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全册作文教案
表达 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创编故事。2.想象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认真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内容生动具体,层次清楚。教学重点: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创编故事。教学难点:想象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内容生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发挥想象,几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一试吗? 2.板书课题:创编故事 3.你对这个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二、明确表达内容
(一)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
3.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4.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
5.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
(二)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三、展开想象独立创编故事。
四、交流评改
1.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根据大家的评改补充修正故事。
2.读一读其他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五、例文赏析,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六.落笔成文,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七、按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范文: 农夫与魔法森林
在一个远离繁华和喧嚷的世外桃源里住着一位贫穷农夫,辛苦的劳作生活没有压倒他,反而给了他无尽的动力,他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因为他坚信自己能走向富裕的生活。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农夫披着晨露进山耕作,和鸟儿一同回家休息。这一天,正要外出的农夫听到了一些不属于山里的声音,那好像只有在大城市才会出现的“大车”的声音。好奇的他顺着声音走去。
“我的机会来了,我就知道我不会一直的贫穷下去!”这是农夫见到那个穿着华丽,满脸骄傲的城里人后的想法。农夫看着山里大大的森林,心里却想着原来这东西这么值钱,我以前咋就不知道呢?从此,农夫扔掉了锄头,扛上了那把黑亮的斧头„„
日子又过去了一年有一年,农夫还是那个农夫,但也不再是那个农夫了!因为他还是他,但他不再种地务农,而是干起了伐木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贫穷了。他去过了所谓的大城市,进过了那种只有高层次人物才能去的咖啡馆,抽过几百元一根的雪茄,还知道了有一种不打渔的网,叫“因特网”„„他没有在意已经光秃秃的山,没有想过已经没有鸟儿陪他回家了。
钱来的快,去的当然也快。不久,农夫的钱花光了,森林里的树也伐光了,他不得不接受再次贫穷的事实。他觉得没什么,毕竟他曾经有钱过,见识过,也努力过。他还可以回到从前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生活。但是很快他发现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无论他起得 多么早也不会有晨露了,寻遍了山间也再也找不到可以伴他回家的小鸟了,有的只是不停吹过的大风。
七月的雨总是那么多情,不知不觉已经下了半个月了。农夫呆望着天上的乌云,心里说不出的压抑,他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没了森林的庇护,连日的降雨酿制了恶果,一场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垮农夫的家。劫后余生的农夫满脸的悔恨,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伐来卖钱的不是森林,而是他的命啊!
一年又一年,当初的秃山再换新颜,悔过的农夫决心将绿色找回,浓密的森林再一次出现!“隆隆隆”那似曾相识的声音在山前想起,已是满头白发的农夫满脸的追忆,但很快,他的脸上充满坚决,坚定的像那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我不能再把命都卖了啊”农夫轻轻的呢喃着。
表达 回忆那一刻
教学目标:
1.练习说明一种事物。
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3.热爱身边的事物,感受身边的美好。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一两篇范文,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写什么,怎么写是指导学生表达的重要方式。本次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本版块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
二、思路:
1.明确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2.开启思路。
首先确定要写的事物,其次思考表现事物的特点。
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品质。
写事时,要详写事情的经过,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原 因、经过、结果等。其中经过是重点,结果是关键,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彩之处要写的具体些。最后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在内容的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所不同。动笔之前让学生互相交流,以开启思路,活跃思维,再按要求习作。
3.回顾写法。
习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版块学到的一些描写动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习作要表现事物的哪些方面特点,要突出这一特点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4.习作评改。
选择不同角度的习作,请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问题。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进一步修改习作,直到满意为止。范文: 抹不去的记忆
那是三年前暑假的一个下午„„
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在空调、电风扇的帮助下入睡,也有些人坐在树下乘凉,挥动扇子昏昏欲睡。只有那知了还骄傲地叫着:“知—了—”。
然而就在这时,“游击队”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桃园的桃子。我们一进桃园全乱了,抢着摘桃子吃,却没有注意看桃子的老爷爷没有睡觉,没多久“游击队”便全军覆没。
老爷爷用严肃的目光看了我们很久,嘴角抽动了两下,铁青的面孔露出发怒的神色。我吓得浑身发抖,刚摘下的桃子“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大家偷偷地看看老爷爷,不知该怎么办,出乎意料的是,老爷爷并没有打我们也没有骂我们,他叹了一口气,温和地说:“你们看,这些桃子长这么容易吗?现在,快要熟了却毁在你们的说里。”“买你的还不行吗?”我壮着胆子问。“买?就这几个吗?你们看看瞧瞧给你们糟蹋了多少桃子。”老爷爷说:“唉,算了,看在你们的份上,你们走吧!”一听这话,我们撒腿就跑,跑着跑着,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只见老爷爷弯着腰,用粗糙的手拣起我们丢下的桃子,我似乎看见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惜的泪水。
这时,我后悔极了,我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是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被我们糟蹋的桃子也是农民伯伯用血汗换来的呀!从此,我欠下的一笔“债”,不单是对看桃子的老爷爷的,也是对千 万个养活我们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用自己血汗哺育着我们成长,我要做一个想老爷爷一样珍惜劳动果实的人。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三年,但是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这件事,它就像一根钢针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成了抹不去的记忆。
表达 生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件给自己启示最深的事,并把这件事的经过和感受写清楚 2.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受启发的材料。3.在表达中抒发真情实感。教学重点:将选择的事例写具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受启发的材料。教学准备;优秀的范文 教学思路: 思路提示 明确习作要求: 写清事实。写明启示。
回顾生活,建构文源。
同学们,观察、回忆“生活”这本无字书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选一个喜欢的话题说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学校生活 按时到校上课 独立完成作业 考试不作弊 上课先举手 讲究卫生,积极参加劳动 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热爱校园环境。社区生活 遵守社会公德 俄诚实守信
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热爱生命,注意安全.家庭生活 孝敬父母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命题。
可以直接以“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次发现”为题,也可以将题目写具体,如《一次偶然的发现》范文: 生活启示
记得一次我们到外婆家过暑假。那天天气炎热,我们做好去山上避暑的准备。虽说天气炎热,可一进山,忽然寒冷下来,让人不得不穿上外套,以免着凉。山上有许多树木,大多是松树、枫树,灌木丛中偶尔会跳出松鼠,让你心中一惊。我们走在泥石路上,阳光从树木枝叶间的空隙中透射下来,在地上射出斑斑点点的光圈,使人很舒适。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凉亭里,我一到凉亭,就迫不及待跑去山林中,外公也随我而去。我们走过毛竹林和枫树林,来到一片“花海”。说是花海,只不过是邻村的培育场而已。可是却十分漂亮,其中有丁香、郁金香和平常不起眼的芦荟。我上前摘了一朵郁金香,正要去闻时,外公跑过来对我说:“孩子,这花可不能多闻。”我疑惑不解,外公马上解道:“郁金香的花朵有有毒碱,过多接触会使人毛发脱落。”我拿起丁香时,外公又说:“这花也不好,会在夜间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的人很不利,真正的好花是芦荟。”“可芦荟既不漂亮,也不起眼。”虽然芦荟随处可见,也不是很漂亮,但它对人们最有用的。它能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力,还能促进血液物质循环,排毒养颜,好处数不胜数,不象只看不中用的一些花,要对人们有用才行。
外公的话让我受益非浅。是啊,虽然那些花外表光鲜亮丽,可内在却很丑陋。比如说蘑菇,有一些很平常,却对人们十分有利,可有 些很美,但却暗藏“杀机”。
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丰富我们的知识„„ 表达: 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2.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3.能针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相关线索展开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想法。教学重难点:
1.认真阅读名著,对名著中的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2.想象大胆、合理,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名著人物挑战:教师说出一个名著人物的特点,由学生猜,也可以由学生出题,学生猜,激起对名著人物的兴趣。
名著人物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将自己的画像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成为哪个名著中的人物?
