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物理学》C教学大纲解读
《大学物理学》C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College Physics C
一、课程基本情况
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C Course title: College Physics C
课程编号:
Course code:
课程总学时: 96(其中,讲课 96)Course duration: 96 lessons.(Contact 96)
课程学分:6.0 Credits: 6.0
课程分类: 必修
Course classification: required course
开课学期: 春季+秋季
Semester: Spring and fall
开课单位: 理学院 应用物理系
Open course Unit: Applied physics department, College of Science
适用专业:农科类
Majors: college of agricuture, etc
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
Prerequisite Courses: Advanced mathematics.课程负责人:革四平王家慧
Instructor:
二、课程内容简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物理学中不仅蕴涵着先进生产力,同时也蕴涵着先进文化,对人类的未来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的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教育中,《大学物理学》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该程的任务为:①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并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②以创新教育为中心,激发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提高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将来获取知识打好基础。
Course description Physics is the core of natural science and the found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will dominate the future of humankind from which we can find both advanced productivity and advanced culture.New “basic requirements” has pointed out clearly that college physics is so important that it can’t be replaced by any other courses in terms of helping students lay the foundation systematically for Physics, form scientific worldview,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inspire their explored and innovated spirit.The tasks of this course are: ①to enable students gain scientific spirit, help students know the world correctly and master the right method, help students form scientific worldview, natural view and development view.② to inspire and enhance innovated spirit, stabilize innovation foundation and cultivate the innovating ability of students, basing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③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obtain knowledge by themselves so that they can ground for their continuous course, all-lif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三、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部分 力学 14学时
(一)质点运动学 1.内容
国际单位制与量纲;物理模型、质点、质量;参照系与坐标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矢量;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质点系,运动的叠加原理;质点作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伽利略坐标变换。2.基本要求
1)掌握位置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等物理量的概念, 理解运动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
2)掌握参照系和坐标系的选择,用矢量分解的方法处理平面内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3)理解建立简单的运动方程的方法。
4)理解两个以恒定速度相对运动的参照系之间的伽利略变换.5)通过课堂讲解和习题练习,使学生逐步学会利用简单函数的微分和积分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二)牛顿定律的应用
1.内容
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牛顿定律的应用;直线运动下变力的功;保守力;势能;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质心运动定理;变力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及角加速度;力矩; 转动惯量; 转动定律;转动动能;角动量;角动量守恒
定律。
2.基本要求
1)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掌握分析物体受力的方法和隔离体法,以 2)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质点的势能、质点的功能原理、质点系的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4)掌握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5)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和平行轴定理。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6)理解定轴角动量、定轴角动量定理。理解刚体在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三)流体力学 1.内容
静止流体的压强公式、液体的表面张力、球形液面的附加压强、毛细现象及应用。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概念。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伯努力方程及其应用。牛顿粘滞定律,泊肃叶公式,斯托克斯公式,层流与湍流(相似准则与雷诺数)。
2.基本要求
1)理解流体模型、流体的状态、流速场。
2)了解质量流量、面积矢量、质量流密度、连续性方程、闭合曲面、守恒定律与连续性方程、稳流、流线、流管、流管上的连续性方程。
3)了解理想流体的稳流连续性方程、体流量(流量)、伯努利方程、压强能、动能、势能、能量守恒应用、静压强、小孔流速、流速计。
4)了解牛顿粘滞定律、层论、粘滞系数、牛顿液体、泊肃叶公式、流速分布、流量、流阻、层流和湍流、雷诺数、斯托克斯公式。沉降速度、离心机。
及牛顿二定律的切向、法向投影式。理解惯性参考系、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第二部分 相对论 6学时
1.内容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洛仑兹坐标变换;同时性的相对性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了解洛仑兹坐标变换。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
2)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相对论的动力学方程、相对论中 3
的能量、静能、总能和质量的关系、动量和能量的关系。
第三部分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初步 14学时
