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教案《我》
师:题目是—— 生(齐):我
师:唉,看到这个词语,要写自己。不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你来说说
生:写写自己的样貌
师:对呀,别人看到你的第一印象就是样貌。你来,说说 生:可以写自己的特点 师:什么特点,比如说 生:跟别人不一样的特点。师:跟别人不一样的特点,比如说 生:我比较胆小
师:这是你的性格特点。再来。生:还可以写自己的兴趣、爱好。
师:对的,兴趣、爱好。是啊,同学们,那么你们刚才说到的这些,咱们是不是全都要写到文章里去呢? 生:不一定
师:是的,面面俱到呀反而没有重点,关键要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我。(板书: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人。哪怕是双胞胎,你们觉得什么会不一样? 生各自发表说法
师:是呀,总会有细微的差别。所以呀,要写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是要写出你的特点。
师: 谭老师带来了一篇四年级同学的文章,写的不错,读给大家听听。看看这位小作者抓住了自己的哪几个特点,写出了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呢? 我
小时候,大人们说,我跟别的孩子很不一样,说出的话常常引人发笑。当我还在上幼儿园时,一天傍晚,妈妈带我到外婆家去吃饭。走到半路上,我看到几只小鸟从窗台的栏杆上飞过,我突发奇想对妈妈说:“妈妈,妈妈,鸟儿喜欢白云,因为白云是它的棉花糖。”
妈妈一听,乐了!指指远处问我:“那夕阳呢?”“那是火红火红的大皮球。”我仰着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捧着我的小脸,狠狠地亲了一口。她说:“我的想象力这么丰富,长大了一定是当作家的料。” 师:唉,这部分作者写的是自己的什么特点呀? 生:写他想象力很丰富。
对,想象力特别的丰富,听得真认真。我们继续往下。
妈妈的话还真是说对了。如今,我可是班级里公认的小作家。我自己创作的校园小说,名叫:非常女孩牛萌萌,里面记录的全都是校园里发生的点点滴滴:读书桌上的三八线,王老师被我们气哭,班里枪响了,牛萌萌智斗马屁精。有时候,我还把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趣事都写到小说里去。边写边笑,边笑边写,妈妈说我神经有点儿毛病。我才不管呢,我真期待我的作品能够及早问世。很期待大家阅读能够喜欢上它,这就是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师:唉,这部分又是写了作者的什么特点呢? 女生:接下来写的是她的爱好 师:她会干嘛? 生;她会写校园小说。
师:对呀!唉,不仅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会写校园小说,果然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同学们,其实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瞧,这些呀是谭老师以前的学生找到的。来,咱们开组小火车,没人读一段。
生读:我是个胖子 我有个小酒窝 我的性子急 我是一个开心果 我喜欢毛毛虫
我喜欢吃红烧肉 我是个讲卫生的孩子
师:这些里面写着外貌、性格、兴趣,习惯,各个方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特点。
现在请大家仔细想一想,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选择两个特点在学习活动单上写下来。注意每个特点咱们用个小短句。师巡视。师:有的同学已经写好了,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一位,两位,再请个男孩子。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写的是什么呢? 生1:我是家中的变脸王
师变脸王。我知道:孩子脸,六月的天!对吗?挺有特色。还有一个是什么? 生1:我是个小书迷
师:咱们班喜欢看书的举举手。嗯,这么多同学喜欢看书。所以,这个呢,你要跟同学们写出不一样,就得多动动脑筋,让变脸王更有特色。问另一同学,你写的是什么? 生2:我有恐高症 师:嗯这个挺有特色。生2:我带着一副眼镜。
师:戴眼镜的同学也不少。我有恐高症更有特色。这位男孩子写的是什么呀? 生3:我很粗心。师:嗯,这可得改。生3:我很胆小
师:男孩子,胆子得大一点。
师:唉,同学们,刚才听了这三位同学的,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看看你写的特点,划掉一个,保留一个和别人最不一样的。生动笔划去一个特点。
师:越是跟别人不一样,就越有特色。这回谭老师多请几位同学来交流。请刚才没有请到的。有很多同学想说,我们先听听他们的。生1:我有恐高症
生2:我非常喜欢玩羽毛球
师:这是运动方面的兴趣爱好,可以的 生3:我很好吃。师:我很好吃,你能不能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很好奇,比如说。生3:我喜欢吃面条、饺子。
师:哪件事情让你自己觉得你很好吃。生3:我妈煮饺子的时候,我可以吃15个。
师:吃15个饺子,我觉得这件事不是很典型。你再好好想想,哪件事能更好地表现你好吃的特点。
生4:我是一个关心同学的孩子。师:嗯,你乐于助人对吗?
