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试不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精选文档
应试不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中国教师报:审美、思维、修养,这些都非一朝一夕的培养就能见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是否主要在于当前很多学校考试频繁,家长、学校、学生对考分过于关注? 黄高才:我倒不这么看!现在一说到教学质量问题,大家习惯于说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我个人认为,应试压力对正常的语文教学的冲击并不是太大。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在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心浮躁,研究学术的人越来越少,学校教研氛围薄弱,致使教学方法失当。举个例子来说吧。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只要掌握了常用汉字表中列出的2500个汉字,一辈子就够用了。但现在的高中生学了12年语文,有几个人把这2500个字都掌握了?写一篇千字文章出现几十个错别字的高中生大有人在;就连写个请假条,也是错字、病句好几个。这些与应试压力有什么关系?为了让学生考高分,教得学生连字都认不得、写不对,有这道理吗?这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现在有的小学教师,学生写错一个字,罚抄100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把字写得歪歪扭扭。100遍写完了,意思和用法可能还没有掌握,因为他没时间琢磨这个字呀!
教师这么做,根源在于急功近利。用这种简单而高强度的方法教学生,教师省心省事,有时也能取得好点的成绩,但学生的语文兴趣全被弄没了。时间久了,教学就陷入一个恶性
第 1 页 循环之中。这种情况,不仅是语文教学中存在,应试其实只是一个挡箭牌而已。
大家都在做的并不见得是对的。
注:黄高才,男,1962年2月出生,陕西泾阳人。西安博爱汉学院副教授,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内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九年,担任《职教语文》杂志总编辑八年,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语文教材研究工作六年。出版语文专著三部,主编、主审和参编大中专教材六部,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主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主编。
第 2 页
第二篇:解决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策略
教学随笔
——解决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策略
陈红艳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时最多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但学生始终不能对课文有自己的真正理解和学习语文的能力,一直是困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对话各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都具有阅读教学中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责任,教师和学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不是教师的附庸,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法也不能够代替,不能剥夺;这一过程中教师亦是主体,教师并不会因为学生是主体而退居次要的或者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有两个“要不得”。一是教师就像往口袋里放东西一样滔滔不绝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不得;二是仅仅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让学生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的课堂教学也是要不得的。看看我们的教学现状,这两个“要不得”确确是我们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虽然,语文考试已经不再把语文课文作为命题内容,但有许多教师仍然是一篇篇课文照本宣科的去教去讲,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依然是被动地接受者,这样地教学模式,怎能不效率低下?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时过境迁,可我们有多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故我啊!我们的教师应该懂得,语文教学并不能在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不像交付一样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学生虽然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久而久之,学生会习惯了什么都听教师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
可见,要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思想,更换观念。坚决反对和摒弃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先去理解语文教本中一篇篇的文章,去理解,去揣摩,去得到知识。揣摩不出的,教师再给予帮助。阅读教学只有让学生试着理解、揣摩,教师在学生不能理解之处给予帮助,两者完美结合也许能解决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教师要把自己真正定位“帮助者”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在过去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学生未来发展等问题。随着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专家指出:“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的确不能,直接传递信息;相反,当我们帮助他人在他们和我们的思维成果以及我们和其他人我们的教学行为才发生作用。”这就是说,教师并不是只把自己的思考结果预先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之后,担当起帮助者、协调者的角色。
帮助:是指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之后,教师给予评析、补充、纠正;协调:是指教师要给予归纳、融合。教师只有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我们必须明确教师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的教才能使学生受用一辈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担当“帮助者”的角色呢?关键是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这就是说,在适当的时机(如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给予帮助,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课文的真正理解和学习语文的自我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人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语文文本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老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为白话,把白话翻为另一个说法的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指示。”
叶圣陶先生讲得是何等的正确,何等的透彻。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务必把自己定位为帮助者的角色:启发、引导、点拨、点明、指示。
三、要真正把文本作为“例子”
习惯于对语文课文逐篇讲析,已经是众多语文教师的固定思维,这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次文本是例子的观点。他说:“青年们个个都捧着语文教本,可是不一定个个都想过语文教本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那么,语文教本是“什么东西”呢?又有什么作用呢?他都归结到“例子”这一点上。他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人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我们必须懂得课文是“例子”而完全不能把它当作“圣经”来对待。
如何利用这些“例子”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了?一是通过一个个的“例子”形成阅读书籍的能力。学生应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需要翻查资料了解的,自己寻找资料去翻查;需要和别人讨论的,自己去和别人讨论,甚至是争论;应当条分缕析的,自己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自己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二是通过一个个的“例子”形成对文章精辟分析的能力。学生要逐步形成这样的意识,即把文本上的一篇篇文章当作是必须修改、评注、批评的材料。学生把篇章读得烂熟,结果毫无所得,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效率低下。阅读教学中,学生不必绝对信赖印出来的教本与文本,最要紧的是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看看是不是应该这样分段,这样标点,这样的描写,这样的认识事物,文章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也就是说,学生要以挑剔的眼光去阅读文本,文中有疏漏的给予补充,有错误的给予订正,有多余的删去,有错误的认识要给予批驳。我们应该认识到文本是修改而不是必须信服的“圣经”,要为学生阅读文本提供了民主自由的广阔空间,让