1.内容
气体分子热运动图象;理想气体刚性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内能;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最概然速率;算术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玻尔兹曼能量分布率;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非平衡态系统;功、热量;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卡诺循环;热机效率;定压热容和定体热容;可逆和不可逆过程;熵的玻尔兹曼表达式。
2.基本要求
1)理解气体的状态参量、平衡态、准静态过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图象、理想气体刚性分子模型。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内能、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3)了解统计物理量、宏观量、微观量、统计规律、统计分布、等概率假设、热力学概率、最概然分布。
4)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最可几速率、算术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5)了解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律、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6)了解非平衡态系统、扩散现象、粘滞现象、热传导现象。
7)掌握热力学系统、热力学平衡态、热平衡、状态参量、物态方程。了解热力学过程、弛豫时间、循环过程、准静态过程、P—V图。
8)掌握功、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态函数、理想气体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效率、定压摩尔热容和定体摩尔热容。了解准静态绝热过程、致冷机、迈耶公式。
9)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表述、克劳修斯表述、可逆和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克劳修斯不等式、熵、熵是态函数、熵的玻尔兹曼表达式。
第四部分 振动和波动
10学时
(一)机械振动 1.内容
弹簧振子;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相位;旋转矢量法;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振动的表示方法;同方向 4
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的三种模式;受迫振动及特点;共振。
2.基本要求
1)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间的关系。2)理解旋转矢量法。
3)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4)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5)了解振动的分解与频谱;阻尼振动的三种模式;受迫振动及特点;共振。(二)机械波 1.内容
机械波产生条件;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波形图线;能流、能流密度;波强;声强级;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半波损失;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驻波;多普勒效应。
2.基本要求
1)理解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了解波动方程;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2)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半波损失;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理解驻波。
3)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在波源或观察者单独相对介质运动,且运动方向沿二者连线的情况下,能用多普勒频移公式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 光学 14学时
(一)光的干涉 1.内容
光的电磁波本质;获得相干光的方法;光程、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杨氏双缝干涉;薄膜等厚干涉;迈克耳逊干涉仪。
2.基本要求
1)理解光的电磁波本质、普通光源的发光机理和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掌握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了解增透膜、高反膜。3)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
(二)光的衍射 1.内容
光的衍射现象、衍射的基本原理、衍射类别、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圆孔夫琅和费衍射、圆孔和圆盘的菲涅耳衍射;光栅衍射;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X射线衍射。
2.基本要求
1)掌握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暗纹分布规律的方法。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2)掌握光栅衍射公式。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量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3)掌握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理解X射线衍射。4)了解反射光栅、单色仪、分光光度计。(三)光的偏振 色散与吸收 1.内容
光的偏振态(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光的偏振特性;布儒斯特角的概念与应用;双折射现象;旋光现象;光的色散与吸收。
2.基本要求: 1)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及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2)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理;了解双折射现象; 3)了解光的色散与吸收。
第六部分 电磁场 24学时
(一)静电场和导体 1.内容:
电场强度;电势;电场及电势的叠加原理;电场和电势的关系;静电场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电偶极矩;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介质极化;电位移矢量;电容;电能密度;运动电荷的电场。
2.基本要求: 1)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能计算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
3)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性质、空腔导体和静电屏蔽、电容和电容器。4)了解介质的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5)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和区别;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6)理解电容器的能量、电场能量
电场能量密度、电场能量的计算。(二)稳恒磁场 1.内容
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理;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律;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磁化现象;铁磁质;电动势;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磁能密度。
2.基本要求
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毕奥—萨伐尔定理。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2)掌握稳恒磁场的规律: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掌握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运动电荷在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4)了解霍尔效应、荷质比测定。