二、为名著人物定格、画像:
1.拿出自己曾经读过的名著,和同学们交流自己读过的名著人物。按照书名、人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表达自己对人物、书籍的感受,说读后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2.能用一个或几个词来概括自己心中的这个名著形象。
三、构思,定稿:
1.切入点:人物曾经做过的某件事引发了你的思考,针对名著中某个人物的某个故事入手,“改编”或者“重写”人物的故事。针对人物的某种选择或者某种观点、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选择、做法等。
2.结构:开门见山,直接承接名著中上文的故事开头。改编故事或另外写一个故事,体现自己对名著中主人公的理解与感受。结尾可以总结这个人物,也可以写对这个人物的希望。
3.人称为第一人称。注意与原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相关联,不能完全脱离原著。
四、修改,交流。范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
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高超本领,同学们一定早有耳闻,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我是孙悟空,那么它的那些招法一定会被我运用的淋漓尽致„„
自从上了高年级以后,繁重的课业和压力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我,晚上写作业写得很晚,一天到晚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假如我是孙悟空的话,每天放学回家以后,我一定会从头上拔几根毫毛下来,变成三个我:一个写作业,一个做饭,还有一个打扫卫生。这样,我就可以安心地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了。
不知是在哪本书上,我看到一个数据:二十世纪,地球上的许多动物都灭绝了!假如我是孙悟空,那么这些动物就一定不会灭绝,为什么呢?我会先到阎王那儿走一趟,先把那些动物在生死簿上面的叉全部划去,让它们复活,然后,不惜拔光我身上所有的毫毛,成立一个保护动物委员会,把那些偷猎者送进大牢,这样,那些动物就会安安全全的了。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出许多的钱来。也许有人会说,我会用这些钱买吃的,也许有人还会说,我会用这些钱买玩的,如果那样,你们就错了!我不会乱花这些钱的,我会把这些钱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因为同样是孩子,我们在这里生活的快快乐乐,而他们还为了喝一口稀饭穿一件完整的衣服而整日愁眉不展!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总而言之,如果我是孙悟空,我会尽我所能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表达:
感悟名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
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 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
六、作业:
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范文: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我喜欢的名言很多,如果你问我,我可以说上一天一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鲁迅先生写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有的。” 我可是有名的时间浪费“大王”,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到头来什么也没做成。当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故事后,我才恍然大悟,我才知道我是在做时间的奴隶,在浪费时间哪!有一次暑假,我恨不得一个星期就把作业做完。可我在做作业时,又想我还是先溜一会儿冰吧,反正还有很多的时间。结果因为溜冰耽误了作业。这样的事情真是举不胜举!
鲁迅先生在别人细细地品尝着又香又美味的咖啡时,他还在埋头的工作。所以,交给他的任务,他干得又快又好。鲁迅先生到了晚年期间,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在他离开人世的前三个小时还在写作文,医生劝他不要写,他依然在写。读到这里,心里真是惭愧不已。
鲁迅先生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也使我懂得了,“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以后要在放假前的两三天要写一个计划,要把别人玩的时间争取来复习课文,看课外书等,把这些时间都给利用上。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我对这句话的意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而变得越来越深刻了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今天,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读起了这句老舍的名言。是它让我在即将退缩的那一刻,鼓起了勇气,去面对困 17 难;是它让我在困难面前充满自信。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它在我脑海中却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没错,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人才,他们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他们都有基础和条件成为“天才”,但为什么真正的天才却那么寥寥无几呢?关键在于吃苦。虽然他们知识渊博,头脑精明,但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很多挫折与坎坷在等着他们,在它们面前,只有经得起磨练的勇者,真正锋利的刀刃,才能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顶峰。而那些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虚有才华的人,只能被困难淘汰。
铁与钢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铁和钢是同一材料制作的,而两者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在火炉中,铁锤下,处处都有铁的身影。经过不断千锤百炼,烈火焚烧,它成了无坚不摧的钢。而那些怕吃苦的铁,永远只能成为一块无人问津的废铁,在阴暗的角落中,寂寞,无助。铁变钢是经过了多少痛苦的折磨?付出了多少艰苦的汗水?
说到这儿,我又不禁想起了自己。从前的我是多么地糟糕,在写作上我总是怕吃苦,怕练习。所以写每篇作文我都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就脱口而出,编、抄、造都是我的招。但自从学会吃苦与思考后,我的作文就突飞猛进,成为了我最得意的一门绝技。从厌烦到痴迷,这就像沙子变珍珠一样,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绚丽的彩虹。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在困难与磨练中成长,才能获得成功。
再回想这句话,它仿佛一位名人时时催促着我,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程,更似一堆牛粪,让我这颗种子尽情地吸收精华„„
这句话真让我受益非浅。
表达
我心中的英雄
教学目标:
1.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自主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产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3.在收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英雄的事迹,在自改互改中提高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自己收集的英雄资料,写出心目中的英雄。
教学准备:确定写作对象,观察、收集资料或通过采访了解这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此思路即按照这一过程进行,扎扎实实地开展写作实践,水到渠成。
(二)思路提示 1.选材。
(1)出示表达要求,使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阅读课前收集的资料,根据习作要求进行筛选,确定反应英雄人物品质的一两件事。2.构思。引导学生仔细回顾记叙人物的一些写法。想好后,先列作文提纲,按照提纲思路与同学和老师交流。3.起草。
学生动笔将自己的构思写成文章,完成由“意”到文的转化,形成初稿。4.加工。(1)自改。(2)与同桌互改。
(3)教师集中发现问题,集中评改。
(4)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再次修改,完成习作。
范文: 我心中的英雄
你倒过垃圾吗?你喜欢闻垃圾站那刺鼻的味道吗?你体验过整天在垃圾堆里的生活吗?
