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5 01:1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A)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B)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E、其他收入

3、生产效率的实现要求任意两种商品的(A)相等。

A.边际转换率

B.边际成本

C.边际替代率

D.边际效用

4、在增值税税法中,允许企业扣除外购货物、劳务已纳的增值税及外购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部分所含增值税的,则其增值税属于(B)。

A、生产型

B、收入型

C、固定型

D、消费型

E、增长型

5、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A)

A、分类所得税制

B、综合所得税制 C、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

D、个人自行纳税制度E、源泉扣缴制度

6、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政策的内容是(B)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7、实行“以支定筹”、“略有积累”原则的社会保险资金筹资模式是(C)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公积金制

8、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C)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

E、国有资产

9、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D)

A.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

B.科学研究

C.义务教育D.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10、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B)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11、资本预算的收入形式主要是(C)。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12、国防科研事业费属于(C)安排的支出

A.地方预算

B.行政管理支出

C.国防支出

D.科技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没有分)

1、下列属于财政收入现象的有(ACE)A.税收

B.财政拨款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E.国债

2、无偿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AC)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分配

C、罚没收入

D、各种借款收入

E、公共收费收入

3、下列属于混合商品的是(BD)A.法律法规

B.教育

C.行政管理

D.社会保障

E.货币发行

4、私人需求的特点有(ABCE)A.受益的内在性

B.可以划分层次

C.需求的分散性

D.是一种整体需求

E.主要通过生产和购买私人商品来实现

5、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BC)

A、设置税种

B、调整税率

C、减免税政策

D、强制征收

6、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包括(ACE)A.生理需要

B.文化需要

C.社交需要D.物质需要

E.安全需要

7、下列属于财政支出现象的有(BD)A.税收

B.财政拨款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E.国债

8、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ABC)

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阿罗

E.布坎南

9、按照部门结构划分,上交财政收入的部门有(ABCDE)

A、农业

B、工业

C、建筑业

D、交通运输业

E、商业及服务业

10、偿还国债的资金来源通常有(ABCD)

A.经常性财政收入

B.预算结余

C.借新债还旧债

D.偿债基金

E.国债投资收益

三、判断题

1、私人组织不提供公共商品。(×)

2、采取明补方式的财政补贴可以改变补贴商品与非补贴商品的需求结构。(×)

3、税收收入增加会减少预算赤字,税率提高不一定会增加税收。(√)

4、税收是纯公共商品的成本,与给予被征收者的特殊利益并无直接关联。(√)

5、公共收费是对准公共商品全部成本的回收。(×)

6、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之一。(×)

7、私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在一组消费者中分割。(√)

8、“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认为政府不应当对经济活动进行任何干预。(×)

9、机械论的伦理基础是个人主义。(√)

10、价格补贴与政策性亏损补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计算题

增值税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需分步骤解答。

五、问答题

1、导论

财政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

财政产生的三大条件: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

2、基础理论篇

公共商品: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

公共商品的基本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公共商品提供方式:私人商品:市场是最优提供者;纯粹公共商品:政府成为主要提供者;混合商品:具体提供方式根据混合商品的具体特征产生的原因加以选择。

帕累托最优:在一部分人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的自身特点或缺陷,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市场失灵的表现: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不能有效地解决外在性问题;市场竞争不完全;市场信息不充分;收入分配不公平;宏观经济波动。

政府失败的表现:政治制度失灵;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效率不断下降。

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政府在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主要内容: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通过转移支出;完善社会福利;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

经济稳定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于增长的职责和功能。关键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基本手段是财政政策。

3、财政支出篇

维持性支出:政府为维持公共安全和宪法秩序的支出。特点:是纯粹公共商品;是国家和社会赖以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商品,其收入弹性小。经济性支出:政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保持经济稳定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特点:混合商品;经济性支出的范围和规模取决于市场失灵的程度。

社会性支出: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的事业性支出。特点:有的是纯粹公共商品有的是混合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

购买支出: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

财政支出的四大理论:瓦格纳法则;经济发展阶段论;梯度渐进增长论;公共选择增长论。

公共投资: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

国防支出的特点:纯粹公共商品;需求的外生性和供给的内生性;资本密集型。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经费使用效率因素;兵员制度。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影响行政事业支出的因素: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公务员素质、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

基础产业的特点:基础性;自然垄断性;混合商品。

政府介入基础产业的原因:必要条件:市场失败~私人部门不愿意、不能提供,导致已有的供给不能满足公共需求;私人投资导致基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充分条件:政府能弥补和矫正市场失败。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区别:

提供的社会商品属性不同:行政单位提供的是纯粹公共商品,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

行使的职能不同:行政单位行使的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只是在某些场合、某些时期接受国家的委托、行使部分国家行政权力。

