所区别,有先后厚薄之分。【孔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养民以惠,惠则足以使人。”

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

三、课外延伸:“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古: 微子、比干——“仁人”。献身国家,取义成仁。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就是为大多数人而死。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就是追奉了孔子的“杀身成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今:李大钊、抗洪(画面)。“仁人志士”“仁义之师”“仁爱之心”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当代中国的仁者:感动中国人物:毕生梦想消除饥饿的袁隆平,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来自人群的“微尘”

“当仁而不让”,这是仁的锋锐与张扬,仁,在我国古典文化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概念,更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富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哲学命题。

四、合作完成课后前三题。

第三课时

《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5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一、齐读全文,点名背重点章节。

二、结合课后第四题,归纳巩固

1、宾语前置主要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二种,疑问句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三种,用“之”“是”来表示,“之”“是”充当复指宾语; 第四种,肯定句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讲信用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时。(戴礼帽穿礼服)

尧舜其犹病诸:以„为困难(意动)使动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使„站得住 己欲达而达人:使„通达

敝之而无憾:即使使它们坏了也不要悔恨。(使它们破旧)。老者安之:让老年人安心。(让老年人安心)为动用法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为公子纠殉死)

3、固定句式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怎么样

三、熟记相关成语

①入孝出悌: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尊敬兄长。

②一以贯之:用一种学说贯串一切食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③博施济众:广施恩惠,救济民众。

④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⑤安老怀少:使老年人安逸;关怀年轻人。

⑥披发左衽: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古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含有落后、不开化之意。后亦借指异族入主。

⑦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⑧匹夫沟渎: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背诵重点章句(1.6,5.26两章)。

2、写作实践

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上的作用?字数不少于300字。

《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6

第三篇:仁者爱人练习

仁者爱人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能近取譬手臂墙壁完璧归赵

B、左衽妊娠光阴荏苒烹饪

C、沟渎连篇累牍赎罪买椟还珠

D、一匡天下劻勷箩筐诓骗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博施于民(给好处)无施劳(散布)

B、尧舜其犹病诸(担心,或感到为难)敝之而无憾(破旧,坏)

C、愿无伐善(进攻)某在斯(这里)

D、民到于今受其赐(恩惠)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诚信)

3、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泛爱众而亲仁

②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③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④子钓而不纲

A、①和②相同

B、②和③相同

C、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相同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亦欲无加诸人

②尧舜其犹病诸

③遇诸途

④求善贾而沽诸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②和④相同,①和③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②和③相同,①和④不同

5、对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道一以贯之

②夫子之道

③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④可谓仁之方也已

⑤敝之而无憾

⑥愿闻子之志

⑦老者安之

⑧与师言之道与

⑨又相之

A、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B、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D、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谨而信

B、尧舜其犹病诸

C、民到于今受其赐

D、老者安之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B、与师言之道与

C、敝之而无憾

D、吾其被发左衽矣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语活用的一句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C、子钓而不纲

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9、下列各句中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C、何谓也

D、吾道一以贯之

10、下列成语是从《论语》中变化而来的一个是()

A、能近取譬

B、被发左衽

C、立人达人

D、一以贯之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在古代合称“四书”,“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古代典籍。

B、孔子的“仁”主张爱世界上一切人,爱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C、孔子认为要实行“仁”,必须做到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理论存在着矛盾之处,很难自圆其说。语段阅读

一、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4题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12、下列各句中的“也”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阶也

B、固相师之道也

C、席也

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13、本段文字主要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心残疾人

B、比较罗嗦

C、有仁爱之心

D、做事情仔细

1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把孔子写得生动可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描手法

B、语言描写

C、细节描写

D、动作描写

二、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7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5、下列各句中的“其”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尧舜其犹病诸

B、民到于今受其赐

C、其为仁之本与

D、吾其被发左衽矣

16、“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表现的是管仲作为政治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机应变的一面

B、卖主求荣的一面

C、委曲求全的一面

D、不守礼节的一面

17、从孔子对管仲和“匹夫匹妇”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爱”的哪些方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轻视普通劳动人民,他的“仁爱”具有局限性。

B、孔子偏袒管仲,他的“仁爱”有向权势倾斜的一面。

C、孔子的“仁爱”具有双重标准。对管仲是一个标准,对“匹夫匹妇”是另一个标准。

D、孔子的“仁爱”是自相矛盾的,是行不通的。

19、《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1)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2)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

3)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4)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5)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6)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7)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多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8)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斤斤计较。

9)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10)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弟子,入则孝,。

⑵夫仁者。能取近譬,可谓仁之方也矣(3),朋友信之。

21、翻译下列句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吾道一以贯之。

岂若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2分)

答: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4)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2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孔子的仁爱观是怎样的?