5)了解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了解铁磁质的特性。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了解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6)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掌握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
7)掌握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磁能密度的概念。了解涡流、电磁阻尼。
(三)麦克斯韦方程 电磁波 1.内容
涡旋电场;位移电流与位移电流密度;麦克斯韦方程组。2.基本要求
理解位移电流、全电流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的普遍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的能量
第七部分 量子物理基础 14 学时
1.内容
黑体辐射;能量量子化;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光子论;光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的波长、频率和其动量、能量间关系;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一维坐标动量不确定关系;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泡利不相容原理;
2.基本要求
1)理解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设和普朗克公式、普朗克常数。2)理解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康普顿散射。3)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电子波长;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4)了解单粒子波函数、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单值、连续、归一化、波函数的叠加原理。
5)了解不确定关系;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一维自由粒子、一维无限深势阱、一维线性谐振子、隧道效应。
四、使用教材的名称、主编人、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及主要参考书名称。
1.大学物理学
毛骏健
顾牡
高教出版社
2006.1第1版 2.大学基础物理学
金仲辉
梁德余
科学出版社
2006.1
第2版 3.物理学(上、下)
马文蔚
高教出版社
2001.1
第1版
第二篇:材料物理学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3103102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应专业:材料物理
课程总的教学时数:64学时
课程总学分:3 学分
课程简介:
材料物理是介于物理学与材料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旨在利用物理学中的一些学科的成果来阐明材料中的种种规律和转变过程。本课程试图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物质的微观结构、组织形貌、原子电子运动状况以及它们与材料性能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即突出了物理学的主干,从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出发, 并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 阐述材料本身的结构、性质和它们在各种外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本书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主要介绍金属结构理论;缺陷物理;材料强化;导电物理基础;材料的介电行为;铁电物理;磁性物理;材料的相变;非晶态物理;低维材料结构。授课教材:《材料物理》王国梅、万发荣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材料物理学概论》,李言荣、恽正中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材料物理导论》,熊兆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3]《材料物理导论》,徐毓龙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
二、课程教育目标
材料物理学是材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典型固体材料的结构、物理现象、性质、形成机制和应用,了解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发展状况;
(2)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概论2学时
第二章材料结构理论
教学重点:晶体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初步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材料结构的实验表征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原子结合与结合键,晶体结构与晶体学,准晶、非晶和液晶,材料结构的实验研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了解材料中原子的结合方式:离子键、共价键、极化键、金属键。
(2)掌握晶体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初步计算方法。
(3)了解准晶、非晶、液晶的概念。
(4)熟悉材料结构的实验表征方法。
第三章缺陷物理
教学重点:点缺陷的概念、分类及其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面缺陷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缺陷物理概述,点缺陷,原子扩散理论,离子晶体中的点缺陷及其导电性,位
错,面缺陷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点缺陷的概念、分类及其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2)了解材料中原子的扩散现象和扩散机制。
(3)了解离子晶体中的点缺陷及其导电性。
(4)掌握位错概念及其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5)了解面缺陷和晶界能。
第五章导电物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机制,能带理论
教学难点:半导体的物理效应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导电物理概述,材料的导电性能,半导体与p-n结,半导体的物理效应,半导
体陶瓷的缺陷化学理论基础,能带理论的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机制。
(2)了解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材料的结构的关系。
(3)了解一些功能材料如p-n结和晶体管。
(4)了解材料中光电的相互联系及其应用。
第六章电介质物理
教学重点:电介质理论,电介质的极化响应及行为,电介质的电荷转移、电导、损耗及击
穿等特性
教学难点:静电场中的电介质行为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电介质概述,静电场中的电介质行为,变动电场中的电介质行为及损耗,极化
驰豫,动态介电系数,固体电介质的电导与击穿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电介质的极化响应及行为。
(2)掌握电介质的电荷转移、电导、损耗及击穿等特性。
(3)了解电介质的概念、分类及四大基本常数。
(4)掌握电介质理论。
第七章铁电物理
教学重点:铁电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铁电体的电畴和电滞回线
教学难点:铁电体的电畴和电滞回线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铁电物理的一般性质,铁电体的电畴和电滞回线,铁电相变与晶体的结构变化,铁电体物理效应,铁电物理效应的实验研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铁电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了解自发极化产生的机制、铁电相变与晶体结构的变化。