经费来源和运营方式不同:行政单位的资金耗费全部由财政补偿;事业单位的经费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一部分按市场原则对消费者收费。

社会保障的社会经济功能:是劳动力在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财政补贴: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地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4、财政收入篇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经济技术因素;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价格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因素。

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课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

税率: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税收的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税收负担: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岁承受的经济负担。

影响税负的因素:税种因素;商品的供求弹性;课税范围。合理税负确定的标准:经济发展标准;政府职能标准。

影响主体税种选择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能力;税收政策目标。增值税的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公共收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公用设施或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向受益或管理对象所收取的费用。公共收费的功能:筹集财政收入;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资源;提高公共商品的供给效率。

5、宏观调控篇

财政预算: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财政预算的特征:法定性;精细性;完整性;时效性;公开性。预算平衡:在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国债规模扩大;货币扩张效应;拉动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国内债:政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行使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国债的特点: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分税制的内涵和特征

财政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的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总供给过剩,生活生产能力闲置,通货紧缩):过大财政支出和投资规模,减税,赤字;紧缩性财政政策(社会总需求过大,社会总供给不足,经济运行过热,通货膨胀严重):压缩财政支出和投资规模,增加税收,增加财政节余;中性财政政策。

财政职能爱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划分:

资源配置职能的划分:资源配置职能的核心是提供公共商品,公共商品可分为全国性公共商品和地方性公共商品。全国性公共商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公共商品应由地方政府提供。

收入分配职能的划分:收入分配调节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这一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行使。

经济稳定职能的划分:经济稳定职能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由中央政府提供。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政府间转移支付:在各级政府间或同级政府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方式。

六、案例分析题

1、行政管理费控制问题

2、财政支农支出问题

第二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1、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有哪些?

原因: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2、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手段有哪些?

1立法和行政手段。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实行公共管理制。○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和组织公共生产筹集经费和资金。

3、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作用(国家、政府、财政的理解)。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

2进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针对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4、财政职能的理解及运用(收入分配职能、资源配置、经济稳定和发展)。□

1资源配置职能。为满足人们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空间范围内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

内容:○

1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政府部门内部的合理配置。○

3不同地区间的配置。○

4产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内容:○

1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2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3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

4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实现方式:○

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实现机制和手段:○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5、治理垄断的措施。○

1制定反垄断法。○

2实行公共管理制。○

3政府规定价格或收益率。○

4矫正竞争垄断,对垄断厂商直接干预:拆分、限产、限价等。○

5矫正自然垄断,建立公共企业,创造可竞争市场。

6、理解公共物品的内涵。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物品是指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服务。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效应和不可分割性。

私人物品是指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服务。具有排他性、竞争性,不具有外部效应、可分割。

7、如果理解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平。

效率是生产力范畴,公平是分配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和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统一表现在,一方面公平本身就包含着效率,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但是,在两种实现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矛盾。

8、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

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律和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

微观因素: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环境对公共物品的影响,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公共部门投入价格的影响等。

9、纯公共物品的提供因素。

政府主要通过强制征税来提供纯公共物品。

10、瓦格纳法则的内容。运用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必要性。内容: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早期阶段:政府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追求效率。中期阶段:政府继续投资,但开始向社会公平转移。

成熟阶段:政府支出大量用于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方面。

11、财政支出的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

1按功能分:类、款、项三级科目。○

2按支出产生效应的时间分: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3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4按支出的用途分: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5国际分类方法。

12、社会保障资金的运筹方式、主要来源。

运筹方式: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模式,基金制又包括完全基金制和部分基金制。主要来源:主要来自社会保险税。

13、影响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因素及行政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

影响因素:○

1政府职能○

2机构设置○

3行政效率○

4管理费用使用效率○

5经济总体增长水平○

6财政支出规模 有效控制:○

1明确政府职能,消减政府机构。○

2加强行政方面的法律建设。○

3加速政治体制改革。○

4增强行政性公共物品提供过程的透明度。

14、行政管理支出的具体内容。○

1公共服务。○

2公共安全。○

3外交。按要素区发: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两大类。

15、结合基础设施的特点分析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

特点:○1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公共生产条件”。○

2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

3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必要性: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

16、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BOT投资方式)

17、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提供范围。

必要性:○

1农业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源泉。○

2支持农业的发展是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

3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一。○

4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5盈利率低,金融机构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提供范围:主要投资于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18、基础产业的内容。

基础产业是指让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通讯设施及城市公共事业。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工业。

19、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基本含义。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的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税收支出: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20、财政补贴的分类、机理和效应。

分类:○1禁止性补贴。(红箱)○2可诉补贴。(黄箱)○3不可诉补贴。(绿箱)