2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1解析:D,都读kuāng

2解析:C,“伐”是“夸耀”,不是“进攻”

3解析:C,②和④的“而”都表示转折

4解析:B,②和④的“诸”都有“之于”的意思,①和③的“诸”都有“之乎”的意思

5解析:A,①⑤的“之”都作代词,代事物,②④⑥⑧的“之”都作助词,相当于“的”,③的“之”作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⑨的“之”都作代词,代人物 6解析:D,“安”,古今都有“安定”的意思。

7解析:C(略)

8解析:D,(略)

9解析:A,A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10解析:C,(略)

11解析:B,(见“自主探究”第5题,略)

12解析:D,D中的“也”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其他三句中的“也”用作判断,相当于“是”

13解析:B,(略)

14解析:D,(略)

15解析:B,B中的“其”用作代词,代“他(管仲)”,其他三句中的“其”都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16解析:B,公子纠被桓公杀死,不是管仲出卖的。

17解析:D,肯定孔子的“仁爱”具有局限性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它。

19、1.不耻下问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3.当仁不让4.发愤忘食5。杀鸡焉用牛刀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后生可畏8.患得患失9.手足无措10.祸起萧墙

22、反映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重人不重财

23、(2)“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3)“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4)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 境界不可追求。

24、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3)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4)维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爱护百姓/小信(小谅)。

25、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

26、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

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注意两点:(1)对待管仲的评价上(2)比较墨子的兼爱)

26、(1)“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

“恕” 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

(2)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28、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

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第四篇:五 《仁者爱人》教案(范文)

《仁者爱人》教案

2012年11月30日

教学目标:

1、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义,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明确“忠恕”的内涵。

3、背诵重点章节。

4、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5、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重 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2006年11月12日下午,在“百家讲坛”演播室,在讨论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时,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问:如何理解“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明确:没有色彩:孔子的理论具有普适性。灰色是一种没有色彩的色彩。所谓“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康德语)”是也。

问:“温度”是何意? 明确:仁爱。

下面我们来学习《论语选读》的第五课《仁者爱人》,把握孔子“仁”的丰富内涵。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爱人。现在我们来了解孔子的修身之道:仁爱。

板书:仁者爱人

二、朗读课文,归纳字词句式。请学生朗读,把重要字词画出来。

1、重点字音:(见学案)(1)衣轻裘()(2)冕()(3)瞽者()(4)厩()(5)齐衰()(6)弋()...

(7)被发左衽()(8)沟渎()(9)出则弟()衣裳()

2、重要词语:(1)出则弟 .(2)谨而信 ..(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5)尧舜其犹病诸 .(6)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7)盍各言尔志 .(8)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9)愿无伐善,无施劳 ..(10)然,固相师之道也 .(11)过之,必趋 .(12)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13)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14)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5)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6)岂若匹夫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三、文本理解:(一)仁的根本(1.6)

1、疏通文字:

弟子:(1)指学生,与“老师”相对;(2)年轻人,与“父老”相对;(3)弟和子,与“父兄”相对。

入:“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

文:文化经典

2、探究:

孔子认为做人与学问是什么关系? 明确:修养第一,做学问第二。

孔子说到做人修养的哪些内容? 最根本的是哪一条?

明确:孝敬、责任、信用、博爱。“爱众”在文本中有哪些体现?

3、板书:

孝悌(根本)——爱众亲仁(老者、朋友、少者;师冕;齐衰者、瞽者;鱼鸟)结合学习10.17 7.9 15.42 9.10 7.27(二)实践仁爱的准则(4.15 5.12 6.30)

1、重点理解:

“吾道一以贯之。”(注意句式的倒装,“道”“一”等重点字。)现代成语:一以贯之,意思是以一种事理贯穿着事情的始终或全部。加诸于我:诸,之于

尧舜其犹病者:诸,之乎 病:以为„„难 何事仁:事,止,仅

2、探究:

孔子的关于“仁”的学说中贯穿了一个什么观念? 明确:忠恕。

“忠恕”的内涵:

忠:【说文解字法】心在正中,不偏不倚,没有二心,即为忠诚,《论语》解释为:对人对事尽心竭力。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以上句中说明:臣事君叫“忠”,朋友之间叫“信”。这是最初的意思,现代词“忠诚”,可以对待一切人。

“忠”字的内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是,自己想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使别人行得通。(类推:自己有所作为,也使别人有所作为。)恕:【说文解字】从如从心,推别人之心如同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心理去体会他人的心理。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强给别人,这样推己及人。

“恕”字的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今义是“宽恕”,原谅别人。)

忠与恕都是仁爱的表现,但角度不同,忠是从“为”的角度讲,恕是从“不为”的角度讲,前者为对己要求,后者为对人态度。

做到“忠恕”这一点难不难? 为什么? 孔子做到了吗?(从《论语》中找出依据说明。)明确:“赐也,非尔所及也。”“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是孔子的高材生,可孔子也以为他做不到,那么恐怕就只有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了吧。可惜我们在《论语》中还没有看到孔子对颜回这方面的评价。

在《卫灵公》里,当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时,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原来,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终身的努力。

尧舜可谓圣人,也感到为难。说明立人达人的境界非常之高,之难。忠恕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么通向“圣”的路在哪里呢?就是仁吧。圣与仁的不同境界有什么不同?

