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一)
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一)作者:孟德欣黄伟文王先花 摘要:《VB6程序设计》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阐述了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职业能力,教学内容要实行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有围绕知识应用的训练过程。关键词:高职;教学设计;职业能力;一体化设计
《VB6程序设计》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因其语法简单、功能强大且容易上手,目前已成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必修课。笔者仅以《VB6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目标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如何衡量知识的必需、够用呢?什么知识是必需的?掌握多少知识才够用呢?这个标准往往较难确定。如果按照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面向,依据学生将来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教学目标,就有了衡量的标准。这样教学目标就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能力为中心。教学目标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设计、设计围绕知识应用的训练内容。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就是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注重对能力的培养。
按照以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VB6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被确定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VB6的编程方法和技巧,设计一些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等,具备初步上岗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任务。
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中心,当然也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其实,知识完全贯穿于能力训练过程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内容要实行一体化设计
传统的《VB6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进行教学,在讲解完一个单元内容后,布置一些内容相关的实例作为练习,学生在实践课练习时经常忘记了所学知识,效果不是很好。还有就是在整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再做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学生往往忘记了以前所学知识,教师经常需要从头再讲一遍,效率很低。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学内容要实行一体化进行设计。
所谓一体化设计,就是指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应知和应会、讲解和训练等在课程教学中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以实例引入,提出任务,讲解任务,然后由学生总结操作步骤,教师进行点评,从所使用的知识扩展到系统的知识。接着进行能力训练,可以有多个训练项目,总结出每个训练项目的职业能力、涉及的知识和应用技巧。从第一节课就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一个完整的训练项目,然后在每一教学单元都对该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并用一个或几个小项目进行训练,对它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和结构上的改进。每一教学单元得到该系统的一个增强的新版本,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教会了学生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开发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
《VB6程序设计》涉及知识点多,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单个应用系统恐怕不能涵盖常用的一些知识点。所以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应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销售管理系统、局域网监控程序和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这几个教学案例涵盖了所有基本知识点。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产品销售管理系统的教学学时为32学时,局域网监控程序为12学时,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为12学时。下面以产品销售管理系统(CPXS)为例,来说明教学模块的划分。第1单元为设计CPXS窗体界面1,掌握VB的集成开发环境及一些常用控件的使用,如标签、命令按钮、文本框;第2单元为设计CPXS窗体界面2,掌握VB的一些常用控件的使用,如定时器、图像框、Data和Adodata控件等;第3单元为添加状态栏等,掌握ActiveX控件应用,如状态栏、图像列表、文件对话框等;第4单元为CPXS添加菜单,掌握VB中菜单设计方法;第5单元为添加访问数据库和查询数据的公用函数,掌握过程、函数以及模块;第6单元为CPXS设计数据库,掌握数据库设计步骤和Visdata工具的使用;第7单元为查询数据库,掌握在VB6中的嵌入SQL语句实现精确查询、模糊查询以及多条件组合查询;第8单元为修改和删除数据,掌握SQL中的Update和Delete语句以及级联操作等;第9单元为软件测试,掌握VB的调试技术和测试方法;第10单元为打包和发布,掌握VB6应用程序打包和发布技术。
第二篇:程序设计初步教学设计
程序设计初步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用几个实例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执行几段计算机程序,了解程序的编制环境和工作过程。
学生分析:实验班学生文化课底子好,好动脑,对于简单的程序设计应该容易较容易掌握。但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学生是不可能学会一门程序语言的,因此只能通过现成的程序,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即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一般过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的定义及作用。
2.技能目标:了解代码编写步骤,能修改简单地修改代码;熟练VB软件的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课时安排:3课时
教法与学法:讲练结合、任务驱动、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两个重要环节”引入算法的计算机实现。(答案 1设计算法 2编制和运行程序来实现算法)
二、新课讲授
1、程序与程序设计的概念
(1)教师设问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能否求出第三边?(等待学生回答)
分析:通过已知的公式,按一定过程,计算出结果。(2)教师设问2:计算机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有的说不能,有的说能。)
分析:说不能,是因为计算机不能和人一样直接进行计算。说能,其实是一个过程,由人根据公式设计出算法,再按一定的顺序和过程,通过一些计算机能识别认识的指令来完成计算,其中要考虑数据(边长)和如何下指令。
(3)引入概念:程序和程序设计:(4)练习:完成学习任务单第1题。
2、程序设计实例
例
1、说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实例,可以在这一简单问题上多花些时间,让学生即能体验和学习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又能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初步兴趣,还能帮助对例
2、例3的理解学习。
过程: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分析从设计算法到写出程序共做了哪些工作。