生:我非常胆子。我很容易被吓着。
师:吓成什么样子了,等一会我看看你是怎么写的。你写的什么。生5:我是个女汉子。
师:你自诩是个女汉子,好,我很期待你的作品。你来说说看。生6:我喜欢毛茸茸的东西 师:最后还有一个男孩子 生7:我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师:懂礼貌的孩子,一定有很多朋友。
师:同学们,就像刚才两位同学谈到的。你要和别人不一样的特点那,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或者是感受。(板书:与众不同的经历 感受。)谭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学生,那可是出了名儿的调皮。于是,他就抓住自己调皮的特点写了这么一篇小短文,谁自告奋勇来读一读。
生读:我长大了,却依然调皮。一天中午,我睡不着,爬起来给熟睡的爷爷画八字胡。看着爷爷的样子,我的肚子都笑痛了。爷爷气的追着打我。爸爸妈妈闻声赶来,看到爷爷的模样,笑得直不起腰来。这就是我,一个永远长不大的调皮鬼。但爷爷常说,有我的地方就一定有欢声笑语。
师谭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听着听着都笑起来了。感到有趣是吗?是呀,小作者选择的这个事例确实能够表现出他的调皮。师:谭老师请大家仔细看看,想一想,这件事情有没有写清楚,写具体呢?有没有你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题。生:我有一个问题,爷爷追上他了吗?
师:你听关心爷爷到底追上他了没有。提醒大家,是围绕他调皮这个特点,有没有写清楚,有没有没写具体的地方。生:爸爸妈妈笑得直不起腰来,后面是省略号
师:作者把它省略了。再看看小作者的话,“我睡不着,爬起来给爷爷画八字胡。”小作者写具体了吗?
生:小作者是怎么给爷爷画八字胡的?
师:就是啊,小作者到底是怎么画的,怎么做的?小朋友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
生:你来说说。我会拿起笔,在他的脸上画一个大大的八。师提醒你,爷爷睡着了,如果爷爷醒了就画不成了。谁再来说一说。生: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笔,轻轻地在爷爷脸上画了一个八字。
师:对呀,“小心翼翼”,“轻轻地”,把小作者怎么做的写清楚了。调皮就更加明显了。还有其他地方写得不够清楚,不够具体的? 生:爷爷发现以后把爷爷的神情再写一些。师:你是说把爷爷发现以后的样子写一些 生:我觉得他需要举个例子。
师:对呀,小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可是他没有写清楚。生:爷爷是怎么发现的?
师:就是呀,原因也没有交代清楚呢。同学们,还有“看着爷爷的样子”,爷爷是什么样子呀?
生:爷爷嘴上挂了两条又粗又黑的线条,显得年轻。
师:爷爷画了胡子会显得年轻吗?同学们,把爷爷的样子写具体,调皮鬼的杰作我们就知道了。你们再看,谭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我睡不着,爬起来给爷爷画八字胡。小作者是怎么想到给爷爷画八字胡的呢?如果把他想到的也能写具体的话,他的调皮是不是更明显了?
再来看,爸爸妈妈闻声赶来。大家知道什么叫闻声赶来吗?你又有什么问题吗?
生爸爸妈妈听到一些声音赶来。师:那你觉得文章当中还少了一些什么呢?
生:文章中还少了爸爸妈妈赶来,看到爷爷这幅模样笑得腰直不起来,后面应该加,对我说:你这个调皮鬼!