解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孔子所说的“必也圣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来,就连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没有完全做到。

仁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仁的境界,只要你努力就能达到,因为那不过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罢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也想到别人想做什么。将心比己,推己及人。说到底,也就是曾于所概括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面“忠”的一方面,加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恕”的一方面,就完整地构成了孔子所谓“一以贯之”的“道”。这个“道”不是别的什么,就是“仁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圣的境界是天才和英雄的境界。所谓时势造英雄,天才和英雄的业绩实际上不是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创造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圣的境界实际上不是个人的境界。因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而仁的境界则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境界,是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的境界。所以,我们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努力实行仁道,使人人都有一颗仁爱的心而已。

(三)孔子言志(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重点词: 盍:何不 伐:自夸 施:表白 安:使动用法 探究:

师生三个人谈志向,你认为谁的境界最高? 子路:求仁,豪侠,讲义气。

颜渊:不违仁。道德修养非常高,不自夸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两个学生一武一文的志向,一个豪爽,一个隐忍。孔子安人:世界大同的理想 课堂小结:

1、忠恕的基本内涵及其不同角度:

忠,就是要求自己尽心竭力,积极为人;恕,就是推己及人,宽厚待人。前者从积极“为”的角度去做,后者从消极“不为”角度去做。

2、实践仁爱的方法: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帮助别人有所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不强人所难。

忠恕是实施仁爱的基本准则,对人的要求非常之高,常人难以做到,孔子是最接近仁爱的人。(四)仁爱的实践(10.17 15.42 9.10 7.27)(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子食于有丧之侧,未尝饱也。

(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必趋。(4)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探究:

1、比较第(1)句与第(4)句,两者有矛盾吗?

2、中国人打斗很不喜欢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谓“镖”。万不得已要用镖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些行为与儒家的思想有关系吗?

3、从第(2)(3)句看,表现孔子什么思想? 明确:对礼乐文化的重视。

(五)孔子大仁爱观(14.17)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diàn)。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译文:孔子说:“管仲真不是大器之人呀!”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家能世代收取市租,家里管事的人也不兼职,这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诸侯国君设有国君会见时放酒杯的台子,管仲家中也有这个台子。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探究: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另一方面肯定他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明确: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从而亲仁。”(孔子)“墨子兼爱,无父也。”(孟子)探究: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明确:孔子以“仁”为善,以“孝弟”为仁之本,能“孝弟”就是能仁。建立在“亲亲”(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墨子以“兼爱”为善。墨家之“兼爱”是超越宗法等级制度的“爱无等差”之爱。兼爱讲究平等,他对大家的爱与对他自己父亲的爱是放在同等地位上的,所以孟子说他是“无父也”。

小结:

“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仁”延伸到朋友是“信”,“仁”延伸到人类是“仁民”,“仁”延伸到自然就是“爱物”。

除了这三点以外还有,“仁”延伸到父母是“孝”,“仁”延伸到父母兄弟是“悌”,“仁”延伸到子女是“慈”,“仁”延伸到夫妻是“义”,“仁”延伸到国家是“忠”。

六 板书: 1 仁之本 孝 悌

2、仁的主要内容: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3 仁的实践:爱人

言志: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朱熹语)问人:重人不重财 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尊崇礼乐

肯定管仲“大仁”: 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第五篇:《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思考题

一、阅读材料1.6(第一章),然后回答问题。儒家认为“修身”与“学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孔子认为“修身”是“学文”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先要提高品德修养,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文化。一个人如果有大学问却无德行,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而祸害无穷;一个人如果只有德行而无学问,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很有限。所以儒家强调以“修身”为本,以“学问”为用,两者不可偏废。

二、阅读材料4.15(第二章),然后回答问题。

1、结合注释,用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

答: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孔子“恕”的理解。

答: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的基本途径。孔子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孩子,这就是行仁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3、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

答:孔子的“忠恕” 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

三、阅读材料5.12(第三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与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正好相吻合吗?为什么孔子却说“非尔所及也”?