我想你肯定不愿意呆在那种地方,可是有一种人他们却天天跟垃圾打交道,天天生活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中,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对,他们就是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人。
在清洁工人当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垃圾清洁工了。无论是在冰雪严寒的冬季,还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季,他们都早早地起床,把垃圾分门别类地收拾好,装上垃圾车,然后再把垃圾站清理干净,这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写照。他们每天都在这样辛勤的忙碌着,从来没有抱怨过。你可能会说,不就是收拾垃圾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比起科学家、比起“白领”阶层,他们差得实在是太远、太远了。那么我们就来想象一下没有垃圾站,没有垃圾工人的日子吧:
每天早上出门,我们就要爬过一座座臭哄哄的垃圾山,一边紧紧地捏着鼻子,一边不断的在面前挥舞着手臂,否则那些“不明飞行物”就会在你刚刚清洗过的脸上跳舞。当你艰难的爬过一座又一座垃圾山,趟过一条又一条的污水河,到达办公室和学校时,我想那时你的模样一定会非常非常的“漂亮”,当然那是的你最想干的唯一一样事情肯定是把自己清理干净。坐在办公室里,你会不断地往自己的身边喷香水,因为办公室里的垃圾也已堆积如山,你的胃口在一天天地递减,因为那难闻的气味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你,我想这时你一定会叹 22 息:唉,怎么没有人把垃圾清理走呢,我们的垃圾工人呢?
现在你该知道垃圾清洁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了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干的活虽然在某些人的眼里不太体面,可我仍然把他们当做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环境才变得如此干净,我们的城市才会如此美丽,向我心中的新时代英雄——垃圾清洁工致敬。
表达
老师的故事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懂得感恩。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收集六年来师生之间的照片;写一篇范文。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对师生情有不图不快之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说真话,说心里话。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一次真情实感表达的过程。
二、思路提示 1.忆,生发情感。
出示小学阶段师生在一起的照片,引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回想老师在与大家做什么,感受如何。由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2.删,选择素材。
采取比较法指导学生选材,把自己认为不够典型的事例删去,留 下最典型的一两件事。3.说,讲述情感。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留下这一两件事,讲述其背后的故事。4.写,抒发情感。
动笔把刚才说的是写下来,抒发自己和老师之间的真情实感。5.读,交流感情。
把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提出意见。评改重点是表达真情实感。6.改,誊写成稿。
再次修改作文,最后誊写,完成文稿。
范文:我和老师的故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静静踏入了六年级。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但有一位老师却令我记忆犹新。
那位老师老师就是我一年级的张老师。她眉清目秀,她用她能说道的嘴巴,教会了我很多很多的知识和人生道理。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童话比赛,得一等奖的同学的童话可以被收录于一本书——《童心文苑》。我很高兴,一回家就跟爸妈说要参加,让他们和我一起编一个童话。我那时就很喜欢讲童话故事,就讲了自己编的一个小故事,让把爸爸妈妈们加以修改。第二天,交上去以后,张老师直夸我很棒,能编出了那么好的童话。后来拿到那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童话真的被登上去了,而且还在第一页呢。那个时候童稚的我真的很高兴,从那时我开始有了写作的动力,虽然时隔六年,但我不会忘记我拿到那本书时的喜悦。
还有一次,张老师说他要网购图书,说还要送我一本,我还以为老师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几天后,张老师叫我去她办公室,我还以为有什么要紧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兑现上次的诺言,老师拿了一本杨红樱的《笑猫日记——虎皮猫,你在哪里》跟我说:“莹莹啊,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书,但你们这种年龄的人应该都很喜欢杨红樱,所以我猜你会喜欢的。”“嗯,谢谢张老师。”当我手捧这本书时,心中是如此的温暖,我感受到张老师对我的期许对我的爱。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杨红樱的书,爱上了阅读,也爱上了语文。
老师给我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老师给我的书,不会忘记老师给我的爱,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日一般和熙,清泉一般甘甜。我永远爱你!
第二篇: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作文教案
与众不同的联想
表达内容] 一些普普通通的几何图形,不同的人看到它,会有不同的理解。看到一个圆,会想到太阳,会联想到团圆……
看到一条直线,会想到平坦的道路,会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 看到一条曲线,会想到起伏的海浪,会想到坎坷的道路…… 看到一个三角形,会想到金字塔,会想到稳定……
看到这些图形后,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从你的视角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对几个图形的联想组成一个小故事。[表达提示] 1.读书中两段话,可以使想象力更丰富,思考问题更深入。
2.习作时限写有图形想到了什么事物,然后再具体的描述你想到的事物。[交流评改] 1.朗读自己的习作,卡堪忧图形联想到的事物是否自然、贴切,所写的故事或感受是否具体。
2.比一比,谁的联想别具一格,又能使人受到启发。
我的小狗朋友
“汪汪!汪!” “好好好!抱一下!” “汪汪!” ……
每当我跨进姥姥家的大门,那只叫“点点”的小黑狗便兴冲冲地奔来迎接我,让我抱抱它,摸摸它的头。
它之所以叫“点点”,因为它才一点点,很小,只有28厘米长。而它似乎也很喜欢这个昵称,只要听到“点点”两个字,它都会摇头摆尾地跑来。
点点是一只短毛犬。它的耳朵特别灵巧,短短的,下垂着;在细细的眉毛下,一双葡萄似的大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以防有“不速之客”——其他小动物抢走它的食物;一个三角形的鼻子下方,有一张长长的嘴,好像让它一下子变成了狼相;它腹部的毛是雪白色的,而背部与四肢的毛是黑的,好像是一个穿白衬衣,黑西 1 服的绅士;在身体最后面,有一个蓬松的,上翘的小尾巴,要不是它,点点就成狼了。
点点很机灵聪明。那是在去年冬天,点点很无聊,无意中发现在我的课桌上有一个毛线团。它努力地往上爬,试图爬上去,可一次又一次地摔下来。怎么办?它灵机一动,先把我找到,然后在我面前狂叫。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就让它带路。它把我带到书桌前,我以为它的目的是让我好好学习,便摸摸它的头,坐下来,准备打开本下写作业。没想到刚坐稳,它一个箭步冲上来,从我脚上跳到膝盖上,又爬到我身后,揪着我后面的衣服往上爬,踏着我的头,跳到了书桌上,叼起了小毛线团,又按“原路”返回地面,转过身来朝我叫了两声,好像在说:“谢谢!”便叼着线团跑了。好聪明的点点!
点点母性十足。去年初秋,随着四句稚嫩的“汪汪”声,点点生下了四只小狗崽——它做母亲了!做了母亲的点点,不像我的朋友了,反倒似我的敌人,不准许我靠近它的宝宝半步。这天,我回来时,发现小狗崽与点点都不见了!我找遍了每个屋子,连根狗毛都没看见,不禁有些伤感,心里空洞极了:多年的好朋友离奇失踪了。
我低下头,出了门,漫无目的地走着,想着点点的可爱模样,又想着小狗崽们娇滴滴的声音,仿佛这声音就在耳边,我已经听到……我抱着说不出的惊喜猛地抬起头来,却什么也没看见。头一次又一次地抬起又低下,表情一次又一次地由喜悦化成沮丧,失落甚至茫然……
这时,从远处隐隐约约又传来了一阵混乱的“汪汪”声。我没寄托太大希望,认为这又是一场泡影。我无任何表情地又抬起头——还是什么都没有!我正准备低头,一想:这声音好像是真的!我仔细一听:有雄浑的声音,像是只大狗;有一片轻柔的声音,好像是一群小狗……难道是……点点与小狗崽?我立即循声追去,一口气跑到河岸边。我一瞧:哇!真是点点他们……我兴奋极了,连忙招呼它回家吃肉骨头。它一看,就带着它们那一队回家了。好棒的母亲!