机理:○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经济。效应:○

1有利于贯穿国家的经济政策。○

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

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21、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未来。

现状:○

1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并且持续快速增长。○

2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仅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建设得到很大提高。

一是农村五保户实现了由以前的农民供养变成由国家财政供养。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在各地方的进展明显加快。○

3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同步加快,例如国民教育福利。○

4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未来: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政企分开,各尽其职。○

3完善立法。○

4不断进行制度改革。○

5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2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价格水平等。○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价格对收入的影响。包括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现行税制因素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

23、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理解。

1税收应以公平为主。注重公平原则,通过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的方式提高公平程度。

○2税收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注重效率原则,讲求效率坚持效率优先思想,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3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24、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源、税率、税目、税基)的理解。税收的特性(“三性”)。

课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课税标准: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课税依据。税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划分。税源:征收课税的经济源泉。

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是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税额。

征税能力: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包括纳税能力和征税能力。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基本含义。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6、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转嫁方式以及转嫁条件。

特征:○

1与价格升降直接联系,价格升降由税负转移引起。○

2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即经济利益再分配,必然会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经济行为,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方式:○

1前转方式。抬高销售价格转嫁税负。○

2后转方式。降低进货价格转嫁税负。○

3其他转嫁方式。混转或散转。消转。提高工艺水平或生产效率进行消化税款。

条件:○

1价格自由变动是基本前提条件。○

2商品供求弹性是税负转嫁程度的约束条件。

27、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求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易转嫁;供求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广的商品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不易转嫁。○

4垄断性商品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容易转嫁,从量课税不易转嫁。

28、税收原则(公平类税收原则、效率类税收原则)。公平类税收原则:收益原则、能力原则。

效率类税收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2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3确实简化原则。

29、税收经济效应分析税收有哪些经济影响(对劳动供给、对储蓄、对投资等)。

收入效应: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

替代效应: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应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收入效应: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人们为维持稳定的收入消费水平,从而减少或放弃闲暇时间,增加工作时间。

替代效应: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储蓄利息所得不征税时,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即征税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当前的消费和储蓄水平。

储蓄利息所得征税时,未来消费价格变得昂贵,当前相对下降,增加当前消费,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收入效应:税收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投资者为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增加投资。

替代效应:课征公司所得税,会压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投资者以消费替代投资。

30、增值税的类型及影响。

类型:○

1生产型增值税。○

2收入型增值税。○

3消费型增值税。影响:○

1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

2道道课征,上下游企业相互监督,减少偷税漏水。○

3与商业流转环节相适应又不受流转环节的影响。○

4企业变更不影响增值税的数额。○

5出口退税商品可以实现零关税。

31、政府发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经济效应:○

1国债的资产效应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作用。经济繁荣时期—抑制消费。经济萧条时期—扩大消费。

2国债的需求效应。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只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

3国债的供给效应。过载既增加供给总量又改善供给结构。政策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宏观经济。

32、政府预算体制改革(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

—了解 ○

1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2编制部门预算。○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4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5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33、财政平衡的内涵。

财政平衡是指预算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

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6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

34、财政政策目标。○

1经济的适度增长。○

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

4收入的合理分配。○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35、财政政策工具。○

1税收 ○

2公共支出 ○

3政府投资 ○

4国债

36、财政政策类型及制定——了解 ○1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划分: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37、“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是什么? ○

1保证适度的预算内投资规模,以便足以支撑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2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加经济增长的内动力。○

3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投入。

第三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1.提出依靠市场能够自发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1776年 亚当.斯密)[国富论]

2.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和(政府)

3.私有产品的两种特性(竞争性)和(排他性)

4.公共产品的两种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私人产品靠(市场提供),公共产品靠(政府提供),混合产品靠(市场和政府提供)

6.公共提供的私人产品,(灯塔理论,科斯)

7.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

8.按是否纳入政府预算,财政收入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原题或称财政资金的管理预算可分为}

9.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10,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两大类

11,我国税制形成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税种,多税种,多次征的复税制体制 12,流转税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13,财产税类: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城市房地产税。

14,资源税类:资源税

15,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16,行为税类: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车船使用税、屠宰税、车船使用拍照税 17,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及个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18,营业税的具体征收对象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等。

19,有效财政管理的四大要素:责任制、透明度、可预见性、参与性

20,部门预算编制流程:(一上二下)

21,基尼系数:

0.3

0

0.2

0.4

0.3

22,义务教育靠政府,高级教育靠政府和市场,微观教育靠市场

23,社会消费性支持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交农等部门的事业费

24,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5,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26,行政管理费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外交支出,司法检察支出 27,国防费包括:国防经费,民兵建设经费,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

