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唐诗高地导学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2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上册唐诗高地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上册唐诗高地导学案》。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唐诗高地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唐诗高地导学案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了解唐诗

与襄阳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评价文学

现象的文艺评论的写作特点。

三、培养学生对孟浩然 的人品的赞赏,对唐诗文化的感悟和理解的深化,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重点:

一、分析盛唐时期,唐诗与襄阳的关系。

二、理清的写作思路,了解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欣赏文中部分唐诗,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从有《诗经

》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爱诗、写诗、品诗。谈到诗,我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诗歌

之国,而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从唐诗的作者来看,上自帝王将相,下至田夫野老,各种人都喜爱作诗。从题材来看,政治、军事、历史及都市里巷,涉及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从风格来看,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

唐代诗歌之美,名家之多,流派之众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今天我们将走进其中代表唐诗的一方圣土,一块高地——襄阳。(板书:课题、作者)

二、谈到我们湖北的襄阳: / 9

她雄踞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襄阳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仲山甫为樊城樊侯,距今2800多年;世人景仰的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画家米芾等,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闻名中外的宏篇巨著《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30回的故事

发生在这里。

襄阳城,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

三、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

(正音:嗣sì 徵zhǐ 厥ué 洎ì 揖ī 岘xiàn 邈iǎ 偃ǎn 蹇iǎn),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是一篇分析评论文学现象的文艺评论。其体裁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标题以“唐诗高地”比喻襄阳,题目的意思是“襄阳是唐诗的一块高地”。有人认为题目和第1自然段就是中心论点,你认为对吗?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较长的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2、我们为了分析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①群贤必至,荟萃襄阳

唐诗成就了襄阳 ②唐诗是襄阳的广告

(分论点一)(2~6)③孟浩然在唐诗中的巨大影响

襄阳是唐诗的一块高地

(中心论点)(1)

①岘、鹿二山养育了诗人

襄阳孕育了唐诗 ②岘、鹿二山景物蕴含诗意

(分论点二)(7~10)

四、分析的论证方法:

1.问:为什么把襄阳称为“唐诗高地”?“高”字体现在哪里?

因为唐代襄阳诗歌繁荣,众多诗人荟萃于此,使得襄阳因唐诗而负盛名。唐诗已成为襄阳的广告。/ 9

“高”字体现在“在繁荣昌盛的唐朝,襄阳,群贤毕至,诗人荟萃,盛极一时,创造了一个令后人仰慕千年并还将继续仰慕下去的奇迹”。

2.从哪些方面来阐发“唐诗高地”这一美誉的?

提示:通过“唐诗”与“襄阳”的辩证关系分两层加以论证,重点论证了“唐诗成就了襄阳”,其次论证了“襄阳孕育了唐诗”,通过对分论点的论证达到共同证明中心论点的目的。

五、分析课文内容:

1.分小组朗读课文第2—6段:

2.问:为什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河流”,总也绕不开这块“弹丸之地,甚至有些荒僻”的襄阳?

提示:因为“1200多年前,在繁荣昌盛的唐朝,襄阳,群贤必至,诗人荟萃,盛极一时,创造了一个令后人仰慕千年并还将继续仰慕下去的奇迹。”

3.问:作者如何印证襄阳昔日的繁华呢?

强调:(1)“盛唐时期的诗人,特别是些大诗人,几乎都与襄阳有瓜葛。”(举例:①生在襄阳:孟浩然;②根在襄阳:杜甫

;③慕名而至:李白、王维)

(2)以襄阳诗人王迥的诗歌作证,证明当时襄阳群贤必至,“共赋新诗”的繁盛的诗歌创作景象。

4.请一学生描绘王迥诗中繁盛的创作景象:提示:以诗歌译文为基础,可略作发挥。

《同孟浩然宴赋》屈宋英声今已止,江山继嗣多才子。作者于今尽相似,聚宴王家其乐矣。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厥美。译文:屈原宋玉美好的声名现在已渐渐远去,大好河山才子佳人代代相传、层出不穷。诗人墨客志同道合,群贤毕至,都聚集在这里,真是其乐融融。诗人们一起饮酒赋诗,音律是多么和谐动听、高亢动人,书于屋壁的新诗华章永远显示着它的美好神奇!