点点它不仅是一个称职的好母亲,也是我的好伙伴,更是我生活的小帮手。每当我无聊时,它都陪我玩;每当我写作业时,它都安安静静地呆在一旁;每当我出去有事时,它都认认真真地看着门……
总之,他是我最要好的,最忠实的朋友。
表达 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创编故事。2.想象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认真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内容生动具体,层次清楚。教学重点: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创编故事。教学难点:想象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内容生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发挥想象,几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一试吗?
2.板书课题:创编故事
3.你对这个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二、明确表达内容
(一)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
3.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4.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
5.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
(二)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三、展开想象独立创编故事。
四、交流评改
1.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根据大家的评改补充修正故事。2.读一读其他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五、例文赏析,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六.落笔成文,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七、按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范文: 农夫与魔法森林
在一个远离繁华和喧嚷的世外桃源里住着一位贫穷农夫,辛苦的劳作生活没有压倒他,反而给了他无尽的动力,他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因为他坚信自己能走向富裕的生活。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农夫披着晨露进山耕作,和鸟儿一同回家休息。这一天,正要外出的农夫听到了一些不属于山里的声音,那好像只有在大城市才会出现的“大车”的声音。好奇的他顺着声音走去。“我的机会来了,我就知道我不会一直的贫穷下去!”这是农夫见到那个穿着华丽,满脸骄傲的城里人后的想法。农夫看着山里大大的森林,心里却想着原来这东西这么值钱,我以前咋就不知道呢?从此,农夫扔掉了锄头,扛上了那把黑亮的斧头„„
日子又过去了一年有一年,农夫还是那个农夫,但也不再是那个农夫了!因为他还是他,但他不再种地务农,而是干起了伐木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贫穷了。他去过了所谓的大城市,进过了那种只有高层次人物才能去的咖啡馆,抽过几百元一根的雪茄,还知道了有一种不打渔的网,叫”因特网"„„他没有在意已经光秃秃的山,没有想过已经没有鸟儿陪他回家了。
钱来的快,去的当然也快。不久,农夫的钱花光了,森林里的树也伐光了,他不得不接受再次贫穷的事实。他觉得没什么,毕竟他曾经有钱过,见识过,也努力过。他还可以回到从前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生活。但是很快他发现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无论他起得多么早也不会有晨露了,寻遍了山间也再也找不到可以伴他回家的小鸟了,有的只是不停吹过的大风。
七月的雨总是那么多情,不知不觉已经下了半个月了。农夫呆望着天上的乌云,心里说不出的压抑,他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没了森林的庇护,连日的降雨酿制了恶果,一场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垮农夫的家。劫后余生的农夫满脸的悔恨,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伐来卖钱的不是森林,而是他的命啊!
一年又一年,当初的秃山再换新颜,悔过的农夫决心将绿色找回,浓密的森林再一次出现!“隆隆隆”那似曾相识的声音在山前想起,已是满头白发的农夫满脸的追忆,但很快,他的脸上充满坚决,坚定的像那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我不能再把命都卖了啊”农夫轻轻的呢喃着。
表达 回忆那一刻
教学目标:
1.练习说明一种事物。
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3.热爱身边的事物,感受身边的美好。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一两篇范文,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写什么,怎么写是指导学生表达的重要方式。本次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本版块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
二、思路:
1.明确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2.开启思路。
首先确定要写的事物,其次思考表现事物的特点。
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品质。
写事时,要详写事情的经过,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等。其中经过是重点,结果是关键,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彩之处要写的具体些。最后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在内容的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所不同。动笔之前让学生互相交流,以开启思路,活跃思维,再按要求习作。
3.回顾写法。习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版块学到的一些描写动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习作要表现事物的哪些方面特点,要突出这一特点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4.习作评改。
选择不同角度的习作,请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问题。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进一步修改习作,直到满意为止。
范文: 抹不去的记忆
那是三年前暑假的一个下午„„
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在空调、电风扇的帮助下入睡,也有些人坐在树下乘凉,挥动扇子昏昏欲睡。只有那知了还骄傲地叫着:“知—了—”。然而就在这时,“游击队”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桃园的桃子。我们一进桃园全乱了,抢着摘桃子吃,却没有注意看桃子的老爷爷没有睡觉,没多久“游击队”便全军覆没。
老爷爷用严肃的目光看了我们很久,嘴角抽动了两下,铁青的面孔露出发怒的神色。我吓得浑身发抖,刚摘下的桃子“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大家偷偷地看看老爷爷,不知该怎么办,出乎意料的是,老爷爷并没有打我们也没有骂我们,他叹了一口气,温和地说:“你们看,这些桃子长这么容易吗?现在,快要熟了却毁在你们的说里。”“买你的还不行吗?”我壮着胆子问。“买?就这几个吗?你们看看瞧瞧给你们糟蹋了多少桃子。”老爷爷说:“唉,算了,看在你们的份上,你们走吧!”一听这话,我们撒腿就跑,跑着跑着,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只见老爷爷弯着腰,用粗糙的手拣起我们丢下的桃子,我似乎看见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惜的泪水。
这时,我后悔极了,我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是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被我们糟蹋的桃子也是农民伯伯用血汗换来的呀!从此,我欠下的一笔“债”,不单是对看桃子的老爷爷的,也是对千万个养活我们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用自己血汗哺育着我们成长,我要做一个想老爷爷一样珍惜劳动果实的人。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三年,但是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这件事,它就像一根钢针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成了抹不去的记忆。
表达 生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件给自己启示最深的事,并把这件事的经过和感受写清楚 2.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受启发的材料。3.在表达中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将选择的事例写具体。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受启发的材料。教学准备;优秀的范文 教学思路: 思路提示
明确习作要求: 写清事实。写明启示。
回顾生活,建构文源。
同学们,观察、回忆“生活”这本无字书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选一个喜欢的话题说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学校生活 按时到校上课 独立完成作业 考试不作弊 上课先举手
讲究卫生,积极参加劳动 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热爱校园环境。社区生活 遵守社会公德 俄诚实守信
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热爱生命,注意安全.家庭生活 孝敬父母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命题。
可以直接以“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次发现”为题,也可以将题目写具体,如《一次偶然的发现》
范文: 生活启示
记得一次我们到外婆家过暑假。那天天气炎热,我们做好去山上避暑的准备。虽说天气炎热,可一进山,忽然寒冷下来,让人不得不穿上外套,以免着凉。山上有许多树木,大多是松树、枫树,灌木丛中偶尔会跳出松鼠,让你心中一惊。我们走在泥石路上,阳光从树木枝叶间的空隙中透射下来,在地上射出斑斑点点的光圈,使人很舒适。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凉亭里,我一到凉亭,就迫不及待跑去山林中,外公也随我而去。我们走过毛竹林和枫树林,来到一片“花海”。说是花海,只不过是邻村的培育场而已。可是却十分漂亮,其中有丁香、郁金香和平常不起眼的芦荟。我上前摘了一朵郁金香,正要去闻时,外公跑过来对我说:“孩子,这花可不能多闻。”我疑惑不解,外公马上解道:“郁金香的花朵有有毒碱,过多接触会使人毛发脱落。”我拿起丁香时,外公又说:“这花也不好,会在夜间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的人很不利,真正的好花是芦荟。”“可芦荟既不漂亮,也不起眼。”虽然芦荟随处可见,也不是很漂亮,但它对人们最有用的。它能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力,还能促进血液物质循环,排毒养颜,好处数不胜数,不象只看不中用的一些花,要对人们有用才行。
外公的话让我受益非浅。是啊,虽然那些花外表光鲜亮丽,可内在却很丑陋。比如说蘑菇,有一些很平常,却对人们十分有利,可有些很美,但却暗藏“杀机”。
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丰富我们的知识„„
表达: 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2.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3.能针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相关线索展开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想法。教学重难点:
1.认真阅读名著,对名著中的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2.想象大胆、合理,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名著人物挑战:教师说出一个名著人物的特点,由学生猜,也可以由学生出题,学生猜,激起对名著人物的兴趣。
名著人物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将自己的画像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成为哪个名著中的人物?