(3)了解极化状态在各种外界条件下的变化,即各种物理效应:介电响应、压电、热释电、电致伸缩、光学效应等。
(4)掌握铁电体的电畴和电滞回线。
第八章磁性物理
教学重点:物质磁性的来源、原子磁矩的计算和材料中原子磁矩的计算规则,磁性分类、顺磁性和抗磁性概念及居里-外斯定理
教学难点:磁畴与磁畴结构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磁性物理概述,原子和离子固有的磁矩,物质的抗磁性和顺磁性,铁磁性的分
子场理论,亚铁磁性的分子场理论,铁磁体中的磁晶各向异性、磁致伸缩,磁
畴与磁畴结构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物质磁性的来源、原子磁矩的计算和材料中原子磁矩的计算规则。
(2)掌握磁性分类、顺磁性和抗磁性概念及居里-外斯定理。
(3)了解铁磁性的分子场理论和亚铁磁性的超交换理论。
(4)了解铁磁性物质内部的能量和磁畴的形成。
第九章 材料的相变
教学重点:相变的基本类型,有序-无序相变,朗道相变理论
教学难点:朗道相变理论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相变的基本类型,马氏体相变,有序无序相变,朗道相变理论概要,相
变微观理论简介,相变的实验研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相变的基本类型和划分的依据
(2)了解马氏体相变和朗道相变理论
(3)了解相变微观理论。
第十章 非晶态物理基础
教学重点:非晶态固体的结构,非晶态半导体
教学难点:非晶态半导体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非晶态固体的结构,非晶态固体结构模型,非晶态固体的形成,非晶态
半导体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非晶态固体的结构特点以及非晶态半导体的电子态和能带模型
(2)知道非晶态固体的形成(3)了解非晶态半导体的电导
第十二章 低微材料结构
教学重点:薄膜的结构和缺陷,薄膜的表面和界面
教学难点:界面结构和界面特性、电接触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薄膜的形成,薄膜的结构和缺陷,薄膜的表面和界面,薄膜的尺寸效应薄膜和
基片的附着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薄膜形成的理论基础,掌握薄膜的尺寸效应
(2)知道附着机理和附着的基本概念
(3)了解薄膜的内应力
四、作业
该课程原则上每次课都布置作业,除了教材中的习题,也可以补充一些典型习题。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其中平时成绩是平时作业与出勤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
执笔人:
责任人:
2013年8月
第三篇: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基础课 学
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以物质结构的第一个微观层次(原子)为研究对象,是联接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在理论方法上,该课程揭露经典理论在原子这一微观层次遭遇到的困难,并且为了解决这些困难而引入量子力学,学生将在本课程中较为系统地学习到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应用实践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性地了解和掌握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获得有关原子的电子结构、性质及其与外场相互作用的系统性知识,为以后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生产应用和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理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
关系:《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法》是学习原子物理学的数学基础。《力学》、《理论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包含了学生在学习原子物理学之前需要掌握的必要的经典物理知识。有了这些准备知识才能理解为何不能用经典理论来研究原子体系,从而必须引入量子力学。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杨福家, 《原子物理学》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主要参考书: 1, C.J.Foot,《Atomic Phys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 H.Friedrich,《Theoretical Atomic Physics》,Springer,2006 3, 褚圣麟,《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 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2000 5, 卢希庭,《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出版社,198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 论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2学时)【了解】
第一章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5学时)
第一节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掌握】 第二节 电子的发现【了解】 第三节 原子结构模型【了解】
第四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散理论【重点掌握】【难点】 第五节 卢瑟福理论的成功和不足【掌握】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理论(8学时)
第一节 背景知识: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掌握】 第二节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重点掌握】【难点】 第三节 玻尔理论的实验验证【掌握】
第四节 玻尔理论的推广:椭圆轨道理论和碱金属原子光谱【重点掌握】 第五节 玻尔理论的成功与缺陷【掌握】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18学时)【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 不确定关系 第三节 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第四节 态叠加原理 第五节 薛定谔方程 第六节 薛定谔方程应用举例 第七节平均值和算符 第八节 量子力学总结
第九节 氢原子/类氢离子的量子力学解法 第十节 爱因斯坦关于辐射和吸收的唯象理论 第十一节 量子跃迁理论,含时微扰论 第四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14学时)【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电子的轨道磁矩 第二节 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第三节 电子的自旋和自旋磁矩
第四节 相对论量子力学初步,狄拉克方程 第五节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原子的精细结构 第六节 外场对原子的作用,定态微扰论
第七节 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塞曼效应,帕邢-巴克效应 第八节 外电场对原子的作用,斯塔克效应,运动电场
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10学时)【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多电子的耦合 第二节 氦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第三节 泡利不相容原理
第四节 量子多体理论初步,平均场近似 第五节 原子的壳层结构,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 原子基态,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 第七节 氦原子/类氦离子的量子力学解法
第六章 X射线(5学时)
第一节 X射线的发现和波动性【了解】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机制【掌握】 第三节 康普顿散射【重点掌握】 第四节 X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了解】
第七章 原子核物理概论(10学时)