(2)打开指定位置的vf程序,输入课本上的程序代码并运行。(3)要求输入不同的值运行程序。(目的是要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快捷、方便,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4)总结:顺序结构的概念;INPUT语句和PRINT语句的含义。(5)练习:完成学习任务单第2题。
例2、过程: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打开指定位置的VB程序原代码,研究各语句在程序中的作用;运行原程序,体会分支结构是如何用程序实现的。
例3、过程 打开VB程序。
1、提出问题:用顺序结构:计算f=3!。(学生写出 PRINT f=1*2*3)
2、继续提出问题:编程实现:计算f=10!。(一部分学生写出 PRINT f=1*2*3*…*10,一部分学生在观察等待。)
3、继续提出问题:编程实现:计算f=100!。(学生发现,求100!方法简单,但实现起来很繁琐,可操作性差。)
4、师生共同分析:在计算过程中,第一步:先计算2!,利用所得结果与2后面的数相乘,第二步:利用所得的积与再后面的一个数相乘,第三步,……,这里面有一个通式,用vb编程语言实现就是每一步都有f=f*I I=I+1 直到I 大于所给的阶乘数。在这里上述通式被循环应用。(循环结构被自然引入。)
5、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体会问题解决的过程;打开指定位置的原程序代码,研究各语句在程序中的作用;体会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运行程序。
三、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交流讨论学习本课后的感想与疑惑。
四、作业:(课上与课后完成)
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单。
教学反思
1、学生对教材中列举的源程序普遍看不懂。本课要求是体验过程,能不能换一种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按小组学习是可行的。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形成“伙伴教学”的关系。
第三篇:高职物联网专业“慕课”教学设计
摘 要:“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很可能会带来一场高等教育的革命,重要原因是它充分利用了已有的互联网技术,使更多的高校、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符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本文以物联网专业的某门课程为例,介绍了在慕课理念下,高职专业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慕课;高职;蓝牙;教学设计
0 前言
慕课(mooc)的英文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它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课堂教学、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等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的教学模式,具有规模巨大、开放性好、互动性强等特点,是近年来高校开始涌现并流行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按照慕课的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让更多的学校、学生共享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由于开设该专业前期购买实训设备等需要很大的投入,开发“慕课”意味着能够将降低该专业的学习门槛,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该专业来学习,同时也为老师的授课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也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要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蓝牙技术及应用》作为高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设计教学目标应该把握好“基础性”和“应用性”两点,所谓“基础性”是指要让学生这门课的基本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应用性”是指教学时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重点要放在蓝牙技术的知识技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艰深的协议原理讲授。
课程内容设计
《蓝牙技术及应用》是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包括“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性”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包括蓝牙技术基础知识,蓝牙运行信道上的电波传播技术、蓝牙发射和接收技术、蓝牙分组和数据传输技术、蓝牙信息安全技术、蓝牙核心协议、蓝牙开发与测试技术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体现在一些基础性实验上,主要是对蓝牙4.0芯片cc2540的片上资源进行介绍和操作,包括led点灯实训、跑马灯实训、按键(轮询)实训、定时器实训等,还可以包括蓝牙4.0ble协议栈演练,利用蓝牙技术进行组网演练和项目实战等。
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为了适应“慕课”的教学特点,便于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按照网络课程的要求,将课程架构分为课程、模块(项目)、任务、知识点(技能点)四种层次。具体来讲就是在对原课程体系进行解构的基础上,拆解出知识点、技能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要涵盖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学习渐进要求组成教学任务;多个教学任务组成课程模块(或项目),所有模块(项目)涵盖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针对四种层次任务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慕课提供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积件级资源、模块级资源、课程级资源和碎片化资源。
对于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可利用积件级资源。积件级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设计、作业习题资源、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积件级资源能够呈现完整知识点或技能点,实现优质教学资源集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模块是以生产过程、典型任务或者学习单元为单位,由多个知识点、技能点依据知识、技能的逻辑关系(如一个生产过程,一套知识构成)结构化组合形成的资源,搭建功能相对完整的单元模块。模块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案、重点难点、工作项目、生产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由多个相关的知识点、技能点结构化组合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教学资源。
课程级资源包含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或说课录像)、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授课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碎片化资源包括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和冗余资源三部分。碎片化资源按照媒体属性可包括:文本资源、图片资源、音视频资源、动画资源等;按照应用发生可包括:习题资源、试题资源、课件资源、微课资源、工具软件资源、企业案例资源等。
使用这四类资源进行教学时,要按照了解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浏览资源材料、观看微课视频、观看教学课件、完成课后作业的学生学习路线进行教学设计,有选择性地使用有关资源,尤其要充分利用好微课视频,它能够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方便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在慕课理念下《蓝牙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慕课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式,如何利用慕课来促进高职教学,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第四篇:禁毒课教学设计一