以王迥《同孟浩然宴赋》来证明襄阳群贤毕至、诗人荟萃。(先请一生用课文原话回答)

5.问:当今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铺天盖地的广告体现的就是这一理念。文中作者将唐诗标为“襄阳永恒的广告”。试分析其用意。

提示:(1)此处唐诗的“广告”作用,不是创造商业财富,它给襄阳“创造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取用不竭的无形资产。”

(2)以王维的《汉江临眺》证明诗歌对地域文化所起的巨大作用,包括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也有此功效,名人名诗带来的广告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9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

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人难耐。

6.问:如何区别“文人眼中的襄阳”和“农民眼中的襄阳”?(一学生读3、4自然段)

强调:(1)农民眼中的襄阳突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注重其现实功效(气候怡人,土壤肥沃,种啥收啥);

(2)文人眼中的襄阳“紧贴农民眼里的襄阳,又可独立凸为一块高地,一块精神高地,挺立在阔大的文化河流之中”,在文人眼里,闪烁的是襄阳的人文精神,是襄阳的文化底蕴。

7.问:强调二者的不同有何深意?

提示:因为“文化能使一个地方超凡脱俗”,没有唐诗的璀璨,襄阳不过是块适宜种粮食的普通城池,并无出众之处;正因为有了唐诗,襄阳才凸为一块高地,“唐诗成就了襄阳”。

8.学生细读第5、6自然段,思考:文人荟萃襄阳的原因是因为襄阳的重要地理位置使然吗?

提示:不是。(可以从课文中筛选相应语句)

(1)襄阳的地理位置从未发生变迁;

(2)襄阳为唐诗奉献一位杰出诗人——孟浩然;

(3)孟浩然在唐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如“大树”,引来百鸟,汇聚诗人;

一如“旗帜”,一呼百应,众人敬仰;

一如“名片”,传递交流,会遇知音。

六、简介孟浩然及其田园山水诗的有关知识。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历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学赋诗的时候,名动公卿,满座为之倾倒。后因写诗引起唐玄宗不悦而被放归襄阳,于是漫游吴越一带,游览名山胜水。734年(开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约不赴,终究还是没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曾有远大的抱负,但在政治上困顿失意,终生过着隐士的生活。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附权贵,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

教学内容与步骤:/ 9

【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令人景仰。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9.思考与练习二:重点写了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孟浩然,但作者为什么又引进了李白、王维、杜甫、王迥的诗文及张继的《枫桥夜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以此来突出孟浩然的诗品、诗才和对他的敬慕之情,也证明了孟浩然在唐诗中的地位与影响;引用王迥的诗是为了显现诗人荟萃襄阳的盛况;引用张继的诗是为了类比王维的《汉江临眺》使襄阳遐迩闻名;以孟浩然的诗来证明孟浩然与襄阳的血肉关系和对襄阳的一片深情。这些诗歌的引用对中心论点起了很好的论据作用。

10.小结:

孟浩然是襄阳人,作为唐诗中一棵“大树”,一面“旗帜”,一张“名片”的孟浩然,无疑对唐诗成就了襄阳“起到了有力的佐证作用”。

七、分析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第7-10自然段。距离襄樊市区15公里,在汉江的西岸有一座山,名叫鹿门山,山不高,也不算险峻,但这座看似普通的山,在中国文化史上却声名显赫。因为从东汉到唐代,短短几百年间它便先后有三位文化名士——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相继在这座山上隐逸。特别是当它和诗人孟浩然的名字连在一起后,鹿门山便和孟浩然以及他恬淡的诗风一起名满天下了。

2.问:作者为何说襄阳的两座山——岘山和鹿门山已成为“诗坛圣地”,“两座文化山”?

提示:(1)两山孕育了诗人孟浩然,产生了无数诗篇,一景一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2)以孟浩然的两首诗为例,证明孟浩然与这两座山的血肉关系和对两山特有的感情。“于是,诗人来到襄阳,必登岘、鹿二山。岘、鹿二山成为诗坛圣地,成为两座文化山”。

二、归纳写作特点:

1.层次清楚,论证严密。

2.引用诗歌加以佐证,既符合的论题,又增添了的色彩和文化意蕴。

12月7日星期二上午(10:10)第三节举行公开课/ 9 / 9 / 9 / 9 / 9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

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

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

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

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

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

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

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

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

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

取缔()对峙()要塞()...