28,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

29,公共定价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方法 3.负荷定价法

简答

1.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贷款回收本金收入

债务收入

非税收入

转移性收入

2.非税收入的主要内容

政府性基金收入

专项收入

彩票资金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入

罚没收入

其它收入

国有资本投资收益

国有资源收入

3.消费税征收对象

化妆品

贵重首饰

鞭炮焰火

成品油

轮胎

汽车

高尔夫球及球具

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

4.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的演变

统收统支制度

企业奖励基金制度

企业基金制度

利润留成制度

利改税制度

承包制

税利分流制度

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下的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制度

5.财政管理的内容

财政管理包括直接财政管理和间接财政管理

财政的直接管理包括:政府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税收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投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内容

6.政府预算的原则

计划性

完整性

公开性

法治性

统一性

7.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区别

预算编制的分类基础不同

预算涵盖的范围不同

预算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预算管理的方式不同

预算细化分类不同

预算编制的方式不同

(时间够可扩展答题)P208

8.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和支出划分

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9.财政监管的主要内容

财政收入监督

财政支出监督

会计监督

财政内部监督

财经违法案件处罚

作图分析

问:财政的本质(政府经济的作用)[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分析由政府,企业,家庭 关系出发)P/24----25

家庭在消费上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企业在生产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政府在经济决策上可能更注意

增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协调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基于企业与家庭侧重

于个人利益,当前利益的特点,政府更注重于通过支持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方面的活动,弥补私人经济的缺陷,以增进集体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运用公共权力,强制性地从家庭和

企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取走一部分,用于满足现实其职能的需要,以增进社会利益,全局

利益和长远利益,这构成了财政存在基本缘由。

图形分析

一,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 图形P109-----P110

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关系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关系

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关系:消费1和2面临的需求曲线分别为D1和D2,卖者的初始供给曲线为S1。假设政府对卖者征收每单位T的从量税,则相应的卖者没单位成本上升T,供给曲线由S1上升到S2。征税后,消费者1承受的价格由P1上升到P1’,消费者2承受的价格由P2上升到P2’,且P2’-P2>P1’-P1,消费者2比消费者1承受了更多的税负。

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关系:卖者1和2面临的初始供给曲线分别是S1和S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D。假设政府对卖者征收没单位为T的从量税,则相应的卖者每单位成本上升T,卖者1的供给曲线有S1上升到S1’,卖者2的供给曲线由S2上升到S2’,征税后,卖者1得倒的价格有P1上升到P1’,卖者2得倒的价格由P2上升到P2’,且P1’-P1>P2’-P2,卖者1比卖者2转嫁; 更多的税负

总之,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是价格变动,转嫁的幅度取决与供求弹性,在其它方面不变时,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来说,哪方面弹性小,税负就向哪方面转嫁。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1.经济建设费减少,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的支出要多,还有五五时期基础建设

不完善,而九五时期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所以经济建设费用比例高。

2.社会文教费增加,说明财政收入的增加 财政支出也要相对应的提高,还有九五时期国家在政策上对教育

扶持 和2个时期教育发展的不同

3.行政管理费增加,虽然我国的行政部门减少了,但是我国的行政体系反而越来越大,我国的公务员的增加,行政管理费用的比例也就增加了。

4.国防费用的减少,五五时期对比九五时期,当时处在两极分化的冷战时代

还有就是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九五时期是和平年代 所以比例减少了

5.其他费用的增加,说明了由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多出了许多原先没有支出。

三,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1.企业收入的消失和税收的增加,说明了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利改税制度的实行,我国基本上是把

企业收入利润转变为各种税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税种的增加,也使税收的增加。

2.其他收入的增加,说明了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多了许多方向的收入,随着种类的增加,还有

经费的增加,比例就会增加。

3.企业亏损补贴和教育附加收入的出现 说明了又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增加了企业亏损补贴的收入,而教育的支出的大力增加,会使教育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很多的考试,而使财政收入的增加。

计算,某企业一般纳税人,当月发生如下业务:1,购入原材料得到发票注明10万,2,销售自产应税甲产品10万,3,购入企业生产原料2.5万,4,购入包装物2万,5,销售乙产品18万,使用税率13%,6,企业为更好销售产品购买商标权3.5万,7,企业为职工幼儿园花1.8万,8,购买免税农产品2.6万,税率10%

计算销项税可抵进项税应纳税额(税率17%)

分析: 6 无关 7无进项税

销项税=10*17%+18*13%=4.04

可抵进项税=(10+2.5+2)*17%+2.6*10%=2.725

应纳税额=4.04----2.725=1.315

2.计算超额税和全额税 图表见P132

全额税=固定金额*所在部分税率

超额税=每部分所得税之和

已知个人所得税率如下表:

不超过500 税率5%

不超过500-2000 税率10%

不超过2000-5000 税率15%

不超过5000-20000 税率20%

不超过20000 部分税率 25%

假定一人赚取35800元,试求全额累积税额和超额累进税额?