师:啊~这是你想象的爸爸妈妈说的话。爸爸妈妈闻声赶来,所以之前爸爸妈妈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爷爷也说了些什么?同学们刚才发现了很多文章当中没有写清楚的地方,其实呀,小作者围绕着调皮做了修改,文章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修改后的事例:
生:一天午睡时,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偷偷地爬起来。我见爷爷睡得正香,眼珠子一转,想起一个计策来。我拿起黑色水彩笔,在爷爷鼻子下面一左一右画了两小撮胡子。啊!活脱脱的日本鬼子。我捂着嘴巴肚子都笑痛了。爷爷被我的笑声吵醒了,见我没有午睡正在偷笑,就知道我一定做了什么坏事,一咕噜爬起就来打我。“别打我!救命!救命!”爸爸妈妈闻声赶来,看到爷爷的模样,笑得直不起腰来。
师:嗯,这个故事读得不错,有个男孩笑得可开心了。为什么?哪儿最打动你呀? 生:我觉得“活脱脱的日本鬼子。”这里觉得小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师:是呀,这个事例经过小作者的修改,尤其是小作者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都写清楚以后,是不是更能体现出小作者更调皮了呢? 生:是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学着小作者的样子,在学习活动单上写下你的事例。老师提醒大家的是:你的事例能够体现出你的特点,还可以借助这些描写,使你的特点更加突出。因为刚才已经把特点选好了,现在你就可以用一天,一次开头写具体的事例了。写字的时候注意书写的姿势。生动笔写。
师提醒,写好了我们再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师:好,我们请小作者来读一读文章。他的题目是:我是个小吃货。我们一起来当当老师,看看他写的事例是不是表现了它吃货的特点。还有把这些地方写清楚,具体了呢?(描写部分 生读,有一次,妈妈煮饺子给我吃,我这个吃货开心极了,喊道:“太好了!太好了!”热乎乎的饺子出锅了,我闻了闻,香味四溢。我立刻拿起筷子,夹起饺子,咬了一口。哇!饺子真实太鲜美了!再咬一口,那真是像在吃美味的自助餐呢!我一口一口一个,吃得满口留油。爸爸妈妈看我的样子,把爸爸妈妈都给逗乐了。
看了他的例子知道确实能够看出他是个小吃货。哪些地方特别能表现他的特点。生我一口一口一个,吃得满口留油。
生哇!饺子真实太鲜美了!再咬一口,那真是像在吃美味的自助餐呢!表现了饺子的美味。
师这么一写,可以看出他是个小吃货。
我立刻拿起筷子,夹起饺子,咬了一口。立刻这个词语我可以看出他已经很想吃了。
师让你觉得他迫不及待。
师谭老师想问问你,你闻了闻,香味四溢,你心里怎么想的呀? 生我心里可开心了,真想把这盘饺子马上就送到嘴里吃掉。
师吃个精光,把这些想法写进去的画是不是更能表现你是个小吃货啦?掌声送给他。
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写的是:我有恐高症 生读作品,师生共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写这篇作文——我,首先想一想围绕题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介绍,然后找到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特点,围绕这个特点找到一个与别人与众不同的经历,把这个经历写具体。一件特点够了吗?还不够。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回家在找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特点,用今天的学习的方法将经历写清楚、写具体。加上开头和结尾,就变成了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你。谢谢四(1)班的同学,下课!