答:孔子提倡人人都应具有“仁爱”之心,但要达到生命的完美状态,那要穷其一生去追求。因而孔子语重心长地告诫子贡,你现在不可能完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阅读材料6.30(第四章),然后回答问题。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

答:“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答: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五、阅读材料5.26(第五章),然后回答问题。

1、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子路、颜渊、孔子的志向。并说说他们志向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一问答:子路:义颜渊:谦孔子:仁

二问答:三个人志向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道”的修养不同。

2、你认同三个人中谁的志向?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谈。

答:①认同子路的志向,重点在于子路的志向表达了其对朋友的忠和义;

②认同颜渊的志向,重点在于颜渊的志向表达其内心的仁和爱;

③认同孔子的志向,重点在于孔子的志向描述的一种大爱大同的理想社会图景,人人有仁有爱,有礼有德,重视个人的修养。

六、阅读材料①10.17(第六章)②7.9(第七章),然后回答问题。

1、从这两章内容可以看出《论语》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①口语化、生活化,文字简洁浅易;②运用描写,形象生动。

2、这两章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

答:①仁爱同情。别人死了亲人伤心难过,孔子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大吃大喝,说明孔子富有同情心。

②尊重生命。孔子时代,看马厩的人地位极为卑下,孔子关心像奴隶一样的看马厩的人,说明孔子尊重生命。

七、阅读材料① 4.15(第二章)、② 15.42(第八章),然后回答问题。孔子的“相师之道”是如何体现“忠恕”精神的?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所谓“忠”,是指对人尽心竭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是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对盲人的关爱,体现了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恕”的仁爱精神;孔子在帮助盲人时,体贴入微,用心真诚,又体现了对人民尽心竭力的“忠”的精神。

八、阅读①7.9(第七章)②9.10(第九章)和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③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

答:一个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别人尽心竭力,仁爱宽厚,就是一个仁爱之人。当他见到弱者、残疾者、不幸者时,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

九、阅读材料①10.17(第六章)②7.27(第十章),然后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一种虚伪的仁德,你是怎么理解的?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不是虚伪的仁德,它体现的正是儒家爱人也爱物的仁德思想,这种仁爱具体表现为给万物留有余地的生态保护观。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提醒我们善待自然,注意可持续发展。

2、说说你是怎么看待孔子对待人与动物的这种仁爱观?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答:在孔子的仁爱观中,“人”被放在最突出的地位,这就是儒家人本主义的体现。孔子的仁爱之心也达于自然万物,他反对用纲捕鱼,反对射杀栖宿的鸟。其实孔子并非一味反对杀生,只是主张为各种生灵留有繁衍后代的空间,以限制对自然进行灭绝性的破坏。

十、阅读①14.17(第十一章)和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②子曰:“管仲之气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子贡、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答:子贡认为管仲不为主上而死,没有杀身成仁,不是“仁者”;孔子虽然认为管仲气量小,不节俭,不懂“礼”,但他能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对社会有贡献,是个“仁者”。

2、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

答:孔子“仁爱”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是否有贡献,看他能否维护天下统一,能否安定百姓。孔子肯定管仲的大信大节,而忽略他的小信小节,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知变。

3、你同意孔子对“仁”的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同意。“仁者”必然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孔子的“仁爱”注重道义,讲求社会责任,“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天下统一,能否安定百姓,而不必拘泥于小节。

4、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知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

5、从孔子对子贡的教诲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政治思想及处世思想?

答:①以安邦济民为君子大仁;②评价人重大节轻细节;③处理具体事情要灵活知变通。

下载《仁者爱人》教案 1(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仁者爱人》教案 1(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美德小故事 教案10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仁者爱人”的意思。 2.教育学生要关爱别人。 3.教育学生从小要有爱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小故事,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关爱他人。 教学准备: 课......

    “仁者爱人”现场书法比赛总结

    应数091“仁者爱人”现场书法比赛总结 为了传承和弘扬我们华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给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贵州大学书法协会在20......

    2017年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三课 仁者爱人

    第三课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经典选文,背诵经典章句。 2.借助注释和大意理解选文意思,用心体会儒家的仁爱思想。 3.生活中做到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仁......

    论“仁者爱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仁者爱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摘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而根据孔子所言,此“仁”之基本含义便是“爱人”。孔子的“仁者爱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与人之......

    知心爱人--夫妻关系教案

    知心爱人----解读夫妻关系 西关小学家长课程培训 教案 2012、7 [教学目的] 1.使家长们认识夫妻关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从而引起重视。 2.帮助家长了解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的方......

    仁者情怀,侠者风范

    准确地说,张源于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西安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官博里那张特富男人本色的照片。当时只是知道,这个看上去峻拔刚毅的男人便是西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后来在西促......

    爱人道歉信

    爱人道歉信 爱人道歉信1 我最亲爱的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知道我这么做已经深深的伤到了你,但真的,这不是我的本意,因为我清楚的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你应该知道,我宁愿为你去死,我也不......

    爱人道歉信

    爱人道歉信 14篇爱人道歉信 篇1亲爱的xxx:老婆,不管你现在是否还生我的气,请你一定要心平气和的把下面所有的内容看完,如果你看完了,还是不肯原谅老公,我绝对不再纠缠你!让我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