答:全额税:35800*25%=8950

超额税:500*5%+(2000-500)*10%+(5000-2000)*15%+(20000-5000)*20%+(35800-20000)*25%=7425

案例分析09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相关

教育p37

社会保障P68

政府职能转变P182

(必须加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第四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 购买性支出

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如经济建设支出、文教支出、行政管理、国防支出等。政府性基金

是指为支持某项公益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具有强制性、非补偿性特点。

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扩张性财政政策

是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等同于财政赤字政策。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公债发行等方法扩大需求。分税制

是国家在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政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瓦格纳法则

p37 是解释一国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

政治原因: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关系复杂化——政府职能扩大——增加财政支出 经济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人口居住密集——产生拥挤和外溢——政府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和干预。

教育、娱乐、保健、与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支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不断增加,并随着及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提高从公共需求的角度解释了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预测了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历史趋势。复式预算 p249 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一种预算形式,它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的:财政支出的增长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密切的关系;用经济发展阶段论的观点解释财政支出的原因。不但解释了财政支出增长这一规律,也阐述了财政支出结构得到变化。将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财政支出分为三类支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基尼系数

表示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的指数。(0—1)0.2以下:绝对公平0.2-0.3:比较公平0.3-0.4: 较为合理 0.4-0.5:差距较大0.5以上:差距很大 公债负担

是人们增加纳税而减少个人消费福利而承受的牺牲,是由于公债抽走了部分社会发展自己能而使得社会事业得不到发展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由于公债负担转移使得上下两代人之间的收益和负担的不公平。可从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认购人负担角度理解。税收原则

是政府税制设计、税收执法中 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税务行政管理状况好坏、税收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标准。一般有公平原则、效率原则。财政职能

是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财政所固有的功能和职责,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包括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增长。企业年金

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源自于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种属于企业雇主自愿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企业年金,即由企业退休金计划提供的养老金。其实质是以延期支付方式存在的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或者是职工分享企业利润的一部分。财政转移性支付

是相对于政府购买性支出而言的。政府把一部分财政资金通过单方面、无偿的转移,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再分配的活动。转移性支出是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体现。在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比重高;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性支出比例低。转移性支出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器。

二、问题:

1、什么是政府融资平台?关注它有何意义?

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通常简称城投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意义:首先, 融资平台贷款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政府建设资金与当期财政收入的不匹配;其次, 融资平台贷款是银行业务发展的良好平台;最后,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平滑经济波动采用的逆周期手段的有效措施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引导社会资本流动方向、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社会投融资体系完善等方面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迅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意图,对于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将发挥有利作用,组织实施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使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同时,地方政府利用这些平台迅速启动了内需,增加了就业,保持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在政策导向和银行盈利的驱动下,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纷纷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对象,融资平台贷款激增成为今年银行贷款迅猛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银行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业务的扩张和效益的增长。

(由于作为投融资平台的这些地方公司具有的特殊政府背景,一方面使其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和发行城投债,但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城投公司具有政府担保性质,实质上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隐形财政债务。)

2、如何国债的挤出效应

含义:政府发行国债,会减少民间的资金供应;同时形成资金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导致民间投资减少的现象.(两种情形: 民间资金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挤出效应在经济增长比较繁荣的时期比较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发行国债,挤出效应不明显。挤出效应一般发生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3、我国现阶段财政包括哪些预算?p248

1、从政府级次: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2、编制形式: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3、从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4、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角度:正式预算和临时预算;

5、从预算内容的分合: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单位预算

4、解释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政府如何矫正外部负效应

p2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正外部效应: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

效益﹤成本负外部效应: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效益﹥成本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其结果会远离帕累托效率的状况。无论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都不是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负的外部效应下,行为主体承担的成本小于其收益,造成负的外部效应行为过度;

正的外部效应下,行为主体的收益小于成本,成本无法收回,导致该行为小于社会最优的需求规模。

措施:

1、外部性的私人对策:①道德约束:把外部成本“内部化;②企业合并: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经营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使外部性内部化;③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产权一旦确立,私人经济主体就能有效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从而无须政府的介入和干预。

2、外部性的公共对策:①征税;②补贴;③政府管制:指政府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私人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

5、简述公债的经济效应与政策效应。P223 经济效应: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或者结果.国债投资挤出效应、国债发行的货币效应、经济增长效应。

公债的投资效应: 政府发行公债,为政府投资支出的扩张提供支撑;