第一节 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史【了解】 第二节 核的基态性质一:核质量,结合能【掌握】 第三节 核力的介子理论【了解】 第四节 核的基态性质二:核矩【掌握】 第五节 原子核多体问题的困难【了解】
第六节 核结构模型:费米气体模型、液滴模型、壳模型、集体运动模型【了解】 第七节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掌握】
第八节 阿尔法衰变、贝塔衰变和伽玛衰变【掌握】 第九节 穆斯堡尔效应【掌握】 第十节 核反应,Q方程【掌握】
第十一节 核反应模型:复合核模型、光学模型、黑核模型、蒸发模型【了解】 教学方法:教学中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的规划和建设,按照课程体系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做科研的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达到从会学到好学;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主动思考习惯,注重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布置课后作业,必要时进行习题讲解;将科研前沿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和量子多体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开发并实施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程的教学实施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制定人:房铁峰审定人: 批准人: 日 期:
司明苏
第四篇: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柯炳生。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 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 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 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 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 学院,同年11月,平原农学院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 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 程大学。国务院于1954年和1984年将北京农业大学列为全国六 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于1960年10 月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 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2009 年 5 月 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学校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鼓励全校师生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来校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视察学校时要求学校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耽误”,“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详情访问,校史档案馆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14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在第三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蝉联全国第一,排名第一的学科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四位;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发展规划处详情访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1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7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06人。研究生导师119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547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39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 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6人。聘 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 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详情访问,师资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9个硕士学 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型,37个专业学位领域;6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全日制本科生12085名,全日制研究生7257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47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787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2名。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优势,积极倡导教研结合,以研促教,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校拥有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26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0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成了2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2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拥有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与农业工程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跃。2008年以来,我校本科生在各类创新项目支持下,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12篇,其中Science 1篇,SCI 183篇,EI 23篇,ISTP 5篇;发明专利12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029项。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博士生“申请考核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位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总计有19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学校已培养了13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取得了一大批教育教学成果,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教务处详情访问,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在生物与农业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21项(含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各1项),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名。2001-2013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70项,获得授权专利2164件。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先后有15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奠定了我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我校2013被 SCI、EI和SSCI收录论文数量达到1770篇。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我校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和工程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等9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学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各项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2013年我校推广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15个,推广面积1200余万亩,亩增产50-70斤;推广小麦新品种农大