第二篇:我尊敬的人 (写作教案)
我尊敬的人(写作教案)
一、提示作文题,审题。
1.题目的重点是什么?(写出我为什么尊敬这个人,写出这个人学习的好思想、好品质)
2.哪些是值得尊敬的人?(展开讨论,随机板书,归纳思想品质;如热心助人、诚实、关心集体、廉洁奉公······)
二、怎么写好这篇作文?阅读“习作要求”、“习作提示”
1.思考讨论。
2.综合归纳,黑板提示。
1)确定写谁,反映哪一方面品质。(中心)2)根据中心选好材料。(如发生的事例)3)围绕中心写具体。
3.交流材料,指导确定中心和选材。
1)准备写谁?你尊敬他什么好品质?是从那件事上感受到的?(展开,在交流中开拓选材思路。学生说时要注意事例和品质概括是否一致,是否准确,及时帮助纠正。简要板书概括事例。)如:热心助人;帮邻居看孩子。
2)评价交流的材料,哪些不容易写好,为什么(引导体会选择印象深刻的人来写。排除道听途说、报纸报道的人物事例。)3)小结:可以写熟悉的人,也可以写陌生人,但事实必须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真实、熟悉的,有感受的。这样容易写好。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二三件事,但必须反映一方面品质。
4.学习参考片断,点拨围绕中心写具体。
1)片断写什么事?反映人物什么品质? 2)哪些地方写出了阿姨的“热心肠”?哪些地方写了“我”的心理活动?为什么写心理? 3)怎么围绕中心写具体,学到了什么? 4)小结:让事实说话。落笔的重点写他(她),写好他(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篇:教案写作
教案写作
(一)形式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体现,有相对的格式与要求。教案的格式主要包括文字叙述式、表格式两种。
1.文字叙述式
这是一种基本上全部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教案形式,在日常教学的应用最为广泛。
2.表格式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教案形式,一般有学校发给教师。
(二)主要内容
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反思与评价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学设计不必具有固定的形式。
1.基本内容
(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2)教学目标(或称教学要求,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4)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7)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9)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10)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2.教学过程的步骤
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新课
①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②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③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2)讲授新课
①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②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③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3)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4)归纳小结
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5)作业安排
①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②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三)主要作用:
1.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不认真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最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教材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要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两个目标是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一)导入 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三)走进作者,“知人论诗”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迹、时代环境、创作背景、主要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走进文本,与诗人交流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展开。
1、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2、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3、小组质疑,共同解惑:对于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小结:在活动1中,通过指导学生的认真品读,学生对弗罗斯特的个人形象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这为活动2的进行作好了铺垫;活动2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达到共鸣,这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活动3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指导,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两个主人公是鲁
迅和诸葛亮,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然后,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
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最后,教师总结从这首诗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六)入情入境,升华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想像诗歌营造出来的意境,在配乐歌曲的感染下,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升华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五、说教法
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介绍所搜集到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然后我适时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警句,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3、品读诗句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人的形象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 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在“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有?人物的故事,然后,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类似于鲁迅和诸葛亮的情感体验吗?请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六、说学法