挤出效应:政府发行国债,会减少民间的资金供应;同时形成资金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导致民间投资减少的现象.(两种情形: 民间资金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挤出效应在经济增长比较繁荣的时期比较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发行国债,挤出效应不明显。挤出效应一般发生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公债的货币信用效应:即国债发行对一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公债发行是否引起货币供给的增加,取决于发行对象:(1)对居民、非银行机构(2)对商业银行(3)对中央银行。公债的政策效应:发行公债的规模,体现政府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的组成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加大公债发行规模。刺激有效需求或增加供给来促进GDP 增长,短期内,结论是肯定的,但是,长期的影响取决于赤字的大小和负效应。

6、怎样理解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必要性。P33 性质:是相对于政府购买性支出而言的。政府把一部分财政资金通过单方面、无偿的转移,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再分配的活动。转移性支出是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体现。在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比重高;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性支出比例低。转移性支出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利息支出、税式支出

必要性:显示了政府在平等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标的实现。

1、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抑制日趋扩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缓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实现社会公平是财政分配的重要职能;

2、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3、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够正确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使地方经济走向良性循环。合理的转移支付可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严肃税法,提高税收的征收管理水平,真正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从而配合中央政府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7、影响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因素 p131

8、欧债危机的实质、衡量指标。我国财政的风险表现和评价。P303

231 实质:财政赤字(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经济现象。)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衡量指标: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借债率; 国债偿债率;财政赤字率(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100%、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 / 当年GDP ×100%(一般控制在5%-10%)、债务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 / 中央财政支出 ×100%)

表现与评价:我国存在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的问题。中国的政府债务规模,不仅仅是国债规模,还有政府隐性债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客)也认为,去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要警惕中国财政领域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风险,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财政恶化问题。

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

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分别占比62.62%、21.80%、15.58%。专家提出警示,地方财政头顶已悬“堰塞湖”,需引起高度警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尹中卿警示说,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停顿。

9、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P92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保障性住房)

“目前,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补充保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

10、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有哪些? + P306

1、债务融资:是指政府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向公众融资,筹集社会资金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

2、货币融资(向中央银行透支):又称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利用其拥有货币发行垄断权,通过创造货币方式而弥补财政赤字。法律制度对该方式一般予以限制。

11、公共产品为什么需要政府提供?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提供? P3 p11 原因:公共产品是指具有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或不完全竞争性)。由于非排他性(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因此产生“免费搭车现象”;由于非竞争性,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产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者服务。由于公共产品的这两个特征,导致市场对具有共同消费特征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分为: 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方式:纯公共产品,财政提供; 准公共产品,混合提供,即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p11

12、简述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 p230 制约国债规模的一些因素:(1)社会应债能力

(2)财政还债能力(3)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

13、简述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P315

317 财政政策含义:p310

目标:

1、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2、收入的合理分配

3、经济适度增长

4、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不同时期政策目标的选择、程度深浅、目标平衡之间存在差异。)政策目标数量的合理选择; 目标偏好的校正。

工具:

1、税收(宏观税率;税种与税率;税收优惠与税收惩罚)

2、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3、赤字

4、国债

5、政府投资

14、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我国分税制的内容。P264 概念: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以及管理职权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是国家预算在编制、执行、决算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导环境。实质:p265 分税制:p271

15、我国现行国债品种、国债的发行方式、国债二级市场的构成。P226 品种:

1、按公债记载的形式(凭证式—记账式—票券式)

2、按举债主体

3、按借债地域

4、按借款期限

5、按流通性 发行方式:p233 主要有几种形式:固定收益出售(适用于可转让中长期国债发行)、公募招标(中短期国债)承购包销、直接销售(特殊类型的机构)、组合方式、行政摊派(市场不发达)我国目前的国债的发行方式是定向发售、承购包销、招标发行并存

总的变化趋势是不断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发行方式,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市场化。国债二级市场的构成:交易所、柜台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

p237

16、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我国税制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实行结构性减税的内容、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财政应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 p327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税费错位,比例失调,税种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建立强大国家财政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

二、税负结构不合理,公平税负仍有较大差距,不适应平等竞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三、调节经济的税收内在调控机制有欠缺,不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快速发展经济的要求 ;

四、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税收内在调控机制有欠缺,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五、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内在调控机制有欠缺,不适应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

六、现行税制不适应经济科技全球化和世界税制改革趋势的要求 ;

七、税收征管和法制化仍欠健全,不适应效率、透明的要求

我国实行结构性减税的内容: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

从改革开放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分步实施了改革农村税费,完善货物和劳务税制、所得税制、财产税制等一系列税制改革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几经变革,目前,我国共有19个税种,17个税种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实际16个),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由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

分配不公平体现:

1、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悬殊,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2、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大约3:1);

3、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悬殊(高收入:低收入

约40倍)

措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开支;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坚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缩小低收入者比重;要打击非法收入,限制垄断收入;提倡社会的第三次分配