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应该值得重视的几种学习方式
1.提倡预习
预习是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行阅读文本,并做好这几项工作:认识生字生词;练习分段标点;思考“探究练习”;提出质疑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干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摆脱教师的无形束缚,在极其宽松的环境中,自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鼓励批注评点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定对文本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写下来,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划线、批注。学生可以就文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就某句话、某段文字写下自己的看法。
3.倡导讨论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来评价讨论:“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他还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沦,不再是一味听讲。”讨论能够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讨论”其实就是“对话”。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示。课堂教学中对话是多重的,并且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观念、建议、结果和以往经验的得与失。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和学生保持平等,决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便统一答案,以免损害学生探求真理的积极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效益,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应该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紧迫的研究课题。
2015.4.28
第三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研究》的工作报告
关于磨山中学
工 作 报 告
苍山县磨山中学课题组 李玉才 文秀丽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研究》的
2012.06.26
关于磨山中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研究》的
工 作 报 告
苍山县磨山中学课题组 李玉才
文秀丽
前 言
我们苍山县磨山中学承担的临沂市教科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研究》,从2011年1月开始研究,至今已历时一年半。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后,我们把已制定《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部分微调,重新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组建了实验教师队伍,积极筹措课题研究经费,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
2.我们面对教师思想陈旧、素质偏低等现实问题,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反思实践、行动研究等形式,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从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
等六个方面对培训模式进行探讨,促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逐步探索出一套旨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模式,总结提炼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和教师工作考核办法,造就了一支思想新、素质高、能力强的高中教师队伍,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持续提升,增强了学校的核心教育竞争力。
二、课题进入研究阶段
1.在课题研究中,首先,大力组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者师资库。一是聘请有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作为我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顾问。二是邀请我县教体局、教研室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进修学校的培训教师,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三是精选骨干教师中从事教材研究、课型设计、课件脚本的编写、教师培训等工作。通过外聘内选,我们组建了本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师资库,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培训者队伍。2.积极构建校本培训课程。订购了《新课程教师培训》、《校本教研》、《走进新课程》、《现代教育学》等大量图书,在《人民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报》、《沂蒙教育》等专业报刊摘选精品文章,印发给广大教师,让教师进行专题研修;另外,还要求教师自行选择自学研修内容,规定教师的学习量,定期抽查教师的学习笔记。这样,不仅有效地构建起了必修、选修、自修相结合的校本培训课程体系,而且通过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三条途径,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注重培训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相互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培训方式:一是“专题研讨式”培训。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解决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和实践的结合问题。由各级教研人员牵头组织,分组进行研讨,对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研讨、讲座、观看录像、典型案例解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二是“行动研究式”培训。在行动研究中,针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把培训和研究整合为一体,进行专题研讨。这种培训形式,倡导培训者与参与者围绕课改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并针对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是“案例分析式”培训。由培训者给实验教师展示典型课例或其他案例,引导大家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去剖析、研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的认识,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4.广泛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研、训、学、教“一体化”的原则,努力探索教研、教改与培训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运行机制,认真组织了新课程四课型(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实验课)达标、优质课评选、集体备课、教学诊断、案例评析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促使广大教师的教学沿着“达标求规范、优质求提高、创新求拔尖”的轨迹层层提升;深入开展了语文“大量读写”、“反
思教学”、“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等教改实验,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探究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
5.大胆探索教师考核评定办法。我们从师资培训的内容设置、培训形式、评价方法和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全面实行教师教学档案袋评定办法,先后出台了《磨山中学教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磨山中学关于加强学案教学的实施意见》、《磨山中学教职工考核条例》和《磨山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办法》等规定,不仅切实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了教师由“经验型”向 “反思型”、“科研型”转变,而且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