陶行知 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
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有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简介、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人生经历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
在预习诗歌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
3、情感体验法
这是本节课上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将学习活动由浅显引向深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形象”,去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围绕这一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⑴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⑵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⑶围绕“选择改变人生”这一主题,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运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1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多媒体手段: 1、录音机; 2、投影仪。教学过程 及步骤:
一、导入 课文:
导语 设计: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1、放录音(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放完。2、放录音(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 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4、刚才,我们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和体验。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我们已经知道,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下面我们来放录音。大家一边听一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是形象的内容。(放录音第三遍)。5、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结合第1-4号张投影片)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附全诗)全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通过感受投影中的意境来体会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2.《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3.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最后通过第四次录音再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节奏)
六、随堂练习:(另附)[附]:教学投影片
(一)作者照片(二)雨巷片段投影片 《雨巷》教案
一导入
我们在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先后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结合前两首诗来谈。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 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2.《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2.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3. 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第四篇:写作教案
写作教案:辩证分析【教学目标】
学习在议论中作点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辩证分析的方法在作文中的应用
【教学课时】共4课时
(其中教学1课时,写作2课时,讲评1课时)【自主创新写作指导】
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但议论文仅有“事实”还不能胜于“雄辩”,议论文要作点辩证分析。所谓辩证分析,就是要仔细辨析此事理与彼事理之间多种多样的关系,它们或相通、或相似、或相关、或相反、或大同小异、或似是而非。从思维角度看,要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从多角度、多种因素中考虑问题;不仅要看到问题的异中之同,还要认识到同中之异;不仅要从一般的、静态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注意到特殊的、动态的因素作用下客观事物的可变性。所以,议论文的辩证分析,切忌“说过头话”、片面议论和静止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议论文作点辩证分析需要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着眼于本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是运用辩证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达到对本事物内部不同属性之间关系的对立统一的认识。例如初中有篇课文叫《失败是个未知数》,文章一开头写道:“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不出线„„这都叫失败。”文章虽然没有说出失败的定义,但学生可以通过对属于失败一类事物的分析、综合和概括对这一概念有所理解,所以文章接着对“失败”所包含的矛盾的对立方面进行了辩证分析:“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路通向彻底的失败,这时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奋起拼搏的路,这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文章到最后进行辩证综合,提出“失败是个未知数”的辩证观点,并指出了在失败之后应选择的正确道路。
议论文作点辩证分析需要对抽象材料和形象材料的加工。