17、我国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依法理财和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促进民生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大力支持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国家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继续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

3、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城市棚户区改造

4、支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的局面纳入保障范围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6、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7、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用财经纪律约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计算

国债负担率 p231 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X100%=(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X100%(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宏观税负水平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税收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社会保险的缴纳和计算 p96

第五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财政学重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 财政的基本特征:(MCH)1.公共性与阶级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关于公共性:财政具有鲜明的公共性。

(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所以财政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无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收支平衡也成为财政运行和制定财政政策的核心)

 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判定标准)

(课件解释:所谓公共物品,在经济学上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其供给成本却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和地域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物品。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比如国防、路灯等物品。)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其特征主要有:

一、非排他性;

二、非竞争性(1)非排他性

一些人享有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益。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2)非竞争性

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市场失灵:(MC)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有效发挥,从而天然达到有效资源配置结果;而在另一些领域或场合,即使市场资源配置职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不能达到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效果),我们称之为市场失效或市场失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CH)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 政府干预手段:(MCH)

1.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成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MCH)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称为政府干预失误);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 财政职能(详细掌握)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资源配置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财政实现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众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合理运用多种财政手段(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一)收入分配职能

(课件上解释: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指由国家预算拨款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和补贴等),使得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2、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3、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章

 公共定价及其方法

概念: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方法:

① 均成本定价法:指政府在保持提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②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由于二部定价法具有“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性质,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售价格管制的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方法)

③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 财政支出的效率

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这实际上是研究财政支出的两个方面

(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也称为政府部门的X效率)

(三)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

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两个方法做MC掌握)

1.成本—效益分析法: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净收益的一种方法,只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2.最低成本法:也成最低费用选择法,是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宜计量的项目。具体方法:首先根据已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几种备选方案,而后十分别计算各种备选方案的有形费用,如果是多年持续的支出项目,还要采取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现值;最后是按费用的高低排列顺序,供决策者抉择。

第三章

 财政支出的分类、名称及主要作用(掌握MCH)

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掌握公式)

1.财政支出增长率: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G(%)GGnGn1Gn1Gn1G(%)GDP(%)GGDPEgMGP4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一般趋势

(一)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瓦格纳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此外,他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政府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快于GDP的增长。

(二)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皮科克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的主要原因。

内在因素的分析是建立在一种假定上: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

外在因素:发生外部冲突时,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即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MCH)1.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

第四章

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则必然带来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另外,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应是下降趋势,世界各国一般都是如此

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及其项目(MCH)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消费性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

 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1)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2)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

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BOT投资方式是近几年发展和兴起的一种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件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 财政投融资的概念(MC)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继续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六章

 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JD)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通过改变相对价格结构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通过改变企业购进的产品价格(供给价格加销售补贴),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财政给予补贴可以降低研究开发成本,缓解风险,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从而推进科研与开发的发展。)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财政补贴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 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 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JD)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收入。从作用来看,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等。这类税收支出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方面,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也主要表现在这里。刺激性税收支出又可分为:一是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二是针对特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

 税收支出的形式(MCH)

1.税收豁免;2.纳税扣除;3.税收抵免;4.优惠税率;5.延期纳税;6.盈亏相抵;7.加速折旧;8.退税

第七章

 财政收入形式(MCH)

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

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八章

 税收的“三性”(选择题掌握)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众需奥的必要保证。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税收术语(选择题掌握)

(一)纳 税 人

(二)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重要标志

(三)课税标准。国家征税必须以统一标准进行计量。确定课税标准,是国家实际征税的重要步骤。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四)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政策。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它包括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政府的征税能力;税收努力是指税务当局征收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措施。

(七)课税基础。(税源是以收入形式存在的,税基却可能是支出)

 税种及分类(选择)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内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与地方税

 税收原则及其分类(JD)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分为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1.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2.能力原则,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各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是指在征收既定税收收入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确实简化原则:其中的“确实”是指税制对税制要素,要在税法和征管法上作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

 税收中性(MC)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 税负转嫁方式及一般规律(JD)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1.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方式,又称“顺转”;(2)后转方式,又称逆转;(3)其他转嫁方式,包括:混转或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3.税负转嫁一般性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难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较易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第九章

 税收的经济效应(MCH)

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十一章

 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MCH)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具有以下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

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 增值税分类标准(选择题程度)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商品和劳务价款中的增值额。(增值税避免了征收的重叠性,这是增值税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它流转税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根据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的不同,增值税可分为: 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 收入型增值税: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

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  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MCH)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4.课税有弹性

功能:所得税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杠杆。(所谓税收的社会政策,主要是指所得税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和“人为稳定器”)

第十二章

 国债的经济效应(JD):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国外政府或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国债的经济效应分为资产效应、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