三、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
由于措施得力,该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成效。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初步构建起和谐高效课堂的理论框架,形成本土和谐高效课堂的操作运行机制。在实践成效方面,全校所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我校60%的教师有学术论文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或在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学科带头人,其中,10多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20多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同时,课题研究带动了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增强了学校 的核心教育竞争力。近几年来,我校有20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奥林匹克和英语竞赛、作文比赛中获奖。2011年,我校中考成绩显著,在全县苍山县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1.精确把握“和谐”的内在逻辑关系,充分发挥“导”作用。在课题研究中,学生是本,教师是导,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必须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开阔教师的视野,尤其是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从而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2.充分发挥学生“本”的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足够的空间。必须摆正课内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探索的位置,正确处理课题研究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师生的责任心,深入课题研究活动小组,了解情况,帮助指导,围绕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3.课题研究整合。课题研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磨山中学孜孜以求,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具体在在本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材与实践的关系,做到教书育人,教学相长,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四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绽放异彩
单位:建昌县汤神庙初级中学 学科:语文 姓名:张学静
论文摘要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和学会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典诵读,以不同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保持高胀的学习热情,教学与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进教学,以教学改进评价,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训练,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循序渐进。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习惯培养、评价与策略指导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淡、扎实、快乐的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让师生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培养习惯 当堂训练 综合评价 经典诵读
引言
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与探索中,我一直在追寻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做到当堂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每一天。使学生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当堂练习、有机拓展,以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清清楚楚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轻轻松松的教学生态把学生领到无边快乐的知识海洋,领略知识海洋的浩瀚,聆听知识海洋的乐音,品味知识海洋的真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素养与底蕴。
一、准备充分,强调课前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知识学不胜学,记不胜记。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老师详细说过的,但结果学生像没有听过;明明是学生做过的,但结果跟没做的差不多,这不让我反思个中的原因:学习是实践的过程,学生没有对文本接触,没有对文本独立的理解,课堂没有独立的参与,独立的体验,独立的思考,他们学习的记忆就不深刻。我深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确实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只有经过亲身实践体验,才可能刻骨铭心,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才智。
因此,我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完成这几个过程——读课文、查生字、画问题、赏析句段、提问题,让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理解。学生的自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了,准星瞄准了,有了导航灯,思想也会变通了,自学起来也就顺畅自然,效果也很好。例如:我教《空城计》,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因此不但弄懂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而且学生对诸葛亮为什么如此有勇有谋,胆识过人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对《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情节,学而不厌地研讨《三国演义》,在两个单位时间内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与重点,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重要典故,拓展了有关《三国演义》的谚语和歇后语,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求知欲非常强烈,时间在静静的阅读、感情的朗读、激情的辩论、快乐的研讨中过去了,学生还是乐不知返。相反,有的老师认为不预习也能上课,结果,课堂上学生第一次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用了半节课,学新字生词又花了半节课,对课文的理解又花了一节课,结果两节课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很肤浅,没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研讨和拓展了。
可见,课前预习多么重要!它是教师预设课堂生成、把握课堂训练重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重要铺垫。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是学生加深读文本理解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保证。
二、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每一堂课。
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有的老师往往不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堂课,大大浪费了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不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熟不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 式,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是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知识的关键。
1、加强课堂训练。
在平日课堂上要加强课堂训练。抓住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起‚一箭双雕‛作用的词、句、段;还有在检查学生预习中普遍存在的薄弱处。训练点不可过少,也不宜过多,到处是训练点,就等于没有了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应该因文而异,因学生水平能力而异,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中挥洒自如,练到点子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前定好训练点呢?