比如“习惯”(1989年高考题)、“说友谊”、“谈自信”、“小议生命的价值”等题目都是抽象材料,写作时,可将这些抽象材料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在思想上分解为若干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然后再通过辩证综合形成对概念的整体认识(即观点或论点),使原先的抽象概念上升为具体概念(即多个方面的统一)。像课文中的《说谦虚》、《谈骨气》、《崇高的理想》、《恰到好处》都是这类关系的文章。还有些题目要求辩明抽象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树木•森林•气候”(1986年高考题)、“清源与活流”(1988年上海高考题)、“空想•幻想•理想”、“自负•自豪•自重”、“学习•思索•实践”等等。像课文《想和做》、《简笔和繁笔》、《个人和集体》、《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都属于阐述这类关系的文章。再有一类材料作文是属于抽象判断,对抽象判断要进行加工。如1989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同一考生报考志愿问题,考生本人想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父母则坚持主张他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对同一问题,考生、老师、父母却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三个抽象的判断)。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同一个玫瑰园,一个小姑娘认为“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小姑娘则认为“这里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两个小姑娘各自根据自己的感性体验作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两种相反的抽象判断)。像这样的问题,就要求能够对同一问题形成的几种相互对立或相反的观点,经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或认定某一个对,或认定某一个错,或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即论点)。
对形象材料的加工要比对抽象材料的加工好把握些。例如,我们作文时,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发表评价,或读了某篇文章之后写出人物性格的分析或读后感,或看图作文,或看了影视片写观后感等,其论点都需要通过对形象材料的抽象思维加工来形成。像1980年的高考题让考生写《读〈画蛋〉有感》,1983年的高考题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内容写一篇议论文,1992年的高考题让学生阅读一段候车亭下避雨的故事写一篇议论文,都属于这一类型。
例文一:
让心河绿水长流
(2000年高考作文 一类卷)
当船儿慢慢驶过洞庭湖时,或许对于范仲淹,引发的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而对于我则是对那浩淼烟波的感动;当人们伫立于西湖畔时,或许那些文人墨客会有感而发来一段“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之类的妙句,而我则会为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云蒸霞蔚的远山而心神摇旌。
同一处胜景,在不同人的眼中,自有它不同的佳妙之处;同样的感受,在不同人心中,自有它各自的蕴味。其实,世间万物,哪一个不是如此呢?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理也正是这样。不同的地域、心境、个性便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感悟。
说到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们或是因为骂鲁迅,或是因为被鲁迅骂而被人们铭记在心。可是倘若我们换一种思考角度,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下他们的文章,就另有一番趣味了。周文,像翠竹临风,秀美之中不乏刚劲;林文,像闲云出岫,别有情致;梁文,也莫不是笔墨酣畅、挥洒自如。他们在各自的散文中,或吟苦菜,或吟乌篷船,或说天,或论地,同样各具特色,饱含激情。与鲁迅的文章相比,虽不及鲁迅那样摧枯拉朽,充满元气,却也独有一番蕴味。倘撇开政治以平和的心境去欣赏每一位作家的作品,我们同样会为他们精彩的文笔、隽永的字句而拍手喝彩。
我想,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我们如能撇开世俗的眼光,细细体味,就不难挖掘到它隐藏在表象之内的本质。我们应该以一颗开放、豁达的心看待生活,热情地拥抱生活,让它愈加显现出灿烂与辉煌。
有很多东西呈给我们的只是平凡无奇,但我们同样能以千变万化的思想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美。
比如生活。比如困境。
当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时,我们便注定了要不断得到与失去,每一次的得到便是下一次失去的开始。而生活正是这样捉弄人,让人们在得到与失去中往复循环,永无止境。可是,我们不必为生活的玩笑而悲伤却步,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坦然地正视生活,以关爱的心欣赏周围的万物,不论是江南的清丽,还是高原的旷达,不论是山间丛生的小草,还是窗前娇羞的花儿,都会令我们感动。“生命美如斯,意气风发时,举杯共饮,此时何妨把酒问盏;困顿失意时,更应笑谈风云,豪饮沧桑”。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对老桑地亚哥的海上奋争的描写正是人生的写照,不论成功与否,我们都应坦然面对,以开放的心看生活,生活便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可感的,生命是可感的,我们惟有以乐观、开明的心去看待人生,沧桑与变幻掩饰不住的是心河的绿水长流。
(湖北考生)
【评点】这是2000年高考一篇获得满分的作文,文章的成功之处很多,主要的有三点:
一、作者善于辩证分析问题,立论深刻。对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的文风作了客观公正而不同凡响的评价,打破了一般以政治概念作定评的藩篱,这是作者的胆识、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同时,作者深入浅出地对生活、对困境作辩证分析,恰到好处。文章说理深刻透彻,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地分析问题,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和“我们应该以一颗开放、豁达的心看待生活,热情地拥抱生活,让它愈加显现出灿烂与辉煌。”的观点,无论是从文章的立意,还是作者的见地,都是很深刻的。
二、句式灵活多变,舒卷自如。第三段中整句与散句的运用,四、五、六段长句与短句的运用,简洁明快,前后勾联,语气舒缓委婉而又抑扬顿挫,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力。
三、文章词汇丰富,笔墨酣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第三段中对几位作家不同风格的评价用了“像翠竹临风”、“秀美之中不乏刚劲”、“别有情致”、“挥洒自如”、“摧枯拉朽,充满元气”等词语,语言准确、生动、新鲜、明白。整篇文章,运用铺陈排比手法较多。第三段用“翠竹临风”“闲云出岫”两个比喻十分贴切形象。文章标题,巧用比喻,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例文二:
心 灵 的 拷 问
——诚信的光芒
(2001年高考作文 一类卷)
当你面对诚信的光辉时,一切的残缺,都已完整了。——但丁《神曲》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年轻人抛弃了“诚信”,而选择了生还。但是,一个缺乏诚信的躯壳不知怀抱着“金钱”与“美貌”,还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支撑多久? “诚信”是物质与灵魂的交接点。(玛丽•杜拉斯)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即使有了门的掩饰,也是无法安宁的。
德国已有一种新型的储蓄方式——存储信用。公民积极纳税,为自己在社会立足储蓄信用,可见,诚信已不仅仅是净化自身心灵的一剂良药,它已上升到社会的高度,成为社会交流与发展的基础。
《财富》论坛上提出一个新兴的观点:知识比资本更重要。然而,此时的你是否更感觉到——诚信比知识更重要。
听过“我们的堤坝固若金汤”的谎言,再看看决囗时那触目惊心的场景,我们不得不坦然承认诚信的价值。于私于己,它也许只是断送了前程,然而,于社会于国家,那流失的又将是一笔怎样的财富?