二、为名著人物定格、画像:
1.拿出自己曾经读过的名著,和同学们交流自己读过的名著人物。按照书名、人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表达自己对人物、书籍的感受,说读后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2.能用一个或几个词来概括自己心中的这个名著形象。
三、构思,定稿: 1.切入点:人物曾经做过的某件事引发了你的思考,针对名著中某个人物的某个故事入手,“改编”或者“重写”人物的故事。针对人物的某种选择或者某种观点、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选择、做法等。
2.结构:开门见山,直接承接名著中上文的故事开头。改编故事或另外写一个故事,体现自己对名著中主人公的理解与感受。结尾可以总结这个人物,也可以 9 写对这个人物的希望。
3.人称为第一人称。注意与原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相关联,不能完全脱离原著。
四、修改,交流。
范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
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高超本领,同学们一定早有耳闻,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我是孙悟空,那么它的那些招法一定会被我运用的淋漓尽致„„
自从上了高年级以后,繁重的课业和压力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我,晚上写作业写得很晚,一天到晚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假如我是孙悟空的话,每天放学回家以后,我一定会从头上拔几根毫毛下来,变成三个我:一个写作业,一个做饭,还有一个打扫卫生。这样,我就可以安心地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了。
不知是在哪本书上,我看到一个数据:二十世纪,地球上的许多动物都灭绝了!假如我是孙悟空,那么这些动物就一定不会灭绝,为什么呢?我会先到阎王那儿走一趟,先把那些动物在生死簿上面的叉全部划去,让它们复活,然后,不惜拔光我身上所有的毫毛,成立一个保护动物委员会,把那些偷猎者送进大牢,这样,那些动物就会安安全全的了。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出许多的钱来。也许有人会说,我会用这些钱买吃的,也许有人还会说,我会用这些钱买玩的,如果那样,你们就错了!我不会乱花这些钱的,我会把这些钱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因为同样是孩子,我们在这里生活的快快乐乐,而他们还为了喝一口稀饭穿一件完整的衣服而整日愁眉不展!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总而言之,如果我是孙悟空,我会尽我所能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表达:
感悟名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
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 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
六、作业:
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范文: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我喜欢的名言很多,如果你问我,我可以说上一天一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鲁迅先生写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有的。” 我可是有名的时间浪费“大王”,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到头来什么也没做成。当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故事后,我才恍然大悟,我才知道我是在做时间的奴隶,在浪费时间哪!
有一次暑假,我恨不得一个星期就把作业做完。可我在做作业时,又想我还是先溜一会儿冰吧,反正还有很多的时间。结果因为溜冰耽误了作业。这样的事情真是举不胜举!
鲁迅先生在别人细细地品尝着又香又美味的咖啡时,他还在埋头的工作。所以,交给他的任务,他干得又快又好。鲁迅先生到了晚年期间,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在他离开人世的前三个小时还在写作文,医生劝他不要写,他依然在写。读到这里,心里真是惭愧不已。
鲁迅先生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也使我懂得了,“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以后要在放假前的两三天要写一个计划,要把别人玩的时间争取来复习课文,看课外书等,把这些时间都给利用上。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我对这句话的意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而变得越来越深刻了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今天,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读起了这句老舍的名言。是它让我在即将退缩的那一刻,鼓起了勇气,去面对困难;是它让我在困难面前充满自信。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它在我脑海中却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没错,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人才,他们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他们都有基础和条件成为“天才”,但为什么真正的天才却那么寥寥无几呢?关键在于吃苦。虽然他们知识渊博,头脑精明,但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很多挫折与坎坷在等着他们,在它们面前,只有经得起磨练的勇者,真正锋利的刀刃,才能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顶峰。而那些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虚有才华的人,只能被困难淘汰。
铁与钢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铁和钢是同一材料制作的,而两者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在火炉中,铁锤下,处处都有铁的身影。经过不断千锤百炼,烈火焚烧,它成了无坚不摧的钢。而那些怕吃苦的铁,永远只能成为一块无人问津的废铁,在阴暗的角落中,寂寞,无助。铁变钢是经过了多少痛苦的折磨?付出了多少艰苦的汗水?
说到这儿,我又不禁想起了自己。从前的我是多么地糟糕,在写作上我总是怕吃苦,怕练习。所以写每篇作文我都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就脱口而出,编、抄、造都是我的招。但自从学会吃苦与思考后,我的作文就突飞猛进,成为了我最得意的一门绝技。从厌烦到痴迷,这就像沙子变珍珠一样,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绚丽的彩虹。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在困难与磨练中成长,才能获得成功。
再回想这句话,它仿佛一位名人时时催促着我,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程,更似一堆牛粪,让我这颗种子尽情地吸收精华„„
这句话真让我受益非浅。
表达
我心中的英雄
教学目标:
1.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自主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产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3.在收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英雄的事迹,在自改互改中提高写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自己收集的英雄资料,写出心目中的英雄。教学准备:确定写作对象,观察、收集资料或通过采访了解这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此思路即按照这一过程进行,扎扎实实地开展写作实践,水到渠成。
(二)思路提示 1.选材。
(1)出示表达要求,使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阅读课前收集的资料,根据习作要求进行筛选,确定反应英雄人物品质的一两件事。2.构思。
引导学生仔细回顾记叙人物的一些写法。想好后,先列作文提纲,按照提纲思路与同学和老师交流。3.起草。
学生动笔将自己的构思写成文章,完成由“意”到文的转化,形成初稿。4.加工。(1)自改。
(2)与同桌互改。
(3)教师集中发现问题,集中评改。
(4)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再次修改,完成习作。
范文: 我心中的英雄
你倒过垃圾吗?你喜欢闻垃圾站那刺鼻的味道吗?你体验过整天在垃圾堆里的生活吗?