深入全面地钻研教材,从全组课文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再从每一篇课文中抓住每一课的特点作为训练点,这样才能具有‚一箭双雕‛作用。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我的老师》等,这些课文都是写母爱的伟大无私奉献精神,在上课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很好的品味文章的感情。
检查学生预习和评价反馈情况,从共性薄弱处定准训练点。如:我上学期教的班级从预习中我发现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和赏析句、段的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课堂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从‚归并段意法‛或‚抓四要素法‛或‚抓重点句段法‛归纳主要内容;用‚事例+精神+感想‛的方法赏析句子……当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后,又根据当阶段的预习和评价反馈情况拟订新的训练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课堂中练习与提高。
2、课堂上强化训练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记得很模糊,写作文时错别字很多,言之无物; 有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内容特别的空洞,类似这样的事情真的使很多,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起到导师的作用,对每一个学生的水平能力要了如指掌,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给予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就会少走些‚歪‛路。如学生错别字多,我就教他们以象形法、会意法、编顺口溜法、结构法等,最适合自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记,如:生字‚督‛字‚上‘叔’下‘目’‛;‚诺言‛的‚诺‛可编顺口溜‚‘若’然‘说’了就要言出必行……‛;如写句子理解,用‚关键句段+个人理解‛公式法教学生。教无定法,最适合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 设计阅读方法策略,导练结合,学生的进步就更快更高。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在定准的训练点上作恰如其分的指导,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语言训练场,发挥学 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现在的语文教材富有人文性,识字量大,知识面广,阅读量大,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去学和教师的不断加强训练,巧用评价,巧指正,多鼓励,多一些发散性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怀有更大兴趣学习语文。
加强课堂训练,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写、思、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及拓展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心声》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学生表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对话、心理描写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文章中去,很好的体会京京的心理感受,然后再展开讨论活动,使学生畅所欲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落实到写作,谈谈对《心声》的理解与体会。
巧评价,多鼓励。阅读与评价相结合,在阅读中评价,在评价中指导,师生互动,各自在‚导‛与‚评‛中不断改正和提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评价,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学生自学与课堂学习的效果显著,学习积极性颇高,兴趣浓厚,期望进步的决心加大,更深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评价的情感、态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可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三、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拓展阅读,丰富内涵。倡导学生多读经典,经典的作品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它是加强记忆,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的良剂,它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为此我在平日课堂上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真正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扩大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像《弟子规》、《新增广贤文》、《论语》、《吕氏春秋》等中的经典名句都悄悄地流淌入学生的心田,它仿佛天籁之音,净化师生的心田,让心灵之花盛开,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起到情感催化剂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除了诵读经典,我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阅读精美的文章,积累优美的词句,这些都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 5 助。
结语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在平日课堂上,积极抓住每堂课,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强化训练,巧妙评价鼓励,扩大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容量更大,拓展更广,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随机结合,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学生在自学中有所提高,有所发现,又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感染力,充分发挥心智,尽情地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当堂训练与评价中不断学习与修正,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找到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与评价能力、水平突飞猛进;在经典诵读中,师生交流更深,心灵得到洗礼、净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将坚持不懈的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四十分钟课堂上,能够更快更好的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等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学记评注》高时良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6版
5、《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6、《普通教育学》[德]赫雨巴特著,李其龙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
7、《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 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7版
10、《中学语文教育史纲》张隆华著 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11、《阅读教育学》王松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2、《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版
1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版
1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版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标研制工作组,2003年5月颁发
第五篇:语文教学效率从何来
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耒阳市冠湘中学 伍昭云