然而,有多少应聘者用诚信的心灵布出自己的缺陷时,被冷漠地拒之门外,我们为门外诚信者高兴,同时也为门内不惜诚信者痛心。不惜诚信者,我们不齿,而自弃诚信者,我们更为不齿。日本隐瞒历史,篡改事实的做法,是令人唾弃的。这样的民族,缺乏诚信的民族,即使在物质上富有了,其精神上依然贫穷得如同傻子!诚信是可贵的,也是无价的。然而善意的谎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诚信?它有时给人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心灵的皈依。“一切善良的和美好的事物都归于诚信。”(玛拉美)是啊!有时用暂时的谎言来约定永恒希望的诚信确实比揭示痛楚而断送别人生命的“诚信”要可贵得多。
于是又想起了年轻人那布尔恺郭尔式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若换了是我,抛弃哪个我说不定,但绝非诚信。哪怕是丧生,也不能只剩躯壳。美好的幻想,即将成为现实。
我怀着意识和欲望,坐在诚信推动的车轮上——享受着太阳和其他的星光。——但丁《神曲》
(江西考生)
【评点】作者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紧扣论点,旁征博引。对时弊的针砭不囿于对“自弃诚信者”的批判,还拓展到为“不惜诚信者”而痛心,同时对“善意的谎言”也作了辩证分析。正面立论——“诚信已不仅仅是净化自身心灵的一剂良药,它已上升到社会的高度,成为社会交流与发展的基础。” 热烈赞扬了诚信;反面批驳——“缺乏诚信的民族,即使在物质上富有了,其精神上依然贫穷得如同傻子!”猛烈地抨击了背弃诚信者,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引论据,涉及古今中外,尤以引用古今经典作家的名言作论据见长。
文章语言凝炼警辟,内蕴丰富,具有哲理性。行文流畅,说理深刻透彻,见解独特新颖,憎恶爱好,溢于言表,极度具感染力。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标题不同凡响。例文三:
事物总是矛盾的
(1999年高考作文
四类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学界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生物学上。比如这几年研究发展起来的“克隆” 术,使高等动物的无性生殖成为可能。那么,未来的某一天把记忆移植当然也是可能实现的。如果实现了记忆的移植固然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且也能造福于人类,但是实现了记忆移植不能不存在一种隐患。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再结合克隆术,人类长生不老的秘诀已经找到。通过克隆技术把自己的身体复制一遍,然后再把以前的记忆植入脑中,就能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自己而且更年轻。假如这人是比尔•盖茨,那么微软公司的董事就永远是比尔•盖茨;假如这人是足球皇帝贝肯鲍尔,那么德国队可能仍是以前的德国队;假如这个人是“飞人”乔丹,那么称霸篮坛的仍是乔丹;假如人人都这样,那么上百年乃至上千年,人类的社会文明可能仍停留在记忆移植发明的年代,社会因此而没有进步,人类还是坐飞机飞行,开汽车旅游、上班,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人类的一些梦想就可能实现。“托物言志” 是诗人与文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鲁迅曾经自喻为牛,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假如把鲁迅的记忆移植到牛身上,那么岂不是让一些后辈拜牛为师,让一些编辑部的编辑找牛要稿纸吗,这岂不很可笑。再假如自己的母亲希望变成一只自由翱翔的鸟,那么把母亲的记忆移植到鸟身上实现母亲的夙愿,岂不是让自己的子女对着一只鸟喊“妈妈”,再假如人人都有一种“托物”的思想,人人都去移植记忆去实现愿望,那么这个社会岂不成了动物世界,有人会对着一只猪叫老师好,也有人会对着牛弹琴说这是自己的爱人,这样乾坤混淆的世界难道很好吗?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体,它们都有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我们应该坚持哲学上的二分法看待问题。记忆移植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应该看到它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提倡它前应权衡一下它是否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因为事物总是矛盾的。
【评点】文章基本符合题意,结构完整,头尾两节都不错。但主体部分(三、四两节)显得概念不清、思维紊乱,中心不够明确。作者把记忆与身份、地位、外貌混同了起来,自相矛盾,缺乏深刻透彻的分析说理。文章语言不流畅,个别句子出现语病。
【自主创新学习文题设计】
一、论点型题目设计
1、超量练习弊大于利
2、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
二、论题型题目设计
1、现代科技带来的____
2、“滥竽充数”新解
三、材料型题目设计
1、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
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要求:①根据本诗的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抒发你对自己的人生路的感受,或阐发你对人生路的看法的文章。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3、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请以“我渴望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适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③不少于800字。