211、农大
212、农大399、农大1108等共170余万亩,亩增产60-70斤;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在全国应用5000余万亩,亩增产10%;2013年农大3号小型蛋鸡销售8000万只,累计推广5亿余只。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推广应用2339万亩,节水17.40亿立方米,生态效果明显。北方小麦免耕播种与装备技术累计推广1.2亿亩,节本增收达35亿元。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玉米气吹式精密播种机和振动深松施肥机与传统方式相比亩增产40-50斤,亩节约成本2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已在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十多个省市地方进行了试验示范、辐射推广。以我校农业物联网技术建成的寿光蔬菜集成示范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中连片的温室物联网示范基地。
产业管理办公室详情访问,科技发展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开放,加速国际化进程。学校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色列、坦桑尼亚、几内亚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204所大学、研究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内设有与美国的普渡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合作的7个联合研究中心,还设有国际学院、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等国际教育、科研与培训机构。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本科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与海外大学广泛开展交换生项目、短期交流项目、交换实习项目等各类本科生交流项目。学校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度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奥本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阿尔伯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在互认学分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
详情访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中国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校现有75个学生社团,包含公益类、理论学术类、科技实践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多种类型。学校登山队的成员曾代表当代大学生成为奥运珠峰火炬手;农村发展研究会、挚友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蓬勃开展,依托大学生科技协会和创业联合协会开展科技拓展工作,近年来相继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为祖国争光。2010年11月,在广州亚运会上,以我校学生为主的中国橄榄球女队夺得银牌,男队获得第四名。2012年,我校足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北区冠军。田径队也在北京高校顶级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得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经过多年努力,我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在艺术教育、艺术团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有建制完善的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戏剧团、民乐团和弦乐团。其中,我校合唱团、管乐团先后成为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这些艺术团体充分展现了我校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校社团工委详情访问,校团委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我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保持着农业优势学科,发展着多种新兴学科,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正朝着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第五篇:物理学专业教育实习教学大纲
教育实习教学大纲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教育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003
实习性质:教育实习
实习总学时:126
实习总学分: 4
实习总周数:8周实习学期:第7学期,第1周—第8周适用专业及年级:物理学专业大四本科学生
大纲主撰人:
一、实习目的物理教育实习是物理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是高师物理毕业生职前训练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理教育实习,是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在学院带队教师和中学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已经获得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技能,在中学从事一段时间的物理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由此了解物理教学实际,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能力,进而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检验我系教师教育的办学思想,课程理念,课程设置。及时反馈信息,扬长补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中学素质教育和物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实习方式
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两种方式。原则上本科采取集中实习,专科则以分散实习为主。
三、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一)实习内容
物理教育实习主要由物理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物理教育调查三部分组成。
1、物理课堂教学实习。在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的课堂教学实习量应不少于4课时新教案(不含重复班教学量),包括作业指导、批改、讲评等任务。
2、班主任工作实习。在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都要担任实习班主任,参与实习班级日常管理,学习做中学生思想工作,组织1~2次班级主题活动,家访3~5人次。