我想你肯定不愿意呆在那种地方,可是有一种人他们却天天跟垃圾打交道,天天生活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中,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对,他们就是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人。
在清洁工人当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垃圾清洁工了。无论是在冰雪严寒的冬季,还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季,他们都早早地起床,把垃圾分门别类地收拾好,装上垃圾车,然后再把垃圾站清理干净,这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写照。他们每天都在这样辛勤的忙碌着,从来没有抱怨过。你可能会说,不就是收拾垃圾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比起科学家、比起“白领”阶层,他们差得实在是太远、太远了。那么我们就来想象一下没有垃圾站,没有垃圾工人的日子吧:
每天早上出门,我们就要爬过一座座臭哄哄的垃圾山,一边紧紧地捏着鼻子,一边不断的在面前挥舞着手臂,否则那些“不明飞行物”就会在你刚刚清洗过的脸上跳舞。当你艰难的爬过一座又一座垃圾山,趟过一条又一条的污水河,到达办公室和学校时,我想那时你的模样一定会非常非常的“漂亮”,当然那是的你最想干的唯一一样事情肯定是把自己清理干净。坐在办公室里,你会不断地往自己的身边喷香水,因为办公室里的垃圾也已堆积如山,你的胃口在一天天地递减,因为那难闻的气味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你,我想这时你一定会叹息:唉,怎么没有人把垃圾清理走呢,我们的垃圾工人呢?
现在你该知道垃圾清洁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了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干的活虽然在某些人的眼里不太体面,可我仍然把他们当做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环境才变得如此干净,我们的城市才会如此美丽,向我心中的新时代英雄——垃圾清洁工致敬。
表达
老师的故事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懂得感恩。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收集六年来师生之间的照片;写一篇范文。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对师生情有不图不快之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说真话,说心里话。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一次真情实感表达的过程。
二、思路提示 1.忆,生发情感。
出示小学阶段师生在一起的照片,引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回想老师在与大 家做什么,感受如何。由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2.删,选择素材。
采取比较法指导学生选材,把自己认为不够典型的事例删去,留下最典型的一两件事。
3.说,讲述情感。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留下这一两件事,讲述其背后的故事。4.写,抒发情感。
动笔把刚才说的是写下来,抒发自己和老师之间的真情实感。5.读,交流感情。
把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提出意见。评改重点是表达真情实感。
6.改,誊写成稿。
再次修改作文,最后誊写,完成文稿。
范文:我和老师的故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静静踏入了六年级。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但有一位老师却令我记忆犹新。
那位老师老师就是我一年级的张老师。她眉清目秀,她用她能说道的嘴巴,教会了我很多很多的知识和人生道理。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童话比赛,得一等奖的同学的童话可以被收录于一本书——《童心文苑》。我很高兴,一回家就跟爸妈说要参加,让他们和我一起编一个童话。我那时就很喜欢讲童话故事,就讲了自己编的一个小故事,让把爸爸妈妈们加以修改。第二天,交上去以后,张老师直夸我很棒,能编出了那么好的童话。后来拿到那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童话真的被登上去了,而且还在第一页呢。那个时候童稚的我真的很高兴,从那时我开始有了写作的动力,虽然时隔六年,但我不会忘记我拿到那本书时的喜悦。
还有一次,张老师说他要网购图书,说还要送我一本,我还以为老师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几天后,张老师叫我去她办公室,我还以为有什么要紧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兑现上次的诺言,老师拿了一本杨红樱的《笑猫日记——虎皮猫,你在哪里》跟我说:“莹莹啊,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书,但你们这种年龄的人应该都很喜欢杨红樱,所以我猜你会喜欢的。”“嗯,谢谢张老师。”当我手捧这本书时,心中是如此的温暖,我感受到张老师对我的期许对我的爱。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杨红樱的书,爱上了阅读,也爱上了语文。
老师给我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老师给我的书,不会忘记老师给我的爱,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日一般和熙,清泉一般甘甜。我永远爱你!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人。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第三乐句)
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断(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断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在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这一乐器的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1)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的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可相互帮助克服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它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断。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红旗飘飘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2.歌曲《红旗飘飘》。3.歌曲《国旗颂》。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第三单元华夏古韵教学设计示例
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
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第四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造成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一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为什么?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二)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 的作用。
(三)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 渊F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
(四)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
《银屏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枉凝眉》《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能够对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2.欣赏、感受、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得以体验和认识。4.了解、熟悉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作用。【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演、塑造和体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2.难点: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和音乐在电影、电视剧中的作用。学生课前准备:
(1)练唱影视歌曲,了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准备《西游记》《三国演义》中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的面具、道具(金箍棒、大刀、扇子等)、乐器(古筝)。教师准备:多功能电化教学设备、钢琴、录音机、影碟、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电脑播放歌曲《枉凝眉》《三国演义》《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片断(每首约30 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2.大屏幕显示问题:你们看过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吗?哪些人物形象给你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知道它们的音乐吗?
二、欣赏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2.大屏幕显示以下问题与文字:(1)这部作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塑造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2)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歌曲具有明显的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节奏平缓,感情十分浓郁,表现了忧伤、惆怅、枉自悲叹的情绪。音乐具有某种虚幻与超脱的色彩,好似今人追忆时的慨叹。3.请一位学生用古筝演奏这首歌。
4.请一位或几位女同学来演唱这首歌,古筝伴奏。
三、欣赏: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1.老师范唱这首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请你说出这首歌的音乐风格、速度、力度?(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3.学生为三国人物设计音乐、肖像并表演展现人物性格。
出示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请五位男生戴上面具、服饰、道具。
表演展现出《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五位英雄豪杰的不同个性形象。每位先上台前选择一件打击乐打出节奏代表所扮演的人物性格,再用动作展现英雄形象。
4.学生讲评。5.教师归纳。
四、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
2.学生讨论:(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1)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这首歌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坚强品格和顽强意志,对人物进行了赞美和颂扬。(2)节奏有什么特点?
歌曲很富有动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好似表现唐僧师徒四人赶路的行进姿态。(3)它塑造了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怎样的形象?