4、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颗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伐了无用。至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欲杀鹅相待,家仆问杀哪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树有用而被伐,无用而被保全性命,鹅因不成器而被杀之,成器而得以延留。倘若伐木工要专寻特型树呢?那么直树反而不中意。鹅主人若是喜静而怕噪呢?当下砧板伺候的,只怕是会报警的鹅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总之,条件不同,环境不同,结局也就不同。
请以“环境、条件与结局”为话题,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为内容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5、有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来对各类学生进行测验,结果是: 大学生:(太简单,不屑回答。)高中生:是零。
初中生:是英语字母“欧”。小学生的回答最有趣:“是太阳!”“是月亮!”“是铁环!”“是皮球!”“是乒乓球!”“是足球!”“是烧饼!”“是汤圆!”“是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
提示:测验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想像力越贫乏。请以“想象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③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诗歌不少于80诗行)。
6、欣赏漫画《小牛学耕》,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这幅漫画与“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等相关,请以此为话题结合实际写一篇议论文。②议论时要扣合漫画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③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提示:这道作文题的内容很宽泛,议论时要注意“与教育相关”的要求。结合实际可选取自己生活经历的材料或报刊杂志上获取的间接材料,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主张,注意作点辩证分析。写作时,应明确漫画的寓意,抓住漫画的主要内容,注意漫画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反思: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需开拓加强。以后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能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中培养辩证思维在作文中的体现。
第五篇:写作教案
写作两大关键 【内容】
“写”的内容包括文章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合理清晰,观点是否明确,supporting details是否新颖 【文笔】
“作”指如何写包括语法是否准确(此处语法涵盖所用词语的接词以及时态语态),选词是否单一(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是否大量使用过于简单的词汇),句子结构是否单一(长短句交替使用,复杂句的使用,句式的变换),是否运用修辞手法(例如平行结构,明喻,暗喻等),表达是否地道(语序的排列,常搭配的词汇等,推荐collocation dictionary)
如何提高写作 广泛阅读(包括平时阅读一些英语美文,或者一些四六级的范文)写长法(诀窍为举例子)
写作注意点 结构完整;结构标志词的使用;用词和句式;字数问题;缩写问题;标点问题;分字问题;语法问题;写作格式和卷面问题;书写
写作基本过程
* 根据提纲进行正文写作,注意各段落的主题句通常放在句首,适当使用结构词,注意句式及词汇的使用 * 检查时要注意明显的语法、拼写错误,还要检查是否漏掉重要论点,检查文章整体结构是否完整
* 结尾段要强化文章的主题,但不要重复首段的话,否则会显的机械肤浅
写作注意事项
* 注意分支观点的取舍:如果有的分支观点本身非常精彩,但是考生的语言水平不可能说清楚,这时就应当果断的放弃,选用其他能够论述清楚的观点。
* 注意各段落间的平衡:在主体段落中要注意各段落见的均衡,不要对某一分支论点论述过长而其他观点则只有三言两语,应当尽量使主体段落的各自然段看起来大致相当,达到结构上的平衡
* 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建议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一个分支论点展开,展开时可使用举例,解释,推理,比较等方法,选取典型材料进行论述;注意首尾呼应
常见语法错误汇总
* 时态不对
* 主语动词的三单不一致
* 名词复数问题
* 不完整的句子(丢了动词或主语或两者都有)
First, lack of exercise.For example, fast food, sweet things and oily food.改:
First, lake of exercise has led to a big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overweight people.For example, fast food, sweet things and oily food can all lead to obesity.* 逗号连接句(相互独立的句子直接用逗号连在一起,没有任何连词)
Heart disease is a big problem, it kills a lot of people.* 有连词的句子单独使用
But I do not think so.And I also believe it.【怎么说“我绝不嫁给你”】
高中水平:I will never marry you.高考:Never will I marry you.四级:You are the last man I am willing to marry.六级: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I marry you.【GRE】:If you were the last man in the world, I would definitely remain 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