2.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

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

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

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

【合作探究】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

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

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其作用是()(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D分析敌人

毫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

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

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

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

立少数,瓦解敌军

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

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

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两题。(分)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⑴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

⑵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

原意。

【精读精练】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

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

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

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主题阅读】

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

18、这是一篇()。

A.消息 B.通讯 C.小说 D.议论文

19、“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

22、相同点:

23、不同点:

【教(学)后记】

第三篇:仁爱八年级上册Unit3Topic1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

Unit 3 Topic 1What‟s your hobby?

Section A

主备人:刘静审核:八年级英语组时间: 2013.11

【学习目标】

1.同学们会用prefer, like, love, enjoy, be interested in, be fond of 表达喜好。

2.同学们会用简单的语言形式谈论个人的兴趣爱好。

【自主预习】

Ⅰ.英汉互译并标词性。

业余爱好_______()诗 ______()背诵,朗诵_________()可能,也许______()喜爱的_______()宠物,宝贝_________()收 集 ________()种 植_________()植物_________()Ⅱ.请同学们从Section A中找出下列短语并理解Section A:

1.对······感兴趣_____________2.喜欢____________

3.在某人空闲的时候____________4.喜欢做某事____________

5.听 音 乐________6.背诵诗 __________

7.听起来不错_____________8.遛狗____________

9.收集邮票_____________10.种花_____________

11.去旅游____________12.爬山___________

Ⅲ.熟读并记忆下列句子。

What‟s your hobby ? 我对打篮球感兴趣。我喜欢唱歌和弹吉他。我喜欢跟着音乐跳舞。我喜欢朗诵诗歌。我喜欢表演。我更喜欢踢足球。

【知识链接】

1.What‟s your hobby?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What‟s your…? 可以询问很多内容,总结一下吧!

姓名---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

2.Why not go out and do some outdoor activities? =_____ ______ ______ go out and do some outdoor activities?

总结:表建议的还有以下句型:

a.What/How about…? …怎么样?b.Let‟s…让我们…c.Shall we…? 我们……好吗?

替换一下句(2)吧!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

点拨:

a.be interested in…对…感兴趣,后接名词,代词,动名词做宾语。

b.说说interested与interesting的区别:

interested其主语一般是人,说明人“对…感兴趣”一般只做表语,不做定语;interesting用于说明人或事物本身“有趣”,在句中既作定语,也可作表语。类似的还有:tired 人“感到累的”tiring “令人疲倦的”

bored人“感到无聊的” boring “令人乏味的,无聊的”excited 人“感到激动的”exciting “令人激动地”

巩固:a.那是一部有趣的电影。我们都对它感兴趣。

That is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We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it.b.划船很有趣。你对划船感兴趣吗?

___________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4.I prefer playing soccer.= I _________ playing soccer ____________.(同义句)点拨:prefer 意为“更喜欢,宁愿”,相当于like…better, 后接名词,代词,动名词作宾语。

拓展:prefer A to B 意为 “比起B来更喜欢A” 相当于 like A better than B 练习:He prefers comics to cartoons.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义句)He __________ comics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artoons.巩固: 比起跳舞来他更喜欢唱歌。

a.He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b.He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Maybe I need a change.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change 在句子中做_____词, 意为_________;change还可以用做_____词。

例句回顾:

You should change to the No.108 bus at Anzhen Bridge.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反思】

【板书设计】

八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

Unit 3 Topic 1What‟s your hobby?

Section B

主备人:刘静审核:八年级英语组时间: 2013.11

【学习目标】

1.同学们能掌握used to do sth.的用法。

2.同学们会使用used to do sth.阐释过去的行为。

【自主预习】

Ⅰ英汉互译并标词性。

收藏品_______()玩偶_____()硬币_______()

厌恶,仇恨_________()大众的,通俗的_______()

Ⅱ.请同学们从Section A中找出下列短语并理解Section A:

1.很有趣____________2.从…中了解到很多…._______________

3.过去常常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 4.明星的照片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话卡__________6.养宠物 ___________

7.打电脑游戏 _____________8.去购物_____________

9.流行音乐_________________

Ⅲ.熟读翻译并记忆下列句子

1.It must be great fun.__________________

2.We can learn a lot about history and people from stamps.-___________________

3.Michael‟s favourite hobby is playing baseball.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used to do 句型表示“过去常常做某事”,表示过去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状态,但现在已经不再做了,后接动词原形。