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
3.请四位男生在音乐声中表演师徒四人路经艰险的情影和形象。(学生准备好服装、面具、道具)4.学生讲评。
5.大屏幕显示问题和节奏型。
哪位同学从音乐和他们行进的姿态中体会到了什么典型节奏?并能在歌曲中找到? 切分节奏型:× × × × . ×|× × . 0 0 | 6.学生用“达”按歌曲音调练习打切分节奏。
7.老师结合“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深刻哲理启发教育学生。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看我们怎样走好自己的路。
五、欣赏并演唱
1.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2.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这首歌塑造的是什么形象?突出了什么特征?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歌曲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旋律奔放、豪爽,音程起伏跌宕,节奏感很强,音乐形象十分鲜明。3.学生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好汉歌》。4.请一位男生领唱全体男生合唱。
5.再请一位男生领唱全班合唱。(唱出梁山好汉的气势)
六、学生讨论 1.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听完这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影视音乐有哪些类型和作用? 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作用:深化主题、突出剧情、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易于理解和传播。2.老师归纳总结:提示学生多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和音乐。
七、请同学们唱一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男女生独唱、小合唱、全体唱等演唱形式)。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2.在小组内交流。3.在全班进行交流: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2.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3.总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作业:
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板书设计】
我们上路了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学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呵护关爱,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3.学习生字,掌握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2.了解作者:
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生于上海市区。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种过田,学过木匠、当过乡村邮递员。在插队期间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萌芽》杂志任编辑,后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3.再读课文,然后交流词语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4.开展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作好旁注。(2)小组交流,相互启发。(3)汇报交流,点拨引导:
重点讨论以下句子含义:(尊重学生多元感悟)(1)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3)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4)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理解。)
5.讨论: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 6.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美: 本文语言亲切委婉(第二人称),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许多话语哲理性强,耐人寻味。7.布置作业:
(1)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
(2)积累有关AABB、AABC等形式的成语 【板书设计】
学步
父母的欣喜
儿子的高兴
儿子会走路了
走好人生之路
父母的担心
儿子路上的危险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
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四、作业:拓展延伸,写一篇同题作文 【板书设计】
对学生的爱逐一描述
时间顺序
对学生家长的回忆
对学校最后一天的留恋
对校园的不舍 《万岁,母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3.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3.分层次,概括内容。
(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
(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找学生朗读。6.分组比赛。
四、编排情景剧《20年后再相会》
五、生谈感受。
六、作业:
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提问学生,先由学生先说一说)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
(一)1.生字词语音检查(加点字注音)
先由教师出示卡片(或ppt课件),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
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1)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3)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4)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体会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6)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7)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8)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9)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四、课堂互动过程
(二)抽出本班的两个男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赛,看谁写得快,描写得象。
五、课后练习
1.收集开学第一个星期本班发生的主要事迹,在练习册中写出三四件。2.对课堂进行的外貌描写进行补充完善。《综合活动8》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设计思路:
教这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然后进一步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这让学生朗读品味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童年灿烂总让我们回味,特别是陪伴我们度过那些愉快的日子儿时朋友更让我们怀念。不知你们的童年朋友是谁?他(她)为什么会让你如此难以忘怀?请说一说。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又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吧。(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可学生来介绍。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章。
1.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障碍。2.文中外祖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检查自学的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噗噗咕哝绺鬃诅咒(让学生注音后,再全班集读)
2.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3.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放声朗读你喜欢的语句,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读后请在小组内讨论,各说出你喜欢的原因。然后请代表在全班作总结。
四、深入探讨,交流合作
1.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2.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1.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2.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3.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在班上交流。
五、简结转新
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六、课后作业: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请你认真观察给你上课老师的眼睛,练习写一段话。
第五篇: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六下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青春放歌
第一课 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1、《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
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
五、教具:录音带、四、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
3、力度记号。
4、复习音名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
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
(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 》。
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1)弱起小节。
(2)三连音。
3、导入新课:(1)、节奏听辩:①、X X | X.X X X | X X X X| X.X‖
②、0 X | X.X X X | X X 0 X | X.X X ‖
(2)、读、拍、唱、上述节奏。
(3)、复习三连音:X X X 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
(4)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
(5)、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
(6)、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
(7)、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10)、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练习: 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
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
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
1、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的旋律。a)听辩变化音。
(三)、常用变化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听辩变化音。(练一练④)
(三)、音乐知识:常用变化音记号。
1、升记号—将指定音高升高半音。
2、降记号—将指定音高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4、书写方式。
(四)、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练习曲。(练一练①②)
1、学唱《拉起手》
2、复习《国歌》
3、欣赏新歌《飞来地花瓣》(设问:情绪、感受)
(1)、听录音范唱,感受变化音的音响效果。
(2)、学习带声记号的乐句。
(3)、学习曲谱,跟琴进行。
(4)、学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5)、歌曲处理。
(6)、跟录音伴奏演唱。
第二单元 亚洲弦歌
第二课 亚洲弦歌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3、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4、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的节拍。
2、唱好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一封信等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一封信导入:
请学生帮老师来寄信,由此引出课题《邮递马车》,多媒体课件展示很久以前的邮递马车图片,了解邮递马车。
二.模唱练习:(传“信”游戏,为学唱歌曲作铺垫)
2/0 05 |3 5 3 6 |5 6 5 ⅰ|5 ⅰ 5 4|2 4 2 || ① 传啊 传啊 传啊 传啊 传啊 传啊 传啊 传啊
②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第一次跟师模唱要求唱出改变正常节拍的重音,唱准旋律的自由模进。即指导学生掌握和表现好歌曲所采用的音乐要素。
第二次跟琴模唱要求分男女声接唱,表现马车奔驰向前的情景。
三.歌曲教学:
(一)听听说说: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邮递马车》,说说感受,试着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然后师简介歌曲:这首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古关裕而写的歌谣情绪欢快。在期待着好消息的牧场年轻人听来,每天来一趟的邮递马车的马蹄声是多么清脆悦耳,于是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而起。歌曲中“啦啦啦”的衬词段落活泼、快乐、象年轻人跳动着的心那样起伏不停。这首歌在日本已传唱三十年,从七十年代起就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二)听听动动:
再次播放歌曲《邮递马车》,让生跟着老师随音乐拍节奏律动
节奏型设计如下:
1.X X |(1-16小节)
2.XX XX | XX XX | X . X | X-︰||(17-24小节)
3.X XX |(25-31小节)
4.XX XX|(32-36小节)
5.XX X |(37-48小节)
(三)听听唱唱:
1.复听歌曲范唱,再次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重点引导学生听辩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2.指导学生用„LU‟来跟琴哼唱旋律,然后指导学生模唱歌曲,师及时纠正咬字与音准。(加强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3.让学生找难点句,师及时帮助解决难点。(即歌曲中的变化音级的教唱)
4.指导学生完整地跟琴声演唱歌曲。
(四)、唱唱演演: 1.让学生说说怎么来演唱好歌曲,哪些地方需怎样地处理演唱?
2.让学生结合歌曲的情绪,理解年轻人远离家乡盼望看到亲人来信的心情,从情感启发学生唱好歌曲。
3、如:指导学生简单分乐段,然后区分用怎么样的声音及速度演唱比较合适?请学生开展讨论,得出答案。
4、指导学生能音准、清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歌词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5、引导学生跟着录音伴奏唱一唱。
6、指导学生分两组,一组选用适合的打击小乐器表现马蹄声响,并随音乐按节奏敲击伴奏,一组同学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邮递马车》
二、欣赏印度歌曲《摇篮曲》
1、初听,感受印度歌曲特有的风格。
2、简介印度歌曲的特点:
歌舞在印度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每部影片都穿插绚丽多姿、优美动听的歌舞场面。电影《两亩地》反映了印度贫苦农民的生活遭遇。印度音乐是建立在印度独特的、与西欧古典音乐不同的音乐要素基础上。
3、复听,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几个部分?