3、物理教育调查实习。在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应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物理教育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此外,根据实习生特长、实习学校的需求和实际条件,开展不拘一格的物理课外活动。
(二)实习要求
1、物理教学实习
物理教学实习,要严格遵循物理教学的理念和原则,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实习工作。
(1)备课。物理实习教学备课应根据实习内容的教学目的展开,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内容的精要和特点,科学拟订教学目标;二是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物理智能水平和学习习惯,恰当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三是坚持现代教育理念,着眼于培养中学生物理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教学。
(2)编写教案。编好教案是实习生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实习教案一般要求写详案,并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格式完备、规范。
实习生应提前将实习教案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根据审阅意见认真修改,不断完善。未获指导教师认可的教案不得付诸实施。
(3)预讲。预讲是正式上课之前的练习和预演,目的在于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预案,锻炼胆量、语言表达和书写技能,还能发现备课及教案的不足,以利事前纠偏救失。预讲要依案施教,并有教师临场指导和实习生评议。预讲应以小队预讲为主,并加强个别预讲。
(4)随堂见习。目的是观察学情,学习老师的教学经验,直接补益实习教学。在进入实习学校后的见习阶段,实习生应列席实习班级的全部物理课,现场观摩任课老师的教学,条件许可时,还应听其他物理老师的课。听课时,应注意观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认真体会执教老师处理教材的意图、组织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并作好听课记录。
(5)上课。这是整个教学实习的核心环节,要求切实贯彻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尤须注意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矛盾,妥善处理“意外”情况。在教态仪表上,应力求自然大方,亲切和蔼,语速恰当,衣着整洁。
课后应反思总结,主动征求指导教师意见,虚心听取同伴的建议和中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6)听课和评课。除随堂见习外,听课还包括实习生之间相互听课(每人听课不少于6节),以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评课则主要指评议实习生的课,一般由指导老师组织评议,以帮助实习生正确评价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其他教学环节的实习。主要有物理作业的设计、布置,作文的指导、批改和讲评,物理测验的命题、批改和讲评,课外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指导等内容,同样要预先拟出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实施。
(8)汇报课。指实习组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习课,在年级或全校范围公开教学,宜安排在教学实习的中后期。汇报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全体实习生获得更全面、更广泛的指导,因此,课后评议会要精心组织,取得实效。
2、班主任工作实习
(1)拟订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虽然实习时间较短,也应在了解学生基本状况和班级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拟订简明、切实的实习计划,经原班主任审定后依案实施。
(2)班主任工作见习。应在进校初期就向学校主管部门了解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并在见习阶段详细了解实习班级的学情,逐步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范围、内容和方法,参加主题班会,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
(3)日常工作。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承担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早读、课间操、课外活动等。要有敬业精神,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请示原班主任。
(4)组织主题活动。最常见的是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手段。举行主题班会应预拟方案,经原班主任同意后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并特别注意活动的安全。主题要有教育性,形式要新颖、有特色,能激发中学生的参与意愿。
(5)个别教育。即针对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其方式主要有个别谈话和家访。谈话应联系学生和班级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严禁粗暴态度和体罚行为。家访是加强家校沟通,教育学生的有效方式。家访前,应当就家访的对象、目的、方法与原班主任充分协商。应坚决避免为“告状”的家访。
四、实习的组织
1、学校教育实习的组织领导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教务处负责全校教育实习的协调组织工作。其职责是:制定教育实习的有关文件,审核各专业教育实习计划和经费,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系教育实习的组织领导。系要成立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落实实习学校,制定教育实习计划,配备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经费预算,编定实习队,落实实习班级和实习任务,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组织实习前的备课和试讲,对本系的教育实习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监督和总结,审定实习成绩和鉴定表。
五、教育实习的纪律
1、要按规定参加全部实习活动,熟悉教育实习大纲,按时完成计划中规定的各项任务。
2、自觉遵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要符合实习学校对教师工作、生活的要求。
3、服从学校和实习队的领导,尊重学校的教师,虚心接受指导教师指导,如有要求和意见,应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不许评头论足,议论是非。
4、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未经指导教师批准,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
5、未经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批准,没有原班主任参与,不得组织班集体的旅游参观等活动。
5、不准接受学生的礼物。
六、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文件,钻研中学教材。
2、关心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健康,教育实习生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努力完成实习任务。
3、负责实习队与实习学校及原任课教师、班主任的联系、协调工作。
4、指导实习生教学工作实习。如:指导学生备课,审定教案,组织试讲,听实习生上课,与原任科教师分工主持评教会等。
4、指导实习生班主任工作实习。如:指导实习生拟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了解和检查实习生执行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的情况。
5、评定实习生成绩,做好实习鉴定、实习总结和实习结束的有关工作。
七、实习考核方式
1、实习表现:占30%;
2、实习报告内容:占40%;
3、实习日记:占20%;
4、提出合理化建议: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