本人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总觉得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语文能力提高不快。曾为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也曾尝试过几位名家教法,而只能是百足虫学步,愈是举步为艰。在痛定反思之中,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飘入,我茅塞顿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选择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学会创新。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现就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把教师手中的宏观“法宝”交给学生。教师把《教学大纲》改为学生的《学纲》,并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教学大纲》是教师手中的宏观法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出考试题。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大海迷雾中的一叶小舟,教师倒像雷达指挥官,说这重要,小船便舵向这边,说那重要,小船又舵向那边。学生无可是从,处于盲目被动状态中,真是学海迷茫苦作舟,不知语文这个海有多宽。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极大限制,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参与了。若把《教学大纲》改为《学纲》,学生了解了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学习语文的目的与任务,了解了在读、写、听、说和语文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及编写体例,作文教学中的文章范围与写作要求,以及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些问题等做到宏观把握,心中有谱。学生以《学纲》为尺子或镜子,审视自己学习上的优劣,知识上的缺陷,“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做到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教给学生猎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又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能使人终生受用无穷。”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光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其中就包括猎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既注意给学生传授知识,又注重教给学生猎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分析一篇诗文不知从何抓起,读了几遍后,仍然模糊不清。针对学生这个弱点,我把自己是怎样分析一篇诗文的方法告诉学生。
(一)从全篇着眼,抓住文章的“双眼”。文眼即文章里体现文旨的词句。抓住它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文。例如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 雪》在学生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文眼”,上阕写景,下阕评论人物,中心意思落在哪句。学生自然地道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分析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学生能很准确地抓住开头一句话来理解全篇。还告诉同学有些作 品就要注意抓统领全篇的纲领性段落,如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开头一段话。至于议论文就要抓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从语言入手,把字放在词里理解,如一些生僻的字,根据词的构成方式可推出其意义;把词放在句里去理解;把句放在段中理解;把段放在篇中理解。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三)用分析的方法。一是按阅读顺序,由分到合,由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在阅读时由词到句进行分析归纳,以理解其句意;再由句到层、段进行分析归纳,以理解其层、段之意;由段到篇进行分析归纳,以理解全篇旨意。二是要善于把握文章表达的中心点,读文章里的语句要注意把握中心词,读段落要注意把握其中心句,读全篇要注意把握中心段。三是阅读文章可化整为零。
(四)阅读文章要因文体而异,文学作品重在形象方面的理解;说明文重在事物特征的探究;议论文重在剖析说理逻辑顺序。
同学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一致反映文言断句难。一难在准确,二难在速断。于是针对其弱点,我教给学生文言断句十法:即浓缩法、首尾法、常识法、诵读法、章法法、结构法、类推法、语法法、综合法。学生解词困难,便教给学生九法:定义法、同义换言法、反义否定法、语素分析法、描述法、说明法、找反义词法、对译法、压缩式等方法。
如此等等,凡教师所有之法,应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其熟练地掌握,应用自如。
三、精心设计课前开场白和课内思维触发点。街头说唱艺人最重视开场白。好的开场白,它能使行云且住,路人止步,吸引观众,招来顾客。造成巨大的磁场引力。教学上借鉴此法,是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战略把关,它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法宝。初中《最后一课》的开头,韩麦尔老师是这样说的:“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人生自古伤离别”,“最后”一词的运用,就像一枚中子弹,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巨大学习热情。故说“开场白”是控制学生注意力的磁铁。
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用下面一段话作开场白:同学们,你们爱花吗?花是幸福、美好、友谊、吉祥的象征,当春暖花开的日子,一眼望去,姹紫嫣红,漫山遍野,真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人们都喜欢红花,那是因为它热烈奔放。然而,有谁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呢?你能讲出花儿为什么红的奥秘吗?这是,学生有的沉思,有的翻书,有的想发言,一下把所有学生的心都抓了过来。
在教《变色龙》时,我先用彩色粉笔板书三个字的课题,接着讲:变色龙,脊椎动物,舌长舔食小虫。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本文是不是介绍“变色龙”这种动物呢?那为何用这种动物命题呢?这一开场白引起所有学生进入沉思。
在教议论文的阅读或写作时用:办事要论理,说话要在理,辩论要讲理,写作要顺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真理在握,才能战无不胜。不讲理,说歪理,发谬论,违背真理,其后果不是头破血流,就是事与愿违。正因为人人要知理、明理、用理,所以被用来说理的议论文,同人们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了。大而言之,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关系着国计民生;小而言之,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牵涉到个人的前途命运。这一开场白,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好、写作好议论文的热情和兴趣。其作用不可低估。
设计开场白可繁可简,大多以简为佳。不论繁简,凡必扣住课文,以触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目的。方式不定上言,可诗可文,可诵可吟。
触发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设计得好,能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作用。例如我教《变色龙》,就重点放在“变”字上设计思维触发点: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变来变去是为民除害,而奥楚蔑洛夫能有几多变化?“变”的目的何在?学生思维被触发后,立即进入课文,经热烈地讨论得以理清,人物的性格也就一清二楚了。《荷花淀》中水生嫂有这么一句话:“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我设计思维触发点为:句中的句号改为逗号或感叹号怎么样?学生进入沉思,然后请一位男同学读水生的话,三位女同学分别读改前改后的句子,念后,其他学生抢着发言了:用句号的地方,停顿时间久,表示水生嫂同意丈夫的决定并支持丈夫参军,毫无怨气。表明她开明,深明大义,积极向进的性格。后一句的问话是因一家之主水生走了,很多事情落到自己的肩上,她想在走前,得到丈夫的指点;改为逗号就不同了,表示人物心里有些怨气,兼顾两头,心里矛盾,处在为难之中,不够开朗;改为叹号的句子,表示人物固执自私,怒气中烧,坚决反对丈夫参军,已到了发怒、赌气、吵嘴的地步了。后两句都与水生嫂开明、上进的性格不相符合。这一触发点的设计,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水生嫂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又使他们认识了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