如: I used to live there when I was a child.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住那。

【拓展】其否定式结构:didn‟t use to do sth.疑问式结构及回答形式: Did sb.use to do sth? Yes, sb.did./No, sb.didn‟t.如: I didn‟t use to live there when I was a child.我小的时候不住那里。

— Did you use to live there when you was a child?你小时候住那里吗? —Yes, I did./ No, I didn‟t.是的。/不是。

操练:他过去在外面做运动。

He _____ _____ _____sports outside before.将上句变为否定句He ________ ________ to do sports outside before.我的父亲曾是一位农民。My father _____ _____ _____a farmer.将上句变为一般疑问句并做肯定回答。______your father _____ _____ _____a farmer? Yes, he _____.(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 _____ you _____to go swimming?李雷曾经去河里游泳吗? _____ Li Lei _____ _____ _____ in the river? 你以前做什么?What _____ you _____ _____ _____ before?

【总结与反思】

【板书设计】

八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

Unit 3 Topic 1What‟s your hobby?

Section C

主备人: 刘静审核:八年级英语组时间: 2013.11

【学习目标】

1.同学们能熟练掌握used to do sth.的用法。

2.同学们会使用used to do sth.来讨论过去的行为爱好。

【自主预习】

Ⅰ英汉互译并标词性。

剪贴薄______()友谊,友情________()滑稽的_______(),愚蠢的______()丑陋的______()背景_______()纸张______()剪刀______()胶水_______()粘合_______()剪,切,割______()粘住______()懒惰的_______()题目,标题_______()章节,段落_______()介绍,引进______()

Ⅱ.请同学们从Section A中找出下列短语并理解Section A:

1.比······之多___________2.以······开始__________

3.剪掉_______4.把······贴到······上_____________

5.与某人分享某物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1.It is easy to get started.______________

It 做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to get started.该结构It „s + 形容词 +(for sb.)+ to do sth.例如;______is important for meus______English well.对于我们来说,学好英语很重要。

【总结与反思】

【板书设计】

第四篇:《唐诗素描作文训练》导学案

浙外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汪红军

唐诗素描作文训练导学案

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在最美的唐诗里旅行,在最美的宋词里浅唱低吟。

一、设计思路: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

和意境,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

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唐诗素描”的方法,有意识地从唐诗中汲取写作养料。

2、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唐诗素描”的步骤及方法

三、学法指导:

带领学生学习古往今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成的佳作,犹如身入胜境,在无数瑰丽璀璨的珠宝中观赏遨游,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现力,那怕一首小诗小词,也有无穷的趣味。——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唐诗素描,就是素描唐诗。就是用描叙的方法,用渲染的方法,用添枝加叶的方法来改写

唐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

四、课前预习:

阅读下面这篇唐诗素描的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窗外,黑夜的帷幕又拉满了山村。

母亲拔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

细的线、长长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

交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

一粒即将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根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根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唯一的方向,唯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选自曾冬《唐诗素描》)

1、请默写出原诗。

2、请赏析这则短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导写过程】

一、检查预习。

浙外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汪红军

二、明确“唐诗素描”的含义。

1、听读下面这则唐诗素描的配乐范文:《枫桥夜泊》。

这时候,那弯浅浅的月儿掉进了河对面的山坳里。一只乌鸦凄凉的鸣叫声越过夜空,溅落

了满天的寒意。薄薄白白的霜就铺满了船舷。一位诗人独立船头,他长长的胡须已被秋天染白。岸边一丛红红的枫叶,被船上的渔火隐隐地映出,在微风中悄悄摇曳,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好深好深的秋啊!诗人斜倚船舷,一些淡淡的往事,如手中那杯苦涩的浓茶,袭上心头,久久

不能平静。

而夜色中的寒山寺,静静地立于繁华的苏州城外,送走了多少个春秋,目睹了多少离愁和

别恨?只有那株与它一样苍老的古槐树,知道这数不清的故事了。

突然,一阵清晰的钟声穿过寂静,惊飞了船篷上的一只小鸟,它扑拍着翅膀,飞进了浓浓的夜色。它会找到黑暗中的家吗?诗人看到又一艘客船,停在了枫桥。

隐约中,一些人上船,一些人下船。还有一些手,一些泪,在眼中晃动。

(选自曾冬《唐诗素描》)