4、再次聆听,对比每部分有什么区别。
5、完整聆听,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做几个带有印度风格的动作。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欣赏科威特音乐《运动会开幕曲》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乐曲录音。
3、问: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讨论并回答问题。
5、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
二、小结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1、师介绍这几首乐曲片段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拉贾斯坦民间音乐》是印度北方的著名民间音乐,多表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及勇敢顽强的精神。
2、播放乐曲。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第三单元 Do Re Mi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do re mi》。
(二)欣赏《do re mi》。
(三)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三)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
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节奏卡。
五、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do re mi》。
(二)、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
一、教学过程:
(一)、发生练习(略)
(二)、听拍节奏:
1、XX | X X X X X 0 |
2、XX | X X XXXX X.X X |
3、X | X.X X X X X X X |
(三)、学习《do re mi》。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节奏。
1、分析歌曲节奏的点。
2、读拍难点节奏。
3、再听录音范唱一次。
(1)、说出歌曲的情绪(2)、那些音乐要素影响歌曲的风格/
4、学唱歌曲。(1)、跟琴学唱谱。(2)、按节奏读歌词。(3)、学唱歌词。(4)、用红笔连起旋律线,分析有何特点及表现作用。
旋律特点:上下起伏 同音反复 上下起伏
歌曲处理:启发学生用不同力度及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5、再欣赏一次录音范唱,感受歌曲风格。
6、五线谱:口诀学习加上儿歌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do re mi》。(复习)
(二)、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特点。
二、教学重点:五线谱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与欣赏《Do Re Mi》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选用此教材。学生可以听一听,唱一唱,也可以唱一唱、听一听,达到借助所标注的唱名熟悉五线谱的目的即可。
(二)“实践与创造”
其中的各项活动要分散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例如第二题可以在讲乐谱知识前进行,第三题可以在介绍各种乐谱时做,第四题可以在讲图形谱时做,第五题在本单元结束前做。
第四单元 黄河之滨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各地民歌。
(二)、欣赏一组民歌。
(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四)、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三、教学重点:欣赏各类型的民歌。
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六、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民歌。
(二)、欣赏民歌《看秧歌》、《小放驴》
(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歌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VCD民歌片段欣赏并导入“民歌”。
(二)、民歌:自学课本关于民歌的介绍。
(三)、民歌欣赏:
1、民歌介绍。(略)
2、欣赏:《看秧歌》。(1)、结构:序奏、四个小段、尾声。(2)、启发学生自创图谱表示民歌结构。(3)、欣赏要求:按课本要求进行。
3、欣赏《小放驴》。(1)、欣赏全曲:①结合放映有关介绍河北景色的VCD,视觉和听觉结合,加强感受。②图谱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介绍地秧歌“跑驴”,帮助了解作品敞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4、欣赏《大起板》: ①、简介。(见课本内容)
②、欣赏全曲,感受每段旋律的情绪特点。
③视听结合,着重感受弦乐器音色的柔美与细致。
5、欣赏《沂蒙山小调》
①、介绍小调的特点。②山东民歌。
③、欣赏,了解这种民歌的节奏特点及乐曲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仔细欣赏一组民歌。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聆听《看秧歌》
1.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必要时,可给学生提供歌词或歌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方言性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2.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要把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内容(节奏、旋律、情绪、结构、风格等)放在重要位置上。
3.在理解音乐风格的问题上,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但必须抓住几项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如:歌词的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
4.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三)聆听《小放驴》及《大起板》
(三)积极调动同学的参与精神
为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发现、探索、研究音乐的学习氛围。
(四)自制乐器的注意事项
第五单元 火车印象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西洋乐器。
(二)、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
(三)、学唱歌曲:《火车来了》。
二、教学目标:
(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及其它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231》,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三、教学重点:
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
四、教具:录音机、录音欣赏带、VCD。
五、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西洋乐器中的圆号、双簧管等。
(二)、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激趣导入: 1.《凯皮拉的小火车》原为美国佐治亚洲塞芬拿市的音乐家埃伦·邓莱普开发并编写的,由盖蒂艺术教育研究院的高级项目官员杰弗里·帕琴博士编辑,并经东南音乐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哈里斯博士再次编校。为提供训练8年级学生理解与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使用。该教学的设计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将音乐创作、历史、美学和评论诸学科融入到教学之中。
我们虽然也选《凯皮拉的小火车》作为教材,但它只是整个单元中的一部作品。受学科基础、教学目标及教学时间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只能在参考其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音乐教学的建议。
2.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每一次欣赏安排不同的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
(1)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2)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你知道它是表现哪国文化的作品?
(3)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你知道它的地理、历史、民族吗?
(4)巴西的音乐中融合了哪些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5)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当时巴西的情况如何?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巴西农场的小火车?
(6)巴西的乐器音响效果如何,它们是怎样制做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乐器?你可否制做一两件能有巴西乐器音色的乐器?
(7)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你能不能为旋律填上歌词演唱?这首歌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当时没有汽车、自行车)
(三)欣赏《太平洋231》
(四)比较讨论
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可进行比较与讨论。引导学生找出作品有哪些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思考创作中模仿与描述的概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歌曲《火车来了》。
二、教学重点:歌曲学习,熟悉结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学唱《火车来了》
1.借助于挂图、录相、电影、电视片断及电脑课件等等手段介绍新疆的地理、民族、特产等,然后在朗诵歌词聆听范唱的基础上学习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把握歌曲的情绪。
2.这部歌曲的拍子是二拍子、三拍子反复变换的变拍子,另外还出现了许多表情符号,如保持音记号、下滑音记号、速度与力度记号等。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应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如请学生先看谱听范唱,提示学生关注自己所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的记号。请学生模仿或说出这些表情记号是怎样演唱的?为什么要这样演唱?它们表达了什么感情?
3.全歌可以先识谱再唱词,也可以直接唱词。从一开始就要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把握住演唱的速度、力度。衬词及下滑音要自然而有民族持色。
4.可以使用自制的鼓(如纸盒)及自制的拨弦乐器(如橡皮筋)参与前奏、间奏的演奏。也可以用人声模拟火车前进的声音的烘托演唱的效果。
5.由于歌曲要变拍子,变速度、力度,由教师或学生指挥学生演唱,以便能统一演唱步调。
6、小结。
第六单元 芬芳茉莉
芬芳茉莉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茉莉花》。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1、初步介绍歌剧《图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
2、初听,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意。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
4、学唱歌曲。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1、阅读音乐练习。
2、聆听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3、自由讨论不同的感受。
4、完成音乐练习。
二、聆听儿童合唱版的《茉莉花》,与民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演唱《茉莉花》,结束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