《禁毒教育》教学设计三
教学设计理念:
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近代中国百年积贫积弱的耻辱历史,正是肇始于罪恶的鸦片烟毒。中华民族对毒品之害具有切肤之痛、切齿之恨。预防青少年吸毒,是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关爱新一代的生命,让青少年远离毒品的侵害,我们责无旁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毒品的种类、性状及其危害。
2、提高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抵制毒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禁毒图片展、阅读吸毒者等自白书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及吸毒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2、通过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讨论、判断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拒绝、抵制毒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
2、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
二、课前准备:
1、观看电影《虎门销烟》
2、教师准备:毒品图片、禁毒宣传图片、演示文稿
3、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毒品的知识和相关图片、吸毒者的故事等。
4、课前学生调查:
(1)你知道国际禁毒日是那一天吗?
(2)你知道什么是毒品吗?请列举几种你知道的毒品:(3)你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有关毒品的知识?(4)如果有人让你吸毒,你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吸毒者众生相。(幻灯片)
提问: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他们在干什么?
2.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观看了电影《虎门销烟》,课前大家也搜集了很多 有关毒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毒品这个问题进一步学习探讨。
(二)学习实践过程: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多么绿的叶、多么美的花!简直是娇艳欲滴、玉洁冰清、摇曳生姿,这么美的花,你一定想拥有它!可是如果你真的拥有它,并且为它的“精灵”所陶醉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痛不欲生,悔恨终身。因为这美丽的花开过后,就结出罪恶之果——罂粟果。
2、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介绍几种毒品:
(1)海洛因——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使用几分钟后,人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2)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使用一次便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3)大麻——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树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具有致幻作用。
(4)摇头丸——又称“甩头丸”、“快乐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造成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失控表现。
4、交流课前社会调查的结果了解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对个人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 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戒断反应:
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一个女人吸毒前后的对比36岁——40岁
2、对家庭的危害: 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阅读《一个吸毒者的自白书》
3、对社会的危害:
(1)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2)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讨论如何拒绝毒品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第五篇: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
()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1)讨论辨析。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完成做一做第二题。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内容:教材63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三十六第1—3题.
一、知识教学点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三、巩固发展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 …2
14÷3=4 …2
(2)
21÷6=3 …3
21÷3 =6 …3
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五、布置作业:121页练习三十六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例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判断去掉余数后,商是否加1。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春游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公园可 高兴了,他们正在去划船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至少要住多少条船? 引导学生观察。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至少”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22÷4=5(条)……2(人)(列竖式)
问: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通过计算发现:如果租5条船,还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即:5+1=6(条)
归纳: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应用商加1。检验: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6条船肯定能 坐22人,解答正确。
小结: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书p67做一做
第1题: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装载问题)装载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商加1)
指明学生读题,说一说解题思路,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指名学生看图说图意,解答后说一说思考过程,最后订正。问:这些钱是多少钱?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过程。
四、补充练习:
第一小队共有9名队员,他们打算去“恐龙乐园”进行野营。让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1)香肠20包,平均每人分得__包,还剩__包。(2)苹果30个,平均每人分得__个,还剩__个。(3)矿泉水40瓶,平均每人分得__瓶,还剩__瓶。(4)每3人公用一个平底锅,必须准备__个平底锅。(5)每2人公用1顶帐篷,必须准备__顶帐篷。(6)每顶帐篷需用8颗地钉,必须准备__颗地钉。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