资产效应: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效应。

需求效应:国债融资增加政府支出,并通过支出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增长。

供给效应:国债用于投资,自然增加投资需求,但用于投资也必然提供供给,而且用于投资领域的不同,也就同时改变供给结构,这就是国债的供给效应。发行国债作为一种扩张政策,当用于治理周期性衰退时,具有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国债同时具有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构的作用。

 国债的政策功能:(JD)

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其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很小。

2.筹集建设资金。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绝对数和比重都大,如果不发行国债是必要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从这个角度上讲,发行国债具有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作用。

3.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地,短期国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调节货币需求与供给的重要手段。 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的基本表示(选择题程度)

债务负担率:国债负担率=(历年发行、尚未偿还的国债累积额÷当年GDP)×100% 债务依存度:方法1: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

方法2: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

方法3:当年财政赤字/全部财政支出

 国债市场及其功能(名称掌握)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国债市场:是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的统称,是买卖国债的场所。它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国债按照国债交易过程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功能:1.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偿还的功能

3.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的功能

第十三章

 国家预算(MC)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其首要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是财政计划活动的中心环节。

 国家预算的类别(MCH)

1、以预算形式差别为依据——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2、以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为依据——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世界各国的预算,无论是但是预算还是复式预算,普遍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只用于具体收支项目上)

3、其他有:项目预算、绩效预算、基金预算、充分就业预算、工程预算、国民经济预算等

 国家预算原则(MCH)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

 部门预算(MC)

部门预算按部门编制预算,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包括部门的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支出。

 政府采购制度(MC)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MC)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 “收支两条线”管理(MC)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

第十四章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 预算管理体制及其基本内容(简答):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和责任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 分税制管理体制(简答)(与下一题不知道是哪个):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要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以及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和横向调节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运转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为中央税,作为中央固定收入;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的处理: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暂时不变,过渡一段时期后逐步规范化。

第十五章

 如何理解财政平衡(框架和名称掌握)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的收支对比而言。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 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6.真是平衡与虚假平衡

 财政赤字预算恒等式:G-T≡(S-I)+(M-X)(X:出口额)

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简答):(再看一下书)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状况。弥补财政赤字的两种常规的方法是债务融资和货币融资。债务融资:又称赤字债务化,即发行国债为赤字融资。债务化融资不会扩大货币供给量,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融资:政府拥有货币发行权,通过货币创造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是直接的方式,即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二是间接的方式,即财政部向公众出售国债,随后中央银行在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国债,给中央银行将债务货币化了。

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赤字融资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量,进而按照货币乘数作用扩大货币供应量,因而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赤字融资,是增加新的需求叠在原有需求之上,从而对总需求具有扩张作用,因而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第十六章

 财政政策(MC)

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它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 货币政策(MC)

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分,如同财政政策一样,其最终目标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货币政策是借助于货币政策手段即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

 财政政策的目标:(MCH)

财政政策的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一般是指:

1.经济适度增长;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4.收入的合理分配;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 财政政策工具(MC)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包括财政补贴)、政府投资等。

 财政政策的类型(简答):

一、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作用,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第二,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政府利用本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如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二、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中性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乘数:

税收乘数: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购买性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MCH)

(1)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的贷款(2)存款准备金制度(3)利率(4)公开市场操作(5)贴现政策

 货币政策的类型:膨胀性、紧缩性、中性  不同的政策组合(简答):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货币供给规模。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举一反三)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有效遏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带来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能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抑制通货膨胀。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但长期运用这种组合,会累积巨额的财政赤字

 相机选择财政政策时滞的类型:(MCH)

内在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行动时滞)外在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效果时滞

下载财政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复习资料

    导论 财政支出是通过国家预算来安排的。 恩格斯指出亚当·斯密创立财政学 亚当·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中支配者市场经济的运行,政府只是像“守夜人”那样防止外来......

    财政学复习资料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学复习资料精心整理版 名词解释: 机械论政府观:政府、法律及国家都是社会成员为实现各自个人目的而达成的契约 有机论政府观:社会是个有机整体。国家及政府是......

    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

    财政学复习资料★

    1.政府失灵:政府行为对市场效率的破坏,或政府政策未达到市场效率标准,或对社会公平的损害。 2.公共企业:政府控制的提供公共品或者混合品的企业,其特点为:①公共性:不以盈利为目的......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案例描述 在经济学家的圈子里,提起“科斯的灯塔”或者“灯塔经济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灯塔”在经济学里是公共物品的代名词,关于灯塔的故事也就......

    【财政学复习资料】

    单选 1、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 B ) A、税收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公共收费E、其他收入 2、实行“以支定筹”、“略有积累”原则的社会保险资金筹......

    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一、名词概念 1.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