2、请用批注法品读这则短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3、请你说说这两则唐诗素描短文给你写作的启发:

4、归纳运用“唐诗素描”的步骤:(重、难点突破)

三、当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3题。

野 望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选自2013年浙江义乌中考卷)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请用“唐诗素描”方法来改写这首古诗。①

资料链接:《唐诗素描》作者曾冬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ssm

教学反思:

第五篇:学生版《唐诗五首》导学案

《唐诗五首》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

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欣赏 小组讨论 当堂训练 【文体知识积累】

关于近体诗:唐代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称为近体诗,它是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绝”或“七绝”。

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律”或“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务本求实 自强不息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艰难苦恨繁霜鬓: ..(4)青海长云暗雪山: .

二、初步感知

1、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山中之境的特点是什么?(可适度展开)《 山居秋暝》 答:

2、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登高》)答:

3、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集中表现在哪句诗句上?试作分析。(《登高》)答:

探 究 案

一、小组合作探究,再次诵读品悟诗歌内涵。

1、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山居秋暝》)答:

2、《登高》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

务本求实 自强不息

3、反复诵读,比较课文中五首诗的感情基调和风格,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答:

【知识链接】

王维其人其诗:王维,字摩诘,“维摩诘”合起来是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王维的一生可以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早期他有积极的政治抱负,但几经沉浮厌倦官场斗争,便归隐终南山,开始寄情山水,醉心禅理。徘徊于隐仕之间,过着半官半隐、恬静悠闲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反映他后期归隐生活的一首名作。他的诗继承了陶渊明和谢灵运的长处,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他的诗风清新淡雅,意境恬淡,优美如画,同时他还是杰出的画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使前朝的山水诗和田园诗紧密结合,隐居田园的情趣和欣赏山水的优美加以融会;保留了陶渊明的纯朴,摒弃了谢灵运等的艰涩,语言清新,诗情画意更浓。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这一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

王昌龄其人其诗:王昌龄,字少伯,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才中进士。他的诗歌以七绝见长,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他的诗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社会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能以极短的篇幅概括极丰富的社会内容,不少成为当时乐府歌词中的绝唱。现在留下来的王昌龄的180首诗中,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类是歌唱了边塞将士的乡思离愁,另一类是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妇女生活。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善于挖掘边塞征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

杜甫其人其诗: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刘禹锡其人其诗: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3 务本求实 自强不息

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李商隐其人其诗: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当堂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盘旋)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生)...B.潦倒新停浊酒杯

(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

(岂待)....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而筑的墙)山居秋暝

(晚)...D.竹喧归浣女

(竹林中声音喧哗)黄沙百战穿金甲

(磨穿)...2.下列诗句中,朗读节拍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3.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竹喧归浣女 B.莲动下渔舟 ..C.青海长云暗雪山 D.艰难苦恨繁霜鬓 ..4.下列对诗歌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均以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B.《从军行(之四)》中第三、四句是直接抒情,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低沉压抑。C.刘禹锡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色中来描写,尤显故国的没落与荒凉。D.《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四联各自对仗,以雄阔之景写壮心不已之情。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

王维

务本求实 自强不息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阑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拓展训练】

1、(200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

2、(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务本求实 自强不息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

3、(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务本求实 自强不息

下载八年级上册唐诗高地导学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册唐诗高地导学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导学案-12.1唐诗五首野望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野望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 背诵诗歌,激发学生想像,学习本诗借景抒......

    WL8-000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目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L8-004第一章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附教学反思WL8-009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附教学反思WL8-014第三章第一节 温度第一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

    八年级《雪》导学案

    《雪》导学案 【题目解说】 冬日里最使人兴奋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1924年暮北京......

    八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学校:四族中学年级:八年级备课组:政史组主备人:漆桃红审核人:高想平第周第课时,总课时数:班级:小组名:姓名: 八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课题:礼貌显魅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在......

    八年级政治导学案

    晒经九年制八年级政治导学案 班级姓名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命与健康权利的了解,珍惜和关注生命健康;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绞刑架下的报告》 课型新授 主备曹振国 审 核初二语文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一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通过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及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我国园林建设的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